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茶馆教案(推荐11篇)

2023-04-20 18:09:01教案设计

茶馆教案(推荐11篇)

茶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 . 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 规律。

2 . 理解本文特点: 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 王利发) 的 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 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 重点: 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2 . 难点: 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 容。

三、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作者及作品;剧本阅读。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具体步骤:

一、 文学常识:老舍( 1 8 9 9 ─1 9 6 6 )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 9 5 1 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撊嗣褚帐跫覕的称号。撐母飻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1 9 6 6 年8 月2 4 日含恨自尽。 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茶馆》简介:

( 1 9 5 7 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尘埃?ü?圆韫菁案骼嗳宋锉淝ǖ拿栊矗?从沉舜忧迥?⒚窆?跄甑娇拐绞だ?笕?霾煌?贝?摹⒔?迨?甑纳缁崦婷玻?沂玖税胫趁竦匕敕饨ǖ木芍泄?亩?础⒑诎岛妥锒瘢??婢芍泄?厝蛔呦蛎鹜觥?nbsp;

第一幕,1 8 9 8 年初秋,戌戍变法刚失败,谭嗣同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的人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路。

1 . 剧中描写了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连官府也怕他三分。

2 . 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府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

3 . 吃朝庭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

4 . 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生活豪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

5 . 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即课文节选部分。( 民国初年)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1 . 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

2 . 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

3 . 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

4 . 恶势力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国民党官僚互相勾结,横行霸道,地痞、特务如鱼得水。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随时受到威胁,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本剧是旧社会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二、 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节选部分:

词语补释(投影)

割据: 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体面: 体统,身分;光荣,光彩;( 相貌或样子) 好看,美丽。

抱怨: 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寒酸: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咂摸: 寻思,反复研究。p 1 4 9 注

津贴: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造孽: 佛教用语,做坏事( 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作孽。

忏悔: 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盘查: 盘问检查。

搭讪: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p 1 4 5 注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欣赏本文的结构特点及人物形象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具体步骤:

一、结构特点: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 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 这些故事互相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1 .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 以出场先后排列) :

王利发: 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是一个自私的商人。

王淑芬: 王利发的妻子,家庭妇女。

李 三: 打工为生的雇农。

巡 警: 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兵痞。

大 兵: 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兵痞。

唐铁嘴: 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

常四爷: 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旗人。

松二爷: 游手好闲、没能力谋生的旗人。

宋恩子: 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爪牙。

吴祥子: 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爪牙。

刘麻子: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康顺子: 下层劳动人民,被骗卖的悲惨遭遇。

康大力: 康顺子买来的儿子。

老 陈: 专为卖妻的逃兵。

老 林: 专为卖妻的逃兵。

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者。

难民、报童、学生、军官

2 . 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苦衷、逃兵的蛮横等都表现了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那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似乎撐奘碌谋?鐢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3 . 巧妙的衔接与穿插:

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衔接,使整个戏浑然一体。

如开场,李三向王淑芬抱怨工钱不长,可话越来越多,王淑芬同情李三,引出她与王利发的口角,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送菜作了铺垫,就这样环环相扣,每一个情节既清楚又连贯。

利用人物特定身份和特殊特殊情节造成交错穿插。如刘麻子与逃兵在茶馆做人口交易,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有人出现不得不停止,王利发与崔峰的出现,作为茶馆中迎来送往的生意是完全正常的,因此,自然打断刘麻子的戏,等崔久峰下场后,宋恩子、吴祥子又上场敲诈逃兵。这种穿插使一个情节恰到好处终止,又使剧情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

作业:

[ 思考和练习] 第一题、第三题。

茶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投影显示课题)

二、学生表演《茶馆》片段。·

(投影显示表演者姓名)

三、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表现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四、戏剧主题分析:

在茶馆中,老舍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面有广大市民的代表王利发,有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常四爷,有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松二爷,还有地痞无赖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老牌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等等。老舍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将这些人物展示给我们看,他应该另有深意。先来听听剧中人物自己的话吧!(点击王利发、常四爷、唐铁嘴人名观看相关影片)也许,我们能从不同人物的不同结局中找到答案。这八个人,可以简单地分个类,上面四个,可以归入好人的范畴,下面四个,则应归入坏人的范畴。王利发悬梁自尽,常四爷落魄一生,松二爷惨遭饿死,秦二爷最终破产。好人遭了殃!刘麻子等人却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坏人猖狂无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说“邪不压正”,可在《茶馆》中,邪却确确实实地压住了正,这其中的根源何在?看来老舍先生批判的矛头已经不仅仅是宋恩子、吴祥子等反面人物了。他要展示的实际上是整个旧时代的黑暗。

《茶馆》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guo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在《茶馆》中,不管是哪个时代,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漆黑一片,难道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吗?戏剧中是否给了我们希望?明确:希望在于以康大力为代表的西山八路!

五、结束语、课后作业:

秦二爷走了,常四爷走了,王利发也走了,我们这堂课也该结束了。给大家布置个课后作业:比较《雷雨》、《茶馆》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同学们再见!

茶馆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设想

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3教时(课前预习)

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生设计):

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看情节。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雷雨》第二幕中(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5人却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具有这些关系的人物又都溶在一个大的矛盾漩涡之中,结构密如蛛网,戏剧性极强。

3.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明确:《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4.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

明确: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和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布置作业:

1.做"思考和练习"一、二、三。

2.有时间有条件的,看《茶馆》全剧或原著。

补充材料

(介绍老舍及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学法建议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的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全剧共三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学习本文,宜抓住三点:①抓住全剧的"群像展览式"结构。一幅卷轴画的渐次展开,我们看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与那个旧时代冲突的一个个侧面;②把握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王利发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王利发这个形象的悲剧结局反映了!日时代的不合理,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③学习本文特有的语言特色:a,人物语言的个性化;b.语言的幽默风格;c.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释疑解难

1.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茶馆》的情节结构与中国传说的戏剧写法不同,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也没有显在的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课文中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他们没有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中是匆匆过客--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造成的黑暗。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用一个个"过客"般的形象以及粗线条的经历来反映那个病态社会的林林总总,这是老舍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大创新。

