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推荐7篇)

2023-04-02 06:47:01教案设计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推荐7篇)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 篇1

半命题作文常见失误

题型盘点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有所开放,在选材、立意方面给了考生较大自由,在审题上思考度较小,既便于考生展示文采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近几年来,命题者对半命题作文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半命题作文形式多样:有命前半题式,如XX年浙江金华的“ ,让生活更美好”;有命后半题式的,如XX年福建莆田的“给我快乐的 ”;也有命首尾题式,如XX年广东省“我和 一起 ”;还有命中间题式的,如XX年湖北襄樊的“一路与 同行”。更要说明的是,近几年的半命题作文,命题人还精心设计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语,帮助考生开启思维,拓展选材空间,激起考生的写作欲望;给出的另一半不拘一格,充分显示其魅力;命题内容更加贴近考生,让考生有事可写。近几年来,半命题作文既没有话题作文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全命题作文的一路高歌,而是稳中有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半命题作文依然会风光如旧。

难点攻坚

也许,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从近几年中考阅卷情况看,半命题作文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不少,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

失误之一:不审要求,不合情理。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半命题作文也不例外,所选词语与已给出的词语既要搭配得当,也要合乎情理。但有不少考生却偏偏忽视了这一点,如写半命题作文“ ,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绿叶”“小草”等符合语境;如选用“奋斗”“追求”“成熟”“鲜花”“掌声”,明显与“也”语境意义不符。也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 ,我的快乐之源”,选择“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则立意健康;有考生一意求新,选择“烦恼”“睡觉”等,与题意完全相悖;更有考生居然选择“让人痛苦”,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问题。在写“享受 ”时,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竟将文题补成“享受地震”,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青睐呢?

所用对策:要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半命题作文补题首先要“合格”“得体”。所谓“合格”,就是要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习惯。“得体”就是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 谢谢你”,揣摩题旨,所填内容当与所感谢的对象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谢谢你”“对手,谢谢你”。如不顾及题目中对应关系,填成“辛苦了,谢谢你”“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

考场作文是“速成”作文,难有充足时间来选材和构思。考生补题,应与平时积累或情感体验相契合;所选内容,最好是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只有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写得深刻,写得精细。

失误之二:拟题俗套,重复雷同。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补题选材撞车几率相当高。如,“当我面对 的时候”,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是“挫折”“成功”;以“人生路上 多”为题,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的是“朋友”“坎坷”。

所用对策:发散思维,创新求异。

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试题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内容新颖鲜活。同时,要避俗求新,就应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说这类素材大多带有个人“版权”,所以容易写新颖。其次,要学会比较鉴别,灵活取舍。如“我生活在之中”,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而且“学校”“社会”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集体”“亲人”“友谊”——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麻将声”“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梦魇”——选词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如此比较一下,高下立判。新颖的题目、新鲜的内容和新巧的构思,极易为考场作文赢得高分。

失误之三: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半命题作文另一半拟题,既要凸显立意,还要缩小选材范围,便于下笔。如写“感悟 ”,有考生拟成“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等,显然,如此大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

所用对策:小处切入,写细写深。

要知道,记人叙事作文,细节细腻生动,情节曲折感人,是得分重要条件。在六百字左右的篇幅中,要写细写透,诚非易事。补题应从小处切入,如此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如写“ 龙门阵”,以“四川龙门阵”“重庆龙门阵”补题,因题目涵盖范围太大,很难写具体;而“夏夜院坝上的龙门阵”“爷爷的龙门阵”,开口小,易切入,不少考生有切身体验,自然容易写精彩。

失误之四:脱离文题,我行我素。半命题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是全命题作文,文章内容应围绕题目来写,但有些考生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如写“我 ,因为我 ”,有考生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文题新颖,可惜具体行文时,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独独忽略了“我”,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拟题之后,撇开文题随意行文的考生每年都为数不少,希望我们这一届的考生对此类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重蹈覆辙。

所用对策:彩线串珠,巧妙点睛。

避免这种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彩线串珠”法构思。所谓“彩线”即线索,“珠”即材料。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既可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子或短语,前后呼应;也可让同一中心句灵活地穿插在不同的段落;还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分布在文章各处,前后照应。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围绕“彩线”展开,不能游离于“彩线”以外。

新题演练

1. ,也是一种享受。

要求:补全题目,认真审题,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字数600字以上。

写作导航: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一种享受”对立意和选材都有所限制。既然是“享受”,显然应该是美好、温馨、浪漫的东西,而题目中最关键的字眼“也”,它表明题中所填的内容与人们通常意义上的“享受”有所不同,需要同学们反向立意,如“平淡”“冒险”“离别”等……写作中要重点围绕“也”字做文章,做到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同时,行文上也可以利用前后鲜明的反差,来突出“也”字的效果。

2.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始料未及,有些事情往往不会顺着我们的意愿发展,结果常常出人意料。但可以肯定地说,偶然的事件往往有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循着事情发展的轨迹追溯其根源时,立马便豁然开朗——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促使我们思考。

请以“没想到, 是如此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在记叙中兼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写作导航:“没想到”意味深长,富有言外之意——结果与意料大相径庭,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材料中“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立意的导向作用,只有把其中“深刻的人生道理”揭示出来,文章才具有启示性。“没想到”的事情非同一般,应是曾令我们感到震动的事情。文题前一横线是要陈述的对象,后一横线要填意料之外的结果。写作时开头宜出人意料,可采用倒叙,或先声夺人,设置悬念,紧紧拽住读者眼球,吸引人们读下去。中间可采用对比,或巧用插叙,使文章情节摇曳多姿: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却考试砸锅,成绩一塌糊涂;一向和蔼可亲的父亲却因“我”任性而打“我”……前半部分可简略叙述,然后追溯原委,结尾适当议论抒情,既照应开头,又画龙点睛。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构思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切都在演进变化。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促成广大中学生心连广宇、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模式与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个中学生置身其间的生活场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由此,引发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变革,促使作文的命题由封闭向开放型演变,由机械式向机变式发展。半命题作文的兴起与流行,就是这种变革的一个标志。

