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推荐14篇)

2023-03-16 09:36:01教案设计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推荐14篇)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1

案例背景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自己尽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 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学习策略:

1,搜集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谋利益的事迹,积累生活经验.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三个青年话的意义.

3,编童话,深化理解.

4,写读后感,内化情感.

教学步骤:

一,自学课文,理清脉络.

二,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三,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案例描述:

从课题入手读懂故事

我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热烈的气氛里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顿时愕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读题.)

接着我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不当的读书姿势,留意学生的反映.)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张非:课文讲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林艳玲:我觉得张非说得太简单,本文讲三个年青人十年前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

(学生评价这两位同学的答案.)

生:张非的简洁.

生:林的具体.

师: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

生: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

师: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呢 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学生边读边画.

填补空白,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学生画句子,读课文,交流.老师总结归纳.一切照章执行.如果此时结束这一学习环节,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相机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孩子们一听,楞了.他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我于是引导他们:想象他们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例如:第一个青年和他们分手后来到了一个城市,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医术,最终成了一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这年,灾难降临了这个城市,这里出现了一场瘟疫.许多人为了躲避瘟疫,纷纷离开这个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为医生,他比别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胁,可是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潜心钻研医治这场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他运用一种独特的配方消灭了瘟疫.原来背井离乡的人们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城市,往日萧条的城市又逐渐恢复了繁华.

如果说开始学生只停留在理解的表层,那么现在应该多了一点感性的体验.只见文俊杰又举起了手:

"老师,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就有这样的人.在非典期间,那些白衣天使,尤其是像牺牲的叶欣,邓希贤等,他们为病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堂开始升温,同学们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事迹.

例如:我们都熟悉的雷锋叔叔不正是这样的人吗 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满火车.途中帮大嫂抱小孩,送他们回家,帮列车员打扫卫生等等.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在讲述中在交流中,他们认识到这些人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为他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他们为此而感到幸福.

一向"叛逆"的张驼,又一语惊人:

"我想到的不是这些好人,而是那些贪官,那些腐败分子,他们不把自己的职责记在心上,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反而坑害老百姓."

我想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称出了幸福的重量.

多元感悟,引发对生活的思索

如果说前段的教学是在预设中生成,那么后面的课堂应该是水到渠成.

黄星首先"发难":"老师,您幸福吗 "

我非常肯定地回答了他.同时我也反问同学们:"孩子们,你们幸福吗 "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哗然.

"上个学期,老师让我给几个成绩差的同学补课,我开始很不愿意,可是后来我看到他们在我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我又感到很甜蜜."

"我幸福,我有父母的呵护."

"过生日的时候,看着一大堆礼物,我会感到很幸福."

……

当时有很多家长也坐在教室里听课,我没有急于去给评判学生的回答,我把话题交给了家长.梁译文家长:"幸福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时的欣慰."还有很多家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原来幸福是多元的,孩子和家长的激情感染了我,我说:"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她披着雨露,带着清香,他她披着朴素的外衣,亲切温暖的包裹着我们,她总是在孤独,无助是来临,看到幸福,就好像春天来临时,心底里泛起的茸茸绿意,看到幸福,就好像是在寒冷的冬天看到阳光,不知不觉中心也变得暖洋洋亮光光."

要下课了,可同学们的情绪依然高涨,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笔.

学生随笔:

幸福就是分享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原来是拉芳洗发水广告的一句话,可是一句至理名言.

不是吗 就像《幸福是什么》课文中,第一个青年当医生救了很多人,所以他幸福;第二个青年到处流浪,但他为人们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也幸福;第三个青年做农民,他种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也非常幸福.他们三个人幸福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让别人幸福,别人幸福他们自己就幸福.

所以,一个人幸福不是真的幸福,大家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愿每一个人都幸福,也希望让别人的幸福的人幸福!

我找到了幸福

文俊杰

幸福是什么 在别人眼里,幸福是家庭美满,一家人过得平平安安.上星期三找到了我的幸福.

