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雨说》教学设计(推荐14篇)

2023-04-11 01:33:01教案设计

《雨说》教学设计(推荐14篇)

《雨说》教学设计 篇1

东庐中学初三语文师生讲学稿

课题:《雨说》 课型:新授 执笔:向志燕

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时间:05年9月

学习目标:

1、能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清新明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诗的内涵,能品味诗人笔下“爱的使者”——“雨”的形象。

学法指导:

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本诗的背景。然后反复诵读,从语言从语言入手。运用联想想象法和探究学习法,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田圃( ) 禁( )锢 留滞( ) 喑( )哑 ( )

蓑( )衣 襁( )褓( )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寒浅 洗礼 忍冬 留滞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3、动手查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整理后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4、反复朗读本诗,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要掌握好句中的重音,请根据下列的示例给全文做些朗读标记。

(雨说:四月已经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5、自由朗读,写出各节诗所表达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并要谈谈听读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读全诗,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诗的题目是“雨说”,你知道她是对谁而“说”的吗?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诗中“雨”所说的那些话,想一想诗中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有哪些特点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本诗的主旨?

3、诗的第七、八小节中,两次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四、品味欣赏:朗读全诗后,你最喜欢本诗的哪一句或哪一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五、问题探究:自由吟咏,体会一下本诗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课后巩固与延伸:

一、摘录两句课外古诗文中描写春雨的名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问题。

秋雨声声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呦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1、题目“秋雨声声”能换成“秋雨”吗?为什么?

2、本诗想表现什么中心?

3、怎样理解诗句“天边的霞光呦脸上的红晕,化一多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4、“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梦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说》用象征手法写出了关爱;《秋雨声声》用拟人手法写出柔情,请你运用拟人或比喻写出夏雨的热烈,用诗歌的形式写出。

《雨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充分朗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雨”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尝试诗歌的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通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主题,感受真情。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意。

【教学方式】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运用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

3、运用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朗读教学带。

【教学构思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由传统诗歌引入到现代诗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朗读,初步感知

1、听配乐诗歌朗读,营造氛围。

2、学生边听边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

4、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思路。

5、运用想象,理解诗中“雨”的形象。

6、教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具体研习,品味诗意

1、请学生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相象,把这些意象所在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2、联系诗句,说说诗歌中“雨”的形象。

3、齐读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问题探究:这些动人的笑有什么含义吗?试品析。

从两个“勇敢地笑”中,你获得了些什么启示呢?

4、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四、学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

五、迁移练习

春雨对孩子们说了这么多,现在,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六、课堂小结

诵读全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形象。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与祝福。希望同学们也如诗人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观察生活,以引发我们的艺术情感。

七、作业设计

1、熟读全诗,感受诗意。

2、请用几行诗或几句话对春雨作一番描绘。

【板书设计】

雨说

郑愁予

探访四月的大地

亲近孩子

来自遥远的地方

教孩子们勇敢的笑

快乐的安息

《雨说》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能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清新明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诗的内涵,能品味诗人笔下“爱的使者”──“雨”的形象。

【学法指导】

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本诗的背景。然后反复诵读,从语言从语言入手。运用联想想象法和探究学习法,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田圃()喑()哑()留滞()

禁锢()襁()褓()蓑()衣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寒浅洗礼忍冬留滞温声细语润如油膏

3、动手查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整理后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4、反复朗读本诗,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要掌握好句中的重音,请根据下列的示例给全文做些朗读标记:

(雨说:四月已经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5、自由朗读,写出各节诗所表达的内容: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

同学们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并要谈谈听读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

读全诗,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诗的题目是“雨说”,你知道她是对谁而“说”的吗?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诗中“雨”所说的那些话,想一想诗中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有哪些特点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本诗的主旨?

3诗的第七、八小节中,两次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四、品味欣赏

朗读全诗后,你最喜欢本诗的哪一句或哪一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五、问题探究

自由吟咏,体会一下本诗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课后巩固与延伸】

一、摘录两句课外古诗文中描写春雨的名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2、。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问题

秋雨声声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呦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1、题目“秋雨声声”能换成“秋雨”吗?为什么?

2、本诗想表现什么中心?