半命题作文的填题,填充一个字一个词,貌看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填题,实质上是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运思技巧。高明、机敏的填题,当顺着以下原则去运思、操作。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呢。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__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__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碍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__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__》,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__》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__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__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_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于逻辑,不违情理。

填题运思应当谨记: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巧而伪是不足取的。

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

纵观近年省内外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种题型,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

一、题型特点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学生来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结构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_是一把双刃剑》(XX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____也美丽》(XX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作文题)。

2.命后半题:如《走近____》(XX年湖北省黄冈中考作文题),《藏在心中的____》(XX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_的一封信》(XX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生活因____而精彩》(XX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

4.命首尾部分:如《____,别再让我》,《____阅读____》。

三、易错点再现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大多数同学的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又如,以《人生路上____多》为题写作时,大家拟的题目不是《人生路上朋友多》,就是《人生路上坎坷多》。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这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以《感悟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脱离文题,我行我素。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如半命题作文《我____,因为我____》,有位同学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文题,但这位同学在文章里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 。

四、写法指导

1、仔细审题,辨清题意。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时为了抢时间,赶速度,对题目提示语句匆匆一瞥,粗略一想,就马上下笔,结果往往出错。其实,只要我们对题目认真进行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用什么词语表达最贴近自己的生活,就能准确地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我迷上了____》这个题目,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宾语。补上宾语就行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干扰因素。对这些关键词语,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准确理解。把握住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以上例题中“迷”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迷”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迷上了语文》、《我迷上了打篮球》等。

2、从自我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来拟题。比如《走近刘翔》、《走近大观园》、《走近杜甫》等等,这些题目就很具体,就能用自我的生活真实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3、关注细节,以小见大。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以《拥抱____》为题,不少考生贪大求全,用散文的笔法,写自我拥抱阳光、拥抱梦想、拥抱春天……只要是文题所提示的,全都“拥抱”了,可是文章没写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使得文章空洞无物。其实,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五、拟题训练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准、拟好题目。拟标题,是考生遣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

1、思路点拨:

⑴以具体事物拟题。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⑵以抽象事物拟题。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⑶以特定情景拟题。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2、请你补齐下列作文的题目:《难忘的____》,示例:《难忘的黄手绢》。

《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示例:《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

《____很重要》,示例:《奔跑很重要》。

六、同题竞技

文题: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一)花让我陶醉

春风响亮地打了一个呼哨,大地睁开惺忪的睡眼,既而笑靥如花。一夜之间,犹如解冻的大江,所有的花都如期而至,铺天盖地。小小的花萼再也藏不住满腹的心事,訇訇然怒放,举起大大小小的杯盏,在三月熏风中歌兮舞兮。

于是,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花,“四厢花影怒于潮”,“千朵万朵压枝低”,满鼻子都是明明暗暗的香,濡沐在“春雨无情轻似愁”的场院和“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乡间小路上,花事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花,花,花,成了四季最耀眼的布景,最夺目的信物。这里有国色天香的牡丹,这里有冰清玉洁的夏荷,这里有风高霜洁的秋菊,这里有凌寒傲雪的冬梅,花的世界,令人陶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美丽的花譬喻美好的青春,蓬蓬勃勃。其实人的生命不正如花吗?美丽如她,短暂亦如她。生命像花一样绽放,颤颤巍巍,又终于“无可夸何花落去”,湮没在时代的风尘里。于是人们常常感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阕《葬花吟》,几百年来,陪葬的该是多少泪人和浇愁的酒啊!如此娇弱的生命,偏偏“风刀霜剑严相逼”,只能花容失色,香消玉殒,“零落成泥碾作尘”了。红粉凋零,红颜薄命之间是否有宿命的因果关系?细细思忖,花本无辜。君不见,有的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人的感叹浩如烟雨,轮回至今,终究“年年岁岁花相似”,倒是无故寻仇觅恨,“岁岁年年人不同”了……

推云路,隐霞土,越东海,我归来了,看着那春风十里,烟花泪飘的家乡,终于悟出: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于珍惜生命中如花绽放的每一天,“生如夏花之绚烂”。待到“花谢花飞飞满天”,果真有后生痴问:梦里花落知多少?便可以拈花,作微笑状了。

花让我陶醉……

(二)

大海让我陶醉

苍茫宇宙,万物轮回,大自然向人们展示花的妩媚,树的挺拔,山的竦峙,水的流长……而我独爱那深邃蔚蓝的大海,它带给我的是惊喜,是忧伤,是欢乐,是痛苦……

我喜爱大海的静谧。夜幕降临,我独自站立在船头,凝望着在这皓月下的大海,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安详,朝着远处的海面望去,那种“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情感荡然于胸。张开双臂,在这静谧的世界里,“心事浩茫连广宇”,仿佛拥有了这世上的一切。海让我的心胸变得开阔,让我的性情张扬,那种博大,那种广袤,是无与伦比的,让我深深地嵌入了这个整体,时间仿佛都被静止,一切都是美妙的。

我喜爱大海的澎湃。学习鲁彦的《听潮》时,我的心中也激起了那种听潮的渴望。海水冲击岩石的巨响,那种惟妙惟肖的描写令我神往。当我也站在海边,听着那犹如千军万马的奔腾,又如各种乐器齐奏的潮音,心中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那时候的我,尽管没有拥有天地万物的感受,但我仍然喜爱,喜爱大海的这份激情,这份豪迈,让我觉得生活中,也要激起这么一份豪情,去面对万物,去面对挑战。

