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作文大全内容页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九篇

2023-03-17 07:21:01作文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文秘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1

热热闹闹的春节刚过,我们又迎来了和谐温馨的元宵节。以往,在我的记忆里,元宵节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小朋友们各自挑着自己精心从集市上挑选而来的花灯到街上炫耀一番的事。可今年,我却过了一个别样的元宵节。

“唉,老天可真会捣乱呀,一年才能欢度一次的元宵节却看不到月亮!这还不算,竟然从中午开始就狂风暴雨地下个不停,真让人扫兴!……”我郁闷的在房里转来转去,嘴里嘟哝个不停,简直快要发疯了!一旁的奶奶把我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嘴里始终笑吟吟的。我都气成这样了,她一点都不同情,还一个劲地笑!哼!

“奶奶,你倒是帮我想想办法呀,好奶奶,帮帮我呀,嗯嗯——”我使出了我的杀手锏——软磨硬蹭+奶声奶气。嘿,奶奶还真招架不住,终于开了腔:“没见过你这么傻的丫头!老天下雨,你让我怎么办呀,难道我是神?不过奶奶倒是有个主意——”“什么什么,您快说嘛!”“你与其这样闲着无聊,还不如过来和我们一起做元宵,待会奶奶教你扎花灯。”“咦?嘿嘿,您骗谁呢,我从没看过自己可以扎花灯,再说了,您用什么扎呀,您又逗我玩呢吧!”妈妈听了连忙摇头说:“你奶奶说的是真的,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自己扎花灯,既好玩又好看呢。”难道这是真的?我思来想去,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像奶奶说的那样,试试看。

咱说干就干!我洗净了手,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做起了元宵。首先从大的面团上取下一小块面,在手里反复地捏来捏去,又把它在手心里团了团,还真成了一个小圆球。我又在这个圆圆的面团上摁下了一个深深的小窝,取了一块汤圆馅放进去,当我想把汤圆馅包进面里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包不住了,我无奈地求奶奶帮忙。奶奶说我的馅放得太多了,一旁的妈妈也是一个劲的笑我笨。哼,我才不笨呢。我重新拿起了面,开始了我的元宵实验。爸爸和爷爷看到我的倔强劲笑个不停,我也开心得笑了!这时的我觉得我不是在团元宵,而是把一家人的心揉到一起去了,家人团圆的感觉真好!

经过十多分钟的共同奋斗,元宵终于做好了。我开始缠着奶奶给我扎花灯。只见奶奶从一个水盆里拿出了一把高粱秸秆,我顿时明白了——原来奶奶是早有准备,就等我上钩呢!嘿,不管他,看奶奶能给我整出个什么新奇玩意儿来。我随手抽出一根高粱秸秆折了一下,竟然没有断!奶奶告诉我这就是她把秸秆过水的原因。奶奶灵巧地把一根秸秆折成一个正方形,然后迅速地用线绳固定接头,这样,一个秸秆做的正方形就好了。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要做十几个呢,于是我也加入了进来。可谁知道,我扎的不是歪了就是秸秆被我折断了。好不容易扎好了一个正方形,我举着它高兴地又是蹦到妈妈面前炫耀,又是跳到爸爸面前领功,就好像是得了一件艺术品一样。是的,在我的眼中,它就是我的第一件艺术品。随后的衔接、贴纸我都一一参与。大概经过了一个小时的奋斗,我的花灯终于初见雏形,就差一根蜡烛和一个合适的杆子了。此时,奶奶就像变魔术一样,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根半截蜡烛,竟然还有一根粗细正合适的小竹竿!我迫不及待的催着奶奶把它们组装好。拿着这件“艺术品”我是左看右看,都不舍得把它放下了,哈哈……哈哈哈……

此时,可口的饭菜摆上了桌,美味的元宵也盛到了碗里。爸爸妈妈忙着招呼我和爷爷奶奶吃饭呢。有这样的一桌美食我怎么能不心动呢?嗨,也顾不得什么文雅了,我张开大嘴毫不顾忌地吃了起来。“今年的元宵可真好吃呀,有我孙女亲自下厨,感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呀,哈哈!”爷爷的话逗乐了大家,就连号称“天下第一不怕羞”的我也挂不住了,终于笑红了脸。

