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推荐14篇)
《望月》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08
《望月》教学设计五
21 望月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 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 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 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月色美
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
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4、交流: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大概是这样一幅画吧,(出示课件)请你再欣赏一下加深印象。(录音朗读课文)
6、好,我们也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尽量记住这段美景。
(二)赏读经典美文
1、过渡:刚才我们犹如欣赏了一幅月下美景图。对于月下美景,许多大文学家都描绘过它,赞美过它。老师特别喜欢朱自清笔下的月色,现在推荐给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师简述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叶子和花都被月光笼罩着,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幽雅恬静,我们读起来,也特别有韵味。
3、学生集体朗读。
(三)积累运用语言
1、(多媒体出示美丽月色图):欣赏了写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时亲眼所见的月下美景也来描绘一下呢?实在想不出来,请你赞美这幅画中的月亮。可以写关于月亮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句话或一段话,今天学到的词或句可以用进去。
2、交流欣赏。
(对学生写的内容,老师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赞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
①班 “王”字最后一笔为“提”,“文”最后一笔为“点”。
②絮 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写成“系”。
③欠 独体字,笔画少,应摆正位子,笔画要舒展。
板书设计
望月
“我” 月下美景
背诵古诗
小外甥
想象月亮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望月》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望月》,指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让我感觉月光太刺眼了,想想咱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再来读一读。
对了,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
二、欣赏"江月图"
(一)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2、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3、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动态美。"黑色"和"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声音有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宁静。还记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吗,原本是"推",那"敲"响还是"推"响?(敲)可是敲却更能突出那晚的安静。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的、安详的、朦胧的、柔和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通过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示图,是不是跟你想象中一样?更美丽?
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美丽的月色?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5、真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欢迎吗?(师配乐范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指导读"赛诗"部分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夜是睡不着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止作者一个,还有谁?
1、他们俩在一起干什么了?(赛诗)
2、四人小组合作,一人当舅舅、一人当小外甥、一人读旁白、一人当导演。导演起什么作用呢?这赛诗和我们平时读诗一样吗?对,语速上要快,语调要高。
小组合作
3、指名小组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当学生到第12 自然段时候,打住:是你读了吗?再看看,是你读了吗?为什么?省略号?那应该是谁读呢?(或者:赛完了吗?真的赛完了吗?) 引导到省略号,继续指名课外赛诗。
4、这小外甥可真……(聪明好学)
四、指导读"幻想"部分
过渡:小外甥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调皮、爱幻想)从那里看出来的?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真是月亮叫醒小外甥的吗?在小外甥眼中,月亮仿佛就是他慈祥的奶奶,和蔼的母亲,会把他从睡梦中叫醒。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3、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小结:作者通过对小外甥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描写,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多么丰富而有巧妙的想象,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是或的,是天的"心灵的"窗户"。
5、像眼睛
看,老师把这则故事改写成了一首诗,读读看,可以这样改吗?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自由读,指名读。从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如果给这首诗取题目,你会取什么?