2.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日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典型题例

例1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⑤吴祥子⑥刘麻子⑦宋思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巡警⑾老林⑿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

c.①②③/④⑩/⑤⑦⑧⑩/⑨⑿

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⑿

[分析]①②③⑨属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④为旧民主主义者;⑤⑦⑩是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⑥⑧⑾⑿是社会的渣滓。

[解答]b

例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你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开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换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茶馆教案 篇4

教材分析: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在国际文坛上也享有盛誉。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说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事。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穿起来。

教学目标:a、全文目标:

1、理解<<茶馆>>独特的艺术结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

3、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4、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b、课时目标:

1、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

教学重难点:“卷轴画式结构”、“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教学设想:充分增强感性材料的积累,突破重难点;

将台词朗读与分析王利发这一形象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旧知导入。鲁迅小说<<药>>的第三部分“茶客谈药”情节中,茶馆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老舍的戏剧《茶馆》更是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二、感知:

1、有关作者:“人民艺术家”老舍。

2、检查预习:<<茶馆>>三幕分别反映了哪一时代?

3、引导通读课文,了解第二幕剧情:

(1)、问题引导:

第二幕出场人物众多。先后有哪些人物在“茶馆”里出现?他们来“茶馆”干什么?其中,哪些人物是在其他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出现的?

(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老师边引导回答边归纳剧情:

开场:王淑芬、李三、王利发三人对话。

a、巡警摊派、勤索(穿插难民央告)

b、唐铁嘴租房被拒绝(穿插报童卖报)

c、常四爷、松二爷祝贺茶馆开张。

d、特务敲诈、勒索(穿插和常四爷交锋和刘麻子交锋)

e、康顺子来茶馆找工作

f、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穿插崔久峰的悲观)

三、突破:

1、卷轴画式的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就有20多个,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2、精读片断,赏析人物: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到“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确。

(提示:对难民,他口气生硬,毫无怜悯;对巡警等,他极力讨好,不敢半点得罪。读时要读出他不同的语气。)

3、评析王利发这一人物:

自私、圆滑、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但他仍然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后(第三幕中)悬梁自尽。

4、推广:像这样悲惨命运的,剧中何止他王利发一人!他们悲惨的命运该怪谁?那些像唐铁嘴、刘麻子之类的社会渣滓又为什么能为所欲为?

3、“人民与旧时代冲突”:

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指那个黑暗的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四、总结: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五、巩固:展示课内练习:判断文中人物矛盾、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社会现实的联系,做连线题。

六、拓展:课外练笔:试以“大茶馆,小社会”为题,写一篇文艺短评。

附:备课小结

<<茶馆>>没有中心故事,只是像一幅长卷;教学中若将其展开,逐一品评,相信每一幅画面也皆有滋味,但可能会陷入琐屑繁冗的泥淖。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在以“茶馆__社会”为主线,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板书设计:

茶馆

“人民艺术家”老舍

开场:三人对话

巡警摊派勤索(难忆央告)

唐铁嘴租房被拒绝(报童卖报)

常四爷、松二爷祝贺开张

特务敲诈勒索(和常四爷交锋)

(和刘麻子交锋)

康顺子找工作

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

(崔久峰的悲观)

茶馆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设想

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 1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

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生设计):

1 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看情节。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雷雨》第二幕中(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5人却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具有这些关系的人物又都溶在一个大的矛盾漩涡之中,结构密如蛛网,戏剧性极强。

3.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明确:《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4.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

明确: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和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布置作业:

1.做“思考和练习”一、二、三。

2.有时间有条件的,看《茶馆》全剧或原著。

补充材料

(介绍老舍及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单元检测题

一、语法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汗涔涔( )亲戚( )沉吟( )伺候( ) (cè)隐 祈 (dǎo) 咆哮( ) (xián)冤 (fú shì)婆婆

2.分析下列复杂单句:

(1)“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这句话中的谓语是共个动词。

(2)“我觉得你们把屈原又未免估计得过高。”这句的宾语是什么短语? 。

二、常识部分:

1.曹禹,原名 ,1933年在 读书时就完成了处女作《 》,剧本通过一个 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揭示了 和 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 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2.《屈原》创作于 年 月,郭沫若说:“我是借了 来象征我们 。”课文节选部分的灵魂是“ ”,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 的境界,采用了 、 、 、 等修辞格。

3.关汉卿是我国 的奠基人,一生创作 多部剧本,现存 本,除《窦娥冤》外,还有《 》《 》《 》等。

4.老舍,原名 ,字 ,是我国现代杰出的 ,他一生写下了 多部剧作。著名的小说有《 》。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的称号。课本节选的《 》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它是以 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在每个 中,展示 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5.在戏剧文学中,戏剧冲突主要具体表现为剧中 冲突;戏剧冲突是 戏剧运动;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 ;戏剧语言则包括 和 。

6 话剧以为主,歌剧主要是以 来表现剧情,这是由于剧种不同而形成的戏剧语言形式的差异。

7.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 演一完整的故事,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还有“ ”,起交代作用,用来说明 ,介绍 。扮演的角色分为 、 、 、 等。

8 元杂剧剧本由 、 、 三部分构成。

三、简答部分:

1.《屈原》中屈原的内心独白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的“风雷电”象征了什么?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了什么?

2.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后,为什么还要开除他?

