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推荐13篇)

2023-03-02 18:54:01教案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推荐13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课题。

师:我们听写3个词语,谁敢上台来写。

老师报词语,学生听写(唱歌 邻居 难忘)

师:读这3个词语。谁能说说你最难忘的一件事?

生: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今天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课题。

师:我们听写3个词语,谁敢上台来写。

老师报词语,学生听写(唱歌 邻居 难忘)

师:读这3个词语。谁能说说你最难忘的一件事?

生: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今天过生日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遥控汽车。我很开心。

生:上学期我考了双百,爸妈带我去徐州玩,这件事我很难忘。

师:课文中小朋友家的邻居是谁?你们家的邻居是谁?

生:盲婆婆。我家的邻居是李晨阳,他们家共4口人,我和李晨阳是好朋友。

生:我家的邻居是张冰茹,我和张冰茹是好朋友。

师:蝈蝈给盲婆婆唱着动听的歌,让我们也给盲婆婆唱首歌,好不好?

齐唱歌曲。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后体会一下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做了吗?

生:做了。

生:我蒙上眼睛写字,感觉到就像画画一样。

师:蒙上眼睛做事,你觉得怎么样?

生:觉得很难受。

生:什么也看不见。

师:小朋友才蒙了一会儿时间,就这里出错,那里出错,很难.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

生:她看不到路怎么样走,她感到难受。

生:她看不到小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很伤心。

师: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

生:她很高兴。

师: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告诉老师。

学生朗读第一节

生:我把一只蝈蝈送给了盲婆婆。

师:送蝈蝈时我的心情怎么样?

生:读。

师:细心的同学能从第一节中的两个词语中看出来。

生:“喜滋滋”、“乐呵呵”。

师: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小朋友把蝈蝈高兴地送给盲婆婆,从中你看出……

生:他关心盲婆婆。

生:他知道盲婆婆眼睛瞎了,他想祝福她眼睛快快好。

师:抓住这两个词语你也美滋滋的读一读第一节?

生读。

师:看得出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谁再来读?

生再读。

师:一起来——

生齐读。

师:今天是高兴地送蝈蝈的,你的脸上要笑容可掬。我怎么看不到同学们的笑容呢?是舍不得吧?再来一遍。

生齐读。

师:小朋友来到盲婆婆家门前,他都会说什么?老师就是盲婆婆,你准备说什么?

生:这是我在树上捉到的蝈蝈,送给你。

生:这是我从草丛里捉来的蝈蝈,送给您。

师:用上“您”,表示非常尊敬婆婆。学了就会用,你真棒!

师:我们书上的小朋友怎么说的,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

生:读书。指名读

师:读的很投入。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生:他会给盲婆婆唱歌。

生:他会给盲婆婆扫地。

生:他会给盲婆婆谈话。

师:看来,小朋友经常去看盲婆婆,跟她聊天,给她唱歌。他爱蝈蝈,但给爱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同学们,听!(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你们知道吗?盲婆婆也有着快乐的童年,那时的她能看到一望无边的蓝天,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能看到自己美丽的村庄,听到小伙伴们欢快的笑声;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她还时常和晓伙伴们光着脚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呀!出示挂图。同学们看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的听着,听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盲婆婆看到了小溪流淌的清波。

生:盲婆婆仿佛看到了花草树木。

生:盲婆婆仿佛走到了童年了。

生:盲婆婆仿佛走进了田野。

师: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太广阔了,具体一点。

生:树林里。

生:北京。

生:童年。

师: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她没有读出欢快的气氛。

师:老师这里有个题目,你会说得更好吗?( 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生:歌声会还您走进童年,看到往日难忘的欢乐。

师:谁能说得和书上不一样的?

生:歌声会带您走进森林,听到小鸟在树上玩游戏。

生:歌声会带您走进森林,听见小鸟的叫声,

生:歌声会带您走进花丛,闻到花草的香气。

生:歌声会带您走进小池塘,看到小鱼游来游去。

生:歌声会带您来到果园,闻到果子的香昧。

生:歌声会带您去上海,小时候在那儿玩的事。

师:她感到

生:她感到很开心,很快乐

生:她感到很开心。非常快乐。

师: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

生:读最后一段。

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

生:这是省略号。

师:对,这是省略号,省略了蝈蝈的叫声。“咯咯咯咯咯咯”,这多像蝈蝈的笑声呀!课文中还有谁在笑呢?

