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推荐15篇)

2023-03-21 11:00:02教案设计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推荐15篇)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lú yú

() yú ěr

()zuǐ chún

() yú sāi

()cāo zòng

() jiǎo jié

()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翕动──()剧烈──()

急切──()争辩──()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诫()钓()辩()附()

械()钩()辨()付()

四、读句子,用加粗词语早句(4分)

1、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沮丧的()相似的()彩色的()

平静地()终生的()得意地()

六、读句子,按要求填空(10分)

1、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后来我

才认识到。给我

留下了。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把比作。主要说明。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6分)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1、文中“尽管……但是……”这一句式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粗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高尚的品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八、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2分)

1、实践:

①踩;②履行,实际;③人们改造自然有意识的活动。

2、道德:

①品行、品质;②心意;③恩惠;④姓。

3、启示:

①打开;②开导;③开始;④陈述;⑤一种文件;⑥姓。

4、诱惑:

①迷惑;②使人迷惑。

九、根据课文,回答问题(20分)

1、当“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坚持要我这么做的理由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时间起来却很难。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18分)

得意→()→()→()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2

a卷课堂教学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27分)

1、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记叙的;从去

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从不肯写到依依不舍把

鱼,最后写到34年后的。

2、34年后,“我”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

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

___________________换取的人生财富。

3、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34分)

1、我写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6分)

shí jiàn

()cāo zòng

() gào jiè

()yòu huò

() yú ěr

()jǔ sàng

() jiǎo jié

()zuǐ chún

()

2、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12分)

一()手表一()鲈鱼一()夜晚

一()小岛一()涟漪一()设计师

3、最佳搭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地说()地问到()地知道

()地摆动()地取下来()地放回湖里

三、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9分)

1、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2、形容非常疲乏,力气已经用尽。()

3、形容感情深,非常留恋,不忍离别。()

四、课文片段阅读(18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是”“非”各是什么意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12分)

课文中许多地方描写了“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请你依照课文写一段话,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类文阅读(48分)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宜人的时刻。羊吃草,要算这时候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了下来;嫩芽一根接着一根被扯断了送到了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片绿草如茵的地方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和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用“√”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音节:(8分)

缤纷(bīn bīng) 倦怠(juàn juǎn)

草根(gēn gēng)咀嚼(jiáo jué)

2、此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10分)

4、回答问题:(18分)

⑴羊吃草有趣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们周围世界的“嫩芽”“土香草”各指什么?我们的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强化阅读(52分)

雁群的启示

你见到雁群为过冬而以“v”字队形向南方飞行的情景吗?你也许知道某种科学论点什么它为何如此飞行。每当一只鸟展翅拍打时,造成其他的鸟立即跟进,使得整个鸟群飞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鸟群比每只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当领队的大雁疲倦了,它会轮流退到侧翼,另一只大雁则接替飞在队形的最前端;飞行在后面的大雁则会利用叫声鼓励前面的同伴来保持整体的速度。当一只大雁掉队时,它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时的迟缓、拖拉与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队形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所造成的浮力。

1、用“√”给下面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展翅(chì cì)疲倦(juàn juàn)侧翼(yì jì)

鼓励(lì nì) 迟缓(huǎn huàn)

2、想一想,雁群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雁飞行时的队形为“v”队形,这是为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雁飞行时常常发出吼叫声,有什么作用吗?(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们拥有大雁的精神,会怎么样?假如一个民族拥有大雁的精神,又会怎么样?(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2、深入体会大鲈鱼的诱惑和放鱼时的人物心情。

3、初步感悟启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对启示的理解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钓鱼吗?钓上过怎样的鱼?对钓鱼有没有心得体会?

一、导入

一次普普通通的钓鱼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你们信不信?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费蒂斯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由此他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你能说说对“启示”的理解吗?

过渡:是啊,启示就是对人有启发的有教育意义的道理。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好好读课文。读准里边的生字新词,想一想钓鱼的启示在哪里告诉你了?用笔画下来。

三、找到了吗?

1、出示启示。

2、齐读。

3、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4、有什么问题想问?

5、老师:抓住父亲的那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也就是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去看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四、老师先请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鲈鱼大……)板书

2、鲈鱼之大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3、交流句子并朗读指导。

(读出感叹词,读出形容词)

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读出感叹)(出示鲈鱼的图片)

2)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读出形声之词)

3)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读出形容,解释或者给剧烈找个同义词)

4)对于我这个老手来讲,也是十分不容易钓到。

5)从我和父亲的得意之情反衬出。

4、想不想去看看这条大鲈鱼?(出示图片).想象:这条鲈鱼如果是你钓到的,它还可以给你带来些什么?

