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推荐14篇)

2023-04-01 09:56:01教案设计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推荐14篇)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1

(听课笔记整理)

师:我们小学都学过那些童话?

生1:《会摇尾巴的狼》

生2:《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3:《小马过河》

师:你们喜欢童话吗?

生:喜欢(一起,大声地)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师: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吗?

生:不了解(小声地)

师打出大屏幕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生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大声地朗读一遍,要求能复述故事。

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读完后同学们看到这篇课文没有生字,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些字你会读吗?

师打出大屏幕

干涸 水罐 捡 瞬间 舔 唾沫 绊倒

师:哪位同学能够把童话讲给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听听?

生复述故事

师:他说得好吗?

生:好(一起)

师:他说得很好!

师: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师打出大屏幕:

读一读 想一想

1、童话中水罐和罐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人物什么行动后发生的?

生默读课文--------------生讨论

师:你们讨论有结果了吗?

生1: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师:什么是变化过程?由……到……才是变化过程呢!

生1:水罐 第一次由木做的变成银的

第二次由银的变成金的

水罐内 由无水变成有水

罐内涌出水并且出现了钻石

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生1:小姑娘为她的母亲找水的时候睡着了,醒来时从无水变成了有水,接下来绊倒了,水罐从空中摔下,水一点也没有洒,水罐端正地放在地上,小姑娘倒水给小狗喝,水罐变成了银的,……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小姑娘把水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清泉。

师:小姑娘想喝水吗?

生:想(一起)

师: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想喝个够”

生2:“咽了一口唾沫”

师:小姑娘把水让给小狗、母亲、路人喝,小姑娘充满了爱心!

(成板书)

七颗钻石

母亲

小 小 路

狗 姑 人

师:小姑娘希望爱心普照人间,文中哪里能够体现?

生:越升越高……

师:一起读一遍

师:大熊星座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不是

师:这是童话,什么是童话呢?

师:介绍童话,童话是……

大屏幕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师:这篇童话也是借助夸张和想象的。

师:“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的话,她会梦到什么呢?

生1:仙女送水

恶梦 没有水

生2:梦到小溪,把水带回家,母亲的病也好了,然后自己舀水喝!

生3:恶梦,一路上有渴死的动物、人,回头一看是漫天的黄沙!

生4:梦到上帝,上帝造井救活了人们,救活了母亲!

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的目的是找水。

师:她充满了爱心,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些充满爱心的故事。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

生1:宿舍里同学给水

生2:生病了宿舍的同学照顾他

生3:老师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看病

师:年轻人和老人之间

生1:学生送给捡垃圾的人苹果

生2:在重阳节同学们给老人们捐大米

生3:家长把好吃的留给我们

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师: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身边的人都在关爱着我们,我们充满了感动。我们学过的有一些诗句也是表达爱心的。

生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亲情

生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心,让我们拥抱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受爱心,享受爱心,营造爱心,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要把这个话题带到生活中去。

师:让我们在韦唯的《爱的奉献》中结束这一堂课。

学生轻声地跟唱,听课的老师也有的情不自禁地跟唱。

老师宣布下课!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2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作自我介绍。

一、 引入:

1、(出示课件)

师:你看,晴朗的夜空明月高悬,引人遐想,看到月亮你会想到哪些故事?

生:嫦娥奔(ben)月。

师:嫦娥奔月,第三个字读ben 。奔,那是月亮,我朝那儿奔,明白了吗?有一个目的地,我过去,这个字就念奔。我光是跑,那就是伏地上直接奔跑,所以你再说是哪个故事?

生:嫦娥奔月。

师:大家一起说。

生齐:嫦娥奔月。

师:真好,想到嫦娥奔月。你想到了什么?

生:吴刚砍桂树。

师:吴刚伐桂,好。

师: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斗七星)

生:北斗七星。

师:北斗七星,斗是什么意思?

生:勺子。

师:老师给你们讲,“勺”和“斗”不同,“勺”吃饭用的,“斗”是干什么的,“斗”是过去粮食,谷、米、面有多少,放在一个大容器里装着,用它去量一斗两斗,称量粮食用的,明白了吗?所以不是小勺,是大斗,很大的斗。这边还有一个很长的木柄,这就叫斗。(指课件)像吗?这叫什么?

生齐说:北斗七星。

师:今天学的课文与北斗七星有关系。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阅读方法。

师: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师:(指名读)

师:真好,读得不错,预习得很充分。很久很久以前,第一自然段讲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

生:旱灾。

师:这个旱灾有多大?请你来说,读完了你就知道了,有多大?

生:可能会影响到全世界。

师:影响到全世界。你看课文里提供的信息有什么?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旱灾有多大?

生:全地球都遭到了旱灾。

师:这上面写了是全地球都遭到了旱灾。旱灾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生:让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许多人和动物都怎么样?

生:焦渴而死、渴死了……

师:咱们口语说渴死了,书里可没这么说,说了一个很文的词,这个词是什么?(板书:焦渴)

生:焦渴而死。

师:什么是焦渴?

生:就是水没有了,他们就很口渴。

师:你说的还是口渴,现在说焦渴。

生:焦渴就是因为没有水渴死了。

师:对,因为没有水焦渴而死。焦渴什么意思?

生:焦渴而死就是渴得受不了而死了。

师:渴得哪里受不了?

生:渴得嘴巴受不了。

生:全身都受不了了。

师:全身都受不了了,首先是嗓子里怎么样?渴得怎么样?

生:说不出话来了。

师:渴得都干了,渴得嗓子都冒烟了。对吗?这叫焦渴而死。这个嗓子因为没有水分,让你感觉到火烧火燎,这叫“焦”。明白了吗?再读这个词。

生:焦渴而死。

师:所以,“焦”和 “渴”的意思并不一样。这是说旱灾严重的程度,接着说。

生:所有的水井和河流都干涸了。

师:好,所有的水井和河流都干涸了。老师要写一个词,你们猜写哪个词?

生:干涸。(板书:干涸)

师:这么聪明。老师又要问什么?

生:干涸是什么意思?

师:没错。(众笑)谁来回答?

生: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没有了。

师:就是没有水了,就是水都干了。我们口语说河里边都干了,这叫——

生:干涸。

师:“干”就是“涸”, “涸”就是“干”。这是说河里没有水了,还干旱到什么程度?

生: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师:好,你说我该写什么词?

生:干枯。(板书:干枯)

师:什么是干枯?

生:干枯就是这个东西已经干了。

师:什么东西干了?

生:草木和丛林都干了。

师:花草树木都干了,叫什么?

生:干枯。

师:“干”就是“枯”, “枯”就是“干”。(指板书)那么河里、河床、水井没有水了叫“干枯”吗?那叫——

生:干涸。

师:丛林、花草没有水分了,蔫了,没了,那叫“干涸”吗?那叫——

生:干枯。

师:“干涸”和“干枯”都是干,但是用的时候不能用错地方,它搭配的词语不能搭配错了,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看这个干旱大不大?(在“大”字下加着重符号)请你读——(指大屏幕)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为了说明旱灾之大,后面说了几个意思?

生:三个。

师:三个。能不能这样说,先说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再说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如果水井和草木从林后干枯的话,人们以前就有水喝。但是……

师:有水喝就不会焦渴而死。对吧,这样说它不符合事理,不符合道理。所以我们说话可以随意,写成文章不可以随意,谁先谁后,它有事理的逻辑在里面。明白了吗?请你再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运用方法,学习阅读。

师:第二自然段开始讲写一个小姑娘给她妈妈找水,她妈妈病了需要水喝,拿着一个什么?

生:水罐。

师:什么样的水罐?有水吗?(板书:空水罐)

生:没有。

师:是一个空空的水罐,但是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发展过程中,这个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自由读)

师:先是从什么,再变成什么,特别神奇,对吧?(板书:神奇)现在我们就来读这段课文,体会水罐变化神奇。第一次变化从第二自然段开始读到哪里为止,谁来?一边读就要一边去思考。

生读“一天夜里……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这是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空水罐变成了什么?

