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故事事迹(篇1)
__,男,1970年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扎根乡村教育33年,担任乡镇学校校长9年,现为金塔县羊井子湾小学校长。在33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守农村教育一线,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坚持特色内涵办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精品学校,使教育成为高质量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创新的教育。
筑牢忠诚之魂,展现良好形象。__同志从教以来特别是担任校长期间,坚持学习政治理论,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公道正派,为人师表,团结同事,孝亲敬老,家庭和睦,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自觉维护教育良好形象,体现了一名党员教师的良好操守。
坚持以身作则,落实岗位职责。作为学校带头人,__同志坚决履行好主体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他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摸索和总结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扭转教师思想观念,着力改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激励教师以更加高昂的斗志致力于教学教研,实现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他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以德育队伍建设为依托,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常规管理为途径,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和师生才艺展示,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师生中没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他坚持安全第一理念,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一岗双责”,持续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校园安全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四个全覆盖”,学校几年来没有安全事故发生,他也于2022年1月被市教育局评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几年来,他的表现得到了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和移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作为一名校长,他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拓展学校特色内涵,持续抓好“双减”政策落实,巩固“五项管理”成果,全方位提升办学水平,培养文化底蕴深厚、家乡情怀浓厚的学生。在他的谋划和带领下,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开展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校外活动,建成了智慧书法教室,他还亲自参加书法社团活动,使学校书法教育特色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更加深入,成效更加显著,师生的书法作品在省市县各级比赛中屡获殊荣。同时他挖掘移民学生特长,打造足球特色教育,努力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足球队在全县联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坚持多措并举,狠抓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移民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低、学生底子薄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必能改变;学生思维能力差、厌学情绪高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必能战胜。在他的主导下,学校完善规章制度,坚持依法从教、依规治学,确立了“学校精细化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特色化成长”的办学目标,常态化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以“三课两活动”为引领,外学内培,参与指导学科教研,强化教学各环节的前期指导、过程监管、后期评价,促进教师爱岗敬业,使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浓厚,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大道至简,行稳致远”。他将不忘“学高为师”的初心,牢记“行为世范”的使命,低调务实、乐于奉献,勇挑重担、改革创新,继续引领学校和谐快速高质量发展。
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故事事迹(篇2)
苗__,女,43岁,__县直中学一名普通的老师,担任815和816两班英语课并担任816班班主任。转眼间她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二十二年了,二十多年来,作为一名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她所热爱的事业上。作为教师,教育观念要更新,教育教学改革也要进行,她积极参加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一、激情满怀、无私奉献
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她的心中根深蒂固。那时,就在心中萌发了当一名教师的愿望。大学毕业后,梦想成真,她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她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她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她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学生才是她最好的荣誉证书。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她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二、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以鼓励为主,努力挖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耐心地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成功;在于他们交往中,尤其注重交往的艺术,以平等、民主和理解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给每个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班集体氛围。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使她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她可以和学生进行更好的进行交流,对于这些学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她深深地懂得:他们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她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她最深的体会。在关爱学生的同时,她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细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她常常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使学生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洗礼,不但再次矫正了他们的不良行为,而且使班级活动开展有序,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学生个体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形成了“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治班方略。每天都有值日班长负责班里的事务,采用小组积分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分工,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并且每周五下午进行总结,奖励进步激励大家都努力往前赶,互帮互助。
四、钻研教材、提升教学水平
平时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想办法,设计新课,多做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和师友互助,让学生共同进步。备教材备学生,精心准备上好每节课,课堂上精讲多练,课后多辅导多督促,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在教学中,她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暂时靠后的学生接受得了,她立足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在__县组织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20年获得洛阳市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初中英语学科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她追求的境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她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她无悔的青春。她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
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故事事迹(篇3)
情韵桃李铸就人生
