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推荐16篇)

2023-04-04 09:13:01教案设计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推荐16篇)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1

一、指导思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身入其境,充分感受、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

二、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讲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却先写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从而衬托出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用一个精彩的“挂”字生动形象的勾勒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用“飞”生动再现了瀑布的激流奔驰;用“直下”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以及瀑布势不可挡的气势;最后用一个“疑”夸张而不失真的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所以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并且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同时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怀,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了解古诗内容,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2、过程与方法:合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议、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文化灿烂,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学生分析

聋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四篇古诗,初步的掌握了古诗的一般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学生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生理上的缺陷,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五、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六、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望庐山瀑布》视频剪辑(远程教育网下载的);庐山瀑布图(挂图);若干文字资料。

八、教学时间 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诗境,畅所欲言,议一议。

1、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你们去哪里旅游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播放庐山录相)

2、议一议。

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教师相机讲解“瀑”、“炉”、“庐”,使学生认识瀑布,知道哪个是香炉峰,并告诉学生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3、过渡引入。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了解诗人李白。

(二)、读读诗。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看庐山瀑布景观,出示字幕,教师配音朗诵。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配合多媒体课件中的背景音乐)。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展示庐山瀑布挂图)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动态的景观)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四)、背诵这首古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庐山瀑布景观动画)。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五)、延伸拓展。

1、指导学生观看《望庐山瀑布》视频剪辑,体会视频中庐山的美丽、体会庐山瀑布的“生、挂、飞、落”等特点,体会瀑布“挂前川”、“直下三千尺”及“遥看”等的动人情景,进一步的随着视频中的讲解,深入的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感受升华,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良好的爱国教育和美感教育。

2、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附板书设计:

香炉紫烟雄伟壮观

遥看瀑布 前川

望庐山瀑布飞流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联想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挂图、课件、录音机。

学生:预习课文、读《静夜思》(李白)、搜集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李白《静夜思》和《赠汪伦》。(课件《静夜思》和《赠汪伦》)

导语:这是大诗人李白写的诗,谁会背呢?今天,我们又学习一首李白写瀑布的诗。

2.师引述:我国唐代有个诗人叫李白。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叫《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题、释题。释题后问: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李白作诗时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庐山风景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过渡语: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3.出示生字卡(庐、瀑、炉、疑、银、烟、流)谁会拼?(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同桌互读互查)

4.让学生观察范字(银、烟、流),交流识字写字的经验。

5.有重点地指导识记(“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板书生字)

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7.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课件《望庐山瀑布》)

8.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课件注释)

9.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10.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中想像: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师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什么呢?

5.感情朗读:(课件《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听录音读、跟读、范读、赛读、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熟读成诵,情境背诗

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小组背,表演背,齐背(配音古筝,师引述望庐山瀑布)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李白写的古诗,读或背给同桌听。

课件 :早发白帝城

六、小结

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那磅礴的气势。

七、布置作业

1.抄生字“银、烟、流”每个写一行。

2.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七、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见:香炉 紫烟 瀑布挂前川

听:飞流直下三千尺 对祖国山河热爱

感:落九天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3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指名读(2)男、女生赛读(3)全班齐读(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师解说: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三)再读: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2)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3)“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吟读:细品诗韵,抒发胸臆

请小朋友们再读古诗,在充分感受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想想这首诗里有哪些字用得特别妙?

预设一:“生”字的妙用

师:“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预设二:“挂”字的妙用

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生读。

(1)学生交流。

(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3)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4)写一写

(5)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朗读一番。

(6)个读、配乐朗读。

(7)背诵: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谁能将古诗背诵下来了呢?

(五)拓展: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小朋友们真棒,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吟诵中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李白写的诗《望天门山》,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六)、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4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觉学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那么投入地学过一首古诗。虽然早已听孩子们背过这首古诗了,但今天听起来却有别样的感觉。我想,这源于学生对诗意的深刻理解。课始,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的古诗《赠汪伦》和《静夜思》中“深千尺”和“疑”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读准诗的字音(虽然学生早已会背,但学生由于只是为背而背,好多字音都未发准)。在反复地读准字音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多数学生都说喜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着,我又追问,这句诗中什么留给了你很深的印象。生说是“银河”。于是我就抓住“银河”这一奇特的景观展开了整堂课的教学。银河本来是在天上,12课中说长安街像银河,而这里所说的银河又在哪里呢?这里的银河又是指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就这样读着,思考着,想象着,回忆着自己曾经看过的瀑布,又加上我给他们准备的一段关于瀑布的录象,思维的火花不时在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读着读着,学生读明白了;读着读着,学生也更加喜欢这首古诗了;瀑布的那种宏伟壮观学生也读出来了。学生也好像更喜欢李白的古诗了。我想,接下去我让学生自学同样运用夸张手法写的《秋浦歌》和《夜宿山寺》,学生就容易了。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5

作者:田兆坤转贴自:泾县童疃二小点击数:72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七

作者:田兆坤文章出处:泾县童疃二小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描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习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习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习,最主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习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习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习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描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综合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习,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平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习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体会美

