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推荐12篇)

2023-04-09 00:15:01教案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推荐12篇)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1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彀弓弩曩者霸上天子之诏介胄之士

2.填空题。

司马迁,时期,伟大的家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包括五部分:共篇。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居无何

(2)军中闻将军令

(3)将军约

(4)天子为动

(5)使人称谢

(6)曩者霸上

4.翻译句子。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二.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5~8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7.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三.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9~13题。

禹伤先人父鲧(gǔ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干沟淢(yù)。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qiáo),山行乘榉(jŭ)。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béi,填塞)九泽,度(duó)九山。令益(舜的大臣)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史记•夏本纪》)

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夏鲧后稷

10.先用一句简明的话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再分开解释:

左准绳

右规矩

11.翻译下边词句。

(1)劳身焦思(2)薄衣食(3)卑宫室

12.分析结构,并解释加点的词。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1)全句的宾语是:

(2)伤诛

13.翻译下句。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21.《细柳营》

一.知识积累

1.略

2.西汉历史学文学纪传体纪表书世家列传130

3.(1)过了不久(2)听从(3)规定(4)感动(5)告知(6)刚才

4.随后(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披铁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

二.强化阅读

5.大规模(2)锋利(3)改变神情(4)俘虏

6.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常备不懈,严阵以待。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细柳军军纪严明③“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

7.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8.周亚夫:刚直不阿、威严、真将军汉文帝:明君,善识人才

三.链接课外

9.略

10.准绳:测量时用的各种器具。准: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运行所依据的原则、标准。绳:木工取直用的器具。

规矩:画图的器具,比喻为一定的准、法则或习惯;也指(行为)端正老实。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直角或正方形用的曲尺。

11.(1)使身体劳累、苦苦思索;(2)使穿衣和粮食减少(3)使住居的房屋矮小

12.(1)先人…诛;(2)悲哀杀死有罪的人

13.经益把稻谷给老百姓,可种在低洼潮湿的地方。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2

[案例主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而且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文言文比重已逐年增加。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很值得探讨。

语言是一个文化全息体,是储存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水库。而文言文教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一直以来,文化气息浓烈的文言文教学却缺乏了“趣”。教师一味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来教,文言文教学只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背默的负担而“谈虎色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追求人才文化底蕴的时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把文言文教学放在课改的前列,是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努力追求文言文教学上的创新突破。每个学期都要开一节研讨课,我选择的大都是文言课文;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前,我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说实话,那时完全是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去年的12月学校举行语文研讨活动,我又一次选了这篇课文作为研讨对象。不仅是为了继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再一次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时,我找到了一点文言文的“趣”

[案例描述]

(《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带领同学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字词典,正确清楚流畅地朗读。本教例为第二课时)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散读课文。要求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传情达意。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三分钟后教师拍手表示散读停。)

教师: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情达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做点评。

(一女生举手,老师点名她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学生点评,认为她读得过快过平,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要有分寸,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一男生站起来读,声音很好,而且声情并茂。同学们称好,老师也表扬。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教师:从题目看,我们知道本文主要描写“周亚夫”这个人物。那么,读了那么多遍后,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讨论。

(同学小组讨论两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发言)

学生一:我认为周亚夫是个治军严明的将军,比如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句话,它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的军容特别的严整,而这正是他严明的表现。

学生二:我同意周亚夫是个威仪的将军,在文中还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比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还有“上至,又不得入”,以及“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些话都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军纪特别的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教师:很好,刚刚两个同学说得不错,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的性格特点。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感情,请同学读出这几句话的“严明”。(学生读)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还有不同的意见或有所补充的吗?

学生三:我想补充,文中对周亚夫的军礼也做了描写,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写出军礼的严谨,一丝不苟。

学生一:我认为从旁人的言语反应也可以看出来。如“皇帝敬劳将军”“群臣皆惊”。

教师:对,那么你们认为“惊”字包含了几个意思?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同学们一致认为周亚夫是个严明的人,并且也从文中找出很多依据,那么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不是和其他将军一样?

