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推荐24篇)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
以下是我的个人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个人道德知识素养
个人素质的体现就是在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与道德品质的工具,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一直在为工作努力的学习,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瑕没有一丝缺陷,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因而会急于求成,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努力的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好的榜样!
二、为人师表,以身为活教材
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虽然我的孩子很小,家庭负担很重,但我决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所以说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每天7:40到校,我坚持每天必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提高个人能力,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本着教育一个学生,挽救一个家庭,稳定整个社会的宗旨和敬业、爱生、奉献的原则,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境界
1、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以及时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抄写政治笔记。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同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3、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不但教好书,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
1、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因此作为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语文学科为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本学期我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对照。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提高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4、真诚地关心学生,与学生共享甘苦,赢得学生的敬爱,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5、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好习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入手。因此,我要鼓励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训练。另外还要给予及时地监督、鼓励、表扬等,使学生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2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本学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 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 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__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 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基地的引导功能,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氛围与榜样风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为抓手,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 全面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5.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__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6.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主题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7.继续征集、优化、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系统展开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2.帮助部分学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3.逐步成熟__市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教学抽样检测调研工作,对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命题理论作出探讨,将命题科学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小学科学评价体系重点需要加强的环节。
(六)组织各类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组织必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1.继续承担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容充分展开,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实验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4.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工作。
5.根据省市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促进各地区教研水平的均衡发展。
3.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在本册的学习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习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习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平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具体如下:
(一)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具体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五、 教学要注意的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
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
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太原市“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结合科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今年毕业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五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1、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2、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3、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4、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 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5、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道德修养、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肩负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提升我的思想政治与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以及专业知识与学术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2、优化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从学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潜心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的牵头人,和老师们共同探索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三、研修要求:
1、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加强教改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广泛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
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的研修与教研活动,规范和优化课堂教学,做好教学反思,并与同学科教师们坚持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虚心向他们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提升自己教学驾驭能力。
3、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期间结合理论学习研究,和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教学实践,研讨教学案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研修形式: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集中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理论学习,理论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跟岗学习。进入小学科学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取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与主持人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回原任职单位进行岗位实践,进行教学改革,提炼个人教学风格,结合个人教学风格完成教学课题的研究。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成果展示与培训总结。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成果展示,互相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
我将切实按照计划部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课程目标的全面实施。根在以后的工作中据自己所教学生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教好书,育好人,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科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xx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从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现状出发,围绕强化学科建设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建设区域性骨干教师群,构建镇域一体化教研制度,落实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和绍兴市农村完小小学科学教学规范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科学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县(市、区)教研员配备专人不专职。二是学科教师不“科学”。近年来,绍兴县、越城区在新教师招聘中招收了一定数量有科学学科背景的新大学毕业生担当科学专职教师,但多数县(市)对基层学校要求分配具有理科背景的新毕业大学生任科学专职教师的愿望,往往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三是科学专职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名不副实。上科学课成了学校领导、年老教师、难以胜任语、数学科教学的教师的“专利”。
