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谈(推荐16篇)
《村居》教学谈 篇1
想像使朗读精彩起来──《村居》教学谈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方明珠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要求朗读者在朗读时通过语言、形体变化等手段再现作者创造出来的形象,寄植到听众心目之中,获得栩栩如生的生命形式。朗读者的形象感受,来源于作品中的词语概念对朗读者内心刺激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思考,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而形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朗读者要透过这些文字符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内心跳跃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想象是朗读者本身所接触过的彼时彼地的场景被作品提供的此时此地情景激发而在脑子里产生出画面的思维活动。我们在朗读一篇作品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中,让自己的身心活跃起来,让图画活跃起来,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给朗读内容插上翅膀,去感染听众,飞进听众的心田。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诗中有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句给我们描绘了“地上有草,空中有莺、堤上有柳”的清晰画面。语言符号的巧妙组合负载着作者发出的艺术信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诗的意境,更好地与作者进行对话,感受春的动态美感,感受作者沉迷于这迷人春色的愉悦心情。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对照画面,反复吟诵诗句,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地上的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可爱的黄莺在空中自由地翻飞,歌声悦耳动听,堤上的杨柳舒展着嫩绿柔软的枝条,仿佛婀娜多姿的少女扭动腰枝翩翩起舞……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随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他们渐渐进入了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春的怀抱,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地欣赏,尽情地享受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一种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他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体验到作者赞春的美好情愫,抑扬顿挫的朗读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他们深深地陶醉其中,朗读由此而精彩起来。
让童稚的语言恣意汪洋──教学《村居》有感
江苏省连云港市南洋国际学校陈学壮
汉语言是由一个个富有魔力的的文字构成了她独特的魅力,在古诗的解读中我们不妨从一个个的字入手,由字及词,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由字词的意到字词所传达出的神,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所描绘的风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
儿童的语言是稚嫩的,是鲜活的,站在儿童的独特的视角上,让他们用一双明澈的眼睛看周围的世界,撷取事物所传达的信息。在古诗教学中,我们既不能用成人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能用辅导用书上的提示来画地为牢,只要我们扎根学生的现有基础,激起学生的思、辨,学生鲜嫩的语言就会如在春雷的呼唤下破土而出的竹笋。
我们不妨从扩词入手,以伙伴的身份看诗中的景与物,以善待生命的目光来赏识自然界万物的动静变化。
“村”字,孩子可以把它理解成“乡村、农村、村庄、村子”等。“居”呢,则有“居住、邻居”等词,让学生把它们连起来,则题目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在乡村里居住”、“居住在农村”等。
作者是在乡村居住,那他会写乡村中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呢?“草长莺飞二月天”,“草”学生可以组成词“青草、小草、草地、草原”,但“草”是 “长”的,那么正确的理解应该为“青草、小草”了,这样是不是精确了呢?联系“二月天”来想,这是早春啊,早春二月的草是什么样的呢?自然是“悄悄地生长着的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的小草”,“吮吸着春雨,呼吸着春的气息的一个劲儿向上长着的小草了”,是“嫩生生的小草”,是“黄绿绿的小草”是“快快乐乐生长着的小草”,是“陶醉于春的勃勃生机的小草”……“莺”扩成的词可是“黄莺、莺歌燕舞”等,黄莺是谁?是鸟中的歌唱家,有一副清脆的歌咙,唱起的歌儿婉转悠扬,莺在空中翻飞,快乐地飞,自由自在地飞,它是在空中舞蹈,划出美丽的弧线……“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什么样的杨柳,垂下万条绿丝绦的杨柳,垂下长长手臂的杨柳,泻下如瀑长发的杨柳,杨柳含情,暖风中曼舞、轻歌。杨柳是一位娟秀的女子,恬静、幽雅,动作舒展轻柔。“堤”是“堤岸、河堤”,在柳枝的轻拂下,在枝条的抚摸下,堤是酥软的堤,是朦胧醉着的堤……
这样的教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又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结构初探──教学《村居》有感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王芳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它们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发人深思,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儿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文,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提高综合素质。根据低年级儿童喜读爱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结合诗情画意,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诗情画意,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一、画意入题,激qing导趣
古诗文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言简意赅。而这也恰恰拉大了它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单从文字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材的每首古诗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插图,在上课伊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当联想,谈出自己的初步感受。这样学生从画意入手初步感知了诗的内容,缩短了教材与自身生活经验的距离。此时,趁机揭示课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正所谓 “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不离诗”。
例如学习《村居》一课,上课伊始我先用投影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优美的画面紧紧地吸引住了,急切的阅读古诗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整体感知,读顺文字
对画面内容的初步感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古诗的愿望,接下来便要进入读的第一个层次--整体感知,读顺文字。
1、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字,结合画面内容在头脑中对古诗的文字表述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教学中可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的方式进行。听读完古诗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听后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表述不必作评价,只要他们能谈出大体的感受就行。
2、读顺文字: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是古诗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环节的学习任务可放在小组自学中解决。
⑴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并且画出生字反复练读。在此基础上,由学习小组长检查正音,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⑵小组内检查朗读古诗情况,然后再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这样既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练读的机会,又便于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导全班同学读顺诗句。
三、尝试释疑,读懂内容
这是读的第二个层次,重在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读顺诗句文字之后,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结合插图及平时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然后将自己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小组成员学习上共同的难点参与全班交流。这样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插图,观察自然,积累生活,用画面内容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其读懂诗文。如学习《村居》,让学生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想一想,后两句诗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
