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推荐12篇)

2023-04-20 13:23:01教案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推荐12篇)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

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

(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提问:1、文章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

明确:

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

谱号。

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

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动物和人类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解释的?

明确:1)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3)表达情感的需要

(四)讨论: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小结,顺便穿插一些具有创作音乐天赋的动物故事。

如:座头鲸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来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此外它们还会进行“艺术交流”。

加利福尼亚沼泽鹪鹩心情好的时候,能唱120个主旋律,前后旋律间还能按照人类音乐家所使用的“呼叫——应答”方式来衔接。

赫米特画眉:“五音乐律”。

(五)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

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

2)作比较:人类和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

有着超功利的音乐。

品味语言:(略)

(六)拓展延伸:(略)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

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

(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提问:1、文章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

明确:

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

谱号。

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

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动物和人类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解释的?

明确:1)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3)表达情感的需要

(四)讨论: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小结,顺便穿插一些具有创作音乐天赋的动物故事。

如:座头鲸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来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此外它们还会进行“艺术交流”。

加利福尼亚沼泽鹪鹩心情好的时候,能唱120个主旋律,前后旋律间还能按照人类音乐家所使用的“呼叫——应答”方式来衔接。

赫米特画眉:“五音乐律”。

(五)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

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

2)作比较:人类和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

有着超功利的音乐。

品味语言:(略)

(六)拓展延伸:(略)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文章使用到的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理解作者将人类和动物界通过音乐的认同,表现出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只讨论,不要求掌握)

【教学重点】

1、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

1、教师导入语: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也有音乐吗,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音乐呢,是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关注:

2、介绍作者:托马斯·刘易斯

指读课文68页下的注释,并补充:作者是一个具有先进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而又无比痴迷音乐(巴赫的协奏曲)的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二、解析课文:

1、速读课文,提问:本文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哪些,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举例子和作比较

1)举例子:

第三~四段: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的谱号”,用以说明:

“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第六段:蝙蝠,尽管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获昆虫的需要,但是某些声音还是毫无功利目的,而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的;

第七~八段:众多动物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脚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胸脯、骨节、咽喉等,被用来发声,构成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第九~十段:鸟类的歌声,说明:

动物在许多事务性的声音(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还会发出“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第12、13段:举了成群的蟋蟀或蚯蚓、结队的鲸鱼和海鸟的合奏曲、交响乐的例子,说明作者为大自然的雄浑天籁所感染,并让读者也相信:这些曲调式真正的音乐。

2)作比较:

第五~六段: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作了类比: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卡塔声理解为“警告的呼唤”、“求偶的信号”、“领土占有的宣言”等,显然是牵强可笑的,同理,人类也不能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如上的具体意义,第六段举了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这个道理。

第11段:将生物的音乐于人类的音乐做类比。作者认为:原始人的创作歌曲与洞穴岩画一样,唱歌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生物体本能需要。由此可以类推:

动物发出的声音中,也必然有超功利性的、纯粹娱乐或审美的音乐。

第14段:又一次用外星人听人类音乐的误会来类比说明:音乐并不具备某种特定意义。

2、由以上对说明方法的分析,我们参考课后练习一的第1题,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讨论后明确:“这个世界的音乐”在本文中是指动物们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它们有节奏、有规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扬婉转,有的如交响乐般气势磅礴,在作者看来,这些声音之所以可以称之为音乐,是因为它们根人类的音乐一样,并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即不是为了传达特定的、实际的信息。

3.根据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的第2题理解作者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

讨论后明确: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某种生物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说,象其它动物一样,受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又将太阳能在地球上辐射开去,势必要把物质重新安排成对称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文见课文最后一段)。 

三、小结课文:作者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通俗幽默的笔调,用音乐把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等同起来,揭示了音乐得本质特征,虽是一家之言,但表达了先进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在科学和经济繁荣的社会里,对于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面临拥挤和污染的人类社会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板书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课名)