生:满水罐。

师:变成满水罐,神奇在哪儿?原来——

生:空的。

师:现在是——

生:满的。

师:装满水的水罐。(板书:装满水)装满了什么样的水,读——

生:清澈新鲜。

师:对,清澈新鲜。(板书:清澈新鲜)“新鲜”大家都理解,什么是“清澈”?

生:清澈的意思就是可以看到水罐的底。

师:说明水很——

生:透明。

师:透亮,透明,这叫什么?

生:清澈。

师:所以清澈和新鲜的意思又不一样。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再读。

生再齐读。

师:原来是空的,现在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感到意外吗?

生:感到。

师:一个词点出了意外,只有一个字,哪个词?

生:“竟”字。

师:如果“竟”字换成别的词,意思还通,换哪个?

生:如果。

师:如果,行吗?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换成什么?

生:应该是“却”。

师:“却”是转折,还没有意外的意思。比“却”还好的,你来。

生:竟然。

师:行不行?

生:行。

师:好了,还有吗?

生:居然。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 竟、竟然、居然,这三个词的意思都差不多,都表示在自己的——

生:意外。

师: 意料之外,现在一位同学读,读出意料之外,读出惊奇、惊喜。

生读:当她醒来……

师: 原来罐子里有水吗?

生:没有。

师: 空的,现在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师强调“竟”“满”“清澈新鲜”)你读读后面。

生读,比上次更有感情了。

师: 真好。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 这是第一次变化,接着谁来读?

生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 读得非常好。老师发现这里有一个跟“竟”字意思相近的词,哪一个?一起说。

生齐说:喜出望外。

师: 喜出望外。(板书:喜出望外)老师写这个词,你说什么是喜出望外?

生:就是特别高兴的意思。

师: 那就是“喜”。

生:欢喜。

师: 对了,“出望外”怎么解释?

生:“喜出望外”整个的意思就是欢喜的都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师: 说明了欢喜的程度,都到极点了。这就高兴极了,或者喜极了。喜出望外不是这个意思。

师: 然后匆匆忙忙地走,最后因为小狗绊倒,她以为洒了,结果——

生:没洒。

师: 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读句子。

师:你又读了一遍句子,自己的话,神奇在哪儿?

生:这次变化神奇在水没有洒。

师: 水没有洒,而且怎么样?

生:而且罐子还端端正正地放在地上。

师: 她以为罐子应该倒了,但是没有倒,这里有个词叫什么?

生:端端正正。

师: 老师写这个词——端端正正,(板书:端端正正)你在底下想什么?

生:我想到站应该站得很端正,坐应该坐得很端正。

师: 你想到了你站应该站端正,好。端端正正什么意思?

师: “端”和“正”是一回事吗?

生:是。

师: 不是。(众笑)它有接近的意思,都很正。但“端”还有一个很直。(师示范)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 “端”是又直又正,这样组成一个词,读这个——

生:端端正正。

师: 她以为应该倒,但是罐子端端正正的,这是神奇之一,神奇之二是什么?,

生:神奇之二在于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 神奇在哪儿?听老师读。老师强调的是什么?

生:满满的,没有倒出一滴水。

师:你们认为这次神奇在水,水还是满的。这是你们的理解。第一次水可就满了,你说满那是第一次,第二次神奇之处是水满吗?

生:第二次神奇之处是水罐掉在地上水没有洒出来,而且一滴水也没有洒出来,还是跟以前一样满。

师: 跟以前一样满,还是端端正正,水还是那样满。但是你刚才读的时候,表示你理解的意思是什么?我学你来读。(师读句子。)给人感觉,这次神奇之处就是水满,你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强调“端端正正”“还是”)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 老师强调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生:端端正正。

师: 那是刚才那个词语。

生:老师强调的词语是“还是”。

师: 就是装的水原来是满的,现在怎么样?

生:也是(还是)满的。

师:依然是满的,一滴水都没有洒。这是第二次的神奇之处,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 所以读课文要仔细理会。大家齐读这句。

生齐读句子。

师: 这才读出了味道。第三次神奇,谁来读?

生读句子。

师: 神奇在哪儿?

生:罐子变成银的了。

师: 这是罐子的——这个词你们还不会说。(板书:银)就像那位同学说的要帮助一下,罐子的质地变了,原来是木质的,现在变成了银质的。所以这次变化的神奇在什么?说吧,别那么拘束。由木头罐子变成了——

生:银的。

师:一起读这句。

生读句子。

师: 这次读得好,再往下。

生读:小姑娘回到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师: 你说这次神在哪儿?

生:这次神在原来水罐是银的,现在又变成了金的。

师: 质地的变化,对吗?这是神奇之一,还有。

生:神奇之二是水罐在一瞬间就变成了金的。

师: 好,你说什么是“一瞬间”?

生:就是很快的,当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

师:一瞬间就是一眨眼睛,水罐变得很快,由银的变成了金的。(板书:金)一起来读,变得很快。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 真好,再往下。

生读:这时……

师(打断):这儿没读好,突然——读。

生继续读:突然……

师(再打断):听老师读,突然从门外……你再读。

生接着读。

师: 你感受到了神奇在哪儿?

生:它的神奇之一在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

师相机画箭头从“金”指向课题。

生:它的神奇之二是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

师: 涌出什么?(板书:涌出水流)

生: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 这是神奇之二,接着说。

生:它的神奇之三是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 好的,现在大家都能理解这个情节,不过有一个词,大家不一定认识——涌出,你看,这个水从哪里涌出?

生:水罐。

师: 现在,这就是这个水罐(拿起茶杯),谁来做演示,这个水怎么出来?

生上台演示,手伸进杯子,再拿出来往外往下。

师(重复演示):从这样就涌出来了,好,你演示的就是涌出。但是你们看课文插图,那上面的水怎么出来的?谁做演示?

生(上台边演示边解说):是这样直的往上出来。

师: 直的往上出来,一直到上面,是吗?这叫“涌出”吗?

生:可以啊。

师(摇头):比“涌出”更确切点,叫什么?

生:冲出。

师: 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喷出。

生:冒出。

师: 冒出不行,冒出没有这么多的力量。就是喷出,就是溅出,就是冲出,对吗?课文里说是“涌出”,第一位同学演示,水从下面冒出来流到两边,这就叫做“涌出”,对吧?要按课文的意思,这个插图这样画对吗?

生:不对。

师:不对,水应该从下面冒出流到边上来,只要向上冒流到边上就可以了。知道什么是“涌出”,把它和“喷出”区别开来。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这时——

生齐读句子。

师: 神奇吗?

生:神奇。

四、体会情感,感受爱心。

师: 这个一共有五六次变化,特别神奇,让你感觉到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在人间发生,因为它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编的很神奇,如果你这样想,这个木头水罐它本身会变吗?

生:不会。

师: 一定有一个什么人他会什么魔法,在一旁帮助这个小姑娘,他给水罐施了魔法,才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有道理吧?你说,这个施魔法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咱们给这个故事例添加一个人物,还要美一点。

生:哈利波特。

师: 哦,小魔法师。

生:那些专门会变魔术的魔法师。

师:魔法师,好,非常好。还有什么?

生:神仙。

师: 神仙,对吧。

生:是爱。

师: 是爱,好。我们现在说一个人物。

生:是仙女。

师: 是仙女,这个很美。

生:是天神。

生:是上帝。

师: 不说了,一定有很多答案。我们赞成哪一个比较美的?

生:神仙、仙女、哈利波特……

师:好,就哈利波特。现在请你注意,这篇文章如果加上一个人物哈利波特,应该怎么读?

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这时候,哈利波特就在后边悄悄跟着就在旁边看着,他眼前发生的这些事情,把他的心灵深深地震住了,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让水罐发生着变化,帮助着小姑娘。现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读,要读得非常美。现在,除了你,你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就当哈利波特。你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然后你们想象你们出于什么样的感受去帮助她,为什么帮助她?一定要仔细看,是她的哪些行为感动了你?

