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司马光》片段(推荐16篇)

2023-02-18 18:42:01教案设计

《司马光》片段(推荐16篇)

《司马光》片段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6

《司马光》片段

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 李健

(出示句子: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往缸上砸。生读句子。)

师:老师将“搬”字换成“拿”字,大家再读一读。(生再读句子。)换掉好吗?为什么?

(通过朗读比较。)

生:因为是一块大石头,司马光“拿”不动,要用“搬”。

生:我有补充,用“搬”字,说明东西很重,用“拿”字说明东西很轻。

师:真不错!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是需要我们“搬”的,什么是需要我们“拿”的呢?

(课堂顿时活跃,学生踊跃发言。)

师:说得真好,相信你们也一定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生:老师,既然较重的东西用“搬”,那么司马光搬起来的那块石头一定很大,课文为什么还要说“搬起一块大石头呢”?这个“大”字应该去掉!

师:(一愣)这个同学的想法很有道理,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摇摇头,有可能没有理解那个同学的看法。)

师:请这个同学将你的看法再说一遍,好吗?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重述。)

(大多数学生举手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师:看来同学们大多同意他的看法,你们看,他多会动脑筋啊,敢于向书本质疑问难。那我们写封信,让编书的老师去掉这个“大”字好吗?(好!——生齐答。)有没有谁不同意去掉“大”字呢?想想看,为什么你不同意呢?

(生认真思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举行“小小辩论赛”,同意去掉的站着发言,不同意的坐着发言,我们来听听,谁说得最有道理。

(一场小小的辩论赛紧张地进行着,小辩手们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说:“我觉得这个‘大’应该留着,从图上来看,公园里的石头对于小小年纪的司马光来说都是很沉的,他都得‘搬’,司马光肯定是在这些石头中挑了块最大的,因为只有用最大的石头才能砸破缸,才能救出小孩。”)

【评析】

学生的见解多精彩!他们能大胆地提出去掉“大”字,这是成人不会想到的;而要保留“大”字的见解也有理有据。因此充分地信任学生可以使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学生独特的发现和见解无一不与教师的循循善诱有关。为了理解“搬”字,教师没有越组代庖,把成人理性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换词来比较,通过朗读来比较。学生认识了“搬“与“拿”的区别,教师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搬”和“拿”。我想:如果学生不经历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过程,恐怕不会提出“大”字的去留问题。而当学生提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一方面充分肯定这个学生,一方面又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其他学生重视并思考这个问题,并相机引导学生反驳这个看法,而不是盲目跟从。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课堂小小辩论赛,营造了活跃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

转载自教之初网

《司马光》片段 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齐丽点击数:139

《司马光》片段

齐丽

教例:一年级《司马光》

【感谢您浏览文秘帮!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文秘帮)网址是www.wenmibang.com】

引子: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里,每节语文课我们都要开展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扩展活动,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司马光》这一课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扩展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也能救出落水的儿童?

(课堂顿时活跃,学生踊跃发言)

李虎:老师,我认为司马光用石头砸缸的办法不是很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叽叽喳喳,各述理由。)

师:是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李虎:因为从图上看那个水缸太大,缸壁太厚,司马光那么小,他有那么大力气把水缸砸破吗?还不如赶快找一块木棒或树枝,伸进水缸里,让落水的小孩攀着木棒爬出来。

(我有些激动,不禁带头拍手鼓掌,不是因为他的办法好,而是为他这种敢于向书本挑战的精神拍手叫决。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敢于挑战的勇气吗?)

师:李虎小朋友很注意观察,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这很好。还有想说的吗?

戴杰姚:插进水缸里一根塑料管子,然后用力吸水,让水缸里的水倒流出来,小孩就得救了。(在此,我没有否定孩子的这个想法,虽然当时的时代是没有塑料管子的。孩子们思维的闸门已经打开,想象的翅膀已经张开,我不想因为我的一句话扼杀掉孩子们创造的积极性,熄灭掉孩子们刚刚擦燃的思维的火花。)

王康:假山旁边不是有很多小树吗,可以爬到小树上,像《海尔兄弟》里海尔哥救掉进沼泽地里的科鲁达那样,攀着小树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

刘甜甜:扔进一个水桶,让小孩踩着水桶爬上来。

齐远:也可以扔进去一根绳子,外面的小朋友把落水的孩子拉上来。

杨月:不是有很多小朋友和他们在一起玩吗,大伙一齐用力把水缸推倒,水就能流出来,那个孩子不也就爬出来了吗?