人  类       举例子

音乐(美妙动听、超功利、有节奏、有规律、出于生物性本能、动物界       作比较           不具备某种特殊意义)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教学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然后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播放《百鸟朝凤》动画,学生走进教室即可受到感染)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刚才,我们聆听了一段美妙的人类模仿鸟鸣的天籁之音,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结:这个世界因为音乐的存在而精彩,正如著名的科普学家托马斯•刘易斯所说的“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可是,音乐不是人类的专利,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创造音乐的天赋,可以说这个世界的音乐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世界的音乐》。

二、重点突破

1、谈谈声音,谈谈音乐。

①文中提到的声音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文中提到的声音分三大类型——噪声(没有意义的信号)、事务性的声音、音乐。

②关于三种声音,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进行说明?请跳读全文,进行筛选。

明确:a、噪声分为人类的噪声和动物的噪声。人类的噪声(闲聊、废话、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动物的噪声(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

b、动物事务性的声音:蝙蝠借助声纳察知周围的物体,动物之间的交谈应答,鸟类的警告、惊叫等。

c、动物的音乐:白蚁打击乐式的声音,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画眉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等。

③“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哪一类声音?声音与音乐有什么本质区别?

明确:“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动物和人类的非事务性的声音。

动物的非事务性声音的特点: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音乐中有情感存在。

人类的非事务性声音的特点:唱歌像说话一样,乃是人类生物性活动的主导方面;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音乐,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与声音相比,音乐的本质在于:有情感,超功利。

④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

明确: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作者的结论:

a、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b、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c、表达情感的需要。

小结: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的功利性的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一种生物性本能,是一种“需要”,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它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太阳能流到地球,势必把物质重新安排成有序的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

2、谈谈动物,谈谈人类。

作者自始至终将人类与动物“相提并论”,他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指导学生阅读课后72页的文段,理解文章的主题:自然界众生之道是趋向结合、合作、和谐;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达到生命的和谐。

教师小结:尼采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大声呐喊:“上帝死了!”从此,地球上没有了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权力上的,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是自由的。可是,随着达尔文主义的普及和风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成了人类主宰地球的理论依据。于是,人类弱肉强食,滥捕滥杀滥砍滥伐,肆意践踏地球上的低等生物。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号召,初中学习的蒙田的《热爱生命》,上学期学习的史怀哲的《我的呼吁》以及本文,让我们看到了每一种形式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宝贵的、美好的。作者在本文倡导一种思想,即音乐面前,众生平等;天人合一,才能创造最美好的音乐。

三、难点质疑

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明确:音乐属于所有的生命体。人类只不过是站在自己的高度去理解自己的音乐,对于不同空间的生命,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其内在的感情。相信动物也有自己的感情。我们不理解它们,正如外星来客不理解我们一样。任何形式的生命都不可能跨越自己的空间而真正实现对另一个空间生命的准确深入的理解。音乐在不同形式的生命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类同,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跃动。这种“质的类同”,指的是音乐的“质”,而不是动物与人类的生命的“质”。如同“水”,可成江,成河,成湖,成海,成沟,成渠,成泉,成溪,成瀑,成潭……形式千差万别,然而水“质”如一。音乐的“质”即情感的跃动、生命的欢呼,这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生命当中都拥有同样的可能,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四、亮点探究

1、抓住事物个性特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

②作比较:人类和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超功利的音乐。

小结:举例丰富,具体可信。本文共列举分析了20多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来说明动物充满音乐,由于举例多,涉及各级各类动物,分析又具体,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2、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而富于想象(课后第二题)。

小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是科学小品文的共同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运用拟人手法,对许多动物赋予人的行为特点,因而显得十分形象生动。如:“骷髅天蛾用吻作洞箫,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蟾蜍互相对歌,朋友们则报以应答轮唱”“我后院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

五、定点迁移

课外作业:观赏动画《森林狂想曲》,静下心来,仔细倾听来自它们的“音乐”,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

