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推荐16篇)

2023-03-17 22:01:01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推荐16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16分)

tuī jiàn

yǎn lián

shān diào

guī fàn

zào rè

róng qià

huáng hūn

kè tīng

二、小猴学样(照样子,加偏旁组新字并组词)(12分)

例:火+(亻)=伙(伙伴)

扁+()=()()司+()=()()

胡+()=()()屋+()=()()

三、我会填(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刚进里院,一墙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仿佛,阳

光,像,闪烁着。

2、落日的余映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

如同。

3、在我的眼前,。

四、写好钢笔字(6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花落谁家(选词填空)(6分)

亲热亲密亲切

1、乡亲们围着子弟兵()地问寒问暖。

2、叶老先生的()之中蕴含着认真。

3、小红是我最()的朋友。

二、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16分)

1、我们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参加了义务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老师的帮助,终于有了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乐园(28分)

我们班的教鞭被一位同学不小心摔成两截,不能再使用了。老师上课时,只能用手在黑板上指指点点,很不方便。同学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想为老师再做一根教鞭,可就是没材料,怎么办呢?

上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做完作业,去王为群家里,想向他借一本书。我刚走到他家门口,听见里面有锯木头的声音。我想:大概是王为群的爸爸在做木工活吧!想着,我就从窗外向里看,原来,做木工活的竟是王为群。

我想看个究竟,便不声不响地趴在窗外看。只见他锯呀锯,终于锯好了一根又细又长的木棍,又用锉刀锉平──这不是一根新教鞭吗?他的衣服上全是木屑,可他全然不顾。他又在教鞭的尾部钻了个小孔,系上一根红丝带。

星期一早上,我来到学校,看见讲台桌上放着一根崭新的教鞭。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询问是谁干的好事。

我知道王为群的脾气:做了好事不愿意讲。为了保密,我没有给他声张出去。

1、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将短文分成三个大段,用“∥”表示。(18分)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星期一早上,王为群是怎样想,怎么做的?写下来:(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

猜一猜:

从前,有个人在十字路口开了一个店。为了揽生意,店主在店前挂了一块很大的招牌。上面写到“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酉时天下雨,读书不必言。”请问这家小店经营的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2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ān

开 shān

掉 tīng

客 hu

模qià

融 cí

语 piān

目 zào

干 lián

窗wò

二、花儿朵朵(照样子加偏旁,组新字)(16分)

例:扁(骗)

扁()()()()军()()()()

巴()()()()兆()()()()

三、点球大战(选词填空)(12分)

推荐评选

1、经语文老师的(),我的一篇作文在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2、上学期,他被同学们()为“三好学生”。

果然居然

3、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要见一下初中生!

4、他说今天要来,()来了。

修改改正

5、发现错误,要立即()。

6、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

四、我当小裁判(把括号里不能搭配的词,用“/”划掉)(12分)

交谈(融洽恰当)爱惜(树木粮食)动作(优美优秀)

挡住(视力视线)讨论(强烈热烈)改正(问题错误)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五、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15分)

1、我非常庆贺,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夸耀我们进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子上到处满是红色的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到家,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一长假,去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内容我熟悉(按要求作答)(35分)

1、刚进里院,一墙()的爬山虎()眼帘。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的,像()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着,()着迷离的光点。

⑴根据课文填空。(4分)

⑵如果把上面这句话改成“刚进院里,我就看见一墙碧绿的爬山虎,觉得一下子凉快了许多”可以吗?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6分)

“干净”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以及(),如春风拂面。

⑴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⑵“拂”指(),“春风拂面”指(),形容使人感到()。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更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叶老先生的感受。(8分)

4、落日的()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如同一片(),()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显得()。

⑴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⑵请你用“如同”写一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一

我们常说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过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看学生从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从本节课看,教师教会学生的是品词析句,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带给学生的是阅读和言语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是在愉悦的情境中,在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对话中完成和实现的。

1,揭题激兴:让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叶老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引入,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断,不仅让学生感受叶老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水平,还能唤起学生的感情积累,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课题对本文内容进行推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为新授课作出良好的铺垫。

2,初读晓意。这块环节我还安排了生字新词的教学,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词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会读会认,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地理解词语意思的习惯。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常用的手法。在本课,我重点抓住"推荐"一词的理解,从而体现词不离句的思想。

3,细读明理:将课文分为"修改作文"和"邀请做客"两个部分来学习,体会作文修改之道,感受叶老先生的人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品味叶老对肖复兴文章的批改,再通过谈感想,朗读等方式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叶老不仅是文学的大师,其人品更是堪称楷模。

4,质疑课题,小结激趣,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很好的铺垫。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中我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从而明白写作和做人的道理。

练习的设计是教师给学生创造的又一个语言训练的机会。既是对教学内容的一次小结,又利于搜集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悬念的设置,费时不多,但却是必要而且心须的,教师巧妙设计的两个联想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内容,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成为一个整体。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写的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回忆少年时代受到叶圣陶先生的关怀教导,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事。课文借物喻人,感人至深。教学时,我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凭借教材,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教材中,作者在叙述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时,蕴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体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在教学中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中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叶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及其对作者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也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让学生体会如何作文,更让学生体会如何做人。

二、抓住重点,实现教学方式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

教材内容的重点非常突出:从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中,可以领悟到如何作文,还可以体会到叶老做事的认真与平和;从"我"到叶老家做客这件事中,可以感受到叶老的亲切与质朴,也可以感受到叶老对"我"的期待,信心和力量。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或课后练习,如"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整合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教材与多种文本的有机融合。

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如:《一张画像》的原文及修改文,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其他相关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在开放中丰富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预设是美好的,课堂是遗憾的。今天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游离于课堂之外,致使课堂感悟不深,教师教学吃力。其次,本课时另一遗憾的地方是教学时间不够,这与我的课堂教学机智不够有关。在王科文提出:"从这里我看到了叶老的认真平和温暖。"时,我没有抓住这次机会,顺势而下:"丛哪里看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感悟理解,而是再让一位学生继续说,浪费了很多时间。另一个原因是与我设计时只关注了内容,脱离了学生实际有关。我们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课前预习习惯差,平常我要用三课时来上的课,在本次设计中我只用了两课时,使之原本丰富的词语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三