生读第一个情景。

师: 好,就读到这儿,下面是你们帮助她。请问你被她什么感动了?

生:我被她对妈妈的爱而感动。

师: 详细点,哪儿写对妈妈的爱,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感受到我应该帮助她.

师: 应该帮助她,她渴吗?但是这个时候她怎么样?

生:这个时候她还在为母亲找水。

师: 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她夜里找水被感动了。

师:你读得就更仔细了,看的更认真了。她不是——

生:大白天去找。

师: 而是——

生:而是又冷又淡淡的月光去找。

师: 她不会等到天明去找,母亲现在需要水,别看夜里,别看天黑黢黢的,别看她是一个小姑娘走夜路害怕,她也要去——

生:找水。

师: 于是你被——

生:感动了。

师: 真好。

生:我从“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感动了。

师:这个“哪儿”怎么能感受到对母亲的爱?

生:她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可是都没有找到水。

师:一看“哪儿”就知道小姑娘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多好啊。于是你被感动了。别看找遍了每一个角落,还得继续找。

生:我从“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里“睡着了”体会到她对妈妈有爱。因为她晚上去找,晚上我们都睡着了,而且她一个人又不害怕到外面去找,而且她非常的累,肯定会睡着的。

师: 因为她找遍了很多个地方,必然很累,对吗?一个小姑娘因为对母亲的爱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 战胜了疲劳,但是累的睡着了。所以你被深深地感动了。就读到这儿,你们被感动了。现在请你们读,你们帮她——

生齐读第一次变化。

师: 多么有爱心的哈利波特!那位小姑娘你继续读(刚才台上的学生),你们继续看。

生读第二个情节。

师: 请你们发表感受。

生:我从“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里的“赶紧”感受到她对母亲深深的爱,因为水罐里的水有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桶水。

师: 那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是小姑娘给妈妈的礼物。赶紧去把它捡起来,怕把水洒了。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小姑娘喜出望外……”这里面的“赶紧”体会到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很深。

师: 她自己渴吗?

生:渴,但是她要把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给妈妈喝,难道她不爱妈妈吗?

师: 难道她自己不渴吗?但是她要给生病的妈妈喝,她的母亲现在更需要水。多好的孩子!

生:我从“匆匆忙忙”体会到小姑娘对妈妈有深深的爱,因为“匆匆忙忙”是很快的意思,她怕妈妈渴死了,所以匆匆忙忙地跑回家去,把水当做礼物送给妈妈。

师: 她抱着水罐匆匆忙忙赶回家,别看她害怕,别看她累,别看她都躺在地上了,但是她还是赶紧往家走,这个词就叫——

生:匆匆忙忙。

师: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匆匆忙忙不只是快,什么是“匆匆”?

生:匆匆就是很急的意思。

师: 没错,忙忙呢?

生:就是很忙的意思。

师: 对,匆匆就是很急,再加上忙,就是急急忙忙。我们口语里说急急忙忙,写到文章里就用哪个词?

生:匆匆忙忙。

师: 真好,说的太好了。你们都被感动了,于是一起来帮助她,读——

生齐读:她以为……

师: 都是你们给施的魔法,是不是?再往下,还请你来读(台上的女孩)。

生读情节三。

师: 她自己舍不得喝,给小狗喝。

生:我从“倒了一点水”体会到她的心地非常善良,因为那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既然是唯一的一罐水,那她就要节约着喝,如果是平常的人,一般的人,没有同情心的人,然后呢,就会踢小狗一脚。

师: 就不会给小狗喝。

生:她却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

师: 真好。给妈妈救命的水,她自己都舍不得喝,她却给小狗一点,多有爱心的小姑娘!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这里的小狗体会到她有爱心,因为如果是你的话,你就会踹小狗一脚,你会说:快走快走,那是我给妈妈救命的水,我才不给你喝呢。但是这个小姑娘却这样做了,所以我觉得她非常有爱心。

师: 对了,在有的人眼睛里面人比狗宝贵,给人救命的水怎么能给狗喝呢?可是在这个小姑娘的眼睛里是这样吗?

生:不是。

师: 这个小狗的生命也是非常宝贵的。你体会得真深刻,老师很佩服你。于是你就给她施了魔法。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读:当小姑娘……

师: 真好,这个小姑娘也非常感谢你们这些哈利波特。继续读。

生读情节四:。

师:这次不是小姑娘感动了你,是谁感动了你?

生:是小姑娘的母亲,因为她都要死了,她的女儿很干渴,她都很想喝了,不过她的妈妈都忍受着干渴,她还是给女儿喝。

师: 在妈妈的眼睛里,自己孩子的健康,自己孩子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即使自己马上就要死去。

生:一个人要死了,当然希望自己能活下去。但是她的妈妈看见自己的女儿这么孝顺,她反正要死了,还是把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给自己的女儿喝吧。只要女儿能活,她的心也不会死的。(众鼓掌)

师: 真好。谁不想活呀!但是这个母亲被自己孩子的爱深深的感动了,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她说了什么?反正要死了,什么是“反正”?

生:我觉得“反正”的意思就是快要。

师: 不是快要。

生:我觉得反正的意思就是肯定。

师: 不是肯定。好了,不说了,听老师说。就是这样想是死,这样做也是死。(师做手势,手掌翻过去反过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反”理解为把水喝了,结果也是死。那么正呢?我不喝,最后也是死。就是喝和不喝,最后都是死,这叫反正都是死,明白了吗?你们也被这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深深地感动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现在你们又给她施了魔法,一起读。

生齐读:就在这一瞬间……

师: 真好。继续读下去。

生读情节四。

师: 我从这感受到小姑娘很有善心。我从“小姑娘咽了……”里面的“递给”体会到小姑娘很善良。因为“递给”就是我把这个东西给你,现在世界上只有这一桶水了,她自己也没有喝,还要拿给别人喝,难道你不感动吗?

师: 对了,这里水可不是我端着你喝一口,而是把水罐全都递给你。你从这个“递给”体会到小姑娘的爱心,体会的非常仔细,非常深刻。

生:我从“过路人”体会到小姑娘非常有善心。

师: 怎么从“过路人”就体会到呢?

生:因为这是她自己讨的水,为什么要给过路人喝呢?

师: 认识吗?陌生人,一个过路人,不是自己的妈妈,不是小动物,跟自己丝毫没有关系,她把水递给了他。于是你们一起给她施了魔法。

生:我也从“递给”体会到小姑娘非常有善心。因为她递给的可以说是命,也可以说是爱。就像一首诗里说;爱就像一只鸽子,如果你握得太紧就会把它闷死,当你握的太松它就会飞走。所以我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众笑)

师: 听懂了吗?你想强调的是这种爱不要握得太紧,也就是不要光关注自己,还要关心他人。你们从“递给”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我从“咽了一口唾沫”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你们能体会到吗?她自己也渴。于是,读吧——

生齐读:这时突然……水流。

师: 你们被彻底感动了,所以不只是给她变一变质地,不单是给她一点水,而是给她怎么样?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课文读到这儿你能理解了吗?什么让在座的哈利波特感动了,老师只写一个字,写哪个字?一起说。(板书:爱)

生:爱。

师: 全文只写了一个字,但是这篇文章涉及到不同的爱,你看,她给妈妈找水,这是谁给谁的爱?

生:女儿对母亲的爱。

师: 女儿对母亲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那么她给小狗水,这是什么爱?

生:人对动物的爱。

师: 人与动物、植物、自然的爱。她给过路人水这是对谁的爱?

生:这是对他人的爱。

师: 对他人、对陌生人,意味着对所有人都要关爱。那么母亲给女儿水,这就是最伟大的母爱。虽然爱的不同,但是它的核心就一个字,就是爱。课文读到这就差不多了,课文一次又一次的写水罐的变化,演绎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现在我想看看你们的想象力如何,能不能把这种神奇继续演绎下去,行吗?(出示课件:夜空星斗——湖泊图和相应的句子)

师: 那七颗钻石变成了星星,那些水流到一个低洼的地方,越聚越多,清澈碧绿,波光粼粼。有了这么多水,现在你再回顾一下课文,谁需要水?

