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推荐16篇)

2023-04-12 00:11:01教案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推荐16篇)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1

1

教学目标:

1.体悟雨果和伏尔泰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词的现场感、交流感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从作者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课前准备:

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878年的法国,拿破仑三世王朝已经推翻,建立了共和政府。作者也早已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但是,德国对法的战争没有停息,因为政治派别纷争激烈。尤其对巴黎公社员的杀戮,到处弥漫着血腥。“野蛮还在,刀剑猖狂”。作者本人代表左派,同情巴黎公社,不断受到排挤。雨果这位从伏尔泰思想汲取力量的人道主义斗士,在“教导人们走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1778)的一百年后,发表富有战斗激情的演说。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注音:陨柩 睿 恪

(2)解词:

陨落:星星等从高空落下。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登峰造极:登上高峰,达到顶点。比喻达到了最高境界。

兼而有之:同时具有。

睿智:英明有远见。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数量多。

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地履行职责。

灵柩:已盛尸体的棺材。

媚上欺下:巴结上司,欺骗下属。

凌驾:高出: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恼羞成怒:因感到羞愧而发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资料交流:

(1)伏尔泰:原名弗郞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2)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雨果13岁开始创作。早期作品多赞成波帝王朝复和天王教会。后在进步思想启发下,正治上转向资产阶段自由主义,并在文学上反对古典主义。他创作的《欧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打破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艺术手法,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全面胜利。他的大部分作品深刻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现实。1831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中世纪一次巴黎贫民起义,揭露了宗教势力和封建政权对人民的学生压迫,鲜明地体现了雨果的善与美、美与丑的对照原则。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此后流亡国外达19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

(3)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4.本文可分三部分:

[1](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5.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三、问题探讨

1.伏尔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武器是什么?如何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

明确:伏尔泰用“笔”作武器。这轻如风,猛如电的“笔”实际是指伏尔泰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进行思想启蒙,“培良良知,教化人类”;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为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突出谈到伏尔泰的微笑?

明确:对权贵和压迫者的嘲笑,表现了他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对弱者和被压迫者的微笑,表现他善良、仁慈、博爱的宽广胸怀;微笑体现了伏尔泰讽刺幽默的战斗风格。

作者突出谈到伏尔泰的微笑,着重体现了伏尔泰的非凡人格,表现出不权勇于战斗,同时善于战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3.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4.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明确:雨果在盛赞伏尔泰的历史功绩时,说“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伏尔泰究竟要教化人类的什么良知?雨果又说,从伏尔泰开始,“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这里所说的“良知”与“思想”,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认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的关键。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人的尊严”真正确立起来。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结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怒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高,催生的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的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提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总结语言收获:

(1)诗化语言。

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其语言本身,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例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伏尔泰的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2)口语性强,体现了现场感和交流感。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口语性强,体现了讲话时的现场感和交流。

用短句、问句和排偶句增加口语色彩。如,“微笑,就是伏尔泰。”“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这是一场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等等。

注意和现场交流。如,提示听众:“各位先生,”“先生们”,“我再说一遍”,这些提示,目中有听众,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五、小结作业

1.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查找资料,进一步认识伏尔泰和雨果。

板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对伏尔泰的崇高敬意,感受伟人的魅力,接受自由、平等、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点及实现措施】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这既是文章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介绍背景、作者生平来辅助了解,也可以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加以讨论,促使学生理解。)

2、通过朗读,体会雨果充满激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作为一篇演讲,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激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要把朗读的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激。)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1、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⑴结合《世界历史》,让学生了解背景情况,或让学生在上课前分工查找资料,或者教师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

⑵可通过讲述“伏尔泰之死”“卡拉斯事件”等故事,激起学生了解时代与思想背景的兴趣,尽量不要跟学生照搬历史或哲学教科书上的抽象概括。

⑶如果学生对启蒙思想(如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可以把重点和突破口放在“正义感”方面,即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行动。

2、在总结伏尔泰的贡献时,学生可能不太好把握,尤其是对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不容易明了。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伏尔泰与黑暗势力斗争的武器是什么?“笔”的寓意是什么?演讲开头所说的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体会雨果充满激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置疑法:

通过朗读,体会雨果充满激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点拨法。

4、讨论法。

5、合作法。

6、探究法。

【教学辅助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一颗巨星陨落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澎湃的演讲。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二、检查学生预习

1、注音:

陨柩睿恪

2、解词:

陨落灵柩睿智凌驾黎民百姓恪尽职守

三、教师介绍

多媒体课件出示:

1、伏尔泰:

原名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夫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他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2、雨果: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简介《巴黎圣母院》,它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而《悲惨世界》刚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罗曼•罗兰评价雨果说,“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四、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读完本文后的第一感受:

1、内容上的:

⑴雨果对伏尔泰作出了怎样高度的评价?

参考:

①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

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一切都靠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②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原因是──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⑵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杰出的贡献?(是像牛顿,爱迪生一样看得见的成就吗?)

