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推荐12篇)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打开话题。
孩子们,听过《童年》这首歌吗?我记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童年,追寻那儿时的美好记忆吧!
二、范文引路,学会修改。
(一)过渡:首先让我们看看大作家钱钟书女儿的童年趣事《爸爸逗我玩》。
请打开课本18页,阅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
(2)作者是怎样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的?
(二)汇报交流
1、例文中作者紧紧围绕“趣”字组织材料。
(1)文中写了画胡子、画鬼脸;编顺口溜、起绰号;
说单词几件事。
作者选这几件事紧紧围绕一个字来组织材料,你体会出来了吗?
(趣)(板书)
(2)是啊!作者为了突出有趣,重点写了什么事,其他的事呢?
指名汇报后,师板书:抓住重点
(3)为了抓住重点,作者主要写了爸爸的语言和动作,你发现爸爸的语言和动作有什么特点?
幽默的语言动作都体现了一个“趣”字。
是啊,抓住重点我们还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语言,也可以是一些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把重点写具体。
板书:写具体
(三)对比阅读,学会修改。
孩子们,其实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一次就能写成功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请你对比影印稿片段和发表稿,看看作文都对哪些地方做了修改,怎样修改的?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如何?
(1)学生阅读对比。
学生汇报。
(3)师简介常见修改符号。
作者反复修改习作,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讨论写法,快速作文。
1、孩子们,刚才的例文有趣吗?说到童年,老师也情不自禁想到自己小时侯的一件趣事,想听吗?(师讲述:和小树比个子)
2、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也正是那么多的趣事、傻事才使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和色彩。此时此刻,你一定非常想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同桌听,注意将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1)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
3、大家的童年真是丰富多彩,我看还是让我们拿起笔记下童年的美好记忆吧!请打开课本19页,阅读最后一段,明确习作要求。
指名汇报后,师板书:童年趣事
4、怎样才能将习作写具体呢?(回顾板书)
孩子们,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相信你的文章一定很不错!试一试,快速写下来吧!
四、学生写文,教师巡视。
五、习作交流,师生评议。
六、全课总结。
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孩子们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完善、修改,并与他人交流,共同体验、分享习作的快乐,让童年的趣事成为大家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吧!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文秘帮)地址 www.wenmibang.com)
本文转载
(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文秘帮)地址 www.wenmibang.com)
本文转载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读懂“例文”《打预防针》,初步感知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按“习作要点讲座的提示”,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按照“作业”的要求,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打油》的故事。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三、教学设计
(一)看图说话
1、出示《打预防针》的挂图。
2、小组学习:看一看,说一说。
3、小组汇报。
4、师生点评。
(二)自悟要求
1、自由地读例文,找一找、划一划,比一比,说一说,你们刚才说的和文章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自由地表达。
3、教师总结:想象合理、丰富;表达具体、生动、连贯。
4、明确要求:要想把看图习作写好,必须是达到以上要求。
(三)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1、说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会的看图的方法。
2、总结:
(1)总体看图,确定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2)细看每一幅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3)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
(4)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用小黑板出示方法。
4、出示《打油》挂图,根据上述方法,先自由练说,再小组合作学习。
5、师巡回指导。
(四)习作指导
1、小组推荐或自荐练说。
2、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指导如何写具体:
(1)人物是活生生的,应该怎么写才能把他们写活?引导说出要写出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具体”
(2)如何把四幅图写连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地点变化,时间变化、心理活动或语言自然过渡。指名说。
(3)学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①小朋友的表情照应。
②妈妈的表情照应。
③自然环境照应。
(4)小组练说,师生点评。
4、教师读下水作。
(五)成语超市
毫不犹豫 热火朝天 气喘吁吁 恍然大悟
一蹦一跳 全力以赴 配合默契 二话没说
乐不可支 专心致志 一言不发 疑惑不解
焦急万分 不动声色 万分羞涩 连连称赞
(六)练写修改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4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2004-4-29阅读次数:157
选择细节刻画一位教师
教学要求:
1.学习例文,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通过讨论交流学会选择典型事例,能自拟题目。
3.学习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
学习借鉴例文的写法,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回忆事情经过,使文章言之有物。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借鉴方法
1.组织学生重读《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具体,是因为他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
2.用投影片出示《我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
1)初读片段,整体感知。知道文章选的典型事例是冯老师帮我纠正写字姿势一事。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再读片段,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冯老师帮我纠正写字姿势的语句,然后讨论: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冯老师的。
3)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小作者是从动作、眼神等方面刻画冯老师的。老师强调:“正因为作者抓住了冯老师的动作、眼神这些细节描写,所以才能写得如此的细腻、生动。”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将主要人物刻画得十分细致了,那么与这件事有关的其他人物是不是就可以不写呢?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其他人的表现、感受也要写,只是不做重点描写。
3.小结写法
1)师生联系两篇例文讨论: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
2)师相机板书:选取典型事例
抓住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相关人物的感受、反应
3)教师强调,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称之为典型的事情。
这部分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借鉴例文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解决学生“言之无物”的问题。
1.出示习作要求,请学生自读,自己审题。
2.指导选材
1)确定写作对象:
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刻画的人物是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
