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一)
小学生课间活动调查报告x小学小学生闲暇生活研究课题小组课间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小学生本来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可与一些学生交谈的过程中,问起他们课间玩些什么游戏,回答出乎意料,竟然没有我想象中的眉飞色舞,而是不断抱怨“没意思!没意思!”
因为学校规定课间不能在楼道激烈活动,不能在操场上打球,不能追赶,不能……所以,课间他们要么靠在栏杆上“望断天涯路”,要么在教室内外无聊地走几圈,有的干脆做作业或者靠在桌子上,根本不到操场上去。可想而知,这样的课间自然感觉无聊沉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到如下具体的信息:
1、 课间你通常:游戏的占13%看书90%锻炼身体0聊天60%吃东西
02、 你通常是先上厕所还是玩一会再去:先去100% 后去
03、 课间你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跳绳、成语接龙、拍手游戏、跳皮筋、传话游戏、智力游戏、打鸭子、踢毽子等都有人选,占80%
4、 你认为在课间玩什么游戏适当?为什么?选择复习功课的竟然占49%,选择跳绳踢毽子翻绳的21%认为应该选择休闲游戏以便于放松的占21%
5、课间十五分钟,你感到:紧张的0有趣53% 无聊13%放松34%
6、你会利用课间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吗?会的占97%不会的占3%
7、课间你遇到过危险情况吗?是什么?没有的占87%有的占13%有被球打到头的,有看到同学打架怕自己被打到的。
8、课间你通常在什么地方活动:教室占53%走廊23%操场35%还有一部分同学多选
9、你认为课间时间多长合适:15分钟占60%20分钟7%10分钟33%
10、你认为课间做什么不适合?为什么?100%的同学认为打闹、打架、踢球等剧烈活动不合适,因为会伤及他人。
11、课间你通常和谁在玩 ?自己一个人的占3%同学97%
12、下课后你是这样做的:先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再玩的占87% 直接出去玩13%
13、课间结束时,你是: 铃响后进教室的占13%提前1-2分钟进来坐好97%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较完整地反映了3——5年级学生对课间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充分利用这十五分钟进行放松,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学校的一些规定,他们不能痛痛快快地去玩,被规定束缚了手脚,
第二他们大多数对学业感到焦虑,希望通过课间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诚然,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的“不能”,让学生手足无措,使人不得不质疑这些校规的合理性。但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学校这样做,有自己的苦衷。
因噎废食的做法当然不足取,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些指导活动,让小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展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比如玩一些不受场地和时间人数限制的游戏,锻炼身心。要知道,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需要游戏,需要在宽容轻松的环境中活动,但“不准这不准那”的禁令限制了他们的欲望,让他们过早学会了循规蹈矩,出现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焦躁,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出现厌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该受到指责的,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心灵上那种高尚的激情所促使。如果你不明白,没有发现这种激情,你就可能扑灭那小小的,不易发现的人类高尚品格的火花。” 因此,今后对学生课间活动的指导还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有关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x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著;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著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著,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著;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著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同行者。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类专著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阅读文学名著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更要阅读贴近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外阅读评价上下功夫,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2、推荐好课外阅读的书目
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向学生介绍浩瀚的中外文学,发展艺术上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信念等。课外阅读在丰富知识、提高涵养、培养兴趣等方面弥补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限性。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探讨选择课外读本的标准。它应该包括知识教育价值、文学教育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因此,科学地推荐课外书,应该在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指导下,注意课外读物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体裁上应有故事、传说、童话、寓言、传记、日记、游记、科幻小说等等,内容则应该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领域。小学阶段的阅读应着重于“博”,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既指阅读数量之多,也指阅读范围之广,种类之全。大学阶段再在“博”的基础上精读。
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因此教师要举办好书推荐会,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精彩片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设制悬念等,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语文教师要把握好阅读量的问题。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吕叔湘先生认为学生每天至少要读3000-,才能形成起码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西方教育中,对培养学生习惯,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才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那么,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呢?