我喜爱大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大海的一切来源于她的“纳”。她的广阔,她的深邃,她的无垠,她的源远流长,来自于她的禀性。从她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爱;从她的言辞中,我找到了深远;从她的声音里,我找到了慈祥;从她的体魄里,我找到了刚毅;在她的灵魂里,我洗涤了心胸;在她的慈爱里,我学会了宽容;在她的深远里,我学会了坚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是宽博的,是美丽的。在大海上,尽管我只是“天地一沙鸥”,但我仍然喜爱她,喜爱她的吞吐日月;因为我坚信,大海中我锤炼了自己,领略了大海的性情,我同样拥有“吞吐日月”的本领。

这让我怦然心动、让我陶醉的大海!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 篇2

名句集萃

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处寻常百姓家。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 篇3

十一《沁园春》

1莽莽(mǎng mǎng):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的意思。

2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 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外面披着素淡的衣裳。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3妖娆(yāo ráo):艳丽多姿,娇艳美好。

4风骚(fēng sāo): 这里泛指文学才华。

5一代天骄(yī dài tiān jiā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是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骄纵宠爱的人。

6风流人物(fēng liú rén wù):本词中指能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这里指既有功绩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7惟余(wéi yú):只剩。

8须(xū):等到。

9折腰(zhé yāo):鞠躬,倾倒。含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10文采(wén cǎi):文学才华。

11弯弓(wān gōng):拉满弓。

12俱往矣(jù wǎng yǐ):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13稍逊(shāo xùn):略微差一点。

十二《芦花荡》

1尖利(jiān lì):形容声音高而刺耳。

2能耐(néng nai):技能,本领。

3悠闲(yōu xián):闲适自得的样子。

4寒噤( hán 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5吆喝(yāo he):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6央告(yāng gào):央求。

7转弯抹角(zhuǎn wān mò jiǎo) :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8丢人现眼(diū rén xiàn yǎn):丢脸。

9张皇失措(zhāng huáng shī cuò):慌慌张张,不知所措。

10疟子(yào zi):即疟(nüè)疾。

11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12仄歪(zè wāi):倾斜,歪斜。

十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2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心血都滴尽了,形容用尽精力。沥,滴,动词。

3赫然(hè rán):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情突然出现。

4心会神凝(xīn huì shén níng):不用明说,心里已经领会、了解了。形容思想十分专注。

5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óng):绝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迥,差得远。

6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激昴慷慨、淋漓尽致。慷慨,语调情绪非常激动而且充满正气。淋漓,形容畅快,痛痛快快地说出来,揭露得很透彻。

7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形容气势旺盛或怒气很盛,不可遏抑。气,怒气,气势;斗、牛,即牛宿星和斗宿星,代指天空。

8弥高(mí gāo):更高。弥,更加。

9兀兀穷年(wù wù qióng nián):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10群蚁排衙(qún yǐ pái yá):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11高标(ɡāo biāo):杰出的榜样。

12钻之弥坚(zuān zhī mí jiān):钻凿它就更坚硬。

13目不窥园(mù bù kuī yuán):形容埋头读书,治学专心。窥,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看。

14无暇及此(wú xiá jí cǐ):没有空闲的时间顾到这些。

15凶多吉少(xiōng duō jí shǎo):凶害多,吉利少。

十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较量(jiào liàng):文中是谈论的意思。

2盘缠(pán chán):路费,开销。

3腌臜(ā zā):肮脏。

4赊(shē):赊欠,买货物时延期交款。

5揸(zhā):用手指撮东西。

6掇(duō):用双手拿,用手端。

7消遣(xiāo qiǎn):文中指戏弄,捉弄。

8揪(jiū):用手抓住或拉住。

9喏(rě):

10厮(sī)

11聒噪(guōzào):吵闹。

12将来(jiāng lái):取来。

13入港(rùgǎng):相合,投合。

14恁地(nèn dì):这样的,如此。

15生受(shēng shòu):受苦。

16彀(gòu):同“够”。

17直(zhí):同“值”。

18酒肆(jiǔ sì):酒店。肆,店铺。

19钧旨(jūn zhǐ):命令。钧,敬辞。旨,命令。

20臊子(sào zi):碎肉。

21按捺不住(àn nà bù zhù):抑制不住。

22眼棱缝裂(yǎn léng fèng liè):眼角像缝一样裂开。

23迸(bèng):爆裂。

24绽(zhàn):裂开。

25咄(duō):表示呵叱。

26磬儿(qìng)、钹儿(bó),铙儿(náo)

27高抬贵手(gāo tái guì shǒu ):求情的话。希望对方原谅或给予方便。

十五《勇气》

1拘谨(jūjǐn):(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

2颀长(qí cháng):身材高。

3孔武有力(kǒng wǔ yǒu lì):勇武而有力量。

4健谈(jiàn tán):善于说话,经久不倦。

5焦虑(jiāo lǜ):焦急,忧虑。

6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ǐ mǎ):比喻不借助别人,单独行动。

7熹微(xī wēi):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8惊异(jīng yì):惊奇诧异。

9呜咽(wū yè):低声哭泣。

10悉意(xī yì):全心全意。

十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停滞(tíng zhì):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和发展。

2议事(yì shì):商讨公事。

3日程(rì chéng):按日排定的行事程序。

4不堪设想(bù kān shè xiǎng):事情的结果不能想像,指社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5尖端(jiān duān):发展到最高的(科学技术等)。

十七《神奇的纳米》

1富丽(fù lì):宏伟美丽。

2安逸(ān yì):安闲舒适。

3悄然兴起(qiǎorán xīng qǐ):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形容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产生或开始出现并兴盛起来。

4粉墨登场(fěn mò dēng chǎng):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文中比喻各种有关纳米学说的兴起。

5痊愈(quán yù):病好了。

十八《甘露的秘密》

1甘露(gān lù):甜蜜的露水。

2吉祥(jí xiáng):幸运,吉利。

3梦寐以求(mèng mèi yǐ qiú):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4荒唐(huāng táng):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5熙熙攘攘(xīxī rǎng rǎng):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6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7蚕食(cánshí):蚕吃桑叶。比喻逐步侵占。