2)组织学生讨论,使其明确这件事可以是有关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有关生活方面的;可以是老师的一次鼓励,也可以是老师的一次批评;可以是有形的帮助,也可以是无形的帮助(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要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两件事。通过这次讨论,尽可能地打开了学生选材的思路,避免了选材雷同,千人一面的问题。
3.小组互说
1)要求学生确定一位老师,选取他(她)关心帮助自己的一两件典型事例,可以结合《师恩难忘》一课的作业,互相说一说。说清楚老师为什么帮助自己,是怎样帮助自己的,要用上今天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事情说具体。
2)指名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指导
第二课时
学生练习写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相机点评指导。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 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 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重点难点】从例文中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迁移。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程序】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
六、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7
习作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例文,启发学生根据例文做法,去搜集反映寒假生活的资料,并和大家交流。
2.借鉴课文的写法,以“漫话寒假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3.引导学生注意做好生活积累。
教学目标:
1.阅读例文,弄清例文写的是什么,写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
2.借鉴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寒假生活。
3.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
教前准备: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要点:1.简要说说春节的由来。2.描述城乡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
二、板书习作文题:漫话寒假生活
三、审题
1.看了习作题目,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什么是漫话?(不拘形式、随便谈0
2.小结:漫话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四、阅读例文
1.教师谈话:书上有一篇同学写的《漫话寒假生活》,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2.读后讨论。
这篇《漫话寒假生活》说了写什么?
你觉得哪些内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让学生再读一遍例文。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可作以下归纳板书:
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小品,京剧)有意思
说阅读书报的收获有收获
讲什么的都有不嫌烦
4.小结:这些内容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漫话。
五、组织“寒假生活漫话会”
可以指定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可以用电教设备展示相关的照片,播放录象。
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让学生简要地说说自己准备写些什么。
讨论: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哪些内容不可以?为什么?
七、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作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习作要求
二、学生读习作,师生评点
三、修改习作
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9
训练内容:
新闻报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很广泛。本次习作训练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写法。让学生根据学校、班级举行的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活动等,按照新闻报道的要求,为学校广播室或黑板报写一篇报道。也可以以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为内容写一篇报道。
教学目标:
1、新闻报道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经常要遇到,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学会新闻报道的写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留心观察或积极参与学校最近举行的重大活动,也可以班级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或学习竞赛(写字、朗读、作文、辩论等)。
2、收集各类报刊,注意浏览上面的新闻报道,体会其特点。
3、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其中书面习作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观看投影:内容摘自《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体育报》等多种报纸上的新闻报道。
1、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
我市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于10月30日在东城小学体育馆落下帷幕。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以66比59战胜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获得冠军,南京路小学男篮屈居第二。
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是一支经验丰富的球队。队员们素质好,配合默契,上半时比分一直领先。尤其是中锋上官志强,速度快,投球命中率高,一人独得20分,为东城小学夺得冠立下汗马功劳。
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并不气馁,下半时曾经两次追成平局。但由于队员体力不支,最终以7分之差失利。
参加这届比赛的共有10支球队。机场路小学男篮战胜了公园路小学男篮,获得第三名,公园路小学获得第四名。
2、摩托车耐力赛转战奥地利宗申车队包揽冠亚军
2003年世界摩托车耐力锦标赛第5站的比赛,北京时间昨晚在奥地利a1赛车场结束。中国宗申摩托车队1号车以领先2号车13秒多的优势摘取本站桂冠,宗申车队的2号车获得本站亚军。获得本站第3名的是9号奥地利雅马哈车队。
宗申车队的两辆赛车昨日发车后一小时内几乎一路领先。值得一提的是2号车车手布腾皮的出色表现,他在昨日跑出了1分33秒698的最快圈速,在a1赛道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1分33秒的圈速了。
而在前一天首阶段的比赛中,中国宗申车队的1号车和2号车暂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在首日的比赛中,在排位赛里取得第一的宗申车队2号车起跑时并不占先。但其后领先的车辆因没有燃料而落后。宗申车队的1号车反超占据第1的位置,2号车紧随其后位列第2,两辆赛车将领先的优势一直保持到比赛结束。
3、云南大姚地震先已造成11人死亡
新华社昆明(2003年)7月22日电
7月21日23时16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乡(北纬26.0度、东经101.2度)一带发生6.2级地震。据初步核实,地震发生时,楚雄州10县(市)普遍有震感,受灾较严重的是大姚、姚安、永仁、武定、元谋5个县。其中大姚县受灾最为严重,截至22日11时30分记者发稿时,大姚县已经报告11人死亡,其中昙华乡死亡6人,重伤7人。目前该县有9个村委会通讯中断,死亡人数仍在进一步统计中。
师:读一读上面的这些新闻报道,说说通过阅读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许多新闻事件,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是通过读报纸,看电视等获得这些信息的。
生:看了这些报道,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周围或者其他地方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些新闻报道,外面发生的许多事情,我们都不会知道。
师:是的,新闻报道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纪录下来,我们通过收听、阅读便可以知道事情的进展或者结果。介绍一下你手中的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内容好吗?