多么丰富而又巧妙的想象,在小外甥眼里,月亮是活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它和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感受小外甥丰富的想象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7、多么富有童真的想象,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外甥呀!夜深了,小外甥回舱了,甲板只留下我一个人。我凝视着月亮小时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示图、音乐
四、作业
1、写"山"和"水"的诗歌也很多,课后就请大家搜集此类诗歌,仿照第二段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写一组关于"山"或"水"的对诗场面。
2、背诵课文的第二大段。
板书 望月
安详 像眼睛(爱幻想)
"我" 小外甥
赛诗 (聪明好学 )
《望月》教学设计 篇3
《望月》教学反思怎么写?下面是关于望月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这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 “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 “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阅读这样的作品,让学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我确立营造情境,重读感悟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逐步提高学习的要求。
1、让学生在碰撞中愈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大意。教学中,围绕“全文可分为几大板块,每块分别讲了什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逐步明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重要内容。对于一些过渡句的归属,也及时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来明确。这样的碰撞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授,让学生经历这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这样的学习经历却是十分值得和有意义的。
2、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关注作者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往往会忽视作者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而恰恰是这两点才是我们学生应该学习和实践的语文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江中月”,整体感悟后来关注改文字中带“江”字的词语,通过朗读感悟“江”和“月”的交融与不可分割。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即由上到下、由近即远。这样的写作顺序可也能用到平时写景的习作中。
月儿虽美,传递了人们的情感,但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细细体会也非容易的事。特别是这样的美文,如何让学生在课文中感悟到月夜之美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尽管我在环节上做了精心设计,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也能体会到月夜的美,但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字音、字型和字义的检查交流占用了近十分钟,这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安排也直接导致学文的时间紧迫,教学过程“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2、教学浮于表面,课堂不够扎实。在教学中每一个板块的分析教学显得很粗浅,如教学第一部分,舅舅眼中月亮的时候,要求学生从文本,词句中感受月亮的美、静谧。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与品位,忽视对“镀”字的揣摩与探究。
3、朗读指导不到位。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我都很重视“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以 “读”来感悟文本意蕴的方法的是不到位的。如学习第二段描写“江中月”的时候,过分注重学生的齐读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化解读,剥夺了学生用朗读展现自己独立理解的机会,最终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此外,“对诗”部分也只是简单的你读我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没有把诗的韵味读出来。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全员的参与性,但却忽视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望月》教学设计 篇4
执教:赵源林点评:陈珏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语言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课文第一部分为自然月色,是古今望月诗的自然底色;第二部分为人文月色,是中国月文化的雄厚根基;第三部分为人性本色,是热爱自然的人性美、和谐温馨的人情美的有机结合,是望月诗篇的全新境界。
[点评:有人说:“月圆是诗,月缺是梦”,那是因为几千年来有大多的人把月亮作为自己情感寄托的对象。毫无疑问,《望月》也是通过诗化的语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凭月寄托情思。
赵老师以独特的视角,灵动的才情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演奏了一段“望月生情”的小夜曲]
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生声音响亮)
师: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
(生读声音柔和多了)
师:对了,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出示:江月图)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
[点评:从读题开始就调好入境的弦,定好感觉的调。尤其让人欣赏的是老师巧妙地运用通感把学生从“太阳”刺眼的光芒中领到一片温柔的月色中。老师知道欣赏是需要心境的]
主旋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一轮宁静、安详的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老师先来了解同学们的读书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时帮助学生正音并指导读好文中的诗句)
师: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分别写到了哪些人眼中的月?
(板书:“我” 诗人 小外甥)
师: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读读。
(cia出示丈中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看来,声音这样嘈杂,是很难欣赏到真正的月色,这是一段优美的文字,要能静静地品味才会让人动心动情,让我们在书上静静地读一读这段我眼中望见的月色,边读边想,从文字里想象出一片月色,慢慢欣赏!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如果读了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细细地品味,或许这些词句会领着你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
师: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想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生:我会用上“优美”,优美的月光。
师:美得就像一幅画!我们都感觉到了。
生:我会用上“朦胧”,朦胧的月光。
生:我会用上“宁静”,宁静的月光。
师:你从哪感觉到宁静的?读出来。
生:(读)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师:是不是没有一点声音呢?你看,(读)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流水的声音。
师:有了流水的声音,还能用上“宁静”吗?
(学生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
生:我认为也是可以的,正因为周围很宁静,所以才会听到流水的声音。
师:对呀,声音有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宁静。还记得《推敲》那篇课文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是有声音的,而“推”是无声的,但“敲”却比“推”更显得宁静!
[点评:老师及时捕捉文法微妙之处,即以静衬动,并不失时机用贾岛《推敲)中的诗句说明文法之妙,让人心动的以诗解文。受此启发笔者不禁想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教学的涟漪漾起了波纹]
生:我用上“安详”,安详的月光。文中说“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师:“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问,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一种温情,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
生:我感觉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温情。
生:我感觉月亮仿佛也像母亲一样让人亲切,温暖!
师: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的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点评:俗品诸如“这是个拟人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教者却不露痕迹引领孩子进行脱俗的品味“温情的安详,生命召唤的安详”。从“安详”中赋予月亮生命。雅致]
师:你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宁静的,安详的,朦胧的,这是多好的感觉呀!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
生:我推荐纪玉玲读,因为她的声音柔和,有月光的感觉。(笑)
师:大家想听吗?我也想!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生读,声音动听优美)
师:还有谁自己推荐自己的?
