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事迹材料内容页

医生好人好事推荐事迹推荐五篇模板

2023-04-26 18:15:01事迹材料

医生好人好事推荐事迹五篇模板

当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最大努力的给予。作为医者,不仅是解除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给予了精神上的慰籍和心灵上的温暖。今天文秘帮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接下来随着文秘帮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医生好人好事推荐事迹1

工作时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耐心细致,深得村民的认可与喜爱,他就是戴小龙,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乡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基层医生。1988年2月参加工作后,在莲都区较为偏远的严鸟乡、黄村乡、高溪乡等农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13年8月至今任职于莲都区水东卫生院。2016年度获评优秀医务工作者。

扎根基层,勇于担当

2013年8月,戴医生初来水东卫生院,就主动承担了本院条件最艰苦、工作成效最微薄的余庄村和瀑泉村的联村任务。余庄村距卫生院近15公里,而瀑泉村需经过青田石帆境,最远的瀑泉自然村更是有21公里的路程。瀑泉村户籍人口近800人,常住人口却只有200多人。村中多为年长的老人留守,没有子女在身边,交通又极为不便,再加上经济情况不理想,老人的医疗服务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戴医生到任后,每一次下村随访绝不懈怠,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经常在清晨6点就骑着摩托车下村入户随访,为慢性病患者量血压、测血糖和基本的体格检查,为的就是让村民们可以早吃饭、早下地、早干活。有时候山路塌方,无法行车,他就毫不犹豫地拎着诊疗包步行上山,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还有几个自然村只有一两位老人住着,他也会特意跑去,为老人作基本的体格检查,对支气管炎等常见慢性疾病进行药物等日常指导。结束了当天的随访工作后,他又紧赶慢赶骑行回单位,继续一天的工作。

情系患者,医者仁心

很多慢性病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对自身疾病不重视引起的。余庄村村民顾某体检时空腹血糖达到了36mmol/L,他却对自身健康状况盲目自信,还怀疑是体检结果错了。戴医生心想“这样不行”,坚持多次与他耐心交流,告诉他高血糖的症状、危害以及积极应对的办法。“软磨硬泡”下,老顾最后同意前往当地丽水人民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确诊了患有糖尿病并入院接受治疗。老顾出院后,戴医生每周都会往返近30公里,来到他家为他监测血糖,耐心地告诉他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怎样运动是可以的、怎样运动会伤身等等。在一次次不辞辛劳的奔波后,老顾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扎实、全面的业务水平,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就是门诊病人的福音。门诊值班的日子,总是有病人排长队等候就诊。四楼办公时间,又有病人特意寻找他。东升北区有一个病人李某因身患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脑卒中常年卧床,戴医生就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免费入户帮其更换导尿管。金东村有一脑出血伴吞咽困难的患者金某,戴医生也经常上门为其更换鼻饲管。主动为这些长期卧床在家的老人服务,对于戴医生来说已不仅仅是工作,而是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戴医生总是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任劳任怨,恪尽职守

基层的工作是千头万绪且复杂的,经常加班加点。特别是上半年的农保体检期,为了让村民们能够尽快得到体检结果反馈,白天坐诊或者体检,晚上他就在卫生院旁的小面馆随便对付一下,回到办公室继续整理、录入体检信息。附近的居民说,那段时间的深夜,总能听到摩托车启动、走远的声音。

戴医生就是这样,常年为患者奔波而毫无怨言。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他们的家庭医生,既然他们有这个需求,我就尽我所能去服务。”一年下来,应休未休的时间累计能达到三、四十天。而戴医生2009年购买的一辆钱江125摩托车则变成了他的下村入户随访专属骑行工具,至今已陪伴他走过了十多万公里的路程。

是的,“尽我所能”,这就是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声。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默默坚守、一丝不苟、风雨兼程、如约而至。戴小龙医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一个医者的信念,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莲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人吴丽云这样形容他:“戴医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万事以群众为优先,他是莲都区一名普通却不平凡的家庭医生,也是我们广大基层医生鲜活生动的缩影,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许多像戴医生这样的‘健康守门人’,是他们无数日夜辛勤的付出才换来我们农村居民们的健康生活。”