2.科学学科的课程建设投入不足
现行教材中实验内容、实验形式非常丰富,既有观察类的实验,也有操作类的实验;既有验证性的实验,也有探究性的实验;既有可用替代品完成的实验,也有必须用正规的实验仪器、材料才能完成的实验,且许多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等作保障。但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室,就是有其内部的设施设备也非常简陋,难以满足科学学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仪器、材料匮乏,连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也得不到保证。
3.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小学科学的教师队伍现状可用“一多一少、一高一低”来形容。“一多一少”是指以任其它学科教学为主兼任科学课的教师多,专职的科学教师少之又少,且所谓的专职教师几乎没有本学科的专业背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比率不到20%。“一高一低”是指多数小学科学兼职教师年事已高(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但职称或学历较低,难以胜任科学课的教学。由于多数学校缺少科学学科的“领头雁”,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教研团队,有效的校本教研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难以落实,学科的基本质量难以保证。
4.科学课的基本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多数在岗的科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相应的学科素养,导致一些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令人难堪的场景:一是处理教材,驾驭课堂,引领学生的能力弱,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规规矩矩”的解读课本内容,“照猫画虎”式的做实验,至于教材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呈现,实验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心中无底。二是自身科学知识贫乏,有的知识、有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自己也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因而在课堂上屡屡出现低级错误,不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的课成了“稀罕品”。三是缺乏应有的学科素养,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观点、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等等。
5.科学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保障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实现学科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缺乏相应机制,忽视对科学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亟待破解。
三.工作重点
1.以课题《区域性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群培养策略研究》为抓手,推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参加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为契机,探索在“实战”中培养骨干教师的方法。
2.加强教学调研,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教研组、教师认真落实省学科教学建议和市农村完小教学规范,积极推进镇域一体化的小学科学新教研机制。
3.认真组织好绍兴市农村完小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
4.继续组织“教学内容理解与把握”主题研修活动,重点为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5.加强对学科教改项目的指导,争取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和参与教改项目研究。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0
一、 指导思想
20xx年,上级部门有关工作部署,以“以学为主,当堂达标” 为主题,以中心备课组活动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重点,以改进教研、培训模式为主要途径,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全市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方向
1、认真解读“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实施意见,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为主要内容、抓紧抓实教师培训,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示范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积极发挥教研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中心备课组活动。
3、建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设科学与民主的科学课堂教学,建设有效的科学学习的方式,做好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合作,课后继续学习的工作。
5、追求课堂教学四个境界
建立求真 ,开放 ,智慧,魅力的课堂体系。
6、细化研究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进一步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让学生在描述性评价中发展,让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发展,让学生“质疑”中发展
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中发展。
7、教师从四个方面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1,课堂从“一刀切” 到 “自助餐”,丰富教学过程,提倡个性化发展。
2,转变教师的角色,从演示者走向点拨者,从传授者走向引领者。
3,教师让学生从注重结构获取知识 走向关注体验过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4,教师定期开放实验室,开展学生科学课外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8、积极开展科学课课外活动。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认真学习各种上级指示精神
2、制定工作计划
3、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培训
4、网络作业检查
四月份:
1、中心备课组活动
2、全市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
五月份:
1、送教下乡
2、中心备课组活动
3、参加学生竞赛(七巧板)
六月份:
1、迎接毕业考试准备会
2、部分年级质量检测
七月份:
1、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期末总结
3、参加竞赛(航空航模)
九月份:
1、毕业班教师经验交流会
2、教师教材培训
3、中心备课组活动
4、网络作业检查
十月份:
1、组织参加科学学科“关注学生实验(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研讨会;
2、中心备课组活动总结
十一月份:
1、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2、调研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 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己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2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年级学生这是第二学期学习科学课,基本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了解了实验课中应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能努力去做,需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2、继续遵循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想中学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配合科学教研组举办的创“科学知识值多少”吉尼斯纪录活动,将继续坚持课前五分钟的科学小知识问答,小知识大学问,培养学生读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五、资源利用
做好每节课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对一些现象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要求:
教学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记录本节课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表现以及教学成功与失败进行的理性分析,记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教设计等。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一步步明确自己的前进目标。调整努力方向,实现个人素质提升和专业成长。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3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光”“生理与健康”“物体的运动”和“常见的力”。 本教材在原有“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设置了“网上学”栏目;
2、教材的呈现形式灵活多样;
3、教材的建设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每个“主题”由若干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形成一个按学生知识背景与认知发展为基础,以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的螺旋式前进的多维立体体系结构:知识学习维、能力培养维、情感体验维、时间发展维。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以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xx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从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现状出发,围绕强化学科建设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建设区域性骨干教师群,构建镇域一体化教研制度,落实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和绍兴市农村完小小学科学教学规范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科学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县(市、区)教研员配备专人不专职。二是学科教师不“科学”。近年来,绍兴县、越城区在新教师招聘中招收了一定数量有科学学科背景的新大学毕业生担当科学专职教师,但多数县(市)对基层学校要求分配具有理科背景的新毕业大学生任科学专职教师的愿望,往往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三是科学专职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名不副实。上科学课成了学校领导、年老教师、难以胜任语、数学科教学的教师的“专利”。