3、怎样理解诗句“天边的霞光呦脸上的红晕,化一多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4、“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梦境”指的是。

5、《雨说》用象征手法写出了关爱;《秋雨声声》用拟人手法写出柔情,请你运用拟人或比喻写出夏雨的热烈,用诗歌的形式写出。

《雨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媒体设计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解说:此导语的设计,力求抛砖引玉。一是由学生耳濡目染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暗示诗人的创作底蕴;二是明示诗歌的作用,既隐含方法,又指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中国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解说:准确识读生字是朗读乃至吟咏课文的前提,学生之间互相指正比教师单纯灌输效果更好。)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明确: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解说:此步为学生品读全诗的关键,只有完全融化到诗里,才能在高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解说:此步是在完全入境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提倡借用古诗文表达,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明确:意象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解说: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为解读意象做准备。)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解说:这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教师也可根据学情,适当加以提示,如参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也可先找关键句。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解说:诗重在读,只有在吟咏中才能把握诗丰富的内涵。最好能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重在方法上的指导,而不苛求结论。)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说:选取重点段落回读,强化对文章的感悟欣赏,优化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素质,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和智能双向发展的绿洲。)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解说:欣赏品味与具体研习两部分可视课堂实际穿插进行,教师评析要适时而作,适可而止。)

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解说:鉴赏诗歌重在朗读,贵在诗趣。以《雨说》为契机,启发激励学生阅读大量诗歌名篇,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才是最终目的。)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板书设计]

(解说:明示教学目的,突出诗歌主题,强调学习重点,力求简洁清晰,一目了然。)

《雨说》教学设计 篇5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中国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陌?氖拐撸??脑⒘耸?苏娉系南M??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四、意境拓展

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雨说》教学设计 篇6

2 雨说 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 田颖 < } 18px line-height: 14px; font-size: { td div.union justify text-align: 173%; 0cm; 13pt margin: 16pt; inter-ideograph; text-justify: bold; font-weight: .h3 .h2 240%; 16.5pt; 0cm 17pt 22pt; .h1

1.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2.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学生准备:

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中国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

二、品读诗歌

(一)配乐朗读,理清思路

《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推荐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one day in spring》《春日》《ear melody》《大地的旋律》)《melody of hope》(《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然后尝试把九行诗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这首诗的脉络。

(二)感受诗情,品味雨韵

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

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2.细细吟咏,重点突破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例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等。

(2)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它的运用对表达诗歌的主旨有什么好处?

(3)自由提问,共同探讨。

提示:这一部分,教师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和同学们一起品味诗歌的内涵。在自由提问中,可以查漏补缺。中间贯穿朗读,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另外,可适当补入朗读指导。

(三)联想想像,丰富诗句

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也可以运用联想和想像,抛开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这两种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让学生感觉不单调,不重复,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印下孩子们嬉戏的脚印,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技发芽,池塘里的小鱼儿快乐地向我问好,唱着歌谣的溪水荡起满脸的笑。

提示: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

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

提示:学生的诗也许稚嫩,但只要用心,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放手让他们去写,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芒。

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

“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请赶快行动吧。

《雨说》教学设计 篇7

知识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作者,中国台湾诗人,80年代曾被选为中国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在香港、中国台湾的高中课本里都选有他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

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1、 探访四月的大地

2、 雨轻轻地来了

3、 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 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 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 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 8、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 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分小组讨论)

1、 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

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2、读写生字词

教学课后记: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主要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雨说》教学设计 篇8

【知识目标】

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作者,中国台湾诗人,80年代曾被选为中国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在香港、中国台湾的高中课本里都选有他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

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

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

2节:雨轻轻地来了。

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

分小组讨论:

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明确: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明确: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2、读写生字词。

【教学课后记】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主要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雨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媒体设计】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解说:此导语的设计,力求抛砖引玉。一是由学生耳濡目染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暗示诗人的创作底蕴;二是明示诗歌的作用,既隐含方法,又指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中国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 gù) 留滞(zhì)

喑哑(yīn yǎ) 襁褓(qiǎng bǎo)

(解说:准确识读生字是朗读乃至吟咏课文的前提,学生之间互相指正比教师单纯灌输效果更好。)

⑵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明确: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解说:此步为学生品读全诗的关键,只有完全融化到诗里,才能在高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

⑶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解说:此步是在完全入境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提倡借用古诗文表达,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2、具体研习:

⑴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明确:意象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解说: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为解读意象做准备。)

