《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15篇)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树叶,学生认读。
提问:如让你在树叶前加一个适当的词?你会加什么词?(请学生举手回答)师点评
看老师加上的:蓝色的
提问:你看行吗?生议论
今天我就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示多媒体
2、学生听完朗读后,同桌交流问题答案
(因为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蓝树叶了)
三、深入课文,激发情感
芝麻开门,智多星评选:
1、读一读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听一听: 请学生说说,(示多媒体)你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机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印象很深刻的段落或语句。
3、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并能用这些词说话。
4、评一评评选智多星。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6、让学生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7、比一比自荐或推荐小组上台表演,评选最佳组合。
四、展示台
述:最佳组合的评选,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示多媒体)
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1、作品展示。
2、师点评或学生自评。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的美丽世界。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借绿铅笔舍不得
画了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把课文读流利,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字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美丽的树叶。(黄色)的银杏叶,(绿色)的梧桐叶,(红色)的枫叶,(蓝色)的叶子,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今天,我们学习19课,(板题,学生举手一起写)蓝色的树叶。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认读。
3、去拼音读(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4、读生字。(学习两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1:学生先读词语后读单个的生字,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词语中认字容易些,把生字拎出来认反而难一点。)
(设计意图2:虽然这两个多音字不是本课需要重点掌握的,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的其他读音,在生活中遇到也能正确地发音。)
5、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识字,也利于学生保持专注。)
三、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要求正确朗读。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
2、同桌合作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互相纠正,便于读正确。)
3、小组比赛读课文。(老师要适时鼓励)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所说的进行板书及小结)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说不完整也不紧要,因为学生才处于二年级上学期,说到主要人物也行。)
四、指导写字(由、术、注、吐、课、铅)
1、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再一次巩固,重复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利于加深印象。)
2、观察生字结构。
3、重点指导:铅
4、师强调写字习惯后,生写字,师巡视指点
(设计意图:这个步骤跟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关。)
5.评价
(设计意图:多让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思考:林园园看到李丽画了蓝色的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1、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2、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老师奖勇敢者一颗勇敢星)那你在设读之前愿意给你的伙伴提几点要求吗?(我想请求大家帮我听错音,我哪儿读得不好你能读给我听吗?)
3、我呀,真羡慕你们,又有礼貌,帮助伙伴又那么认真。
4、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的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5、从大家的表情看,读文已没有障碍了。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把你认识的字从你准备的卡片中挑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6、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其中4个红色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7、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红色字卡,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信心写好吗?
⑴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
⑵指导书写: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②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对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2、如果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吗?
3、你在学习生活中和伙伴之间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4、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四、设计意图
根据班级的实际设计这堂课,意在把学生带入崭新的课堂,使他们亲身体验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竖立起坚定的信心,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做一个新世纪的好学生。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术、铅、惹、吐”等几个生字,并会写“课、景、铅”。
2、朗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结合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找到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感受其中的情感。
3、懂得人与人要互相帮助,明白了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面导入:
(课件出示图画)看图说说。
二、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
2、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3、把句子读顺,把你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读课文时,师巡视,适时指出读音错误的字。(趴、吐、桌、注、削)
(二)听录音
出示问题: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字
(一)学习“课”
出示课件: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美术课上)
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范写。说说它的结构并组词,接着进行书写。
说说课的形近字:棵、颗
(二)学习“景”
出示课件:2、老师在教同学们在画什么?(画风景)
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范写,并请学生说说在课本中哪里看见过它。
(识字1景色宜人2黄山奇石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
引导学生采用猜字谜的方式来记
(三)学习“铅笔”
出示课件:3、李丽与林园园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借绿铅笔)
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范写。
猜字谜:金子放在井沿边,水没了。
(四)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4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紧扣文本,读出感情。
(一)认识“惹”字
1、出示林园园的画。(引出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2、适时学习“惹”,请学生说说结构,并出示组词。
(二)观察第一幅插图
出示课本第一幅画,仔细观察李丽与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什么。找出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你从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结合课本的“读读说说”进行句式练习。重点理解所包含的语气。林园园说话的时候是“吞吞吐吐”,请学生来模仿林园园说话的样子。
出示对话课件,男女分开朗读两人的对话。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课、风景、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注意、削铅笔、皱眉头等字,还知道了李丽与林园园之间的故事。
六、板书:
蓝色的树叶
美术课画风景
借
李丽林园园
绿铅笔
舍不得
七、作业布置
•1、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
•2、仔细思考,完成课本91页的“读读说说”。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片段】
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互相帮助,不应该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是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但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情分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并不容易。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
2、指导读好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方法: 谈话法、谈论法。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四片纸树叶(红、黄、绿、蓝)。
3、三幅画(林园园的画、李丽的画以及一幅有绿色树叶的画)。
4、扩展练习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识字写字。(略)
2、初读课文。(略)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你们看到的树叶一般都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和红色)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拿出相应的纸树叶。
2、(教师出示蓝色的纸树叶)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没有)可是,老师就看见有一位叫李丽的小朋友画了蓝色的树叶。
3、板书课题。(19、蓝色的树叶)学生齐读课题。
4、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你一定会知道其中的原因。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词语(巩固生字)
出示卡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四、朗读课文
1、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大家还会读吗?(会)
2、全班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五、分析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李丽 林园园)
2、(教师出示林园园的画)问: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可爱)大家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3、看课文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看她们说了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讨论)
教师检查:
(1)李丽小声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礼貌,而且小声)为什么?(因为是在课堂上)指名读,全班读。(板书:小声说)
(2)说话训练:( )吗?
