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推荐13篇)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1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纸吧! 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做这个游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师生一起做游戏)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会掉下来。想知道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找到答案了。
2.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生自由答)
3.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三、讨论交流
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1)请小朋友们用吸铁石来吸一块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
师: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2)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3)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俩、栽”等生字,会写“球、玩”等生字。
2.真确、流利有感情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2.真确、流利有感情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自由说)
2.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学生放飞自己折好的纸飞机。然后老师也放飞一次纸飞机。)
3.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总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指课件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4.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不好的句子做上标记,请教学习伙伴或教师。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指名认读。
(2)不带拼音,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指名小老师领读。
(3)做游戏:摘桃子。(出示桃树,上面挂满生字宝宝。)
(4)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小猴、小兔、猴爸爸、地球爷爷)他们在做什么?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3.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什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4、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请求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小动物和地球爷爷的对话。
5.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6.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7.全班分角色朗读。
8.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1)读了地球爷爷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全班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2)说说纸飞机最终往下掉的原因。
师: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
板书:地心引力
(3)齐读地球爷爷的话。
9、佩带头饰读、自编自演课本剧。(四人小组商量后表演。)
10、读了课文,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能自己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回答。)
四、拓展实践:
1.老师做试验:磁铁吸引铁钉。
2.想想、做做,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吗?
3.试验: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那么高呢?
4.总结谈话: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开双眼,开动脑筋吧。
五、板书设计:
31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3
《地球爷爷的手》这篇一年级的语文课文,说的是有关“地心引力”这个颇深奥的问题。由于执教老师教学设计的理念正确,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再加上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使课堂上不断出现教学的精彩场面,给人颇多启迪。
◇片段一:
宣布上课后,教师手里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纸飞机,兴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学生:“同学们喜欢玩纸飞机吗?”
孩子们都笑着大声说:“喜欢!”说着情不自禁地纷纷拿起课前准备的已经折好的纸飞机跃跃欲试。
老师故意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略微停顿了一下,纷纷举手说:“我最希望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我最希望纸飞机能像真飞机那样一直飞着,不掉下来……”
老师笑着说:“今天我们上课,就先给大家玩一次放纸飞机的游戏好吗?”
学生欢呼:“好,好!——”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来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远,甚至飞出教室不落下来。来,一、二、三——”
几十架五颜六色的纸飞机一下都飞出了孩子们的手,教室里一片欢腾……可是几秒钟以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不满的叹息声——纸飞机都纷纷落到了地上。
老师又兴致勃勃地说:“别忙,看看老师是不是劲儿大些,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孩子们都睁着半信半疑的大眼睛看着老师:“好,好,老师,你放!你飞!”老师一本正经地向教师的后面扔出了自己手中的纸飞机,那纸飞机飘飘悠悠地向教室后面飞去……当然,还是落到了地上。
教师这时面向学生遗憾地说:“好,下课后,我们把地上的纸飞机再捡起来。——是啊,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好像这地上总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小故事——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带学生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片段二:
当孩子们读了几遍“地球爷爷”说的话,让他们说说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时,他们的小手个个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想说出自己阅读的收获。
有的说:“地球爷爷的手是我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有的说:“树上的桃子不是自己掉下来的,是地球爷爷的手把它们摘下来的。”
“还有,我现在知道纸飞机为什么会掉下来了,也是因为地球爷爷的手把它拉下来的。”
“踢到空中的足球,也是因为地心引力才会落下来的。”
还有的说:“我想,地球爷爷的手力气大得很。”
我们不禁为这些孩子自主阅读、探究所得出的的结果而感到欢欣鼓舞。
◇片段三:
在拓展和巩固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了挑战性的启动学生思维的问题:
“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也就是说地球没有地心引力了,我们身边的一切会发生什么变化?”
孩子们这时展开推理和想象的翅膀,在一番交流和讨论后他们纷纷反馈:“那刚才我们飞出去的纸飞机就不会掉来了,不知道会飞到哪去呢。那就好了!”