人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课文,其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使作者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一、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满墙的爬山虎让学生回忆,问: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想到了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我便顺势出示《爬山虎的脚》中描写爬山虎样子的句子让学生读。谈话:“《爬山虎的脚》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他曾经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青年的成长,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肖复兴就是其中一位。1992年,肖复兴为了怀念叶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边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改变了以往的谈话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自主读课文。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对于很多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是以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呢?”这个问题,我先以赞赏的神态肯定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扬了这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在我的引导下,通过进一步读书,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或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既是对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具有高尚品格与情操的作家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对叶老的怀念以及自己的决心,要像爬山虎那样,朝气蓬勃,不断攀登。在读中感悟,难点就被破解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新学习的乐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4

在教学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公开课上,我用爬山虎的叶子做奖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提前几天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许多爬山虎的叶子,然后把这些普通的爬山虎叶片夹在书里压得乎平整整,再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上几个字,这一枚枚深绿色的 “书签”就可以做奖品了。只不过,那上面的字都是我精心从课文里挑选的词语,如:“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一丝不苟”等。这些词语不但能概括主人公叶圣陶的高贵品质,揭示文章的中心,而且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使学生从中受益。

当讲到“到叶老家做客”一段时,我布置学生自学,并告诉学生:自学汇报时老师会有奖品发给大家。会是什么奖品呢?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讨论交流时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我及时把早已准备好的“奖品”发到学生手中,看着学生双手捧着叶片乐滋滋地跑回座位,我觉得预期的目的就要达到了。当教学进行到“总结全文”这一环节时,我邀请得到奖品的同学站起来把叶片上老师写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站起来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出了那些含义深刻的词语。我接着问:“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你们的仅仅是这一枚枚绿叶书签吗?”学生一下子醒悟了,他们纷纷发言:“老师是告诉我们要像叶老那样待人真诚质朴”。“老师是要我们像叶老那样对待学问一丝不苟。”……

不待我给以答复,台下听课的人群中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是对学生精彩回答的鼓励,而且是对我这一设计的充分肯定。一枚小小的叶片做成的奖品,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我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这枚叶片所包含的期待也许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只有勤于动脑,敢于创新,善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努力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5

一、 导入质疑

1、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哪俩件事?(根据汇报,板书:修改做客)

通过这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作家,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根据汇报,板书:人品作品 楷模)

2、出示句子,读读。

3、激疑: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堪称楷模。既然是写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 初读悟美

1、请大家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绿绿的爬山虎,把这样的句子划下来,出声朗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书,圈画)

2、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交流: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出那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指导朗读)

小结:的确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里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不是)

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是呀,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和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通过这两则事例,你觉得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一丝不苟 平易真诚)

三、 自读自悟,品读交流

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是个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人,把相关语句划下来,在旁边简短的写写体会。

2、汇报交流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句子。

(1)学生汇报3段,自由谈体会,老师引导,重点体会“愣住了”、“密密麻麻”、“到处”,引导学生读好。

(2)学生汇报4段,抓住俩处修改谈体会。

老师引导:像这样的修改还有很多,我们来看130页资料袋,这就是叶老先生帮肖复兴修改过的原稿。仔细阅读,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举例子汇报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谈感受。老师相机引导总结:长句段成短句,表达清楚,读起来朗朗上口;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更准确;删去重复啰唆的地方;改动了一些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使表达更确切;一些不准确的标点符号。

学生谈感受后总结:叶圣陶先生对这篇作文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字、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足见他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作者和你们有相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如春风拂面。

学生自由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过渡: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齐读5段评语部分。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4)初步感受了叶老的人品后,作者应邀去叶圣陶先生家做客,他一进门就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们再来读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看看你能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总结:是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里跳跃着的、闪烁着的正是我受到叶老鼓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啊!

过渡:应邀做客这则事例中,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叶老是一个平易真诚的人。

3、学生自由汇报,重点引导: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生自由谈体会后引导:融化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总结:叶圣陶先生这种亲切质朴的为人,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平凡之中透露出的不平凡,让我也心生崇敬,倍受鼓舞,谁来再读读这段话。

(2)就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作者在那个15岁的夏天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出示句子)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齐读)

(3)此时,作者又一次写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谁来读一读,让大家都能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总结:作者借景抒情,那绿的沉郁、虎虎有生气的爬山虎承载着作者那一份沉甸甸的收获:齐读十段。

4、课文的结尾又一次写到了爬山虎,出示句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2)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里,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

(3)总结: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十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浓缩成一份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来深情的朗读课题。

四、 拓展升华

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及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在叶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会上,一位作家这样说:“谈起叶老,我觉得与他相对,永远如沐春风!他那谦和慈祥的言谈、态度和容颜,永远悬挂在我的面前。他的‘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未来’之类的发言,永远在我心中震颤。”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练习修改自己的一篇习作。

3、许多作家都写过感激、怀念老师的作品,课下可以读一读著名诗人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

在那颗星子下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顿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 ,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十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 这个单字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字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四十七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7

第一课时

【教材解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课,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没我们这学期学过一篇叶圣陶先生写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你们还记得吗?课文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叶圣陶先生院墙上的那片爬山虎,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它是发生在叶老家里的一件事,它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齐读课题

3、读题猜文:你们能猜猜《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会写些什么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写的是不是如你们所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快速的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旁边的小朋友,也可以查字典等学习方法来解决。

2、学习生字。

自由读——抽读——同桌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发掘文本

1、学习修改作文

(1)出示《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2)提问:这是什么?

(3)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修改作文的?

(4)默读第三自然段。叶老是怎么修改作文的?用了什么修改方法?

(生自说,师板书)

(5)填空:被叶老修改后的作文作到了,用字 、 ,句子 、 。

(6)看了叶老修改的作文,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

(7)出示句子: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①读句子

②你从句子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那些词中看出来的?

③理解“春风拂面”

④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学习应邀做客

过渡:作者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暑假是,小作者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生说)我们一起去跟作者到叶老家里做客。

(1)自由读6——9自然段

(2)经过这次做客,你感受到叶老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2、小结

平易近人、一丝不苟的品质,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他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步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四、回归主题,引发深思

作者为何以此为题。

【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一丝不苟、认真、仔细

}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平易近人、平和、亲切

人品

【教后反思】

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 “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所以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发法,在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

1、四十多年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

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

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

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3、难点感悟,诗意解读:

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他的批改却如“春风拂面”;我受邀做客,他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看着这两个词语,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哪些景象?

