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导学案(推荐16篇)
《夹竹桃》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榆、熏、 凄、 藻、 蛾、 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本文层次。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4、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本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从上周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六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九课。(板书课题)
2、展示收集的关于夹竹桃的资料。
3、借助作家卡片了解作者。
二、自学引导
1、活动一:通读全文,扫清障碍。
自学方法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运用学会的方法和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和理解词语。
(3)、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夹竹桃写了哪些内容。
(4)、浏览全文,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
(5)、小组交流,选择内容板演。
a、读要求。
b、按要求自学。
c、组内交流板演。
d、展示、补充、点评。
三、学习课文
课文内容我理解:
1、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它的呢?(2、4、5节)
2、学习课文第二节。
(1)、我来读。
(2)、用“ ”画出直接描写花的句子。说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3、学习课文第四节。
(1)、第二节已经对夹竹桃的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第四节又写夹竹桃的花的什么方面呢?(夹竹桃花期很长)。用简练的文字来概括,并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
(2)、从文中找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 )——( )
(3)、“这一点忍性”指的是 。
(4)、把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是 。
(5)、练习造句。
无不……
无……不……
(6)、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大意(不超过10字)。
。
4、学习课文第五节。
(1)、我来读。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不止于此”中“此”指代 。
(3)、月光下的夹竹桃的影子又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
三、知识拓展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一查与作者季羡林有关的资料。
《夹竹桃》导学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自学引导
1生字我把握。
我来读:榆(yú)熏(xūn) 凄(qī) 藻(zǎo) 蛾(é)乍(zhà)
我来注音:玉簪花( ) 荇藻( ) 韧性( ) 衰败( ) 融洽( ) 模糊( )
2、查一查。
夹竹桃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故乡在 。因为叶片 ,
花朵 ,故得名。它对粉尘、烟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因而被誉为“ ”
但因其叶、皮、花均有毒,所以最好不要攀摘。
3、我来分段。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描写作者家中的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 (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以及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
第四段 (第六自然段),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二、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2、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花多,华美的成语,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等,请你再写几个这样的成语,(至少三个)。
3、按课文内容填空。
在 春风里,在 暴雨里,在 清冷里,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弄姿。
4、读文段,想画面,展开想象,说说还可以幻想“它”是什么?并写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走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这一幅图竟变成活画了。
5、作者写夹竹桃的韧性,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1)写它默默无闻地开放,“俏也不争春”:( )一朵败了就( )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就( )一嘟噜。
(2)写它一如既往地开放,宠辱不惊:花开时既无( ),也无( ),总是( )。
(3)写它一连三季地开放,坚持不懈:从( )季( )花开陪到( )季( )开放。第5自然段中两次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 )的赞美之情。
三、合作解疑 课文内容我理解:
1、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它的呢?(2、4、5节)
2、学习课文第二节。
(1)、我来读。
(2)、用“ ”画出直接描写花的句子。说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4)、读出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并看画面试背。
3、学习课文第四节。
(1)、第二节已经对夹竹桃的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第四节又写夹竹桃的花的什么方面呢?(夹竹桃花期很长)。用简练的文字来概括,并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
(2)、从文中找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 )——( )
( 3)、“这一点忍性”指的是 。
(4)、把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是 。
(5)、练习造句。
无不……
无……不……
(6)、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大意(不超过10字)。
4、学习课文第五节。
(1)、我来读。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不止于此”中“此”指代 。
(3)、月光下的夹竹桃的影子又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
(4)、文中的“亚洲”是指 ,“大海”是指
,“远渡重洋的海轮”是指 ,而“游鱼”其实就是 。
四、知识拓展上网或到图书馆查一查与作者季羡林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三节。
1、读第三节,看看这一节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说说你的想法。
(提示:多少种花?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2、 辩论:这一段是不是写走题了?