⑵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解说:这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教师也可根据学情,适当加以提示,如参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也可先找关键句。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⑶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解说:诗重在读,只有在吟咏中才能把握诗丰富的内涵。最好能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重在方法上的指导,而不苛求结论。)

⑷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说:选取重点段落回读,强化对文章的感悟欣赏,优化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素质,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和智能双向发展的绿洲。)

3、欣赏品味:

⑴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⑵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解说:欣赏品味与具体研习两部分可视课堂实际穿插进行,教师评析要适时而作,适可而止。)

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解说:鉴赏诗歌重在朗读,贵在诗趣。以《雨说》为契机,启发激励学生阅读大量诗歌名篇,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才是最终目的。)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雨说》教学设计 篇10

《雨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释各语言的凝练性。

2.了解诗歌思想的丰富性。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诗歌凝练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2.能够品味诗歌,感悟诗歌丰富的内涵。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之一是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3.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带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在对本诗及其作者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作中所抒发的感情,并能准确流利地朗诵全诗。第二课时分析诗的结构层次,重点对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找出雨所代表的象征含义,最后对全诗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圃 锢 喑哑 蓑笠 膏 襁褓

2.解释下列词语:

(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2)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3)留滞:停滞,不流通。

(4)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6)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8)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读课文。

二、导入

1.导语:我们学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一诗,那是“黎明”要诗人向人们传达它的话。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当代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雨说》,和艾青的诗歌不同的是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以“雨”的身份向人们进行述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2.作家作品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中国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1968年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中国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三、学习过程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脍炙人口的名诗《春夜喜雨》,回忆一下这首诗中杜甫抒发的感情。

《春夜喜雨》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写的。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之情。

2.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雨说》中诗人从而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提问: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

副标题:新闻报道中多行标题的一部分,又称辅题或子题。写在正题的后边,用以补充或说明正题,对中心进行提示。散文和诗歌中的副标题一般以是提示诗、文写作缘由为多。如《有的人》其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其实这首诗就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的创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鲜明的爱憎,赞颂鲁迅先生自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它提示了读者,诗人写作本首诗歌的出发点是为中国的广大儿童们。诗人想借“春雨”告诉中国的儿童们,中国人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下一代”,儿童们应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长者的爱抚,在无忧无虑中幸福成长。

4.朗读课文,找一找诗中“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诗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快乐地安息。这些话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

5.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是:首名、小标题与正文间,段与段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重读是把句中重要词语读重一些表示强调,“重要词语”一般指句中主语、动词谓语和修饰限制的定语。语调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感情的,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一般地说,表颂扬的。

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一般说,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的句子,含有庄重或悲哀的句子读缓慢些,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的对话,慷慨陈词,含有快活,愤怒、恐怖、惊愕的句子读得急促些。

四、小结

近来我们学了不少的诗,都是新诗。所谓“新诗”世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它们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限制,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更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它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逐渐成为诗歌的主流。学习诗歌很重要的是要朗读,在理解诗意后,更应当运用朗读的一些要领和技巧反复咏唱,朗读成诵。诗的语言有别于其他文体,大量的名诗,其语言更是经过诗人千锤百炼方给予确定,记忆于心,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大有帮助。因此期望同学们注意朗读成诵。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第l、2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锢 崮 痼 鲴 蓑 衰 膏 搞

(二)给下词注音、组词并解词。

1.耸 2.矗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想一想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二、导入

“诗言志”郑愁予之所以在中国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应当和诗人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有着一种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上节课中我们对诗人在诗中一连串中国传统人文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融为一体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将就此作进一步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

1.提问:这首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明确:这首诗雨的行踪,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雨前。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也因大地萧条,雨才来探访大地。

第二部分:(第2、3、4节)雨中。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临为大地带来了欢乐。

第三部分:(第5、6、7节)雨教。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大,教儿童要勇敢面对生活、幸福成长。

第四部分:(第8节)雨息。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是看到儿童们自由地笑,幸福成长。

2.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又如第5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1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人接受诗人的忠告:“只有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而诗最后“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不是作者由衷的愿望吗?创造一切可能,让儿童们幸福地无忧无虑的成长。