(3)林园园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吗?(没有)她怎么说?全班读。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理解“吞吞吐吐”,让学生明白林园园是在找借口。(板书:吞吞吐吐地说)
4、让学生找出另外的几次对话,按上面的方法学习。
5、教师检查后板书。(借 怕 只画 不要……不要……不要…… 皱眉头 没有接)
6、看课文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图画的是课文中哪部分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
7、(出示李丽的画)李丽为什么用蓝色的铅笔画树叶?(因为林园园根本不想把她的绿铅笔借给李丽)
8、看到李丽的蓝树叶,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认识到自己错了)(板书:不由得脸红了)
9、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的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对,当别人有困难请求帮助时,要热情帮助。
七、扩展练习
1、这些字,我会变!
木+(、)=(术) 土+( )=吐 若+( )=惹
合+( )=拿 盒=( )+( ) 注=( )+( )
2、我会说!
例1: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 )吗?
例2: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 )吧。
例3:吞吞吐吐 花花绿绿
( )( ) ( )
(教师发扩展练习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纠错。)
八、实践活动
( 出示一幅已画好的有绿色树叶的图画)要求学生画一幅有绿色叶子的树的图画,画好后送给在学习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同学。
九、板书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说 吞吞吐吐地说
借 怕
只画 不要……不要……不要……
没有接 皱眉头
不由得脸红了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前不久我到一所农村小学上的公开课。因为要求只上一个课时,而这篇课文却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让那边的老师先给学生识字写字,熟读课文,我上第二课时,便设计了这样的课。
这节课,我范读读得很好,学生模仿我读书很有感情。导入新课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乐学。在课堂上随时渗透德育教育。不足之处是,分角色朗读做得还不够到位,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反思时间不足,能够参与的学生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重点抓好“朗读感悟”这一环节。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重难点
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课大树,谁说说它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生:这棵大树的叶子是绿色的。
2.教师:是啊,绿色的树叶最常见了,除了绿色,我们还常常看到什么颜色的树叶?
生:黄色。
生:红色。
3.师:而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课文,课题是《蓝色的树叶》。
4.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生字和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号码。
3.自学检查。
⑴认读生字卡片。
⑵请五个同学朗读课文。
⑶请学生同桌同学你读我听。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我们读了三遍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中李丽怎么会画出蓝色的树叶呢?
生: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师:那就不画树了,画别的好了。
生:那不行,老师要大家画上树的。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来读课文第一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2.读“美术课”这个词语,并请同学用它说一句话。
3.点击“教”这个字的链接,学习在不同的情况下读准教的字音。
⑴专家教新医生怎样给病人动手术。
⑵你不会削铅笔?我来教你吧。
⑶二楼的东边是我们班的教室,二楼的西边是教导处。
⑷我奶奶相信佛教,但她却常常教育我要相信科学。
4.用“景”组词。景(景色)(布景)(光景)
5.说出有“景”的一句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
6.“树、房子和小山”之间用一个顿号和“和”连接起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老师出示几个范例:
①我今天早餐很丰盛,有面包、牛奶和鸡蛋。
②小明的铅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和尺子。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运用。
7.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抽同学读一读。
8.找出一对反义词。近——远
9.读词语“绿铅笔”,用“铅”和“笔”组词。
10.让同学说说绿铅笔的意义。明确,不是绿色的水彩笔,蜡笔,也不是外面是绿色的铅笔。是能画出绿颜色的形似铅笔的彩笔。
10.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遍。
11.这时候,李丽想到了向自己的同桌借绿铅笔。她是怎么说的呢?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李丽说的一句话。学生读一读。
2.“小声地”说明李丽有哪些优点呢?
