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推荐13篇)

2023-02-15 13:42:01教案设计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推荐13篇)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1

师:是啊,大家你躲我藏,你追我赶,玩得多开心啊!可玩着玩着,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是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第2小节,想一想!

生:自读第二小节。

师:出示第二小节的内容: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谁来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师:那么这个小朋友是怎么会掉进这个大水缸的呢?

生:再读读这句话。

师:(点击:爬上 一不小心)

(指图)哦,原来这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假山下面的大水缸里了。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担心、害怕

师:你为什么担心(害怕)?

生:怕那个小朋友会淹死。

师:对啊,水缸里的小朋友已经奄奄一息了,他正一点一点地往下沉!多么紧迫的时刻呀!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我看你的表情也很紧张的,你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该怎么办呢?

师:是啊,你们看,小朋友在水缸里扑腾,听,他在喊:“救命!救命!”多么危急呀!你也来读读。

生:读句子。

师:掉进这样一口大水缸,即使没有水,从里面爬出来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何况还装满了水,随时都会淹死的,多么危险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此刻,时间就是生命,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旁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生:他们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师: 这个小朋友为什么哭?

生:他是急哭了。

师:哭可以救出小朋友吗?

生:不能。

师:是啊,谁都知道哭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可是这个小朋友太害怕了,只会吓得哇哇大哭,他慌了!

师:再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喊什么?

生:他在喊救命。

师:这么喊,行不行?

生:不行,声音太小,别人听不见

师:喊这些有用吗?

生:没用。

师:是啊,旁边没有大人,喊也无济于事,可他除了呼喊来求救,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因为他也——慌了。

师:还有的小朋友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跑去找大人。

师:跑去找大人来得及吗?

生:时间太长,来不及。

师:也许把大人找来,这个落水的小朋友已经被淹死了。可事情来得来突然,这个小朋友一时想不出救人的办法,只想到跑去找大人。看来,他也很——慌呀!

师:是啊,这突如其来的危险,让他们紧张害怕,谁也没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反而哭呀喊呀,乱成一团,所以书上说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谁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听小朋友哭得多伤心,看,跑得多慌张呀!(谁再来读!)

生:读句子。

师:每个人的心都揪得紧紧的,个个都紧张害怕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评析:

品词品句,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我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在讲述有一位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我抓住这段中的“慌”字让学生展开想象,我问:哭可以救出小朋友吗?这么喊,行不行?跑去找大人来得及吗?进而得出这突如其来的危险,让他们紧张害怕,谁也没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反而哭呀喊呀,乱成一团,所以书上说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了“慌”的意思。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2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3

一、内容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s 版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可惊慌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告诉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意思,感悟人物特点。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遇到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和朋友要团结友爱。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理解的重点是司马光举起石头把缸砸破了。

三、设计理念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把枯燥的识字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时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没有”等词语。认识“司、假、慌、喊、破、救”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学生汇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们在课前预习了吗?这些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的我们就在课堂上解决,或者留到课后解决好吗?

师:在课前你还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师:从课题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认识了:司,学会了: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学生汇报。(这篇课文有6个自然段。)

2、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师:范读课文。

生:先读全文,再分段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讨论思考哪几段写的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过程?画出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孩子掉进水缸后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生:学生汇报。

师:指导看图。哪个是司马光?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表现如何?

生:再读这两段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讨论并演一演。

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再到前面来演一演。师板书。

师:你还有其它的办法把那个小朋友救出来吗?比较谁的办法好。

生:展开想像。汇报。

师: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学生评价)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自由读这两段课文,在这两段当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汇报:认识了:慌、喊、破。学会了:吓、哭、没、快。

师: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吓、哭、没、快。

师:检查认读情况。

生: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讨论汇报。

生:认读词语:司机、司仪,慌张、慌忙,喊叫、大喊,破坏、破旧。用学会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4、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师:这些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也理解了,你会写了吗?