(一生举起了手,师走到该生旁鼓励说:把你的名字响亮的告诉大家)
生:王义成!
师:好好读,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生读得抑扬顿挫声音响亮)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如果说纪玉玲同学的声音里,月光是柔和的,宁静的,那么王义成同学声音里的月光却是皎洁的,安详的,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
[点评:这是“狡猾”的诱生入境入心的导读。开始的导读看似有局限性,适合个别或少数声音温柔的学生,可老师话锋一转,强调内心的感悟能带来独特的一片月光,从而强调适合每一个学生。真正胜人一筹的导读]
这是一轮多情、多愁的月
师: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生:小外甥。
师:谁来读一读我与小外甥比赛背诗的对话?
(生读课文5—12自然段cia出示文中的诗句: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
生: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诗人望月思念着故乡。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他乡
的月,离乡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乡的月,故乡的人!
生: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看出诗人特别的愁,诗中有“对愁眠”。
师:忧愁的夜晚,忧愁的诗人,这漫漫长夜该怎样的熬到天明呀!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我看出诗人思念着他的弟弟。
师:思念却不能见,诗人把酒问青天,青天能回答诗人吗?
生:不会。
师:寒夜无语空凄切,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诗人望着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师: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语气较平淡)
师:在这一首诗中,诗人眼中的月是苦闷,孤独,愤怒的,背诵时要吟诵出诗人的情,诗人的泪,诗人的恨!你再来吟诵一遍。
生:(动情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对,这才像诗人眼中的月。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生: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生: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师: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有月的诗在人间传诵。月光下吟诵有月的诗,有时能使我们沉醉在一种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点评:古往今来,月成为多少文人墨客抒发离情别绪,抒发才情志向的寄托。因此月是多情的,是诗意的,是文化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的才情感染了学生,引出了学生的诗意,师生在诗句的长河中尽情地挥洒。老师和学生一道追寻有月的诗句,追寻诗人寄托的情思]
这是一轮多趣、多变的月
师: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江轮的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里月又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15—18自然段,cia出示: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师:这可是小外甥绘声绘色说的,谁也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生读语气中有了趣味)
师:挺像的,如果表情再调皮些更有趣味了!
师:你看,这小外甥眼里的月与“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样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生:特别的有趣。
生: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师:是呀,就像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不过你好好再读读,发现了没有,它也像一首诗,一首童话般的儿童诗!(生读)
师:你看老师不改一个字,只要把这句话重新编排一下,就是一首诗。
(cia出示: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儿童诗)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可以静静的想一想,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生:月亮像小嘴,生气了就抿着不说话,高兴了就老是张着嘴笑个不停。
生:月亮像妈妈做的甜饼,小朋友每天都咬上一口。
师:吃得也太陧了,—个月才咬完呀!(生笑)
生:月亮像妈妈,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师:多辛苦呀,你看,月亮妈妈都累弯了腰,但累着也是高兴的,所以呀,我们常常看到妈妈圆圆的笑脸!
生: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又滚进草丛中不见了。
师:悄悄告诉我月亮在草丛中干什么呢?
生:捉蛐蛐。
生:捉迷藏呢!(笑)
……
[点评:老师用一双诗意的眼睛,从小外甥天真的描述中,发现了一首儿童诗,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化文为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哩之中]
尾声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而在作家的眼里却是多姿,多彩,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一落在人间,落在人的眼睛里,为什么就不一样呢?
生:可能,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望见的月亮也就不一样了。
师:是呀,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点评:寥寥数语就揭示了这样一个通理: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深刻的点化,既干净利落又耐人寻味]
[总评]
这是一节鉴赏课,一节和五年级孩子共同品味、欣赏月色文化的鉴赏课。老师以温婉细腻的感情,领着孩子们漫步在诗境中品味月色;拂一丝凉风,赏一轮明月,品一首小诗,点点滴滴享受其间,令孩子赏心悦目。不能不说这是一节大气、文气,又充满才气的对诗意追寻的课堂,赵老师和孩子们成功演奏了一段望月生情的小夜曲!