我们小队中的郑鹏飞,因为上课不认真,欠作业等原因造成成绩非常差.我是班上的数学尖子声,我便开始辅导他.一开始,他也不认真,我跟他讲的时候,他总是东张西望,一点也听不进去,我说了他几句,他便开始听了.翻开他的作业本,哇塞,全部是c.我只好一题题给他讲.可是越讲越麻烦,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好最终他听懂了.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了,从四点半转眼到了五点半,我十分着急,可我又明白此时不能焦急.就这样,我焦急而又耐心把那一大堆的饿错题全部讲完.第二天,数学测验,他竟破天荒的考了80多分.我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真不知是什么感觉,好像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现在我知道那就是幸福!

案例分析

1,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2,多元感悟,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有益于别人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在这一课的最后,许多学生包括家长都说了很多与课文中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真实的,是值得尊重的.

教学设计

一,歌声导入,齐唱《幸福拍手歌》

二,揭题,解题

三,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三个青年人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再次阅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五,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读句子想情景有感情读

六,按照以上的方法学习第二和第三个青年的话.

七,汇报交流

八,小结.老师演绎一首《幸福在哪里》.

九,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十,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知道爸爸妈妈的想法吗 请家长谈幸福.

十一,总结.

十一,作业:

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 6 个生字,读准“铁锹、诧异、耕地”等词。

2.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来获得。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愿意的话可以和同学演演这个故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三个牧童对幸福的寻找和认识当中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与牧童两次对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好奇,导新课

1.幸福是什么?多少年来人们寻寻觅觅……在那遥远充满神奇力量的童话王国里,有一位谦虚、善良、美丽的智慧的女儿,她能告诉你幸福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2.那就需要每一位同学静下心来细细读懂第十课。

二、带好奇,初读文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反复多读几遍。

2.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说说课文是怎么叙述这个故事的吗?

3.指名答,教师适当引导。

(先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再写他们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接着写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此时他们已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4.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你可以将课文分成几大部分内容呢?

5.师:幸福是什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吗?

三、解好奇,精读文

1.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2.同桌交流,列写小标题。

3.师生交流。(板书: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4.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了吗?从哪些句子读懂的呢?引导学生交流中品读重点词句。

如:“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让这个青年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吗?

这里有两个“幸福”,你怎么理解它们的含义。

你能想象这位青年是怎么治病的吗?当他看到自己的医术治好了病患时,心里会怎么想?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又如:“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这三个青年曾经做过什么?对当时的他们来说,这是件怎样的事情?(生答:多么小的事情、多么快乐的事情等。)

现在来看呢?从哪里你读懂了这是件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事情?

指名答。

指导读好“小”与“大”的对比感。

5.三位青年找到的幸福是什么?你再读读他们各自说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6.指导读好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他们找到幸福后满足的笑容。

【设计意图】好奇是引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因为好奇所以求知,因为好奇所以探究,因为好奇所以记忆!

四、留思考,引下文

是谁让三个牧童去寻找幸福的呢?又为什么要去寻觅?她最终告诉牧童的幸福和你想的一样吗?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

勤恳工作,对人有用;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第二课时

一、找人物,抓特点

1.课文中有个人物,一直在指点着迷茫中的人们到生活中去体会真正的幸福,你知道她是谁吗?(指名答。)

2.作者笔下的“智慧的女儿”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呢?(指名答。)

师:她不仅拥有着神奇的力量,而且美丽、善良、谦虚,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她的这些品质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围绕智慧的女儿出现的原因,引导牧童体会幸福的含义,揭示幸福的真正含义三大板块内容,找到有关语句,小组合作理解。

二、谈体会,悟启示

1.智慧的女儿把幸福的真正含义藏在了她说的话中,你能通过反复朗读,并结合三个牧童的经历体会到吗?

2.小组讨论,师巡视了解学生想法。

3.读智慧的女儿的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4.联系自己的生活或三个牧童的行为谈谈对“义务”“有益”两个词的理解。

5.朗读全文并想想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意图】在文本中感悟幸福,在生活中发现幸福,在和作者同眼看、同耳听、同心知的过程中体会幸福。

三、品特点,学方法

1.课文中智慧的女儿能够突然而来,飘然而去,有着非比寻常的本领,之前我们学习的《巨人的花园》一文中,谁也有着这样神奇的本领呢?(指名答。)

2.想想原来你读过的童话故事和这两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你发现了童话故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什么特点吗?(指名答。)

3.《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在写法上也各有特点呢,你发现了吗?