一顿元宵团圆饭在笑声中结束,而我一刻也没忘记我的花灯展示活动。饭后,雨还在下着,我不再讨厌,反而觉得这更增加了元宵夜的神秘感。我找来家里最大的一把雨伞,一手撑伞,一手挑着我亲手制作的花灯,直嚷嚷着让奶奶帮我点燃。蜡烛上跳跃的火焰越来越大,火焰的光芒照亮了灯笼,在红色贴纸的辉映下,灯笼成了火红的一团,红通通而又水灵灵,在飘雨的漆黑的夜晚显得是那么的耀眼与美丽。灯笼立刻成了我的中心,我小心翼翼地挑着它在院子里一溜小跑,一通高兴的怪叫。而我的家人也围在了走廊里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中心,对我指手画脚说个不停,笑个不停。我依然在雨中撑着雨伞,挑着灯笼,跳着属于我的怪异的舞蹈。笑声穿透雨幕,传遍了整个村子。而我,也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女孩,因为有我的家人,有我那无以伦比的大红灯笼!

难忘别样的元宵节!难忘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大红灯笼!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2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3

夜幕刚刚降临,鞭炮连响炸开了元宵之夜看花观灯的序幕,接着华灯齐放,万家彤红,高挂的红灯照明,迎来了一片繁华夜景。 金猴腾跃,灵范新年,祖国繁荣,活现在春天,这夜晚可真是热闹非凡,喜庆狂欢达到了顶点……

夜幕刚刚降临,鞭炮连响炸开了元宵之夜看花观灯的序幕,接着华灯齐放,万家彤红,高挂的红灯照明,迎来了一片繁华夜景。

金猴腾跃,灵范新年,祖国繁荣,活现在春天,这夜晚可真是热闹非凡,喜庆狂欢达到了顶点。

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隆重热烈的推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个本来就是辉煌壮丽的城市显得更加妖娆美艳动感,亮丽的夜晚悠远又湛蓝,繁花灿灿,闪烁其间,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响连贯,天地生花,爆出彩霞,飞撺火蛇,舞龙嬉耍,狮子腾挪,宝莲明丰,鲤鱼跳峡,粉光致致的艳艳如盛开出的七彩鲜花——花仙子愿说就说愿开就开的天空神话——霓虹横挂上蔚蓝,祥云袅袅飘渺出怡然自得的春情佳话,灿烂明华的火龙遥遥飞升,扭头摆尾吐出群花,咚的一阵高兴打滚爆炸隐隐孜孜吐着火焰,啪的一声爆裂开来,撒出万把鲜花,有的活力四射几十条橘黄色光柱,流明到顶点冉冉熄灭,留下烟云也象天女散花,突的又在烟柱顶端亮起鲜红的明灯闪闪,直直的向往着人间飞挂,那情景真的如天落花雨,那潇洒劲头真的胜过生命春夏;晶亮碧玉花花,湛蓝碧空彩霞,有的是连爆着上天,一个爆炸出鲜艳七彩,又一个从中乱穿,好象是扰乱了彩花,可越是见那飞溅四射的花儿乱穿,越看到那巨大的穹隆花蓝倒倾的鲜花越加鲜艳俊美灿烂,有的是亮如翠玉,晶莹莹的五个星角上又开出五簇碎花,突的又都旋转成一个光圆,流星般探险;有的如风啁啁,有的似凰嘤嘤;犹如孔雀开屏的又奔放流星,胜似杜鹃怒放的又翩然出牡丹,那明净的花色绝对的超然于大地上的烂漫花山花海,那神妙的变换魅力决然凌驾于四季一年的风云,犹如神来的梦幻到了天上,人们的视线从生下的第一天就向往到那遥远遥远的这如梦春天——这天如梦,这思想如花,如生的永恒——犹如金猴乘兴龙大闹到天宫,吐火亮眼金睛,看透了美好新春,燃放出一段报国真情,装饰新春,火热了港城,到了美丽之境——无数的金猴蜿蜒飘舞了一会又带着对大地的那份热爱情感陡然直下,激发出一阵惊叹;有的是亮然丽丽,金银献花,随着升天的理想在静谧幽兰的夜空中浪漫,像诞生宇宙的大爆炸一样,爆炸出神圣的一个几个无数个光华穹隆,爱在里边,捧掬出心爱的玫瑰花朵向大地奉献,顶天立地的大气凛然中,也是隐含着那份执着的.爱恋——