古诗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必深究诗句的含义,但诗中描写的风景人情应当知晓。因此,在理解诗情画意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句,读出诗句所蕴涵的内在情感,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这便是读的第三个层次。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合理想象,充分结合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用心去读。
如《村居》一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可紧紧抓住“醉”字,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往年春天里所见到的美丽景色,想想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带着这种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读这句诗,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真的陶醉在美丽的二月风光里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放风筝的快乐情景,那愉快的心情便情不自禁读出来了。在学生悟出感情之后,可通过领读、试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练读的兴趣。
五、合理想象,还原意境
作者在创作诗歌的当初是把自己的情思融入了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中去。学习古诗更高的一个层次,应该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并能在头脑中还原意境。教师要善于根据诗句的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如《村居》一诗,在学生了解了诗意,能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伴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迷人的二月春景图跃进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从他们的脸上洋溢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被自己头脑中所浮现的优美意境陶醉了。此时让学生起来谈谈刚才所看到的景象,那可真是美妙无比:绿茵茵的青草,愉快歌唱的黄莺,婀娜多姿的杨柳,活泼可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风筝……诗人所描写的迷人意境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得到了生动的还原。古诗的文字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倒背双手,一齐背诵,将心中的感慨借助诗人的诗句表达出来。学生背得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和诗人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六、课外延伸,深化拓展
1、为诗配画: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意境,受到了美的熏陶感染后,教师要及时抓住儿童爱画爱美的心理,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这里的配画不是刻意临摹课本插图,而是要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的感受,画出对古诗的理解;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画诗中没有的景物。这样再次体现了诗情画意,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又深化了对诗意的理解,加深了对诗文的喜爱之情。
2、课外拓展:
陶醉于古诗意境美、语言美的学生必然对读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激起学生自学古诗的热情,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训练的想象、语感、情感、美感等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发展。如学完《村居》后,让学生课外每人阅读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等。
《村居》教学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
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
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
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②指名说,老师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③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④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⑤全班读第二句。
⑥看课件师配音说:
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⑦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⑧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⑨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河堤/杨柳/醉/春烟。
⑩全班齐读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①指名读。
②老师解释:
“纸鸢”就是指风筝。
③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
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④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⑤男女比赛读。
⑥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学谈 篇3
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准备好说课稿,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一年级下册《村居》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正确认读“村、居、醉、烟、童、散、忙”7个生字,会写“忙”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7个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就让他们感悟语言之美,会有一定难度。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
一、激情引入
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居”这两个字。
【设计意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发现的春天,无形中训练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通过动情的语言,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意思,不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
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再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 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五、指导书写
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一个“忙”字。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六、当堂检测
出示生字进行认读。
说反思:
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安安排学生对生字进行圈画,在这节课来看,学生圈画的效果不是很好,预习没有到位。预想的是对课堂上生字的认读打下了基础,实际效果不是很好,以后还有强化预习。
在朗读古诗时,拂堤杨柳中拂堤字音学生读错的比较多,这时候我只是领读了几遍,而没有单独拿出来再强调一遍。在单独出示诗句的时候,还是不能脱离拼音。
在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在课堂上学生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前半节课表现较好,而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习惯养成不能单单看这一节课的表现,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另外需要加以关注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
《村居》教学谈 篇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像,扩充古诗的内容,并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铺垫感情。
阳春三月,同学们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确定一个表达的中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选择材料)请你具体地说说有这种感受的经过。(练习表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实际上意义并不大。)
二、复习《村居》,指导选材。
春天的景色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历代的诗人、作家都用自己的笔赞颂春天,反映春天的特点。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诗人高鼎是怎么来反映春天,赞颂春天的特点的呢?