【设计意图】归类与概括能帮助学习事半功倍!

四、选作业,勤实践

作业 ab 餐:

a 餐 选择几种动物或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编个童话故事。

b 餐 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心爱的小伙伴一起表演表演。

五、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

勤恳工作,对人有用;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六、名言链接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幸福。——欧文

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3

【案例】

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再说说自己是否幸福,为什么?这个环节生成了这样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幸福”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现在谁来说说“幸福”是什么呢?

生:幸福,就是有吃不完的好吃的。

(“馋猫!”,许多同学小声说。)

生:幸福就是全家人和睦相处,不吵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生:幸福就是过年时收到许多红包。

(嘘声四起。)

生:幸福就是有取之不尽的好吃的,用之不竭的好玩的。

(哄堂大笑。)

生:幸福就是一家人一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永不分开。

师:同学们对幸福的理解都很有意思!老师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现在每天都能看到你们可爱的笑脸。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

生:我也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家里的人都很关心我。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妈每天都供应许多好吃的给我,但又觉得不太自由,因为我上哪儿去都要经过妈妈批准。

生:我觉得自己很不幸,因为爸爸妈妈总是为了钱吵架。有时我真想快快长大,挣许多的钱,让他们别吵了。

生:我觉得你还可以啦,爸爸妈妈虽然吵架,但还有个完整的家,我呢,爸妈离婚了,想听他们吵架都听不到了。

生:是呀,我也很不幸,爸妈离婚了,妈妈走了,我真想她呀!可是……

(说着流下泪来,周明也红了眼。)

师:不要太伤心,虽说父母虽分开了,但他们各自对你们的爱仍然存在并且会继续下去……想想在自然灾害、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吧,你们比他们可幸福多了,至少想看妈妈,还是能看到的。

生:幸福就是世界和平!

生:幸福就是社会稳定!

师:你们真棒!是啊,幸福是世界和平,是社会稳定,是家庭和睦。它是要靠我们大家的双手去创造的,现在我们来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三个青年是如何用双手去创造幸福的吧!

【教学反思】

一、肯定真实答案,鼓励大胆表达

学生对幸福的理解虽然是片面的,但都是真实的。要讲真话,不说假话,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这样的教育,从小便知道了爱说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大人们并反复以故事为佐证,以至于“狼来了”的故事孩子们个个耳熟能详,铭记于心。孩子们是天真的,真诚的,他们的心灵还没有受到污染,他们还没有学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还没有学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孩子们又是可塑的,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面对着一次次讲假话时得到的奖赏,孩子们在成长中不断地接受、不断地效仿,就这样在真真假假中讲着最好听的话,讲着最滋润人心的话,在不知不觉中,纯真的天性变得复杂,率真的性格变得圆滑。因此,笔者在这里就没有附和那些“小大人”的笑声与嘘声,反而对他们的幼稚观点表示认同。

二、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面对那两个父母离异的学生,我不禁觉得自己的安慰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彻底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从此正常快乐地生活、学习呢?对于孩子们心里的伤口,是装作不知道以期自然愈合,还是剖开它,刮去“脓痂”,敷上辛辣的“消炎药膏”呢?

我认为我采取的办法效果会更好,这样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孩子接受了既定的事实──最坏的结果,就不会再对其结果产生不必要的希望,进而产生各种变数:整天想着这件事,影响生活、学习情绪;为取得父母亲的注意,故意制造矛盾;人格发展不正常,有偏激行为;性格扭曲,对人、事产生不信任感;形成不正常的婚姻观……课下我又找他们详谈了一番,成功地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阴影。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4

教材版本: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

课题:10*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幸福拍手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配乐齐唱《幸福拍手歌》

2、谈话: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父母、师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

(指名回答)

理答导入:

方案一:(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认识)哈,有幸福的感觉,却不能说出什么是幸福。不要紧,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读了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话《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们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粗浅认识)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二、自学探究,读懂故事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三遍,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现成的话来回答,有所理解和体认即可)

3、复述童话故事。(2-3名学生,引导学生按叙述顺序把故事说完整)

三、合作交流,品读体验

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与文本对话,理解“幸福是什么”