“那我们就不是走在地面上了,而是像太空飞船中的人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了,那真好玩了。”
“小猴可能就吃不到桃子了,桃子不一定会掉来,也许是‘掉’到天上去了。”
“教室里的课桌椅会浮在空中的。”
说着说着,就有学生发现问题了:“如果地球爷爷的手没有了,也许地球上什么都没有了。大楼、汽车,也许所有的东西都会在空中的,那就不好了。”
教师这时因势利导,拿出一个地球仪边说:“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正因为它有很大的地心引力,所以它才能紧紧地抓住我们、高楼以及地面上的一切。”
教师一边在地球仪上贴上一些相关的立体纸模型。孩子们此时都专注地看着这个地球仪听老师说着,想着……
评析: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片断,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位执教的老师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喜欢玩纸飞机,但纸飞机总是要落到地上,这是孩子习以为常的,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
现在,老师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了建构新知的平台,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这一片段,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试想:如果不是让学生们自己放飞纸飞机,而是教师演示放飞,那样的效果是不能和现在这样相比的。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而教师再次演示放飞纸飞机,则强化了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体现了教师“引导者”作用。
三、教学环节二、三与教学环节一的关系。
如果说教学环节二、三是精彩的,学生的表现很令人振奋,与课的开头真是首尾呼应;但遗憾的却是看不到教师的“精彩表现”。这说明什么呢?
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练习实践(当然离不开教师巧妙的引导和组织,本文尚未评析),于是也就不会有片段二、三学生精彩的反馈,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教师最“精彩的表现”,而无需教师自己再去“表现”她自己的才华了;因为教师的精彩表现就应该是常常呆在舞台一边的高明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舞台的主人——演员。学生永远是“学习”这个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以上精彩教学片断再次告诉我们: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4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我在《地球爷爷的手》一课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一个主话题“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地球爷爷有手的呢?”引导学生读文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奇怪的语气。
2、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结合句式训练举出地球有地心引力的例子;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3、能正确书写“玩”、“球”两个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奇怪的语气。了解什么是“地心引力”;能正确书写“玩”、“球”两个字。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能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结合句式训练举出地球有地心引力的例子,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教学准备】cai课件、磁铁、回形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话题
1、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猴和小兔这一对好朋友,小猴想请小兔吃桃子,那就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去小猴家的桃园摘桃子吧!出发了!(学生做动作)
2、复习巩固。
师:去桃园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河,读准了河里的这些词语朋友,我们就能顺利过河了。自己先跟它们打打招呼吧!(自由读—指名带读—齐读词语)
3、略学第3小节。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顺利走过了小河,来到了桃园,你看到了什么呀?(出示桃子图)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你会怎么想呢?(出示第3小节)随机读──齐读这一小节。
4、引出课题。
师:我们的地球爷爷就用它的大手帮我们把桃子摘下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揭题): 31、地球爷爷的手。
5、回顾话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地球爷爷的话中知道了地球爷爷有手而且……(引读第10小节)板书:地心引力。
二、初识地心引力,读文感悟(学习4~9小节)
1、师: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呢?赶紧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4~9小节,找一找吧!(围绕话题研读)
2、反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地球爷爷有手呀?(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3、师:小朋友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能从小猴摘桃子这件事中看出地球爷爷是有手的。那现在你想不想来当当故事中的这只小猴,读读它的话呀?(出示第4小节)
4、师:(指名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呢?从哪里看出它有礼貌啊?你愿意有礼貌地来读读吗?我们一起来当当这只有礼貌的小猴吧!(齐读)
5、师:小猴的话刚说完,果然有几只桃子从树上掉了下来,(动画演示)这下小兔可高兴了,连忙对着猴伯伯说──(生接读:“猴伯伯,谢谢您!”)出示第5小节 。
5、师:小兔会怎样对猴伯伯说呢?──出示句式:小兔( )说:“猴伯伯,谢谢您!”(同桌先互相说说──指名说)
6、师:这些掉下来的桃子是不是猴伯伯摘的呢?(出示第5小节)请你读读这一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那你能来读读吗?
7、师:难怪猴爸爸会笑着说:“……(引读第7小节出示)猴爸爸的这句话让小猴和小兔觉得可奇怪了。(出示8~9小节)那现在谁想当当小猴?谁又想来当当小兔呢?(读完追问:小猴和小兔你们为什么这样读呀?想不想带上头饰读啊?(同桌分角色读读8~9小节──指名带头饰读──评议: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啊?)
8、 课间操《小猴子摘桃子》: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动一动吧!
三、再识地心引力,拓展想象(深入学习第10小节)
1、师:小猴和小兔觉得很奇怪,我们小朋友可聪明了,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爷爷的手就是──地心引力。那就请你再来读读课文的第10小节,看看你还能读明白什么?
2、(出示第10小节)反馈:读了地球爷爷的话,你还读明白了什么呀?