学生找相关语句后明确:──他的贡献主要是思想上的!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教导、安抚、教化人,当然,他也用行动为受害者辩护,替弱者伸张正义,他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走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语言上的:和别的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⑴这是演讲词,本文具有充满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⑵雨果对伏尔泰充满了高度的激和崇高的敬意。感情的自然流露,鲜明的感情色彩。

⑶演说词面对观众,有现场的交流和提示等。

五、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本文可分几部分?让学生读课文后讨论回答,这有一定的难度。

可分为三部分:(也可分四部分,把他的人格魅力单独分为一部分)

1、(1)对伏尔泰作出的世纪性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高度赞扬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的精神。不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还包括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还专门礼赞了伏尔泰非凡的人格──“睿智的微笑”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六、细读本文,要求体会作者的感情,文句的深刻含义和语言运用的妙处

1、细读第一部分,思考:

⑴作者怎么评价伏尔泰的逝世?

“一颗巨星陨落了。但它是永生的”,高度评价了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⑵“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这句话蕴涵着哪些丰富的意义?

首先,“一个世纪”指他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法国18世纪,这是“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摇篮”“灵柩”“深渊”“曙光”这些词语极其生动地概括了法国18世纪的历史特点。

其次,见证了这个伟大时代的伏尔泰,他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

⑶“诅咒”和“祝福”如何在雨果的身上被看似矛盾地体现?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毁誉。“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所受的极端毁誉,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启蒙”的西文原意,就是带来光明)。

小结:雨果对伏尔泰的精彩评价,激起了听众的共鸣,赢得赞同的掌声。

2、细读第二部分,思考:

⑴伏尔泰是一个勇猛的“斗士”,他让我们想起旧中国也有这样一位勇士──那就是“鲁迅”,说说他们的共同点:

①用笔作武器。

②孤身奋战,都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

③不仅有思想上的教化,还有行为上的具体帮助。

教师小结:从思想上引导人类走向光明和平,这正是伟人先知的最大贡献。不同的是,他们生活的世纪不同,斗争的性质、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些不同,获得的效果最终也不一样。

⑵本段演说词哪些体现了口语化的特点?

“各位先生”“我再说一遍”面对观众,提醒注意。

①用短句、问句和排比句增加口语色彩。如“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司法是什么?是不公正。”“这是一场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等等。

②注意和现场交流。如提示听众:“各位先生,”“我再说一遍”,这些提示,目中有听众,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3、细读第三部分,思考:

⑴伏尔泰的高贵人格还体现在他的“微笑”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说说这“微笑”中含有的多层含义?

“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忧伤,也许来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独,来自对改造社会与人心之艰难的体悟;但“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济世情怀,终究使他把一生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于是,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从而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⑵在本段,雨果又用了哪些词语来评价这个伟人?

“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在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⑶说说“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这句话的含义。

思想取代武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作为公民,“恪尽职守”,就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做为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力”,就是捍卫自由,追求真理。

4、细读第四部分,思考:

⑴雨果的时代是个怎样的时代?

“野蛮还在”,“刀剑猖狂”,人类还在流血,还有君主独裁,还有不息的战争,还有被压迫者的痛苦和呻吟。

⑵“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句话包含怎样的意思?

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但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⑶本文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巧妙之处?雨果演说本文的最大意义在于什么?

内容上:(演说意义)作为法国19世纪精神领袖的雨果,他希望像他的前辈伏尔泰一样,再一次向世人大声疾呼“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呼告:“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结构上:巧妙地呼应了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一句;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七、诵读全文,再次体会本文语言特色,体会雨果饱含激、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教师阐述: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

1、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语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

2、本文语言,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美感和激。

【板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总体评价──伏尔泰世纪性贡献

2、回顾历史──思想启蒙与现实帮助

礼赞人格──“睿智的微笑”

3、回到现实──呼吁讨教,表达决心

语言风格:充满崇高敬意、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感情自然流露。

【课外延伸】

伏尔泰哲理名言积累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虽然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将以我的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激是使航船扬帆的骤风,有时也使它沉没,但没有风船就不能前进。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

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使心灵入迷。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3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代和思想背景,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

二、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三、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语言的欣赏。

教学难点: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陌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二、检查预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1)注音:陨 柩 睿 恪

(2)、解词:陨落 灵柩 睿智 凌驾 黎民百姓 恪尽职守

2、学生自由朗读精彩段落。

3、交流找到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出示:(1)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2)、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3)、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1、(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四、研读课文

1、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找相关语句后明确: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教导、安抚、教化人,用行动为受害者辩护,替弱者伸张正义,他把人的尊严伏赋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走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讨论后明确:因为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一切都靠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4、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五、欣赏语言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品评交流。