学生四:因为周亚夫忠于职守,坚守岗位。

学生五:我觉得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天子来视察,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他欢心。

(学生笑,教师欲笑又止,一学生举手站起发表意见)

学生二:不对,从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亚夫的言行举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现。他既然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要求天子也按照军中的规矩做,是他的严明所在,并不是奉承。

(其他同学点头称赞,学生五也点头认可)

教师: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威仪,忠职的将军。那么作者司马迁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来揣摩作者的协作意图。

(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即《史记》中的《绛候周勃世家》)

教师:在原文的末尾,司马迁又一段对周亚夫的评价,请同学们现在散读这一段,然后讨论作者的态度。

(学生讨论得出作者对周亚夫的用兵是持赞扬的态度)

教师: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时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记》是历史的“实录”,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周亚夫,他还描写了一系列的下层人物和一系列的爱国英雄,人物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总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里我给同学们印发了两篇,《越王勾*世家第十一》和《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请同学们回去阅读,了解《史记》里的其他人物,进一步感受司马迁塑造的人物个性特点。

(下课铃声响起……)

[案例注释]

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也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可是,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

本教例很想从这方面来改进,即增强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让他们能想学现代文那样有生机,主动、积极。在预习中我强调的是朗读,而不是通译。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在课堂的开始,也进行了课文的诵读。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便听到了,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一阵子,连语境也有了。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入门又有何难?古代有“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这样的词儿便是最好的证明。

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所以我没有就一些字词来开展教学,而是用了两个提问:“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同学们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

如果离开对课文的理解直接讲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解释,不就是俗话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吗?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不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比如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的理解上,,学生一旦有了足够的“知其然”之后,则所谓“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点就通的。而学生一旦是自己领悟出来的,也便是学习中的“趣”了。

[案例扩展]

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趣”的话,应及时地利用。课堂上补充的《绛候周勃世家》的结尾部分是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接着向学生推荐了《史记》里的两篇文章,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真正做到积累一点,延伸一点。并调动学生把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联系,在文言文教学上,体现这点的便是做文言卡片。可惜这节课上,并没有实践。

这节课只是个例子,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遗憾,比如在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及时教会学生学法,从而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

探索尚未成功,今后还需努力!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3

《周亚夫军细柳》(译文)

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慰劳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4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2、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3、请大家将书翻到167页,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4、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où弓弩nǔ按辔pèi徐行

作揖yī介胄zhòu嗟jiē乎曩nă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7、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动词wéi介词wè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也许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可以帮助许多同学解决疑问。

13、同学们没有问题了,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大屏幕)

14、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

15、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16、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阐述。

17、“嗟呼,此真将军矣!”说说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8、(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19、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1、<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不从本身去写,而是从旁观者的眼中体现,我们说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20、总结:“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21、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的有见地,有思想,854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啊!

22、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00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中,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23、总结: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5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1.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代诗人王维《观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资料助读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棘门(jí)彀(ɡòu)都尉(dū)...诏(zhào)按辔(pèi)持兵揖(yī)...介胄(zhòu)嗟乎(jiē)曩者(nǎnɡ)...2.一词多义

上自劳军:军队。?.?

:军营。军?已而之细柳军.

?细柳:驻军。?军.

3.古今异义

古义:先行的卫队。?古义:符节。

天子先驱至?持节诏将军?...?今义:先导。?今义:节日、节约。

?古义:请允许我。?古义:告知。

请以军礼见使人称谢..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

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介,铠甲,这里指穿铠甲。.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四、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深层理解

1.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文章还用相当的笔墨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2.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对待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意义就不同寻常了。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三)走进人物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一是皇上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将士时,“天子先驱至,不得入”,然后“上至,又不得入”,直到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这就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周亚夫油然而生敬意。二是在前面的军营,文帝及随从可以“直驰入”,但在细柳,由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是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三是当天子到达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面对文帝则是“持兵揖”,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这些都突出了细柳驻军的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同时也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严肃、严谨,突出了他“真将军”的风范。

(四)走进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6

[案例主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而且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文言文比重已逐年增加。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很值得探讨。

语言是一个文化全息体,是储存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水库。而文言文教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一直以来,文化气息浓烈的文言文教学却缺乏了“趣”。教师一味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来教,文言文教学只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背默的负担而“谈虎色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追求人才文化底蕴的时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把文言文教学放在课改的前列,是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努力追求文言文教学上的创新突破。每个学期都要开一节研讨课,我选择的大都是文言课文;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前,我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说实话,那时完全是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去年的12月学校举行语文研讨活动,我又一次选了这篇课文作为研讨对象。不仅是为了继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再一次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时,我找到了一点文言文的“趣”