六、课堂小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这节课不知不觉接近了尾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啊,生命、爱情、自由是多么宝贵。可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具有生命、情感和自由的。最后,让我们集体朗读《细胞生命的礼赞》的译者李绍明的一段话结束这节课:“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板书设计

噪 声——无聊

声音 事务性的声音——功利 众生平等

音乐——有情感,超功利

(举例子、作比较 生动形象)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5

1、 了解作者;

2、 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4、 学习语言特点:生动、幽默;

5、 培养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自读法

1课时

多媒体资料

以录制的蟋蟀、蟾蜍、鲸鱼、蚊子等生物的声音导入(幻灯片)

见文中注释1

配乐朗读课文(幻灯片)

(一)、探讨下列问题:

1、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

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

2、本文的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14):通过人类与动物的反复对比,说明动物界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

第二部分(15):为音乐的存在做出宇宙学、热力学和解释,认为音乐有物理成因。使作者的观点不仅限于现象的描述,而且有了理论根源。

3、列举、分析:

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

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

2、蝙蝠——声纳——捕捉昆虫(事务性声音)

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

3、重点朗读”我家后院的画眉“这段。由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明确“事务性声音”

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4、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

5、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

(二)、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生物界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音乐,而这音乐并没有功利目的,只是生物性本能。

本文主要运用了两个显著的说明方法:

一是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

二是做比较,人类与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旨在说明动物与人类一样,有着超功利的音乐。

本文语言生动幽默。例如,为了说明动物发出的声音,未必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拿外星人揣测人类的高尔夫球的咔嗒声做类比,“警告的叫唤”(不太可能)、“求偶的信号”(没那回事)或“领土占有的宣言”(这倒可能),种种猜测让人忍俊不禁,真可谓“一个头脑糊涂的外层空间来客”。再如,第9段对画眉歌声的描述,更是生动迷人,感觉这是“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是一种沉思的、若泣若诉的音乐”。

培养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6

江苏省金湖中学梁万年

一、读准字音

携带xié慰藉jiè上颚è颤动chàn骷髅kūlóu萦绕yíng缥缈piāomiǎo

蟾蜍chánchú戛然jiá模型mó鱼鳍qí

二、弄清词义

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

声纳:利用超声波测距的装置

征募:招收募集

领地:占有的土地

和弦:音乐术语,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响

迄今:到现在

湮没:埋没

冒昧:言行不合地位、场合的要求,多用作谦辞

三、语段阅读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1、文中的两个“之一”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2、既然说“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那通讯系统还有什么用呢?

3、“我们好象一定”句中的“好象”和“一定”是否矛盾?

4、末句有什么作用?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的分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指什么?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这句的意思是指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4、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

1、“之一”不能删掉。“我们面临的问题”和通讯的内容繁复的原因都很多,作者在这个话题中都只谈了一个方面,所以用“之一”。

2、一个通讯系统内部,信号的含义还是明晰的。而在系统外,复杂的编码信号就成其为“噪声”了。

3、用“好象”是因为假定的未来事件,不能用归纳法做出定然的结论。但人们会利用信息传递技术来“闲聊”,这一点情理上是“一定”会发生的。

4、强调音乐的巨大作用,也为下文阐释“大自然的音乐”引出了话题。

1、 指的是鸟之间用于沟通和联系、交流的声音信号。即起着“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鸣叫。

2、 “我”认为它不只是进行“事务性通讯”,而且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 没有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或是“沉思的、若泣若诉”地抒发情绪。

4、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活泼。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7

一、 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这个世界的音乐》。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四篇。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三篇文章对如何抓住学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作了铺垫,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上就更需要体现出较强的目标训练意识,突出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带着我的学生们再一次走进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而且还为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自然奥秘。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参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 领会“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乐”表现形式。