你看,那颗——那颗绽放出的缤纷盎然,红的,黄的,绿的,青的,紫的,蓝的,白的,粉的,金光闪耀的,银亮颦颦的,妩媚含羞的,笑容可掬的,娇艳娉态的,活力四射的,红颜面容上又放深蓝的羞涩,绯红英俊的脸颊上也流泻青春风采,星星神秘的眨眼,弄的天空嘻嘻哈哈,大地山河烂漫,使孩子欢欣的不绝天伦,大人指指点点高明轩昂,就连那轿车上喇叭也被激动的连番叫唤。

出来看花观灯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吵吵嚷嚷,要么站在路旁,要么站在广场,要么流连往返于人潮花的海洋。而那些早已布置好的万花彩灯也象是早就获得了人们闹元宵的鼓舞,闪耀得更加光芒有力,象被春天赋予了青春的年轻小伙一样,活灵活现,熠熠闪闪,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呈现龙腾虎跃跨越发展气势,有的是扬扬飒飒展现去年辉煌,又挥洒大展猴年宏图,知识,智慧,信心和力量无一不在光华之闪耀中凝练出特有的人性风貌;那晶莹剔透的宫灯,红灯,彩车灯,莲花灯,金鱼灯,九龙灯,楼船灯,展台灯,也是尽显琳琅满目之丰硕成果,无一话别尽放洋溢喜庆,不胜枚举百花齐放,让游人顾盼生姿。那活泼可爱的金猴灯笼更是吸引得孩童非去摸到亲吻出春风满面,乐趣,春色盎然不可,留几个倩影纪念。火树银花,彩楼火焰,闪闪爆裂荡漾之中映衬得元宵之夜晚,明明华华,风光无限,陶醉的星月生辉,银河落地,大地灿烂。

红灯高挂上九天,怎不惊羡得大地回春又发新芽?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4

xx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题记

元宵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孩童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虽是女孩,却如男孩般爱玩鞭炮,爱放烟花,为此父亲总是说我投错了胎、生错了性别,并时时教导我,说是女孩不可如男孩般如此疯闹,可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丝毫不去加以理会。因此每次离元宵节还有好几天时我就已早早买好了烟花,然后开始掰着手指头等待十五的到来了。那时的我真真可以说是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啊。

仍记得小时候的烟花多种多样,有钻天坠,有小蜜蜂,有满天星,有……每到十五,漆黑的夜晚总是亮如白昼,被各色的烟花装点着,照映着。最近几年国家提倡文明春节,提倡人们少放鞭炮,少放烟花,所以现在春节、元宵的热闹程度大不如以前,然而即使如此,元宵灯节时仍是一片热闹场面。

过了十好几年的元宵节,放了十好几年的烟花,然而只有今年最让我记忆深刻。

以前元宵节是在自己家中度过,唯有晚饭后方才被允许跑到大街上与小伙伴们一起。然而今年却是在舅舅家度过。而正因为如此,今年的元宵节才让我如此难忘。

嫂子前年九月份刚添了个小孩儿,今年已一岁半了,正是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时候,所以场面格外的热闹。我们先是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欣赏了美丽的烟花并放飞了孔明灯,接下来就是观看我一岁半的小侄子的表演。

哥哥用手机放了一首《最炫民族风》,本来还在乱跑的小侄子立马从哥哥那夺过手机拿在手中,并伴着音乐开始了他自创的舞蹈——群魔乱舞。他先是在房间的空地上转圈,然后挥动双手,不停的摇晃,有时晃的猛了就会跌坐在地上,可是他既不哭,也不闹,一骨碌就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了,然后再接着晃动。后来跌的多了,他干脆就又加了一个动作——爬地。可是他爬地还不是简单的爬地,偶尔也会加上几个高难度动作,那就是翘起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然后再晃悠胳膊,那滑稽的动作总是会引起我们的大笑。