[案例描述]

(《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带领同学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字词典,正确清楚流畅地朗读。本教例为第二课时)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散读课文。要求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传情达意。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三分钟后教师拍手表示散读停。)

教师: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情达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做点评。

(一女生举手,老师点名她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学生点评,认为她读得过快过平,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要有分寸,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一男生站起来读,声音很好,而且声情并茂。同学们称好,老师也表扬。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教师:从题目看,我们知道本文主要描写“周亚夫”这个人物。那么,读了那么多遍后,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讨论。

(同学小组讨论两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发言)

学生一:我认为周亚夫是个治军严明的将军,比如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句话,它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的军容特别的严整,而这正是他严明的表现。

学生二:我同意周亚夫是个威仪的将军,在文中还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比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还有“上至,又不得入”,以及“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些话都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军纪特别的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教师:很好,刚刚两个同学说得不错,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的性格特点。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感情,请同学读出这几句话的“严明”。(学生读)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还有不同的意见或有所补充的吗?

学生三:我想补充,文中对周亚夫的军礼也做了描写,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写出军礼的严谨,一丝不苟。

学生一:我认为从旁人的言语反应也可以看出来。如“皇帝敬劳将军”“群臣皆惊”。

教师:对,那么你们认为“惊”字包含了几个意思?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同学们一致认为周亚夫是个严明的人,并且也从文中找出很多依据,那么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不是和其他将军一样?

学生四:因为周亚夫忠于职守,坚守岗位。

学生五:我觉得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天子来视察,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他欢心。

(学生笑,教师欲笑又止,一学生举手站起发表意见)

学生二:不对,从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亚夫的言行举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现。他既然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要求天子也按照军中的规矩做,是他的严明所在,并不是奉承。

(其他同学点头称赞,学生五也点头认可)

教师: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威仪,忠职的将军。那么作者司马迁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来揣摩作者的协作意图。

(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即《史记》中的《绛候周勃世家》)

教师:在原文的末尾,司马迁又一段对周亚夫的评价,请同学们现在散读这一段,然后讨论作者的态度。

(学生讨论得出作者对周亚夫的用兵是持赞扬的态度)

教师: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时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记》是历史的“实录”,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周亚夫,他还描写了一系列的下层人物和一系列的爱国英雄,人物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总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里我给同学们印发了两篇,《越王勾*世家第十一》和《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请同学们回去阅读,了解《史记》里的其他人物,进一步感受司马迁塑造的人物个性特点。

(下课铃声响起……)

[案例注释]

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也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可是,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

本教例很想从这方面来改进,即增强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让他们能想学现代文那样有生机,主动、积极。在预习中我强调的是朗读,而不是通译。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在课堂的开始,也进行了课文的诵读。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便听到了,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一阵子,连语境也有了。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入门又有何难?古代有“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这样的词儿便是最好的证明。

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所以我没有就一些字词来开展教学,而是用了两个提问:“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同学们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

如果离开对课文的理解直接讲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解释,不就是俗话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吗?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不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比如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的理解上,,学生一旦有了足够的“知其然”之后,则所谓“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点就通的。而学生一旦是自己领悟出来的,也便是学习中的“趣”了。

[案例扩展]

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趣”的话,应及时地利用。课堂上补充的《绛候周勃世家》的结尾部分是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接着向学生推荐了《史记》里的两篇文章,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真正做到积累一点,延伸一点。并调动学生把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联系,在文言文教学上,体现这点的便是做文言卡片。可惜这节课上,并没有实践。

这节课只是个例子,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遗憾,比如在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及时教会学生学法,从而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

探索尚未成功,今后还需努力!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7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1.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代诗人王维《观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资料助读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棘门(jí)彀(ɡòu)都尉(dū)...诏(zhào)按辔(pèi)持兵揖(yī)...介胄(zhòu)嗟乎(jiē)曩者(nǎnɡ)...2.一词多义

上自劳军:军队。?.?

:军营。军?已而之细柳军.

?细柳:驻军。?军.