2、 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3、 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勇气和信心及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个世界的音乐》这篇课文时新教材的新课文,同时它也被确定为“自读”课文,再加上学生刚刚进入高一,他们大都不喜欢读说明文,感觉枯燥无味,这就有可能使他们读不下去课文,或者虽然读下去但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针对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思考: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将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吸引到课文本身上来,完成对这篇科普说明文比较深刻的解读,选择一个有特点、有吸引力的教学切入点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 说教学方法

(一) 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

1、 注意高视点、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实到实处,再深入实施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

2、 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第一、 充分预习课文。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标出段落、划分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二、 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第三、 分解重难点,以确保学生做到一课一得。

(二)、从课文本身出发,需注意:

作为自读课文,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如何才能完成这样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问题”。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是将学生带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过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但由于说明文中某些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我上课时利用录音机录制了一部分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亲身品味、体验。同时还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几个需要讨论和理解的问题显示了出来,并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它们去思考。

五、 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指导学习: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设计依据:课前预习是学习每一篇课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读课文,自学是必须的;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和辩论可以推动学生思考,感受文章内容,发挥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中国古典音乐《梁祝》,再听几段来自大自然的音乐。

明确:除了人类的音乐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乐。我们应该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二)、分析课文

提问:

1、“这个世界的音乐”究竟指的是怎样的一种音乐?

(思考——讨论——发言)

2、这种声音是否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在原文中找答案)

3、 作者的观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思考——发言)

(三)“课堂小小辩论赛”

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这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学生先讨论,再发表自方观点)

(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证明 )

(五) 品味语言:生动幽默

(兼文学性和趣味性)

(六) 介绍“人生健康小诀窍”

1、 听好的音乐可以使人身心舒畅。

2、 聆听古典音乐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8

温州瓯海区啸秋中学曾晓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音乐”的含义,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引申到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和谐的主题。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中还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音乐网,倾听来自大自然的歌声吧......

屏幕显示,播放音乐(森林之歌)。

(二)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总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音乐)——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提问:1、文章讲的是音乐,但似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说动物发出的声音就是音乐?请找出动物的声音是音乐的句子。

明确:

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

谱号。

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飘然欲飞的合成音响等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些声音的特点:

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2、既然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我们人类也有音乐存在,那么这些小到不足两毫米的甲虫,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鲸,乃至智慧生物的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朗读课文第11段和第15段)。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动物和人类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解释的?

明确:1)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3)表达情感的需要

(四)讨论: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小结,顺便穿插一些具有创作音乐天赋的动物故事。

如:座头鲸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来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此外它们还会进行“艺术交流”。

加利福尼亚沼泽鹪鹩心情好的时候,能唱120个主旋律,前后旋律间还能按照人类音乐家所使用的“呼叫——应答”方式来衔接。

赫米特画眉:“五音乐律”。

(五)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白蚁、画眉、鲸鱼等各种动物的例子,

并生动地描述了它们发出的美妙音响。

2)作比较:人类和动物音乐的比较,更是贯穿于全文,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

有着超功利的音乐。

品味语言:(略)

(六)拓展延伸:(略)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9

江苏省金湖中学梁万年

一、读准字音

携带xié慰藉jiè上颚è颤动chàn骷髅kūlóu萦绕yíng缥缈piāomiǎo

蟾蜍chánchú戛然jiá模型mó鱼鳍qí

二、弄清词义

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

声纳:利用超声波测距的装置

征募:招收募集

领地:占有的土地

和弦:音乐术语,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响

迄今:到现在

湮没:埋没

冒昧:言行不合地位、场合的要求,多用作谦辞

三、语段阅读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1、文中的两个“之一”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2、既然说“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那通讯系统还有什么用呢?

3、“我们好象一定”句中的“好象”和“一定”是否矛盾?