过渡:同学们,这样品尝美味的机会来到你身上了,这样赚钱的机会给你了,你愿意放弃吗?

是的,这么大的诱惑“我“怎么愿意放弃呀,(板书:诱惑)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请大家接着去读读课文的4——9节。

五、发生了什么事?

1、板书:我 父亲(放)

2、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如何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学生找读句子。

4、老师整体出示句子,能圈出心情变化的词语吗?

5、去试着读出我当时的心情。

6、老师想配上父亲的话,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7、出示:父亲划着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

父亲不容争辩地沉默着。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

8、现在你特别能理解我的心情吗?可以选择一种来说说.

9、当说到乞求一句:出示图片这就是那个宁静的夜晚,你看到了什么?你只看到了什么?

这对我和父亲来讲意味着——可以把鱼偷偷地带回去,无人知道。

10、然而呢?——

11、难道他不受诱惑吗?

12、他为什么这样做?

1)读句子“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这也就是说,这两个小时内我们还不能捕鲈鱼。所以父亲—— 他这是在——

2)父亲严格教育我。(板书)(如果先讲这一条,则问:还有补充吗?)

追问:

教育我什么?

六:回环总结: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钓鱼的启示,你有什么新的理解。简单的是什么?难的是什么?(诱惑,心情,无人知道)

34年后,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像大鲈鱼,甚至不大鲈鱼海还大的诱惑,我就想起了父亲的告诫:齐读。

这就是一次钓鱼给我的启示,影响我一生的启示,相信也会带给大家很多的启示,想说说吗?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4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钓鱼的启示》作了初步感知,很多同学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想再读一读课文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再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指名读)

师:(投影课文最后一段)“三十四年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在课文中,这“永久的回忆”和“ 终生的启示”分别指什么?

生:“永久的回忆”指的是“我”十一岁那年,和父亲钓到大鲈鱼,又放掉的事。

生:“终生的启示”指的是这件事中父亲给我的教育,让我明白的道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指向了那条鲈鱼。

(板画:鱼)

师:看来这条鱼很有魅力呀!它魅力何在?

生:大(师板书:大)

师:有何凭证?

生:“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我发现这个感叹号放的位置好像不对呀!

生:这是在突出鱼的大

师: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这条鱼大得很吗?

(生读——师范读——生齐读)

师:这条鲈鱼就这一点魅力吗?

生:漂亮(师板书:漂亮)

师:找出依据。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范读——生读)

师:面对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喜欢垂钓的“我”当然是希望把它——

生:留下

师: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生:大、漂亮

师:这是我们才刚找出的鲈鱼的魅力,算是理由。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我钓到这条鱼很不易

师:不易——也可以理解为挺辛苦,是吗?(板书:辛苦)

生:是

师:怎么不容易?

生:(读第二自然段写钓鱼过程的句子)

师:看来,为钓到这条鱼,我是等了很久,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的确不易。还有什么留下的理由吗?

生:“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师:这是什么理由?

生:我如果把鱼留下,也没关系,因为没有别人知道的

师:能概括一些说说吗?

生:无外人知道(师板书:无外人知道)

师:好,我们一共找到了四点理由,谁能用一句话,把这四点理由表述下来。

师:增加点难度——必须使用这样几个关联词:“……既……又……还……并且……”

生:我之所以想把鲈鱼留下来,是因为:这条鲈鱼既大又漂亮,还是我辛辛苦苦钓到的,并且当时也没有外人在场。

师:看来,这真是一条极有诱惑力的鱼呀!(板书:诱惑)

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何以见得?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得意”“欣赏”都能看出父亲的喜爱之情

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好”字可以看出父亲欣赏了很长时间,这自然是喜欢

师: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生读)除了欣赏的意味,我感觉这个“好”字还蕴含着其他意思,你们品出来了吗?

生:父亲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因为还有一个“盯”字

师:他在思索什么?

生:要不要把鱼放掉

师:他有什么可犹豫的,四大点充足的理由还不能让他拿定主意,也太优柔寡断了!

生:不是的,因为还没到捕捞的时间。父亲在考虑能否把鱼留下

师:噢,看来父亲也在经历着考验

生:对

师:好一会儿地盯着鲈鱼,也就是父亲深思熟虑地过程。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会以什么样的口吻来劝阻我?