3.古今异义

古义:先行的卫队。?古义:符节。

天子先驱至?持节诏将军?...?今义:先导。?今义:节日、节约。

?古义:请允许我。?古义:告知。

请以军礼见使人称谢..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

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介,铠甲,这里指穿铠甲。.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四、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深层理解

1.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文章还用相当的笔墨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2.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对待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意义就不同寻常了。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三)走进人物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一是皇上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将士时,“天子先驱至,不得入”,然后“上至,又不得入”,直到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这就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周亚夫油然而生敬意。二是在前面的军营,文帝及随从可以“直驰入”,但在细柳,由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是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三是当天子到达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面对文帝则是“持兵揖”,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这些都突出了细柳驻军的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同时也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严肃、严谨,突出了他“真将军”的风范。

(四)走进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8

[案例主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而且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文言文比重已逐年增加。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很值得探讨。

语言是一个文化全息体,是储存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水库。而文言文教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一直以来,文化气息浓烈的文言文教学却缺乏了“趣”。教师一味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来教,文言文教学只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背默的负担而“谈虎色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追求人才文化底蕴的时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把文言文教学放在课改的前列,是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努力追求文言文教学上的创新突破。每个学期都要开一节研讨课,我选择的大都是文言课文;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前,我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说实话,那时完全是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去年的12月学校举行语文研讨活动,我又一次选了这篇课文作为研讨对象。不仅是为了继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再一次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时,我找到了一点文言文的“趣”

[案例描述]

(《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带领同学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字词典,正确清楚流畅地朗读。本教例为第二课时)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散读课文。要求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传情达意。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三分钟后教师拍手表示散读停。)

教师: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情达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做点评。

(一女生举手,老师点名她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学生点评,认为她读得过快过平,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要有分寸,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一男生站起来读,声音很好,而且声情并茂。同学们称好,老师也表扬。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教师:从题目看,我们知道本文主要描写“周亚夫”这个人物。那么,读了那么多遍后,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讨论。

(同学小组讨论两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发言)

学生一:我认为周亚夫是个治军严明的将军,比如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句话,它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的军容特别的严整,而这正是他严明的表现。

学生二:我同意周亚夫是个威仪的将军,在文中还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比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还有“上至,又不得入”,以及“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些话都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军纪特别的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教师:很好,刚刚两个同学说得不错,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的性格特点。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感情,请同学读出这几句话的“严明”。(学生读)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还有不同的意见或有所补充的吗?

学生三:我想补充,文中对周亚夫的军礼也做了描写,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写出军礼的严谨,一丝不苟。

学生一:我认为从旁人的言语反应也可以看出来。如“皇帝敬劳将军”“群臣皆惊”。

教师:对,那么你们认为“惊”字包含了几个意思?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同学们一致认为周亚夫是个严明的人,并且也从文中找出很多依据,那么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不是和其他将军一样?

学生四:因为周亚夫忠于职守,坚守岗位。

学生五:我觉得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天子来视察,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他欢心。

(学生笑,教师欲笑又止,一学生举手站起发表意见)

学生二:不对,从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亚夫的言行举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现。他既然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要求天子也按照军中的规矩做,是他的严明所在,并不是奉承。

(其他同学点头称赞,学生五也点头认可)

教师: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威仪,忠职的将军。那么作者司马迁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来揣摩作者的协作意图。

(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即《史记》中的《绛候周勃世家》)

教师:在原文的末尾,司马迁又一段对周亚夫的评价,请同学们现在散读这一段,然后讨论作者的态度。

(学生讨论得出作者对周亚夫的用兵是持赞扬的态度)

教师: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时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记》是历史的“实录”,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周亚夫,他还描写了一系列的下层人物和一系列的爱国英雄,人物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总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里我给同学们印发了两篇,《越王勾贱世家第十一》和《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请同学们回去阅读,了解《史记》里的其他人物,进一步感受司马迁塑造的人物个性特点。

(下课铃声响起……)

[案例注释]

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也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可是,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

本教例很想从这方面来改进,即增强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让他们能想学现代文那样有生机,主动、积极。在预习中我强调的是朗读,而不是通译。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在课堂的开始,也进行了课文的诵读。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便听到了,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一阵子,连语境也有了。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入门又有何难?古代有“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这样的词儿便是最好的证明。

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所以我没有就一些字词来开展教学,而是用了两个提问:“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同学们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

如果离开对课文的理解直接讲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解释,不就是俗话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吗?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不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比如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的理解上,,学生一旦有了足够的“知其然”之后,则所谓“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点就通的。而学生一旦是自己领悟出来的,也便是学习中的“趣”了。