师:小朋友真会读书,那地心引力到底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带来了磁铁和回形针,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什么是引力好吗?
3、 理解“引力”和“地心引力”。
⑴“引力”:(教师做磁铁靠近回形针的实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谁也想上来试试看啊?(指名实验说说有什么发现?)师小结:当磁铁靠近回形针时,磁铁会产生一种力,能把回形针牢牢地吸住,磁铁产生的这种力就叫引力。
⑵那什么是“地心引力”呢?(请你看这幅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呀?)
⑶师总结“地心引力”: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而且它的引力比磁铁大很多倍,能吸住地球上的一切事物,这种里就叫地心引力。正因为有了地心引力,这只小兔才能稳稳地站在地球上而不掉下去。
4、师:那如果地球爷爷没有了地心引力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呀?(看录象)
5、(出示第10小节)师:现在你觉得地心引力重要吗?那你想不想来当当这位了不起的地球爷爷啊?(指名读──评议,谁也想读?──师生接读)
6、师:小朋友,你们也很了不起,读得真棒!那地球爷爷的大手是不是只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让踢到半空的足球落下来呢?(不是)你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那你还能不能举出一些地球爷爷是有手的例子吗?(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指名说)反馈 。
7、出示四幅图,请你看看这几幅图,能不能用上这个句式把话说得更好听?(出示句式:地球爷爷的手能让 能让 还能让 。)自己先试着说说吧!
8、(学习第11小节)师:是呀,地球爷爷的手本领真大,难怪它的话刚说完……(接读第11小节)
9、师总结:小朋友,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细心去探索,去发现,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课件出示)
四、指导书写
1、小朋友今天学得很棒,我要把这两个生字桃送给小朋友,想要吗?那就现把生字桃上的两个字写漂亮吧!
2、出示“玩、球”两个字,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先描一个,描的时候想想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4、学生说说注意点,师范写。
5、生练写,师巡回指导。(写得好的展示出来并发给生字桃)
五、布置自选作业
1、师:学了今天的课文,我还给大家布置了几个自选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2、课件出示自选作业:
⑴课后和伙伴们分角色演一演这篇课文。
⑵去图书馆借阅几本有关地球的课外书。
⑶用笔画一画我们的地球爷爷。
【板书设计】
31、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课后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话题,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那就要找准一条教学的主线,由此切入。课文的4~9自然段比较琐碎,教学时容易出现一问一答的局面,因此,我在课堂中始终围绕“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地球爷爷有手的呢?”这条主线展开,在引题时就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回顾第10自然段,然后再次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读文(4~9自然段)感悟,学生很快发现从小猴摘桃这件事中也能看出地球爷爷有手,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开始学习4~9自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发挥,我也显得不那么罗嗦了。
此外,课堂中小兔对猴伯伯说感谢的话,我用了一个句式:小兔()说:“猴伯伯,谢谢您!”让学生多元体验,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融入朗读之中。对于课文的难点──什么是“地心引力”,我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并结合句式训练:“地球爷爷的手能让 能让 还能让 。”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感悟,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二、适度拓展,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复习巩固的环节里,我设计了过词语河的游戏,让学生来复习词语。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地心引力,但如果过分注重对地心引力的讲解会让冲淡语文课的味道而演变成科学课,在这一难点的突破上,我采取适度拓展的方法,用短短半分钟的实践做了磁铁靠近回性针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引力,再通过看一幅图来直观感受什么是地心引力,又找了一段很段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没有地心引力会产生什么变化。平时学生对扔上去的东西最后都会落下来,已经是习以为常了,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在地上一样。现在,老师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并建构新知的平台,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些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必然是主动、积极的。不需要多余的讲解,直观和形象的诠释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地心引力,也为进一步朗读奠定了情感基调。
当然,教学设计只是课堂的一种预设,真正的课堂是生成的。执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课文4~9小节的学习虽然借助了一个话题,但我的牵还显得多了一些,可再放手一些,让学生自己区读懂课文。再如让学生在举出地球爷爷有手的例子时,有一位学生讲到了把餐巾纸从窗外扔出去还是会落到地上,这时教师应对学生适当进行讲卫生,不乱扔纸屑的教育。总之,课堂是灵活的,是多彩的, 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处理好生成和预设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5
西乡县北后街小学 胡万莉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难点是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网络教学,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围绕新课标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本节教学主要完成我会认,我会读的知识技能。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4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件、卡片、磁铁、铁钉、头饰
二、说教法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喜爱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开课前的故事引入、初读学习小老师领读及学习中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开展情趣教学法。如:课文动画朗读导入,小猴摘桃识字游戏,学生登台实验,地球知识展示,角色朗读课文。同时这样运用网络媒体手段,也达到了寓教育乐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1、从一年级起培养孩子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理想地达到这一点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万事万物总有开始之时。
2、教学应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在低年级尤其应该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地心吸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故事。(要求:一边看,一边想。)
2 从故事中你认识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3 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后齐读课题。)
过度: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最聪明。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 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文的生字、新词标画在课本上。(2)同座互相检查画出来的生字、新词。