(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看着这样的修改,仅仅是脸上的感觉吗?冬天的冰融化后,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变成淙淙的春水。那么,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让你想到了什么?)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引读课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

4、比较阅读,写法解读:

课文在第二件事的记叙中两次描写了院中那一墙爬山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⑴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去掉这些描写是否通顺?有何不同?

⑵联系作者两次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想想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⑶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一种难以表达的憧憬。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去诵读。

(师生合作,有感情配乐诵读。)

三、悟读课题,升华情感

1、补充阅读,感受“非凡”:

叶老的批改,如春风拂面,叶老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心里充满无限的憧憬与期待。那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我们看看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你对这“意义非凡”是否有更多的理解。(附: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纸的生命》、《父亲手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2、深情回忆,诵读课题:

⑴课文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是仅仅在眼前吗?

⑵1988年,作家叶圣陶逝世。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回忆发生于30年前少年时代的故事。同学们,在肖复兴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

(联系全文抒发情感。)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⑶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着感情读课题)。

四、读物推荐,课外拓展

同学们,有许多作家都写过感激、怀念老师的作品,诗人舒婷也用相似的命题描写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这里呈现的只是文章的结尾,如果有兴趣,就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这一篇《在那颗星子下》。

……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9

学习目标: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的这件事中,感受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培养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

从叶老对中学生作文的修改中,感受叶老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并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件准备:

1、《一张画像》修改的原文。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二、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课文写了什么有关叶老的什么事?

2、指名交流

三、自读自悟,学习修改方法,感受老作家人品。

1、自读1-4自然段,思: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深的感受,画出句子,并在句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预设:

(1)句子: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 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作文修改方法、叶老修改的很认真、我们也要修改作文等。

(2)句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我从中感受到叶老修改得非常认真。

学生可能感受到:叶老修改的非常认真。

教师趁机拿出修改稿原稿,学生看在让学生谈感受。

(3)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文学事业的艰巨,要认真,要一丝不苟,叶老对文学事业的认真,对我的平和、温暖。

指名读句子。

(4)句子: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我从这里感受到肖复兴同学的作文写的很好。

学生可能感受到:作文写的好,写作要写具体事实,要写感动的事,自己写作也要这样写。

(5)句子: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儿,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学生可能感受到:叶老对我的影响大,我自己写作的信心,叶老名气大。

教师趁机归纳总结。

四、教师总结质疑。

肖复兴能走上文学之路,与叶老的指点与鼓励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位对文学事业认真,对普通中学生平和、温暖的老作家,深深的感动了作者我,可是,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什么要这样用题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15 那片绿绿爬山虎

叶圣陶老先生:认真、平和、温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0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导入新课以后,我直接切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之后,知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指的就是叶老家院中种植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很多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是以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呢?”我用赞赏的神态肯定了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表扬了这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在我的诱导下,通过进一步读书,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或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既是对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具有高尚品格与情操的作家的赞美。愿他们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的决心,要像爬山虎那样,朝气蓬勃,不断攀登。

创新不是天方夜谭,它是在实践中的发现与探求。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能有这样的发现是多么可贵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扶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有幽默感、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积极的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新学习的乐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作家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表现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真诚平和,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文章在描写第二件事情中,曾两处具体描写了爬山虎以表现作者当时自己的心情.对于现处的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自我感悟并体会这种写作手法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以景抒情”可以说是一个难点.

如何突破呢?是教师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这就是以景抒情”?可这明显不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按照以往的做法,我让学生把两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划出来,进行了朗读,指导他们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可学生依然答非所问,依然出现”作者很喜欢爬山虎”这类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此时此刻,我知道,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得用另外的引导方法了.我对这个难点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既然是抒情,那么就先让学生入情吧.

于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那点空白: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说自己路上的情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说话练习:如果你是肖复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初中生,而受到大作家叶老先生的邀请,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当时就说很紧张,很激动)谁能具体形容一下自己一路上的心情?(学生沉默了)

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几个提示的关键词:

我走在路上,天气______________

我的心理活动

我的神情动作

于是学生又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虽然那是炎热的夏天,可是我一点都不觉得.我的心情紧张极了,一直在沉思:叶老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会不会象我猜想的一样慈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心情激动极了.一路上不住地蹦蹦跳跳起来.到了叶老先生的家门了,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终于到了.可是, 叶老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会不会很严厉对待我?可是我又想起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作文,心里渐渐放松下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汗水不住地往下流,可我一点都顾不上擦,心里只想快点到达叶老先生家。我的心怦怦直跳,想:马上要见到大作家了叶老先生了。他长得怎么样呢?是不是和我想象中的慈祥?他见了我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会不会教我写作文?”等等。(个别学生有想象不合理之处,我当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我”所感受的叶老先生的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

进行了说话练习后,我再切入问题:是啊,一路上,“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到叶老先生家的,所以“我”一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躁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这段爬山虎的描写,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当时的情感。

在理解“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的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时,我同样抓住了课文中出现的空白: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他们会交谈些什么呢?猜想一下他们的话题。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也许在谈“我”的学习上和写作上的事情吧;有的说也许在请教叶老先生关于写作的事情;有的说也许叶老先生在询问“我”的生活上的事情等等。看到学生们的话题,我让他们再展开想象:叶老先生的神情动作和话语应该怎么样去表现才符合作者的描写?我在黑板上板书下:亲切——认真;质朴 ——期待;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刷刷写了起来……

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就水到渠成地悟到了那段爬山虎的描写的精妙: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时此刻心情的舒畅与沉淀。在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学生也就很容易懂得了:那年在叶老先生家里作客终生难忘。

“以景抒情”本是这篇课文中渗透给学生的一个难点。可是通过了对文本中的空白点的挖掘,进行了说,写的训练,学生竟然那么自然地悟到了其精髓,胜于教师空白无力的说教与无所凭借的引导于百倍,真让我出乎意料之外!是的,化文本理解性的问题于语言的积累之中,的确魅力无穷!