8瑞征(ruì zhēng):吉祥的先兆。瑞,吉祥。征,表露出来的迹象、征兆。

9诚言不谬(chéng yán bù miù):真实而没有错误的话。

10延年益寿(yán nián yì shòu):增加岁数,延长寿命。

十九《思想的声音》

1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

2思辨(sī biàn):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

3阐述(chǎn shù):论述。

4诚挚(chéng zhì):诚恳真挚。

二十《我的信念》

1、 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 ):扪心自问,没有什么惭愧的。

2、 鞭策(biān cè):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

3、 盛名(shèng míng):很大的名望。

4、报酬(bào chou):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5、蹂躏(róu lì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6、呵责(hē zé):呵斥。

7、懊恼(ào nǎo):心里别扭;烦恼。

8、获益匪浅(huò yì fěi qiǎn):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

9、逆来顺受(nì lái shùn shòu):对外界的压迫或不公正的待遇顺从地忍受。

10、迷醉(mí zuì):迷恋,陶醉。

二十一《外星人(节选)》

1濒临(bīn lín):紧接,临近。濒,临近,接近。

2形只影单(xíng zhī yǐng dān ):形容孤独,没有伴侣。

3了若指掌(liǎo ruò zhǐ zhǎng):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

4奇形怪状(qí xíng guài zhuàng):不正常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5腾云驾雾(téng yún jià wù):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6涟漪(lián yī):细小的波纹。

7蹼(pǔ)

8尴尬(gān gà):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9挑剔(tiāo tī):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挑选。

10拯救(zhěngjiù) 11 缝隙(fèngxì) 12门槛(mén kǎn) 13 滑稽(huá jī)14疖子(jiē zi)15 蹒跚 (pán shān)16 兜了一圈 (dōu)17 脚趾(jiǎo zhǐ) 18舔(tiǎn) 19 搅拌(jiǎo bàn)20 陀螺(tuó luó)21 铁屑(tiě xiè) 22 粗糙(cū cāo) 23舀水(yǎo shuǐ) 24 呜咽(wū yè) 25肋骨 (lèi gǔ) 26肘关节(zhǒu guān jié)27 蜷缩(quán suō)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 篇4

现代文阅读(二)

考点一:文意把握。说白了就是明确“中心思想”和了解“写作目的”。这是做对15-18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这个考点不会单独出一道题。对它的考查是分散到15-18题中的,也就是说,15-18题的所有答案准确周全是建立在明确“中心思想”和了解“写作目的”基础之上的。写15-18题的所有答案时,必须反复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只有如此,才能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写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伟大的语文教育家,北京著名特级老师宁鸿彬老师,他把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归纳为四步:即一粗,二细,三精,四记。

学生在考场中做这些有难度的现代文阅读题时,也要按现代文阅读的这四步来。也就是说,先把全文粗读一遍,然后不看考题,主动问自己两个问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一步太关键了。如果这两个问题都没有想明白,15-18题的15分怎么得呢?可不就是黄了么?

考点二:要点概括(即第15题)。相当于小学时代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此话怎么讲?现代文阅读(一)第1题,也就是第6题已经考过了“要点概括”,但那是选择题,且所给的四句话,在原文中一般情况下可以找到,难度低,相当于送分题。这第14题考的仍是“要点概括”,但一般情况下,这些要点是要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归纳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好在为了阅卷的方便,出题人一般会给出自己已经概括好的一个或是几个要点,然后要学生补全其它的几个要点——这样可避免学生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语言风格不统一。

明白了这样的游戏规则,这一道题还有什么难度?

答题方略:(1)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2)先分段,再模仿所给的例子概括段落大意。一定要模仿所给的例子。如:已经给出的示例是一个主谓谓语句,你新填的最好也是几个主谓谓语句。已经给出的例子是一个表心情的双音节词,那你填的答案最好也是表心情的双音节词而不是表心情的四字成语。其实,这题也间接考查了学生仿句的能力。仿句是很多地方中考必考内容,近年来,武汉市中考中没有这道题了。这里不再多谈。

温情提示:做15-18题时,一定要在试卷上打草稿,作标记,以加快答题速度,提高正确率。

考点三:词句理解(即第16题)。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要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谈。什么意思呢?这题是从文中挑出一段话,或是一句话,然后要你赏析它的妙处。因为赏析的角度都跟你规定好了,故你只要沿着出题人的表述,调动自己文体方面的知识,加进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认真作答即可。

举例:《新视野》模拟卷(八)第15题题干:下面的句子描绘了父子相见时儿子内心复杂的情感,请说说这种复杂的情感是什么。

再举例:《新视野》模拟卷(十)第15题题干:仔细品味下面句子,说说这句话是怎样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容易出现的问题:

(1)脱离文本,架空分析。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题得0分。如上面两题,他们会这样答:这些句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很感人。答这题的潜规则是联系主旨和写作目的,联系具体内容,分析表达上的特点。这些得0分的同学抛开前三点不谈,照抄题干中的“形象,感人,生动”等语,没有丝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故得0分。

(2)对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缺乏系统的了解,对诸如“对比、衬托、烘托、反衬、铺垫、渲染”之类的常用术语缺乏系统的了解,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各自的优点缺乏系统的了解。而一般情部下,上述三个方面的名词术语(至少一个方面)非用到不可。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强调老师在教学中要“淡化语法”,一方面却在决定学生前途和命运的考试中,“强化语法”。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备考攻略:(1)复习八种修辞方法,五种表达方式,四句基本句式。这主要是为从“表达”方面分析指定句段准备必要的术语。(2)在网上下载“散文的阅读”知识短文恶补。

考点四:内容探究(即第17题)。

这道题难在哪里?为何大家很害怕?我搞不明白。难道是“隔行如隔山”么?

我们以最常见的一个题——分析标题的含义为例来说吧。

XX年武汉中考考的是《神奇的丝瓜》,这一题提的问题是:说说作者心目中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答这题的关键是:联系作者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分析标题中“神奇”的含义并分条陈述理由。

做这题是这样,做别的17题,思路还不是一样的?