①读三位青年的对话,理解他们对幸福的认识。

理答要点:十年后,三个小牧童都长成了健壮的青年。往东的、往西的、留在村子里的,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做医生的、当工人的、做农民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对幸福的感受却是相同的,用故事里一位人物的话来说,那就是——(智慧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怎么解释?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具体句子,正确理解“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这句话)

理答过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谈的那样——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三位青年从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们自己所评价修葺泉井的劳动那样,他们并没有拥有巨额的财富、显赫的业绩,但平凡的劳动却为他人带来好处,他们也因此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对既得所持有的满足感”。请带着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来读三位青年的对话,说说你新又体味到了什么。

理答要点:

——满足自己所拥有的。

——幸福不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

——心有所满足,才能感觉到幸福。

②三位牧童起初对“幸福”这个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他们问“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呢?”当接受“智慧女儿”的启迪引导,他们分手前是怎么说的?从这些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理答要点:

——幸福无处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往东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寻找到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围、在内心。

——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

3、与作者对话,深入理解“幸福是什么”

在三位牧童寻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个人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她是谁?作者在故事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用意何在?

理答要点:对幸福的寻找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别人的指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甚至同学朋友,充当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儿”这样一个角色。有了他们的帮助、支持、指导,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尽快地寻找到幸福的真谛。所以,我们要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另外,“智慧的女儿”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是个虚构的童话人物,是一个精灵、一个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确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它真的能帮我们尽快找到幸福。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千万别忘了使用我们的头脑和智慧。智慧能创造看得见的财富,也能创造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幸福。

4、与生活对话,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

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理答要点:

——幸福无处不在。但它又不能单独作为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它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觉察到它的存在。

——三位青年为什么能寻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于:一是智慧的女儿的引导,这是外因;二是他们因不知幸福为何物而对幸福充满了渴望,这是他们能寻找到幸福的内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5、与心灵对话,让“幸福”走进每个人的内心。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我认为幸福就是。”

6、与文体对话,认识童话的特点

与《巨人的花园》一样,这个故事也是一篇童话。再读全文,讨论:童话有什么特点?

理答要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布置实践作业

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待课外活动时间汇报演出。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5

幸福是什么?其实这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的标题,文中讲了三个牧童疏通了一口老泉,砌了一口小水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祝他们幸福!但三个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幸福,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三个孩子通过十年亲身经历知道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到底什么是幸福,我想要学生在理解上上一个层次。

课一开始,我就询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你有过幸福的感觉吗?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说自己过生日时妈妈买了蛋糕、送了礼物感觉很幸福;有的说自己生病了,父母细心照顾自己觉得很幸福;还有的说读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作业很幸福,周末父母带自己出去玩是幸福的,考试考得好的时候家长表扬自己时也是幸福的……孩子们说了很多,越说越兴奋,似乎他们都感觉到了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当中。但我却高兴不起来,我的内心甚至在隐隐作痛,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的幸福都是来自于他人的关爱,他们只是坐享其成他人给予的幸福,自己却不曾去创造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呢?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不会感恩的孩子将会是多么可怕呀!

想起去年曾经上过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贵的沉默》,里面也讲到了感恩,讲到了向父母回报爱,短短的一个学期就忘了吗?这样的状态真让人觉得烦恼!

没办法,我只能放慢讲授的速度,让孩子们细细地去品味文中的三个牧童用十年的经历所获得的幸福的体验: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我让孩子们反复地朗读这几句话,期待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规律的重复。在学生对幸福的感受渐渐清晰明朗的时候,我又对幸福的概念进行拓宽。不同职业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趁机朗诵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同学们,课前你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现在学完课文之后你对幸福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感受比课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纯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一直把这种通过劳动,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会感恩、会回报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6

小燕子和大野猫

刚刚会飞的小燕子在追捕蜻蜓的时候,惊跑了一只刚刚睡醒的小白兔。小燕子以为小白兔怕它,便在小伙伴面前夸耀自己。

一天,它又在小伙伴面前夸耀自己吓跑小白兔的事,一只大野猫偷偷地向它走来。它的伙伴们发现了大野猫便大声叫了起来快泡吧当心野猫吃了你

小燕子轻蔑地看了伙伴们一眼,说:“没出息的家伙!你们不知道连小白兔都怕我吗?大野猫绝不会比小白兔本领大,我只要一瞪眼,大野猫就会吓跑的。你们等着瞧吧!”