2 检查生字(小老师指名读,领读)。
3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学思考:是谁摘下了桃子?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教师导言:通过初步学习,我们了解到是地球爷爷用自己的手,帮助猴子和小兔吃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那么,地球爷爷的手究竟长得什么样呢?请同学们互相学习,找到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小伙伴们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交流。
3.检查汇报。
4 相机引导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手的作用。
5.作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这个例子,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引力”。
6.扩展:你还能举例说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吗?(请学生畅谈,教师也可借机为学生讲述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7小资料:地球知识。
(四)细读课文,体会语气。
1.图文结合,边读边练(小兔、小猴、地球爷爷、猴爸爸的句子,朗读时的语气)
小兔:①有礼貌--第六自然段;②奇怪--第九自然段
小猴:欢快--第二自然段;②请求有礼貌•
猴爸爸:慈祥、和蔼--第七自然段
地球爷爷:声音缓慢,粗壮有力
2.指名朗读。
(五)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图)
桃子
掉下来
足球地心引力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地球爷爷的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难点是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网络教学,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索中了解生字,读懂故事,开端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活的地球中的科学秘密产生兴趣。围绕新课标要到达的三维目标来订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
(1)了解“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读好有恳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征象产生浓重的兴趣,并大抵了解这一科学知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本节教学重要完成我会认,我会读的知识技能。在引导学生明白课文的同时,引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绪态度。
4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件、卡片、磁铁、铁钉、头饰
二说教法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喜好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差别,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开课前的故事引入、初读学习小老师领读及学习中实行运动,使学生得到学习成绩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引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到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标,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本领。我在教学中充实运用网络媒体本领,开展情趣教学法。如:课文动画朗读导入,小猴摘桃识字游戏,学生登台实行,地球知识展示,脚色朗读课文。同时如许运用网络媒体本领,也到达了寓教育乐的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1、从一年级起培养孩子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理想地达到这一点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万事万物总有开始之时。
2、教学应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在低年级尤其应该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活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地心吸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故事。(要求:一边看,一边想。)
2从故事中你认识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3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后齐读课题。)
过度: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最聪明。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文的生字、新词标画在课本上。(2)同座互相检查画出来的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小老师指名读,领读)。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学思考:是谁摘下了桃子?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教师导言:通过初步学习,我们了解到是地球爷爷用自己的手,帮助猴子和小兔吃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那么,地球爷爷的手究竟长得什么样呢?请同学们互相学习,找到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小伙伴们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交流。
3.检查汇报。
4相机引导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手的作用。
5.作实行:磁铁吸引铁钉,用这个例子,形象地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引力”。
6.扩展:你还能举例说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吗?(请学生泛论,老师也可借机为学生报告牛顿发明地球引力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7小资料:地球知识。
(四)细读课文,领会语气。
1.图文联合,边读边练(小兔、小猴、地球爷爷、猴爸爸的句子,朗读时的语气)
小兔:①有规矩--第六自然段;②稀罕--第九自然段
小猴:高兴--第二自然段;②恳求有规矩•
猴爸爸:慈祥、平和--第七自然段
地球爷爷:声音迟钝,粗壮有力
•2.指名朗读。
(五)全班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7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目标:(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并能举出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
(4)能读懂推荐的童话故事。
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自学能力。
(2)学会电脑和网页的基本操作。
(3)锻炼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4)会使用bbs,能独立发表意见。
(5)锻炼对身边小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的探求热情,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喜爱读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地心引力”这一个科学常识、培养初步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举出身边其他的科学小知识、对学生进行电脑操作的指导、bbs留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打开学习网首页)小朋友看,小熊他们玩跳绳玩得多开心啊!小熊一个劲地往上跳,咦?为什么他不会跳上天,而是每次都跳回原地呢?聪明的小朋友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这个故事(出示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2、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1、全班认读生字,贴桃子图。
2、认读生字游戏:学生打开网络,练习学习测评第一页“做一做”。
3、导语:听听电脑朋友是怎样把课文读好的?