学生介绍(略)
二、探究话题
师:读了上面的几则报道,你们发现这些新闻报道有什么特点?
生:题目比较长。
生:事情交代得很清楚。
师:仔细再读一读,你们还会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题目把主要的事情交代了。报道的开始就大体上写出了事情的结果。
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有的报纸上有“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读者一看题目就知晓了。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它不像我们写作文一样,新闻报道的语言很简练。
师:有没有想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人们的工作很忙,读这样的文章可以节约时间。
生:主要是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就可以了。读报用的时间短,而可以知道的信息却很多。
生:感兴趣的人可以把后面的读完,一般性的看看题目就可以了。
师:你们已经关注了新闻报道的语言,很好。因为新闻报道主要的任务是报道新闻,所以它的语言很简洁,也没有什么比喻、拟人的手法,如实纪录,一般不需要情感色彩。
生:老师,就像打乒乓球的短、平、快。
师:你这个说法很形象。
生:新闻一定要“新”。我手里拿的是今天的报纸,昨天的刚发生的事情已经见报了。
师:这也是新闻报道的最主要的特点。大家想一想,有些事情,比如说足球比赛,大家早已经知道结果了,报纸才登出来,你们说还有读者吗?
生:(笑)没有。
师:除了它的及时性以外,新闻报道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则,你们说是什么?
学生猜测(略)
师:对,是它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不能有丝毫的“假”,不然的话,就乱套了。
生:老师,有的新闻报道还有照片。
师:这也是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啊!这样的叫图片新闻。你们看,新闻报道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三、练习写作
让学生把昨天我们的年级拔河比赛情况写成新闻报道。或者也可以把学生发现的身边的新鲜事情写成新闻报道。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新闻报道向学校广播室、广播电台或报社投稿。
提示:报道准备介绍的范围对象有多大,如果就在本校,里面的名称就不一定是全称,
大家知道就可以了,如“我校……“。否则,就要交代清楚。
教学设计评析:
新闻报道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应用文体,本教学设计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凸显了这样两点:
一、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读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新课标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较为充分。作文教学能否也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呢?本设计中教师让学生收集了很多的报纸信息,并在课始出示了几例新闻报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你们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你们发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合作、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对话交流,逐步明晰了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如何写作。学生在发现中享受了习作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新课标中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信息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占有量,往往决定着他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让学生认识新闻报道,学写新闻报道就有着时代的内涵。设计中,学生首先阅读了一定量的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进一步的研讨中认识趋于明晰。课前教师已经结合教学举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体育比赛、学习竞赛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为写新闻报道提供了素材,写好后然后投寄到学校广播室、广播电台或报社,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是为了运用,运用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附:学生习作1
我校竖笛比赛结束
二(1)班、三(2)班、六(2)班喜获低、中、高各年级段冠军
5月28日上午,我校“庆六一竖笛班级对抗赛”结束,二(1)班、三(2)班、六(2)
班喜获低、中、高各年级段冠军。三(1)班、四(1)班、五2)班、六(1)班获得比赛二等奖,其他班级分获三等奖。
本次活动各班准备都比较充分,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比赛中整体水平最好的是六(2)班,他们演奏的两支曲子是《姑苏行》和《化蝶》,虽然演奏难度很大,但他们那优美抒情的笛声博得了大家的赞誉。三(2)班演奏的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雪绒花》,他们还设计了一个朗诵和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显示出他们的精彩创意。二(1)班的同学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认真的表情,整齐的旋律,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另外,四(1)班等几个班级整体水平也不错,只是发挥有些失常,因此屈居二等奖。
附学生习作2
三堡实验小学2003年“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揭晓
吴真、许鹏、滕响、张海啸、李萌等十位同学获此殊荣
三堡实验小学2003年“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揭晓,
吴真、许鹏、滕响、张海啸、李萌、张雪、魏赛、钟成、赵青、吴娜十位同学获此殊荣。
本次评选活动历时一个月,学校所有少先队员均报名参加625人,经过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议以及自己的参评演说等激烈角逐,以上十位同学名列前茅。这十位同学中他们有的是班级干部,如吴真、李萌、赵青,他们为班级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同学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所在的班级在各类活动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许鹏同学虽然家境不好,但他努力学习,是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次评比,大家一致认为做到了公正、公平,并且形式多样。许多同学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接再厉,争取下一次评选榜上有名。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 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
3.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课前准备
1.放大抄录《我的班主任》全文。
2.布置同学们回忆老师关心帮助过你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 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 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人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具体生动?