2、教师举例。

3、总结语言特点: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六、布置作业

选择你所喜欢的语段背诵积累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30~36页。在纪念“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逝世一百厨年的讲坛上,法兰西另一位伟大的斗士──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鼓舞人心的演讲。这不仅仅是一篇纪念性的演说词,它更显示了雨果对伏尔泰人格的景仰、对伏尔泰精神的追随,对自由和真理的呼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灵柩、陨落、睿智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⑵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⑶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课外查找有关资料,并共享资源,形成对伏尔泰和雨果的整体了解。

⑵通过范读、集体或个人朗读,体会雨果语言的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歌颂和景仰。

⑵理解伏尔泰作为“法兰西思想之王”带给同时代及后世的思想革命。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

⑴理解在形似散乱的内容下层次分睨、思路清晰的结构。

⑵体会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以及雨果对于伏尔泰、对于先哲、对于自由和民主的景仰。

⑶学习演讲语言的鼓动性和感召力。

2、难点:

⑴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⑵学习抓住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教学突破:

比较鲁迅和伏尔泰的“斗士”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第一课时前,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流畅、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并查找伏尔泰和雨果的相关资料。

⑵第二课时前,准备阿累的《一面》中描写鲁迅先生的文字和伏尔泰的挂图。

2、学生准备:

完成预习作业,能够读通全文,并查找伏尔泰和雨果的资料、故事等,有条件的可以阅读他们的文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走近伏尔泰和雨果,由此导入新课。

2、范读节1,从课文中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3、引导学生分析“斗士”形象。1、结合所查找的资料,交流讨论,进入新课。

2、仔细听教师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从“笔”和“独自一人”入手,理解“斗士”形象。

一、走近伟人,导入新课(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两节课的时间,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请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结合课前的预习,积极发言,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比如:1762年轰动欧洲的“科拉事件”,以及伏尔泰为西尔旺、蒙巴伊、拉巴尔等人鸣冤,为他们洗脱罪名、恢复名誉的故事。也可以介绍伏尔泰、雨果的生活经历和成就。

二、阅读节1,把握感情基调(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有感情地范读节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在节1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升认识:伏尔泰获得祝福和诅咒,都是因为他向旧社会宣战。

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体会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1、仔细听教师朗读节1,回答问题:

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2、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以及查找到的资料,理解雨果的评价。

三、理清结构,整体感知(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2、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

讨论:

⑴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⑵对象是谁?

⑶以何种方式?

⑷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⑸结果怎样?

3、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归纳提升: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结合鲁迅的形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1、浏览全文,找出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如:节8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节1l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2、积极讨论,自发解决问题:

⑴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⑵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⑶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⑷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⑸结果:胜利。

3、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回忆鲁迅的形象(倔强的斗士形象),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这个形象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朗读部分章节,并复习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微笑”,研读“智者”形象。

3、通过阅读,体会语言的浪漫主义特色,以及演说语言的震撼力和感召力。1、朗读部分章节,咬准字音,读出感情。

2、体会“微笑”的内涵,理解“智者”所代表的精神。

3、感受雨果语言的魅力,认识伏尔泰的成就。

一、复习课文,分析“智者”的形象(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朗读部分章节,如节1、节8等。

2、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3、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4、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1、能够有激情地朗读部分章节,咬准字音,控制语速,掌握感情的力度。

2、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3、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4、回答: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二、提高认识,拓展思路(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3、讲解: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定要组织学生讨论。)1、结合节13,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仔细阅读课文,讨论并交流意见,能够体会到: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

3、想象18世纪的历史现实,尽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雨果对于伏尔泰的论说和评价。遇到无法理解的要点时,要向教师提问,或者和同学交流。

三、总结全文,体会语言特色(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在演说词的最后,一般都会发出号召,达到感情的最高点。选择学生感情充沛地朗诵最后一段。

2、提问:雨果由对伏尔泰的赞扬,进而又写了什么?

3、雨果写这些哲学先驱的目的何在?

4、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演说的特点,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

1、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节14,能够读出作者的激情。

2、作者由伏尔泰联想到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先驱哲学家们。

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

4、充分讨论,积极发言。可以结合自己所阅读过雨果的作品来谈。本课总结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板书设计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在学习之前,要布置学生了解伏尔泰的生平,选读伏尔泰的斗争故事,建议学生阅读《伏尔泰传》。引导学生围绕“斗士”、“笔”、“微笑”等形象,比照鲁迅的形象,理解“精神领袖”带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震撼。

【本课总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板书设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在学习之前,要布置学生了解伏尔泰的生平,选读伏尔泰的斗争故事,建议学生阅读《伏尔泰传》。引导学生围绕“斗士”、“笔”、“微笑”等形象,比照鲁迅的形象,理解“精神领袖”带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震撼。

【练习设计】

一、随堂练习设计

1、给加粗字注音:

陨落()灵柩()凌驾()睿智()

答案与提示:yǔnjiùlíngruì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弥留恼羞成怒兼而有之黎民百姓恪尽职守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⑶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答案与提示:

⑴暗喻;