生:小姑娘。

师: 她口渴了,咽唾沫了。

生:小姑娘的妈妈。

师: 小姑娘的妈妈生命垂危。

生:那个过路人。

生:那只小狗。

师: 看第一自然段提示一下。

生:植物也需要水。

师: 动植物都需要水。

生:河流那些也需要水。

师: 河床、水井也需要水。整个世界都需要水,如果这个时候你是这个小姑娘,你该怎么办?

生:把水舀一勺到井里,井马上就满了。

生:哈利波特对水罐说一句魔语“水花四散”……就到处布满江河湖海,万物都有了生机。

师:这个故事还可以有神奇的想象,请你课后再想想作为这故事的结尾。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3

14七颗钻石

19七颗钻石

19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具准备:词语\句子卡片,每人一张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 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接着一股清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

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见教参47页)

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孝心

美好七颗钻石心灵

爱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进行方法指导

3.用"清澈"造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4个人一组在小组内背诵,由组长负责把背诵成绩填入朗读检测本上.

选几名(好,中,差)同学在全班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

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五,作业: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

干渴

另一板书设计:

小姑娘找水

小狗妈妈过路人

爱心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 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 (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

2. 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有一位神仙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 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 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 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 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死了。”)

(3) 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板书:

装满水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银爱心如银

七颗钻石一股水流

(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

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却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但是我在教学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条理有点乱了,由于被课件束缚,被课件牵住了鼻子,因此有点牵制了学生。

一、导入,激发兴趣

(看课件,闪闪发光的钻石)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永恒的星辰。你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七颗钻石》的故事。

二、初读,铺垫情感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齐读课文。互相正音。

3、交流朗读情况:指名同桌一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字音。

4、默读课文,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正确而又简单的概括故事内容)

三、细读,领悟情感

1、出示课件:河流、水井都干涸了,花草树木都干枯了,许多人、许多动物焦渴而死。

说说你看到这些场面后的感受。

故事就发生在这儿。在这时候,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水。)[设计意图:通过看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此时此刻水的珍贵,为感悟课文做情感铺垫]

2、认真读课文,思考:没有水,人和动物都面临着死亡。一位小姑娘的母亲病了,急需找到一些水。在这漆黑的夜里为了母亲小姑娘拿着水罐出门找水。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找水、分水、让水、水罐一次次变化)

★小姑娘在夜里为母亲找水

★小姑娘找到水不舍得喝

★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

……

3、小组内合作: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习:小组内集体朗读课文有关段落——边读边找出发生了几次变化——默读找出变化的原因——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各小组会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先明确水罐的几次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水罐在一次次变化着,故事也变得更加感人。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在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在学生自读感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中蕴含的那颗真挚的爱心。

四、品读,渲染情感

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变化:当世间万物在忍受着焦渴时,突然,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是什么让荒芜的大地又涌起清泉,让焦渴的人们重获甘霖?(纯洁的爱)

3、如果没有没有小姑娘纯洁的爱心,没有母亲无私的爱心,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五、唤起共鸣,升华情感

在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那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叫“水罐的变化”而叫“七颗钻石”呢?

爱心像钻石一样美好、纯洁,但愿爱心像钻石一样永恒。最后,(引读最后一段)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愿爱像满天的群星永远升起在每一片天空。

在一首《爱的奉献》让我们去体味像钻石一样美好的爱心,让爱的星空因为你我而更灿烂!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4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最后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星,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永远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

2、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对童话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以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主线,把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作为教学重点来把握,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为教学难点来突破,而认知目标的实现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二、说教法学法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侧重与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是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改变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验。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去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运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揭示课题时,利用多媒体良好的图文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让学生体会水的重要时,以课件为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感悟小姑娘美好爱心的片断中,课件把形、情、意融为一体,世界生机盎然的美景令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在谈感受时,学生有情可悟、有感而发。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教学中不仅有以上的功效,还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感知导题。

开课我利用课件展示数星星图片及大熊星座图片,让学生谈对星星的了解。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接着学生随课件感知与星星相关的故事——七颗钻石。从而揭题诱发情感。为进入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2、研读文本,理解感悟。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的策略是——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我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出本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小姑娘的水罐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出示图片)有了这一主线,让学生带着图片中的问题,或是圈画,或是朗读,或是讨论,或是理解,或是感悟。然后幻灯片出示问题:围绕水发生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你喜欢小姑娘吗?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且师点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后,又出示幻灯片,总结五次爱心行动。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引导,适时点拨,再辅之以课件恰到好处的渲染,帮助学生理清了顺序,又诱发了学生情感陶醉,学生的思维之门完全打开。

用幻灯片出示梦想剧场,教师引导学生记住小女孩“找水”的过程,抓住小女孩、小狗、母亲、过路人等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表演,力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剧场表演,感受水罐最后一次变化——水罐里跳出七颗巨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时,学生欣赏到了世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那美妙的音乐,人间的美景令他们陶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当老师提出你想对小姑娘说点什么的问题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主题鲜明,感悟深刻。

3、归纳总结,升华情感。

在总结时,主要把握两条线:一条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旨在回顾童话故事内容。另一条主线是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幻灯片出示“爱心故事大家谈”师引导学生以“爱心”为主题讲故事;又出示“心的领悟,爱的箴言”的幻灯片,让学生说出有关爱的名言,同时用幻灯片展示名言,深化主题。最后用幻灯片出示小姑娘做了什么梦以及奇思妙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童话故事。

本环节使用幻灯片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多媒体容量大的优势。省时省力,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图文并茂,增强了课文的直观性,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情节很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依托文本,重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充分对话。首先是教师要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要用整个心灵去浸润文本,也就是教师要深研教材,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我想在这方面我还有努力。其次是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养成潜心会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默读,静心会文,圈点勾画,使学生进入享受语文的佳境,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彼此的对话中,心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方法的提炼,语言的欣赏与积累是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渗透,这可能也就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也是我今后课改之路的追求目标。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焦渴、竟然、喜出望外”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旱情,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旱情的严重。

教学难点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星空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的色彩,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看,在这美丽神奇的夜空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幅图,老师想到了两个成语,你们想到了吗?(繁星满天、星光灿烂)在这漫天星斗中,有一组星星,永远高挂在北方,这是——出示:北斗七星。

这七颗星星是怎样来的呢?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童话故事新奇有趣,从浩瀚的宇宙、闪亮的星星引出课题,富有神秘色彩,富于遐想,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感知神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得一句话是什么?(故事很神奇;小姑娘很善良……)

3、检查字词。

竟然 焦渴 忍不住 一瞬间

绊倒 凑上去 咽唾沫 涌出

清澈新鲜 端端正正 匆匆忙忙 喜出望外

出示:

①指名认读,去拼音读(重点指导“凑”“咽唾沫”)、齐读。(老师用上竟然,忍不住等点评,如:你真厉害,第一次读,竟然一个字都没有读错,让老师忍不住想夸你啊!

②出示第二组词语

大旱灾 小姑娘 水罐 钻石 星星

你能用上面的词语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神奇故事吗?

指导书写“罐”,随机板书:空 满 银 金 钻石 星星

(三)感受旱情,激发情感。

过渡:你们见过大旱灾吗?现在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列车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可怕、恐怖、严重……)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3、交流中理解词语“干涸、干枯、焦渴”。

(1)“干枯、干涸”是一对近义词,能将它们的位置调换吗?为什么?