4、末句有什么作用?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的分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指什么?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这句的意思是指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4、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

1、“之一”不能删掉。“我们面临的问题”和通讯的内容繁复的原因都很多,作者在这个话题中都只谈了一个方面,所以用“之一”。

2、一个通讯系统内部,信号的含义还是明晰的。而在系统外,复杂的编码信号就成其为“噪声”了。

3、用“好象”是因为假定的未来事件,不能用归纳法做出定然的结论。但人们会利用信息传递技术来“闲聊”,这一点情理上是“一定”会发生的。

4、强调音乐的巨大作用,也为下文阐释“大自然的音乐”引出了话题。

1、 指的是鸟之间用于沟通和联系、交流的声音信号。即起着“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鸣叫。

2、 “我”认为它不只是进行“事务性通讯”,而且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 没有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或是“沉思的、若泣若诉”地抒发情绪。

4、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活泼。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10

一、 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这个世界的音乐》。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四篇。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三篇文章对如何抓住学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作了铺垫,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上就更需要体现出较强的目标训练意识,突出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带着我的学生们再一次走进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而且还为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自然奥秘。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参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 领会“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乐”表现形式。

2、 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3、 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勇气和信心及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个世界的音乐》这篇课文时新教材的新课文,同时它也被确定为“自读”课文,再加上学生刚刚进入高一,他们大都不喜欢读说明文,感觉枯燥无味,这就有可能使他们读不下去课文,或者虽然读下去但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针对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思考: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将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吸引到课文本身上来, 完成对这篇科普说明文比较深刻的解读,选择一个有特点、有吸引力的教学切入点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 说教学方法

(一) 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

1、 注意高视点、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实到实处,再深入实施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

2、 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第一、 充分预习课文。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标出段落、划分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二、 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第三、 分解重难点,以确保学生做到一课一得。

(二)、从课文本身出发,需注意:

作为自读课文,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如何才能完成这样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问题”。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是将学生带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过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但由于说明文中某些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我上课时利用录音机录制了一部分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亲身品味、体验。同时还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几个需要讨论和理解的问题显示了出来,并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它们去思考。

五、 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指导学习: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设计依据:课前预习是学习每一篇课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读课文,自学是必须的;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和辩论可以推动学生思考,感受文章内容,发挥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中国古典音乐《梁祝》,再听几段来自大自然的音乐。

明确:除了人类的音乐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乐。我们应该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二)、分析课文

提问:

1、“这个世界的音乐”究竟指的是怎样的一种音乐?

(思考--讨论--发言)

2、这种声音是否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在原文中找答案)

3、 作者的观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思考--发言)

(三)“课堂小小辩论赛”

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这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学生先讨论,再发表自方观点)

(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证明 )

(五) 品味语言:生动幽默

(兼文学性和趣味性)

(六) 介绍“人生健康小诀窍”

1、 听好的音乐可以使人身心舒畅。

2、 聆听古典音乐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11

一、基础知识

1.下列红色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俯瞰kān 剔除tì 蚩尤chì 语竭词穷jié

B.蝙蝠biǎn 施舍shè 模糊mó 硕大无比shuò

C.帐幔màn 一瞥piě 秉性bǐng 举目瞭望liáo

D.穹隆qióng 陨石yǔn 无垠yín 来龙去脉m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执著 汇聚 神采 事务性

B.安祥 急剧 幅射 轩辕氏

C.闪铄 晨曦 棒槌 莹光屏

D.神密 既兴 湮没 黑魆魆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躁声 萦绕 嘟哝 自得其乐

B.骷髅 征募 婉转 迷惑不解

C.几率 冒昧 讫今 聊以慰籍

D.蟾蜍 应答 赋予 嘎然而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类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_______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

②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_______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

③随着生活越来越拥挤,我们的_______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更像噪音。

A.爆发 贮藏 通讯 B.爆发 贮存 通讯

C.暴发 贮藏 通信 D.暴发 贮存 通信

5.下列句中红色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财富论坛上,世界五百强企业集团的代表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向众说纷纭,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

B.这个敌人不单顽强异常,而且变幻莫测,不要说打他,你连摸清他的踪影都很困难。

C.这个视听间令他叹为观止。整套最高档的视听器材,光是放音设备就有很多种。

D.在故宫博物院,看到各书法名家,例如王羲之父子的真迹,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潇洒。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