2.科学学科的课程建设投入不足
现行教材中实验内容、实验形式非常丰富,既有观察类的实验,也有操作类的实验;既有验证性的实验,也有探究性的实验;既有可用替代品完成的实验,也有必须用正规的实验仪器、材料才能完成的实验,且许多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等作保障。但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室,就是有其内部的设施设备也非常简陋,难以满足科学学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仪器、材料匮乏,连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也得不到保证。
3.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小学科学的教师队伍现状可用“一多一少、一高一低”来形容。“一多一少”是指以任其它学科教学为主兼任科学课的教师多,专职的科学教师少之又少,且所谓的专职教师几乎没有本学科的专业背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比率不到20%。“一高一低”是指多数小学科学兼职教师年事已高(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但职称或学历较低,难以胜任科学课的教学。由于多数学校缺少科学学科的“领头雁”,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教研团队,有效的校本教研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难以落实,学科的基本质量难以保证。
4.科学课的基本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多数在岗的科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相应的学科素养,导致一些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令人难堪的场景:一是处理教材,驾驭课堂,引领学生的能力弱,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规规矩矩”的解读课本内容,“照猫画虎”式的做实验,至于教材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呈现,实验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心中无底。二是自身科学知识贫乏,有的知识、有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自己也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因而在课堂上屡屡出现低级错误,不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的课成了“稀罕品”。三是缺乏应有的学科素养,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观点、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等等。
5.科学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保障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实现学科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缺乏相应机制,忽视对科学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亟待破解。
三.工作重点
1.以课题《区域性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群培养策略研究》为抓手,推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参加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为契机,探索在“实战”中培养骨干教师的方法。
2.加强教学调研,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教研组、教师认真落实省学科教学建议和市农村完小教学规范,积极推进镇域一体化的小学科学新教研机制。
3.认真组织好绍兴市农村完小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
4.继续组织“教学内容理解与把握”主题研修活动,重点为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5.加强对学科教改项目的指导,争取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和参与教改项目研究。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6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本学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 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 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 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基地的引导功能,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氛围与榜样风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为抓手,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 全面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5.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6.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主题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7.继续征集、优化、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系统展开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2.帮助部分学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3.逐步成熟**市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教学抽样检测调研工作,对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命题理论作出探讨,将命题科学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小学科学评价体系重点需要加强的环节。
(六)组织各类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组织必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1.继续承担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容充分展开,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实验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4.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工作。
5.根据省市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促进各地区教研水平的均衡发展。
3.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 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己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8
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实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实验的机会和有效科学实验的指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
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
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年,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年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具体教学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19
一.指导思想
以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__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从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现状出发,围绕强化学科建设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建设区域性骨干教师群,构建镇域一体化教研制度,落实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和绍兴市农村完小小学科学教学规范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科学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县(市、区)教研员配备专人不专职。二是学科教师不“科学”。近年来,绍兴县、越城区在新教师招聘中招收了一定数量有科学学科背景的新大学毕业生担当科学专职教师,但多数县(市)对基层学校要求分配具有理科背景的新毕业大学生任科学专职教师的愿望,往往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三是科学专职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名不副实。上科学课成了学校领导、年老教师、难以胜任语、数学科教学的教师的“专利”。
2.科学学科的课程建设投入不足
现行教材中实验内容、实验形式非常丰富,既有观察类的实验,也有操作类的实验;既有验证性的实验,也有探究性的实验;既有可用替代品完成的实验,也有必须用正规的实验仪器、材料才能完成的实验,且许多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等作保障。但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室,就是有其内部的设施设备也非常简陋,难以满足科学学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仪器、材料匮乏,连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也得不到保证。
3.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小学科学的教师队伍现状可用“一多一少、一高一低”来形容。“一多一少”是指以任其它学科教学为主兼任科学课的教师多,专职的科学教师少之又少,且所谓的专职教师几乎没有本学科的专业背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比率不到20%。“一高一低”是指多数小学科学兼职教师年事已高(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但职称或学历较低,难以胜任科学课的教学。由于多数学校缺少科学学科的“领头雁”,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教研团队,有效的校本教研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难以落实,学科的基本质量难以保证。
4.科学课的基本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多数在岗的科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相应的学科素养,导致一些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令人难堪的场景:一是处理教材,驾驭课堂,引领学生的能力弱,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规规矩矩”的解读课本内容,“照猫画虎”式的做实验,至于教材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呈现,实验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心中无底。二是自身科学知识贫乏,有的知识、有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自己也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因而在课堂上屡屡出现低级错误,不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的课成了“稀罕品”。三是缺乏应有的学科素养,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观点、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等等。