师;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怎样书写,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示范指导。(友 古)

生:学生练写,认为好写的就少写几个,认为不好写的就多写几个。

生:写后展示评价。

5、课后伸展,巩固练习

(1)一字开花:

光、哭 、没、吓、快、司

(2)选字填空:

快 块

太阳( )要落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

6、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 田字格里)

慌了 哭 叫 喊 跑 举 砸 友 古

得救 机智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4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0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

作者:吴怀林 转载自课程资源站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吴怀林

创造想像是不依靠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但具有新颖性,还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在教学《司马光》时,我使用变换角度、启发想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是司马光

学生读懂了课文,我问学生: 假如你是司马光,会用什么方法救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

我是司马光,就叫小朋友过来,大家手拉着手,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出来。

我是司马光,用一根绳子放进缸里,套住那个小朋友,把他拉上来。

我是司马光,就叫来另外两个小朋友,大家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

... ...

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

我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

看见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突来灵感,给学生出了个说话练习题: 现在,小朋友们成了司马光用的那块石头,请大家说说你的故事。

这一问好似投入学生思维长河中的石块,激起阵阵涟漪,小朋友们兴味盎然,积极讨论,自编故事。有个小朋友和大家讨论后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是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石头,住在一口大水缸的脚下。我和大水缸是好朋友,经常说悄悄话,人们谁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有一天,司马光和他的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玩,一个小朋友踩着我的头顶扒上了大水缸。我和大水缸同时喊:' 快下去,快下去,缸里有水,很危险!' 可他听不见我们的话,一不小心就掉进缸里了。我和大水缸干着急,都没有办法。眼看小朋友就要淹死,这时,司马光把我搬起来,高高举起,朝大水缸使劲砸去,几下子就把大水缸砸了一个大窟窿,我也被大水缸碰得鼻青脸肿,头昏眼花,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那个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我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

学生以司马光砸缸所用石头的身份讲了 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我又突发奇想,何不让小朋友当一回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再换个角度编故事,进行口头说话练习,于是,我便说: 假如你是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你的故事又会怎样呢?

我的话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遐想,或悄悄商量,过了一会儿,便小手如林,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得最精彩:

我是一口大水缸,住在司马光的花园里。我的旁边有一座假山,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我身边玩,有个顽皮的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进我的大肚子里。这可不得了了,我的肚子里满是水,一下子就把这个小朋友给淹没了。这时司马光跑过来,举起一块大石头朝我身上砸来,把我砸得快疼死了。我咬着牙,忍着痛,对司马光说:' 你砸吧,朝一个地方使劲砸,就把我的大肚皮砸破。' ' 哗啦' 一声,司马光把我砸了个大窟窿,我肚子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我大肚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得救了。

爱因斯坦说: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因此,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5

设计:黄燕 杨明明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6

作者:嘉善实验小学 陆美玲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按此网址能找到课件,这课件可供你随时播放、暂停,操作方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7

康康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8

21、司马光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这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 出示预习提纲:

1.读课文(自己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互相读、订正读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3、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三 学习展示

1.指名分段读文(师生评价)

2.学生展示“我会写”:说说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3.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4.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四、拓展探究

你认为司马光做得怎么样?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 训练提升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 )假山 一( )水缸 一( )花园

一( )水 一( )石头 一( )电视

2找朋友连一连

使 假 砸 喊 救

山 缸 声 人 劲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10

《司马光》教学反思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 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话音刚落,淘气的镇源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 "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 刘金链)

一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之《司马光》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可爱的曹俊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教学重难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

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收到好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如:模仿司马光的动作(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三、对比:

1、人物对比。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教材中自然呈现了司马光与别的小朋友不同的表现,通过让好动淘气孩子活灵活现地表演,其他孩子不约而同地模仿,再问他们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时,个个高举小手、各抒己见,大家经过梳理总结出答案的同时,对人物的思维品质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再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也得心应手。

2、自己与主人公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这时,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

教学完《司马光》后,我在拓展延伸: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司马光》教学反思

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我感觉闪光点就在小朋友讨论如何救那个小孩,大家的积极性最高,参与意识强,好胜心也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这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12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5

《司马光》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转载自中国教师网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 篇13

江苏 柏正兰

《司马光》主要讲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书设计如下:

标点符号、几何图形、简笔画等在板书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板书设计刻板的模式,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图文并茂、活泼美观的板书,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司马光》板书设计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