附学生作品:

我看见了叶老先生,心中不由紧张起来,但看见叶老先生和蔼的面孔,心中也静了下来,叶老先生见了我,连忙招呼我坐下,问:“你就是肖复兴”,我小声的说:“是,我就是”。叶老先生微微一笑,便去给我倒水了,不一会儿,叶老先生端来了两杯水,这时,我连忙起身,叶老先生摆摆手,让我坐下,我们都坐下后,我脑子里就立刻涌起了许多问题,但又不好意思说,我便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鼓起勇气问:“叶老先生,您那一篇 《 爬山虎的脚 》 写的那么具体、优美,那比喻用得那么好,当时您是怎么想的?”叶老先生笑着说:“你写作时要注意细节描写,这样会较为生动,你写完后要细读一遍,看读不读得通,再看看哪些地方的句子或词语换成另外一些更好”。我见此情景便有了十足的勇气,又接着问:“叶老先生您有那些好作品让我读读”说着,叶老先生从他那用花木雕成的书柜里拿出一本名叫《 风中的稻草人》的书,并说送给我,我激动的说了声:“谢谢!”。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不一会就到了黄昏,这时,叶老先生让我回去,不要让父母担心了,我恋恋不舍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今天真是满载而归。”

(唐海樵)

你就是初中生“肖复兴”同学吗?叶老先生问到。我有礼貌的回答:“是的,我就是,叶老先生好!”叶老先生先让我坐下,再端了一杯水给我。“这几天在学校好吗?”叶老先生关心的问我,我说:“还不错吧!”跟叶老先生聊了几句后,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叶老先生:“您平时文章写得那么好,能告诉我有什么小秘诀吗?”我一幅满脸想知道的表情问到。叶老先生说:“写作并没有什么小秘诀。”我大吃一惊,急忙问:“没有秘诀?那您的文章为什么能写得那样好?”叶老先生并不厌烦,他只是耐心的为我解释:“知道吗?要想把文章写好,就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静下心来,认真想想要写的内容,在写的过程中,可以增添一些好词好句,再看看有没有什么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把它换成别的词句,写完后,要读读自己的文章,把它修改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听了叶老先生这翻话,我对写作的了解也更深了一层,同时,我感觉叶老先生是一位慈祥的老先生。叶老先生又说:“其实写作不是一下就写得好的,要经过很多训练,要不段练习。我发现你写的作文还不错呀!表现出了你的真情实感,像你写作这么好的小学生不多,应该好好培养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想叶老先生这样一位堪称楷模的大作家,竟然要培养一个小小的初中生。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叶老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位大人。

(魏雪晴)

我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心情紧张极了!叶老先生同 我握了握手,就请我坐下,并问:‘‘最近还好吗?’’ 我小声的说:“还好!谢谢您。’’“你的写的挺好的呀!’’ 叶老先生鼓励的说道,我谦虚的说:“很好,我还有 一些写作方面的东西不是很懂。’’“有那些不是很懂呢?’’叶老先生关心的问,“怎才能写出以景抒情的 真实感受呢?’’我问,“当然要有你的真实感受,再将你的感受赋予一些物体上,这样就行了。’’。我们 聊了很多,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我临走前,叶老先生对我说:“好好写,认真练,将来当个作家!’’。

出门了,我还想着叶老先生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 干好的!

( 孔韵 )

那天,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见到他,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我像个木头人一样的站在客厅里,生怕碰到了什么东西……只见叶老先生端着一杯绿茶向我走过来,把绿茶递了给我,我立刻感到叶老先生对我的关切。接着他又对我说:“肖复兴同学,你的文章写得很有真情实感,在现在的中小学生里的作文是少有的,像你这样的人才,我一定要好好培养!”我意想不到,像叶老先生这样的大作家,竟然要培养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接着,叶老先生又说:“以后我就等着你把好作文送给我呢!”我激动地点了点头,喝了一小口绿茶,甜甜的。“别客气,我这里什么都有偶,你要吃些什么?”我摇了摇头只顾问:“您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好的作文?”叶老先生温和地告诉我:“其实,写好作文也没什么难的,关键是要不断地修改,还一定要写的生动具体。”我点了点头,经过叶老先生的一番解释,我好象明白了许多……

如果当年我们也能碰上你这样的好老师,我的语文水平也许会比今天强一些,呵呵.看到你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心里很感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2

教学实录:

课前: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叫《爬山虎的脚》,这是叶圣陶,你对她有哪些了解?

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你们想知道他在课文里都写什么了吗?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

师:让我们读读课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读。

师:读词:客厅、皇冠、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

师:(出示课文语段)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给你带来字典中的解释,你来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生:这个字应读“曲”,曲线。

师:这里有两组词,你们看看,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第一组是作者的表情,第二组是叶老的表情。

师:作者是谁?

生:是肖复兴。

师:他在课文中用“我”来写的,当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叶圣陶老爷爷是——

生:大作家。

师:对。

……

师:让我们交流交流。

生:叶老爷爷帮“我”修改作文。

生:6-10段是写叶老请我到他家做客。

师:如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请作客。这样就更好了。(师板书)

师: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学、交流。

生:

师:我看到叶老为我修改得怎样?

生:很认真。

师:从哪看到的?

生:我是从“……”中看到的。

师:这“密密麻麻”什么样你知道吗?

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

师:你们看,到处都是勾、曲线、直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让我们来读读这段吧。

学生自读。

指名读。(密密麻麻一段)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我回到家,看到修改稿,又发现了什么?

生:“一张”……“一幅”

师:一张画像和一幅画像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张”和“幅”字在画像上,用得会更准确一点。

师:我们平时说:一张——,一幅——,这样用字就准确了。(师板书)

师:所谓的好文章,只不过是用词准一点,……周到一点罢了,看到这里,你又发现什么了?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原句是:——

叶老改成了——

一个是“删除”,一个是“删改”,跟着老师写一写,这两个词都带着“删”字,这个字怎么来的?看一看,古时候,人们还没有纸,字都写在竹简上,所以你们看 “册”字由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的写法。古人要是写错了怎么办?就要用刀刻,这就是“删”,怎么写这个字才漂亮呢?

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对比着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

生:改后的把“包”这个动词删去了,更准确了。

师:书上的句子更——

生:干净了。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读)

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该怎么读?

生读。

师:这篇作文1500多字,共修改了100多处呢,读——

生齐读:

我虽然……如春风佛面。

师:叶老是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人教社总编,可忙可忙了,但他依然挤出时间来,为孩子们改作文,来,再读。

生读。

师:当时叶老已经70多岁的人了……所以——

生读:

我虽然……

师:叶老在你心里仅仅是个认真的老人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生:慈祥的

生:对孩子的成长关心

师:他给予每一个孩子无尽的关爱。

师:叶老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请你们读一读,他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写作文呀?