生:(朗读)师:我呢(投影:对话的内容)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朗读)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

生:明白了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第十段

师:这一段可是全文的重点段,再认真地默读一遍吧

生:(默读)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我再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这句话里有条鱼很特别呀

生:第三个鱼,

师:怎么特别

生:有双引号

师:是指这条鱼吗(指板书中画的“鱼”)

生:不是

师:却有相似之处,对吧

生:是

师:在漫漫人生之路上,让我心动、给我诱惑的会是什么呢

生:金钱、荣誉、名利、地位……

师:你知道“我”是怎样面对这些诱惑的吗?

生:“我”会拒绝

师:你们支持“我” 的选择吗

生:支持

师: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具有正确而坚定的立场

师:是谁教会了“我”如何作出这样正确的选择的?

生:父亲

师:还记得父亲告诫“我”的话吗

生:(读)(投影:“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就给我永久回忆的钓鱼又放鱼这件事来讲,做什么最难?

生:把鱼放掉

师:对,放弃这条大鲈鱼(板书:放弃)

生:放弃确实不易,因为我们面临的诱惑太大,而且放弃就意味着损失我们的个人私利。但是,一旦我们作出了放弃的选择,从而跨越了这道难关,我们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投影:“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金钱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荣誉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地位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正因为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在面对种种诱惑时,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34年后,当年那个沮丧的小男孩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

生:建筑设计师

师: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师:可见,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必须学会——(指板书)“放弃诱惑”!能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学会自律(板书:学会自律)你们说对吗?

师:让我们再把给作者和我们以深刻启示的第十段读一遍,来更深地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吧

生:(齐读第十段)

师: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生:(读)

师: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师:(投影:课外作业:以《我看<钓鱼的启示>中的父亲》或《我所遇到的的“鲈鱼”之惑》为题写一则小短文)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5

师: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有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主人。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来共同感受这本“书”的无穷魅力吧!

(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题,看有何问题要问?

生:什么是启示?

师:哪位同学告诉他?

生: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有所领悟。

生:钓鱼给我留下了什么启示?

师: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都很会思考,很会提问题,提的问题正是文章的中心问题。这次钓鱼与以往钓鱼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件事究竟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启示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一同感受作者那难忘的钓鱼经历,体悟给作者带来的启示。(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都很投入,在钓鱼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那深深的夜晚,那皎洁的月光,那不同寻常的钓鱼经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大家经过昨天的预习,刚才声情并茂的读书,一定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现在来考考大家。

(师出示生字词:生字词大闯关: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词语大家有没有不理解的?(依次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乞求、沮丧、诱惑、告诫、翕动、皎洁抉择等词)

生:我不理解“翕动”。

生:我通过读课文理解了“翕动”的意思,课文中说“看着调来的大鲈鱼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鱼离开了水,鱼鳃会一张一合,这个“翕动”应该是一张一合的意思。

师:翕动的意思是一张一合地动,你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义,真会学习。

生:“沮丧”是什么意思?

生:(生做垂头丧气的动作)这就是沮丧。

师:课文中的作者为何沮丧?

(生读课文,纷纷举手)

生:作者因为钓到很大一条鱼父亲非让他放掉,他非常沮丧。

生:什么是“涟漪”?

生:细小的波纹就叫涟漪。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们把线轻轻往湖中一抛,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美吗?

生:抉择是什么意思?

生:抉择是选择的意思。

师:在课文中,作者面临着什么样的抉择?

生:(读书,思考)在文中,作者不知是放鱼还是不放,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师:由这件事,作者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启发?

生:(读)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

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钓鱼经历,给作者一生都带来深远的影响,致使作者受用终生。、让我们再来随同作者一起走进那个夜晚,共同聆听作者的心跳。

(学生读1——9自然段)

生:我认为,在钓鱼的夜晚,作者与父亲发生了争执,争论放不放条鲈鱼,最后作者还是在父亲要求下,迫不得已放了那条鲈鱼。

师:(板书:不放、放)我为什么不放鲈鱼,而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放呢?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细读本部分内容,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投入地读书,在书中仔细地批画)

生:“我”不放的理由是因为四周无人,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和船的影子。

师:是啊,虽没到开放日,但四周无人,把这条又肥又大的鲈鱼据为己有,也是可以的。若是你,你会如何做?