他也很会和我们这些‘观众’互动,偶尔拉上我十三岁的弟弟和他一起跳舞,或是跑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来个飞吻,当我们要去抱他时却又迅速跑开了。

房间内的笑声不断,窗外的烟花也绚烂夺目。房内的笑声穿过窗户,越过正盛开的烟花,向着远方飞去……

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他别是舞龙、舞狮最热闹,龙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个人舞,龙头前面有一颗珠子。这个珠子叫龙珠,龙舞起来时很好看,像真的的龙一样,观众不断叫好,有些观众去摸龙,他们说摸了龙能治百病,一年。

今天,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热腾腾的汤圆,有:五彩汤圆、糖芯汤圆、花生汤圆、金沙汤圆、红糖汤圆、红枣汤圆这些汤圆美味极佳,散发出十分诱人的香气,让人止不住流口水。

夜幕慢慢降临,鞭炮声越来越响。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团圆饭前放鞭炮便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之一,不过最热闹的还是放烟花。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逐渐消失的时候,我知道一会儿要放烟花了,而我一般不会放烟花,而只会赏烟花。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棵大树,上边开满了花,树干装扮的金光闪闪,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一棵许愿树,我要许愿。因为它太像qq宠物里边的许愿树了!正月十五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灯展。天一黑,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那里。人可真多呀。。。

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这有一个传说,话还得从汉朝说起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闲来无事,去了后花园赏景。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慌忙拦住了这个宫女,并且问她为什么投井自尽。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细。风雨夜深人尽散,孤灯犹唤卖汤元。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元宵快来到。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似乎是听到我的唤喊似的,驾着小火车,来到了我眼前。

人们在春节的爆竹声后,在走亲访友后,有各自忙活了起来,因为又要迎来又一个热闹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这天傍晚,寂静的村子便热闹起来,锣鼓喧天,村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听到这盼望已久的声音,小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心花怒放。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5

在朋友空间里看到一篇《元宵节里话传统》的文章,说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的节日越过越没味儿了,节日成为了浮在表层的暂时的欢愉,是因为节日的民俗渐行渐远,节日里所蕴涵着的文化与传统几乎被遗弃了。这日正是元宵节,耳边响起几声稀稀落落的鞭炮响声,锅里煮着汤圆,思绪不由回到了幼时的元宵节。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开心最盼望的莫过于元宵节晚上提着自己心爱的灯笼在街上走来走去了。正月十四的晚上就要试灯笼,镇上挂着的花花绿绿的纸灯笼在风中摇摆,直钩着孩子们眼馋的双眼。只是家里穷,很多时候是没有额外的钱来用于买这些灯笼的。元宵节前几日,在勺子里放上些白面,加了水,在火上打成浆糊,拿出过年剩下的五色纸,在废旧的竹帘上取一些竹篾,捡来一起光滑些的棍子,对着事先画好的各种图案,兴趣盎然地制作自己的灯笼。做好后,只等到了十四的晚上,穿上新衣提着灯笼到街上去小心的走来走去。

到了晚上,天刚擦黑,几只小灯笼便晃晃悠悠地出了家门了。有几家比较富裕的,会在镇上买各种式样的灯笼,外面画着精美的图案,蜡烛的光把灯笼映射的朦朦胧胧的,下面还有红色的樱子随着走动晃动着,煞是好看,让人真想上去摸一摸。那人走到我们跟前,便会骄傲地斜视一下,以显得自己的灯笼是多么洋气。此时一群男孩子手里举着自制的萝卜灯笼哄笑着跑来了,那根本就算不上灯笼,只不过是一个白萝卜,把根部用刀子掏空,使它变成一个小碗的形状,放上线拧成的灯捻,倒上些煤油,用铁丝拧个架子,插上木棍,到了晚上便点燃了,专门去吓唬女孩子的灯笼。买来的灯笼材料很薄,轻飘飘的,这些男孩子一过来,吓得女孩子们转身就跑,可是风一卷,那些灯笼便轰然着火了,眼睁睁地看着它美丽的燃烧为灰烬,而我们自己做的却结实得很,就这样安然无恙的,从十四一直打到十六的晚上,甚至到了十七晚上还舍不得放过去,便又偷偷地点亮在家里转几圈,这才把它挂在屋顶的大梁上,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再恋恋不舍地看上几眼,这才香甜如梦,待到第二年的元宵节,再兴致盎然地取下来,灯笼里摇曳着一个甜美的梦。