这道题难在哪?

因为能参加中考命题的老师都是成年人,他们以自己成人的眼光欣赏某些作品,然后要求孩子们的认识和表达必须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事实上,这怎么可能呢?

如:年纪稍大的老师命题,总喜欢一些诸如“父爱、母爱、感恩、孝心”之类的题材,而这样的内容,90后的中学生要想谈出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事实上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悟不到这些。有时,作者的写作动机,主旨很明确,成人一看就懂,但小孩子就是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扣分呗,扣完为止。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答题关键:分析标题有哪些含义时,一定要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往往是与文本内容直接有关的,深层含义是拔高了的,往往要谈“为人处事的道理“的。

考点五:作品感受。(第18题)

这道题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共4分,看似很难,其实不难。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答题思路:先归纳文本内容(2分),再谈自己的感悟(2分)。这是固定的套路。

举例:XX年武汉市中考题

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分解一下题干的要求:(1)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到人和事)(2)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不是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生活)(3)要谈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看法)

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只谈自己的认识,不归纳文本内容。

这样会扣除2分。(2)只归纳文本内容,不谈自己的看法。这样也会扣除2分。

(3)两者都不搭界,得0分。

答典绝招:

(1)可以按如下公式去答题:

文中的……(也就是先归纳文本内容)。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也就是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悟)……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这些关键字眼,一般情况下,错不到哪里去。反之,没有类似的字眼,得全分几乎不可能。

(2)最近几年总喜欢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的观察方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你应答的中心必须是:他是这样这样观察的,他的方法很好,很强大,我要向他学习。除此之外,还能说什么?呵呵。答这样的题,只有傻瓜才会说不赞同作者的观点。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 篇5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7题)如何得满分?

一、第1小题。一般情况下是确定了明确的主题之后要学生写“选题”。很多学生到初中毕业了,也不知道主题和选题有何区别。这怨不得孩子,因为你把6本语文书翻破,书中也没有明确讲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XX年备战中考时,我们曾就此问题专门请教过教科院的专家。得到的答复如下:

(1)写选题的范例在七年级下册课本中。也就是综合性学习《邮票的故事》。

(2)主题是研究的总方向,选题是研究的大方向。

(3)选题的表述一般情况下是并列结构或偏正结构。

这么一说,老师很快就可以明白,但学生和家长可能还是不明白如何确定选题。下面我要讲自己总结的绝招了:

我根据出题人的上述三条解释,让学生答题时投其所好,果然,学生再做这题时,一般情况下就不失分了。

具体做法:

(1)从题干引号中找关键词。不管是什么综合性学习题,在题干中必定会规定一个明确的主题,且用“引号”标注,以示强调。所以把答题的第一步确实为从引号中找关键词,也就是先明确主题是什么。

(2)在所选关键字后边加上“和”“与”“的”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为什么这样?因为要构成并列和偏正结构,离不开这些字啊。关键字加“和”“与”“的”,保证了不偏离主题且能构成自己的并列和偏正结构。

(3)在“和”“与”“的”之后加上自己想到的研究角度。

(4)检查一次,自己所写的句子是不是病句。

如果上面四步做到了,就是满分。否则,就有可能失分。

我举一个例子:

假设本次期末考试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世博会”

要求学生围绕此主题确定一个选题。

正确的写法是:

(1)世博会+和+上海的交通发展

(2)世博会+的+历史

这两个答案符合春老师讲的四条,所以任何人改都不可能扣分。(当然加号是不能写的,加号是春老师对这个答案的分析)。

错误的写法:世博会之沙特阿拉伯馆

理由:研究角度过小

修改:世博会+的+场馆

二、第2小题。

主要考法:(1)听完几个人的谈话或看了几则材料之后归结别人的观点。

(2)图文转换题。

答题方法:对于第(1)类题,要不遗漏任何一个人的谈话,不忽略任何一则材料,得出结论性的东西。

对第(2)类题,写结论时一定要用上“增加”“减少”“越来越多”“越来越少”等词语。因为表格通常情况下是起比较作用的,要学生读表格,就是要学生把表格隐含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揭示出来。甚至可以这样说,做表格转换题时,没有上述字眼,答案通常是不得分的。

三、第3小题

口语交际题。

通常情况下是要劝说、反驳落后的父母、同学什么的。这样的题反复演练之后,人通常情况下是要吐的。

答题常规:

劝说时:要使用商量的口气,不可用“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就是你的错了”等句子开头。要先肯定对方所做所为的合理性,再指出其错误,最后用商量语气结束。不可使用反问句。

反驳时:要先鲜明地亮出观点,不可含含糊糊。如: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然后针对对方谈话的主要错误,逐一反驳。可使用表意较强烈的反问句,感叹句等。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 篇6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常用词积累表

句子

解释

课文

句子

解释

课文

有间

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至则无可用

黔之驴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蔽林间窥之

黔之驴

腠理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蔽林间窥之

黔之驴

不治将恐深

扁鹊见蔡桓公

稍出近之

黔之驴

不治将恐深

扁鹊见蔡桓公

莫相知

黔之驴

桓侯不应

扁鹊见蔡桓公

以为且噬己也

黔之驴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以为且噬己也

黔之驴

桓侯故做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益习其声

黔之驴

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益习其声

黔之驴

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终不敢搏

黔之驴

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稍近,益狎

黔之驴

司命之所属

扁鹊见蔡桓公

荡倚冲冒

黔之驴

奈何

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

荡倚冲冒

黔之驴

无请

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

荡倚冲冒

黔之驴

使人索扁鹊

扁鹊见蔡桓公

荡倚冲冒

黔之驴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蹄之

黔之驴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计之曰

黔之驴

公亦以此自矜

卖油翁

技止此耳

黔之驴

尝射于家圃

卖油翁

技止此耳

黔之驴

晲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

因跳踉大?