(2)“焦渴”是什么意思?在炎炎夏日,我们上了一节体育课,没有喝水,觉得——口渴,而当时的人们,他们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都喝不到一滴水,嘴巴渴得说不出一句话,身上就像在火上烤焦了的热锅,火烧火燎的,这就叫——焦渴。

4、当时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次怎样严重的大旱灾啊!(点击课件)教师描述:图一、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没有颜色,没有希望;图二、树木草丛都被太阳烤焦了;图三、牛羊等动物,因为缺水而大批大批地死去;图四、围在大大的枯井旁的,是不计其数的空水罐啊!(带着感受读)

此时,草木丛林最需要的是水,动物们最渴望的是水,人们最想得到的也是——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用flash动画再现旱情,让学生在声与画的情景中自觉地融入课文情境,撼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出水的重要,同时也为下文的找水不易埋下感性的伏笔,更为意外得水之忘情做出反衬。叶圣陶有言:入境始为亲。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聚焦神奇,感悟孝心。

过渡:就在这一次旱灾中,有位小姑娘的母亲也病倒了,为了找到这希望之水、生命之水,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在这样漆黑的夜里,这样柔弱的小姑娘,她能找到水吗?

1、出示: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点击课件“哪儿”(显红),你能想象,就在那一天夜里,小姑娘去过哪些地方找水?会有哪些危险的遭遇吗?请你选择一个地方,想象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把他写下来。出示句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来到 , 。”(交流)

小姑娘一路上多么艰辛,她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呢,劝她回去吧?(不)为什么?你们好像都是那个不怕困难、永不言弃的小姑娘,你这么做为了什么呢?(学生说说小姑娘的心声)

是啊,想着生病的母亲,她还要继续找,就这样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岩石刮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割破了她的衣服——生读 ,终于 。

2、就在小姑娘筋疲力尽、累倒沙地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出示:

(1)请你把你找到的这句话再来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神奇读出来。

(*读出来了:大家听出来了,从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神奇?*读不出: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神奇吗?那么读好哪个字,就能让我们感受到?)

(2)一个“竟”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意外,出乎意料)是啊,多么神奇,读好“竟”字,让我们再次感受神奇。

(3)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她的心情,是哪个词?(喜出望外)什么是喜出望外?(小姑娘因为出乎意料的得到了水而特别高兴就叫——喜出望外)

小结:一个“竟”字,不但能看出神奇,也表现了小姑娘的欣喜之情。

(4)读出神奇和欣喜。

(5)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是水罐会魔法吗?(板书:孝心)

小结:正是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才使空空的木水罐里,装满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渴吗?她喝水了吗?多好的小姑娘,再渴再累还牵挂着妈妈。小姑娘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如钻石般纯洁、闪亮,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美好感情读出课文的1、2自然段。配乐朗读。

引语:罐子这一掉可吓坏了小姑娘,水洒了吗?正是因为小姑娘的孝心,奇迹又一次发生了——

(6)出示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小姑娘的脚步,看到了“大”旱灾,看到了水罐的神奇变化,更感受到了她对妈妈的那份孝心,老师也希望这份孝心珍藏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下节课上会有更多的神奇与感动等待着大家。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竟装满水——端端正正

水 罐

木 —— 银 —— 金

《七颗钻石》教后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本文以神奇的想象力编织的童话中包含着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阅读中既体会童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力,又懂得学会关心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态度。

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琢磨,我最后决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界定为:①会认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焦渴、竟然、喜出望外”等词语。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③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①理解词语,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通过区分“干涸”和“干枯”,体会焦渴而死,知道旱灾的严重。教学难点是抓住水罐神奇变化这条明线,感悟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理解、体验,为第二课时的自主阅读探究做铺垫。

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1、情境导入,诱发兴趣。

这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赋予它情趣呢?上课伊始,我借助神秘的夜空和学生感兴趣的北斗七星图片引入,“这七颗星星是怎样来的呢?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未成曲调先有情”,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制造文本的神秘感,诱发学生对文本的积极情感和阅读兴趣。

2、情境创设,诱发情感。

感受旱情,体会水的重要性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我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呈现旱灾场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因而,当我问:“此时的水意味着神秘?”学生说是“生命之水”、“希望之水”。学生的情感被触动,朗读时的哀伤的语调可见是他们的情感抒发。

二、合理想象,感悟孝心的神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故事的寓意,只有挖掘课文的优势(即童话世界是奇妙的,充满幻想的)设置想象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想象,通过想象和角色体验去理解水罐不断神奇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物心理,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在教学第二段时,借助旱情的情境体验,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小姑娘找得着水吗?让我们再再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小姑娘来到了哪,她会有哪些遭遇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动笔写一些。可怜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借着微弱的星光,找遍了所有曾经有水的地方,荆棘撕破了她的衣裳,划伤了他的胳膊,但她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三、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推进教学,从而达到感情朗读。朗读指导梯度上升,在学生自主朗读感悟后,以一些引导性的话语,给孩子们启发与指导,从而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侧重指导感受旱情和感悟孝心。我让学生自主读,找出是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然后让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我会汲取本节课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6

作者:佚名转贴自:多彩教育网点击数:48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九

一、导入,激发兴趣

(看课件,闪闪发光的钻石)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永恒的星辰。你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七颗钻石》的故事。

二、初读,铺垫情感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齐读课文。互相正音。

3、交流朗读情况:指名同桌一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字音。

4、默读课文,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正确而又简单的概括故事内容)

三、细读,领悟情感

1、出示课件:河流、水井都干涸了,花草树木都干枯了,许多人、许多动物焦渴而死。

说说你看到这些场面后的感受。

故事就发生在这儿。在这时候,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水。)[设计意图:通过看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此时此刻水的珍贵,为感悟课文做情感铺垫]

2、认真读课文,思考:没有水,人和动物都面临着死亡。一位小姑娘的母亲病了,急需找到一些水。在这漆黑的夜里为了母亲小姑娘拿着水罐出门找水。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找水、分水、让水、水罐一次次变化)

★小姑娘在夜里为母亲找水

★小姑娘找到水不舍得喝

★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

……

3、小组内合作: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习:小组内集体朗读课文有关段落——边读边找出发生了几次变化——默读找出变化的原因——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各小组会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先明确水罐的几次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水罐在一次次变化着,故事也变得更加感人。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在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在学生自读感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中蕴含的那颗真挚的爱心。

四、品读,渲染情感

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变化:当世间万物在忍受着焦渴时,突然,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是什么让荒芜的大地又涌起清泉,让焦渴的人们重获甘霖?(纯洁的爱)

3、如果没有没有小姑娘纯洁的爱心,没有母亲无私的爱心,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五、唤起共鸣,升华情感

在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那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叫“水罐的变化”而叫“七颗钻石”呢?

爱心像钻石一样美好、纯洁,但愿爱心像钻石一样永恒。最后,(引读最后一段)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愿爱像满天的群星永远升起在每一片天空。

在一首《爱的奉献》让我们去体味像钻石一样美好的爱心,让爱的星空因为你我而更灿烂!

多彩教育网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

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

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

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

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

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

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

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

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8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一、解童话的特点及教育意义;

二、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 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领会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教学方法

读――议――想――接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曾经读过童话吗?既然大家读过这么多的童话,那童话作为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畅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并补充有关资料。投影显示)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篇幅可长可短,要求用接近儿童的口吻、心理去描写故事,可采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静夜,当我们仰望星空,在那北方有七颗很亮的星,它们排成斗形,像七颗钻石,指示着北方。关于这七颗星在遥远的俄罗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就请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一讲。(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投影显示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1.对于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出示课外查找的材料,教师结合课本注解一予以总结,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字音,读出感情。

干涸 焦渴 舔 唾沫 清澈(投影显示,提示学生注意以上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

3.本文非常简短,大家读过之后,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一遍呢?(学生讨论后,选派代表复述,并由学生做简评)

4.现在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学生稍做讨论,教师适当引导。投影显示)

爱心表现: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3.变成银的;

4.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4.变成金的;

5.变出七颗大钻石。

变的原因:爱心的巨大作用(让水)

5.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歌颂小姑娘纯洁的爱心。(学生自由回答,体现爱心即可)

6.课文的结尾作者意在表达怎样的美好愿望?(学生自由讨论)

作者表达了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7.(1)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2)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练习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结:本节课我们听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又知道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在童话中我们看到了小姑娘爱心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被那神奇的想象吸引到梦幻的世界。希望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基础训练P65第五题。

附板书设计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爱心表现: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3.变成银的;

4.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4.变成金的 ;

5.变出七颗大钻石。

变的原因:爱心的巨大作用(让水)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9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

二、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童话,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三、教学重点分析:

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教学难点分析: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爱的博大。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学难点的设计便着重在动手写一写这一环节,让学生写梦中场景,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五、教学方法的分析:

听——想——议——写——说

语文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理解后,根据教者出示的问题去分析、理解课文,教者在此时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多媒体良好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写作起来也更流畅。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七、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舒缓情绪。

课前音乐选的是舒缓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适当的课前放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以便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激趣、揭题。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呢?