3.《窦娥冤》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

四、论述题:

郭沫若在《屈原》的结尾,写屈原到汉北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一、1.Cén cén qī yín cì hòu 恻祷 páo xiāo 衔伏侍

2.①去;告诉;叫;拿;4。

②主谓短语。

二、1.万家宝;清华大学;雷雨;封建、资产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20。

2.1942;1;屈原的时代;当前的时代;“雷电颂”;物我同化;拟人;呼告;反复;排比。

3.戏剧;60;15;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4.舒庆春;舍予;语言艺术家;30;骆驼祥子;人民艺术家;茶馆;人物的悲剧命运和茶馆的变迁;历史横断面;人物。

5.人物的性格;曲折发展、逐步上升到高潮的;戏剧动作;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6.对话;演员的歌唱。

7.一本四折;楔子;情节;人物;旦;末;净;丑。

8.唱;科;白。

三、答案见教案。

四、(略)

(裴淑琴 刘洪)

[1]

茶馆教案 篇6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介绍戏剧的“三一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高乃依在他的《论三一律,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中认为:行动的一致,对喜剧来说,就是剧中主要人物的意图所遭到的阻碍一致;对悲剧来说,则是危局的一致,它并不以主人公的胜利或牺牲为转移。时间的一致,则是指把事件发展的时间限制在一昼夜之内,或力求不过多地超出这个限度。地点的一致,当然要尽可能地让观众在不必换景中看到人物的行动,但如果不行,则可把地点扩展到能在24小时往返一次——最好在同一城市——的距离之内。

(转载于《语文课文名篇教学设计》XX年大象出版社出版,主编:张家璇)

二、课文析读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剧作家描写的重点是放在五花八门的市民阶层人物上的,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善于经营、谨小慎微,虽然有着买卖人的自私,为人却还本分。为了在那个社会里求得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经营方式,使之跟得上社会风气的流变。他“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但最后他还是没能争得自己的生存,被那个社会逼上了绝路。常四爷是一个“旗人”,是属于享有“铁杆庄稼”(吃皇粮)特权的一类人。他性格耿直、刚强,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面对清朝的腐败,他激愤地说:“大清国要完!”因而坐了牢。他参加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后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卖菜人。和“作了一辈子顺民”的王利发不同,他“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他“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但结果是“一事无成”!最后他说的一句充满感愤的话,对他的性格做了生动的总结:“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王利发的房东秦仲义,原是一个掌握着相当家产的血气方刚的阔少,后来主张“实业救国”,成了一个立志维新的资本家,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统治,尽管他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他在“事业”失败后自我嘲讽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你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在老舍笔下进入茶馆这个“小社会”的,还有当时各种各样的人物:狠毒奸诈的清官太监、吃洋教摆威风的教士、旧军阀的官兵和警察,以及那些从清朝一直混到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侦探、打手、流氓、人贩子、相面的等种种社会渣滓和那些经受着生活熬煎的旧艺人、小摊贩、厨师、小学教员等下层市民。此外,还有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他们在农村被逼得走投无路,而这里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悲惨的命运,如贫农的女儿康顺子被卖给太监为妻,那个不合理的社会残忍地埋葬了她的青春。总之,众多的人物形象,活现出一个叫人窒息、激人愤怒的黑暗社会。尽管一次次地改朝换代,而茶馆里那张“莫谈国事”的纸贴却“保存了下来”,这是富于象征意义的,就是说这些朝代的共同特点是由少数达官贵人统治和压迫人民大众,老百姓是不能说话的。在茶馆这个“小社会”的背后,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主宰一切的魔鬼,那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罪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造者和统治者。

(节选自《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三、类文荐读

今天的茶馆

范小青

喝茶最好的地方是哪里呢?应该是家里。早晨起来,洗脸刷牙后,便泡上一杯浓浓的清绿的茶,许多人都这样,抽烟的人在这时候再点上一支烟,细细品味茶烟的意思,真是神仙境界呢!一天工作劳累了,傍晚回到家,喝一杯清香的茶,解除疲乏,冲淡烦恼,浑身血脉贯通,心情舒畅,多好!

在家喝茶,是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享受,确实清静,确实安逸,但好像少了些什么。少些什么呢?那便是三五朋友一起喝茶神聊时的意趣和感受。

若是愿意与三五朋友哪怕更少些的朋友喝茶,那就要寻找茶馆。从前街上茶馆是很多的,各种档次的,供老百姓喝茶拉家常的,供商人喝茶谈生意的,供有闲人喝茶看风景的,供听书的人喝茶听书的,应有尽有。后来呢,这些茶馆慢慢地减少,越来越少。

茶馆的生意清淡了,茶馆没饭吃了,怎么办呢?要吃饭,就得想方设法把喝茶的人拉回来。于是在茶馆里,也开了卡拉ok,也办起舞场,也弄点酒给你喝喝,不怕你们吵吵嚷嚷,只怕你们不来消费。那种花几分钱、几角钱买个清闲的时光好像再也不会回来。从前茶馆里那种轻声慢语的说话,无声无息的品味,也不见了。大家高声说话,才可以盖过激昂的音乐声。人的悠闲的好心情没有了,喝茶的恬淡的意趣也没有了,浓浓的乡土味也没有了,所以许多人不再到茶馆喝茶。

茶馆的装饰也赶上了时代潮流,五彩的灯,豪华的室内布置,还配有帝呀豪呀之类的店名,浪头大得叫人吃不消。

有人感叹,有人摇头,其实呢,也不必着急,炎夏过后总是凉秋,繁花落尽便到了返璞归真的时候。现在你到大街小巷看看,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冒出了许许多多创意新颖的茶馆;装饰成竹园氛围的,让你好像置身一片绿色竹林与友人同乐同安;布置成乡土风味的,有风车牧笛的,让你想起一首首的田园诗;喇叭里有极轻柔的音乐,也或者根本就没有音乐,服务小姐轻盈飘忽为你服务,茶客们喃喃细语,轻轻地笑,甚至你常常能够看见蓝眼睛高鼻子的老外也委屈着自己硕大的身体蜷坐在小茶馆向你微笑呢!于是,进入了这地方,你的大嗓门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分贝,清静恬淡不是又回来了么!