3.读一读第7、8两节,这其中的“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讨论、明确: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二样事”,但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不同的是第7节诗人通过景物描写,通过物对雨的态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条儿”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这拟人逼真,风雨中的柳树长得更潇洒;而一石狮,石狮流的不是泪,那分明是雨水呀,风雨中石狮也多了一种乐趣;雨中的飞燕,倾斜那灵巧的躯林,穿梭其中,那是一种喜庆、勇敢的身姿,可见诗人透过雨,教给儿童们的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乐对人生,才能幸福成长。

而第8节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笑”仍然是教儿童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儿童是大地的主人,儿童是未来。只要我们的广大儿童勇敢面对生活,乐对人生,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这是诗人殷切的希望。

4.想一想,这首诗与艾青《黎明的通知》在拟人化手法运用上有什么异同。

讨论、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这一点和艾青的《黎明的通知》类似。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全诗以“黎明”为说话者,而郑愁予的《雨说》,全诗以春雨为说话者。不同的是艾诗主要是“黎明”让诗人转告人们它的通知,而郑诗则用“雨”直接与儿童对话,表情达意罢了。

5.说一说,这首诗除了拟人手法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讨论、明确:除了拟人外,作者还用了比较、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比喻: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排比:如。“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反复:如:“雨说:我来了……”“雨说:……”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短诗(雨说),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修辞方法的运用在写作中是很重要的,运用的恰当,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表情达意上都会收到更佳的效果。这也提醒了我们同学,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不妨开拓眼界,不仅要读课文,要读报刊上我们中国大陆作家的作品,眼光还要放远一些,有机会也可以读一读中国香港、澳门的作家作品,读一读中国台湾的作家作品,读一读在美国,在加拿大、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广泛涉猎之后,你便会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你的语文知识也会更多、更扎实。”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第3题,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课后练习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唤

爱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为下列字注音。

絮( )跫( )扉( )帷( )

2.解释下列词语。

寂寞:

春帷:

窗扉:

3.说说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举一、二例说明)

4.试归纳这一短诗的大意。

答案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略

(二)1.sŏng 耸立 2.chù 矗立。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xù qióng fēi wéi

2.略

3.比喻如容颜如莲花开落,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4.这短诗江南风情意象表达了诗人豪放旷达的胸怀。

《雨说》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设计思路】《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教学本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进入诗中的情境,自行体验情感,感悟诗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⑵读准“圃”、“喑”、“襁褓”、“锢”、“滞”等词的字音。

⑶掌握“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喧嚷”、“温声细语”、“知悉”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⑴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⑵揣摩诗歌中运用的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

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媒体】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的“雨”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幻灯片展示:

1、走近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中国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中国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中国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又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评点要求:

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评点,可以先评点每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把握整体的写作思路。

2、教师提供诗歌朗诵录音(幻灯片展示)。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合编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教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初读小结,幻灯片展示:

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四、文段分析

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

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

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

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

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

5、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

明确:它希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笑,有着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幻灯片展示):

⑴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⑵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快乐的安息”让你联想起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⑶最后一节写道:“要记着,他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显然,“雨”带来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品出这种“甜”了吗?请引用诗歌中的内容陈述你的理由。

⑷阅读副标题,然后说说:这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⑸你认为这首诗适合青少年阅读吗?谈谈你的感受。2、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一一讨论上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合理的看法。

3、意象与意境(幻灯片展示):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称为“意象”,正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主要通过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意象)实现。赏析郑愁予《北峰上》(幻灯片展示):

北峰上

归家的路上,野百合站着

谷间,虹搁着

风吹动

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软软的虹桥

便跟着我,闪着她们好看的腰

而我邻舍的顽童是太多了

星星般地抬走一个黄昏

且扶着百合当玉杯

而那新酿的露酒是凉死人的

赏析:此诗的主体意象是“野百合”。第一节一起句,便以“归家的路上。野百合站着”将“野百合”人格化。接下来,随着“虹”在山谷间的出现,随着风的吹动,“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了软软的虹桥/便跟着我,闪着她们好看的腰”,这就进一步使“野百合”女性化。到了第二节,作者旁涉笔墨,写“邻舍的顽童”,写他们“星星般地抬走一个黄昏”。这一切看似闲笔,实际上却是为“野百合”的再度出现创造一种新的氛围。第一节写的是“归家的路上”作者的所见,第二节诗的客观空间则易之为“邻舍”。而在这时,“野百合”也变成了顽童们嬉戏的“玉杯”了,诗末一句“而那新酿的露酒是凉死人的”,流露出一种孩提式的劝诫口吻.使人感到善意和亲切,更使人由此洞见作者心灵的透明和纯净。