出示古诗,讨论要求学生说出两点:(1)作者选取一个典型的地方描写具体的事物,反映春天的美丽。(2)他具体描写春天一群孩子放纸鸢的情景,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这理解这首古诗的重点,也是改写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复习来解决它,是对的。)
三、指导改写,意译古诗。
1、确定改写的人称。
假如你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情景,该怎么来告诉别人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改写。)
2、想象经过,确定重点。
写这个故事时,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览,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景色。他仅仅只是看了一处吗?不是的。但他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方和事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那么,我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要求学生想像作者观赏的经过,提示突出写好诗中的两个情景。)
3、练习改写。
学生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自己动笔改写。
4、交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指导、表达、批改、评讲揉合在一起。不仅要评讲学生所选择的人称、文章重点、还要注意了基本的语言表达。)
四、欣赏例文,归纳方法。
(课本中的例文可以作为学生欣赏、比照的对象,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语言表达上与例文不相同,与同学不一致的地方。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的基本上,欣赏归纳古诗、改写古诗的一般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改写的能力。)
(简评:徐伟健)
《村居》教学谈 篇5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是,由于古诗含蓄、讲求意境等特点,小学生一提古诗就望而生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想象古诗所特有的意境美,我们用”吟之、歌之、舞之”的方法探求古诗教学的新模式,现以《村居》为例,加以说明。
一、吟之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当我们想起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在教学《村居》一课时,老师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二、歌之
艺术之间总有相通之处,天然地形成一种特有的默契。音乐以它特有的节奏美、音律美、流畅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引人穿越时空,构建新形象。在古诗教学中,把古诗配上音乐,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美丽的故事。在执教《村居》一课时,老师配上了优美的民族音乐,学生边唱,边打手语。学生神情专注,完全投入到音乐与古诗结合创造的美丽形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与古诗的理解,再创古诗新意境。虽然学生地这份创造无法外显,但是他们的思维的空间拓宽了,情感的倾注更真实,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的古诗艺术形象更具体了。
三、舞之
小学生的善于模仿、善于想象,又爱唱爱跳。他们善于永各种感官来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喜欢通过”编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赋。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吟之、歌之以后,已经基本创建了一个美丽的艺术形象,老师就鼓励学生道:“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头脑中创造的这幅美丽的画表演出来,让大家分享?”小朋友们立刻自由组合,拿着道具开始编排他们的舞蹈,在美妙的音乐声,有学生拿起柳枝当柳树,有的戴上头饰演黄牛,调皮的牧童吹着笛子,坐在”牛背“上。一会工夫,学生们就创造了几个《村居》的美丽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在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课结束了,但是韵味永存。
《村居》教学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cai课件、版画
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村居》教学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通过朗读,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 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卡,学生认读。上节课我们在美好的春色中认识了这些生字,学会了这些词语。老师也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二、学习生字
是人陶醉于春色,也就是诗中的春烟。运用拆字法学习因和烟, 因: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烟:形声字,依据火字旁,了解它的本义,主意它的书写。
学习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 放:主意反文旁的书写。
三、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四、课堂练习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指导课后练习。 读一读;多音字“长” 读写词语
五、作业
书写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教学谈 篇8
《村居》教学反思
这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4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惊喜。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在朗读时应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运用什么样的语气)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谈一谈自己的想法)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图文结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进行学习借鉴,完善自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在这里我想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在课堂上虽然也有同学谈自己的看法、互相评价,但是所占比例太小。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不断学习、探索,找到最佳教育教学手段。
《村居》教学反思
课中的反思,有利于课堂教学高效高质地完成;而课后的反思,可以批判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使课堂教学心得理论化。看来,课前的反思是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课后的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但在2个多月的反思中,我更钟情于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活动,尤其是针对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评价,每每回味,时时咀嚼。
记得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课堂教学盛行满堂问,但对学生的回答,我总是表现得很吝啬,不懂得去评价,偶尔评价了,也是简单的“你真棒”“不错”“很好”等。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师生间的交流,就像一个考官,只给最后的分数,不重视学生感受的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地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时,我不是运用评价适时地去引导,而是抛下一句“谁能帮帮他”的话,让另外的学生回答,直到正确答案出现为止。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则谜语,猜对了?说声好,错了?