生自由读。

生:要写具体事实。

生:从具体事实中透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师:还有什么要求?

生:(读)在这件事上深爱感动。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你们有疑问吗?

生:叶老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修改那么多处?

师:快读读第5自然段。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树立了我的信心。

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师板书)若干年后,肖复兴也成了大作家。让我们一起来加快一下当年的那一幕。试着填一填:

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用上修改符号。

师:你能说说怎么改吗?

生改。

师:(小结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简介:

孙莹,女,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取得小学高级职称。

2006年参加北京市东城区“东兴杯”语文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007年参加北京市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一等奖。近几年连续获得史家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东城区优秀青年教师、东城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东城区教育新秀等光荣称号;还被连续聘为东城区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

课文附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四上)

肖复兴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jiàn),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shān)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cí),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qià),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hūn)的到来。落日的余晖(huī)染红窗棂(líng)。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yè)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kān)称楷(kǎi)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3

师:上文我们学到叶老先生认真、平和地帮一位初中生改作文,现在叶老又要请他去家里作客了,这是何等的荣幸。可是,作者明明是写记念叶老的文章,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现在请大家看第二大段,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些爬山虎?

(生默读第二大段,边看边划句子。)

师:谁来读第一个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并请大家想一想,这几句话,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生: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茂盛。

生:这个爬山虎很特别,会在夏天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师:是呀,你们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生:作者的心情十分高兴,因为他是一个小小的初中生,竟会得到叶圣陶老先生的邀请,去他家作客,这是万分荣幸的事情。这个凉爽,实际上是作者的心情,而并非是爬山虎真的会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生:因为他们的地位太悬殊了,一个是一流的大教育家、大作家,一个是普通的初中生。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去邀请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作客。不管是谁,心里都会感激动的。

生:那倒过来说,如果作者心情不好,不管看到什么景色,都会觉得很烦的。

师:是的,景色是根据人的心情来描写的。现在我们来看作者第二个描写爬山虎的地方。

师:谁来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我们好好感受一下,作者这一回又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一生读,其余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生:这回描写的爬山虎与上一次描写爬山虎有点儿不同,上回写的是顺路看到的,这回写的是在室内看到的。

师:谁能说说到底不同在哪里?

生:上回写的是零星的,这回写的是大片的。

生:这次重在写颜色,浓浓的,像西湖的水一样。

师:请大家再去好好默读一下,说说这颜色的描写,会不会与上面的对话描写不相符。

生:是的,我是有点觉得突然冒出一句爬山虎的描写,这和赞美叶老有什么关系呢?我真有点搞不明白。

生:我觉得是有关系,并且关系很大,浓浓的,像西湖的水,看起来是写爬山虎,实际上是写叶老这个人的学问深浓,知识像西湖水那样广博。

生:是的,还虎虎有生气呢。

生:这就是说,叶老虽然年纪大了,但学问深,精力仍很旺盛。

生:我想起了一句诗:“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作者是花,叶老是绿叶,是叶老把他培育成了人才。

师:是的,作者写绿叶,是说叶老甘当绿叶,为培养新人甘做人梯,这样的精神很伟大。

师:谁来读第三个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这样写。

(一生读,其余学生默读思考。)

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永远记在我的心里,讲得多好呀。名义上是写爬山虎,实际上是写作者永远记着他的这位扶他成才的恩师。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肖复兴,你会讲什么话呢?

生:我会说,叶老先生,没有你的帮助,就成不了今天的我。

生:叶老,你是一生遇到的最大恩人,我要以你为榜样,培养出大批的人才。

师:讲得真好,不仅要自己成才,还要为祖国培养国家栋梁之材。

生:我是渺小的,叶老才是伟大的,我虽然今天成了著名作家,但没有叶老,我是不能取得今天这样成就的。

师:如果叶老今天还健在,看到肖复兴这样的文章,他会怎么说?

生:如果我是叶老,我就会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生:为祖国培养人才,是我应尽的本份。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有过帮助吗?请你也用你的笔,像肖复兴那样来写一写。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上册人教版课文阅读教学实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见《教师用书》及教学设计意图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乌兰浩特市教研室 吴玉林

学生课前预习(预习内容见《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预习题纲》,为便于了解,将部分习题列举如下):

1、给加点字的字音

初三 比赛 曲线 一幅画 虽然 春风拂面 肖复兴 缩短 模模糊糊

2、在课本相关字词旁边标注加点的字意思,写出划线词语的同义词莫名其妙 余晖 窗棂 摇曳 堪称楷模

3、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在小学,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步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区别不同的年级选择适当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外自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减轻了课堂教学压力,有利于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在“刀刃”上。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围绕课堂阅读教学,区别不同年段,在课前安排了预习,课后安排了延伸练习。课前预习内容因年段而异。低年级课前主要进行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一年级上学期一般在课内进行),在学会了查字典以后还可以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照字典标注拼音与给汉字注音有区别)。中高年级还要了解、标注一些字词意思,有的还可在课前查阅有关作者、课文写作背景及某方面知识的资料。课文前 “预习提示”也应在课前完成。以上所提的是基本的预习要求,课前预习内容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学校可结合本地区和学校教学实际,编印一定分量的预习题,长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必将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

教师准备:课件(另附)

教学课时:100分钟

预习、精读、练习(一)(40分钟)

主要任务:初读课文,学习1—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后,师生互问候,开始上课)

一、板题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在写“片”字前)“片”字第一笔是什么?

生:竖撇。

师:对(板书竖撇以后)下一笔是什么?

生:竖。

生:横。

师:应该是竖(板书竖并继续板书课题其他字,在写完“虎”字第3笔“横钩”后)下一笔是什么?

生:竖撇。

师:对。注意“七”的“横”要向上倾斜一些。(写完“虎”字)。

【对写字的指导,低年级比较具体。中高年级也要适当进行。】

提起爬山虎这种植物,我们应该并不陌生,这学期学过——

生: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师:作者是谁?