(1)、正方:这一段没有走题。
反方:这一段走题了。
(2)、理解这一段的衬托对比的作用,并领悟作者的这一表达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一、六节,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第六段是对第 自然段的总结,同时也照应了第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呼应之势,围绕“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这一总括全文的问题,进行阅读对话,把夹竹桃的花色、花期、花影方面的内容作一整合,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二、测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凄清( )参差( )和煦( )
反义词:凄清( )参差( )和煦( )
2、我想它是地图,( )。( )是亚洲,( ),( )是大海。(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 )。( ),( )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 ),(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是( )。夹竹桃妙处除了有韧性,还在于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4、将“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改为反问句。
5、本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直接而具体地描写了夹竹桃的是第( )这几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作用是( )。第7自然段作用是( )
三、相关提示
1、注意“藻”中间的三个“口”字摆放要匀称,要写的紧凑。 2、课后,阅读老舍的《养花》。
四、学后随感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
《夹竹桃》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学习过程1.给加点的字注音。榆树( ) 烟熏( ) 海藻( ) 飞蛾(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liáo"字。(拓展题)
⑴星星之火,可以( )原。
⑵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 )乱。
⑶他的作业一向字迹( )草。
⑷奥运会( )亮的会歌旋律随水柱飞扬。
3、根据要求,写诗句。(拓展题)
⑴写内心愁苦的:( ),( )。
⑵写壮志豪情的:( ),( )。
⑶含有花朵的:( ),( )。
⑷描写冬天的:( ),( )4.同学们,我知道夹竹桃的名字好有趣呀!它的叶片像 ,花多如 ,所以人们称它为 。5.认真的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6.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花多,华美的成语,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等,请你在写几个这样的成语,(至少三个)。 7.按课文内容填空,并用带点的词造句。在 春风里,在 暴雨里,在 清冷里,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吐艳。8.读文段,想画面,展开想象,说说还可以幻想“它”是什么?并写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走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这一幅图竟变成活画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拓展题)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际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太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头,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代 带)那个小孩子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也,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枝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天,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稀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jinɡ xinɡ)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2.解释词语。
不屑一顾:
念念有词:
3.写出第四、五自然段的段意。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4.思考并回答问题
(1)“我家独特的风景”指什么?
(2)概括地叙述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3)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作用?
(4)“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二、收集写花的文章细细品读,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特色
《夹竹桃》导学案 篇4
之一
作 者:赣榆县柘汪中心小学 王芹
教学目标: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
教具准备:一盆盛开的夹竹桃、投影仪、录音机、轻音乐磁带、课文录音磁带、VCD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介绍夹竹桃这种植物。
[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感悟
(出示夹竹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所见过的花当中,夹竹桃是最美的花吗?它也不是最名贵的花,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一)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回答(韧性、幻想)
[自主、合作的学习是现在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注重学生对课文的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学习夹竹桃的韧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小组内讨论交流。
2、汇报找的结果。
3、品味重点语句。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指名读
<2>圈出“春风、雷雨、清冷”这几个词,说说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3>请你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4>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5>练习用“无……不……”造句。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圈出“春天、秋天”两个词,说说它们告诉些什么。
<2>请你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用“无不”造句,比较“无……不……”和“无了”两个词的异同。
<3>练习朗读此句。
[通过对得点语唏的“找”、“读”、“品”,培养为主的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语感能力。]
3、小结:夹竹桃不管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都能始终如一的开放,它这种精神是不是可贵呢?
4、自读手段(第4自然段)
(三)由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学习二、五两个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1>自由读、指名朗读。
<2>你看到眼前这盆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实物)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使学生放任想像的翅膀,使他们敢想、会想、想出奇异,发展创新思维。]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制造月光下夹竹桃的情景)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
<2>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呢?小组学习,完成表格。
产生的幻想 幻想的依据
<3>汇报学习结果。
<4>你最喜欢哪种样子的夹竹桃,读给你的同桌听。
[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小组内读、议、填等一系列程度锻炼了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水平。]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在作者家的院子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花,你看――(放VCD片,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师小结课文的写法。
三、小练笔
写一种花,突出你最喜欢的一方面。
[迁移写法,使学生学会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掌握不同的俄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夹竹桃》导学案 篇5
作者: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陈冬安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4
《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邮编:225325 联系电话:289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jiā)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5自然段。
5、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课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
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
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
(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
《夹竹桃》导学案 篇6
《夹竹桃》教学设计一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06
《夹竹桃》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夹竹桃夫人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解题
1、出示夹竹桃挂图。
2、谈话,简介夹竹桃。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看图说说你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乍起
(2)正音,齐读。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词语的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三、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夹竹桃不是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组织学生讨论。
4、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
9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文章内容的总括。)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示“不是……也不是……却是……”,指名试背第1自然段内容。
2、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一句在文中的作用重要。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二、精讲分析
1、讲读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出示: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成陈述句。
(5)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那些花”?