唐诗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学的精华。它短小、精悍、工整,兼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因此,在本设计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把诗文读流利、通顺、有感情。让学生感知读、深究读,品味读和赛读,让学生读出味儿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诗文的语言美和诗中所描绘的香炉峰和庐山瀑布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画中亲历美

在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基础上,把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画出来,即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画成一幅色彩明丽的优美画面。通过画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每一个学生的画面可能不一样,学生通过画面的交流,相互促进,对庐山的美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溶合的综合性学习方式。

三、说中体会美

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与精神共同建构、生成、发展的过程。在本设计中,借助说把情感引向深入。在说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的表达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心在体验庐山的美,体验文章表达的精彩,使他们深深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壮观的景象之中。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6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侯春晓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识字,通过读感悟大自然的美。

三、教材说明

本课是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运用及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而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一种情怀。诗句朴实自然,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古诗的不同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识字、读书,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前面我们学过了两首古诗,是哪两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新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又有什么样的收获。(板书课题)

2、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两个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篇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板书课题)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

1、读一读:自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诗句,试着自读自悟。(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庐

川”的音,区别“庐”和“炉”两个字的读音和字型,激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识记生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2、看一看:边读边看书中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和同桌议一议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象,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感受大自然的美。

4、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三、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你们看了书中的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交流: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再提出不懂得地方,先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2、展示图画。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读出适当的语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四、再读诗句,感悟瀑布的壮观。

1、教师范读。

2、自读、小组合作读。

3、配乐配画,入情入境诵读。

五、游戏感受古诗中的对仗

1、回顾以前学过的对对子的课文。

2、找朋友:香炉——挂前川 瀑布——生紫烟

银河——三千尺 直下——落九天

六、启发感悟

使学生感悟到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七、课内积累运用

1、进行朗读、背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

2、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胜者。

3、指导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

板书设计:

19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瀑布:飞流直下 银河落九天(壮观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生 紫烟,

遥看 瀑布挂 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 尺, 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千秋 雪,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万里 船。 远景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8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诗的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为生字,为配合理解句意,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既帮助了学生识字,又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师:这是什么?

生:一条小河。

(这时,教师将中间表示流水的虚线连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什么字?

生:川。

师:川是什么意思?

生:小河,河流。

(接着教师又在图上添上一笔。)

师:你能理解“瀑布挂前川”的意思吗?

…………

分析:

当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丰富了。从最古老的教学媒体——黑板到五光十色的图片,标本,模型,再到现代化的视听教学媒体。如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都频频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所以的教学媒体,无论是老式的,还是新式的,都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在课堂教学时用粉笔迅捷地在黑板上勾勒出来的简笔画,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得当,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教育学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是不可不注意科学与艺术的。“能以审美观点,挖掘各门学科的审美因素,就能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9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45

我教《望庐山瀑布》的三个精彩片断

1、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着重体会“疑”的精妙之处。孩子们的解答让我惊叹不已。请看实录:

师:同学们,“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什么意思?

生:怀疑是银河从很高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生:误以为是银河是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生:好像是是银河是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师:你说得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不用“像”而用“疑”,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像”是好像的意思,“疑”是误以为的意思。

生:“像”说明作者知道不是银河,只不过是像银河。而“疑”说明作者还没有肯定是不是银河,可能是银河。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作者还没有弄明白,因为瀑布太壮观了。

生:说明了瀑布非常壮观,会让人误以为是银河是从天下落下来。

生:说明了瀑布非常有气势,看上去还以为是银河是从天下落下来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一个“疑”就让我们感受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多么精妙的一个字啊!这就是大诗人的出色之处。

2、 且看教学这首诗的导入颇有气势。自我臭美。

师:盛唐时期,一位天才诗人横空出世,他就是李白。看看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是怎样赞美他的?{出示诗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生读

师: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白也诗无敌”是说李白写诗是无敌的。

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说李白写诗时,下笔就惊动风雨,写成以后读起来让鬼神都哭泣。

师:真的这么厉害吗?我们还是从他的诗中去寻找理由吧!

3、 李白的诗用什么来惊风雨、泣鬼神?用的就是夸张的想象、磅礴的气势。不信,我们再来从他的另一首诗中寻找吧!出示:《望庐山五老峰》

生:我从“青天削出金芙蓉”中体会到了,因为他把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来的金芙蓉。

生:我从“吾将此地巢云松”体会到了,他说要用白云和松树做巢,真是不可思议。

师:没有什么,他看上去就不是个人。

生:他是个神,是仙。

生:怪不得人们称他为“诗仙”。

转载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10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1