生:叶圣陶。

师:你了解叶圣陶吗?考考你(出示叶圣陶相片及:叶圣陶(1894-1988)我国现代著名 家、 家、出版家。他为我国 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说出空格应填的内容。

生(齐):作家、教育家、教育事业。

【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对叶圣陶有了初步了解,这里承接从前所学,回顾了解叶圣陶。现在的学生,对叶圣陶没有太多的了解,当时叶圣陶和肖复兴身份、声望和地位是不同的,所以叶圣陶帮肖复兴改作文和请肖复兴做客才使肖复兴意外,才有课文中多处肖复兴不一样的心情、感受。而这些写心情感受乃至写景衬情的句子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较为深奥难懂,这里回顾了解叶圣陶,下面还有介绍叶圣陶的安排,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

2、本课也象《爬山虎的脚》那样以说明爬山虎为主的吗?(写人记事为主)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副板书 成长)。

【明确单元训练重点,为第二课时学习打基础】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我们先学习课文前五个自然段。请这一行的五名同学读课文。他们读错了,自己又没有发现,大家可以随时说出来帮助他们纠正。

【学生初读课文,难免出现错误。出现错误,有时能发现,自己改过来。有时没注意到自己读错,这时,大家一起说出来,提醒他(她)改正,既有利于读的同学纠错,也有利于促使听读的同学集中注意听读。】

生1: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jiàn),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师:课文中“我”指谁?

生:作者。

师:作者名字——

生:肖复兴。

师:对,作者是肖复兴(板书 肖复兴)这篇文章是他1992年写的(副板书 1992)是为了纪念、怀念叶圣陶先生而作。写的是1963年的事情(副板书 1963)接着读。

生2: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师:课文与叶圣陶有关(板书 叶圣陶 出示有关叶老1963年时的资料 1963的叶圣陶:年龄 70岁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1963年给我修改作文时叶老已70岁了,是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我们手中用的教材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封面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字样。这段还有一个词“莫名其妙”,“莫”是什么意思?

生:不。

师:“名”呢?

生:说。

生:说出。

师:“其”呢?

生:它

生:他的。

师:“妙”呢?

生:奥妙,道理。

师:“莫名其妙”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懂得了。接着读。

生3: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曲线”的“曲”读“qū”,读的很好。“曲”还有一个音是——生(齐):“qǔ”。

师:组个词。

生:弯曲。

师:读——

生:弯曲(qū)

师:用“曲”(qǔ)组词

生:歌曲。

师:“曲线”的反义词是——

生:直线。

师:继续读。

生4: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shān)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cí),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生5: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课前预习得很好,没给其他同学太多的挑错机会。有的同学课文可能读不太好,没关系,在下面的学习中还有机会读课文。

【承接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有个以检查课前预习(含引入)的预习阶段,也可称为初读阶段。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要求,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1、随机指定一列(或一行)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一般读一个自然段,由指定这些学生读完全文,也可称开火车朗读课文。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不同的课文用不同列的“火车”朗读,全班同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都有机会展示朗读情况,即使轮到一些朗读水平特别差的同学,也要给他一定的朗读机会,读的差时,可读少一点内容,甚至只读一、两句话,随着他们朗读水平提高,适当让他们多读一些,有了读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甚至语文水平的提高。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也体现了面向全体的要求。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读音错误,全班学生可即时帮助纠正。这样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听读,便于学生交流。时过境迁,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在有关自然段朗读后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学生容易读错字的读音,了解一些字词意思等。有些字词意思相对固定,如“莫名其妙”一词中各个字的意思、“余晖”中“晖”的意思、“堪称楷模”中“堪”的意思等,可在预习阶段了解,有些字词意思需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了解,如“平和”、“堪称楷模”等则需要在精读阶段学习。2、了解学生预习其他内容情况,学习非重点段,为精读扫清障碍。在低年级,预习阶段还要突出识字训练。这里只安排学生读前五个自然段,另五个自然段安排下节。也可安排在本节课,但要挤占后面写字时间。】

师:本课也象《爬山虎的脚》那样以说明爬山虎为主的吗?

生:不是。

师:除了写爬山虎这种植物以外,还写了——

生:人。

师:对,写了人,还记了——

生:事。

师:对,这是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副板书 成长)。

【明确单元训练重点,为第二课时学习打基础】

三、学习第1—3自然段

师:1963年,我还是初三学生。叶圣陶先生修改了我的一篇获奖作文。老师将叶老修改的作文拿给我看,我打开本子,看到的作文是什么样子呢?

【略学1—2段,为本课其它训练争取时间】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出示该句)往前看,与我的原文相比,叶老修改的作文多了一些什么?

生:增添了一些小字。

师:还有呢?

生:还有一些红色的修改符号。

师:这些小字和符号怎样?

生:密密麻麻。

师:还怎样?

生:到处都是。

师:能想象修改后作文样子的样子吗?(稍停顿,给学生想象时间)看课文后面“资料袋”。

生:(翻到课后“资料袋”)

师:这就是叶老修改的肖复兴作文。说说他的样子。

生:这篇作文上增添的小字和修改符号密密麻麻。

生:叶老修改后的作文,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修改符号。师:这里展示的只是这篇作文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也是这样。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大约1500字,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叶老修改的怎么样?

生:仔细。

生:具体。

生:认真。

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吗?

生(齐)能!

师:自己先练练。

生:(自由练习朗读该句)

师:谁读一读?

生: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读得一般)

师:停一下,你们感觉是密密麻麻吗?

生(齐)不是。

师:(对朗读该句的学生)能读得再密点么?“映入眼帘的是——”读。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读得还一般)

师:谁能帮帮他?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读得还一般)

师:听老师读: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怎么样?

生:好。

师:谁来再读?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读得满意不?

生(齐)满意。

师:就这样,自己再读读。

生:(自由练习朗读该句)

【抓重点句议读。先指导学生读懂句子意思,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朗读时,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去找重点词。有些词是重点词,是因为这些词对表达句子起到重点作用。离开具体语句内容,找不出重点词】

四、学习第4自然段

师: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

生:第4自然段。

师:自由朗读这一段,看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板书 修改)。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师:作者介绍的第一点是什么?

生: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师:(出示“资料袋”上半部分,至“涂涂抹抹”)看课题,的确是这样。一张纸,一张照片,一幅画,符合平时的说话习惯。叶老用词很准确。作者介绍的第二点是什么?

生: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师:(指出示的资料袋第一行加逗号句子)看这句话,从这写到这,句子挺长,叶老在这加个逗号,句子变短了,意思更明确了。作者介绍的第三点是什么?