(6)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7)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8)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 “韧性”。
(9)齐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2、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的许多幻想”,也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委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5)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6)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7)朗读第5自然段。
三、布置背诵
在理清上述课文思路的基础上,试背上述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划分段落
一(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二(2~5):分写夹竹桃开花时的景象,花期之长以及作者产生的想像和幻想。
三(6):总结课文,点明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4、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1)雪火相容图。
(2)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月光下的夹竹桃。
二、指导背诵
1、熟读课文。
2、指导方法。
3、学生试背。
三、感情朗读,完成练习。
1、回答文后问题。
2、课后完成背诵。
板书:
和煦的春风里
这样的韧性 盛夏的暴雨里无……不……
深秋的清冷里
我爱上了夹竹桃
雪与火相容——奇妙、有趣
许多幻想
月光下的夹竹桃——特别喜欢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品味课文的语言,着重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悟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课文运用对比手法衬托出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读题:
1、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美丽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叶子、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花朵像桃)。
2、它夹杂了竹和桃这两种事物的特点,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齐读课题)注音:jiā。很有特色的名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引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最留恋的是什么?
2、交流板书: 花的色彩、花的韧性、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或花影)。
3、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男同学读开头这一自然段,女同学读结尾这一自然段。
5、这样的开头与结尾在写法上就叫(互相照应、或首尾呼应)。
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定能使你的习作内容更清楚,结构更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有人爱梅,如王冕,他爱梅花贞洁自守的品格;有人爱菊,如陶渊明,他爱菊花素雅高洁的特点,而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夹竹桃最可贵之处是什么?(韧性)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2、学生自由读,批注。
3、交流。
重点语句:
(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来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2、通过“悄悄地、一声不响”体会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品格。
3、指导朗读这句话。(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比较在语气上更强烈。
2、想象,夹竹桃在温暖的春天里,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放,在盛夏的暴雨里,迎着什么开放?在深秋的清冷里又迎着什么开放?
引读。
3、它盛开的仅仅是鲜艳的花朵吗,还在向我们展示什么?
4、再读这个句子,大家应该有不同的感受。
(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
1、这也是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
2、夹竹桃陪伴过哪些花?
3、引出第三自然段。
春天、夏天、秋天、分别陪伴过谁?
4、这么多花,美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5、学到这儿,老师有疑问,这个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夹竹桃花开三季,顽强。)
6、反复朗读。
(四)、比较两个否双重定句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用上“无……不”、“无不”说话,体会语气更强烈。
(五)、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找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改成陈述句,朗读出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赞美。
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有了新的认识吗?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简介季羡林生平,以“韧性”为点,人、景合一。
为什么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季先生的简介,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静静地看,用心读,你会有哪些感受?(投影出示)
五、让这坚强而美丽的花朵永远开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板书:
花色
夹竹桃 季羡林
韧性
默默无闻 隐忍
连续不断 坚持
花开三季 顽强
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夹竹桃》导学案 篇8
一堂朴实的语文课----听《夹竹桃》第二教时有感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28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我听了陆老师的这节课后,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多媒体听觉、视觉的刺激,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喜爱之情,但一堂真正的好课是能触动学生的灵魂的。
陆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朴实”。没有繁花似锦的装饰,有的只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握手。在精读训练中,老师请学生读、思、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而且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感悟。
想象是一种体验。陆老师设计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这一体验。小练习是: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_________,它居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四人小组商量、集体交流,体会到了夹竹桃的妙,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夹竹桃的爱。这一环节的妙就在于,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堂朴实的语文课,同样能引领学生走入语文殿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导学案 篇9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体会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把握中心句。
教学构想: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9、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期之长 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
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值得留恋和回忆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导学案 篇10
《夹竹桃》教学资料
夹竹桃,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广东、广西、福建、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夹竹桃叶含有夹竹桃甙、糖甙等多种物质,花含洋地黄甙、甙元、桃甙等成分。它们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效果与洋地黄相似,属于慢性强心甙类药物。临床报道夹竹桃的水煎液,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夹竹桃苦寒,有毒,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闭,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夹竹桃是属於常绿性灌木,叶片的两端是长形的披针形;在夏季盛开美丽的花,开花期十分长,花色分为红粉、红、黄及白色等。
夹竹桃全株具有剧毒,中毒后的症状有恶心、呕吐、昏睡、心律不整,严重的话连失去知觉或死亡都有可能,所以面对夹竹桃,只要欣赏就好,可别动手喔!
《夹竹桃》导学案 篇11
《夹竹桃》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47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2)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出示句子1读一读:
是的,“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2)指名再读,从第3节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
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竹石
(陈毅)(郑燮)
大雪压青松,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爱
幻想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导学案 篇12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夹竹桃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初步感受夹竹桃的妙处所在 。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组织观察夹竹桃实物,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jiā)夹竹桃。
2、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夹竹桃的美文呢!