六、评说诗歌朗读

要求学生对诗歌朗读品评,边读边评,看朗读是否流畅,节奏是否合理,停顿是否恰当,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意。

1、自由朗读诗歌。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体会每句话的完整意思。

2、互相评读。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评,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讨论句子的停顿、语气、语调。

3、对照诗歌朗读录音,谈谈自己朗读课文的感受。

4、朗读全诗。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课后练习第三题。

3、选用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一、注音

田圃喑哑

喧嚷襁褓

二、仿写句子

例句: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啊

君不见,<u>柳条见了我笑弯了腰啊</u>

<u>石狮子见了我笑出泪啊</u>

<u>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u>

请根据划线部分仿写三句话:

<u></u>。

<u></u>。

<u></u>。

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

“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试着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

<u></u>。

【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一、注音

pǔyīnyǎrǎnɡqiǎnɡbǎo

二、仿写句子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句如:“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啊”“小溪见我笑岔了道啊”等。

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

《雨说》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设想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一种灵动的生命,拥有了特殊的韵味。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朗读、讨论,了解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朗读全诗,熟悉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在词语摘抄本上摘抄词语。

田圃 寒浅 锢 踪迹 留滞 喑哑 温声细语

喧嚷 知悉 抗拒洗礼 油膏 襁褓 安息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四、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

四、采用问题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问题组合一:

通过这一组问题,意在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学生齐声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段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其他章节的内容,然后仿照教师示范的方式进行想像,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

(4)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并为自己所描述的画面取名。

(5)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2.问题组合二:

这一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优美文句和关键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1)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体会,这一节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朗读“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大地的希望就有了”。体会:这两节中,“勇敢地笑”反复出现,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3)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

3.问题组合三:

通过这一组问题,探讨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1)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2)最后一节写道:“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显然,“雨”带来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晶出这种“甜”了吗?请引用诗歌中的内容陈述你的理由。

(3)请阅读副标题,然后说说:这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4)“雨”对少年儿童“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话对“雨”说吗?请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五、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诵全诗。

2.朗读指导。从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3.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在听朗诵的同时,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六、迁移阅读

1.发给学生迁移阅读资料:

要求学生阅读下面这组小诗:

繁星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三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读时体会这目诗的主目、风格和艺术特色等。

2.引导学生比较:注意从情感、结构、语言、意象、意境、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能说出其中一点或几点即可,不求全责备。

七、布置作业

《雨说》教学设计 篇13

雨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中国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四、意境拓展

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雨说》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依据】

《雨说》是郑愁予先生的佳作,它清新活泼,明快耐读,轻柔温软。作品出色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一个爱的使者的形象,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在诗中,雨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轻盈,那样的善解人意!

因为有了爱,世界因此而美丽;因为春雨的到来,世界因此有了无限生机的活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极需勇气,所以有了雨的叮咛和鼓励。

雨是笑着长大的,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也应该笑着长大啊。雨来了,冰雪融化了,江河歌唱了,柳条儿舞动腰肢,小鱼儿跳出水面呼吸空气……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所有的忧伤都会化解,因为,有了笑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当雨看到孩子们自由勇敢的笑了,它就“快乐的安息”,它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它勇敢、善良、乐观,它是这样的可亲可敬可爱!

带领学生陪伴雨走过奉献的生命历程,便是一次愉快的、充满爱意和笑容的精神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作品意境优美,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并尝试诗歌或散文诗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鼓励学生对是个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竞赛的形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本对话,实现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是一、进入诗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熏陶的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诗歌是文学体裁之一,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是“欣赏”。它应该包括领悟内涵、品味语言;体验情景和形象、说出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三方面。因此,本诗作如下设想:

1、朗读为本:

《雨说》是诗,也是歌,轻柔欢快,活泼可爱,特别适合朗读。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注意传授学习方法:

本课应教给学生朗诵和欣赏诗歌的方法。要求学生读要读得有情味,品要品出诗的意蕴。从语言文学描绘的形象出发,通过现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4、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构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朱自清的名篇《春》的片段引入课题。

二、充分朗读,初步感受诗意

通过自由朗读、教师范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意境及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意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分别从语言、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个性化阅读。

四、迁移练习

春雨引进对你说了这么多话,现在,请你也对春雨说说心里话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