[案例扩展]

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趣”的话,应及时地利用。课堂上补充的《绛候周勃世家》的结尾部分是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接着向学生推荐了《史记》里的两篇文章,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真正做到积累一点,延伸一点。并调动学生把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联系,在文言文教学上,体现这点的便是做文言卡片。可惜这节课上,并没有实践。

这节课只是个例子,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遗憾,比如在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及时教会学生学法,从而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

探索尚未成功,今后还需努力!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9

课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教案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3.学习本文对比的写法

4.理解周亚夫之“真”

教学重点:

1.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 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人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反复对文章语言进行比较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

教学创意: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给足空间,渗透方法:

3.融入文化,一体四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三)搜集与细柳营相关诗词。

二、激疑导入

(一)同学们,课前咱们要求搜集与细柳营相关的诗句,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教师可做补充。

(二)激疑:同学们搜集的诗句真不少!显然“细柳营”是备受文人们青睐的。但一个小小的军营,究竟有何魅力能让那么多文人骚客另眼相待呢?让我们走进《周亚夫军细柳》去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导入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诗词,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教师可提前整理部分易于理解的诗词,展示在PPT中,便于学生摘录。)

三、预习检测

(一)去句读朗读

1.去掉全文标点,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读并纠错。

2.全班齐读课文。

(二)配图讲故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2.PPT展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请学生给图片配文。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针对课前预习而设,旨在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对课文内容做整体上的梳理。教师在纠正字音时,可以分析错误的原因,深究字词背后的语言依据,扩充语文知识,图片出示的顺序可以打乱,以进一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质疑

(一)合作学习,互助释疑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时做了记号的疑难词句,互助释疑。

(二)班级交流,质疑问难

学生以组为单位提出仍无法理解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或教师指导解决。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渗透了本课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即教学的起点是基于“学生需要的”而非“教师能教的”。设计以上两个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梳理出重点文言字词。在指导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勾连所学知识,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五、教师补遗

(一)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

1.“吾欲入劳军”中的“欲”如何翻译?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中的“乃”翻译为“于是”还是“才”比较好?

3.“军中不得驱驰”中的“不得”如何翻译?

(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明确:

1.“欲”这里常翻译为“想”或“要”,皆属同一义项。但翻译成“想”比翻译成“要”更为合理。就语境来看,文帝是尊重与配合周亚夫的,翻译为“要”则稍显强势了。

2.“乃”翻译成“才”为好。文帝劳军,先至霸上、棘门,周亚夫身为大将,消息灵通,且细柳与前两营不远,故他不可能不知文帝将至。然而他始终未有通融,直至文帝按正规程序请示。可见用“才”方能贴合此语境。

3.“得”可翻译为“能够”、“可以”等,表示情况允许。但结合语境,“将军约”和“军中”皆在强调这里是军营,军营有军营的规矩,规矩就得遵循。故而“不得”翻译成“不准”远比“不能够”更能彰显军令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补充与深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也有权说出自己的理解。且教师基于自身认知水平,他所能看到的,往往会高于学生,故而能引领学生看到更远。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会更为准确,也更能体会到文章语言的考究,并为下一课时人物形象的把握张本。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培养其语境意识。)

六、字词梳理

(一)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提示,梳理本课词语并记忆。

1.字形生僻的词语(注音)

2.字义与之前所学不同的词语(释义)

3.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释义)

(二)教师总结

明确:

字形生僻的词语:棘(jí)、彀(gòu)、曩(nǎng)

字义与之前所学不同的词语:

军(驻军)、劳(慰问)、居(经过)、之(到)、固(一定)、且(将要)

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

已而(不久)、被(同“披”,穿着)、无何(不久)、揖(拱手行礼)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是本课的收束环节,旨在让学生明晰本课所学,并积累文言词语,落实单元目标的要求。)

七、板书设计

欲:想

乃:才

不得:不准

第二课时

一、切入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大家知道细柳营的魅力在何处了吗?