A.在寒冷的极区,人们常常看到千姿百态的极光,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

B.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惟一的高空大气现象之一。

C.鸟类歌声中事物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

D.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7.下列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随着夕阳西沉,_________以及所有的一切全都掩盖起来。

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________。

①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

②夜在神州大地上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

③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发出

④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阅读下列文段,选出理解不确切的一项

(1)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返照出来的晖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总之,众说纷纭,无一定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探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A.没有卫星和火箭探测,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极光成因的解释。

B.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极光机理的解释都是一些不科学的迷信传说。

C.用“地球外大火”、“返照的晖光”、“阳光的释放”解释极光的产生没有科学根据。

D.要得到对极光的物理性描述,没有先进的设备是不可能的。

(2)如果我们乘着宇宙飞船,越过地球的南北极上空,从遥远的太空向地球望去,会见到围绕地球磁极存在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这个环就叫极光卵。由于它们向太阳的一边有点被压扁,而背太阳的一边却稍稍被拉伸,因而呈现出卵一样的形状。极光卵处在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明时暗,时而向赤道方向伸展,时而又向极点方向收缩。处在午夜部分的光环显得最宽最明亮。长期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极光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作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在极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通常叫做极盖区,在该区域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低的极光区来得少。在中低纬地区,尤其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并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1958年2月10日夜间的一次特大极光,在热带都能见到,而且显示出鲜艳的红色。这类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爆发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

①对本文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极光卵是围绕地球磁极的一个扁圆型光环。

B.在形状的不断变化中,极光卵的亮度也在不断变化。

C.极盖区就是极光出现的区域。

D.在极盖区,极光出现的机会会少于低纬度极光区。

②对本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极光卵形状的变化来自太阳的引力作用。

B.极光频繁出现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环带状区域内。

C.在赤道附近只能看到极大的极光,但那是几十年不遇的事。

D.极光的产生还与太阳耀斑爆发与强烈地磁暴有关。

二、能力训练

1.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①美国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姜中所含的一种成分具有抑制实验鼠体内人类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功效。姜的独特气味主要来自于这种名为6—姜醇的物质。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将40只实验鼠分成两组,这些鼠都接受人类结肠癌细胞注射,但其中20只鼠在注射癌细胞前后分别摄入6—姜醇,剂量是每周三次,每次0.5毫克。另外20只实验鼠以同样频率摄入稀乙醇溶液,充当对照组。

②实验结果表明,摄入6—姜醇的实验鼠体内癌细胞生长速度比对比组明显要慢。例如,实验鼠体内首批肿瘤约在注射癌细胞15天后形成,此时摄入6—姜醇的实验鼠仅有4只体内出现可以检测到的肿瘤,而对照组中体内形成肿瘤的实验鼠数目高达13只。摄入6—姜醇的20只实验鼠体内都形成肿瘤的时间,也比对照组20只实验鼠明显滞后,前者为接受癌细胞注射后38天,后者是28天。

③明尼苏达大学已就利用6—姜醇作为抗癌制剂提交了专利申请。这所大学的研究人员计划下一步仅在鼠体内肿瘤长到特定大小时让其摄入6—醇,以研究该物质在临床上究竟有多大应用潜力。

④除了姜可能具有抗癌功效的发现外,其他研究人员当天在同一个会议上还报告了有关中草药半支莲和绿茶抗癌用途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布拉斯加州协和学院研究人员的实验显示,半支莲能延缓鼠体内前列腺肿瘤的生长。亚利桑那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对118名抽烟比较多的人进行实验后发现,喝绿茶可以有效降低吸烟者尿液中化学物质8—OhdG的含量,人体在DNA(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后往往会释放出这种物质。研究人员称,这意味着绿茶对防止与癌症相关的人体DNA损伤可能会有所帮助。