小燕子真的瞪起眼向大野猫扑去……

1、请在空格里加上标点。

2、请你续写这个故事,试试吧!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7

一、概述

1.本课属于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十课。

2.课内自读课,需要一课时。

3.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上小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涵义。

4.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 ,深层次理解幸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联系实际说说幸福的含义,从身边发现幸福,体会幸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现状1、有比较好的预习习惯;2、阅读的速度不过快,需要在速读方法上加以指导;3、通过调查谈话知道,受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比较模糊。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与活动策略:在指导学生速度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互助学习。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时发现并引导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学习活动的表面肤浅。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

2、有关课文重点生字的fiash资料;

3、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幸福的文章和诗歌。

4、有关幸福的歌曲,《幸福在那里》《太阳光金亮亮》。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1、同学们,大家看着奥运福娃图片,听着有关幸福的歌曲,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在一起高兴的上课,你是否感到自己很幸福呢?是呀,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和幸福有关的事物,我们处在幸福之中。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出示幻灯片1)

2、身边的幸福: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衣服上、墙上、器物上、门上、书法作品中甚至蛋糕上随处可见这个福字,幸福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之一,我们会经常受到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幸福这两个字到底怎样解释呢?请看图片!“土”表示土地,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有衣穿;“¥”表示有钱花。福也暗含一个人,有口饭吃,有自己的一份田地。大家可以看出,人们最初对幸福的人是主要着眼于生活的富足。21世纪的我们能不能停留在几千年前的认识上呢?

3.下面我们学习童话《幸福是什么》,请看目标。(出示幻灯片4)我们要通过自读达成这新目标。

(二)、速读课文

1、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们要学会速读。第一步,视读法,请同学们打开钢笔:“一目十行”,笔尖指住一 行的末尾缓缓向下移动,阅读的速度和移动的速度一致。视线自上而下扫视全篇,笔尖移动的速读要和速读的速度一致。时间3分钟。

2、标志搜索法:我们要“沙里淘金”,本文的题目是“幸福是什么”,大家要搜索与幸福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含有幸福的句子。时间要求3分钟。

3、精读标画出来的句子和段落。速读只有和精读配合才有意义。精读的关键是“有的放矢”,要有问题的引导,看看这些段落是怎样回答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要求3分钟。

(三)、我能合作

1、小组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生字和词语。

2、向同桌复述文章中故事。

复述提示:

十年前,三个牧童在树林里 ——————,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

十年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体会到了幸福。

文章可分为____部分。

3、每位同学向小组说说自己 通过读课文发现的幸福的含义。

4、记下和自己不同的意见。

(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课文中是怎么回答“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的?

医生:治病救人 健康是幸福的

工人:工作助人 奉献是幸福的

农民:耕田养人 收获是幸福的

(五)、拓展模仿

(1)、幸福就是医生用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

(2)、幸福就是工人用辛勤的工作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3)、幸福就是农民用辛勤的耕作生产粮食养活众人

(4)、幸福就是警察用出色的工作崇高的责任感保一方平安。

(5)、幸福就是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保家卫国——汶川大地震,天地摧,山河碎,地动山摇,万物伤悲。灾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十几万子弟兵用忘我的拼搏救民于水火,看着自己救出 的鲜活生命,他们是幸福的。

——灾区人民是不幸的,他们又是幸福的——他们因为生活在祖国这个团结互助是大家庭中而感到幸福,

——平安是幸福的 。

(6)、幸福就是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国家做贡献

——嫦娥奔月,神奇问天圆了华夏儿女的千年梦想。

——梦想成真是幸福的。

——希望同学种下大学梦成才梦,经过努力,你会收获成功。

(7)、幸福就是运动员用自己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得荣誉。

幸福就是志愿者用自己无私奉献服务奥运,收到世界人民的好评,为国争光。

——获得荣誉是幸福的。

(六)、我的收获

1、(链结)生字展示:读音、笔顺。

2、(链结两种句子)用这两种句式可以帮我们快速的写许多句子。

3、通过这篇童话我们知道,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付出汗水,才能成功。

(七)、小结:

同学们,三个牧童用十年光阴探索幸福的人生的真谛,我们在这里用40分钟学习幸福的含义。正像第一个青年所说,真正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但它需要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去实践,甚至用一生去探索。一定要相信:播种梦想收获成功,付出劳动得到幸福。祝大家幸福。谢谢大家。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自评:学生说说自己学本文后的收获;

2、小组互评:利用课后作业和《基础训练》小组互评;

3、教师点评: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帮助和总结

1、导入环节:利用歌曲和图片创设情景。

2、导读环节:有步骤地介绍“三步速读法”。

3、当学生理解幸福内涵有困难时,出示一组资料。

(1)、幸福就是医生用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

(2)、幸福就是工人用辛勤的工作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3)、幸福就是农民用辛勤的耕作生产粮食养活众人

(4)、幸福就是警察用出色的工作崇高的责任感保一方平安。

(5)、幸福就是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保家卫国——汶川大地震,天地摧,山河碎,地动山摇,万物伤悲。灾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十几万子弟兵用忘我的拼搏救民于水火,看着自己救出 的鲜活生命,他们是幸福的。

——灾区人民是不幸的,他们又是幸福的——他们因为生活在祖国这个团结互助是大家庭中而感到幸福,

——平安是幸福的 。

(6)、幸福就是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国家做贡献

——嫦娥奔月,神奇问天圆了华夏儿女的千年梦想。

——梦想成真是幸福的。

——希望同学种下大学梦成才梦,经过努力,你会收获成功。

(7)、幸福就是运动员用自己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得荣誉。

幸福就是志愿者用自己无私奉献服务奥运,收到世界人民的好评,为国争光。

——获得荣誉是幸福的。

4、拓展学习:指导中队开展“幸福是什么”社会调查活动。

板书设计:

为国增光

幸福是什么 ? 医生:治病救人 身体健康

无私奉献

劳动,尽义务,做好事 工人:工作助人收获果实是幸福的!

和平安定

农民:耕作养人 家庭和睦

梦想成真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幸福”这个词语

2、齐声朗读

3、讨论:你认为怎样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讨论。(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齐读)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2、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a、读一读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a、读一读,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运用前后对比来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义。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相互交流,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当中幸福的理解,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现实社会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0、出示小诗小结:

幸福是帮妈妈做完家务时的满足

幸福是考满分时的兴奋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学时脸上的微笑,

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

幸福是同伴之间的一声声问候,

幸福是……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就是给予。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边唱边做动作。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幸福是什么)有位作家说,

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 自读自悟

a) 自由读阅读导航。一生再读。

1、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根据自学提示,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收获,体会或疑问。

b) 生默读后交流。(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词句段落的品读:

(一)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1. 自由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 师生表演医生给病人治病,然后师采访医生:当病人对你千恩万谢的时候,你什么感觉?读出你的这种感觉来。(一老奶奶腰痛,启发孩子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

3.其他学生跟着学一遍。

(二)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勤劳踏实)

2.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什么感觉?读出这种感觉来。

3.有人看到你忙忙碌碌,也许会说,干活别那么卖力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时,你会说──(读划线部分)

4.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这时,你也可以对他说──

(三)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用什么语气说的?那你就读出来吧!

2. 你觉得这位青年还可能会用什么语气来说呢?

过渡语:是谁对三个青年说的话做了总结呢?

(四)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1、同桌一起读,说说幸福是什么呢?(板: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什么叫“义务”?能举个例子说明么?在学校,

学生的义务是什么?在家里你的义务是什么?

3.“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在我们周围或从书上电视上,你看到谁做的什么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4.智慧的女儿说的这句话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回家后,你把学到的这句话和家人一起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先给妈妈说──(读句子)再对奶奶说。(再读)最后向邻居家的小弟弟说(再读)。时光飞逝,转眼间,你们变成了爷爷奶奶,那时你们会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说(句子消失后背诵)让幸福的真谛一代代传递下去吧!

5.同学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把这句话背下来了,这就叫熟读成诵。以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背诵更多得好文章。

(五)体会身边的幸福

1.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我想问同学们,假如第一个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学生简要说四五自然段内容)

3.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随机板书:让别人幸福)

4.师小结: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六)童话的特点

1.故事中是谁让三个青年十年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呢?(智慧的女儿)

2.你觉得,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不直接说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青年自己寻找,这样更能体会的幸福的真正含义。)这很像懂教育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将来你做了父母,要学习这一点呦!