3.比较句子:把绿铅笔借给我用!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4.面对这么有礼貌的请求,林园园是怎样来回答的呢?读句子,“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5.“吞吞吐吐”读一遍,这里的意思是说话不清楚。
6.林园园真的没有画完吗?
7.读句子,“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8.林园园为什么故意说自己还没有画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9.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写生字“术、吐、课、铅、笔、景”。
1.教师范写,同时指导学生看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各个字书写的重难点。
2.学生写字。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一、组词
田()木()毛()
由()术()笔()
土()主()果()
吐()注()课()
二、读读涂涂
读一读,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读读写写
读一读,写出带有下面标点的句子。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
李丽用蓝铅笔认真地画着树叶。
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一读
头尾相争
有一条蛇的头和尾发生了争吵,尾对头说:“为什么你老在前面走,让我落在后面!”头说:“我有眼睛,可以当老大。”尾不服气,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我不让你走,你就走不了。”说着,尾巴在树上缠了三圈儿。过了几天,头饿得要命,就对尾说:“你放开吧,我让你当老大,在前面走。”于是尾巴得意地在前面走,可是没走几步就掉在火坑里烧死了。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
动画朗读、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自评分析 一、回忆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来问问: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 常看到的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种奇特的树叶,它是蓝色的!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19课中找找答案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的回忆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平时树叶的了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够从所熟悉的树叶的颜色等方面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轻松。紧接着,老师话锋一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种奇特的树叶,它是蓝色的!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引发孩子对课文中蓝色树叶的好奇和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巧设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感知体悟 1、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师播放课件) ①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②谁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③师小结:这篇课文就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的故事。 2、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本第89页,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以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指名回答 3、美术课上李丽要画绿树时,绿铅笔找不到了。此时她的心情怎样?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 4、是啊,此时的李丽多着急啊!于是她打算向林园园借铅笔。她是怎么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读文) ①谁来说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 ②自由读读李丽的话,你从她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有礼貌、害怕借不到绿铅笔) ③谁试着读读李丽的话? 指名读、生评价 ④ 李丽这么有礼貌地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5) 谁知道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说话不流利、不连贯) (6)林园园为什么会“吞吞吐吐”地说呢?(不想借给李丽、舍不得) (7)谁试着读读林园园的话? 指名读、生评价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 5、听了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她都画完。当李丽再次向林园园借笔,她借到了吗?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默读) ①这一次李丽借到笔了吗?(生一起回答“没有”)你从哪里知道的?(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②从林园园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指名回答(舍不得借、爱惜自己的绿铅笔) 6、看到林园园这么爱惜自己的铅笔,李丽连忙说:“我小心一点。”林园园只好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这时她又交代了什么?请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林园园说出的话。(生可边读边画出) ①谁来说说林园园交代了什么?(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②林园园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指导朗读 7、林园园一下子又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可李丽还是连忙说:“只画树叶和小草。” 这样林园园总该要借她笔了吧?(还是没有借) ①没有借,那林园园是怎么做的?(皱着眉头说) ②谁能也皱着眉头来读一读?(指名1-2名品读) 8、 看着皱着眉头的林园园,李丽没有接她的绿铅笔。既然林园园意境答应借给她绿铅笔了,李丽为什么没有接呢?(指名说)(很难过,不想再借笔了。还是自想想办法吧!) 9、相信李丽和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于是她拿起了自己的蓝铅笔画出了一片片蓝树叶。看着这些蓝树叶,林园园有什么反映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0、看着这些蓝树叶林园园的脸红了。林园园的脸为什么红了? 师总结:由于林园园过分爱惜自己的绿铅笔,从而忽略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伤害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课文动画的播放,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紧接着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很少,主要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美术课上李丽正要话绿树时发现绿铅笔找不到了。”但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出李丽找不到绿铅笔时的焦急心情却不容易。教学这一节时,让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说课上找不到要用的文具时的心情,从而体会此时此刻李丽的心情。理解好了李丽的心情,为下文的进一步理解也奠定了基础。 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咀嚼语言文字,品味蕴含在重点字词中的深刻含义,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重点抓住“小声”、“行吗”、“吞吞吐吐”让学生体会李丽借铅笔时的有礼貌,以及林园园的不情愿。这时,再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和读好文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第3自然段在教学中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处理。通过抓住林园园话中的“怕”字来体会林园园的心情,即“舍不得,爱惜自己的文具”,进替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第四段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通过理解体会林园园提出的三个“不要”,以及“皱着眉头”来挖掘人物的心情。首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说一说林园园提出这些要求时心里的想法,通过说想法从而体会人物的心情,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与人物心情。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铅笔让学生体会此时此刻李丽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 最后一自然段写出了林园园看到李丽画出一片片蓝树叶后的反映——脸红了。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林园园的脸为什么红了,让学生感受的人物心情的同时也知道了林园园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从而落实了本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讨论探究 1、同学们,你们赞成林园园的做法吗?为什么? 2、小组讨论、汇报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谈赞不赞成林园园的做法,到说出原因,让学生知道爱惜文具的做法本身没有错,但是过分爱惜而变得吝啬甚至为此忽略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伤害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就是不对的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角色体验 1、如果此时你在李丽和林园园的身边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汇报 语文课上的表演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主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受,是服务于语文教学的。