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里回忆小时读过的童话,让学生进行充分阐述。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

(2)、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主要从童话的构思、情节、语言方面来说,如情节曲折、离奇,语言口语化、适合儿童阅读等。问题难度较大,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作答。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教师出示投影,展示课题,明确作者。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七颗钻石》。

(2)、你们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投影,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学生齐读。

3、出示学习目标。

针对初一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目标应简洁明了,即通过童话的学习,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能从学习目标的确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欣赏童话,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七颗钻石》。

初一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形,我便设计了听老师讲故事这个环节,在教师的语言诱导下,学生进入情境,自然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绊(bàn)倒,干涸(hé)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个别字词学生在预习时已掌握,课堂朗读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4、学生表演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过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范读,加深学生对童话内容的感知。

(三)、理解课文,讨论交流。

议一议: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教者可从小问题着手提问:七颗钻石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学生很快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即七颗钻石是从水罐里变出来的,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应予以肯定。(学生针对投影上的问题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中进行。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水罐也不断出现变化,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我便在议一议环节中调动学生参与并使其融入童话的气氛中,教者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身心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解答。如有的学生会问:“小姑娘凑上水罐想喝水的时候,这时如果过路人没有出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给过路人怎么办?”此时教者要联系童话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水罐不断的变化中明白童话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经过作者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将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四) 、拓展想象,写梦中场景。

由于初一学生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过度和适应期,心理上对这些情节精彩、感情丰富的童话是很喜爱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写梦中场景这一片断的训练。教者在简单小结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童话的特点,将童话《七颗钻石》的梦中场景补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个别学生朗读习作要求。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梦中的情景。

为了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在设计课件时,配设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水边的阿迪丽娜》,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投入写作。教者在学生写作时,巡视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点拔、指导。

2、 学生朗读习作片断。

学生朗读时教师或学生作旁白,可依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习作进行赏析。教者对好的习作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体会作者写作用意,联系生活谈感受。

1、 体会句子的含义:“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教者可先提问学生:作者为何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可从钻石的价值来说,也可从作者的用意去阐述,明确作者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七颗钻石一样在空中闪现着耀眼光辉吗?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题目,从文中最后一节来展开,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

读完这篇童话,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者出示投影,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组交流。教者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师总结。

1、投影展示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2、教者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业。(二者选一,出示投影。)

1、排演《七颗钻石》课本剧;

2、 给童话故事画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未来社会的人没有合作的态度是不行的,在这一环节上,教者放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充实和完整课堂内容,学生通过排课本剧、画插图等形式对童话内容作补充,演课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里有导演、演员的分工、道具的使用,这个过程不单单让学生记住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以“爱心”为中心,辅以小姑娘水罐的变化,充分体现“爱” 的主体。

九、设计感想: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多少,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发挥,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既学到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11

一、图片导入

师:(出示课件)浩瀚的夜空,神秘莫测,让人们产生奇妙的遐想。看到月亮你会想到哪些故事?

生:嫦娥奔(bēn)月。

师:嫦娥奔月,第三个字读bèn。奔,那是月亮,我朝那儿奔去。有一个目的地,我跑过去,这个字就读bèn。如果只是奔跑的动作,那就读bēn。你再说一下,是哪个故事?

生:嫦娥奔月。

师:大家一起说。

生齐:嫦娥奔月。

生:我想到吴刚砍桂树。

师:好。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北斗七星)

生:北斗七星。

师:北斗七星,“斗”是什么?

生:勺子。

师:(出示课件:“斗”的图片)“勺”和“斗”不同,“勺”吃饭用的,很小;“斗”是过去称量粮食用的,米、面,放在斗着,用它去量,一斗两斗。所以不是小勺,是大斗,很大的斗。这边还有一个很长的木柄。(指课件)像吗?这叫什么?

生齐说:北斗七星。

师:让我们走近北斗七星,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与它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仔细理会”

师:同学们提前读了课文。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这次旱灾有多大,课文说了几点?

生:说了三点,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什么是“干涸”?

生:就是河里井里一点水也没有了。

师:“涸”就是“干”的意思。我们平常说话一般“井都干了”,在书面语里一般说“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又有一个词是“干枯”。

生:“干枯”就是花草没有水分,都枯萎了。

师:这里的“枯”就是“干”的意思,平常我们看到花草没有水分了,说“干了”,或者说“蔫了”,写到文章里用这个词——干枯。再往下读,还有一个词语。

生:“焦渴而死”,“焦渴”的意思是喉咙很干,渴得受不了。喉咙就像冒火了烧焦了一样。

师:这段用三个句子来描写旱灾之大。能不能先说“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再说“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生:不行,因为最先发生的是“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然后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最后才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说得对。所以我们说话有时候是随意的,写成文章不可以随意,谁先谁后,它有事理的逻辑在里面。我们读课文时,也要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准确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弄得明明白白,整个自然段的内容清清楚楚。这样读课文就叫做“仔细理会”。现在请你再读这段,想象旱灾之大。

(指名读,齐读。)

三、导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故事的神奇

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写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在这个过程中,好像有谁在施魔法,让那个水罐发生了好几次变化。神奇吗?

生:神奇!

师:我们读课文,体会每一次变化是怎样的神奇。先看第一次变化。

生:(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一次变化的句子。)神奇在小姑娘醒来的时候,发现空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什么是“清澈新鲜”?

生:就是水很清,很透亮。

师:小姑娘觉得特别惊奇,有一个词写出她的感受。哪个词?

生:是“竟”字。是没有想到的意思。

生:还有一个词语是“喜出望外”。特别高兴,出乎意料的高兴。

师:读出小姑娘当时的感受。

(学生自读,体会。)

师:再看第二次怎么变化的。

生:(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二次变化的句子。)这次水罐掉在地上,没有倒,而且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

生:还有就是那个罐子里的水应该洒了,但是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这很神奇。

师:神奇的是罐子里的水很满吗?

生:不是,神奇的是罐子里的水一点也没有洒,还是满满的。

师:所以,你再读课文里的句子,“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应该怎么读?

生:(读)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重音落在“还是”一词上。)

师:这就对了。你理解得准确了,读得就准确的。再读第三次和第四次变化。

生:(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三次第四次变化的句子。)水罐有木头的变成了银的有变成金的。

生:(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五次变化的句子。)最神奇的是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许多水,而且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

师:(拿一个杯子作道具)谁来讲讲,许多水涌出来,是怎样情景?(一名学生演示,水从杯子里冒出后向四面流去。)

师:对了,“涌出”就是“冒出”,水向上冒出来,流向别处。这和课本图画里水向天上喷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这一点要注意。

四、再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字里行间的爱心。

师:这些变化太神奇了!神奇得让我们觉得好像有个人在施魔法。好像是这个人一路跟随小姑娘,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在一旁用魔法帮助她。你来想象,可能是谁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

生:是一位仙女。

生:一个有爱心的魔法师。

生: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巫。

生:是个好心的外星人。

生:是一位下凡到人间的仙人。

师:想象非常丰富。我们先采用第一位同学的说法,是一位仙女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请学生a到讲台前读课文。)现在同学们就是仙女,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帮助她?