医生好人好事推荐事迹2

“做一名让病人满意的好医生”,这是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杨云贵奋斗的目标。1969年8月,杨云贵出生于马龙县一个偏远山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他坚强自立、勤奋踏实的性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93年7月,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的他分配到马龙县人民医院工作,在县医院从一名普通医生开始,一干就是15年,由于工作成绩和业务技术突出,曾任急诊科副主任、内科主任、副院长,2008年10月调动至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2010年12月到医院老年病科工作并担任科主任。20多年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优异表现,刻苦求知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信任和赞誉。杨云贵从医二十多年来,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在不断提升业务技术的同时,他深知医德和责任心的重要。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树立了“做一个让病人满意的好医生”的信念,二十多年来,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广大病患者服务,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不厌其烦解说、兢兢业业施治。在给患者进行诊疗时,他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始终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多次在抢救病人时全然不顾患者的呕吐物溅在身上手上……然后,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论多忙多累,他还是耐心十足的做好解释工作,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积极投身医疗救援第一线。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他是第一个报名并第一批进入隔离区工作的医生并参与患者的救治、隔离。在2014年“4.07”东山下海子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中,他连续八天战斗在事故救援第一线,坚守在白天酷热夜晚奇冷的帐篷里,以坚守岗位,吃苦耐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得到救援官兵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辛勤的付出获得丰硕的回报,多年来,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2001年被曲靖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曲靖市政府评为曲靖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2012年聘为被昆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并在2012年9月因在近两年的“三育人”工作中,爱岗敬业,辛勤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教师,2012年12月被选为云南省医师协会保健医师分会委员,2013年7月被选为云南省医师协会老年病分会常委、委员,2013年被评委卫生系统先进共产党员及医院2011-2012年度“先进工作者”,所在科室2012年被评为“2010-2011年先进工会小组”和“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区”,2人获2012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科室获得“敬老文明先进科室”称号,科室有5人被聘为昆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或副教授,2人被昆明医科大学评为优秀教师,近五年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医生好人好事推荐事迹3

她,十五年如一日,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护理过的患者逾万人,可凭借她的技术、她的细心、耐心和爱心,获得患者及家属一致称赞。

她,倾心钻研业务,熟练的操作技能让她在__年的全市职工技术操作比武活动中,一举夺得卫生类护理操作“技术状元”的殊荣。

她,爱岗敬业,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15年中没有因病请过一天假,并在__年被授予“院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

她就是市我院___科护士长___。___,人如其名,无任是对待同事,还是对待病人及家属总是满面春风,一脸微笑,让人如沐春风。自1992年从市卫校毕业后,汪迎春就一直工作在市我院的临床一线,15年来,尽管工作的科室发生了变化,可___的笑容和工作热情始终没变。

___常说:“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有视患者如亲人的爱心,更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因此她在日常工作,总是苦练基本功,从静脉输液基本操作技能开始,一个一个地扎扎实实地练习基本操作要领,有时为了练好一个操作技能,她放弃了休息时间,反复练习,认真体验,直至熟练掌握闲熟运用。就是这样,在15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已经把护理的全部操作技巧熟练掌握,以一颗热情服务之心,为许多患者做过护理,无数次受到患者的赞扬。

__年,___在___科从事护理工作时,曾有一位颈椎受伤的患者,由于伤势严重,不能自行排尿,医院通过导尿管为其导尿。可伤势好转后,该患者仍不能自行排尿,为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排尿功能,汪迎春将业余时间查阅到的很多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如帮患者按摩、让患者听模拟排尿的流水声等,经过几天的努力,患者终于恢复了排尿功能。患者康复后,被___的护理技术和耐心照顾所感动,临出院时,塞给汪迎春一个红包,可被___退了回去,___笑着对他说:“你能顺利康复,就是对我们医护人员最大的回报,护理好每一个患者,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一席话,说得患者热泪盈眶。