请坐下,再猜。学习了新理念后,我逐渐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尤为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但是不恰当的评价往往又把学生带入误区。比如,在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读读狐狸对乌鸦说的每一句话,再看看乌鸦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一生说: “狐狸太狡猾了,他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动心,受骗上当。”
我评价:“嗯,狐狸的确狡猾。”另一生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也很有恒心,他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语气,从一开始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她的孩子,赞美她的羽毛,最后直到乌鸦开口。”我又评价:“很有创意,你的感受真是与众不同。”看似观念转变了,但是在鼓励学生独特感悟时,却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无形中,把背离诚信的道德行为视为“聪明”来欣赏,怎么能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江湖骗子假、冒、拐的行径呢?又怎么能为他们的漫漫人生路导航呢?看着学生眼中的疑惑,我也内心也是一片茫茫然。
像这样的尴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可以说不算少,这种时候,我总会回想起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恰当的评价,适时的启发随处可见,点点滴滴时刻激励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有一次,我教学生学习古诗《村居》,其中有这样一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一个学生在朗读这句诗的时候,模仿古人放慢了语速,摇起了小脑袋。但是另一位学生对他的朗读不是很满意,觉得前面的那个同学读得太平淡,她也想读一读。结果,同学们对她的朗读也不是很满意。这时候,我首先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投入,也对第二位同学勇于尝试的态度加以表扬。接着,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先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但是都不尽人意。于是,我请同学们观察课文的插图,孩子们看到地下的小草,有的刚刚发出幼芽,有的在春风中摇摆着;天上的黄莺有的高飞,有的相互依偎,像是在说什么悄悄话;湖堤的柳树随风舞蹈;空中弥漫着薄薄的春烟,朦朦胧胧,十分迷人。
在学生尽情、尽兴的描述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逐渐沉浸在诗文的意境之中。这时,我又请同学们说说,如果你就是那个诗人,能不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你现在的感受呢?孩子们想了想,异口同声地说“是‘醉’字!”这一次再朗读,大家立刻找到了感觉,有的把“醉”读得很很轻缓,有的把“醉”字读得很轻快,甚至还加上了眼神与形体的动作,争先恐后地把这首诗的意境展现在众人面前。我想,同学们能有如此淋漓尽致的表现,正是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了评价性的语言,为他们充满个性的理解和朗读保驾护航。
在不断反思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逐渐领悟到,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除了应该灵活自如地调动有声语言,还应充分发挥形体语言、表情语言、情感语言等的功能。一个鼓励性的点头、赞许的笑容、由衷地翘起大拇指、慈爱的抚摸……在实际教学的运用中,确实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从学习了反思性教学的相关理论,我一直在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渐渐明确了“为什么要评价?”它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明了了“评价什么?”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再次,明白了“怎样评价?”绝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制于一身的因人而化、因人而异的教学智慧;它是对教师知识内功、能力素质、和创造灵性的全面考验;是随机应变的组织、推动、深化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这盏明灯的导航下,充分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村居》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 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课后,与教师们探讨研究后,我有了如下的感想: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专门搜寻了一首带有动画形式的课文插画,目的是提高孩子对《村居》美景的感受。遗憾的是因为此动画不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年呢个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播放,比如说,希望在讲解哪句古诗的时候就出现哪句古诗,这在这个课件里面无法实现。因此,在指向性上,孩子一直看着的是整首古诗,缺少了对重点的观察。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件这一个方面上还需多加努力。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的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课后,理解到识字、认字才是低年级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并在生活中去学习认字、识字,有意的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识字的乐趣。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却也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自己组词,通过词语巩固、理解字的意思。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展示读,教师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再通过肢体的配合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遗憾的是学生个别朗读后应及时的让学生谈谈想法,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重启哦自身来说,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欠缺语言的干练、准确。第二,表情不够丰富,亲和力不够,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教师就是个演员,需要从神态到语言去感染、带动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充分的用爱去上课,去感受孩子的内心。第三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在我这次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知识、把答案灌输给了孩子,而没有引导孩子自己感受、体会出来,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各方老师的建议、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充分的去体会教会学生而不是教过学生。
《村居》教学谈 篇9
教师自编多媒体课件,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常规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是很有意义的。下面谈谈我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在《村居》一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景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由于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如果此刻进行逐字逐词的讲解,课就会上得索然无味,也不利于学生的感悟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于是,我在上课伊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着画面同步出现。
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学生不再有畏难的情绪,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分步教学
动画的整体展示,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我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首先展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画面,先是动画设计小草从地里长出来,然后黄莺飞过天空,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是“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画面,重点体现春天蒸腾起的烟雾,帮助学生理解“醉”字的含义。第三句由学生自己理解。最后展示“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画面,突出孩子们高兴的神情。
多媒体提供的形象资料,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
三、拓展想象
多媒体课件还能起到“投石引路”的作用,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诗中的“二月天”在动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画面体现,是由“草长莺飞”联想到的,“儿童散学归来早”也是“忙”的前提,都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开启思维,以了解内容。
四、形象识字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可以适时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在课件中,“趁”字的字音、字形结构、笔画顺序,意义等都以形象的手段展现出来。我选取读音键,学生可以听到“趁”字的标准读音;“醉”字比较难写,多媒体课件中的活动拆分又可使学生学起来既直观,又生动。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文字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村居》教学谈 篇10