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走进教材,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角色的情感相融合,达到情感的统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此环节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并获得真切的感受。在对话中,学生可以就课文内容将故事情节进行简单归纳,培养一定的归纳能力,也可以针对人物的品质进行评价,懂得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小结质疑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可促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将自己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认识、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并能准确地表述出来。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还存有疑惑的地方则可通过质疑的环节来解决。只要教师坚持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搭建一个宽松的平台,学生一定会养成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创造性潜能一定会得到开发。 六、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那些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并讲给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文本的复习巩固。 七、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 没画完 又借 怕弄断 再借 三个“不要”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我会写。
qiān bǐ fēnɡ jǐnɡ kè zhuō měi shù
( )( )( ) ( )
zì yóu tǔ qì zhù yì ná lái
( )( )( )( )
二、我能区分同音字。(选择正确的画----。)
(做 作)业 (蓝 篮)球 原(因 音) (留 流)下
(做 作)事 (蓝 篮)色 拼(因 音) (留 流)水
三、比一比,组词语。
住( ) 课( ) 由( ) 铅( )
注( ) 棵( ) 曲( ) 沿( )
四、找出下面词语中的反义词。
1、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 ( ---- )
2、你借我的绿铅笔还没有还呢! ( ---- )
五、读一读,补充句子。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六、用下面的词语写话。
注意----
小心----
用心----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各种颜色的树叶)
看看填填:最后出示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让我一起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结合“水果”和“树叶”,试试自己拼读。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检查反馈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问题回答得这么好,相信生字也学得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课件演示)如果他读得正确我们早就这样跟读三遍:对对对,术、术、术
2、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变字魔术。
6、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7、一起爬山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写好这些生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师重点指导“拿”字的写法:
“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近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提醒:写字注意三个一。)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朗读课文
1、分节试读课文。
(1)课文会读了吗?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2)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3)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吧。
2、小结:课文读的这么好,夸夸自己吧!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平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园园借,林园园不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后羞愧地脸红了。故事内容浅显,孩子们容易体会情感: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自私。因此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学低段从文本中体会情感(道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基本识字,标点的同时还要能在阅读方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口语交际中能与人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这样“道理”不是很难懂的文本里,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的中间部分刚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进而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体会,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对话的同时,还学会去体会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情感,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积累。并初步学习记叙文的叙事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为孩子们今后进入中高段阅读学习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和难点
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1、读书和拼写生字、词语;并掌握生字基本结构和拼音。
2、能读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课时: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第2课时教学时宜采用:本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将之转变为课堂设计的大框架,试图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生成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和能力培养。故我今天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已经把文章好好地读了几遍,有些同学也能说出课文里的故事了,可是老师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呢?树叶都是绿色的,可它是谁造出来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在把握课堂基本内容之后开始深入了解课题。学会读文章先从质疑课题开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那我们一起来重新走进文中的美术课堂,来看看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2、研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
重点感悟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情
(让学生体会叙事文章的开头可以交代这样的信息,还可以看出此时的李丽正在需要帮助,从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3、研读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语言
研读第一次对话
(1)、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预设)林园园明明画好了,为什么说‘我还没有画好呢?
(活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生成的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预设,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2)指导读李丽与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体会李丽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随机理解“吞吞吐吐”,什么叫“吞吞吐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吞吞吐吐”。进而体会林园园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说的心情。
(学生体会新词又通过联系生活来体会,并表达出来,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物的做法的对错会有所判断。)
研读第二次对话
a、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b、引导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李丽请求、诚恳、和小心谨慎的语气,体会林园园不乐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读:感悟对话,引导互换读
研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合作读,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什么?