生:盲婆婆。

生:小朋友。

师:他们为什么在笑?

生:因为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盲婆婆笑得可开心。

师:小朋友对盲婆婆非常关心。

师: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生:我们要关心残疾人。

生:我们要关心老人。

生:我们要关心别人。

师: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献出爱心。过生日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遥控汽车。我很开心。

生:上学期我考了双百,爸妈带我去徐州玩,这件事我很难忘。

师:课文中小朋友家的邻居是谁?你们家的邻居是谁?

生:盲婆婆。我家的邻居是李晨阳,他们家共4口人,我和李晨阳是好朋友。

生:我家的邻居是张冰茹,我和张冰茹是好朋友。

师:蝈蝈给盲婆婆唱着动听的歌,让我们也给盲婆婆唱首歌,好不好?

齐唱歌曲。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后体会一下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做了吗?

生:做了。

生:我蒙上眼睛写字,感觉到就像画画一样。

师:蒙上眼睛做事,你觉得怎么样?

生:觉得很难受。

生:什么也看不见。

师:小朋友才蒙了一会儿时间,就这里出错,那里出错,很难.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

生:她看不到路怎么样走,她感到难受。

生:她看不到小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很伤心。

师: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

生:她很高兴。

师: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告诉老师。

学生朗读第一节

生:我把一只蝈蝈送给了盲婆婆。

师:送蝈蝈时我的心情怎么样?

生:读。

师:细心的同学能从第一节中的两个词语中看出来。

生:“喜滋滋”、“乐呵呵”。

师: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小朋友把蝈蝈高兴地送给盲婆婆,从中你看出……

生:他关心盲婆婆。

生:他知道盲婆婆眼睛瞎了,他想祝福她眼睛快快好。

师:抓住这两个词语你也美滋滋的读一读第一节?

生读。

师:看得出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谁再来读?

生再读。

师:一起来——

生齐读。

师:今天是高兴地送蝈蝈的,你的脸上要笑容可掬。我怎么看不到同学们的笑容呢?是舍不得吧?再来一遍。

生齐读。

师:小朋友来到盲婆婆家门前,他都会说什么?老师就是盲婆婆,你准备说什么?

生:这是我在树上捉到的蝈蝈,送给你。

生:这是我从草丛里捉来的蝈蝈,送给您。

师:用上“您”,表示非常尊敬婆婆。学了就会用,你真棒!

师:我们书上的小朋友怎么说的,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

生:读书。指名读

师:读的很投入。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生:他会给盲婆婆唱歌。

生:他会给盲婆婆扫地。

生:他会给盲婆婆谈话。

师:看来,小朋友经常去看盲婆婆,跟她聊天,给她唱歌。他爱蝈蝈,但给爱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同学们,听!(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你们知道吗?盲婆婆也有着快乐的童年,那时的她能看到一望无边的蓝天,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能看到自己美丽的村庄,听到小伙伴们欢快的笑声;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她还时常和晓伙伴们光着脚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呀!出示挂图。同学们看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的听着,听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盲婆婆看到了小溪流淌的清波。

生:盲婆婆仿佛看到了花草树木。

生:盲婆婆仿佛走到了童年了。

生:盲婆婆仿佛走进了田野。

师: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太广阔了,具体一点。

生:树林里。

生:北京。

生:童年。

师: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她没有读出欢快的气氛。

师:老师这里有个题目,你会说得更好吗?( 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生:歌声会还您走进童年,看到往日难忘的欢乐。

师:谁能说得和书上不一样的?

生:歌声会带您走进森林,听到小鸟在树上玩游戏。

生:歌声会带您走进森林,听见小鸟的叫声,

生:歌声会带您走进花丛,闻到花草的香气。

生:歌声会带您走进小池塘,看到小鱼游来游去。

生:歌声会带您来到果园,闻到果子的香昧。

生:歌声会带您去上海,小时候在那儿玩的事。

师:她感到

生:她感到很开心,很快乐

生:她感到很开心。非常快乐。

师: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

生:读最后一段。

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

生:这是省略号。

师:对,这是省略号,省略了蝈蝈的叫声。“咯咯咯咯咯咯”,这多像蝈蝈的笑声呀!课文中还有谁在笑呢?