课堂大气,的确!定调为一节鉴赏课,这需要一种胆量,一种魄力!这是向一种由于低估孩子能力而平庸梳耙式教学的挑战。老师通观全篇,独特发现了文中藏着三种人——当代成人的代表“我”、古代诗人和儿童代表小外甥,三种人看见不同的三种月——“我”眼中的月、古代诗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三种月演绎为一首曼妙的诗——这是一轮多姿、多彩的月,这是一轮多情、多愁的月,这是一轮多趣、多变的月。智慧的发现,流畅的勾勒,具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
课堂文气,的确!这是一节追寻诗意、催生诗情的课堂。月中有诗,诗中有月;以诗解文,化文为诗……处处追寻着诗句,处处流淌着诗意,处处孕育着诗情。老师以贾岛《推敲》诗句中“敲”字的来说明以动衬静的妙用,取得以诗解文的效果。老师从小外甥充满幻想,稚气的语言中看出一首儿童诗,巧妙地化丈为诗!细致而又诗意的解读又有一种小家碧玉的风致!
课堂的大气、课堂的文气来源于老师的才气,泰勒指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心得联想和独到的见解。”老师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产生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凝聚成一种充满魅力和诱惑力的才气。老师的才气激活了文本——因此对教材有独特的发现,对教材有精当的处理(特别是对儿童眼中月的诗意创作);老师的才气激活了孩子的语文意识——因此孩子在朗读感悟、诵读拓展、赏读表达上“诗意”“诗情”开掘都很到位,因此给孩子更多的积淀和期待,孩子动心动情,常常进入另一种境界——“口不能言,心向往之”,孩子思维在积极运转。这是一节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宽度与深度相伴相生的鉴赏课。
教师的精彩将演化为学生明天的更精彩
《望月》教学设计 篇5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主要板书计划]: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词、写近义词、背诵课文、练习册部分作业
课外:背课文、赛诗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三、课堂练习
四、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4、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5、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6、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五、作业:《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爱幻想)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
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月景的美丽以及人们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情怀的思想感情。
⒉培养学生想象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⒈收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古诗,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⒉排练小合唱《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倾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像这样的图片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体出示月景图。
[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的情感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⒊从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老师体会到同学们被美丽的月景迷住了,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⒋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老师有一首最喜欢的写月的词,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呢?
⒌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写月诗读给大家听听呢?
⒍看来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写月的古诗,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二、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⒌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三、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望月》教学设计 篇6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
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
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
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望月》)
1、“它们”是指:(2分)
2、“我”坐在江轮甲板上,先看,接着看,
然后看。(要求写清看什么地方的什么)(6分)
3、“黑色剪影”“伸展着”,这是从方向看的;“起伏着”,
是方向看的。(2分)
4、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3分)
《望月》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
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教学结束:
作业:
《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望月》教学设计 篇8
语文就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自然的,它连着生活的源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梦幻的,它让人遐想联翩,诗意的课堂是智慧的,它给以学生以力量。因此,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另外,还需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励自主创新。
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流淌着诗意,迸发出创新火花。在执教《望月》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眼中的月亮是什么呢?学生稍作思考后,便纷纷举手作答:有的说:“在我眼中,月亮宛如一位文静害羞的小女孩捂着秀丽的脸庞。”有的说:“在我眼中,月亮如同慈祥的妈妈,哼着摇篮曲,哄着孩子安然入睡。”有的说:“在我眼中,月亮像一面镜子,它用自己的镜面照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的说:“在我眼中,月亮是一封信,只要到了每年的中秋之夜,它就会告诉一些出远门的人今天是中秋节了”学生的发言越来越精彩,语言个性化色彩浓,富有诗意和灵性,学生创新的泉水汩汩流淌。
《望月》教学设计 篇9
我与《望月》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对于本课,很多老师都在找思路,有主抓“美”展开的(记得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上看到这一思路的):月色美、想像美、幻想美。5年前,我就借助这思路进行了公开教学,当时简笔画、角色朗读让课堂好不热闹。现在想来背脊发凉:热闹背后是什么?
而于永正老师是通过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的思路展开教学的。看了他的课堂实录,惊叹!