生:(我会要了这条鱼,因为四周无人知道。)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还没到捕捞开放日,我们应尊守规则,放掉鲈鱼。因为,那是不道德的。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我选择放掉鲈鱼。

(学生频频点头)

师:是啊,在面许多事情的是与非上我们应以道德标准来衡量,做一个讲道德的人。“我”不放鲈鱼还有哪些理由?

生:(读第三段)我从这一段了解到作者钓这条鱼费了很长时间,是相当不容易的,况且这条鲈鱼有时那么漂亮、肥大,让人一看就生爱慕之情,拿回家顿到锅里,吃着鲜嫩的鱼肉,喝着鲜美的鱼汤,那是何等的感觉?(众生笑)

师:是啊,这么一条大鱼谁不喜欢呢?我干脆别放回去了?行吗?

生:不行。不放父亲不愿意。

师:父亲为何非让我放掉呢?他自有他的理由。谁来谈?

生:读“父亲划着了火柴……”, 因为还没到捕捞时间,所以父亲非要放掉。

师:从这一段话中谁还读出了什么?

生:从“盯”一字中我知道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鲈鱼,父亲也在经历道德体验,到底是放还是不放鲈鱼?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毅然选择了放鲈鱼。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生入情入境地读)当我听到父亲的话时,我急切地问道:(生读)“爸爸,这是为什么?”

师:在面临道德难题时,父亲决定了的事,不容更改,平静地对我说,(生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师:我气极了,哭着大声争辩到“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当我看看四周无人,我又一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可最后我还是把鱼放了。你认为这位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遵守规则的父亲。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尽人情的父亲。

师:面对我的乞求,父亲真的是不近人情吗?

生:父亲在虽然很心疼孩子,但实践道德没法妥协,是必须去做的。

师:(出示“但是,在人生旅途中……”)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认真阅读,沉默片刻)

生:诱惑人的“鱼”这个鱼不是真正的鱼,而是指让人心动的东西,如见到钱,钱就是鱼,买东西时别人多找的钱,也是文中的鱼。

师:其实,这“鱼”指的是不应该得到的地位、荣誉,在你的身上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生: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我前面的阿姨兜里掉出了十元钱,我迅速跑过去,捡了起来,是给阿姨呢?还是不给呢?我将钱塞进了自己兜里,可是我心情沉重,心里忐忑不安的,最后还是将钱还给了阿姨,还给阿姨的一刹那,我的心里马上轻松了,唱着歌走了。

师:是啊,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文中的我面临着放与不放的问题,这位同学面临着给钱与不给钱的问题,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谁还理解了哪句话?

生:我理解了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正是因为我从小经历了这件事,所以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我放弃了那条诱人的鱼。

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生:面临诱惑时,首先选择道德。

生:克服诱惑,遵守规则。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我和父亲在放与不放与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我们遵守了道德规则,将鱼放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在面临道德的是与非时,我拒绝诱惑,受用终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这篇课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生: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我喜欢“月光如水”这个词语。

师:写文章时多用些好词好句大家都喜欢读。

生: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先写我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非常大的鱼,然后父亲一看不到开放日的时间,让我放鱼,不放,最后又讲了因这件事,自己终生受用。

师:文章要写层次清楚、明了,大家才爱读。

生:这篇课文写得很形象,如当听到父亲让我放鱼时,我急切地喊了起来,后来有用乞求的目光看着父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生动、具体的内容能使大家身临其境,读得投入。

生: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美,“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在写叙事的文章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

师:老师虽没有讲过这篇课文,但原来读过,那月光如水的夜晚,四周无人的情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之所以喜欢这篇课文,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在你的生活中,除了刚才那位同学谈到的捡钱外,还有没有像作者这样面临着道德抉择的难题?

生: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总部,刚上公交车坐下,就有一位老奶奶上来了,车上已经没有了座位。是让给她作为呢,还是不让呢?

最后还是把座位让给了年迈的老奶奶。

师:面临着让不让座位的难题。

生:我感冒了,口里有一口痰,一直想吐掉,可是周围既没有垃圾箱,也没有水池,我的衣兜里也没有装纸,将痰随地吐痰是不道德的,怎么办?最后我生生地将这口痰咽了下去。

师:你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

生:前两天,我去超市买东西,当时结账处人太多了,这得排多长时间的队呀!这是,前边有人给我打招呼,我一看是我们家一个院的王欣哥哥,他说,来,到我这里来,是去呢,还是不去呢?我左右为难。

师:看来,在同学们身上发生的这样的事还不少,请把你的这一段经历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道德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道德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交待目标

1、引入。

2、交待学习目标。

二、细读感悟,体验心理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1、分组,讲清合作要求。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4、探究原因。

小结:我的心情变化是由于这诱人的大鲈鱼引起的,我放弃不了它对我的诱惑。

三、明辨原因,受到教育

1、快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

2、爸爸是怎样做出这个决定的?。

小结:父亲让我放掉这诱人的大鲈鱼,是因为这鱼是违反规定钓到的,这鱼又大又美又珍贵,儿子那么喜欢,父亲在做放鱼的决定时,内心也经历了激烈地斗争,可见,要实践道德多难啊!

