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文秘帮小编收集整理的游黄山作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黄山作文1
五一时,妈妈带我到黄山玩。黄山位于位于安徽省,那里空气清爽,仰头一看,到处都是绵延起伏的大山,无边无际。怪石、奇松、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天都峰、莲花峰、光亮顶是七十二大山峰的三大主峰。西海大峡谷是黄山的仙境。下面让我来给你先容吧!
西海大峡谷,从台阶上面往下面看,好像是直上直下的,很峻峭,很难走。然而,走起来却偏偏相反,下去轻易上来难。从高处往下看很惧怕,可能是心理作用。远处,到处是山,是叫不闻名字的怪石。山顶似乎跟蓝天是连在一起似的。雨后,云雾徐徐升起,十分壮观,但在一眨眼的工夫,云雾居然缓缓地散开了,再一眨眼的功夫,云雾又升上来了。没过一会儿,四周就什么也看不清了,由于都被云雾覆盖了。
黄山的景观还有良多,下面就来说说天然构成的奇景吧!笔架峰:那座山峰像笔架一样,所以叫笔架峰。驼峰:这座山峰像骆驼身上那个驼峰。竖琴松:这棵松树的枝子都朝一个方向舒展,像竖琴一样。龙爪松:这棵松树的根从地面鼓起来,向四处伸开,像龙爪子一样。
黄山归来不看山。黄山真美啊!我还不看够呢!我爱好黄山。
游黄山作文2
周末,爸爸驾车带我去了黄山风景区,那里风景非常美!
在山脚下,我仰望山顶,上面正在下雪呢,望那云海,好似一层厚厚的浓雾,又像一团团雪白的棉花。
我坐索道上山。在索道上向外眺望,两侧都是高高的崖壁,上面只长着几撮墨绿色的野草,甚似可怜;向下看,我可是在离地几百米的空中啊,吓得我大叫一声;往山顶上看,都是茂盛的树木,可现在,原本碧绿的黄山被大雪染成了一座白茫茫的雪山了。游客们一个个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活似一只只北极熊。
索道只能坐到半山腰,然后我开始爬山。当时的.温度是零下10度,山路都结了冰,我的脚也被冻僵了,可眼前雪中的山景还是诱惑着我不停地前行,终于我欣赏到了课本上讲的“黄山四绝”,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神奇。
雪中的黄山真的很美很美,有兴趣的小朋可以去看看。
游黄山作文3
今年的一个周末,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起去黄山旅游。
黄山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对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在黄山旅游,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每个人手中都要有一根登山杖,因为黄山的路很高很陡。爬天都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一边艰难地向上爬,一边回头望,黄山的景物尽收眼底。云海一片一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正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想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呢,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猴子观海”等等,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尽管我游黄山已经很久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然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游黄山作文4
“五一节”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和姑妈一起去爬了黄山。
我们乘缆车到达了黄山的半山腰。我看到了黄山的松树苍翠挺拔,随处可见。龙爪松的根像张牙舞爪的龙爪,孔雀松很像一只在翩翩起舞的孔雀,黑虎松的树枝弯弯曲曲,像一个繁体的“虎”字。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光明顶。我们放眼望去,看到了含苞欲放的莲花峰,旁边是鳌鱼峰。鳌鱼峰是一条很大的鳌鱼,它的背上骑着一只乌龟,乌龟还下了三只蛋呢!从光明顶下来,上到了鳌鱼峰。鳌鱼的肚子有的地方很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所以人挤人,人挨人,排成了长蛇阵。经过了三个小时的排队,终于通过了鳌鱼的肚子,来到了盼望已久的迎客松,它的枝条像两只伸开的手臂,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迎客松的后面有朱德的一句题辞:“一览众山小”。明朝的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
游黄山作文5
今天,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黄山。黄山十分美丽,它被一层层云雾笼罩着,好像一团一团的棉花糖。妈妈说:“这就是黄山特有的美景之一——云海!”我说:“哇!好美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黄山著名的风景区——迎客松。只见迎客松坚强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它的松针、松叶也大部分都在阳光那一边。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迎客松大部分枝叶都在阳光那一边?”“这是因为迎客松生长在峭壁上,要有足够的太阳光。而且,那边都是峭壁,它也不能向悬崖峭壁上生长呀!”妈妈说。我心想:原来如此,我也要向迎客松一样坚强地走下去。
我们又来到了光明顶景区。突然我看到对面的山上有一块像桃子一样的大石头。我很好奇,正当我准备问妈妈时,听到一个导游说:“这就是拍红楼梦的那块大石头。”
黄山的美景可真多呀!
黄山的天气变化多端,就像是小孩儿的脸一样,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狂风大作,把我冻得直打哆嗦。
这次去看黄山,让我真正理解了那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