返璞归真,到底返到什么程度,归出什么滋味,是单纯的返朴,还是另一层意义上的进步,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想法。而我呢,总觉得现在的茶馆少了从前的书场茶馆、老虎灶茶馆的那种生活的原汁原味。但是,我得明白,现在的生活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钱江晚报》1996年7月26日)

阅读提示:《今天的茶馆》是借写苏州改革开放以来,茶馆格局、布置的变化来表现人们饮茶习惯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心态以及心理情绪蜕变的轨迹。文章语言风格是近于普通话的苏白来写巷中事,以绵长婉转见长。这种清浅平淡、绵长婉转也是一种美,也能耐得住品味与咀嚼。

四、鉴赏方略

戏剧的阅读与鉴赏方略之二: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自是社会矛盾的反映,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在戏剧中演变成戏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无论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无论是现代话剧,还是古典戏曲,戏曲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窦娥冤》一剧,围绕着窦娥受冤而死,展现了窦娥与封建社会腐败吏治的激烈冲突。剧本的开始是窦娥与张驴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继而又在大堂受刑,被冤判斩,发展为窦娥与桃杌太守的矛盾冲突,这是发展。到了窦娥被屈斩之时,窦娥悲愤莫名,指天斥地,三桩誓愿,把戏剧的冲突推向高潮,斗争的矛头直指整个黑暗、腐败的社会。然后,又通过窦娥鬼魂的斗争,奸人授首,昏官被免,冤屈得申,这是全剧的结局。矛盾虽未完全解决,但在一定形式上矛盾趋向缓和,这也是一种解决。

因此,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品味矛盾的产生,冲突的性质。把握整个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剧本的情节。

茶馆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汉字词语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戊戌(xu) 沏茶(qi) 嗜好(shi)B.搭讪(shan)坤角(kun)淘汰(tai)

c.茶盅(zhong) 造孽(nie) 缧绁(shi) D.咂摸(za) 神龛(kan) 痞子(pi)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D.津帖 鞠躬 尽善尽美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圣人那个时代的人)

B.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

C.都叫你咂摸透了。(反复研究)

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能说会道)

五.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六.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七.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验课后练习一完成情况:重点品味王利发的性格。

二.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①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②个性语言: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

“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2.松二爷的形象:

①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②个性语言: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刘麻子)

“你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三.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四.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茶馆文化”。

五.课外活动: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有条件的时候组织)

六.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二。

2.印刷资料《同步训练14》。

七.教学后记:

[1]

茶馆教案 篇8

学法建议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

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

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的时代近50年的

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

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

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

出的一曲挽歌。全剧共三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学习本文,宜抓住三点:①抓住全剧的“群像展览式”结构。一幅卷轴画的渐

次展开,我们看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与那个旧时代冲突的一个个侧面;②把

握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王利发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王利发这个形象的悲

剧结局反映了!日时代的不合理,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③学习本文特有的语

言特色:a,人物语言的个性化;b.语言的幽默风格;c.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释疑解难

1.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茶馆》的情节结构与中国传说的戏剧写法不同,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

也没有显在的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

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课文中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他们没有

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中是匆匆过客——李三的

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军

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造成的黑暗。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

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用一个个“过客”般的形象以及粗线条的经历来反映那个

病态社会的林林总总,这是老舍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大创新。

2.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

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

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

象的刻画,反映了!日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典型题例

例1 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

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利发 ②松二爷 ③康顺子 ④崔久峰 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 ⑦宋

思子 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 ⑩巡警 ⑾老林 ⑿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

C.①②③/④⑩/⑤⑦⑧⑩/⑨⑿

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⑿

[分析] ①②③⑨属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④为旧民主主义者;⑤⑦⑩是反

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⑥⑧⑾⑿是社会的渣滓。

[解答] B

例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你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

来!

⑥我要是会开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换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④⑥相同;①⑦相同;④⑤相同。

D.②④不同;①⑥不同;③⑤不同。

(分析)①借代,反问②暗喻③借代④夸张⑤夸张,比喻⑥暗喻

⑦反问、借代。

(解答)A

【能力层面训练】

知识掌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我这儿正没有辙呢。(办法)②唱落子的坤角。(评剧或曲艺)

③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会说话)

④都叫你咂摸透了。(仔细辨别)

⑤我卖莱呀!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一点不假)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能力提高。

3.对“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发像读书人那样过分迂腐,缺少变通。

B.王利发像孔子那样,是一个圣哲之人。

C.王利发像孔夫子一样,是一个能适应时代和环境变化的人。

D.王利发像古代圣人一样,是一个明智而有计谋的人。

延伸拓展

4.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老舍先生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

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入《四世同堂》等。

B.常二爷和松二爷都是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的旗人形象。这两个形象反

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C.《茶馆》中塑造了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刘麻子等社会渣滓的

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变态和畸形。

D.窦娥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坚强不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窦娥发誓愿

独白,给唱词作了铺垫说明,与唱词紧密结合,既实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又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单元立体检测] A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了。(长期努力实践)

B.三闾大夫,请你容恕我,我把那恶人郑詹尹刺杀了。(原谅宽恕)

C.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葱,念窦娥身首不完全。(糊涂的意思)

D.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希望)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

B.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

C.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

才过三天,然而周少爷不要她了。

D.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

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B 二、三学生由后而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C.告诉不告诉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

是怎么回事?

D.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句是

A 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B.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C.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糊突了盗跖、颜渊?

D.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6下列句子中不是单句的一项是

A.我们知道爱真理,爱正义,抵御强暴,保卫楚国。

B.秦国已经允许割让的商放之地六百里,不用说,就永远得不到了。

C.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7对下列关于元杂剧术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外,角色名,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净,角色名,俗称"花脸";正旦,

角色名,扮演女主角,卜儿,角色名,扮演老妇人.