生: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师:“干净”是不是说我原来写得脏,现在干净了?

生:不是。是说句子通顺了。

生:是说句子简洁了。

生:是说句子规范了。

师:叶老修改了100多处,这里作者只写了三点。如果再多写几点,比如再介绍个十点、二十点,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那样就详略不当了。

师:看了叶老给一个初中这样认真修改作文,你觉得叶老这个人怎样?和同座说说。

生:(同座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我觉得叶老这个人很认真。

生:我觉得叶老很关心初中学生。

生:我觉得叶老平时很忙,年纪70多了,还给一个初中生修改作文,没有当官架子,很感人。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话题,引导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水平,进而提高习作水平。同时,受小学生年龄、生活阅历影响,肖复兴对叶老修改作文的感受,不易为学生所理解,安排这个环节,也力求为下一个环节打基础。】

师:说得好。看了叶老的修改,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哪句话写了作者感受?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认真”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平”“和”分别指什么?

生:“平”指平易近人。

生:“和”指和蔼可亲。

师:给我的感受还有——

生:温暖。

师:对,这是作者的感受(板书 认真平和温暖)“如春风拂面”,轻轻吹拂脸面,很舒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感受。

生:(自由读该句)

五、学习叶老修改作文方法

师:叶老将我的作文修改了很多处,叶老修改时用的这些符号都表示什么?(副板书:∧∨)

生:表示增加。

师:对(副板书 增 再画一个方框,里面画×)这个符号又表示什么?

生:表示删除。

师:对。(副板书 删)有的同学也用○表示删除。不管怎样,能表明删除就行。这个○或□又表示什么?(带a|b字样)

生:表示改换,把b换成a。

师:对(副板书 换 ∽ )这个又表示什么?

生:表示调换位置。

师:对(副板书 调)(指出示修改作文中的自然段连接号)这个符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两个自然段连接上。

师:对(副板书 连)修改符号还有很多,用好有利于写作文。特别重要的是,叶老修改得很准确,我们有机会读资料袋时,能感受到这一点。

六、学习第5自然段

师:叶老不仅细改字词句,还写了批语。谁能读第5自然段,看叶老写了怎样的评语?

生: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写作文,应善于写真实的事情(副板书 真事),从那看出?

生:“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从这可以看出。

师:对。写作文,还对所写的事情有感情,要善于抒发真实情感?(副板书 真情)从哪可以看出?

生: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对。当然,也不排除合理想象,合理想象会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写真事,抒真情,合理想象,都有利于我们写好作文。就像我们平时写日记,坚持常写,作文水平会不断提高。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

【第三至第五个环节为精读阶段。精读阶段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阶段,训练的综合性教强,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精心设计。目前,结合课程标准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在课文精读阶段主要安排:1、区分不同年段,使学生领悟(或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打基础。2、加强听说读述背训练,重视语感,培养学生听说读述背能力。3、读写(或读说)结合,突出与单元写话(或习作)教学的结合。4、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在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七、,听写上一课生字,并自改、自练

师: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你还认识吗?下面我们认读本课部分带生字的词语(出示:推荐 翻页 删掉 虽然 一幅画 映入眼帘直线曲线 春风拂面)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请一行同学领读,每位同学读一个词,大家分别跟读。

生:(领读,跟读)

师:再请一行同学领读(变换顺序,随意点读)。

生:(领读,跟读)

师:(出示:篇 翻 荐 删 帘) 这几个字还认识吗?请请一行同学领读,每位同学读一个词。

生:(领读,跟读)

师:再请一行同学领读(变换顺序,加快速度,随意点读)。

生:(领读,跟读)

师:打开过关本,我们听写上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字(学生准备好后,开始听写):帝国主义 伯父 出租 振兴中华 模范。(听写完后,出示:帝国主义 伯父 出租 振兴中华 模范)请大家对照自评,把写错的改过来,在旁边练一练。都写对的同学在练习本上练习写这课生字表第一行生字。

生:(自改、自练)

师:(下课铃响)这节课我们就到这,下课。

【在阅读教学公开课特别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公开课中,认读、书写字词的训练不十分常见。小学为基础教育年段,中高年段识字、写字教学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所体现。认读、听写生字环节因课堂操作难度不大,一般放在课文全文精读教学结束之后的练习阶段进行。我们多数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均采用这种安排。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篇幅较长,要求认读、书写的生字较多,我们将认读、书写生字环节分散安排在两课时中。两课时所认读的生字均在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之中,恰好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八、作业

1、读读写写本课生字表第一行生字。2、背诵1—5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阅读肖复兴《一幅画像》及叶老修改的原文全文(自读课投影出示,集体阅读)。

【为平衡每日课外作业量,一般不在同一个班的同一天安排两节精读课。】

预习、精读、练习课(一)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肖复兴

修改—认真平和温暖

副板书:

成长 1963 1992 删 增 改 调 连 真事 真情

预习、精读、练习(二)(40分钟)

主要任务: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上节课我们学到叶老先生认真、平和地帮我这个初中生改作文,现在叶老又要请我去家里做客了,这是何等的荣幸。

二、继续检查预习情况

1、请这一行的五名同学分别读课文6—10自然段。他们读错了,大家随时说出来,帮助他们纠正。

2、学生依次读课文,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相关自然段后叫停,正音,了解预习中词语意思等:缩suō短。余晖,日字旁,指阳光。堪(能够,可以)称楷模,模mó模糊糊

三、学习第6、7自然段

1、现在请一位同学读6、7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句说理,汇报所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要点:作者是一个小小的初中生,竟会得到叶圣陶老先生的邀请,去他家作客,这是万分荣幸的事情。写爬山虎反映了作者当时心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体会作者当时心情和叶老平易近人。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8、9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句说理,汇报所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要点:叶老和我的交谈气氛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板书 亲切质朴期待)。写爬山虎反映了叶老的品格和作者当时心情。

五、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句说理,汇报所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要点:叶老人品作品都堪称楷模(板书 堪称楷模)。

“意义非凡”,对我产生很好影响。(出示肖复兴简介)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写爬山虎,反映叶老品格。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明白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出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方面:1、人物 景物2、叶圣陶 肖复兴3、人品 作品

六、读背练习

1、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2、出示提示,检查背的情况: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 与 都 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知道了或者 懂得了: ,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 。在我的眼前, 。