黔之驴

但微颔之

卖油翁

形之庞也类有德

黔之驴

但微颔之

卖油翁

向不出其技

黔之驴

但手熟尔

卖油翁

今若是焉

黔之驴

忿然

康肃忿然

卖油翁

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徐以杓酌油沥之

卖油翁

惟手熟尔

卖油翁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二十五、《扁鹊见蔡桓公》这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要防患于未然,不能讳疾忌医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参考译文

扁鹊进见桓公,站着看了一阵子,扁鹊说:“您的皮肤层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人的治病,再把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炫耀!”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仍然不理睬,扁鹊只好离开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小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里的病,可以用火剂汤治好;骨髓里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二十六、《卖油翁》这是一篇小精悍的文言文。文章通过叙述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说明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不值得骄傲的道理。

《卖油翁》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他也凭着这点本领自我夸耀。他曾在自己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着,很久不离开。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对此点头。

康肃公问卖油翁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手法娴熟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不湿。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含笑让他走了。

二十七、《黔之驴》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黔之驴》参考译文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驴)进黔,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做神,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出来接近它,小心翼翼,不了解它。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非常害怕,逃到远处;认为驴子要咬自己,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本领似的;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这件事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唉!黔驴形体庞大好像很有风度和德性,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事和能耐。如果当初不拿出那么一点可怜的本事,虎虽然凶猛,但因疑虑、畏惧,始终不敢吃掉它。今天偏偏是这样,真可悲啊!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作文 篇7

十一沁园春 雪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这首词以“雪”为题,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一幅恢宏阔大的雪景图。上阕写北方雪景图,先写眼前实景,再写想像虚景。下阕因祖国山河壮丽引出英雄人物,又勾画出一幅历史英雄图,在点评历代英雄时,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上阕中“望”字可领起以下七句。下阕中的“惜”字统领以下七句。

全词让我们看到一个伟人博大的胸襟,一个智者冷静的头脑,一个英雄伟大的气魄,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一个“风流人物”坚强的灵魂!

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

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具体的直觉,气象雄奇。“顿”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黄河平日滚滚滔滔的气势此时全无。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舒展柔美,“驰”——奔腾壮烈。山原是静物却被赋予了动感,有视觉因素,站得高,看得远,山势丘陵的绵延起伏在天地浑然一色中会有这样的错觉;也有心理因素,经历了磨难的作者,此时意气风发,他眼中的世界自然也是生机勃勃;还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历尽磨难,此时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作者是将对革命的信心寓于自然景物中了。

3、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略”“稍”体现着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的自信、乐观,体现着一个时代英雄对革命成功的信心,也体现着一个伟人非凡的抱负。

4、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体现着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的自信、乐观,体现着一个时代英雄对革命成功的信心,也体现着一个伟人非凡的抱负。

十二芦花荡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文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十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这篇诗化的散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略。文章突出表现了他作为学者、诗人和作为革命家在言和行方面光明磊落、不贪名利、顽强坚定、大义凛然的英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英雄精神。作者用精当的选材突现人物精神,诗化的语言赞美人物精神。

一、仔细阅读课文,说说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对待“说”和“做”的。(p103)

全文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将闻一多先生的作为分两方面阐述:作为学者,诗人为一方面,作为革命家为另一方面。前者突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后者突出“说”了就“做”。最后用“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来作概括。

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请你从文中或从课外读物中找出支持这一观点的材料。(p103)

“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关于“革命家”方面,作者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十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它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写人叙事。先写金家父女的遭遇,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写鲁达救人和拳打恶棍,叙述事情的经过;终写郑屠身死,鲁达出走,点明了事情的结局。课文可围绕“问”“救”“打”这三个字来梳理情节。

在情节推进中,我们看到鲁提辖“安良”在前,“除暴”在后,主要情节“拳打镇关西”放在高潮部分。

一、阅读课文,按照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局,写出情节提纲。(p113)

开端(1-7):鲁提辖倾听金家父女的血泪控诉。

发展(8-9):鲁提辖救助金家父女逃离虎口。

高潮(10-19):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结局(20-21):鲁提辖奔南门弃官而走。

二、品读课文中“拳打镇关西”的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p113)

1、 鲁达拳打郑屠前,为什么要先“消遣”郑屠一番,又是怎样“消遣”的?

拳打郑屠之前,他故意激怒郑屠,使这场仗打得有理,又用切肉去消耗对方体力,使自己轻松占上风。

2、 鲁达是如何三拳打死郑屠的?对这三拳的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这三拳所着位置由鼻子到眼眶际眉梢到太阳穴,一着比一着厉害。作者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来写拳落之处带给郑屠的感觉,并用了油酱铺、彩帛铺、全堂水陆道场作比,使三拳的效果格外分明。

3、 鲁达明知失手打死了郑屠,为什么还要说“这厮诈死”?

这是他粗中带细,有勇有谋的明证。

4、 文中四次提到郑屠的伙计和周围的人“谁敢向前”阻拦,有什么作用?

反衬鲁达气豪胆壮,显示其力量的强大;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

三、体会下面描写对表现鲁达性格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鲁达是一位怎样的英雄?他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p113)

1、 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

2、 (鲁达)回头看看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3、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何如?”

4、 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鲁达是一个疾恶如仇,见义勇为,具有正义感,慷慨大方,重义轻财,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平民英雄。

四、郑屠是一个怎样的人?