B 科,戏剧里称角色的动作,又称"介";云、道白,指用口语而不是唱的方式

表达内容的用语。

C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快活三》、《耍孩儿》等都是曲牌

名。

D 折,是剧情发展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多幕剧中的“幕”;“楔子”,放在

开头,相当于“序幕”;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

8 下列作口不属于我国十大古典悲剧的一项是

A.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和关汉卿的《窦娥冤》。

B.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C.明代冯梦龙的《精忠旗》和孟称舜的《娇红记》

D.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二、填空、简答问题(前四题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12分)

(1)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2) ,大巧若拙。(《老子》)

(3) ,不能成方圆。(《孟子》)

(4)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5)《雷雨》是当代著名剧作家 的作品,它是一部杰出的

,是我国 年代优秀的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

的影响。

(6)从题材看,《屈原》在话剧中属于 剧。该剧作者 ,写于

年。作者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 ”。该剧借古讽今,

用以鞭挞 。

(7)著名悲剧《窦娥冤》全名是《 》,作者是 代著名的

戏曲作家 ,他与 齐名,被称为“ ” 。他的代表作

还有《 》《 》等。

(8)《茶馆》的作者是 ,原名 字 。1951年荣获北

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称名。我们学过他的 等作品。

三、阅读

(一)下面节选紧承课文《雷雨》,读后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台上只有周朴园、周萍。

周萍 (过意不去地)爸爸。

周朴园 你太莽撞了。

周萍 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半晌。

周朴园 哦,(沉吟,忽然)来人!

仆人由中门上。

周朴园 你告诉太太,叫她把鲁贵跟四凤的工钱算清楚,我已经把他们辞

了。

仆人 是,老爷。

周萍 怎么?他们两个怎么了?

周朴园 你不知道刚才这个工人也姓鲁,他就是四凤的哥哥么?

周萍 (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

周朴园 (向仆人)跟太太说,叫帐房给鲁贵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叫他

们今天就走。去吧。

仆人由饭厅下。

周萍爸爸,不过四凤同鲁贵在家里都很好,很忠诚的。

周朴园 嗯,(呵欠)我很累了,我预备到书房歇一下,你叫他们送一碗浓一

点的普洱茶来。

周萍 是,爸爸。

周朴园 由书房下。

周萍 (叹一口气)嗨!(急走向中门。)

1.对文中周萍“过意不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萍觉得自己行动莽撞,有失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B、鲁大海居然当面侮辱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又没能适时有效地制止,周萍

感到对不起父亲。

C.周萍觉得自己对待鲁大海粗暴了,因此,心有歉意,在父亲面前不好意

D.周萍觉得就这样放鲁大海走,太便宜了,他准备再追上去。因此,他想征

求一下父亲的意见。

2“(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周萍这句台词语意未尽,破折

号后周萍要表达的意思是

A.抓紧把鲁大海赶走,切切不能再犹豫了。

B.能不能先把鲁大海赶走,暂且留下四凤和鲁贵。

C.能不能先开除鲁大海,四凤和鲁资暂且也不要辞。

D.正好把他们一家三口统统开除,免得惹事生非。

3.从这段台词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为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残忍、冷酷、自私、虚伪,是一个地道的伪君子。

B.冷酷中不乏温情,愤怒中含有宽容。

C.同情、关心鲁家,内疚之情难以言表。

D.奸诈、毒辣、内残,做事不计较后果。

(二)阅读《屈原》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

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

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③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起来,但至少

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

呀!

1.对文中的“你”所指代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部指代电 B全部指代反动势力

C②③④指代反动势力,①⑤⑥⑦⑧⑨指代电。

D②③④指代反动势力,①⑤指代有形的长剑,⑥⑦⑧⑨指无形的长剑

2.对文中“有形的长剑”和“无形的长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形的长剑”指电,“无形的长剑”指雷。

B.“有形的长剑”指雷,“无形的长剑”指电。

C.“有形的长剑”指诗,“无形的长剑”指力量。

D.“有形的长剑”指笔,“无形的长剑”指精神。

3.对文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暗势力无比强大,要同黑暗斗争到底。

B黑暗势力虽然强大,打破黑暗的力量比铁还要坚强。

C黑暗势力比铁还坚固,黑暗是不可战胜的。

D不管黑暗势力多么强大,也没有铁坚固,战胜黑暗是很容易的。

4.对“我心中的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中的悲哀和痛苦;

B.对未来的信念与希望;

C.对光明和未来的追求;

D.心中的愤怒和与黑暗抗争的意志。

5.对“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剑”的力量微不足道,劈下后无济于事。

B.说明“剑”的力量强大无比,像劈水一样轻而易举。

C.说明黑暗势力还比较强大,短时间内尚难以取得胜利。

D.说明黑暗势力已软弱无力,一下子就能成功地将它劈开。

6.对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比喻 反复 排比 拟人;B.呼告 拟人 比喻 反复

C.呼告 比喻 排比 拟人;D.比喻 反复 排比 呼告

四、作文(40分)

以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为题写一篇剧评

【单元立体检测】B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关心戏剧文学的一些概括,属于戏剧文学特质的一项是

A.既有演出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B.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

C.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D.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2.学习戏剧及元代杂剧,必须弄清一些通用术语,下面说法有铝误的一项是

A.折,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现代多幕剧中“幕”;楔子,则

是序幕或过场。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而曲牌则是曲谱,曲子的名称,如《滚绣

球》等。

B.著名剧作《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之一,剧本的第三折通过窦娥蒙受的

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恶人横行、官吏昏愦和法制黑暗的事实情况;同时,

也歌颂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C.曹禹是我国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名作有《雷雨》、《日出》、《北京

人》、《屈原》、《王昭君》、《蔡文姬》等剧本。

D.序言,也叫序,是一种文体,属应用文。写在一部书的前面说明作者写作

意图,写作过程、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或说明同这部分内容有关的一些事

情。在表达方式上一篇序言可以议论为主,也可以说明或记叙为主。

3.“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一句应插入下段的

先生,……那酒有毒。……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

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啊![A]……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

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

楚国的柱石。……[B]先生,我经常想照看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

[C]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

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D]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啊!