(1)养成利用空余时间坚持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55年前就向大家介绍了发达国家的人们如何爱读书。他说:“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人民是如何地爱好读书,学问家不必说,就是商店的店员,工厂的工人,也都视书如命,得空就读书成了习惯。”根据美国专业快速阅读网站列出的数据做一个估算:一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即使要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一本10万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最少也可以读10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就可以读30本。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
(2)养成专心、诚实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不能贪图博学的虚名,应当出于自愿,当成一种需要。叶圣陶说:“在读书时,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纵观大意的,能够纵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3)养成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习惯
养成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因为面对出版物中鱼目混珠、美丑同在的状况,一定要认真审慎地选读品位高、质量好的书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再说,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确有限,实在不容随意耗费。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择优阅读。读科学著作要读最新的,读文学作品要读名家名篇,读哲学著作要读传世经典。叶圣陶先生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择优阅读就像“跑进仓库就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一概不取。叶先生在谈课外读物时候还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可供阅读的四类书。它们是:“各种科目的参考书”,“关于修养的书,如伟大人物的传记,学问家事业家的言行录”,“供欣赏的书,小说、剧本、文集、诗歌”,“供临时需要的书。如预备练习游泳之前,去看一些讲游泳方面的书;当社会上发生了某种问题的时候,去看一些关于某种问题的书。”当然,我们也“不要定下‘这不许看,那不许看’的禁令”,而是把“取缔书报的心思和力气移用到培养学生识别力的方面去。”事实告诉我们,学生是非常喜欢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养成有选择的阅读习惯何等重要。
(4)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想到了什么,随时把它记下来而所写的文。想的时候往往比较乱,比较肤浅;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所以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读书笔记或者采用列表的形式或者采用杂记的形式,可以根据所读的书的性质而定。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比如,马克思读书就常在书上画线或做读书笔记,隔一些时候,又要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那非常强而精的记忆。不少人“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懒于做读书笔记,这是很不好的阅读习惯。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阅读时记笔记,才有利于将手脑活动与思、看、忆配合在一起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记笔记的形式除了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列表”“杂记”而外,还可以是摘录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梗概提纲、简短书评乃至心得体会,此外还需要把作者的姓名、书名或篇名、出版的时间地点记清楚,以便日后查找。
4、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
指导读书方法,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需要知识,渴望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而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为此,我安排每周一节以课外阅读为主的晨会课,以保证每天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
(1)注重课内—外阅读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
(2)处理好作业与阅读的关系。教师布置作业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题海战术,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外,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从而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3)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其实人天生就是爱看书的,只是我们过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才使得读书变成了“苦差使”。在阅读初期,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的感受,不应强调多多少摘抄,写多少读书笔记,可举行“读书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通过教师朗读节选作品了解全部作品,通过教师讲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
(4)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
涌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勾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班级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5、 配合课外阅读开展活动,狠抓落实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提高课外阅读的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开展阅读后的活动。利用课堂五分钟演讲促使学生精读课外优秀文章。具体的做法是:用课堂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作推荐介绍。介绍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价值、内容概要或基本观点、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精彩片段和若干感想。每堂课按坐位依次轮流,每学期至少一次。每次演讲后,老师要言简意赅地做些点评。点评方式丰富多样,具有个性,完全是一种生活化的阅读,是一种平等的切磋交流。每次演讲,要求学生反复研读,广泛收集材料,写成底稿。演讲时可以有提纲,鼓励“脱口秀”。个别程度较低的,允许“照本宣科”。课后帮助同学修改、充实、完善底稿,然后全班传阅,使学生演讲一次就经历一次深刻的精神成长过程和语文能力全方位的训练。我不满足把阅读仅仅当作技能,而是用它来点亮学生的生活和生命,让他们获得满足感、解放感、提升感,释放无穷精神的能量,推动学生阅读的自我进步,精神成长。这次活动促进学生读书时精与博结合起来,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逼迫教师不得不去广泛的阅读,深入地思考。 另外,可以召开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心得报告会,发动学生自办小报,自编手抄书(学生创作的童话、寓言、诗歌、小小说),写读书笔记,写书评;还可以展开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手抄书评展、“我的阅读书目”评展、读书笔记、作文评展等。除此以外,每个班级还可自己办图书角、阅报栏。发动学生集体订阅报纸,发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学生捐献图书。这样,在学生中就不难形成爱书、读书、买书(用节省的零花钱)的良好风气。
狠抓落实。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保证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检查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研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研究型的教师是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我们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才有望开辟小学生阅读的新局面,我们才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促进自己的精神 .