生a:(读课文)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各位仙女,你们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帮助她?

生:她不是给自己找水,而是给自己的母亲去找水,她这样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哪儿也找不着水”,说明小姑娘为了给母亲找水,去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水,她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了。她为了让母亲喝上水,一点也不怕吃苦。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我想,这个小姑娘可能白天也出去找水了,没有找到,她在夜里接着出去找水。她为了妈妈真是很辛苦。

生:我从“一天夜里”想到,她可能是为了不让妈妈为自己担心,所以她才在夜里,在妈妈睡觉的时候去找水。

师:于是,你们决定怎么帮助这个小姑娘——

生:(齐读)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生a:(读课文)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师:仙女们,你们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帮助她?

生:我从“匆匆忙忙”这里看出她找到水了之后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的妈妈有救了,就赶快往家里跑,想让妈妈快些喝到水。

生: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有孝心,她拿到了水,自己也想喝一点,可是她想到自己的妈妈在家里生病,她就喝不下去,她一定要让妈妈先喝到水,就赶紧往家跑。这一点把我感动了。

生:我也觉得她很孝顺。这么小的年纪摔倒了,本来应该疼得哭起来的,可是她为了让妈妈快些喝到水,她顾不得疼了,赶紧去捡水罐。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我从“匆匆忙忙”这里,想象到她可能是怕妈妈担心自己,所以她抱着水罐赶紧往家跑。

师:于是,你们决定帮助她——

生:(齐读)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生a:(读课文)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师:仙女们,再来说说这一次你们为什么帮助她?

生:我觉得她很有爱心,因为天很干燥,小狗没有水就会死去,她爱小动物,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水却给了小狗一点。

生:我也觉得她很有爱心,她觉得一只小狗也是一个生命,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死去。她把小狗的生命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所以我要帮助她。

师:于是,你们决定奖励她——

生:(齐读)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生a:(读课文)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师:仙女们,这回可不是小姑娘感动你们,而是小姑娘的母亲。

生:我觉得母亲很爱小姑娘。母亲都生病了,快要死了,这个时候最需要水,可是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这个母亲真是了不起,所以我要帮助她们。

师:是这圣洁的母爱感动了大家。

生:我觉得母亲可能是这样想的:我即使死了,也要让我的孩子活下去。

师:于是,就在这一瞬间,你们怎么样——

生:(齐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生a:(读课文)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生:小姑娘很渴了,但是她看到那个过路人讨水,她能体会别人也很渴,就把水给了过路人。小姑娘心地很善良。

生:她咽了口唾沫来忍住口渴,而把真正的水给了过路人,很了不起。

生:小姑娘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这个人跟她不认识,她连陌生人都能去帮助。这一点让我很感动。

师:于是,你们决定这样帮助她——

生:(齐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五、领悟课文主旨

师:仙人们,刚才感动了你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是爱心。同情心。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都要爱谁?

生:要爱父母亲,爱长辈。

生:要爱自己的孩子,爱晚辈。

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生:要爱动物、植物,动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师:在人的一生中,这几种爱每一个人都要拥有。

师:那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北斗七星。在人们迷路的时候,北斗七星等给人们指路。当人类遇到大的灾难的时候,人们看到这七颗星星,就能感到,这星星在告诉人类一句什么样的话?

生:爱能帮人们渡过难关,爱能为人间创造奇迹。

生:人与人要互相关爱。

生: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

六、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师:课文读懂了吧。现在老师出一道难题看你会不会,谁能用两三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她的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累得到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时看见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她高兴地回家去,没想到被一只小狗绊倒了……(未完,被师生叫停。)

师:我们要求用两三句话来概括,你这样说显然不行。怎么办呢?我们看,课文是个故事,既然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尾,你把起因、经过、结果了解清楚不就行了吗?起因你概括得好——“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再看经过部分,共写了几件事?每件事用一句话概括。

生:四件小事,小姑娘去找水,把水让给小狗喝,把水让给妈妈喝,把水让给过路人喝。

师:好。(出示文字课件如下)

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她把水让给小狗喝,

她把水让给妈妈喝,

她把水让给过路人喝。

师:能不能把这四句话合成一两句话来说?

生: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把水让给小狗、妈妈和过路人喝。

师:故事的结果呢?

生: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

师:把起因、经过、结果合起来呢?

生: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把水让给小狗、妈妈和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

师:聪明,学会概括课文内容了。

七、创编结尾,再续神奇

师:到这里,课文的情节还没有完。那些水流到一起,在小姑娘家门前形成一个清澈碧绿的水潭。你想,这时候,谁最需要水?

生:小姑娘最需要水。

生:小姑娘的妈妈快要死了,她最需要水。

生:那些小动物最需要水,那些植物,还有很多人都需要水。

师:这个时候,小姑娘会怎么办?请你再想象一个情节,作为故事的结尾,拿出笔写下来。这个情节要很神奇,比比谁最有想象力。

(学生续写结尾,5分钟。)

生:(读自己写的情节)小姑娘急忙拿着水罐,来到水潭边灌了些水,回到屋里,把水罐递给了母亲。当母亲把水喝完的时候,母亲的病居然好了。小姑娘看到母亲的病好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她走出门,把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喊来喝水。

生:(读自己写的情节)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而那些水呢,流到一起,变成了一个碧绿的水潭。人们和那些小动物都到潭边来饮水。来喝水的人和动物越来越多,而那些水喝完了又冒出来,总也喝不完。喝完了水的人们都变得很精神,而且他们的心地也都变得很善良。这个世界也充满爱心。

生:(读自己写的情节)那七颗星星,在天上变成了一场雨。雨从天上落下来,动物,植物,人们,都被雨水淋到了,都复活了,万物都复苏了,地球上又充满了欢歌笑语。

八、拓展言语实践,延伸生活空间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老师留一个作业,回家把你写的结尾修改好,然后由会打字的同学帮忙把他们发到网上,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来欣赏,欣赏你们给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编的41个精美的结尾。这41个精美的结尾就是41颗晶莹的钻石,代表了41颗纯真的爱心。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想象丰富的特点。

2.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习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想象创设故事,表达思想情感。

2.体会爱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来美丽人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进童话世界,导入新课

1.设问激趣。

(1)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或者读过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2)说说故事梗概。

(3)探讨童话特点。

(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

a.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

b.语言通俗、生动活泼。

c.情节曲折、离奇。

2.导入新课。

无穷无尽的宇宙,瞬息万变的苍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月亮让多少文人为之倾情咏叹;浩淼的银河让一个千年传奇充满神话;一个星座与我们每一个人有着一种牵扯不断的情缘吧……同学们,你是什么星座?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你注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来看看大熊星座的奇妙来历。

3.简介作者。

(先看注解,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材料,相互补充。)

教师明确:作者国籍、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读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对话互动,共同探究

思考: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示一:水罐、善良的小姑娘及其同样善良的母亲、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提示二:水罐神奇地变化,一次次突显出小姑娘爱心的崇高与伟大;水罐不断变化,爱心随之深化;七颗钻石是爱的象征;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寓意爱心像大熊星座,普照人间。

2.文题是“七颗钻石”,有什么深意?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水罐的神奇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学习小组自由讨论。)

提示:

(1)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想象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

(2)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深化主题的。爱心主题随着水罐的变化,不断深化。

3.理解文章结尾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提示:

(1)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同样是宝贵的;再一次明确文题的寓意。

(2)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放光芒,普照人间。主题得以深化,感情得以升华。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围绕“爱心”畅谈感受。引导学生由事入理入情,避免空谈。

(4)归结本文语言的特点:通俗朴实,把情感和道理寓于叙事之中。

四、再读文本,拓展训练

1.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狗、母亲、过路人,你将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2.你读完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师生共同总结(播放《爱的奉献》)

提示:

