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1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2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
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
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窴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
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3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__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4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题记
少年岳飞,聪颖过人,小小的心灵就有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他在镇南关大破连环马,令金心惊胆颤。21岁参军,39岁遭奸人秦桧所害,命丧风波亭,一代抗金名将就此陨落。
我们不能像岳飞那样为了祖国的和平而驰骋沙场,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国门,不要让那些人看轻了中国。告诉所有世人,中国人有能力、有骨气、有尊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将来精忠报国!而不是整天无所事是,吃喝玩乐。
祖国就是那明亮无比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人的心房;祖国救市那高高在上的鲜红的国旗,让我们仰望着却遥不可及;祖国就是那柔弱却又刚强的小草,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呵护。
岁月流逝,南宋虽灭,但你岳飞的名字永远和忠诚在一起,不管时间洪流怎样冲击,不管历史的苍穹是风是雨,不管大地沉浮,沧海桑田,你永远是我们铭记在心中的英雄!因为你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状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愿岳飞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徜徉,永不磨灭!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5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6
岳飞传奇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它丰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也延伸出众多流芳百世的著作,比如《论语》、《红楼梦》、《三国演义》……
在这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岳飞传》,它全称为《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岳飞传是一部以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岳飞虽然家境清贫,但13岁就能文善武。为保卫江山,岳飞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激励他安邦定国,反抗侵略。
岳飞武艺高强,在汴京比武场上,他和已经内定的小梁王争夺状元,比文采,岳飞略胜一筹;比射箭,岳飞在箭靶挪后120步的情形下,仍然是箭箭穿心;比武功,岳飞在和小梁王立下生死状后,枪挑小梁王。岳飞智勇双全、足智多谋、用兵如神,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无坚不摧的抗金武装岳家军,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屡战屡胜——“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有勇有谋,有胆有略,却被大奸臣秦桧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含冤入狱,最后屈死于风波亭,当时年仅39岁,真是太可惜了。“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首浩气如虹的《满江红》,字字铿锵,句句沥血,曾经感动过多少中华儿女!
岳飞一生英勇抗击外族侵略、精忠报国,公私分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让我感动的品质是刚正不阿,他做事总是坚持原则,不为金钱所动,有损于朝廷的事,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他正直,从不走歪门邪道,一生只为百姓。我从心底里佩服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为国为民无怨无悔!就像他生前曾经用过的沥泉枪一样,永远屹立在风雨之中万年不倒!而他伟大的爱国精神将流传千古!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7
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在卫青的影响下,霍去病自幼就勤奋好学,擅长射箭、骑马、击刺等,从小便向往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成为和舅舅卫青一样居功至伟的大将军,报效国家。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漠南之战打响。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主动向武帝请战,跟随卫青出征定襄。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剽姚校尉”,统领八百名骑兵。霍去病从这时便开始崭露头角,并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才能。
他率领八百骑兵,纵马驰骋在茫茫大漠,一路远程奔袭数百里,孤军深入匈奴腹地。黄昏时分,霍去病发现了匈奴人的营地,他当即带领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过去,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杀敌两千多人,活捉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
首战告捷,霍去病和部下全身而退。这次战斗令霍去病脱颖而出,汉武帝因此对他赏识有加,立即封他为“冠军侯”,以表彰他的勇猛果敢,功冠三军。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河西大战爆发。汉武帝发动了第六次北伐匈奴的战争。这次,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率精锐骑兵一万人,从陇西出发,攻打匈奴。十九岁的霍去病不负众望,带着他的铁甲骑兵在千里大漠里长途奔袭,六天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霍去病在皋兰山激战匈奴,并斩杀匈奴二王,活捉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和都尉等,歼敌近九千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汉军大获全胜,武帝闻讯喜出望外,决定乘胜追击,收复河西。霍去病一鼓作气,收复了河西平原。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是威震四方,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两场河西大战后,浑邪王听说因自己战败,单于要处置他,于是率众投降汉朝。汉武帝怕匈奴人以诈降方式袭击边郡,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
霍去病率领一万汉军轻装简从渡过了黄河。正在营帐中坐立不安的浑邪王听到霍去病已经快到营地,慌忙带领手下部将列队出迎。刚走出营门,就只见汉军如波涛般翻滚着往营门直压过来,浑邪王本能地往后退了几步。
浑邪王定睛一看,为首的是员年轻小将,身穿黑色战甲,头戴红缨盔,背后的红色披风如云飘舞,身后一面威风凛凛的“霍”字大旗在晨风中迎风飘扬,啪啪作响。浑邪王手下一看到那杆大旗,队伍中立马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霍”字旗的出现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一股恐惧之感油然而生。有不少人惊恐地大叫道:“霍去病!是霍去病!”一时间人马纷乱,呐喊声遍野。浑邪王拔出长刀,一声怒喝:“休要妄动!”谁知众人根本不理会浑邪王,一些本就不属于浑邪王部落的将领,纷纷上马准备逃走。他们大声地叫道:“霍去病一定不会放过我们,一定会杀了我们的,不想死的就杀出去!”
霍去病坐在马上,冷冷地看着浑邪王和哗变的兵将。部将上前问是否前去受降,他沉声答道:“其他人等不动,你们随我来!”于是,霍去病带着几十个人,向着营门疾驰而去。
浑邪王一看,就几十个人,心里一闪念:如果杀了霍去病,我就是匈奴的大英雄了,单于就不会再怪罪我了吧?
转眼之间,霍去病就到了浑邪王面前。清晨的太阳刚刚从草原上升起,霍去病的身上流溢着金色的阳光,如战神般倚马而立,那种一言不发却能将眼神里的冷静和掌控一切的霸气表露无遗。这样的眼神浑邪王看在眼里,使得他刚冒出的逆反苗头马上烟消云散——不是不想,是不敢。
霍去病端坐马上,高声问道:“浑邪王,你可是真心降汉?”
浑邪王心跳加快,手心里冒出了冷汗,连忙答道:“将军,我浑邪王部一心向汉,只是有些部落反悔降汉,还请将军处置。”
霍去病一点头:“好!”他一马当先,冲进混乱人群之中,斩杀不愿降汉士卒八千余人,制止了骚乱。从此,河西走廊正式并入了西汉王朝。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漠北大战打响。霍去病率五万骑兵,打败匈奴,战功甚至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从此,匈奴被彻底赶出大漠,以后数十年内无力侵犯汉朝边境。霍去病也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遗憾的是,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但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报国之心令人叹服,成为后世将领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