有关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三)
现在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科技会迅速的发展起来。电脑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电脑中的因特网也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我特地做了一个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我的调查时间是:二零一五年x月x日。调查地点:某班教室。调查对象:全体同学。调查方式:采访询问。
调查结果:本班共有六十六人。平时在家经常上网的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二点四。我把这些人分为四大类。一在网上聊天的人数占了百分之四十九点二。二在网上玩游戏的人数占了百分之三十九点三。三在网上学习开阔自己视野的人数占到百分之三点三。四在网上购物的人数占百分之八点二。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喜欢上网娱乐的同学居多,而上网学习的同学比较少。
调查后记:现在有许多同学都爱玩游戏,尤其是玩像“梦幻西游”、“反恐精英”、“地下城勇士”这些大型游戏。而这些游戏就像一片沼泽地,一旦陷入,就很难再自拔了。同时,你的学习成绩也会一落千丈,这样,同学们就会瞧不起你。而当他们瞧不起你的时候,你就会通过游戏来发泄。这样一来你就会深陷泥潭。这些就是网络游戏带来的恶性循环和不良后果。其次,网上聊天也不是太好。同学们之间见面的时候太多了,有许多时间可以聊天。但是,有些同学非要在网上聊天,即费时又费力,还要花钱。所以,网上聊天没什么好处。值得提倡的上网方式是学习,因为网上汇集了许多新鲜好玩的事物,即可以开拓我们的知识面又能增长我们的见识,这才是真正的合理应用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就看我们怎样利用它了。不过,我还是希望网络能从玩具变成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工具!
有关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四)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家庭教育的配合、社会教育的规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两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相辅相成,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
健康成长。近些天来,我在x乡中小进行了一次抽样家庭教育的社会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让人值得思考。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x乡学校的中学和中心小学在九十年代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另有7所村小。我在调查的几所学校里,询问了一些情况,并对中学各年级学生作了份问卷调查。我的问卷共发出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调查了该校各年级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对家长、学校教育的看法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现状。
二、调查情况
1. 学生情况。我对每一份问卷都认真地看了一遍,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5%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我还发现,在学习目的一题中,对于毕业后的打算,有选择读高中或中专,有选择就业和没有考虑的。而对务农的打算极少。在学习态度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回答认真完成作业,课堂认真听讲,但有少数的学习认为有些老师课上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60%的学生认为老教师的讲课方法古板,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年轻老师工作欠认真负责,和学生交流得少等等。40%的学生觉得家庭教育很不得当,望子成龙的封建观念依然存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2.家长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学历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占63.5%,小学以下占36.7%。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外出务工、农民或从事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诸如孩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看管。有些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农活家务一大堆,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认为高中和大学高额学费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习电工、修车、焊工等专业技能。
三、调查分析
1. 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85%的学生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15%的经常被父母打骂。
2. 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0%以上的学家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联系,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3. 身教重于言教的家庭教育观念得不到落实,部分家长行为缺陷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家长吸烟、讲粗话、赌博、不讲卫生、不爱看书读报、看黄色录像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毫不避讳地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关于模仿的孩子仿效,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四、调查存在的问题
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
(一)许多家长都能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做出了不少努力。由于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二)一些家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带来新的问题。不少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较高,重分数,重功利,忽视对子女道德、人格、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引导。
(三)存在问题学生,这大都与问题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缺陷直接离异、单亲、暴力、重男轻女、贫困、父母文化素质低;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不当;外出务工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都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不良背景。
(四)家长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但沟通时间较少,缺乏沟通的技巧。家长与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
(一)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三)目前x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五)留守流动儿童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护人要切实发挥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同时,还是加强精神方面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四)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在县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农村家长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农村留守流动人口家长学校、暑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培养农村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要依托阵地,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五)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以及“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