又读《望月》了,学生在预习时问:谁在望月?“望”就是看呀,文中还是“说月”多,题目是否改为《月》?他们为什么望月?孩子的一系列问题似乎也是我要读懂的。
从记叙文的角度看,文中只有我和小外甥在望月。望月不等同于“看月”,“我”是赏月;小外甥和我一起看着月,想起了关于月的诗句,这是通过诗人的“眼”在望月;聪明爱幻想的小外甥望月引发了幻想,在幻想中望月;随后我也张开了幻想的翅膀。课题的《望月》巧就巧在“望”,望的人不同,方式也不同,小外甥的比喻就让我很“惊讶”,方式不同,感受也不同。
我欣赏着江上月夜,从“安详”“清辉”“隐隐约约”感受到一种柔美,从“晶莹闪烁”“跳动”“伸展”“ 起伏”“镀上”感受到一种动态的和谐美。
小外甥聪明好学,望着月,回忆起了许多诗句,这是诗人眼中的月,月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正是这些回忆,正是月色激起了小外甥的幻想,他“不假思索”,“绘声绘色”地讲述他的幻想,在这如梦如幻的境界里,那月就是他自己,所以他“打着呵欠”说:“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而我“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 语文在于感悟和积累,对于月色的美需要在感悟基础上积累,对于月的诗句,可以从课内到课外按主题积累。
《望月》教学设计 篇10
我引导学生学习了《望月》一课,课后采访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感受,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现状,作如下反思:
一、文本与资料携手:
月儿虽美,传递了人们的情感,但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细细体会也非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观赏美丽的月色图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出示关于诗、散文的阅读理解方法,课外描写月的诗句和散文,难点句子的理解,也有学生关于月的平时作文,课上给学生十分钟时间阅读资料,让资料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帮助。课堂上听到了学生朗读教材的声音和对图片的赞美声,也看到了学生在纸质教材上写写划划。
二、阅读与表达相伴:
《望月》是一篇清逸空灵的美文,学生一遍遍地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齐声读、表演读,反反复复地品味着,情之所至,拿起笔在文字旁边的空白处,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谁说月亮无情?在小外甥的眼睛里,她是温情的母亲,轻抚着他的小脸,呼唤他从香甜的梦中醒来,去欣赏无边的月色。月缺是诗,月圆是画,月圆像眼睛,仿佛月亮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着顽皮的眼神和可爱的心思,喜欢偷看美丽的人间,喜欢和小外甥那样的小人儿,同游同戏同交心;月缺是牙齿不齐的老爷爷咬剩的缺口的月饼,是害羞的半遮掩的少女的脸……月是画家的灵思,更是诗人的情怀!小外甥的想象多么独特而富有童趣!学生的朗读与表达更让我明白他们入情入境,和小外甥和月亮心心相印!
三、预设与生成共存:
在交流月色美这一部分时,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再交流自读感受,最后再集体品读。当第一个学生交流时,读到了第二小节第一句: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读得挺不错,却说不出好在哪里。经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母亲、祖母的温柔慈祥,体会安详的意思。再读这一句时,学生们读得很有味儿,并顺流而下,自然地一直读了下去,把这一段都读了。读得也还不错。这一读,把原定的逐句讲析的教路打断了。这个突发的情况使我意识到,字斟句酌的品读方法,不合这群孩子的口味。要整体读,有什么不好呢?于是,我利用解决学生问题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是怎样的剪影为什么会伸展、起伏的机会,让学生再次欣赏月色图,再次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整体品读,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果然读得投入、动情。在交流幻想美这一环节,教学设计是,先由师生朗读课文,找到描写小外甥的幻想的句子,读出他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最后让学生放飞想象,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本以为学生需要引导才能体会,没想到学生一下子就说,我点击文字链接的图片,原来圆圆的月亮远看的确像眼睛,甚至还美美地读了小外甥的三处想象,真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啊。在讨论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时,学生思索片刻后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月亮的幻想--有嫦娥吧,圆圆的月亮像大月饼,云层封锁月亮像被缺牙的老太太咬了一口……
可以这样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并没有产生对小外甥的崇拜,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小外甥差,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篇与课文一样,有着优美月色、浩瀚古诗、鲜活幻想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望月》,解读文本,超越文本的境界,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望月》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
3、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写月的诗句。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文录音、钢琴曲、月下江景图
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呀?唐朝大诗人李白,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写月亮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静夜思〉〉(学生背)又如:〈〈古朗月行〉〉(学生背)还有:〈〈月下独酌〉〉师背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把你搜集到的朗诵给大家听听。
3、明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慷慨的,但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和他的小外甥一同去望月。(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大意,体验感情。
1、 请大家打开课本,听课文录音。
2、 同学们,听了课文录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3、 总结:作者围绕“望月”这个主题,分别写了自己望月,和小外甥比背关于月亮的古诗 ,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这三大部分的内容,老师想再提炼一下,给这三部分起小标题:
望月 谈月 想月(板书)
4、在这三个部分中,每一部分作者都有侧重地写了不同人眼中的月亮,请大家读读课文,说说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人眼中的月亮。“我”(舅舅)诗人外甥(板书)
5、这三种人眼中的月亮分别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三、选择主题,自主探索。
1、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某某眼中的月亮,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学习,某某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待会儿,准备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好吗?