明确:周亚夫

(二)文中有对周亚夫的评价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嗟乎,此真将军矣!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目的有三,一是回扣第一课时的导入,将本课学习引向周亚夫其人:二是找出本文关键句,切入文本:三是与本课收束环节呼应。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勾连《陋室铭》。若学生回答的是细柳营戒备森严或军纪严明,亦可引导其归因为周亚夫治军有方,此皆可为后续学习张本。“嗟乎”一句,读是关键,为收束环节再读此句做铺垫。)

二、鉴军士之真

(一)文帝的评价为何这么高?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从军士素质便能看出将军的治军水平。咱们就先从军士身上找找原因!为了更好地去分析,今天教大家一个方法,比较鉴赏,即把文章中的对比之处找出来,抓住其中关键字词,相互比较分析。请看示例:

明确:

军士戒备:“若儿戏耳”与“锐兵刃,彀*,持满”

军纪遵守:“直驰入”与“不得入”“又不得入”(侧面描写)

“直驰入”与“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正面描写)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比”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写法的教学不宜脱离语用实际系统地讲授和操练。故该环节将“对比”渗透其中,指导相应的学法,给足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会“对比”,并为学生理解周亚夫之“真”做铺垫。学生若不能抓住关键字词,教师可适时点拨,并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涵泳品味。如“又”“满”等字,通过朗读便可将文帝一再受阻,军士严阵以待都品味出来。)

三、鉴将军之真

(一)看来细柳营的军士们无愧军士之名,与另外两营大不相同。周亚夫治军之才能,真也!比完了兵,咱们再来比较下几位将吧!请按要求自主完成表格。

(二)刘礼掌管皇族事务,徐厉身份显赫,他们会不知道军礼吗?为何文帝一来,他们就把军礼忽略了,而周亚夫没有?

明确:刘、徐二人阿谀奉承,周亚夫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在上一环节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比”写法,同时也能加深对周亚夫之“真”的理解。该环节的教学尤其要注意针对“揖”“拜”等字词,进行应势应需的文化融入,拓展“军礼”知识,帮助学生深化对周亚夫的认识。)

四、鉴文帝之变

(一)直面天子,能不卑不亢,周亚夫为将之风骨,真也。也能难怪文帝慰问细柳时,其礼数亦有较大变化。请大家按要求完成表格。

明确:

于棘门、霸上:直驰入。

于细柳:使使持节诏将军、按辔徐行、改容式车。

(二)面对军礼,先驱、棘门霸上的军士、刘徐二将都未遵守,天子当为礼之表率,亦未遵守。军礼是维持军队纪律、保证行动效率的重要制度。匈奴大入边,军队这般轻视军礼,以何御敌?直至周亚夫出现,他遵守着,他的军士遵守着,他影响着文帝也遵守了。周亚夫身上的什么品质征服了文帝呢?请小组讨论探究。

明确:周亚夫的恪尽职守,周亚夫对军礼的坚守。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通过比较文帝的变化,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周亚夫之“真”。教学时,务必拓展“持节”、“式车”等军礼知识,并言明军礼的重要性。非此学生不能感受到周亚夫对文帝的影响,以及周亚夫坚守军礼的原因。)

五、收束

(一)坚守军礼,恪守本职,此将军之本也!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于周亚夫的了解,更为深刻了。回过头再看文帝的评价,咱们能否补充一下,然后有感情地读出来?

嗟乎,亚夫________(用一个词形容),此真将军矣!

(二)本节课咱们着眼于文中的对比之处,采用了比较鉴赏的方法,深入品析了意蕴丰富的语言,探索了周亚夫的“真”。他的“真”在于治军严明有方,在于他刚正不阿的风骨,更在于恪尽职守,不忘将军之本。这些是否对大家有所启发呢?可以联系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目的有三,一是回扣切入环节,让学生修改再读关键句,读出新的理解;二是总结梳理本课所学;三是引导学生将所*系到自身。第一个任务的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诵读,读出与课堂伊始不一样的感情。)

六、延伸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看来周亚夫确实给了大家不少启迪,那么他的故事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我们阅读《史记》的路才刚起步。不少名人,如蔺相如、项羽、韩信等等,都在《史记》中留下了烙印!我们课后不妨也借助工具书与注释去读一读《白话史记》中的相关本纪、列传等,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恪尽职守

真将军

治军严明 刚正不阿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弦。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就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去偷袭且被敌人俘虏的,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10

学习目标

1.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法点拨

学习本文前,要注重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尤其是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如:持节、按辔徐行、揖、拜、式车,等等),在此基础上完成“思考与练习三”;要重视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本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也很成功,学习中应了解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的作用;同时,对课文所蕴涵的人文思想也应加深了解和认识。

自主探究

积累整合

1、给下面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提示写出汉字。棘门诏书持兵揖...介胄之士.嗟乎g?u弓弩按p?i徐.行n?ng者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军:.