⑵排比;

⑶借喻。

二、个性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最美好的形式。

⑵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⑶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

答案与提示:

⑴伏尔泰的一生受到统治者的侮辱、迫害,却得到人民的尊敬、崇拜。统治者对他的诅咒,恰恰印证了他的胜利和成就。

⑵伏尔泰被称作“法兰西思想之王”,他带来思想的解放,引导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和法律的公正。

⑶伏尔泰已经逝世一百年了,但是19世纪末的法国依旧黑暗腐朽,雨果在这里呼唤着一次新的思想革命的到来。

2、雨果在演讲中,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结合《一面》(作者:阿累)中描写的鲁迅先生的形象,谈谈这两位斗士的相同之处。

【教学探讨与反思】

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演说词,但是这两篇演说词的风格截然不同。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语言激昂跳跃、意蕴深长。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现出来的激情,以及雨果对伏尔泰的景仰,理解为什么雨果会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来刻画他的形象。

【补充资料】

伏尔泰本名是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年出生于巴黎一个法院公证人家庭,“伏尔泰”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笔名。

在日内瓦附近的法国边境,有个小镇名叫菲尔奈。伏尔泰为躲避政治迫害来到小镇居住。他在这里完成了许多重要著作,包括著名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和《天真汉》。同时他还从事各种政治社会斗争,特别是他为“科拉事件”等宗教迫害案平反昭雪所进行的斗争,轰动整个欧洲,为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欧洲进步人士尊称他为“菲尔奈教长”,他所居住的菲尔奈小镇则被称为伏尔泰小镇,一度成为欧洲舆论的中心。

镇上有一座纪念伏尔泰的雕像,附近还有他的故居。这座青铜雕像不太高,伏尔泰笑眯眯地站在一块岩石底座上,微弓着背,长发披肩,身着大衣,手拄拐杖,仿佛刚从什么地方回来。如注的雨水从他拧结的眉峰和大衣的衣襟上滴落下来。从雕像的面部表情中,特别是那带着揶揄的微笑中,你可以看到一种坚韧的意志、讽刺的才智和洞察毫末的智慧。很难想象,就是这个小老头,在300多年前,成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思想界的泰斗,使整个欧洲都不能不倾听他的声音。

伏尔泰生前仰慕中国文化,曾自称是孔子和康熙的学生。在碑文所列举的主要作品中,包括他根据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写的剧本《中国孤儿》。

1778年2月,这位84岁的启蒙泰斗重返阔别多年的巴黎,公众对他的欢呼致敬远远超过对帝王形式上的礼遇。这是他一生事业和荣誉的顶点。同年5月30日,伏尔泰因病与世长辞。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5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通过走进伏尔泰──走进雨果──激情演讲的活动,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提取信息、质疑、品读、演讲的训练中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步骤〗

一、走进伏尔泰

1、查询伏尔泰这位伟人的生平简历。注意提取最关键的信息全班交流:

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2、阅读课文,说说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尽量从课文中找原句说明)

“等身的著作”“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笔做武器“独自一人对这个社会一切丑恶力量的大联合”,“战胜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的君主、中世纪的法官、罗马天主教的神甫。他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为一个个受害者进行具体的辩护斗争。

3、请你探究: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而斗争的自由中去,从此,“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利将是思想。思想取代了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民只有正义、平等、真理、良心、光明、自由。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4、自主质疑,全班解答。

二、走进雨果

1、查询雨果简历。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 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2、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从文中找出一些饱含激情、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的语言,体味作者表露的哲理和情感。

3、两人一组,自由组合,一人朗读,一人品味:

如:

⑴“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⑵伏尔泰的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⑶“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⑷“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三、激情演讲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把他们背下来,然后激情演讲。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演讲,“再现”雨果当年的风采,体验、揣摩此演讲词诗化的语言、饱满充沛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查询资料,做好积累

1、积累重点生词:

陨落 诅咒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登峰造极

诉讼 深邃 无恶不作 恪尽职守 恼羞成怒

睿智 凌驾 宽恕 肃然起敬 不屈不挠

2、积累雨果以及伏尔泰简介。

二、与学生共同探讨此文的思路,理清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第一部分总体评价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第二部分赞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

第三部分表达对伏尔泰的敬意和与黑暗势力斗争的决心。

三、“再现”雨果风采

1、演讲要求:既要“讲”(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也要“演”(姿态、动作、手势、表情做到准确、鲜明、自然、协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2、分组,选好演讲的段落(短小的段落除外)。

3、对所演讲的段落做深入的理解,从语言和情感两方面入手,做好笔记。然后培养演讲手。示例:“伏尔泰战胜了敌人……浩瀚无际的心胸。”此段用了一组排比句,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赞颂伏尔泰的孤军奋战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意义。

4、演讲开始,每个小组一人演讲,一人谈对文字的理解。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湖南省第十一中学 李老师