4.下面几句中加点的词作为重音标记,正确的一句是

A.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

B.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C.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5、《雷雨》中有(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段舞

台说明,对其作用理解不当的是

A 显示鲁侍萍谨慎、温顺的性格。 B 暗示人物身份。

C 表明鲁侍萍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D 推动情节的发展。

6、《窦娥冤》中一连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四个

古代传说,对其用意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这四个古代传说都是冤狱故事,以此衬托窦娥的冤情。

B.表明窦娥只能寄希望于天地为她昭雪,以此显示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控

拆,刻画人物至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为剧情增添神话色彩,更能吸引、感动观众。

D、为窦娥三桩“无头愿”的—一应验找出历史根据,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二、填空、简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诗词名句的下句。(共5分)

①大漠孤烟直, 。

②海上生明日, 。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⑤待到山花烂漫时, 。

2.鲁大海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 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 (如梦初醒)那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你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以上一段台词中,abcd四处都运用了代词,,请将用错的改过来? 处改为 。

处改为

三、阅读《逼上梁山》第十八场“野猪林”中的节选,完成交后各题。(共11分)

鲁智深:(白)林贤弟,现今当权者无道,压榨百姓,四路英雄个个摩拳擦掌,

此时不干尚待何时,这叫做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林冲:仁兄啊,(唱二簧原板)鲁仁兄言语细盘算,造反二字且慢言,虽然刺配

边州远,英雄立志可撑天。但愿到沧洲观看事变,见机而行又何难。

鲁智深:(接唱)林贤弟主意也太差,洒家言来听根芽:高休专权太狠毒,压榨

百姓无力挣扎,四路英雄势力大,宋室的江山一定倒塌,今日的天下是谁家天下!

劝贤弟把此事他细说查。

林冲:(白)仁兄之意小弟尽知。我想沧洲乃边防重地,将来金人南犯,定可

兴起大事。小弟还到沧洲观看情形,再作计较。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摩拳擦掌:成语,形容战斗或劳动前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B.见机而行: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即行动,有灵活处理的意思。

C.洒家:早期白话中出家当和尚的人谦称自己。

D.刺配: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地方。

2.对划线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是劝说林冲造反,对当权者不要抱有幻想和希望。

B.“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说明鲁智深趁四路英雄的势力来造反。

C、“官逼民反”是就高休欺压林冲,逼迫林冲造反而言。

D.“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是高休专权狠毒,并没有涉及到宋王朝最高统治

者。

3.对林冲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冲反对鲁智深造反,希望他也到沧洲去建功立业。

B.林冲看不清高球专权狠毒的一面,对高休还抱幻想。

C.林冲说:“英雄立志可撑天”,说明林冲也想夺取天下,统治天下。

D.林冲对宋王朝统治者还抱有幻想,希望到沧州之后兴起大事,建功立业。

4.对鲁智深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智深清醒地认识到当权者无道,决心造反。

B.鲁智深说林冲“主意也太差”,但他仍然护送林冲到沧州,说明他重哥们

义气而放弃原则。

C.鲁智深把矛头直接宋室江山,说明他坚决彻底地反抗统治者。

D.鲁智深对宋室江山认识到当权者无道,决心造反。

四、作文(60分)

你校中学生业余话剧团计划把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改编成四幕话剧,

为此,须首先招聘数名编剧,请你以“校学生业余话剧团”的名义,拟写一份

招聘启示。(20分)

要求:1.注意启事的格式

2.语言要简练、明了,不得超过二百字。

假如你有幸应聘做了编剧,具体负责第三幕(由原作第三部分改编,主要内

容是茶客在茶馆谈“药”)的撰写,请将这一部分改写成戏剧。(40分)

注意:1.开始的舞台说明要对时间、布景、人物服装等必要内容做简要交

待。

2.正文中的舞台说明要对人物的关键动作及人物上下场做必要说明。

3.人物的对白要富于个性化、动作性且上口、动听

[1][2]下一页

茶馆教案 篇9

《茶馆》【一】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guo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guo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结构

《茶馆》【二】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二、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三、.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茶馆》【三】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2.松二爷的形象: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二、.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思考——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大兵:*!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三、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四、作业布置:

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茶馆教案 篇10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究性学习: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定2~3名学生读各自欣赏的人物对话,特别是具有京味的对话。师生共同评论,看哪位同学读得好。

2.学生主动起来读自己欣赏的语句。

(解说:通过第一阶段的读对话,激发大家的品读兴趣,课堂上出现人人跃跃欲试的气氛。)

3.指定学生概括舞台说明的作用。

明确:《茶馆》的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xx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北京街市的冷落与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及“莫谈国事”的纸条,可以让人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

1.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提问:本文是如何运用卷轴式的平面结构特点的?

学生分析后明确:

《茶馆》有众多的人物(本幕中有30多人)和分散的情节,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只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唐铁嘴只是想来蹭茶喝和算命;崔久峰只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只表现他封建遗老的没落。就连贯穿始终的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要剧情。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人物及其主要性格为:

王利发: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圆滑世故,是一个自私的商人。

王淑芬:王利发的妻子,虽然是老板娘,却是十足的劳动人民。

李三:虽然勤劳善良,但为了糊口,不得不长期以打工为生。

巡警、大兵: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兵痞。

唐铁嘴: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

常四爷: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旗人。

松二爷:游手好闲、不能适应社会、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

宋恩子、吴祥子: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的统治阶级的爪牙。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康顺子:曾被人骗、卖的下层劳动人民。

康大力:康顺子买来的儿子,靠力气吃饭的年轻人。

老陈、老林:想合买妻子的逃兵。

崔久峰:对时局不满的旧民主主义者。

主要人物形象:

(1)提问:结合剧本的人物对话,分析王利发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王利发的内容,分析、讨论,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茶馆》众多的艺术形象中,王利发是一个富有光彩的艺术典型。在他身上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旧社会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的小商人形象。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继承了父业,也继承了父亲待人接物的信条,“我接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客,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他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他不仅在权大势大的太监、官僚、地痞流氓面前表现出买卖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就是对一些江湖流浪汉、身价较低的人,如算命先生唐铁嘴,尽管心里厌恶他,还是宁愿送他“一碗茶喝”。这些可以看出他谨小慎微的小商人的人生态度。这是他性格的一方面。他性格的另一方面是对强者的逢迎和对弱者的冷漠。他在有权势的人面前点头称是,甚至忍气吞声。当秦仲义要提高房价时(第三幕剧情),他明知于己不利,仍旧显得毫无怨言的样子。可是,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很有限度。他对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了。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提问:常四爷是个旗人,可他却反对大清帝国,这是为什么?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常四爷是个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他敢于在“莫谈国事”的环境中大发牢骚,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第一幕中剧情)。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课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仍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到:“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刘麻子又各是怎样的人物?他们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教师点拨后学生明确:松二爷也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刘麻子是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作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比较《茶馆》与《雷雨》的结构: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雷雨》和《茶馆》同属戏剧,所展示的都是几十年间的事情,但二者在结构安排上却截然不同。《雷雨》所讲的故事跨越三十年,作者是把时间集中在一天的午后到夜里两点钟,而以前的情节通过人物的回忆来展现,符合戏剧的一般要求,即“时间一致”“地点一致”等原则,同时戏剧的矛盾冲突也更显尖锐和激烈。《茶馆》则是用一种独特的结构——卷轴式结构来展现的。作者打破了戏剧“三一律”的规律,仅地点一致,时间跨越长达五十年,这是一般戏剧所没有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一个集中的矛盾冲突,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并自成一条独立的情节线索。

(解说:这两部戏剧所反映的年代一致,揭示的矛盾也相近,但不同的作家在写作风格上的不同,使它们各自以独特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特色,也可多方面了解戏剧,激发同学们思考。)

2.浓郁的地方性语言风格

思考:老舍是语言大师,《茶馆》的语言有独特的风格。试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学生思考后明确: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对戏剧人物语言的要求是“话到人到”,即要求作者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和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茶馆》中几十个人物,绝大多数人物性格鲜明,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物的语言富于个性。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奸诈傲慢。所有剧中人物都说出了符合自己身份和性格的语言。

(2)寓庄于谐、幽默风趣。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品是一部悲剧,但作者往往在喜剧语言中蕴含悲剧成分。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如唐铁嘴“两个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李三的“改良、改良,越改越凉”,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等妙语都是寓庄于谐、悲喜交织,令观众含泪而笑的。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茶馆》中的人物对话,较多采用了纯熟地道的北京方言。这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这样写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有真实性。

三、课堂总结

《茶馆》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时代,而我们节选的只是中间一幕,所以能够完整地阅读剧本显得尤为重要。读了全部剧情,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的艺术构思,才能更加明白本剧看似无戏实则展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一特点;读了全剧,才能对剧中主要人物王利发性格形成的渊源,性格的发展有更为明确的了解;也只有读了全部剧情,才能对作家笔中含泪的语言风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学习本文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通过阅读或观看电影了解整个剧情。

四、布置作业

1.课下阅读老舍的戏剧《茶馆》。

2.写一篇阅读《茶馆》的剧评。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秘密花园

李耕(译)

一个星期前,卡罗琳打电话过来,说山顶上有人种了水仙,执意要我去看看。此刻我正在途中,勉勉强强地赶着那两个小时的路程。

通往山顶的路上不但刮着风,而且还被雾封锁着,我小心翼翼,慢慢地将车开到了卡罗琳的家里。

“我是一步也不肯走了!”我宣布,“我留在这儿吃饭,只等雾一散开,马上打道回府。”

“可是我需要你帮忙。将我捎到车库里,让我把车开出来好吗?”卡罗琳说,“至少这些我们做得到吧?”

“离这儿多远?”我谨慎地问。

“3分钟左右,”她回答我,“我来开车吧!我已经习惯了。”

10分钟以后还没有到,我焦急地望着她:“我想你刚才是说3分钟就可以到。”

她咧嘴笑了:“我们绕了点弯路。”

我们已经回到了山路上,顶着像厚厚面纱似的浓雾。值得这么做吗?我想。

到达一座小小的石筑的教堂后,我们穿过它旁边的一个小停车场,沿着一条小道继续行进,雾气散去了一些,透着灰白而带着湿气的阳光。

这是一条铺满了厚厚的老松针的小道。茂密的常青树罩在我们上空,右边是一片很陡的斜坡。渐渐地,这地方的平和宁静抚慰了我的情绪。突然,在转过一个弯后,我吃惊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我的眼前,就在这座山顶上,就在这一片沟壑和树林灌木间,有好几英亩的水仙花;各色各样的黄花怒放着,从象牙般的浅黄到柠檬般的深黄,漫山遍野地铺盖着,像一块美丽的地毯,一块燃烧着的地毯。

是不是太阳倾倒了?如小溪般将金子漏在山坡上?在这令人迷醉的黄色的正中间,是一片紫色的风信子,如瀑布倾泻其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小径两旁是成排的珊瑚色的郁金香。仿佛这一切还不够美丽似的,倏忽有一两只蓝鸟掠过花丛,或在花丛间嬉戏,她们品红色的胸脯和宝蓝色的翅膀,就像闪动着的宝石。

一大堆的疑问涌上我的脑海:是谁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景色和这样一座完美的花园?为什么?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带?这座花园是怎样建成的?

走进花园的中心,有一栋小屋,我们看见了一行字:

我知道您要什么,这儿是给您的回答。

第一个回答是:一位妇女——两只手,两只脚和一点点想法。第二个回答是:一点点时间。第三个回答是:开始于1958年。

回家的途中,我沉默不语。我震撼于刚刚所见的一切,几乎无法说话。“她改变了世界。”最后,我说道,“她几乎在40年前就开始了,这些年里每年里每天只做一点点。因为她每天一点点不停地努力,这个世界便永远地变美丽了。想象一下,如果我以前早有一个理想,早就开始努力,只需要在过去每年里每天做一点点,那我现在可以达到怎样的一个目标呢?”