1. 童话的特点:丰富合理的想象,离奇曲折的情节。

2. 学会用爱心美丽我们的人生;在领受爱的同时,也去付出。

【资料宝藏】

1.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浙江省松阳县民族中学 卢慧琴)

一、课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课堂伊始,余老师就在朗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先让同学们齐读,提出读书的要求:1.用童声读;2.读出故事味、3.读出事中情。这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诗意的引导。读完后作出评价:流畅,这是一个优点,缺点呢,语速有点快,要用童声来读,去感受故事的内容,要读出故事味来,要注意抑扬顿挫。然后再按照要求各读各的,先范读一点点内容,再让学生娓娓读来,尽显童话的韵味,尽显童稚的纯真、尽显人物的感情、尽显课堂的诗境。自由读完毕后。还请一位小姑娘读第二段,强调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完了评价:读得好,那么好听的声音!再请一位小男孩读最后一段,要求怎样表达文中的意味。评价:你读得好,你们注意他的停顿了没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一段要读得慢一点,为什么呢?过一会儿讨论了就知道了。自然地又引出了下面的话题。在教学中我们看到余老师对朗读指导上的特色,让学生在不同种类的读中即品味文意又体会到不同读法的妙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独具特色的课堂设计,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余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碰撞。所谓的“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几个“板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是有机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板块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七颗钻石》,余老师就构思了这些板块:活动一(旅行第一站)——进入录音棚(读课文),活动二(旅行第二站)——畅游智慧泉(研究课文),活动三——来到创作室,活动四——描述小姑娘。整堂课的气氛轻松愉快,似乎文中内容真的是同学们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使课堂充满情趣,而在创作室,又使学生找到自我,展现自己了的才华。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非常有层次”、“我同意你的看法”、“真好,真好”、“答得好”、“他说得真的蛮好”、“瞧!你说的多棒!”、 “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个情节很合理”、“你也很聪明”、“你的悟性真高!”、“你的感受真切”、“你也有一颗纯洁的心”……诗样的话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盛开的必然是同样诗样的花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最美的诗,课堂上,余老师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得来的体验,余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提高到理论的角度,如:第一个问题:(写景的作用)渲染了环境的严酷,文学作品在写人物的时候往往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有时设置的是狂风暴雨,有时设置的是漆黑的夜晚,有时设置的是深山老林;当然,心情好的时候设置的是和风细雨。这样的一笔,就是起着烘托人物,设置背景的作用,记住:写风写雨,写森林写太阳,写旱灾,笔无虚设,是实实在在的一笔。对第二个问题,引导: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人的性格,使故事曲折有致,池水掀波。第三个问题,引导:照应之美,美好穿插,诗意的烘托;第四个问题:(结尾)结而不尽,意味深长。这些既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余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使每一个孩子都大受鼓舞,他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尊重孩子的心灵感受,开启孩子的诗心,这也正是余老师赤诚的诗心所在。

四、新课堂,是平等的课堂,绿色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是充满诗境的课堂——教学用语的美。

初读课文后,余老师出示四个问题“不写第一段不行吗?不写小狗和过路人不行吗?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最后还问:“你也能问上一句吗?”连问题都诗一样的美。课即将结束,余老师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轻轻描述一个好梦;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诗样的话语,引发诗样的答案。新课堂是“聊天室”,余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平等对话、友好交往。这是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课文结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小姑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一个童话形象”“善待别人”“让上苍感动的人”“阳光女孩”“有钻石般美好心灵的人”……这里,余老师没有刻意去求顺、求实、求纯、求完美,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师生之间的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

课文的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这,既是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五、新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充满诗趣的课堂。

在抛出问题后,余老师引导学生自选一个话题,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的体验,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上洋溢着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欢乐。这里,教师的身份已经由知识的垄断者演变为学生读书的对话者。《七颗钻石》结题,余老师仍不忘课堂诗趣的烘托: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余老师的课堂正是这种诗情的激发、诗意的创造、诗趣横生的课堂。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诗意的熏陶之中,不由得诗意大发,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妙语连珠,情不自禁地也成为一位小诗人。

其实,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探究,如:课文的导入(把学课文当作旅行),教师的导向,学科知识的渗透(衬托的运用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只作穿针引线)。

纵观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我认为遵循了新课程的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密切联系生活,落实知识,培养了阅读、理解、分析、思维、表达等能力;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建议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

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应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3.关于大熊星座

大熊星座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是终年可见的一个星座。它由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大的斗勺形,人们通常叫它“北斗七星”。古代的希腊人却没有把这七颗亮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是把七颗及周围的一些暗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星座,并形象地命名为“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斗柄仅相当于熊的长尾巴,斗魁相当于熊的腹部,熊的头部和脚部的星,都是由一些暗星构成的。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13

《七颗钻石》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象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北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音象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颗星星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让它来回答你吧!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的影响。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2)<<少年>>(1854)<<青年>>(1857)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体特色的鸿篇巨制,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的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他亲自撰写了《启蒙读本》[1871——1872]旨在教育俄国“整整两代孩子”,这部书共包括373篇作品,其中有很多经过改编的民间故事。语言简洁.生动.明确,富有艺术性。课文《七颗钻石》就是其中一篇。

简介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幻想现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与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研讨课文

让学生欣赏音像资料,带学生走入童话世界。

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大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

2.小姑娘的爱心又几次表现?她的水罐又神奇在那里?(第一次:“夜里”,为她母亲去找水,“累得到在地上睡着了”第二次:自己也非常渴,真想自己喝个够,但想到妈妈就不喝了,赶紧跑到家去;第三次: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到了一点点水给小狗;第四次: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喝水的时候,却又将水让给了素不相实的过路人。(小姑娘水罐的神奇请参阅“探究.练习”一的参考答案)

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课堂训练

发挥现象:如果没有爱,世界将会怎么样?

文中的小姑娘在极度焦渴时,还能将水让给一个素不相话的过路人。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的可贵精神。

完成“探究.练习”一.二三。

八迁移训练

注意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模仿课文,写一篇童话。

板书设计

爱心

干旱——-----------——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14

我读《七颗钻石》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是,这里能找到许多“大爱”,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爱的集中”文。所以,引领学生反复阅读,层层思考,悟出一点一波三折之美,感受趣的存在之后,应该把学生引到这种爱之中。

一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这个爱学生可以一下子抓到,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这两句话,要一字字地读,要一个字一个字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姑娘得到水后,“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一……就……”那种爱也能在读中得到。

二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这种爱能够在文中出现,应该着让这篇文章变得更美了。小狗对水的需求是手掌之水,就那么一点,就欢喜起来。这种爱真的太纯了。

三是母爱。母亲拿到水后,没有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是一种把生命留后更需要的人的一种爱。此时,我们可以想像到,母亲的这一决定是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女儿真的不行了,果断地做出这一决定,这种爱只有母亲对子女才会有。

四是对他人的爱。这是一种升华之爱。在危机时刻还能想着他人,这种爱其实也可以称为英雄之爱。

四种爱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大爱。所以木头做的水罐才能从爱的不断发展中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价值的七颗钻石来。

爱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爱是有回报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这个爱就会像钻石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并且会变成美丽的星星,让世人观赏、享受。

这篇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也许这一段并不重要,但研究这一段,我感觉到这一段是引领学生写作的好方式,也就是这篇文章会变成一个非常好的习作话题。现在的天空,被分成了88个星座,不能说每个星座都有着传说故事,据资料显示,50多个星座有着美丽的传说。而星座好多孩子喜欢,好多孩子知道自己的星座,甚至有学生早已经把星座写在了课本上,写在了日记中。所以说,研究到这里,我感觉这一课的起点被我找到了,那就是引导全班学生以自己的星座,以这篇文章的形式写文章吧。也许同学们只知自己的星座,不知有什么传说。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我们可以统计全班学生的星座,到网上把那些简单的传说复印给学生,然后让他们看着简单的传说,写出属于自己的星座传说。不要以为三年级孩子小,三年级的孩子也会创造出奇迹来的,一定要相信这些孩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