教学目的: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

二、导入新课

雨果、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原名弗郞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雨果,法国作家,生于贝尚吕。父为拿破仑军官。童年时曾随父辗转欧洲各地。青年时政治和艺术上趋向保守。后随着查理第十反动统治的日益加剧逐渐转向自由主义。1831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中世纪一次巴黎贫民起义,揭露了宗教势力和封建政权对人民的学生压迫,鲜明地体现了雨果的善与美、美与丑的对照原则。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此后流亡国外达19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

1778年,“教导人们走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的,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三、问题探讨

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

1、 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2、 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并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 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 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二、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课后练习(二):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一、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作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练习(三):

1、“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 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结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怒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高,催生的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3、 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的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提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4、 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解说: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计依据是:

1、学生对伏尔泰及雨果所处的时代不熟悉,不了解国情,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作为一篇演讲,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激情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要把朗读的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激情。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方式】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结合练习四)

二、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学生交流。老师课前也作些案头准备。)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用书p50》)

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p51~52》)

解说:这两项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名人零距离,为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作准备。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启蒙运动:(《用书p53》)

欧洲十八世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教育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首先起于英国,次及德、法、俄、意等国,尤以法国声势最为浩大;因其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故名。

2、关于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3、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解说: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雨果创作风格,课上交流,实现资料共享。

三、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

1、导读: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回顾第五课学习时所讲的演讲知识。

2、范读、听读、评读:

设计意图: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四、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结合练习二)

解说: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

2、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

⑴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追问: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⑵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五、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

讨论明确:

(1)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

崇高的礼赞(2~9)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

(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解说:此步骤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方法:小组讨论,选两组展示讨论成果,师生点评。值得提醒学生的是,结构的划分不一定就一种,本文就有二分法(1~12节伏尔泰世纪性贡献;13~14,伏尔泰的 时代意义。)和四分法。

七、布置作业

1、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

2、注音:

陨落(yǔn) 诅咒(zǔ zhòu) 弥留(mí) 灵柩(jiù)

诉讼(sòng) 无聊(liáo) 凌驾(líng) 深邃(suì)

睿智(ruì) 蕴涵(yùn) 怜悯(mǐn) 鞠躬(gōng)

恪尽职守(kè) 污蔑(miè)

3、词解:

陨落:从高空坠落。

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

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

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

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

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解说: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激发情感共鸣;背诵精彩段落,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揣摩疑难词句,把握全文主旨;品味语言,感受雨果浪漫主义语言风格;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一、结合作业,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解说:由复习导入,见上节课分析。

1、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为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在演说中先概要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宗教的残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惨。正是面对这般巨大的丑恶力量的联合,伏尔泰“独自一人”开始了战斗。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解说: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2、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结合练习三/2)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导读:

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激情洋溢,在语言的背后,的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

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

这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了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结合练习三/4进行。方法可用对话式,合作探究。

2、请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

解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结合练习一进行。

3、讨论交流:请选择几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中,老师参与进去,引导完成练习三的同时,再对文中一些饱含激情、内涵深刻的句子作些探究。

如: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句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受到过去的诅咒”也是“荣誉的美好的形式”?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

2、“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如何理解?

这句话既反映了伏尔泰“是一个世纪”,概括出18世纪法国的历史特点,又颂赞了他因其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

3、第4节中,巧借人称的转换,运用呼告的修辞,表达作者对伏尔泰热情的赞颂与歌颂。

另外第6节中“笔”的比喻,第8节中的排比句,第9节中的排比句等的深刻内涵。)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5、聚焦文体,感知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

本篇是一篇演讲辞,口语性较强,并且体现了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本文第14节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上语言风格,让我们调动起感情,集体朗读这段。

四、精读课文,疑难解析

方法:让学生读后,提出疑难问题,共同研讨。老师准备问题如下:

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理性”是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文中所说的“良知”和“思想”就是理性。在启蒙运动前,西方人活在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阴影之中,“人的尊严”未能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

设计意图: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即可。可从人的价值在于他所作贡献的多少;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将流芳百世等。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有关语段,进一步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例: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3、“微笑,就是伏尔泰”。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的目的是注意积累,读写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解说:由于时空的阻隔,初中生对伏尔泰及作者雨果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背景比较陌生,要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虽是自读篇目,仍安排了两课时。即便如此,要能顺利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还要借助课前预习、课后延读课文,拓展视野。这只是一篇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有的环节可视学生情况而增删。还可采用存疑法,有的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8

今天在讲《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一课时有个学生洪某提出一个句子的理解上的疑难问题:“这微笑有时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这句话中“忧伤”一词在此如何理解?我一时也犯傻了,当时在备课时还以为自己对本文的句子的理解应该是游刃有余了,没想到还真被难住了。我便用常用的方法──回抛,请其余学生帮助解决。