欺软怕硬(对金家父女手段卑劣,强逼强骗。对鲁达开始则唯唯诺诺),色厉内荏(被鲁达打时,开始叫“打得好”,后来却讨饶)。他成为鲁达英雄形象的最好陪衬。

十五勇气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妇女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颂为和平,为正义而努力的人们的勇气和信仰。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珍惜和平、热爱和平、保卫和平,应是人类的共同职责。

全文以“勇气”为组材线索,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用倒述的手法,写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这是全文的引子,起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部分(第2-18段):讲述《勇气》的故事。这是文章的主体。文中作者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

第三部分(第19-22段):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提示主题。是画龙点睛、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的部分。

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p119)

二战时,盟军进攻法国前期24小时在诺曼底地区空投伞兵,美国年轻伞兵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敌占区着陆。其中一个美国伞兵空投地点错误,误入敌人控制区。这个美国伞兵遇到德国军队的追捕躲入一个法国农妇家中,这个法国妇女救了他,但被德军发现搜出,法国妇女的丈夫被德军打死。这个美国伞兵在狱中侥幸逃脱,他跑进了树林里,德军继续追捕他,当时的情况又迫使他逃回到这个法国妇女的房子,这个法国妇女再次掩护了他。这个美国伞兵获救。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二、课文题目叫“勇气”,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p119)

作者赞叹了美国伞兵的拼命勇气和法国妇女不怕牺牲的勇气。前者侧重的是因智慧而产生的勇气;后者侧重的是由信仰而产生的勇气。作者更关注、更为敬仰的是后者。一方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褒扬这位法国妇女,用意很明显。另一方面,美国青年身上体现出的更多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力量。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因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对和平的渴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更具有感染力。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作出正确选择捍卫和平,所以她的勇气更难能可贵。作者主要赞颂的还是这种勇气。

三、课文结尾,将军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里的“幸福”和“信仰”?(p119)

法国妇女的信仰就是和平。对和平的信仰给了他勇气和力量,使她变得美丽而高贵,令人仰之弥高。这种信仰使她能够在危急时刻敢于牺牲,这种信仰使人觉得她永远可以信赖,她当然是幸福的人。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四、说说本文独特的叙述方式。

这篇小说的写法非常独特。从全篇来看,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从故事主体部分来看,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样写的好处:用第一人称视角显得真实,感人,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他对事件的感受,议论抒情更充分。主体部分用第三人称视角利于故事更加客观、完整的描述。

这样写使小说有一种纪实风格,显得真实。

十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本文是邓小平同志两次谈话的节录。这两次谈论都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第一”的含义,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并加以说明。(p129)

(1)“第一”是指在诸多因素中排在第一位,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2)根据:①从农业方面,只有靠科学技术农业才有出路。②从中国落后的局面中可看出轻视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从反面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二、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轻松的语气阐述了一个重大的命题,请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加以体会。(p129)

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以其生活化的语言,强调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又如“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忍耐一些”“牺牲一点速度”虽是通俗易懂的口语,但传达出的含义却十分深刻。

三、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p129)

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从1978年至1988年期间国内虽有变化,但邓小平认为力度还不够,仍不能与世界发展同步,所以说我们“落后了”。而正是这个“落后”促使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因此,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十七神奇的纳米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既简洁而准确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更满怀激情地给我们展示了未来纳米时代纳米技术美妙的应用前景。

一、略读课文,围绕以下内容提取相关信息,制作读书卡片。(p134)

1、 纳米:一种长度单位,又称毫微米,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

2、 纳米技术: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3、 纳米机器人:即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二、课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说明纳米是“极小的”,却又是“神奇‘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p134)

外科手术不用手术刀而用纲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清除病灶,不流血,无疼痛,痊愈快;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根据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亮度;纳米陶瓷杯子掉在地上不会摔坏,能像有弹性一样蹦起来;纳米发光材料制造的电视机可以直接印在墙壁上;用纳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计算机可以精确到原子水平;在航天方面,可以用纳米技术制造卫星,一次卫星发射可以将数百万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三、在介绍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前后,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想像中的外科手术和未来世界纳米技术的应用情况?(p134)

不惜笔墨以外科手术为例,是为了展示纳米医学技术的神奇功能,以便于一步步把我们引入神奇的纳米世界。

十八甘露的秘密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这篇科学小品选取中国古代典籍中经常被提及的“甘露”作为说明对象,介绍了它的真正身份——蚜虫的排泄物,并详细说明了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甘露的秘密。(p141)

甘露既非瑞征,亦非圣药,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含较多糖分,有滋养作用,但对庄稼为害不浅。

二、除了明白甘露产生的秘密外,你从课文中还获得了哪些与蚜虫有关的信息?请将这些信息分类制作读书卡片。(p141)

如:①蚜虫附生在草木枝叶上,专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②蚜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多种,有麦蚜、豆蚜、棉蚜、菜蚜、桃蚜、葡萄瘤蚜、甘蔗绵蚜等;③除五倍子蚜虫外,蚜虫都是庄稼的大敌,危害庄稼、蔬菜、果木等;④蚜虫的排泄物颜色雪白,含较多糖分,有滋养作用,俗称蚜蜜;⑤瓢虫是蚜虫的天敌,而蚂蚁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卫士”和“保姆”。

三、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p142)

1、 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

“探索”“发现”“刺进”“不停吸取”,动词的使用非常形象,蚜虫觅食和吸食的过程如画面般呈现于我们眼前。

2、 蚜虫……把多余的糖分和水一起排泄出来,洒在植物的枝叶上,有的“其凝如脂”,有的“皎莹如雪”,这就是所谓的甘露。

“其凝如脂”“皎莹如雪”既是引用,又是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蚜蜜的质感和颜色。

3、 七星瓢虫是专门歼灭蚜虫的能手,据说一只七星瓢虫一天大约能吃270只蚜虫。于是,瓢虫便成了蚂蚁的冤家。小蚂蚁一看到瓢虫来捕捉蚜虫,就会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直到把瓢虫赶走。

列数字,准确说明了瓢虫消灭蚜虫的能力;而“冤家”的比喻和“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的场面描写,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蚂蚁对蚜虫的保护作用。

十九思想的声音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教材精选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寄语。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指出:成功并不取决于天赋,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和后天的勤学,是时还需要有尊重个人兴趣的客观环境。而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要有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中国青年寄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也提出了共同的希望,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p148)

让. 多塞:要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人应该是自由,独立,自尊的。只有尊重人,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人的作用。

福井谦一:要敬畏大自然,要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注重对大自然的体验,只有体验才能认识大自然那无比深奥、美丽和微妙。