……

一堂语文课,学生的创造力就这样被充分地激发了。一些想法和说法固然可笑,但足见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这足以证明学生创造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有没有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创设挖掘学生创造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评析:

【感谢您浏览文秘帮!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文秘帮)网址是www.wenmibang.com】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儿童天性好玩好动,他们敢想敢说。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要创造机会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要让孩子的想象飞起来。人们都说童言无忌,为什么在许多课堂上却展现不出这些儿童的天性,看到的只是那种前怕狼后怕虎的现象呢。我想也许是我们许多老师观念老化,把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视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吧。

《司马光》片段 篇3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结合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读、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并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如:同桌相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互相抽读生字。

2、说一说同桌读得怎样,并帮他纠正读错的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故事的情节。

(二)、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提问:

1、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水缸在哪儿?缸里有多少水?当时情况怎样呢?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他是用什么办法救落水的小孩子的?……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

(三)、朗读、品味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划出关键性的词句。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学生从“缸里装满了水”,知道了当时情况很危急。

(2)从“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一片慌乱的情景,知道当时其它小孩的束手无策。“司马光没有慌……”、“搬起大石头”、“使劲砸”是司马光救小孩的过程,说明了司马光是一个勇敢、机智、遇事沉着的孩子。

(3)引导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用石头砸缸?他当时会是怎样想的?

3、品读课文,感悟内容

(1)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能夸夸他吗?引导学生用以下句式夸夸司马光。

司马光,你真是一个的孩子!

(2)你能把其它小朋友慌乱、司马光机智的表现读出来吗?你能说说读后的感受吗?

(3)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而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四、情境表演

1、你们能把当时的情境表演出来吗?

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课堂表演是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全身心感受,让学生自由组合,当堂表演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

2、拓展思维:司马光救小朋友的方法好不好?假如你是当时的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办法救这个掉进水缸里的不朋友?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如果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如:在超市里和亲人走散了;或者忽然有可疑的陌生人到你家里,而大人又都不在家……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评价,鼓励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想办法解决。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指导写字,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大家一起读并组词。

2、引导观察这些字的笔画顺序以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强调要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3、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司马光。

《司马光》片段 篇4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司马光》片段 篇5

作者:实小语文组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片段 篇6

佚名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片段 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片段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呀!

我有一()橡皮。

《司马光》片段 篇9

佚名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片段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这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 出示预习提纲:

1.读课文(自己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互相读、订正读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3、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三 学习展示

1.指名分段读文(师生评价)

2.学生展示“我会写”:说说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3.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4.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四、拓展探究

你认为司马光做得怎么样?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 训练提升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 )假山 一( )水缸 一( )花园

一( )水 一( )石头 一( )电视

2找朋友连一连

使 假 砸 喊 救

山 缸 声 人 劲

《司马光》片段 篇11

广东省高州市镇江中心小学 何永红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三、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司马光》片段 篇12

21、司马光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片段 篇13

基本信息 课题 语文s版第一册 《司马光》第二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常德市桃源县陬市小学 周进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要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此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仔细读文以后,对于课文揭示出来的道理,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来,但要注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还要添加一些课外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出小朋友的,说说自己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多读书,做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温故知新 朗读感悟 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实践活动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课文,那课文里说的是什么呢?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 2、出示第5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想象,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会有什么危险? 4、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惊慌的场景。 6、引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你能模仿一下司马光的动作吗? 7、齐读第6自然段。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 2、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在空花朵上。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 1、同桌互相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3、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地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5、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读。 夸夸司马光 复习巩固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知道遇到危急情况时应该如何去做。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故事。 养成自主积累词语的习惯。 板书设计 司马光 小朋友 哭 喊 跑 (慌) 掉进水缸 司马光 砸缸(镇定,聪明)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 自我评价2 、 生生相互评价 3、老师评价 评价方案: 1、是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是否能够当堂背诵。 3、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并理解课文内容。 4、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情境表演,说话练习。 5、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司马光》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尝试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就有几个活跃的小朋友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我还在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怎样做?” 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但这节课也有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很高,就导致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在情境表演时,有些孩子没有融入到课文当中。

《司马光》片段 篇14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给课文标段号。

⑶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伙伴捉迷藏亭子躲在扑通急中生智哗夸机智勇敢

5、作业

⑴读课文1遍。

⑵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片段 篇15

康康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片段 篇16

佚名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