四、理解启示,熏陶心灵

1、这件事究竟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呢?

2、理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3、作者不止一次地遇到种种诱惑,在做出道德抉择时,会想起谁的话呢?

4、作者在人生旅途中,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呢?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父亲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掉,对不对?为什么?

2、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3、品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请大家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自觉遵纪的故事,在下一次语文实践课上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

钓──得意急切乞求不舍──

鱼↓

的难忘

启↑

示──说易做难严格教育──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摆脱、筋疲力尽、火柴、乞求、余地、诱惑、告诫、严格、实践。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将对他终生受益的道理。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思想教育: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思考“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辅导。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把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生字读画出来,并提出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2.同学间自由询问、解答。

3.教师巡查、辅导,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先指名个别朗读,其他学生对照着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概括出来。

2.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结果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从以下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

(1)从课题“钓鱼”和“启示”这两个词,你认为课文的内容会是什么?

(2)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

(3)在表达时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考虑进去。先口述要点,再整理成通顺的话。

3.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朗读“钓鱼”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

理出“钓鱼”的过程: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钓鱼——过了好长的时间,“我”钓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2.朗读“启示”部分,思考:是由什么事得到了什么启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点拨:先弄清“钓鱼”与“启示”之间的关系,再理出“钓鱼”这件事本身的顺序。

四、识记生字字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深入理解。

1.默读“钓鱼”部分,并提出问题。

你觉得在“钓鱼”过程中,值得深入理解的是什么?

让学生读后自主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征求一下其他同学的意见,估计一下该看法在全班学生中的认同程度。

2.课堂讨论。

(1)师生共同确定讨论议题。

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或比较典型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参考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提供的讨论题形式。

(2)小组讨论、交流。

①先研究“父亲”的言行。

齐读:“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想一想,“父亲”为什么看时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些什么?读时注意读出父亲的语气。

在充分读并对上面的问题有所思考后讨论: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再研究“我”的言行。

读“我”跟“父亲”的对话。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注意“急切”一词跟话中感叹号、问号的关系。读出惊讶、疑惑的语气。

读“‘可是不会钓到这样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注意“大声争辩”、“哭出了声”跟所说的话的关系,从中领悟该怎样读出“我”说那句话时的语气。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在充分读,并对“我”的内心感受有所领悟的基础上讨论:

“我”到底该不该把鱼放回湖里去?

讨论要求:

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结合成讨论小组,谈谈各自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实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说空话、大话、假话。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

二、回顾总结,领会道理。

1.齐读“启示”部分,思考:

(1)父亲告诫“我”的话,含义深刻,你读后是怎么想的?

(2)“钓鱼”的经历对“我”的一生有怎样的影响?

(3)假如你以后也遇到类似的事,打算怎样对待?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课文后有什么启示。

(不要照搬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能说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拔高,也不强求统一,不同看法允许存在,只要真实就行。)

三、拓展训练。

如果你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呢?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放鱼

25

钓鱼的启示

得意→不舍↓

→道德

课后小记:

钓鱼的七十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8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9

1、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事情过去三十

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注:也可直接用课后的第二题,进行填空,然后用自己的话做具体说明和补充。

2、读下面的句子,写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括号里的答案供参考)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限制和批评。)

从中体会”我”实践道德的艰难(诱惑难挡)。

3、根据提示,写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

(可以写月色,也可以写事情,还可以写得到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0

有位科学家说过:“我爱真理,可我更爱怀疑。”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探究未知世界的新时期,他们的好奇心相当旺盛。当他们有了积极的思考的时候,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怀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作为老师,你是否仔细思考过了:你是积极推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是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今天,我就经受了一次考验。这是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钓鱼的启示》一文。这篇课文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这样的一篇文理皆优的好文章,孩子们都喜欢极了。他们在课前积极预习,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个同学的问题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

“课文里讲:因为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这使‘我’受到启示。可是,既然要放鱼,何必当初钓呢?没有到开放时间,在禁捕期间钓鱼,其实也是不对的。父亲为什么要领孩子过早地去钓鱼?我认为父亲的错误在先,老师和同学觉得是不是这样?”