__某于1992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黑河分校。毕业后在__X市和平中学担任化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1994年8月开始做毕业班班级管理工作,1996年开始担任教导处主任工作。从2005年8月调入__X市第一中学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并
一直从事德育和教育管理工作。2015年9月晋升高级教师。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深远。自她参加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求真务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紧跟时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她自觉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深受学生的爱戴及同行们的好评。当疫情肆虐时她积极参加入户调查,守在小区卡口的第一线,为抗疫工作尽到一份应尽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和德育上强人一筹,才能不愧于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以自身的良好行为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用她的高超的教学艺术手段融于化学教学的实践中并建立了一种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以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熏染着每一位学生,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自己的言谈举止,感召着每一位学生,真正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参加工作30年,她把全部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和德育教育工作中,勤勤肯肯,兢兢业业,从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她先后于2010、2011、2015、2016被评为__X市优秀教师。2017年获得__X市德育先进个人的称号。2014、2016、2020年得到了__X市人民政府的嘉奖。
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把经常把一些经验心得集结成文字,她坚持书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在不断的积累中研究出一些共性问题,使她在实际教学中获取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她撰写的论文《为师爱插上尊重的翅膀》发表于《黑河教育》,在黑龙江省初中化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她荣获一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教育教学是永无止境的。她会在今日所获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加倍努力,将继续在她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努力耕耘,为__X市的教育事业奉献她的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故事事迹(篇4)
12年来,张桂梅的每一天从清晨的教学楼巡视开始。5点30分,张桂梅打着手电筒,将5层教学楼的楼道一一点亮,早些年,她要赶走因为没有院墙而进入学校的蛇和各种小动物,低飞的蝙蝠会划破学生的脸。她站在二楼,手持喇叭,催促学生跑步进教室。
她希望顺时针转的每一分钟都能逆转贫穷。
她记得调任云南华坪县中心学校教书时,第一次目睹贫穷带来的苦难:有学生没钱置办衣服,冬天穿着一两块钱的塑料凉鞋;有学生买不起饭,晚上抓一把米放到热水瓶,作为第二天的早餐;还有家长来教书费,拼拼凑凑在桌上洒了一把,最大金额的5角,总共不到50元,“我就这些了,有了还给你送来。”
张桂梅常自掏腰包带学生下馆子,帮他们交学费、添置衣服和被子。1997年4月,张桂梅被诊断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中长了一颗2公斤大的肿瘤。
从医院到学校10分钟的路程,张桂梅走了40分钟。为带好毕业班,张桂梅坚持上课,把学生送进考场再住院。有一天,张桂梅突然喘不上气,有老师顶着风雨为她找氧气袋。有学生家长在山里采野灵芝,用机器磨成粉,拌在饭里送给她吃,还有学生去山里采摘野核桃给她。
山里的妇女们为了给她治病捐款,10元、5元……县长对她说,我们这个地方再穷,都会把你的病治好。“所以我就留在这儿了。”张桂梅说。
2001年,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张桂梅担任院长,丈夫去世、无儿无女的张桂梅答应了。她发现,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
这让张桂梅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很多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有一次,张桂梅在家访途中,看到一个女孩坐在田埂上,眼睛往远处看,她上前询问这个女孩在想什么,女孩看了她半天,哭着说自己想读书,但妈妈让她嫁人换彩礼。张桂梅很气愤,去女孩家里试图说服她的家人,费用她负责,但没有成功。那个女孩的眼神、坐在高山上的样子一直刻在张桂梅脑子里。
张桂梅想创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为大山女孩提供教育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但2004年,这个想法在不被当地教育部门理解,“什么时代,还建女高?”
更棘手的是资金。一所高中需要配套至少3个实验室,最便宜的生物实验室“就要五六十万元”,大家觉得张桂梅“太天真”。
但张桂梅坚持要干,“钱多钱少我不管。”早在2002年,她就四处“化缘”。她打印“好大一堆证明和宣传材料”,去人多的街上、桥上发,想着一人捐几元,捐得多了学校就办起来了。
然而,5年只募集到1万多元,有人骂她骗子,还有的向她吐口水。
当年,全国党代表在丽江市只有两人,张桂梅是其中之一。那一年,张桂梅去了北京——一名记者发现她破洞的裤子,将她想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见诸报端,引起政府重视。
在市、县政府200万元资金支持下,2008年4月,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投建,环境简陋至极:没有食堂、厕所、围墙和大门,只有一栋5层教学楼,地上遍布钢筋水泥。
当年,张桂梅带领17名老师擦洗教室,他们将床从山下抬到教室,铺上新被褥,贴上学生的名字,迎来第一届新生:96个女孩。
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故事事迹(篇5)
张桂梅同志是一名贫困山区基层教育工作者,现任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学模式,确立了“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办学宗旨。华坪女高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学生们都会铿锵有力地呼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女高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党员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每周开展一次德育课,诵读革命故事、传唱爱国歌曲、开办法治讲座、弘扬传统文化;每天坚持跳革命歌曲编成的课间操,教室里、走廊上、操场边,古典诗词、革命传统标语、红色文化警句随处可见,让孩子们在举手投足、潜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爱国情操和红色基因,不断激发对党忠诚、报效祖国、刻苦学习的信念。
修身律已,无私无我写大爱。她从2001年开始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了136个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为“妈妈”。为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一点,她领着孩子们卖鞋、卖花,到处筹措资金,工作再忙都坚持每天到福利院看望孩子,为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创办女高后,坚持每年家访,11年来已家访1345户,行程近11万公里,多次旧病复发晕倒在家访路上。她对自己近乎苛刻,多年来,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她经常出差、家访,路途中的开支费用都是自掏腰包,从未报销过一笔差旅费。她省吃俭用,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甚至提出提前预支丧葬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她没有亲生儿女,没有自己的家庭,没有任何房产,她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正如她所说的:“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故事事迹(篇6)
2010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心灵放歌
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
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她: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故事事迹(篇7)
“凭借着自己微薄之力,让大山深处的女孩子们走出来,感动,敬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致敬时代楷模张桂梅!”11日,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刊发了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感人事迹,众多网友纷纷留言,向“燃灯校长”致敬。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深深地为张桂梅的事迹所感动:“张桂梅老师长期扎根大山深处民族地区办教育的事迹,不断地感动着我们。她按下自己的疾病和疼痛,把异乡当作家乡,把孤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几十年默默地奉献自己,她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不顾个人生死的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顽强奋斗,称之为‘时代楷模’当之无愧,足以成为所有教师追随的榜样。”
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数学特级教师李靖敏在一线教书40年,也曾在山区教过书。她表示:“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她超负荷工作,用生命办学;她扶弱济贫,大爱无疆;她以惊人的力量,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她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来复镇中心校校长何宇反复看了几遍关于张桂梅的报道,深受触动。她表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校长,我为张桂梅老师身上这种崇高的师德与教育情怀所震撼、折服。她真正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改变一位农村女生,就能改变她们家的三代人!’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功利的浮夸,一切的付出都源于她对农村学生及他们家人深沉的爱!”
张桂梅的事迹为何让众多教育人热泪盈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王烽认为:“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之所以感人,我认为是因为她即使有好的机会也不离开,为了这些孩子而选择扎根山区40余年,通过寻求各种社会资源支持一点点把学校办起来。她不仅‘留下来’,而且还做得这么好,改变了如此多孩子的命运。做教育需要情怀,张校长带着一颗‘童心’、一种‘痴迷’,真正践行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