__年10月,___参加院内科系统竞聘,担任了护士长。担任护士长后的她,工作量比以前大了很多,有同事请假、生病,她要帮着顶班;晚上遇到病情危重患者需抢救,她要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尽管比以前忙了很多,可___还是不忘刻苦钻研技术,并努力带动全科护理人员苦练基本功。

在护士长的岗位上,___带领全科护士扎实学习业务知识,刻苦钻研护理操作技巧,坚持每周业务学习一次,每月练习技术操作2次,每天查房一次,对科内的护理操作技术要求精益求精。现在该科的护理技术已经走到全院的护理操作技术的前列。护理人员都能做到“一针见血”为病人输液,都能在最短的时间为抢救病人做好护理工作,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__年7月,有一位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入院时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抢救,她带着2名护士在紧急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的同时,准备给患者输血、输液,由于患者出血过多,血管收缩,输血、输淮针很难扎入血管,青年护士心里紧张不能准确地找到血管,她上前接过针头,一针见血就把输血、输液搞定,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患者在出院时千恩万谢,逢人就讲不是护士长的“一针见血”,我可能要多受很多痛苦。

__年,科里抢救胰腺炎重症患者80多例,每一例,护士长都参加了护理。___说:护理这类重症患者,最重要的就是耐心。__年10月,有一位80多岁的重症患者住进了消化内科,这位患者同时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胰腺炎,要24小时不停的打点滴,既不能吃东西,又不能躺着睡觉,刚入院时,情绪很不

稳定,动不动就烦躁。护理过程中,护士长不仅付出很多的爱心、更重要的是她运用了日常掌握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治疗和护理,老人康复出院。为了感谢她亲人般的照顾,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送来了锦旗。

___说,其实送不送锦旗倒没什么,只要能在患者康复后收到一声谢谢,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我们也就知足了。

__年的大年三十晚,当其他人都与亲人共度良宵时,___却忙碌在她的工作岗位上,从晚上6点钟上班,一直忙碌到大年初一的8点才回家,当晚她参与抢救了5位危重患者,仅氧气瓶就用了8瓶。

__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上大夜班的___头疼的十分厉害,头都抬不起来,还有点呕吐,考虑到当时的患者较多,汪迎春咬紧牙关,什么都没说,自己给自己打了一针后,仍照常上班,一直坚持到第二天早上。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___也从没放弃过自己的业务学习和提高。1999年到__年,她参加自学考试,拿到了护理大专的文凭;__年12月她参加全市职工技术操作比武,夺得了卫生类护理操作“技术状元”的称号;__年她通过了主管护师考试;同年在院优秀护士评比中获“院优秀护士”荣誉称号。现在她又在自学护理本科。___说,自己还年轻,需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出色。

谈及将来的打算时,___说,我在护理一线干了15年,付出了很多,可得到的`更多,我愿意以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张笑脸去换得患者更多、更灿烂的笑脸。

医生好人好事推荐事迹4

5月22日中午11时45分,两位来自三桥乡的女士领着三个小孩来我院西区门诊一楼儿科门诊看病。

值班医生王文田主任仔细查看孩子的病情,提出治理方案,这时到了快吃饭的点小孩子闹着要吃饭,两位女士匆匆带孩子走了,竟把随身携带的钱包忘在了凳子上。王文田主任发现后,她们已不见踪影。

当时已经是下班时间,王文田主任仔细把钱包保存好,下午上班时,联系门诊部王景芳主任和其他两名医护人员当场打开钱包,发现钱包内有一千多元现金、手机和银行卡等,她们随即用包内手机拨打了女士家人的电话,联系到丢钱包的女士。

这位女士匆忙赶到医院,再一次见到了王文田主任,王主任把财务物归原主,这位女士激动地称赞:“县医院王文田主任不仅医术好,医德更是高尚。”