4. 拟题,完成初稿。
5. 组织修改。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11
苏教版第七册《习作1》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节日,想象怎样度过自己设立的节日,在心中形成具体的情节和画面。这篇习作应当说是挺有趣的,于是我想让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设立什么节日就设立什么节日。于是在上这课时并未做过多的提示,就让学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表达。谁知交上来的作文有些孩子设立的节日不合理,有些孩子只有简单的想法,寥寥数语,看到这情况,我非常着急,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决定亲自下水,指导学生写好这篇作文。
一上课,我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说出我国的节日,然后让学生想想还可以设定什么节?这样一来,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中提到一些有待考虑的节日什么“自由节”等大家纷纷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那些不合理的节日也就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了。接下来,我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水果节,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听听看,我写了些什么内容。一双双小眼睛顿时亮起来,听得格外仔细,发现老师是按照“我想设立什么节日——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想象怎样度过这个节日”这思路来写的,同学各抒己见。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一年有365天,如果每天都有一个节日,那么我们的生活该有多美呀,你还想设立什么节日,能否像老师那样把它写下来,一些好的提议,写得好的,我们还可以上报上级部门,说不定会采纳呢。”这样一说,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叩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同学们顿时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这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大部分同学都写得不错。
这次习作指导使我意识到:教师撰写的“下水文”对学生的习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引导学生如何选材。作文选材是作文环节中首要的部分,也是作文的一个难点。教学实践中,为了突破选材的难点,我认为教师写“下水文”能对学生如何选材起到很好的点拨与示范作用。教师所用的语言贴切、朴实,绝大部分是学生学过的词语句子,无矫揉造作,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使学生听后有“喔!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写!”之叹。再次,学生本身具有“向师性”,对于自己老师写的文章有极大的兴趣。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写写下水文是很有必要的。
苏教版第12册《习作1》教案 篇12
在和网友们做了一番比较深入的交流后,我带着达成共识的担忧(习作1太难,因为学生平时缺少对自然现象观察)走进了课堂,开始了和自然现象的“尴尬约会”。
学生对范文——《二八月,看巧云》写作方法的认识大致如课前预设一般,没有节外生枝的措手不及,也没有意外生成的欢天喜地。等到交流双休日观察记录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降了温,鲜有小手举起,这让我体会到“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了。应该说,这也不是完全在我意料之外,毕竟这个班我教了三年,对学生的诸多特性已是了如指掌,所以,我“冷静”地请了举手的同学讲了讲。到底是写作功底好的孩子,虽是观察记录,但已然形成了习作的初稿。随后,我让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以期在广泛的交流中互相启发、借鉴,弥补缺少观察的“先天不足”。
第二课时是完成习作草稿,似乎不是很难,半个小时左右,不少学生已经完成,我走上前去,看了几篇,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模仿范文的痕迹很重。不用说,观察不到位啊!快下课时,我说,草稿暂时不收,再利用课间时间对自己写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于是,课间的教室前后,多了许多手捧本子的学生,他们时而仰头观天,时而张目四望,时而静立不动,似乎在感受着什么,还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这是本次习作中我感觉最美的一道风景,也许,我就应该将这次习作带到课外去上!
批改完学生草稿,感到有几个现象值得玩味:一是,对课上所讲的写作方法学生虽能“说得”,但是“做不得”,这得“一分为二”来看待,有的是不囿于范文,结合自己观察的实际情况,尽管不一一体现,可显然是内化吸收了,应该说这是不错的;有的是根本没有内化这些方法,画虎不成反成犬。二是,一篇文章精彩之处往往是学生铅笔修改的地方,而这铅笔字是课后观察时的“临摹”之作啊!三是,一些“佳作”给我似曾相识的感觉,虽不敢肯定是抄袭之作,但“作文选”那特殊的文风久久萦绕在我心头。
教学完习作1,我再次坚定了自己对写作和作文教学已有的一些想法,如:好文章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历练中悄然达成的;所谓的写作技巧不是技术层面的“解题公式”,而是作者万千情思付诸文字后的附属产品;习作的“神来之笔”不是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而是丰富生活积淀的“瞬间喷发”。而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技术层面的传授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要注意精讲多写,二要修炼“踏雪无痕”的修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