再大一些,上了初中,便渴望着元宵节晚上的猜灯谜了。这天吃过晚饭,便会早早的地来到镇上,镇上道路两旁挂满了灯笼,每个灯笼下面都会有张纸条,纸条上写着灯谜。家距离镇上还很远,几个朋友约好,还要找上一两个男生,因为猜灯谜的时候,猜出来了还要去挤着排队告诉答案,如果对了就可以领到奖品,一支铅笔或者一个本子什么的,女孩子排队根本挤不到跟前,甚至还会被从队里挤出来,这些男孩子经常是不屑与猜那些灯谜的,但他们乐于帮忙排队领奖品。再者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有几个男孩子作伴,总是可以壮壮胆子的。去的时候还带着关于灯谜的书,男孩子们便随便出些考大家,猜一个再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从中寻找猜灯谜的方法,这样说着到了镇上灯谜活动基本上就要开始了。然后分开来,找到自己会的,便急忙喊那高个子的男生把灯谜扯下来,写了答案,跑去排队,如此也获得了不少的奖品。过后,余味未尽,几个人挽着手臂挤在人群里看灯,各式各样的花灯,各式各样的图案,映照着每个人欢乐的笑脸。

当然除了晚上,白天也是安排的很满的。从正月初七开始,各个小村落里组成的村民表演都开始训练了,有敲大鼓的,有舞龙、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抬花轿的,也有学校的学生们的节目,敲小腰鼓的、吹大号的、舞花环的,扭秧歌的等等,热闹非凡。记得我们曾经参与了一个舞花环的节目,每天彩排,十四到乡里演出,十五十六到县里表演,天不亮就坐上大汽车,到了县城,一个个节目从表演的舞台上经过,大家就饶有兴致地仰着脖子观看,使劲地拍手鼓掌,拍的手都是红肿的。现在想来,村民敲大鼓的劲头,舞龙、舞狮子的精彩,踩高跷的得意、狮子抢球的惊险,扭秧歌的快乐,抬花轿的诙谐,无论男女,无论老少,无论大人,无论小孩,脸上都是一个表情,快乐。表演完毕,每个孩子发一块钱,算是这些日子辛苦训练的工钱,一串糖葫芦,或是一截甘蔗,或是一个江米团,吃到嘴里也甜到了心里。

从回忆中走出来,觉得周围显得异常的安静。正如朋友文章里所说的那样,一个本来很平常的日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延续数百上千年的一个节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里面蕴涵着很多文化与传统。于是,带着女儿,走出门外,去寻找今年元宵节节日的气息。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6

我是非常喜欢过元宵节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时间允许我都喜欢回老家过,因为在我的老家闹元宵才是正月里的重头戏,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大红灯笼从顶楼一直一溜烟地挂到一楼,门外的走廊上挂满啦一盏盏精雕细琢的大木雕灯,到啦夜晚这些灯全部被点得贼亮堂,光这些就足以把节日的喜庆渲染的一览无余,更不用说还有那些闪烁的彩灯也不偷闲来凑热闹啦……

上面的这些还都不算什么,在我们老家闹元宵最热闹、最让人尽兴的就数那迎龙灯。龙灯在我的家乡意味着神圣、节庆、吉祥,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所以每次迎龙灯前,有把稻草窝成一个团点燃,准备去迎龙灯的人从火上跨过驱除邪气,以自己神圣干净的躯体去迎龙灯的习俗。龙灯的头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龙的样子,然后用白纸糊上,彩绘上龙的花纹,把龙头、龙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与传说中的龙一样。龙身是由每家每户的板凳灯组成,每桥板凳灯上扎两个非常漂亮的花灯,上面还点缀着美丽的插花呢;当然板凳灯也有很简洁,简洁的就只有两个清一色的灯笼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灯笼组成,当灯亮起来时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当夜幕降临时,在锣鼓的喧天声中,在烟花爆竹的嘭啪声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声中,龙灯缓缓起舞啦……龙灯所到之处,人们都蜂拥相迎,眼中到处是烟花所闪过的美丽、那些腾空而起的的烟花把夜空装扮的异常缤纷妖娆;耳中到处是鞭炮的劈啪声、锣鼓的喧天声、人们的欢笑声;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烟”味,空气中到处传递着人们的幸福、兴奋、开心……