(1)概括本文段主要信息,不得超过22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姜对抑制癌症都有什么功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A.科学家采取对照组实验的方法是为了检验实验效果。

B.摄入6—姜醇的实验鼠形成肿瘤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表明6—姜醇可能对癌细胞有以致作用。

C.在实验鼠体内形成肿瘤后再注射6—姜醇的实验是要研究姜在临床应用上的潜力。

D.实验表明绿茶可以防止前列腺肿瘤和与吸烟相关联的癌症的发生。

2.阅读文段,并选出对本文段解说有误的一项

人类发现宇宙,犹如近在昨天。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都只知有大地,不晓得天外有天。只是到了一千年前,尤其是阿里斯塔恰斯时代以后,我们才不得不承认,我们①并非位于宇宙的中心,并非是宇宙的主宰,而只是生活在一个无足轻重的脆弱的小天地之上,湮没在广阔无垠、永恒不变的宇宙大海之中,漂游在千亿个星系、上百兆个星球之间。我们②斗胆检测了一下这“海水”,结果发现宇宙之海竟与我们③有不解之缘。我们④竟是由星尘演变来的。追本溯源,人类的产生和进化,都与遥远的宇宙中发生的事件有关。因此,我们探测宇宙的航程,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

A.我们认识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才是近千年的事

B.“无足轻重”一词强调我们所在的地球对于宇宙来说作用不大。

C.我们对宇宙进行探索实际上也就是对人类的进化与发展进行探索。

D.画线的“我们”一词,其中②指代的内容与①③④指代的内容不同。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A俯瞰kàn,剔除tī,蚩尤chī;B蝙蝠biān,施舍shě;C一瞥piē,举目瞭望liào)。

2.A(B安详 辐射;C 闪烁 荧光屏;D 神秘 即兴)

3.B(A噪声,C迄今 聊以慰藉,D 戛然而止)。

4.B

5.A众说纷纭是指众人的议论多而杂乱。用来限定最终得出“一致”的看法不大合适。(B变幻莫测指变化奇特,不可预测。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也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

6.D(A应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B“惟一”与“之一”相矛盾。C“从事音乐活动”的主语不明,是“人”还是“鸟类”?应为“以至于看起它们来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

7.B

8.

(1)B(只能说长时间以来,人们的解释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不能说是迷信传说)。

(2)

①C(极盖区指激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而非“极光出现的区域”)。

②D(只有特大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爆发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不是所有极光)。

二、能力训练

1.

(1)美研究人员(科学家)动物实验显示姜可能具有抗癌功效。

(2)6—姜醇使癌细胞生长速度慢(或“姜减慢了癌细胞的生长速度”)。

(3)D(原文为“半支莲能延缓鼠体内前列腺肿瘤的生长”“绿茶对防止与癌症相关的人体DNA损伤可能会有所帮助。”而非“绿茶可以防止前列腺肿瘤和与吸烟相关联的癌症的发生”)。

2.B(“无足轻重”一词是要强调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之中的一个天体而已,并不是讲地球对于宇宙的作用)。

滴水·幸福

中国有个古老的习俗,就是在除夕夜包饺子,正当我和父母准备包饺子的材料时,突然停水了。这样,菜洗不成了,面粉和不成了,饺子也包不成了。而最终的影响就是我只能忍受着胃的反抗。唉,偏偏在除夕时停水。

我望着开到最大却不出一滴水,只是发出“咕噜、咕噜”,像鸽子低吟的水龙头,不禁想起了它平日里骄傲的模样,每当打开水龙头,清澈洁净的自来水便会从它的“嘴”里流出来,仿佛水龙头的肚子里装着汪洋大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常常认为洗手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不容易的事啊。