3.师:在这个童话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正是童话的一个特点。喜欢读童话故事么?哪些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看,我也喜欢读)

4.师小结:这些童话除了人物奇特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童话的想象非常丰富,故事性强,容易吸引读者,每个童话都讲了一个道理。)今后,我们在编童话的时候,如果借鉴这些特点,你写的童话会更吸引人。刚才有同学讲了,每一个童话还会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

(七)师总结:(指板书)今天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让别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

三、拓展延伸

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师配乐朗诵:

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2.想知道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一首小诗,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师生配乐共同朗诵老师作的诗《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春的颜色。

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3. 孩子们,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a、要求:四分钟时间,不抬头,不停留,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汇报。(学生配乐写)

b、找个别学生站起来汇报。没机会说的人,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幸福。

4.师总结: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一首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12

一、导入

1、同学们,幸福是什么呢?

2、你曾感受过怎样的幸福?

3、幸福在哪里?我们怎样能找到幸福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二)、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1、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为什么说他们的劳动是有益的?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四、在这之前,孩子们也做了好事,为什么就没有体会到幸福呢?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五、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点评:以上设计,紧紧围绕着孩子们十年前、十年后的生活经历,从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中,引导学生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层层深入,恰到好处。]

六、合作表演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说说你与家长交流的“幸福是什么?”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儿女的长大

依据贴心的关怀

下班后我们送上的一杯热茶

我们优秀的学习成绩

3、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4、这些幸福是从何而来?

5、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直入文章主要内容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目的。

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由谈话引入,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章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幸福的含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六、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 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七、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八、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九、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对人们有益

教学反思:

1、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2、多元感悟,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在这一课的最后,许多学生包括家长都说了很多与课文中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真实的,是值得尊重的。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设计 篇14

1、你是否赞同汪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而是采用学生互评的做法?为什么?

答:我比较赞同汪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而是采用学生互评的做法,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这样做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维进行碰撞,产生火花,小组活动之后,学生互相评价,汪老师采用步步深入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进而达到了解内容的目的。但是我觉得在最后,老师应适当的总结一下,给学生的发言作一点评,特别是对于那些发言比较精彩的,应该及时给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既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会更好。

2、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是如何进行引导的?

答:在这个活动中,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传递策略中的提问策略。汪老师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大家说得真好,那么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呢?”“哪个小组的立意最好?”“哪个小组的表达最好?”将这一个一个的大问题转化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细化了学生的回答,也让学生渐渐领悟到该怎样做小组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注重细节。

3、你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合适?

答:我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很合适,是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方式,汪老师在《幸福拍手歌》的歌声中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利用学生对幸福没有深刻认识这一点,从学生熟悉的《幸福拍手歌》入手,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从这个问题就自然过度到新课的学习了。在欢快的气氛里,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大家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看见大家一副茫然的表情,汪老师适时得导入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是必要的,是能帮解决问题的,进而就会尽全力到学习中, 问题问得很贴切,很自然过度到新课的学习了。这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成功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汪老师这节课的导入是非常的成功。

4、你在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答:怎样使一节历史课上的精彩,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问题引导法,故事导入法,情景创设导入法,背景介绍导入法、多媒体图片导入法等。

5、你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答:汪老师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

(1)对教材钻研的比较透彻,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策略上充分的采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一切教学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得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2)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关注学生在发现过程中的思维策略,关注探究能力和内在动机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突破。

(3)教学目标明确,重视教师的指导。教师各个环节的教学中,都注意了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中,学生答题后,让学生互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抽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我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改进的地方:

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有过让你们感到特别幸福的时刻吗?谁来说说?”学生们只说出了关于自己感到幸福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这说明学生没能真理解“幸福是什么”,拓展环节应该是教材内容的再现和升华,所以在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事幸福,并广泛的感受之,应该上升到大爱的角度,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这样的安排无疑很好地加深学生对幸福内涵更宽泛的理解,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行的。教师应顺势启发学生以“我感到幸福!”为结尾,联系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回想他们做过的事进行说话,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理解幸福,并激励学生要学会创造幸福,珍惜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