龙灯就在人们这样的期盼中开始表演啦,在那笔直的街道上开始啦“拉灯”,“拉灯”就是龙尾想要当“老大”,不愿意跟着龙头走,所以倒转过来往回跑,迫使龙头往回倒,等龙头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当然不愿意放弃做老大的机会啦,就会使出所有的劲继续往前跑,这样一来拉锯战就展开啦,哪边的人力量大,哪边的人跑得快,龙就往哪边游动,随着龙灯来来回回的游动,锣鼓鞭炮在边上不停的凑热闹,龙灯越拉得欢,鞭炮也越放得欢,锣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战场上的战鼓在擂动,人们也笑得更欢、哄也起得更带劲……有些时候由于人们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龙灯中间可能被拉断啦,而两边的人们还在往各自的方向飞奔,等到龙头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啦时,龙头只有放下架子在锣鼓唢呐声中回头寻找自己的尾巴归队,这个时候龙尾就象一只斗赢啦的公鸡似的,神气地等着龙头用鞭炮和锣鼓唢呐去赔礼道歉……一直到迎龙灯的人们跑累啦,龙灯才缓缓的继续前行,远远望去那蜿蜒的龙灯真的就像是一条游动中的龙,随时准备腾空舞起。

龙灯的精彩不仅仅“拉灯”,更精彩的还有“偷灯”和“赛高”。当龙灯到啦比较宽广的操场上时,龙尾就悄悄的把龙头围在啦操场的最中央,而龙头发现被包围时当然是想突围啦,所以就试图着左冲右突想冲出重重包围圈,这就是“偷灯”。正当这条龙灯在这边突围时,恰缝来啦另外一条灯,这个时候“内战”就暂时被搁置在一边啦,两条龙之间就展开啦“竞美”比赛,当两条龙的龙头迎面相聚时,迎龙头的人们就尽量把自己的灯高举,比赛谁的龙姿态更高昂,这就是“赛高”。由于我们是在镇上,过元宵时几乎每个村都有龙灯,所以经常是好几条龙在同一个操场上“短兵相接”,记得最多的时候是九条龙在一个地盘上盘旋争夺,那一个个高昂的龙头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绚丽的灯把那黑夜几乎折腾成白昼啦,整个操场就只看见一片旋转的灯光……那灯旋转着旋转着,把人们所有的欢乐、把整个元宵都带进啦那旋转而开心的世界,把人们带进啦灯的五彩缤纷,带进啦欢乐的顶峰……

我们家乡的元宵节不仅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就是山上也会被一盏盏红红的灯所装扮的,那是后辈在自家的亲人坟前点亮的灯,那是邀请已逝亲人一起欣赏一起闹元宵的灯,那是思念亲人的灯……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是否是很热闹呢?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7

每年临近元宵节,老家会连着三天耍龙灯,俗称“扬龙灯”。

龙灯分许多种,而老家所在的村庄通常是耍稻草编织成的草把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龙灯虽谈不上精致,更比不上彩灯那般雍容华丽,但成本低、重量轻、寓意深。赶在元宵节前的一周,村里的族长们便动手准备。有着多年编织手艺的曹爷爷早早找来了干净的稻草,待在村小学的操场上开始忙活。他又是剁草、又是搓绳,往往得干上一两天,才能编织出一条完整的龙灯。纯手工编的龙灯一般分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由十来个活灵活现的草把用草绳连成一体。曹爷爷的绝活多半出在龙头上,他用草把编织的龙头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双用白萝卜装点成的 “龙眼”格外炯炯有神。草把灯编成后,再插上一根根上好的杉木棍,长长的龙灯便整装待发了。