一、 教材简析:
《村居》是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三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醉”意。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运用课件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愉悦学生心理,开发学生情感世界,诱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 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 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 “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一、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二、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三、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四、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五、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六、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板书: 村居
迷人的春光
醉
儿童的快乐放飞
设计二是把“醉”字提前。在学生欣赏美景并初步了解句意后即引导学生找到作者当时的情态“醉”字,再围绕这个字深入体会诗情。最后再引导学生填写醉在( )里。就是有些难度。这教案还没设计好。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村居》教学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2、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预习提纲:
导入揭题——读诗,学习字词——学习《村居》——小结作业
一、导入揭题
1、回忆读过的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指名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的诗。读题。
二、读诗,学习字词
1、出示两首诗,介绍作者。
2、自读全诗,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指读读好“鸢”“拂”。齐读
三、学习《村居》
1、小组讨论自学《村居》。要求:
每个人先自学,反复读诗句,看看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没读懂;再小组讨论,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听,看看是否和大家一样,不理解的请教同学;最后,结合小组智慧,把自己组的理解写下来。
2、自学,讨论。
3、再读诗。思考讨论:
(1)、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4、读诗、背诗。
四、小结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
3、把《村居》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
《村居》教学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整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课前准备: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沟通文本与生活,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生自由说如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释题:分别让学生用组词方式解释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设计意图]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画面、音乐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不懂得字词勾出来。
2、用课件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a、我能读:莺、堤、拂、趁、村、童、散、归。
b、我能找: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象
村、童、堤、散、归。
c、我能说:用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理解词句,深入感知。
1、课文中你哪些词不懂?学生质疑,小组学习,师生共同解决。
2、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同桌互相为一组,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汇报自学情况
预设:1、儿童散学归来早(课件播放: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2、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天的?(生叙述放风筝的过程)师:谁愿意上来表演放风筝?(学生上台表演)师:看,他的风筝上天啦!这是我们想怎么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请试试。(学生试读)师:快看,我们的风筝风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风筝在哪?找到了吗?
3、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学生看课件自由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4、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设计意图]善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在关键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师:早春二月,鸟语花香,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读一边想,你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巧妙运用“入情通文”,打通了“人”与“语言”的通道,学生入了情,就通了文,于是“情”与“文”就“接触”,就对话了,“人”就获得了“语言”,语言也获得了“人”
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师:春天这么美好,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出示课件,展示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拓展教学资源
[设计意图]引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和完善课堂学习内容,拓展是联系的拓展,延伸是明了基础上的延伸。
六、注重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村居》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我们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欣赏。
学生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由说到编再到创,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使学生充分体验的成功。
七、写字指导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分析字型,指导重点字。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八、采蜜集
1、练习填古诗(课件出示)
2、把《村居》中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写在采蜜集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九、扩展活动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 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 早春 竞放风筝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
(来源:赵各庄第一小学博客)
《村居》教学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落、少、扬、烟、童”等11个生字。会写“少、处、忙、村、放、春、学”7个字。
2.学习“竖心旁”“反文”两个部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1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7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2个部首。
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建议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于春天,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话,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激发学习情趣)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我们一样,古时候的文人也作了很多诗来赞美春天。请看这首诗(课件(或看书)出示《春晓》诗文。)。
(二)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1.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
[此环节意在在认字过程中渗透汉字的知识、培养识字的能力。分析字形以会写字“少”、“处”、“知”为主。]
(三)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
3.指名读。
(四)识字、理解、感悟、朗读:
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整体感知课文,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教学。顺学而导。]
具体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学习“春”。理解“晓”。
a学习“春”时可以采取猜字谜的形式:“三人观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进行组次练习。
b读题目质疑(如果学生初读时已经提出就直接解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结合“日字旁”理解字义——与太阳有关。指早晨。
d再读课题,导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呢?