(三)初次上网,质疑。
1、导入,指导学生进入学习网的“课文欣赏”。
提出要求:听课文,让学生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学生带问题自由上网进入“课文欣赏”听课文朗读。
通过网络进行师生交流。
3、学生汇报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四)再次上网释疑。
1、导语,指导学生进入学习网的“课文理解”,教会学生操作页面。
提出要求:跟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地球爷爷的手究竟是什么,从读中找到答案。
2、学生自由进入“课文理解”进行朗读、学习。
老师通过教师机监控和指导,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探讨。
3、师生共同释疑:地球爷爷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问:从课文哪里可以知道?
4、小结。
(五)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指导读好地球爷爷的话。指名读,男同学读。
2、指导读好小猴和小兔带有请求语气的话。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同学比赛读,从读中体会其中含义.
3、指导读好学生感兴趣的句子。
问:你还喜欢课文的哪句话?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应该怎样读?
4、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5、汇报:一个小组分角色读、个别脱稿表演读。
6、小结: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六)小组协作探究。
1、导入.
2、分小组讨论: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吗?(老师指导和监控)
3、学生汇报。
4、导语。
5、学生自由说:谁还能说说像地心引力那样的小科学呢?
6、小结。
(七)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1、导语,推荐学习网中“阅读欣赏”的3篇课外童话,指导学生进入、操作。
提出要求:边读要边想,从童话中知道或懂得什么?
2、学生进入网络,自主选择喜欢的童话进行阅读。
老师通过教师机监控和指导,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
3、指导学生进入“聊天小站”,使用学习网站的“留言薄”。
4、学生自由进入“聊天小站”发表留言。
生生在“聊天小站”进行交流讨论。师生通过网络交流,老师通过教师机遥控指导学生。
5、小结。
6、布置作业。
7、结束。
四、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
网络设境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复习生字贴桃子图齐读生字
网络游戏:做一做,读一读
网络导语、指导操作、“课文欣赏”页面
网络欣赏课文网上交流初次上网、质疑
质疑
网络导语、指导操作“课文理解”页面
再次上网
释疑
网络借助网络、跟读、练读课文网上监控交流
释疑
评价指导指导朗读、多种形式朗读
指导朗读
理解课文
小组合作表演读评价
小结
点拨指导
小组协作举例小组协作探索
学生汇报
网络指导操作“阅读欣赏”聊天小站
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网络自由阅读童话网络师生网上交流
网络在bbs写留言网络师生交流、遥控指导
点评留言
网络布置作业
结束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8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 陈兴杰
教材分析: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另外本课和前一课《棉花姑娘》体裁相似,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感悟自学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设计特色:
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二、自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实在读不好的句子做上标记,请教学习伙伴或教师。
(设计意图:带着要求读书,目的性很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对于读书中的疑难要学会圈画,意在逐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指名认读。
(2)不带拼音,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当小老师更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打乱顺序挑战读。(指定一人读,同学打等级,另一人如果不服气可以向他挑战。)
(4)做游戏:同座互拿字卡比赛读。
(5)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指名读词语,开火车式读词语。(读得全对的小组可以得到地球仪模型。)
(设计意图:这几种检查形式都是遵照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设计的,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自主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竞争意识。)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设计意图:打乱教师包办代替"串讲串问"的传统讲授式,从学生的主观愿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读书效率。)
4、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请求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小动物和地球爷爷的对话。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读了地球爷爷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先以4人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避免流于形式,特别要注意学生情意态度的培植,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乐带头饰读、自编自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7、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能自己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并非形式上的套话,教师一定要精心呵护孩子饱满的好奇心,善待学生的提问。)
三、拓展延伸
1、教师演示回形针靠近磁铁的实验。学生观察,亲自感受。
教师小结;地球爷爷的手就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它能吸引地球上的一切,这种引力就是地心引力。
(设计意图: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比较抽象,通过演示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留心身边科学的精神。)
2、拓展: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大家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和课本的联系,调动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3、总结谈话:地球爷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地球方面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把探究的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指导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球、玩、跳、桃、树”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刚”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球、玩”二字,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王”字与王字旁的异同;“跳、桃”结构一样,字形相似,可以结合起来指导书写,“足”字的捺变提,“木”字的捺变点,“兆”字的笔顺及笔画“竖撇”都要仔细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六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五、课外建议: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写几句评语。
2、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有关地球方面的书刊,并在早读时间“黄金屋”上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后把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
3、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9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 qiú wán xiào tiào ɡāo táo shù shù lín ɡānɡcái
(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见的____________。
2、我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10
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另外本课和前一课《棉花姑娘》体裁相似,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感悟自学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设计特色: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二、自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实在读不好的句子做上标记,请教学习伙伴或教师。
(设计意图:带着要求读书,目的性很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对于读书中的疑难要学会圈画,意在逐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指名认读。
(2)不带拼音,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当小老师更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打乱顺序挑战读。(指定一人读,同学打等级,另一人如果不服气可以向他挑战。)
(4)做游戏:同座互拿字卡比赛读。
(5)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指名读词语,开火车式读词语。(读得全对的小组可以得到地球仪模型。)
(设计意图:这几种检查形式都是遵照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设计的,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自主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竞争意识。)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设计意图:打乱教师包办代替"串讲串问"的传统讲授式,从学生的主观愿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读书效率。)