农历正月十三是起龙灯的日子。一到傍晚,耍龙灯的大队开始在村小学操场集结待命。十来个十五岁上下的标致小伙各举一根杉木棍,草把插上一根点燃的香烛。灯火映衬下的龙灯装扮一新,精神抖擞。除了耍龙灯的年轻干将,大队还有稍年长的拎包领队、涨彩的司仪,以及敲锣打鼓的队员。赶在晚上六点十八分,一挂红彤彤的大鞭炮准时响起,耍龙灯的成员们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浩浩荡荡出发了。

我家离村小学不远,每年迎灯都排在靠前的几户人家。眼看龙灯就要来了,母亲早早把八仙桌收拾干净,在老屋堂前腾出一片宽敞地,同时取出一大两小三挂鞭炮,拿一小捆香点上,静待龙灯的到来。年幼的我还够不上耍龙灯的条件,但凑热闹的水平绝对一流。当龙灯刚进前一屋时,我便不再跟进去热闹,而是火急火燎的回家报信,通知父母亲在门口迎灯。

不一会的功夫,伴随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高昂的龙头即刻出现在我和家人的面前。父亲赶忙点燃一挂大鞭炮,十分虔诚的将龙灯请进家门。领队接过点燃的香,一根根插在草把灯上。在龙头的带领下,长长的龙灯在老屋堂前绕场三圈,司仪扯开嗓门不停的涨彩,两小挂鞭炮穿插其间响个不停。当龙灯即将离开家门时,父亲会在领队的拎包里塞上一包纸烟,既是对大伙的犒赏,更是讨个吉利。

龙灯刚刚离去,我便迫不及待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路热热闹闹的跟过去。那会村里只有五六十户人家,但挨家挨户跑下来,也要两个多钟头左右。为了赶上耍龙灯的节奏,我全然不顾脚下泥路的湿滑,有时一不小心,棉鞋就会踩进路边的泥水坑。更糟糕的是,一脚踩在小伙伴的鞋跟上,两人都会摔在地上“狗啃泥”。嘻嘻哈哈一阵欢笑过后,我们越发牟足了劲,跟着耍龙灯的队伍串了一家又一家。

记忆中,大哥参与耍龙灯次数多一些,我只是跟着瞎起哄。有那么一次,在大哥带领下,我也过了一回耍龙灯的瘾。只是年纪偏小,仅够上举龙尾的条件。耍龙灯连着三天跑遍全村,挨家挨户得上门,体力自然消耗很大。原本举龙头的大哥为方便照顾我,那一次也换成了举龙身,就在我前面一个位置。或许是初次参加过于兴奋,耍上两天后,我觉得累的不行,脚都迈不动了。即使这样,第三天的晚上,即元宵节夜晚,我还是准时出现在队伍中。出发前,大哥朝我竖起大拇指,鼓励我完成最后一公里。那天晚上天公不作美,剩下十来户的时候,天忽然下起了雨,我们一个个都淋成了落汤鸡。行进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大伙的好心情遭受重创。大哥转身叮嘱我担心脚下的路,别摔了!话还没说完,我一个趔趄果真滑倒在地。当时前面的龙头走的快,整条草把龙一直绷得很直,我举的龙尾瞬间被拽离了杉木棍。当大哥和领队凑过来扶我时,我半躺在地上,手里还牢牢握着一根光秃秃的杉木棍。大伙被我狼狈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原本有些沮丧的心情片刻烟消云散。也没剩几户人家了,索性坚持到底吧。我重新将龙尾插上,跟随大队又出发了……

当晚,耍龙灯圆满结束。领队带着我们赶回村小学,在操场中央升起一堆篝火,将十来个草把和棍子放进火堆,接着点燃一挂鞭炮,我们绕篝火围成一圈恭恭敬敬三鞠躬,以示送龙上天,寓意风调雨顺好年运。最后环节的分发犒赏,大伙纷纷为我点赞,并决定多分我一包佛子岭牌香烟,当时我心里不知有多暖和。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8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更多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元宵节的作文1400字 篇9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