②上自劳军劳:.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胄:.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④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领悟

5、把文章分为三层,并概括各层大意。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11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2、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3、请大家将书翻到167页,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4、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zī侯棘j门彀go弓弩nǔ按辔pi徐行

作揖yī介胄zhu嗟jiē乎曩n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7、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动词wi介词w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也许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可以帮助许多同学解决疑问。

13、同学们没有问题了,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大屏幕)

14、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

15、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16、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阐述。

17、“嗟呼,此真将军矣!”说说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8、(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19、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1、写罗敷的美,不从本身去写,而是从旁观者的眼中体现,我们说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20、总结:“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21、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的有见地,有思想,854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啊!

22、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xx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中,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23、总结: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篇12

上课铃响,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疏通了文意,了解了内容。还留了一个作业: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现在大家来汇报一下,让我们也来分享你收获的快乐!

生①:通过昨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师:他扎实地记住了文学常识,很好,请坐。

生②:我知道了在古文里,一个字有的时候有好几个意思,而且词性也不一样。如:“周亚夫军细柳”的“军”是动词,是驻军的意思;“至霸上及棘门军”的“军”就是名词,军营。“已而之细柳军”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介胄之士不拜”中的“之”是助词“的”;“称善者久之”中的“之”是语气助词,不译。

师:你是慧眼识珍品呀,你的收获涉及了古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知识点——词类活动。不过初中阶段知道这些就够了,到了高中我们再重点研究。

生③:我知道了在古文中有些词的用法是现代文中没有的,象“使人称谢”中的“谢”是“告知”的意思。“不闻天子之诏”中的“闻”是“听从”的意思。

师:这叫“古今异义”,需要记住。

生④:学习了这课,我知道了表示时间很短、不久的词有好几种,如“已而之细柳军”中的“已而”;“居无何”都表示“不久”,以前我们还学过“俄顷”、“未几”、“俄尔”都有这种意思。

师:你能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善于总结归纳,这个习惯非常好。其实语文是一门*积累而提高的学科,只要你循序渐进的积累,你的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还有许多学生举手,急于汇报。)教师微笑着说:我理解大家的心情,收获知识的感觉是充实的,与别人分享的感受是快乐的,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再一一汇报了,大家可以把你的收获整理到语文积累本上。

我有两件事,需要拜托两个小组来完成:

1.为大家讲《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

2.回顾、再现上节课的板书。

看哪两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完美合作展示给大家?

(讲故事和板书同时进行。)

生:讲故事略。

组员评价①:他讲得很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面一样。但是有一处我不同意,“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中的“改容”,我认为是改变了原来的神态,原来可能很严肃、不满,认为霸上棘门军玩忽职守,现在满意了。他刚才翻译成“改变了容貌”我认为不对。

师:你分析得很对。

组员评价②:我认为讲故事应该用现代汉语完全翻译出来,刚才军门都尉的话,他用的是原文而没有翻译出来。应该翻译为:在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讲故事的学生站起来反驳:我不是不会翻译才用原文的,我之所以那么翻译是不想破坏将军的原话。大家仔细看书,军门都尉在传达将军的话时是一字不差地重复,因为文章用的是直接引语,一个小尉官能把周亚夫的命令牢牢记在心里,可见周亚夫治军严明,军令如山,深受士兵爱戴。(大家鼓掌)

师:我很佩服你的洞察力,能看出字面底下的意思来。(教师板书“治军严明”,同时点评另一小组合作完成的上节课板书,帮助学生唤起记忆。)

师:大家仔细看课文题目《周亚夫军细柳》,这是用要素法起的题,人物加事件加地点,事件、地点为人物服务,在细柳这个特殊的地点驻军而发生的事,能突出周亚夫什么样的形象呢?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揣测作者创作思路,希望能象刚才那名同学一样,看出字面底下的意思来。把你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求同存异,然后咱们再集中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气氛热烈)