女儿卡罗琳在我身旁看着,笑了:“明天就开始吧。当然,今天开始最好不过。”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值得这么做吗?”一句是心理活动描写,表达“我”认为他们冒着浓雾,开车在山路上行进,去山顶看水仙花不值得。

b.小屋的一行字条中的“我”指的是卡罗琳,“您”指的是文中的“我”。

c.文中的三个回答从三个方面向观赏者介绍了花园的建造者,为什么要建造花园,花园是怎么建成的以及花园的始建时间。

d.这篇文章的主旨概括为:要有理想并及早地一点点不停地努力去做,最后就能达到目标。

e.本文通过对花园中美丽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秘密花园的主人公在将近40年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王利发在50年间苦心经营自己的茶馆,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参考答案:

1.be(b.“我”是花园的主人,“您”是到这里观赏的所有的人;e.表达对美丽的秘密花园的建造者的敬佩与热爱,此项意思牵强附会。)

2.花园主人在将近40年间每天用一点点时间做一件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来了八方观赏者。王利发用了50年的时间苦心经营茶馆,最后却无法生活下去。两个人都爱动脑子,都勤劳,但结果却截然不同。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旧中国是个吃人的社会,不管你是勤劳者,还是聪明者都逃不出黑暗统治者的魔掌。因此,消灭旧势力,建立新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茶馆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科书第5册第22课《老茶馆》一课拓展而来。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

成都不仅是茶叶的发源地,还是世界上茶馆最多的城市;成都人爱喝茶,尤其喜欢到茶馆品茶,这种群体行为现象,使成都有着“一市居民半茶客”的称谓。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本土文化,《老茶馆》的学习与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该课向我们展现了成都老茶馆的情景,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学生不仅感受到茶馆中悠闲自得的氛围和千姿百态的茶客形象,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民俗——茶馆文化,并把这些感受用撕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老茶馆》这一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创作,欣赏不同材质的艺术效果。并更进一步认识了解人物动态与人体关节的关系,让人物造型这一教学重点,在本课中充分落实,得到有效的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通过回忆、模仿、欣赏茶馆中的人物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物动态造型以及色彩搭配的美术知识。了解四川的茶文化。

技能性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撕纸的方式进行人物造型表现,锻炼动手技能,培养合作意识,掌握简单的构图知识。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透过老茶馆这一成都民俗,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乡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增强了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茶馆中的人物活动,创造性的用撕纸这一美术语言进行表现;了解四川的茶文化。

教学难点

用撕纸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茶馆中的人物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茶馆的图片资料,茶艺及戏曲表演的影像资料,教师示范作品、活动纸版人、cai课件、盖碗茶具一套等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水彩笔、修正液、剪刀、胶棒、黑卡纸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分钟)

师:今天,刘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最有成都特色的地方,看!是哪儿?

教师利用制作的老茶馆招牌,直接引导学生揭示课题。

(目的:开门见山的揭示课题,创设情景,让学生直接投入到老茶馆这一民俗情景氛围中。)

二、欣赏、感受(4分钟)

师:你们的运气真好,茶馆的节目刚开演,你猜会有哪些节目呢?(播放茶馆中的视频资料)

生:观看视频资料,感受茶文化。

师:除了看表演,在茶馆做的事可多了,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播放茶馆图片资料)

生:评述、欣赏。

师:小小的茶馆包罗万象,看!茶馆里的人们是多么悠闲自得啊!

(目的: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让学生体验到四川茶馆中的民俗风情和戏曲节目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人物造型,淡化教师角色,增进学生的自豪感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三、技法探究(11分钟)

1、学生探究撕纸技法。

师:这不,老茶馆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批茶客。他们可真会选,坐在院子里喝茶。看他们的姿态,应该坐在桌子的哪一方呢?(出示撕纸范作)

生:通过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分析出人物与桌椅的前后左右关系,了解遮挡在画面中的表现形式。

师:你们知道这些茶客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要表现这些茶客,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通过对教师范作的观察,认识撕纸这一表现形式。师生共同整理并归纳出撕纸的制作步骤(想、撕、摆、贴)。

2、学生认识了解人体关节与人物动态之间的关系。

师:今天,老茶馆搞活动,请两位幸运的茶客,一位坐下来品茶,另一位就用活动纸人摆出他的动作,配合得好,将会获得本茶馆免费赠送的茶水。

学生通过表演和观察发现,人物动作的变化主要是靠关节来完成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轻松的解决了人物动态变化的知识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示范。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和老师一块儿在这张黑卡纸上撕一个动作夸张的茶客。(教师示范一个侧面喝茶的人物)

生:和老师共同探究

在掌握了撕纸技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给撕好的茶客找座位,让学生在茶馆的情景氛围中理解遮挡关系,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奠定了构图基础。

(目的:在情景教学中了解撕纸艺术的制作方法,认识关节在人物运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创作、表现(18分钟)

师:老茶客选择了院子里的位置,人美版美术教案第5册他们不知道坐在室内还有免费的茶水相送。(这里的‘室内’意指kt版刻制的老房子)哪些茶客能得到这些免费茶水呢?此时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 茶客的造型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

2、 同桌的小朋友用撕纸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个茶馆人物。

3、 用胶棒将做好的茶客粘贴到你喜欢的位置。

好位置是先来先选,晚来的茶客就只能坐在靠里边一点了。(展示活动门窗) 等到客满的时候,我们再统一赠送茶水。比比看!谁的动作最快最安静。

学生用撕纸方式创作茶馆人物。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展示、点评作业,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将好的造型方法和构图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

(目的:让学生合作运用撕纸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展示、评价(4分钟)

师:上茶了!掺茶的人呢?掺茶的茶博士到哪儿去了?你想做茶博士吗?上茶的时候要把这免费茶水送给那些动作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的茶客们,你想好了吗?把茶送给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送出茶水”,并进行评述。教师有重点的点评一些优秀作品。

(目的:在浓郁的茶馆氛围中,展示完整的茶馆作业,体验成功的喜悦。用“送茶”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观察,并对其造型、色彩进行评价,淡化了教师角色和刻意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更强。)

六、拓展、小结(2分钟)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的孩子,他们用自己喜爱的美术形式表达了对茶馆的感受,你们能看出都是用的哪些表现手法?(课件展示用水墨、线描、木刻版画表现的茶馆作品)

生:观察、分析表现形式。

师:从这些精美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成都的茶馆有多么受人欢迎,怪不得有人说: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

(目的: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感受到四川茶馆中民俗风情的魅力,进一步增进他们的自豪感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刘颖tel:13981842709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