我并不太清楚外国的禁捕期与中国的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位同学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认为,如果是在中国,在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以前,是不应该下钓钩的。父亲确实错误在先。我讲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同学们也这样认为。于是,有个同学调侃说:“也许父亲想锻炼一下儿子的钓鱼技术吧!”

但是,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我不能妄加揣测,引导学生草率地下结论。于是,我提议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积极寻求答案。“或许,经过思考,我们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我又说起了一句经常的口头禅。

同学们开始了认真的阅读和思考。一会儿,有同学发言了。他谈了自己的认识:“父亲一开始的做法是不对的。父亲也经受了道德的考验。”他的理由是:因为在最开始,父亲也是不想放鱼的。我们从课文中的语句“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就可以知道父亲也是非常不舍得放掉这条大鱼的,父亲在考虑怎么对待它,是“好一会儿”才下了决心放掉鱼的。有同学补充到:当然,这“好一会儿”,也包括了父亲在考虑如何对待儿子的不舍得,以及如何教育儿子的问题。同学们大多点头称是。

“那么,有没有另外的情形呢?”我又说了一句经常性的口头禅,然后对大家说,“刚才,我们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从课文中找出依据作出的回答。但是,我认为,外国可能与我们的规定不同,我们再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情况。”于是,大家又边读课文边思索起来。

一会儿,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只是规定鲈鱼禁捕,但是别的鱼可以捕捞。这样,父亲领孩子钓鱼的做法就无可挑剔了。”“有这种可能。”我点点头,不少同学也有这种看法,也点着头。我想,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没想到,开始提问的同学却不同意这个意见。他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我还是认为父亲有错误。既然规定鲈鱼禁捕,父亲就不该带孩子到有鲈鱼的湖里钓鱼。”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1

人教版第九册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我”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联系实际,让学生受到教育

3、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cai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十四年前的一次经历让作者得到了一个什么启示?指名说

(课件)齐读

(板书:严格教育道德实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板书:放——是 不放——非)

[设计思路: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从生活中来,到课文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学生自读3-9自然段,找出“我”不愿意放鱼的原因。

2、汇报交流: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件)

a.指名读,女生读

b.教师小结: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你会轻易放手吗?“我”也不愿意。

(2)这条鱼很大,很少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课件)

a.指名说,教师范读。

b.此时,我的心情怎样?

c.学生练读。

d.教师小结:这么少见的鱼,你会放掉吗?“我”也不愿意。

(3)我们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a.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环境,(课件)你想到了哪些词形容这样的环境?

b.我们看看课文的描写,师范读。

c.师生评议老师的朗读,学生自由练读。

3、师述: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我”最终决定放鱼,是谁让“我”做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师生共同交流

(1)得意:(板书:得意激动)

当“我”钓到鱼时,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练读。

(2)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钓来的鱼却要放掉,你会怎么想?怎么说?练读。(板书:急切 不理解)

(3)爸爸不喜欢这条鱼吗?他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读一读。师生理解、评议、练读。

(4)孩子也是这样认为的吗?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心情。练读。(板书:委屈 难受)

(5)父亲的态度,让“我”只能把鱼放了,我的心情怎样?练读

(板书:依依不舍 无可奈何)

4、教师小结: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父子俩的讲话。(课件)

6、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坚定地把鱼放回去,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2、“诱惑人的鱼”可能是什么?我会怎样对待?

3、教师小结:当年无奈的选择,今天自觉的行为,这要感谢谁?

[设计思路:本环节突破难点,让学生知道诱人的“鱼”真正所指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明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能培养一生受用的优秀品质。]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对你来说也是诱惑人的“鱼”呢?我们该如何面对?