2、学生自学。(放抒情的钢琴曲 )
四、全班交流收获。
第一板块:舅舅眼中月
1、你探究了舅舅眼中月这部分,你有什么体会?
★ (我认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美。)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你能读出月亮的美吗?谁可以将月亮读得更美?
★ (我认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安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你能读出月亮的安详吗?谁能更好地读出月亮的安详?
相机板书:安详 美丽
2、老师根据作者的描绘,画了一幅月下江景图,让我们看着画,再听听作者对它的描述吧。
3、 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月亮的安详与美丽。同学们,为什么作者眼中的月亮如此安详与美丽呢?(生答。师评:你读课文能看看前面,看看后面,边读边思,真会读书。)
4、作者将月下江景的生动描述让我们对月光有了很深的体会。其实呀,古今中外,有好多关于月光的名篇,同学们,能把你们搜集到的片段与大家分享吗?
第二板块 诗人眼中月
1、 你能来谈谈对诗人眼中月的理解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写诗人眼中月的部分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3——13)
2、学生汇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天真、幼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向往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乡 )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思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离家在外的哀愁 )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依依不舍 )
以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回答。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为例谈谈引导体会的方法:
(1)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思念亲人。)
(2)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学生讲讲对诗意的理解。)
(3)原来,离乡的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就感觉月亮和自己很亲近。他借写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4)你能通过读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吗?(生读)让我们一起读,来体会这种感情。
3、一个月亮,在诗人的眼里就成为抒发寄托感情的景物了,(板书寄情)难怪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过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4、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该部分,体会舅甥俩陶醉于月光和古诗之中的情景。(三人: 叙述 “我” 外甥)
5、正因为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写月的优美诗句。丰厚的积累对于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丰富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舅有用的。同学们,老师想在下节课举行一个古诗背诵比赛,请你们课后搜集有关山或水的古诗,并理解着记忆它,好吗?这个就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
6、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对外甥眼中月的探究,我们也放到下节课重点讨论。
五、布置作业;
1、你喜欢哪些描写月光的句子?先体会体会,再把它抄写下来。
2、背诵课文第1至13自然段。
《望月》教学设计 篇12
作者:赵源林转贴自:镇江市句容双语实验小学点击数:177
《望月》教学设计二
执教者:镇江市句容双语实验小学赵源林
谈话导入
1.当当当当当
(听到这个开场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对待悟空,老师仿佛在说:“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时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2.舞台和我们的教室是一样的一样的啊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文章《望月》,齐读课题
2.这样读是不是让月光太亮了,看看这幅图,想想月亮停留自爱空中的那种感觉,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谁先来读一读呢?
(1)指名读
(2)老师还在不断地交流
二、新授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谁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1)屏幕出示,学生读
声音这么嘈杂怎么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如果有让你心动的词语,让我们划下来,细细地品味,可能让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文秘帮教学要求问题要整的精神,一个问题就带动了学生全文的朗读,很用心的设计。)
(2)师生交流
(3)指名读(配乐)
美文、美读、有没有同学自己推荐自己来读读这首诗篇的呢?学生自己推荐读
教师点评:如果让我们沐浴在这宁静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觉,难怪作者晚上不睡觉,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夜色,其实谁不着的不断有作者,还有我的小外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
2.谁愿意读,我和小外甥对诗的那一段话
指名读
出示:诗文
这些诗都镶嵌着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文中都有哪些内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3.月亮还是那一轮月亮,月在诗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变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齐读文中带有月的诗句
(3)有月的诗歌多如繁星,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歌呢
(4)师生交流
“秦时明月汉时关,……”
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
(5)教师范背:《春江花月夜》配乐,让我们在这样动情的音乐声中好好地颂颂有月的古诗
(6)学生吟诵
3.让我们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样的呢?