有一个举手了,站起来说:“老师这里的“忧伤”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伏尔泰对被压迫者百姓的痛苦生活的忧伤?”我不敢肯定,便等待,又有一位举了手:“那这样说这个“忧伤”还应该包含他对压迫者的残酷无情而忧伤了。”你们说的都是有道理的,这里的“忧伤”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没等我概括,就有一位学生叶某站了起来说:“我认为这里的“忧伤”一定也包含了伏尔泰自己独自一人做抗争时所受到的排挤和内心的忧伤。”很好,经过大家这样一说这“忧伤”一词的含义就更加全面和明朗了。“还应该包含对与伏尔泰同时代的觉醒者的流血牺牲的忧伤啊”呵呵,问题真是越辩越明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在这个问题的借助下开始真正活跃和跳动起来。

可见学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只要相信,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精彩就会来临!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方式: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结合练习四)

二、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学生交流。老师课前也作些案头准备。)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用书P50》)

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P51-52》)

(解说:这两项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名人零距离,为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作准备。)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启蒙运动(《用书P53》)

欧洲十八世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教育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首先起于英国,次及德、法、俄、意等国,尤以法国声势最为浩大;因其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故名。

2.关于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3.浪漫主义

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解说: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雨果创作风格,课上交流,实现资料共享。)

三、朗读练习,感受课文*

1、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启发学生回顾第五课学习时所讲的演讲知识)

2、范读、听读、评读

(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四、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结合练习二)

(解说: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

2.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

(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追问: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的统治权力。

(2)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与*,人间的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五、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演说起伏跌宕,*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

讨论明确:

(1)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

崇高的礼赞(2-9)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

(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七、布置作业

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揣摩疑难词句,把握全文主旨;品味语言,感受雨果浪漫主义语言风格;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一、结合作业,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解说:由复习导入,见上节课分析)

1、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为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在演说中先概要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宗教的残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惨。正是面对这般巨大的丑恶力量的联合,伏尔泰“独自一人”开始了战斗。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的统治权力。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解说: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2、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结合练习三/2)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导读:

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洋溢,在语言的背后,的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

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

(这富有*的生动呼告,表现了雨果与黑暗*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结合练习三/4进行。方法可用对话式,合作探究。)

2、请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

(解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结合练习一进行)

3、讨论交流:请选择几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雨果饱含*、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中,老师参与进去,引导完成练习三的同时,再对文中一些饱含*、内涵深刻的句子作些探究。

如: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句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受到过去的诅咒”也是“荣誉的美好形式”?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

2.“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如何理解?——这句话既反映了伏尔泰“是一个世纪”,概括出18世纪法国的历史特点,又颂赞了他因其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成为人类思想的一代宗师。

3.第4节中,巧借人称的转换,运用呼告的修辞,表达作者对伏尔泰热情的赞颂与歌颂。

另外第6节中“笔”的比喻,第8节中的排比句,第9节中的排比句等的深刻内涵。)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5、聚焦文体,感知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

本篇是一篇演讲辞,口语性较强,并且体现了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本文第14节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上语言风格,让我们调动起感情,集体朗读这段。

四、精读课文,疑难解析

(方法:让学生读后,提出疑难问题,共同研讨。老师准备问题如下。)

怎样理解“理性的*”?

——“理性”是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文中所说的“良知”和“思想”就是理性。在启蒙运动前,西方人活在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阴影之中,“人的尊严”未能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把“理性”奉为无上*,所以疾呼“理性的*”。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

(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即可。可从人的价值在于他所作贡献的多少;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将流芳百世等。)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有关语段,进一步体会雨果充满*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例: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代和思想背景,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

二、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三、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语言的欣赏。

教学难点: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陌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二、检查预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1)注音:陨柩睿恪

(2)、解词:陨落灵柩睿智凌驾黎民百姓恪尽职守

2、学生自由朗读精彩段落。

3、交流找到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出示:(1)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2)、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3)、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1、(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四、研读课文

1、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找相关语句后明确: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教导、安抚、教化人,用行动为受害者辩护,替弱者伸张正义,他把人的尊严伏赋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走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讨论后明确:因为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一切都*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4、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五、欣赏语言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品评交流。

2、教师举例。

3、总结语言特点: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六、布置作业

选择你所喜欢的语段背诵积累

板书: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伟大的头脑

礼赞――伏尔泰浩瀚的心胸

正义、仁慈、诚实光辉思想

雨果巨大的贡献

思想之王

呐喊――自由、平等、博爱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解说: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计依据是:1.学生对伏尔泰及雨果所处的时代不熟悉,不了解国情,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2.作为一篇演讲,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激情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要把朗读的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激情。)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方式: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笕嗣腔乖诩湍钏?s旯?担??怯郎?摹v???岁翱思以凇队械娜恕氛馐资?幸菜怠坝械娜怂懒耍??够钭拧保?庵置?芄叵凳侨绾巫??哪兀课闹谢顾担?暗椒????桓鲂碌募驮??剂恕!狈????桓鱿炝恋拿?郑??墓饷⒗醋阅睦铮?秩鱿蚝畏剑壳胪??墙涣骺吻安檎业淖柿希?彩龇??┑墓适隆#ń岷狭废八模?nbsp;