(2)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觉。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通过课件演示,理解“处处”。(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朗读: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与“外”、“夜”对比记忆。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d:学习“知”:分析结构,认识“失字旁”。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e:学习“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容易错的地方,与小对比。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区别多音字“shǎo”“shào”。
f: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熟读成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背诵,如自由练习、指名背诵、师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诵等
(五)写字:
(六)布置作业:
1.必做:背诵古诗、抄写生字。
2.选做: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村居》
步骤:
(一)谈话导入、解题、学习“村”。
1、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春晓》,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
2、学生背诵《春晓》
3、激趣: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
4、齐读课题,学习“村”:
问:关于这个字你都知道什么?(音?义?写?部首及形声特点等,)
[此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展示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多种渠道识字、写字,加强合作学习。]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带入情景:诗中描写的就是在乡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种春天的景象。(出示课件你们想看吗?
2、整体感受: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个性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3、导入识字:诗中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你能试着认会吗?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读懂的内容、讨论不懂的词句。
3、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重点指导词义: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
师生共赏。
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看图、课件演示及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想象,开
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加强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使学生学欣赏,引导学生善于正确评价别人。在评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赛读,使朗读水平层层提高]
在师生评议、竞赛探究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熟读成诵。
自由背诵、同桌检查。
(七)指导写字。
1.同桌研究,重点指导:
忙:重点板书“竖心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村:左右同高同长,注意“木字旁”和“村”中两点的位置关系。
放:板书四笔反文的书写方法。可采取笔画拼摆的方式让学生形象感受。
(八)布置作业:
必做:抄写、听写字词、背诵。
选做:到户外去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教学反思:[低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感知为主,在识字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师范作用、尽量采取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拼摆是一种直观有效的书写指导方法。学生也感到兴趣盎然。]
《村居》教学谈 篇14
一、教材简析
《村居》是长春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认识10个会认的生字,学会“火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录音带。
五、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是个万物复苏,景色优美的季节,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2、解题:“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所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a、读一读:村、居、堤、杨、拂、烟、趁、因、童、散、。
b、找一找: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像村、堤、散、因。
c、说一说:用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指名读课文,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课文。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一)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二月天”指春天。
“拂”指轻轻地擦过。“春烟”指春天里农家的炊烟。“醉”指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师补充(“拂”指轻轻地擦过。“春烟”指春天里农家的炊烟。“醉”指沉迷,陶醉。)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二)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反复朗读.
2.指名背、齐背。
六、写字指导
书空,指导书字3个生字。(注意间架结构、笔顺)
七、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并书写。
1.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复习生字。
2.师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并练习说话。
4.指导书写5个生字。
三、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扩展练习
结合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自己画一幅画。
《村居》教学谈 篇15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二、教材说明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教学挂图。
课文朗读录音带(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3个字,要求认识4个字。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7个生字的读音。
烟:要用形声字规律记字形和字音。
趁: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c”。
纸: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z”。
长:多音字,本文读zhǎng。
莺、拂、堤、醉四个字只识不写,要记住字形,读准字音。
2?写字教学。
要一个一个指导学生把要求学会的字写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趁: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捺脚要写长些,包住里面的。
纸:右边是氏字边,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
(三)词句教学
村居:在农村居住。诗以《村居》为题,指诗所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本课难理解的字词不多,大多数词句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诗句的大意可根据词语意思和生活实际了解,以下描述供教师参考:
早春二月,草儿发了芽儿,黄莺唱起了歌,
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
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不要让学生死记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四)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背诵是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指导的重点。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古诗,可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再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句子读流利,在练读中对词句有个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逐句了解大意,对诗中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地朗读了。所谓理解地读,就是读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通过读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加深体会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朗读,可参考如下示例。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可看图练习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重点内容,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想象能力训练。为了做好此题,教学中应多方面着力渗透:借助课文插图(或投影、课件)引起学生的想象;结合词句意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教师应适当描述诗中情境;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
在充分渗透的基础上,做诗情画意的想象和表达练习会变得容易。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1?最近学习的几首古诗都是写自然景物的,谁来背一背其中写春天美景的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2?解题,引导看图。诗题《村居》,表示诗中写的情景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见的。那么,诗人村居时亲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看画面(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六)看图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八)完成课后第3题:进行想象、口述训练。
《村居》教学谈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