5.科学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保障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实现学科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缺乏相应机制,忽视对科学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亟待。
三.工作重点
1.以课题《区域性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群培养策略研究》为抓手,推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参加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为契机,探索在“实战”中培养骨干教师的方法。
2.加强教学调研,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教研组、教师认真落实省学科教学建议和市农村完小教学规范,积极推进镇域一体化的小学科学新教研机制。
3.认真组织好绍兴市农村完小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
4.继续组织“教学内容理解与把握”主题研修活动,重点为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5.加强对学科教改项目的指导,争取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和参与教改项目研究。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20
研修目标:
1、熟悉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知识和理论,探索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学和科研中提升设计课、上课、观课、评课等课堂教学实践水平。
2、在研修班的引领和实践中,学会自我反思、合作探究、经验积累,不断拓展学科专业视野,提升学科教学研究品质。
3、做一名快乐学习,善于思考,互助共享、锐意进取的学习型教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研修内容:
一、在专业引领中学习:
1、认真学习研修班开设的相关课程,认真聆听陈老师及外请专家的讲课。每学期精读科学教学论著两本以上,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及时记载读书感悟。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和个人素养,并能不断内化,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养料”。
2、认真观摩、研讨课例,认真参加研修班研讨活动,促进自己教学经验的升华,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
二、在课堂实践中学习
1、积极与研修班学习小组成员一起设计实践性活动,分工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实践-研究-反思中提高能力。
2、积极主动地争取每学期上研究课一至二次,在课堂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总结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在教学科研中学习
1、积极参加研修班设定的研修主题的研究,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实践,与研修班老师、辅导员、成员探讨,及时撰写研究案例与论文。
2、依据研修主题,与研修班成员一起学习、探索,定期撰写教学案例和研究报告,争取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21
一、 研修目标:
1、让自己在设计课、上课、观课、评课等基本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2、在自我反思、合作探究、经验积累中,不断拓展科学专业视野,提升自己科学教学研究的品质。
二、预期目标:
1、争取一年内写一篇较有质量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瑞安市二等奖以上) 。
2、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写两篇教育教学方面的案例,其中至少要一篇要较有深度(温州市二等奖以上) 。
3、认真研究两节课,争取在瑞安和温州市级开课,并整理好课堂实录。
4、认真的研读兰本达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写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课例进行模仿;另外阅读完小学科学学员必读的三本教育理论专著;平时每一个月以阅读《科学课》杂志为主,思考并做简单的读书记录。
三、具体措施:
1、认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完成各样作业。
2、学会听课:有选择性的听优秀老师上课,学习他们是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不但要做记录,更要思考别人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把握的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学科的教研研讨活动。
3、提高上课能力:可以尝试模仿优秀教案、课例上一堂课。留意细节的处理。争取开两节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虚心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整理写成案例。
4、写思考:上课后必写反思,并将深有感触的想法写到博客上。
5、上网学习:浏览重要的科学网页;参与网络研修班;参与重要的QQ群讨论和各种论坛活动。
我将严密的按照自己的研修计划实施,用心坚持,相信在这样的一个的平台上,我会迅速的成长。
具体对照表如下:
时间任务执行情况
20xx年寒假初次阅读完《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法》、整理博客
20xx年上学期第一个月(主要事件)再次阅读《探究研讨法》,并完成读书笔记,
第二个月模仿课例上课,写反思感想、写一篇论文
第三个月争取学区级以上的开课、整理成课堂实录
第四个月完成阅读张红霞《科学究
竟是什么》,并简单摘记
20xx年暑假阅读完余自强《科学课程论》、韦珏《探究式科学教育科学指导》及相关杂志
20xx年下学期第一个月完成暑期两本书的读书笔记
第二个月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案例
第三个月争取温州级公开课,整理成实录,反思,写成案例
第四个月整理材料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22
一、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在本册的学习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习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习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平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具体如下: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具体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五、教学要注意的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23
6月25日,我满怀着欣喜与兴奋的心情来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参加了20xx年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十天的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专家、教授、主持人的专题讲座,通过与培训老师、专家、同学的深入交流、研讨,使我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的巨大冲击,以及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的提升。作为一名教育者,这些经历令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为此,制定个人研修和发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肩负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提升我的思想政治与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以及专业知识与学术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2、优化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从学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潜心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的牵头人,和老师们共同探索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三、研修要求:
1、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加强教改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广泛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
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的研修与教研活动,规范和优化课堂教学,做好教学反思,并与同学科教师们坚持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虚心向他们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提升自己教学驾驭能力。
3、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期间结合理论学习研究,和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教学实践,研讨教学案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研修形式: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集中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理论学习,理论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跟岗学习。进入小学科学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取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与主持人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回原任职单位进行岗位实践,进行教学改革,提炼个人教学风格,结合个人教学风格完成教学课题的研究。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成果展示与培训总结。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成果展示,互相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
我将切实按照计划部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课程目标的全面实施。根在以后的工作中据自己所教学生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教好书,育好人,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科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24
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实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实验的机会和有效科学实验的指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
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
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年,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年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具体教学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