王文田主任是我县知名的儿科专家,在全市儿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医生好人好事推荐事迹5

吴昌华,1972年生,200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毕业于梧州地区卫校,曾半脱产到桂林医学院深造4年,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现任塘步镇卫生院门诊部主任。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他不畏艰难,埋头苦干,身先士卒,团结协作,深受病人、领导同事的尊敬与喜爱,曾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梧州市优秀医师”、“藤县优秀医务工作者”、“卫生防疫先进个人”等称号。问及学医的初衷,吴昌华感道:“出身贫寒,过尽苦难日子,饱受病痛折磨,求医之路曲折,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学医”。

笔者见到吴昌华时,正值中午1点,中等身材,利落的板寸头,脚步快速而稳健。他刚将一名要做检查的老人带到楼梯口,一名抱着婴儿的妇女站在诊室前喊道:“吴医生,是你值班吗?帮我看看孩子,又拉又吐……”。吴昌华匆忙和老人交待了两句,疾步又回到诊室。他眯着眼睛、咧开嘴一边逗孩子开心,一边询问家长病状,同时手上将体温计塞入婴儿腋窝后转身拿棉签给孩子看喉咙。刚扔了棉签,一位病人走进诊室着急的问:“吴医生啊,你帮我看看这个药……”尽管十分忙碌,但吴昌华始终保持着温和的语调和微笑。

二十多年的基层行医生涯,除了的常规门诊工作,吴昌华也有过太多的难忘的经历。溺水、触电、车祸、烧伤、毒虫咬伤、农药中毒、煤气中毒、酒精中毒,抢救这些意外事件导致的危重病患是常有的事,也曾多次成功抢救无心跳、无呼吸的病人。每一次的全力以赴,不仅是一个医生的责任心,也是一颗与病人及家属感同身受的善心。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光有医术还不够,吴昌华练就了一身“大力士”的本领。有一次洪涝灾害,物资无法顺利到达旧卫生院,吴昌华用自行车驼着200斤的消毒药粉,骑行五公里,经过船运后搬上卫生院二楼,“两百斤重,现在回想都不知道当时是哪里来的勇气和力气,只能是一心想着灾区人民的医疗需求吧。”一次值夜班,来了危急病人需要长时间吸氧,半途发现氧气快耗尽了,找不到帮手的吴昌华硬是一个人到一楼把150斤重的氧气罐扛上三楼,最终病人得到合理救治,转危为安。

塘步镇卫生院院长王健凤评价吴昌华说:“吴医生帮扶病人是常有的事,帮经济困难的病人垫支医药费,对病人体贴入微,受到医院同事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谈及旁人对自己的好评,吴昌华缺不以为然:“看到病人那么困难,我自己生活还过得去,帮垫一下费用,多照顾一下也很正常的。我也是艰苦过来的人,换位思考一下,人家确实不容易啊!”

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的垫支医药费,吴昌华基本每个月都会经历一两次。偶尔也会有病人不愿返还医药费的情况,甚至是明知有些病人就是想赖账,但为了不耽误病情,吴昌华还是坚持帮拿不出钱的患者垫支,“有些特别困难的病人,我也不需要他还。”

对于无陪护病人、行动不便的病人、危急重病人、家属不懂照顾的病人、病情急需照顾的病人、特殊病种病人,吴昌华都会“多加关照”,包括搀扶、搬动、引路、端水喂药、卫生护理、引导就诊、代办业务、用药咨询等。“该医生做的,不该医生做的,他都做了!”同事评价说。

除了立足本行业发光发热,乐做善事的吴昌华还通过各种渠道奉献爱心。目前,他已无偿献血累计5100毫升;每逢灾区捐款、现场募捐、滴水筹、轻松筹、红十字捐款、扶贫捐款等活动,都会尽力献上一份爱心;听闻有修桥筑路、学校修葺、乡村道路维修、民间文体活动等募捐时,他也总是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