西德尼.奥尔特曼:读书,接受教育和努力工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p.g.德然纳:关注自然,理解自然,生命科学和社会伦理将是科学研究的广阔领域。

乔治.夏帕克:对人性本质的研究是重新确定的研究方向,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需要的,就不要怕晚。

詹.c.斯科:①要激发年轻人对科学和科学传播的兴趣。②要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质疑人们己接受的事物,努力拓展知识的疆界。关注研究过程,不强调结果,是一个科学家必备的素质。③能够自由地交换信息,乐于思辨和系统地阐述问题,乐于追寻解决的办法并能够体会研究中的乐趣。

二、 请以课文为例,归纳寄语、祝辞类文字的特点。(p148)

(一)喜庆性

祝辞、贺辞是在喜庆的场合对祝贺对象的一种真诚的祈颂祝福和良好心愿的表达,因此喜庆性是祝辞、贺辞的基本特点。在措辞用语上务必体现出一种喜悦、美好之情。

(二)体裁的多样性

祝辞、贺辞无须拘泥于某种文体,而可以根据祝贺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贴切的文章体裁。如既可以用一般的应用文体,也可以采用诗、词、对联等各种其它的文体样式。

二十 我的信念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信念的总结与回顾。

全文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科学研究的宗旨、环境和精神。

(一) 科学工作者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二) 科学研究的环境——自由、宁静、时间。

(三) 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说说作者的信念是什么?她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信念?(p152)

居里夫人的信念就是为科学献身。她是从科研工作的宗旨、科研工作所追求的环境和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精神等方面阐发自己的信念的。

二、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p152)

1、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因素。主要包括:完成任务的决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崇高的使命感等。

2、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梦想家”与“讲究现实的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

“梦想家”则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

3、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为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世界的优美”说的不是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4、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子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在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居里夫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其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二十一外星人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外星人》节选部分虽然没有离奇的情节,但大胆的想像却引人入胜。

1、 方括号中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对故事的展开有什么作用?(p166)

方括号中的文字提供了外星人和平探访地球的目的,交代了他们来自何方、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意外,为文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交代了必要的条件,也预示了故事发展的方向。

2、 艾略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p166)

从小男孩温度计把戏中,可以看出他的机敏,从他对外星人的言语中,反映了他的善良和喜欢思索。

3、 外星人对艾略特的把戏了如指掌,由此你猜想外星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外星人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p166)

外星人也有孩子式的把戏和小聪明,这是智慧生物的共同特点。

4、 玛丽妈妈的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和用昂贵的肥皂沐浴的描写,让你想到什么?(p168)

玛丽妈妈的不适反映是外星人善良的戏谑的结果,肥皂的描写反映了科技发展在日用品上的体现。

5、 葛蒂和玛丽妈妈都梦到怪人,这是巧合吗?(p168)

葛蒂和玛丽妈妈梦中见到的外星人似幻似真,显示了外星人的神秘性。

6、 外星人走出壁橱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它暗示着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171)

房内的各种东西从质地到形状都与外星上有异,唯有“书桌”为他熟悉,说明两个星球之间的不同与相同,知识是智慧生物的共同追求,学习是智慧生物的共同需要。

7、 外星人有哪些特点?这些都是作者凭空想像的吗?(171)

外星人的特点体现在眼睛、脚趾、手势上,反映他的表达信息的特殊性,这些想像的基础仍然在现实生活中。

8、外星人打算与艾略特沟通,他打算怎样做?他们之间能沟通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知道?(171)

外星人“眨眨眼睛”“动了一下手指”以及对他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他渴望交流的迫切心情。

9、外星人对播放音乐有什么反应?从哪里知道?(p172)

外星人用双手捂住耳朵,反映他对地球音乐声波节奏、频率的不解。

10、从音乐事件和钱币事件看,外星人还有什么特点?(p172)

而通过音乐、钱币事件反映外星人勤于探究的特性。

11、外星人为什么认为叉子是“这幢房子里见过的最佳器皿”?他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这种经验是怎样产生的?(p175)

叉子形似发射天线,外星人由此联想到制作发射信息的仪器,这种由熟悉到陌生,由需求而创新的思维过程是人们经常经历的。

12、外星人和艾略特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对方?发生了哪些心理变化?预示着故事发展到哪一步?(p175)

他们通过手指的接触,产生生物电波,彼此开始沟通,预示着故事将推向高潮。

13、外星人手指的重要功能是什么?你由此会产生哪些联想?(p178)

用手指传达信息是其重要功能。

14、外星人对水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外星人世界里有水吗?你怎么知道?(p178)

外星人对水的态度由陌生、胆怯到喜欢、探索,说明外星上没有水。

15、艾略特是怎样和外星人谈起飞船的?他们各有什么反应?预示着故事发展到哪一步?(p178)

艾略特从父亲的外出想到飞船,两人都为飞船的离去而忧伤或伤感。预示着故事即将进入高潮。

16、狗哈维是否是一个多余的角色?(p179)

本节文字起着过渡作用,哈维穿插其间,不仅反映了它与艾略特之间亲密关系,从侧面表现了艾略特善待小动物的态度,而且也表明了艾略特善待一切生命的特点,否则,植物们不会发出信息指示外星人进入他家。

17、艾略特为什么坚信外星人“会喜欢这里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一点?(p182)

艾略特从两个方面坚信外星人会喜欢“这里”。从自己方面看,己准备了外星人“需要的一切”,又安全,“没有人会区分出你和它们的不同之处”。从外星人方面看,艾略特的“体内接受了一种信号”,“他从未像现在这样舒服”,反映了外星人的认同和感谢。

18、外星人心里想着什么?前面哪些地方曾有暗示?他会成功吗?(p182)

外星人始终想的是逃离地球,他从看到的天窗图案、台灯灯光、留声机针头等事物中想到过去的天宇来客、今后的逃跑方案,而这些曾在前面刀叉描写中有过的暗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