“滴答”,一滴黄色的水珠从我家的龙头里滴出来,接着,水珠汇成了小水流,然后,自来水如瀑布般飞流而下,我赶紧关小了水龙头。哦,终于来水了。我再一次望了一眼流着细流的水龙头,突然感到一种幸福,听说这次停水是因为水泵坏了,维修处的工作人员立刻从家里赶来修好的。正如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写到的一样,当“发现这种幸福时,我大吃一惊”。且不说维修人员们令人感动的敬业精神,仅仅是我们身边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也凝结着许许多多的付出和温暖的关怀。比如吃一顿饺子,需要将饺子煮熟,要用锅、水、天然气、灶台,而饺子又需要面粉、菜和肉。而面粉又是农民种出小麦后再由面粉厂制成,一顿饺子,却包含了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瞬间,这个本是寒冷的冬夜却令我感到无尽的温暖。这时传来妈妈叫我吃饺子的声音,我跑向客厅,温暖的屋子,柔和的灯光,漂亮的装饰,热腾腾的饺子,我拉着爸爸妈妈,吃着美味的饺子,看着窗外的礼花……什么是幸福?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评语]

本文是以“幸福”为话题的考试作文。

生活中往往最普通的点滴却蕴涵着真理,只是我们太不关注这些,以至许多金子般的素材从我们的指缝溜走了,等到需要时,我们只能再拾起被无数人咀嚼过的故事充数。而本文作者却明智地攥紧了自己的拳头,留住了生活的点滴和一闪而过的思绪,让作文真正成为了自我的东西。

文章从停水想到了为别人为社会努力工作着的人们——维修处工人、种小麦的农民……想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的劳动。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其实我们每一天能正常生活就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是很好模仿的,难于模仿的倒是作者的敏感和她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只有了这些,才能永远把平常的日子都当成自己写作的素材库去开掘。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篇12

自读目标

1 了解这篇优秀科普读物介绍的声音现象。

2 学习本文生动说明的方法。

3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作者介略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xx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个世界的音乐》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

人,这种生物圈的后来者,在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抛弃了对神的信仰,嘲弄了原始的神话,却编造了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神话。刘易斯•托马斯从独特的角度,根本性地批判了这种人类自大或人类沙文主义。疾病是生命存在的正常形式;许多疾病是人的反应造成的;有些疾病,特别是大病,是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自然力量。人要消灭疾病、消除死亡,是徒劳的,也是反自然的。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二 课文结构

(一)(1)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

(二)(2-14)通过各种动物不同的发音体从不同的部位发出的声音具有音乐美的生动事例来说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音乐现象。

(三)(15-16)通过理论原理阐述这种音乐现象。

三 生动说明的方法

本文通过众多具体可感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发现,一个方面说明科学结论的真实严谨,另一个方面使说明的原理更具普遍性,而其中生动、形象、亲切的描写则表现了科学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求欲望。

例一,课文在说明动物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的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中,剔除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它信号之下时,先举了白蚁的“头部敲击地面”和“上颚的颤动”的声音;再说“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中,除了“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外,“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这样把抽象深奥的生物声学原理阐述的具体可感、形象通俗。

例二:在说明“几乎所有可被动物用来发声的东西都被用上了”时,作者列举了草原松鸡、兔子、老鼠、啄木鸟、雄性的蛀木甲虫、鱼类、甲壳纲动物、昆虫、骷髅天蛾、猩猩、响尾蛇、乌龟、短吻鳄和鳄鱼、蛇、水蛭、蚯蚓、蟾蜍等各自不同发声方式。这样,既让我们了解了各种动物发声的工具,有饶有趣味,引人入胜。

另外,作者用“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 “歌鸲能唱婉转的歌子”、“北美的野云雀能熟练运用三百个音符”、“夜莺会唱二十支基本的曲子”、“苍头燕雀能同类唱歌的片断输入自己的记忆里”等来说明“鸟类歌声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时,用了比喻、拟人、描写等手法,生动准确、惟妙惟肖,使读者产生了美好的遐思。同学们可以自己到课文中再找出若干例子来,这里不再多说。

四 思考

1 第5段中为什么说“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

2 人与其他动物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