七、认读本课部分生字,听写上一课生字,并自改、自练(5分钟)

1、(出示,开火车认读)燥热 握手 融洽 缩短 黄昏 余晖 堪称楷模 模模糊糊

2、听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行生字)写后学生对照生字表自评,自改。

八、作业

1、读读写写本课生字(第二行)。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在日记中写一个有关自己成长的故事。

【课后作业主要包括练写生字、随文练笔及其他读背写方面的练习,具体内容根据课文教学要求确定,略读课文一般不安排课后书面练习。应注意精心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内容,使学生每天课外学习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预习、精读、练习课(二)板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肖复兴

修改—认真平和温暖

}堪称楷模

交谈—亲切质朴期待

练习课(三)(20分钟)

【这个20分钟的教学安排为一节短课,从内容看,它与阅读教学密切联系,但也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相关。是对阅读教学的巩固,对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准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课、练习课一般均按20分钟安排,这样便于教学管理。】

主要任务:巩固练习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读全文,感受叶老人品,继续背诵喜欢的部分。

1、我们已经读完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叶老人品。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可以背背。

2、检查背诵。每部分均先请喜欢相关部分的1、2名同学个人单独背诵,再由喜欢相关部分的同学共同齐背。注意提示学生:要选课文比较精彩部分背诵(如最后一段、写叶老修改我作文的样子、与我交谈及写爬山虎部分等)。

二、听写上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生字(机动,视前两课完成情况而定。如果完成,这部分时间分给一、二两个环节;如果没有完成,则适当减少第三环节内容)

三、交流上一课《综合性学习》“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别人“成长故事” (挑选精彩事例、语句进行初步评议,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具体说、习作时具体写打基础。)

【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口语交际、习作相结合】

【在精读阶段之后,可安排课堂阅读练习阶段。练习阶段的教学相对于精读阶段而言,操作难度不大,以巩固精读阶段阅读内容为主,类似平时练习,因此称练习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1、检查听写上一课生字。2、深化读背练习。3、赏评随文练笔等。我们很多课大都按这种结构安排,但本课因篇幅较长而进行了特殊安排。将练习阶段分散安排在两个精读阶段之后。本课可安排3课时120分钟,这里用100分钟,全课总体教学时间有所浓缩。】

【我们结合年段、教学要求、课文篇幅等因素确定每篇课文的课堂阅读教学时间,并努力减少每篇课文阅读教学总课时,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实际上,我们的大多数课文阅读教学安排已突破了小学课堂40分钟时间限制,实行长短课结合,长课为一课时,短课为10—2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可有多种类型:①预习(20 分钟)→精读(40分钟)→练习(20分钟)②预习(20分钟)→精读(一)(40分钟)→精读(二)(40分钟)→练习(20分钟)③预习、精读(40 分钟)→练习(20分钟)④预习(20分钟)→精读、练习(40分钟)⑤完整的1课时⑥完整的2课时⑦完整的3课时等。短课其余教学时间安排语文单元其他教学内容,充分适应了语文单元教学课型多样化而课时有限的实际,有利于整合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相应地,我们的阅读课教案也进行了改进,分预习、精读和练习三个不同阶段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再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课堂教学时间。教案中不再标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而是标注“预习”、“精读”、“练习” 环节及时间(分钟),再结合任教班级语文学科课程实际安排通过单元目录教案(详见有关目录教案)进行与语文学科其它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实现整合语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构建教学模式,浓缩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第7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成长中的故事,本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肖复兴小时侯和叶圣陶之间的故事。本文从叶圣陶为他修改文章和请他到自己的家里做客两件事情来展开,表达了肖复兴对叶圣陶的敬爱和难忘。

结合我们学校的自主学习课题和本单元的主题,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文的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叶圣陶高贵的人品和文品,并从中体会肖复兴对叶圣陶的尊敬和难忘。

3、自主目标:培养自主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过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志愿。

只有从小立下志愿,并努力去做,才会成功。

。。。。。。

是的,每个伟大的人或是著名的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在他们小时侯的成长过程中就立下了适合自己的理想,并在以后的岁月中付出努力和汗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你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重要,为什么?

(突出“绿绿”)

我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想想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想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并总结全文内容。

3、指读课文,检查读课文情况。(采用轮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准、读熟)

学习生字、词:

1、画出生字、词。

2、读(可采用领读、轮读、开火车读、赛读。)

学习基础知识:

本环节主要体现学生自主交流,培养学生自主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按照字、词、句、段、中心、写作方法几方面来交流。本节课因为时间问题,主要交流字、词。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

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学习课文:

1、分段,明白课文的叙述顺序:帮肖复兴修改作文——请肖复兴到自己家做客

2、教师引导,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一段,看看叶圣陶那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生:人品和文品

师板书:文品 人品

师: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叶圣陶的文品和人品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到重点的字、词、句来体会、品味、交流。)

抓住以下几点:

(1)、文中的第四、五段,描写叶圣陶给作者修改文章的句子,通过修改文章体会叶圣陶在“作文”上的认真与负责。

(2)、文中第六——八自然段,描写叶圣陶接见作者的内容,体会叶圣陶先生在做人方面的平和、慈祥和平等待人。

教师相机板书:认真 平和

负责 慈祥

平易近人

3、质疑、击活思维

由学生提出或教师提出问题:本文写的是作者对叶圣陶的怀念和难忘,和爬山虎有什么关系呢?

生:(1)因为爬山虎在叶圣陶的家里种着。作者去他家看到了爬山虎,所以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

(2)我觉得爬山虎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当作者想起叶圣陶的时候就想起了他家的绿绿的爬山虎。

(3)我觉得爬山虎可以绿化环境,可以给人们带来好处,叶圣陶在文品和人品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影响,所以用绿绿的爬山虎来比喻叶圣陶。

(4)我认为作者是用爬山虎的精神来比喻叶圣陶的精神。

(5)我觉得爬山虎让人看上去很舒服,而叶圣陶老先生也让人觉得很亲切、舒服,所以看到爬山虎就想起了叶圣陶。

……

4、指导朗读

师:文章中有很多让我们难忘的地方,请同学们找出来美美地读读吧!

学生读——指读——赛读——尝试背诵。

5、总结写作方法

明着写爬山虎实际写人

延伸拓展:

仿照这课写一个片段。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文品 人品

认真 平和

负责 慈祥

平易近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