2、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课件)

[设计思路:语文教学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从课堂的学习中,走向生活,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的行为,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道德培养的任务。]

四、拓展练习:(作业“自助餐”)(课件)

1、积累本文中的好词佳句。

2、根据文章中的一句话,改编成名言警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设计思路:有选择性的作业,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乐意接受任务。教材都是范文,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量;改编名言警句,从多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搜集故事,以优秀人物为榜样,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言行,这无疑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放——是

不放——非

得 意——急 切——委屈——依依不舍

激 动——不理解——难 受——无可奈何

严格教育道德实践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2

课正式开始了。没有课件中的图片导入,我便用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在备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对“放鱼”和“启示”这两部分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便将文中“父亲让儿子放鱼”时对话的这几段做成课件,打算让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现在怎么办?我边上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案,干脆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先抛出来,再相机引导。“为什么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父亲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才对我说?”“我为什么不想把鱼放回湖里去?”“父亲为什么说还会钓到别的鱼?”“钓鱼这件事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我在黑板上简单地板书着,同时脑中飞快地转动,下面该从哪个问题解决起。

我舍不得放鱼的原因,不就是回到课文钓鱼这一部分,而父亲让我放鱼的原因不正得联系课文“启示”这一部分。我便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钓鱼”的内容,找出我舍不得放鱼的几个原因(鱼很大、很漂亮、很不容易钓到),再联系下文,知道此刻还“无人知道”。我还通过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我的“舍不得”。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感悟父亲让我放鱼的原因,很多学生在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得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感到困难,我便引导学生联系钓鱼这件事来体会,学生很快明白了捕捞鲈鱼的时间没有到,把鱼放回湖里就是“是”,而留下鱼就是“非”。再联系父亲和我对鱼的喜爱,我舍不得放鱼,最终放掉大鲈鱼时的沮丧,来感悟“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样便化难为易了。至于那个加引号的鱼,我既联系课文,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这一问题孩子们也很快迎刃而解了。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被列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在上课前,我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努力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根据课堂的变故和学生的学情适时调整着自己的方案,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这节课中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他们感兴趣的,同时借助这些问题,学生更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从而更深入地感知文本,因而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3

之二

泗港小学 唐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9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点评:

本文的教学,首先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默读自学、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断深入,认识结果不断完善。

教后小记: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4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 “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理解:启示的意思,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 启示)我们要学会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相关信息,这也是学习的一个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在钓鱼和启示中间还写了什么?):放鱼

3、浏览全文,根据板书,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

师:34年前的一次钓鱼的经历,至今让作者难以忘怀,那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板画:鱼)它魅力何在?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研读“放鱼”部分

(1)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投影:对话的内容)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3、研读“启示”部分: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以至于那天发生的事总会在脑海中浮现。(课件:视频回放钓鱼的故事)

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你从哪里读懂的?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

生反馈,理解“鱼”的含义及启示。

四、小结:

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

这条诱惑人的鱼,我们且随它去吧!美味的鲈鱼的大餐是不能享用了,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丰盛的作业自助餐!(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作业!)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篇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敢想敢说、充满好奇、异想天开、坚持己见……以及许多“美丽的错误”,往往是健全个性、创新人才的隐含表现。但从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尽管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有所改变,但忽视学生独特感受和领悟,无视学生个性存在和发展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教师潜意识中仍然希望学生的阅读理解符合常规符合成人所谓的标准。这样的阅读教学与新课标的新理念相去甚远,又怎么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具有全面语文素养的创新人才呢?笔者想结合 2002年浏阳市课堂教学评优决赛本人抽签、借班授《钓鱼的启示》一文的体会,试谈一谈阅读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首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由”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大力倡导,教学要“目中有人”,师生要“平等对话”,教师只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阅读教学的特点更是决定了阅读教学课堂尤其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体验,尤其需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自由参与、真实表达,从而充分挖掘小主人的学习潜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概括总结: “认真听讲、诚实守纪、积极动脑、聪明乖巧……的都喜欢,但最喜欢‘敢问敢答’的学生,特别是‘问错答错’的同学。”以此消除学生的拘束,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直奔课文中心(亦难点)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一段名言来出示,然后师述:“这段名言,虽然只有两句,但有点儿难理解,是不是?不懂的,有问题的,可以向我提出来。大胆问吧,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不怕问错!”我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承认难度,再鼓励学生思考后大胆质疑问难。实践证明,这节课,正是因为营造了一种理解、真诚、信任、民主的心理氛围,所以学生能处于一种精神放松、思想自由的状态,师生真正互动起来,双方的交流活跃,信息的传输畅通,教师教得很愉快,学生学得也轻松,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很佳。