整体感悟三次对话,感受心情小组讨论并发言。并回顾全文,你是重点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出来之后,回到全文中去总结重点词句,锻炼阅读能力)
4、感悟结果,拓展延伸
此刻,我们在李丽的身边聆听了这个对话的全过程,我们的内心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说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也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吗?当时你们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价值观得到熏陶。并在口头表达上也会有所锻炼)
5、总结全文,概括框架
我们来重新看看今天学的文章题目:蓝色的树叶
明白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吗?(题目是结果)-----学生说出:是李丽没有绿铅笔(原因)----她可以解决绿铅笔的问题吗?去借笔没借到。(经过)
教师配上板书(学生概括的语句)
同学们把这三句话来概括后进行排序: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总结出这篇写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经过——结果。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写作文中去。
(学习语言不光是为了识字认词,熏陶我们人的思想和情操。很多时候学时为了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紧紧扣住“三维”来进行学习,并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地培养是我本节课的目的。)
教学板书:19蓝色的树叶(结果)
时间:美术课上
人物:李丽林园园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道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说: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师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
生2;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师: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反思:课堂一开始,通过出示一片蓝色的树叶,使学生产生疑问,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再与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2、汇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指导学习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反思: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指导学习第5段。
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
4、读完课文后,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 你想对李丽和林园园说什么?
教学反思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对待新教材教学,应该本着“小立课程、大下功夫”的精神,进行发现、利用、改造。
发现,以创新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课文,而不是用教师备课,以编书人的视角;在“服从”的前提下“如何上好这一课”的理念,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
利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可以全部利用,也可以部分利用;前提是教材有价值的就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改造,其实就是对教材开发的创新行为。尤其是《语文》,时效性强,一篇文章发表时可能还“时髦”,教这篇课文时也许就“老化”了,要加以改造。
总之,对待教材,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以本为本”,而应以创新的教育思想去发现、利用、改造它。
《蓝色的树叶》写的是李丽小朋友在美术课画树时找不到绿铅笔而向同桌林园园小朋友借,屡遭拒绝而只得用蓝铅笔画树叶的故事。
一支铅笔,几毛钱,问同桌借却屡遭拒绝,太过分了。
1、第一次。“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
当“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一个借铅笔,“小声”说,一个不愿借铅笔,“吞吞吐吐”说,借口“还没画完”呢。
孩子纯真的心灵不见了,负面的暗示:就有吝啬到连铅笔都不愿借同桌一下的小朋友,而且有“心计”、会找托词。
2、第二次。“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都画完了”,才第二次开口,“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不说借,也不说不借,只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其实还是不错的借口。
“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林园园没有退路了)
3、于是,林园园只得“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她存心不借,早就放好了),但又一连说了“三个不要”,不要削(削短了)、不要用力(弄断了)、不要画得太多(铅笔用多了)。
编书的简直把林园园这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写成当代难以想像的吝啬“小气鬼”形象,生活中有这样的小女孩吗?
4、最后李丽借笔失败,与林园园情感“破裂”的一个细节描述:
“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萆’”,“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萆?”(画小草一大堆,多破费铅笔呀)。
于是,出现课文标题《蓝色的树叶》,李丽只得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5、课文用“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结尾。
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根本上影响、折射、塑造着人的生命。
“林园园”这么多的负面暗示给小朋友什么样的生命形象呢?
应利用教材,将“负面暗示”作“正面暗示”的调整。
思路
1、第一次。李丽画树叶找不到绿铅笔,同桌林园园发现了,要借她,能设计一段对话吗?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画?”
“绿铅笔不见了。”
“我借给你吧!”
“你也没画好啊!”
“没事。我先画别的。”
李丽第一次感动了。
2、第二次。李丽过分用力把借的绿铅笔的笔尖弄断了。设计—段情景对话。
“坏了!”李丽说。
林园园一看,李丽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觉得抱歉,差不多要哭了。
“对不起,我用力太大了!”
“没关系,削一下就是了。”林园园一边安慰她,一边削起铅笔,李丽又一次被感动了。
3、第三次。李丽最后又画了一大堆小草,笔尖又磨平了。设计一段情景对话:
“不好意思,我画好了,铅笔尖用完了!”“那有什么,再削就是了。”林园园微笑着说。
4、结尾:李丽望着林园园的笑脸,心里感到:“林园园多么像姐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