小组汇报①:我们组认为周亚夫还有忠于职守的品质,就连“天子劳军”这一刻都不懈怠,他的士兵们是“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他自己则是“持兵揖”,可见他以时时备战的紧张状态来完成防守大业的。

小组汇报②:我们组同意上组意见,我们还认为周亚夫有忠厚耿直的性格,皇帝来劳军,他都不拜,而以军礼见,可见他不溜须拍马,不阿谀奉承。(教师板书:忠厚耿直)

小组汇报③:我们不同意上一小组的意见,我们觉得周亚夫有些虚伪,哪会那么巧,偏偏在皇帝劳军时匈奴偷袭呢!是装给皇帝看的。(学生纷纷举手要发言。)

生①:不对,谁敢肯定敌人不会偷袭呢?他们驻军的地点就是在前线,书上写得很明白“以备胡”,象霸上棘门军那样涣散,敌人果真偷袭了,他们能担起保卫天子的重任吗?

生②:周亚夫不是在装,从军门都尉和壁门士吏的语言中可知,他们的训练有素不是一日的功夫,装也装不出来。

生③:周亚夫要装为何不像刘礼、徐厉那样“下骑送迎”,而要“持兵揖”,你要知道,林冲因带刀入“白虎堂”而被治罪发配沧州,更何况在天子面前“持兵”呢,有可能要冒着杀头之罪呢!

师:大家讨论得很好,旁征博引,很有说服力,由你们的分析我可以得出:周亚夫的确在时时备战状态,以防万一,从这儿正可见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军纪严明的特点;宁肯冒着被皇帝误解,甚至杀头的危险而尽忠尽职,更可见他的忠厚耿直的性格,真不愧为“真将军也!”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真将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社会才会长治久安,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富强,愿大家都成为这样的“真将军”。

到此,我们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了,通过“周亚夫军细柳”这一事件来塑造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那么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徐厉二位将军呢?

生:写刘礼、徐厉是为了与周亚夫形成对比,衬托周亚夫形象的伟大。(教师板书:对比衬托)

师:原来这是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那么根据我们写作经验来看,写人得让人物去说话、做事,可是周亚夫在全文中只出场一次,一个动作“持兵揖”,一句话“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对他手下的将士却用大量笔墨,是不是详略不得当,喧宾夺主?

生①:我们从他手下将士的语言、动作中就可看出周亚夫的形象,所以就不用再更多地描写本人了。

生②:所有对手下将士的描写都是在为周亚夫服务,这是侧面描写,再加上正面描写,就形成了正侧面描写结合,详略很得当。(学生给予掌声,教师板书:正侧面描写结合)

师:真是一语中的,这是一种写作技巧,该用简笔处惜墨如金,该用繁笔处泼墨如水,周亚夫虽未出场,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将军”风范,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师:谁看过《史记》或节选?司马迁是不是常用这种方法写人物?

生①:我看过《陈涉世家》,就不是用这种方法,正面描写很多,如文章写陈涉语言的名句就有:“雁雀安知鸿皓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有许多写动作的,如“陈胜命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生②:我看过《廉颇蔺相如列传》,在“退避三舍”这一故事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但正面描写比侧面描写多。

师:可见文无定法,既可以正面描写为主、也可以侧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结合、或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或通过环境、场面烘托刻画,只要人物形象逼真、生动,完成主题的要求就是好文章。司马迁非常善于选取典型事例,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记录史实。象这种写史的体列就叫做纪传体。(板书)《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是传纪文学的典范,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次走进课文,齐读《周亚夫军细柳》,感悟伟大的《史记》的风采!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下课铃响了,教师宣布下课,师生互道“再见”。

板书:

教学反思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有效地兼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把课堂当成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很好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小组讨论训练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质疑、探究、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进取。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了“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对课外阅读量的检验,可以督促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课内与课外结合,自觉提高语文素养。

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学生对其正面形象进行质疑,这是我在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极强,有时候敢于对传统反叛,从这节课就可见一斑。虽然该问题在课堂上也顺利处理了,但课后想来,这也是新课程对老师的一个挑战。学生在课上是自主的、开放的、交流是多边的,教材仅仅是师生、生生对话的文本,学生有可能生发许多疑问,有的甚至会把老师“挂”在讲台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只有在课前全方位准备,才能做到在课上游刃有余。这也是兵家所谓的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