二、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学生交流。老师课前也作些案头准备。)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用书p50》)

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p51-52》)

(解说:这两项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名人零距离,为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作准备。)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启蒙运动(《用书p53》)

欧洲十八世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教育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首先起于英国,次及德、法、俄、意等国,尤以法国声势最为浩大;因其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故名。

2.关于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3.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解说: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雨果创作风格,课上交流,实现资料共享。)

三、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

1、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启发学生回顾第五课学习时所讲的演讲知识)

2、范读、听读、评读

(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四、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结合练习二)

(解说: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

2.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

(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追问: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2)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五、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

讨论明确:

(1)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

崇高的礼赞(2-9)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

(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解说:此步骤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方法:小组讨论,选两组展示讨论成果,师生点评。值得提醒学生的是,结构的划分不一定就一种,本文就有二分法(1-12节伏尔泰世纪性贡献;13-14,伏尔泰的时代意义。)和四分法。〗

七、布置作业

1、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

2、注音:

陨落yǔn诅咒zǔzhòu弥留mí灵柩jiù诉讼sòng无聊liáo凌驾líng

深邃suì睿智ruì蕴涵yùn怜悯mǐn恪尽职守kè污蔑miè鞠躬gōng

3、词解:

陨落:从高空坠落。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

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

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

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解说: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激发情感共鸣;背诵精彩段落,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揣摩疑难词句,把握全文主旨;品味语言,感受雨果浪漫主义语言风格;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一、结合作业,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解说:由复习导入,见上节课分析)

1、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为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在演说中先概要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宗教的残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惨。正是面对这般巨大的丑恶力量的联合,伏尔泰“独自一人”开始了战斗。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解说: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2、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结合练习三/2)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导读:

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激情洋溢,在语言的背后,的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

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

(这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了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结合练习三/4进行。方法可用对话式,合作探究。)

2、请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

(解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结合练习一进行)

3、讨论交流:请选择几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中,老师参与进去,引导完成练习三的同时,再对文中一些饱含激情、内涵深刻的句子作些探究。

如: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句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受到过去的诅咒”也是“荣誉的美好的形式”?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

2.“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如何理解?——这句话既反映了伏尔泰“是一个世纪”,概括出18世纪法国的历史特点,又颂赞了他因其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

3.第4节中,巧借人称的转换,运用呼告的修辞,表达作者对伏尔泰热情的赞颂与歌颂。

另外第6节中“笔”的比喻,第8节中的排比句,第9节中的排比句等的深刻内涵。)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5、聚焦文体,感知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

本篇是一篇演讲辞,口语性较强,并且体现了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本文第14节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上语言风格,让我们调动起感情,集体朗读这段。

四、精读课文,疑难解析

(方法:让学生读后,提出疑难问题,共同研讨。老师准备问题如下。)

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理性”是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文中所说的“良知”和“思想”就是理性。在启蒙运动前,西方人活在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阴影之中,“人的尊严”未能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

(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即可。可从人的价值在于他所作贡献的多少;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将流芳百世等。)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有关语段,进一步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例: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3、“微笑,就是伏尔泰”。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练习设计的目的是注意积累,读写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解说:由于时空的阻隔,初中生对伏尔泰及作者雨果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背景比较陌生,要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虽是自读篇目,仍安排了两课时。即便如此,要能顺利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还要借助课前预习、课后延读课文,拓展视野。这只是一篇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有的环节可视学生情况而增删。还可采用存疑法,有的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灵柩、陨落、睿智、深邃、恪尽职守”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3、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4、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学习演讲语言的鼓动性和感召力。

3、理解在形似散乱的内容下层次分睨、思路清晰的结构。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抓住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 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方式: 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用具: 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扫除文字障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一、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一)应掌握的字词

恪(kè)尽职守 鸠(jiū) 灵柩 (jiù) 余晖(huī) 鞠(jū)躬 诉讼(sòng)

嘘(xū)叫 陨(yǔn)落 深邃(suì) 蕴涵(hán) 睿(ruì)智 怜悯(mǐn)

(二)词语

1、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2、登峰造极:登上高峰,达到顶点。比喻达到了最高境界。

3、兼而有之:同时具有。 4、睿智:英明有远见。

5、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数量多。 6、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地履行职责。

7、灵柩:已盛尸体的棺材。 8、媚上欺下:巴结上司,欺骗下属。

9、凌驾:高出: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10、恼羞成怒:因感到羞愧而发怒。

(三)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

(四)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五)时代背景

雨果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讲。1878年的法国,拿破仑三世王朝已经推翻,建立了共和政府。作者也早已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但是,德国对法的战争没有停息,因为政治派别纷争激烈。尤其对巴黎公社员的杀戮,到处弥漫着血腥。“野蛮还在,刀剑猖狂”。作者本人代表左派,同情巴黎公社,不断受到排挤。雨果这位从伏尔泰思想汲取力量的人道主义斗士,发表富有战斗激情的演说。