《望庐山瀑布》听课有感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的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生做出恰当地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教师,没有对抗和拒绝;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我之所以把这段话复制下来,就是因为,我今天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望庐山瀑布》。在课堂上,看到了这五种品质的基本再现。学生在在课堂上的大胆、自信、思维开阔、共享合作等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现。老师的课堂用语很有机智,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与评价,“善于思考的孩子是最棒的”、“善于提问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如此这样的语言牵引着孩子们,剌激着孩子们的情绪,犹如“煽风点火”般把孩子们的激情调动起来;而且“你害怕把太阳惊醒了吗?(声音太小的提示)”、“这么美的景色你喜欢吗?用你的声音把美表达出来。”、“你的想法很奇特”、“你的知识面真广”、“你的朗读有种神韵”等等用语是那么的轻柔与平和,令孩子们在课堂中放飞思维,无忧无虑。当老师发现学生在合作中有障碍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给与学生及时的指导;在发现预设的讨论时间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时,老师及时调整,大方的将时间还给学生,从而生成出孩子们对瀑布那么美的感悟:“我看瀑布像是从天上流下来的,它拍打着下面的岩石,我听到了拍打的声音”、“瀑布像白色的窗帘,挂在天边的银何边”、“瀑布像仙女的白纱裙”。。。。

她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背诵李白的有关诗词,介绍作者李白-----学生自读古诗----谈谈自己所见过的瀑布-----认读生字,记忆生字-----小组讨论(对古诗的理解)----教师介绍理解古诗的方法(从单字理解到联系整句理解)-----共同讨论诗歌中难理解的词----朗诵古诗(用情感表达对古诗的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意境----欣赏配乐诗朗诵。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用播放配乐朗诵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灵感,播音员混厚的嗓音,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及秀美的意境表达出来了。这个环节安排的时段很恰当,学生在根据文字意境产生联想的基础上,借助于声音感受音乐带来的想像意境。可后面所配的越剧歌唱的内容有点扰乱思维之嫌,因为歌者的语言很难听懂,容易让人的注意力在听清歌词上,而忽略了主题----感悟诗的意境。另外,学生在单字领悟到整句领悟的基础上,应该有个整体串联的环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诗人所传递的心境与情境。

转载/user1/5770/archives//33674.html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11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本学年我校利用午间听广播的时间进行经典诗文的背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这活动进行教学,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17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兴趣正确读诗】

〖片段一〗

(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进入意境】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

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

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

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 “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qing吟诗熟读成诵】

〖片段三〗

师:瀑布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让我们大开眼界。

生:这可真是天下奇观呀!

生: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应该陶醉不已。

生: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师:(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

生:“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

师: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下这首古诗)

师:谁会背这首古诗?

(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师: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生:诗人也抒发了对秀美山川的热爱。

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反思〗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 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这种激qing因为诗的魅力而流传千年,学生在激qing中吟诵古诗,进而产生了要背诵古诗的高层次需要,教师这时指导朗诵,重点把握读“生”、“挂”字的舒缓生动、“飞流直下”的轻快充沛、“疑”的柔和飘渺、“落九天”的稳重绵长,让学生在自发读与感悟读的层次递进中掌握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脉动,最后发展到激qing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 “情”。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12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采用方法:教学中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的诗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导学过程: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

教师指导朗读。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及时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川”、“瀑”、“炉”容易错,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或幻灯形式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互读诗句,争取背诵。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把自己当成诗人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拓展作业: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的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习后找时间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3、把自己喜欢的诗配上画。

补充资料:

(一) 词语解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 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4.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 银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处。

(二) 相关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本诗大概是他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庐山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14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 “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平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平。)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习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感银河 落九天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15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7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聋校教材《望庐山瀑布》 篇16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

《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分析

——引感悟 入诗境 悟诗情

叶枚举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朗读,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理的解感悟表达出来,在读中熏陶感悟,在读中潜移化,在读中沉淀积累。

一、 解读课题,引发感悟

师: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望庐山瀑布。

师:读课题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干什么?

生:望庐山瀑布(生强调“望”字)。

师: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

生:望庐山瀑布(生强调“瀑布”二字)。

(反思:学习语文不用概念说话,语文是感性的,用轻重缓急作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同一个句子中,重音位置的不同形成的不同意义。)

二、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师(课件出示图片1):请同学们边朗读第一行诗边观察图片,看看图里缺了什么?

生:缺了“日照”与“紫烟”。

师(课件出示图片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缭绕着紫色的烟雾。

师:谁能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朗读,让大家感受紫烟缭绕的美景?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语气很重。)

师:我怎么感觉香炉峰在冒着滚滚的烟火?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声音轻轻的,柔柔的。)

师:再轻柔些。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眯着眼睛,陶醉在紫烟里。)

(反思: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装。通过课件展示香炉峰的两幅图片,通过对比,使学生在“读、看、思、品、诵”中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朗读时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读中感悟,吟中入境,学生自然做到“情动而辞发”。)

师:(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生:我看到了瀑布从山上飞快地起直冲下来,流了很长。

生:我听到瀑布流下来时发出轰轰的声响,真是震耳欲聋。

师: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瀑布流得很快,流得很长?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两个字,但语速较慢。)

师:流得太慢了,像涓涓溪流在缓缓流淌。

生: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再读,语速较快。)

师:是中流了。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继续读,语速快而响亮。)

师:这次是飞流了!但“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读“飞流直下”语速快而响亮,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畅,语调稍扬。)

师:读得真棒!我好像也看到了这般景象。

(反思:教师先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这为下面引导学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奠定了基调。指导朗读时,教师用简洁的话语巧加点拨,点得准,拨得巧,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情趣激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