3、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六、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夹竹桃》导学案 篇13
19 夹竹桃
学什么
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学习夹竹桃的韧性。
怎样学
一、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rnɡ qi xūn tu qī qīnɡ h x rn xnɡ wēi fēnɡ zh qǐ
二、按课文中的词语填空,并熟练成诵
满院 五 缤 美不 万 千
叶影 花影 微风 叶影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1.在 春风里,在 暴雨里,在 清冷里,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吐艳。
造句:
2.从 一直到 ,从 一直到 ,无不奉陪
造句:
测一测
一、形近字组词
榆( ) 熏( ) 凄( ) 藻( ) 蛾( )乍( )
愉( ) 重( ) 妻( ) 澡( ) 俄( )窄( )
瑜( ) 薰( ) 萋( ) 躁( ) 饿( )炸( )
二、读文段,想画面,展开想象,说说还可以幻想“它”是什么?并写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走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这一幅图竟变成活画了。
再提高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际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太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头,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代 带)那个小孩子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也,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枝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天,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稀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jinɡ xinɡ)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2.解释词语。
不屑一顾:
念念有词:
3.写出第四、五自然段的段意。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4.思考并回答问题
(1)“我家独特的风景”指什么?
(2)概括地叙述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3)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作用?
(4)“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二、收集写花的文章细细品读,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特色
《夹竹桃》导学案 篇14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最适宜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朗读中感悟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结合文本语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平时不大注意观察花草树木,不善于想象,有好多学生可能没见过夹竹桃。对借物喻理这类文章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引导学生感悟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一.引发猜想,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板书课题:夹竹桃,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对夹竹桃的猜想,如为什么叫夹竹桃?这名字怎么来的?然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夹竹桃的图片,让了解的学生作简单介绍,紧接着没下悬念: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作者为什么对它这么留恋、回忆呢?以激发学生迫切读文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难读语句,如写夹竹桃韧性的那些句子等,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字词。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次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条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把握重点,朗读感悟
在学生基本了解各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夹竹桃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学生不难找出第二、四、五自然段。然后让学生重点朗读这三个自然段,从中感悟夹竹桃花色的融洽,开花的韧性和由它引出的奇妙思想。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用钢笔书写本课生字,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重点说说第二可是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课开始,我再现第一课时的生词,带领学生默写并订正。然后与学生谈话,组组交流上堂课的学习收获,以唤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回忆,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浏览课文,把握课文脉络。课文第一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而第六自然段则是对3—5节的总结,同时照应了第一段。接着思考:你觉得夹竹桃怎样?可作者是情有独钟,为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四、五自然段。
当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内容时,我顺势出示相关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当学生交流到夹竹桃花的色彩红白相映,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时,启发学生联想“红似火”“白如雪”的景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交相辉映,指导读好这句话。凭借课件画面,边读边想,让学生脑海里呈现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景象,领略作者当时的情趣。
当学生交流到第四自然段“夹竹桃的韧性”时,我没疑: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去找一找相关的语句,重点引导学生充分读懂“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这两句话,启发学生从这两句话中体会不论是气候和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开放;花期之长,无花可比。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的可贵之处——韧性。通过朗读指导认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当学生交流到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时,学生会兴趣盎然。我着重从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两方面引导,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力求获得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堵不住烦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学习语文的关键,重视高年级学生的读书感悟和背诵积累。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出示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这一幅画竟变成了活画了。
指导学生边读边闭目想象,达到熟读背诵,在赏读中积累内化,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也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朗读,既体会到季老先生家院子里那一年三季热闹非凡的景象,又让学生明白这样写是为了与夹竹桃进行比较,反衬出它的那种韧性。
三.布置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进一步巩固积累课文规范语言。
2.造句:无……不……;无不——
3.迁移写法,模仿课文写一种植物。
附极书:
韧性
17.夹竹桃值得留恋和回忆爱上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导学案 篇15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 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 教学过程:
1、 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1)今天,戴老师看见你们校园里的菊花开得特别漂亮,我好喜欢。能说说你们喜欢些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花儿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看着这三个字,发挥一下想象,你觉得它会是一种什么样子花儿?指名说一说(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 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 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 出示句子1读一读:
是的,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 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 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 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2) 指名再读,从第3节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 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 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 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 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 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 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 !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 竹石
(陈毅) ( 郑燮)
大雪压青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 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 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 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 爱
幻想
《夹竹桃》导学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