(1)学生说:……
(2)表情要是在动人一些就更加绘声绘色了
(3)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惊讶
(4)老师不改一个字,同样是一首诗。(把小外甥的文字改成了诗的排列方式)
出示: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
又忍不住
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这里又是老师的一大创新,合理地使用教材,不管是否恰当,但是我觉得处理得很好,诗一样的语言,加上诗一样的课文,美,真的很美!)
我们都和小外甥一样,一样地对生活充满情趣,月亮在你的心目中像什么呢?
(1)像少女、魔术师、摇篮、
(2)载大家的眼里月亮是多趣的,在作家的眼里,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样一轮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为什么就不同了呢?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颗怎样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老师讲了一段让人听不懂的话,让学生难以明白。)
用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智春老师的话说,听一位语文和口语功底非常深厚的教师上课,听课的老师是一种享受不谈,对于学生来说,所受到的熏陶也是非常令人难以忘怀的。试想,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具备这样的素质,用诗一样的语言,带领的学生读书、感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即使有的学生感到疑惑,时间一长,熏陶的作用肯定要在其中显现。语文教师的魅力就在这里了。老师的评语和点拨似乎都没有离开过“月”字,一“月”何美,一“师”何能?都体现在浓浓的月色中了。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望月》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了一幅“月夜江上美景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文字。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谈了些什么呢?(板书:交谈)
1、交流,小结,板书:诵月、想月。
2、讲读3—12自然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诵颂月古诗的?
(1)分一分,他们对背了几次?同桌分角色朗读。
(2)想一想,从“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中,你们体会到小外甥有什么特点?(小外甥自信、聪明、机灵;对背诗不是随随便便的,要靠平时的积累。)
(3)多媒体出示情景,学生背诵。
(4)那你想不想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一样呢。(请同学扮演小外甥和老师对诗)出示对诗的部分。
(5)引导: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师板书):诗中月
(6)只有这些诗词里镶嵌着明月吗?(生:还有很多很多的诗)你从哪里知道的?(双省略)
你还知道哪些?(请同学交流自己积累的诗)
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出示对诗的部分,配乐朗诵)
3、讲读13—21自然段。
(1)(出示月的变化图)引导:你看得懂这幅画吗?指名学生说。
过渡: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21小节。
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眼里成了——(生:天的眼睛)
(2)指名一个学生读一读,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追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外甥的这个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由此你又看出什么?
师生扮演甥舅读这些对话。师:你看,这小外甥眼里的月与“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样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生:特别的有趣。 生: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师:是呀,就像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不过你好好再读读,发现了没有,它也像一首诗,一首童话般的儿童诗!(出示)
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儿童诗。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可以静静的想一想,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4、总结:
你看,月亮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板书:心中月)
此时,天便那些淡淡的云絮……月光被云层封锁住了。小外甥又说了什么?真个是月亮困了吗?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出了什么?(小外甥的有趣、爱幻想。)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小外甥回舱里去了,此时又只剩“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我”会幻想些什么?
板书设计: 望 月
赏月: 江 中 月
诵月: 诗 中 月
想月: 心 中 月
cia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 睁开
每个月都要
圆圆的
睁大一次
……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 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 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 白
《望月》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黄年忠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97
《望月》教学设计三
执教:黄年忠
一、教材简析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
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
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
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哪四个地方?
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出示画面)。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
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
6、学生交流收集的写月亮的古诗句。准备背诗比赛。
7、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五)学习课文十四到二十自然段
1、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呢?探讨文中第三处省略号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静想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课文结尾的“……”可不可以换成“。”
3、让学生随着作者一道展开幻想的翅膀!(出示月亮幻想图)
4、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