4、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请求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小动物和地球爷爷的对话。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读了地球爷爷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先以4人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讨论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避免流于形式,特别要注意学生情意态度的培植,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乐带头饰读、自编自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7、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能自己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并非形式上的套话,教师一定要精心呵护孩子饱满的好奇心,善待学生的提问。)
三、拓展延伸
1、教师演示回形针靠近磁铁的实验。学生观察,亲自感受。
教师小结;地球爷爷的手就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它能吸引地球上的一切,这种引力就是地心引力。
(设计意图: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比较抽象,通过演示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留心身边科学的精神。)
2、拓展: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大家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和课本的联系,调动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3、总结谈话:地球爷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地球方面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把探究的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四、 指导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球、玩、跳、桃、树"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刚"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球、玩"二字,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王"字与王字旁的异同;"跳、桃"结构一样,字形相似,可以结合起来指导书写,"足"字的捺变提,"木"字的捺变点,"兆"字的笔顺及笔画"竖撇"都要仔细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六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五、课外建议: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写几句评语。
2、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有关地球方面的书刊,并在早读时间"黄金屋"上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后把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
3、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11
刘怡 刘正英
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语句的不同语气。
3.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有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学习课件,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动画。
2.“磁石引力实验”“两个地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用具。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讨论交流,领会内容
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a.请小朋友用吸铁石来吸一吸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
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b.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c.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读文记字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学生自识生字的情况,并进行正音。提醒易错字音:俩(liǎ)、引(yǐn)。
3.用生字组词扩词。
4.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第 二 课 时
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要写的字。(本课全是左右结构的字)
3.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木”作偏旁时“捺”要变“点”。
4.学生练写,师巡视辅导。
拓展实践
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试验: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那么高呢?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12
【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课。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
好,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玩纸飞机?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
师:同学们玩得高兴吗?但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1、生自读课文。
2、认读本课的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
3、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开火车”的形式读。
三、再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喜欢读哪一部分就给大家读哪一部分。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五、七、十自然段。)
2、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说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
(先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
4、做磁铁与回形针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引力”。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5、师小结: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6、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表演读。)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
2、师: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生自由想像说。)
五、师总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多看多想,那么你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教学反思】
以前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教师在执教《地球爷爷的手》一课时,利用让学生玩纸飞机来巧妙地导入新课,所以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也采用了这种导入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每个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这节课我利用学生喜欢玩纸飞机的特点,让学生思考“飞机无论飞得多么高,但总是要落到地上”这个问题,这是学生习以为常的,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现在,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
另外,在这节课中我没有自己给学生演示放风筝而是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可以说,成功的“激趣导入”,使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飞起纸飞机"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我们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难点是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网络教学,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围绕新课标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本节教学主要完成我会认,我会读的知识技能。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磁铁、铁钉、头饰
二、说教法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喜爱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开课前的故事引入、初读学习小老师领读及学习中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开展情趣教学法。如:课文动画朗读导入,小猴摘桃识字游戏,学生登台实验,地球知识展示,角色朗读课文。同时这样运用网络媒体手段,也达到了寓教育乐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1、从一年级起培养孩子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理想地达到这一点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万事万物总有开始之时。
2、教学应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在低年级尤其应该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