那么,平时课堂怎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应该怎么想、怎么说,教师都有统一的标准。学生不敢随便动,不敢随便想,不敢随便说。久之,学生思想逐渐懒惰,灵感逐渐窒息,创新精神逐渐被扼杀,还谈何显露个性发展个性?!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丰富个性的生命个体,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特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独特的个体最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潜力。其次,要实现师生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现代师生关系。我们教师的角色要从以往知识的主宰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赏识和不断激励每一个学生,竭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维护学生天然的阅读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想象和联想,勇于探索,乐于实践。学生的角色就要从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转变为积极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如教学《钓鱼的启示》第一段时,当学生自读理解后,师述:“大家真的很不错,边读边想,从短短的两句话中读到了那么多的收获!看样子,边读边想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办法!”既激励、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又引导学生不断运用“边读边想”的好方法,从而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2、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时刻和教师进行交往,也时时和同学发生交往,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首先,教师自己要给学生树立尊重他人(包括后进学生)的榜样,要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如对同学发言的评价,要先真诚地肯定同学的优点,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此外,教师自己还要放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要给学生树立虚心、正确接受意见的榜样,要让学生学会诚恳地,心怀坦荡地听取同学的建议和不同看法,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能坦诚、友善地和同学进行讨论、争辩。绝对禁忌对错误回答和后进学生的嘲笑。

其次,要实施选择性学习策略,允许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理解进行自主选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尔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富尔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才可能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选择性学习策略,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预习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自己最需要的资料,阅读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有关课外读物。《钓鱼的启示》一文预习,有的孩子想了解最大的鲈鱼有多大,有的孩子想弄清鲈鱼捕捞开放日是一回什么事,有的孩子不明白父亲说的那一段话的含义,等等。这都应该尊重、顺应、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答案。

平时的阅读教学课堂,我们可以从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理解几方面引导、激发学生自主选择。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

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注意学习目标的多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达成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对各层次的学生都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多种表现,其表现之一为对阅读材料兴趣点的不同。如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感兴趣的词句、段落或问题往往各不相同。教师也应尊重这种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学习。

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第二自然段时,有的学生喜欢写美景的部分,有的喜欢写这对父子潇洒熟练甩下钓鱼竿的部分,也有的喜欢两个部分。我就让学生从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句段入手,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

教学《钓鱼的启示》第三段时,根据学生的质疑,归纳出三个问题:

①小作者是在几个小时以后钓到这条大鲈鱼的?

②他凭什么判断出上钩的是一条大鲈鱼?

③他估计是大鱼,为什么不马上扯上来,却小心翼翼地一放一收?

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再读课文,合作学习,探讨答案。由于学生选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因而表现得兴趣盎然,学习效果非常好。

3、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认知上的个性特点,还表现为具有自己的认知风格,这是构成学习风格的主要方面。教师也要尊重这种个性特征,允许、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习《钓鱼的启示》第四至九自然段时,我就允许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朗读:有的默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以动作助理解,有的边读课文边和同学讨论,有的合作朗读父子的对话,也有的边读边划边想象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学得主动、自在、投入。

4、让学生自主选择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是人的经验、知识、思想、能力、情感、思维方式等个性因素所引起的阅读理解和感受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给予每个学生理解和表达阅读材料的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把自己独特的见解、感受尽情表达出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万不能把学生的理解往一种标准、一种答案上套。学习完《钓鱼的启示》之后,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学文后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们要做遵守规则的人,有的同学说要做不贪名利的人,有的说要做诚实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大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领悟。但也还有同学为作者“我”钓上大鲈鱼的时间不巧(捕捞开放前两个小时)、运气不好而惋惜不已,这也是勇于袒露真实心理真实感受的表现,这就恰恰说明了这位孩子已经置身于文中,已经在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了。面对不同的见解,我们绝不能简单去否定,孩子是单纯的、真实的、脆弱的,为人师一定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蹲下来看儿童世界,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然后才能有效的引导他们。

再次,要在学习的时空上给予自主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保证。

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是实现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一定要破除支离破碎讲解的落后教法,就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种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读中体验“我”和“父亲”心情的变化,读中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另外,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集体学习为主,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教学中要增加学生个体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比重,构建一个教师整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动态组合的教学组织系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个体的发展、个性的张扬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有关研究表明,同伴之间合作学习的心理气氛较为自由而没有压抑感,学生可以就因害怕教师的权威而不敢问的问题与同伴大胆地讨论。而且,在一种友好的同伴关系中,那些不能正确理解问题的学生一般不会担心受到批评,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开展互学、互问、互查、互评等活动,达到相互检查、督促、交流、启迪、帮助、取长补短、完善结论的目的。《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师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我都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同桌、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答案,交流各自的体验和感受。

“健全的个性品质”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担当

“发展语言与精神”双重任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只有尊重差异,发展个性,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