二、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

1、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2、范读、听读、评读

(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三、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

(1)、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2)、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2.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

(1)、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2)、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四、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1)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

第三部分:(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第四部分:(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五、布置作业

(1)、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

(2)、注音:

陨落yǔn 诅咒zǔ zhòu 弥留mí 灵柩jiù 诉讼sòng 无聊liáo 凌驾líng

深邃suì 睿智ruì 蕴涵yùn 怜悯mǐn 恪尽职守kè 污蔑miè 鞠躬gōng

(3)、词解:

1、陨落:从高空坠落。 2、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

3、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 4、 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5、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 6、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7、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 8、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

9、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 10、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11、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12、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13、 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揣摩疑难词句,把握全文主旨;品味语言,感受雨果浪漫主义语言风格;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一、 结合作业,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1、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为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在演说中先概要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宗教的残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惨。正是面对这般巨大的丑恶力量的联合,伏尔泰“独自一人”开始了战斗。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2、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结合练习三/2)

三、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讨论: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b、对象是谁? c、以何种方式? 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e、结果怎样?

明确:a、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

b、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c、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d、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e、结果:胜利。

四、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五、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1.“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2.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明确:3.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明确:4.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六、问题探究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七、课外延伸:

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 (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即可。可从人的价值在于他所作贡献的多少;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将流芳百世等。)

八、课堂作业

(1)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们背诵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在节l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b.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c.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3)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13

马力士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代和思想背景,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

二、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三、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语言的欣赏。

教学难点: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陌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二、检查预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1)注音:陨 柩 睿 恪

(2)、解词:陨落 灵柩 睿智 凌驾 黎民百姓 恪尽职守

2、学生自由朗读精彩段落。

3、交流找到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出示:(1)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2)、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3)、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1、(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四、研读课文

1、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找相关语句后明确: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教导、安抚、教化人,用行动为受害者辩护,替弱者伸张正义,他把人的尊严伏赋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走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讨论后明确:因为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一切都靠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4、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五、欣赏语言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品评交流。

2、教师举例。

3、总结语言特点: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六、布置作业

选择你所喜欢的语段背诵积累

板书: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伟大的头脑

礼赞――伏尔泰 浩瀚的心胸

正义、仁慈、诚实 光辉思想

雨果 巨大的贡献

思想之王

呐喊――自由、平等、博爱

[1]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14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维克多,雨果为纪念伏尔泰百年(1778-1878)冥诞的演说词。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他有哪些贡献)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雨果的演说。

雨果,法国作家,父亲是拿破仑军官。

伏尔泰,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

二、整体感知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伏尔泰以猛如雷电的笔写下不朽的文章,提示封建君主的残暴,法官、神甫欺压人民的本质,教导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起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的原因是什么?

伏尔泰的一生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

4、“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第一: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第二: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三、品味语言。

结合课后习题三

四、小结:

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五、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的】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雨果包含*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

二、导入新课

雨果、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原名弗郞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法兰西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雨果,法国作家,生于贝尚吕。父为拿破仑军官。童年时曾随父辗转欧洲各地。青年时政治和艺术上趋向保守。后随着查理第十反动统治的日益加剧逐渐转向自由主义。1831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中世纪一次巴黎贫民起义,揭露了宗教势力和封建政权对人民的学生压迫,鲜明地体现了雨果的善与美、美与丑的对照原则。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此后*国外达19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

1778年,“教导人们走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的,发表了这篇*澎湃的演讲。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雨果充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四、问题探讨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阅读并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二、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练习

1、课后练习(二):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作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2、课后练习(三):

⑴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⑵ 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结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怒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高,催生的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⑶ 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的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与*,人间的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提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⑷ 这句富有*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大放光彩。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写法与激情。

2.理解文学巨匠雨果唱给思想巨人伏尔泰的赞歌,他以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先贤的高度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赞扬,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自由`平等`良知的呼唤。

教学构思:

1.激趣,了解演讲的特点。

2.感受课文的激情。理解本文的感情基调—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师: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民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一百年后,即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维克多。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二)整体感知

1.师:动人的演讲离不开一个“情”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把握雨果情感的浪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用一个恰当的词进行概括。

(文中用了大量的褒义词来表现伏尔泰一颗巨星伟大人物永恒的光荣睿智肃然起敬感情基调可用“赞美”表达)

2.哪些语句表达了对伏尔泰伟大成就的赞美?

(三)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学习课文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一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二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做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因为从那时代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做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

(四)品析语言

如;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应为……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教后反思:

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理解是困难的,雨果的血是沸腾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他澎湃的激情也较为困难,所以,我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了找本文的感情基调入手。学生带着赞美之情去赏读,把握这篇文章,感情方面已拿准,后面理解也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