生:盲婆婆。

生:小朋友。

师:他们为什么在笑?

生:因为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盲婆婆笑得可开心。

师:小朋友对盲婆婆非常关心。

师: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生:我们要关心残疾人。

生:我们要关心老人。

生:我们要关心别人。

师: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献出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材解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它主要有三大特点:

1、文本语言真挚自然,活泼亲切,琅琅上口。学生通过反复地多元朗读,能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心灵。

2、文本思想触及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纯真的童心折射着善良的光辉。关心、帮助他人,使他人得到快乐,这是童心中闪光的金子。关爱他人的意识一旦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相碰撞,自然会迸发出共鸣的火花、成功的火花。

3、文本形式“链接”了学生的想象世界。文本语言文字和两幅插图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又自然地腾出“空白”,给学生驰骋想象、发挥创造的天地,给学生表达感受、口语交际的空间。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诗歌要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本身含蓄凝练,情感丰富。所以要重视整体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要能外化为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让学生在观看插图,反复诵读后,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课文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美。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根据文本和插图进行合理地想象,并生动地表达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蝈蝈的叫声、一段轻快的音乐)、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会字词,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现在它们排着队来看你们啦!快和它们打招呼吧!

2、小朋友们读得真棒,老师要讲一段故事来奖励你们:

有一个小男孩,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媚的阳光了。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男孩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这可怎么办呢?他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设计意图:教学课文前,用可以为下文抛砖引玉的故事来奖励学生,既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故事里盲婆婆的形象也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为下面的感悟文本、情感共鸣做好了铺垫。]

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看图:你们看,小朋友想出了什么办法?可以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样呢?

2、是啊!从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兴,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描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引导用笔画出关键词“喜滋滋”、“乐呵呵”)

3能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赛读、评读、 齐读 )

4、你还说出像“乐呵呵”“喜滋滋”这样的词语吗?

5、现在你们就是那个想出办法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以形象性为主。教学时以故事、图画、动作等多种手段,创设了直观的形象及与文本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情与趣。]

三、入情入境、合作解疑

1、是啊!“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呢?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

2、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学习。

3、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我”送蝈蝈的用意)。

各组采取不同的方式汇报理解,如朗读、表演、复述等。

[设计意图: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的汇报,平添了教学的情趣,活化了课本,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生命活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表达、交际、表演等各种能力的锻炼。]

4、学生提出读书中的困惑(盲婆婆看不见东西,课文为什么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盲婆婆年纪那么大了,“歌声又怎么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5、老师引导帮助理解。

(1)学生闭着眼睛听蝈蝈唱歌,交流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盲婆婆听着听着,她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看图描述。

(3)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的幸福时光就正属于金色的童年,平时玩什么觉得最有趣、最令人难忘呢?

(4)你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盲婆婆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啊。可她双目失明了,无法看到这美好的大千世界,但是听了蝈蝈美妙动听的歌声,她感受到了这美好的一切,所以她非常快乐。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参与释疑,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6、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体现出来吗?(让学生配乐朗读)

7、蝈蝈的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哪里呢?仿用“歌声会……歌声会……”的句式创作诗歌。(自由组合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以图画、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地联想感悟,接着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互动课堂,激发学生读的热情。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同时,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安排语言训练,创造出源于课文的形象,使学生不仅体验到蝈蝈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而且受到爱的熏陶。]

四、读中感悟、内化体验

1、生自由读第四节。

2、你读懂了小朋友关心盲婆婆的心意了吗?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吗?(让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

3、老师也读懂了。(师范读)

4、让我们都来当一回可爱的蝈蝈,给盲婆婆带来更多的快乐吧!(齐读)

[设计意图:当学生已经深入感悟了文本情感后,用有声有色地范读,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让他们在发自内心的朗读中自由畅想感悟文中的小朋友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五、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1、想象,当盲婆婆听着歌声,回想着清澈的小溪、快乐的童年。盲婆婆会对那个小朋友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你会为她做些什么?(生畅谈)

3、你们和那个关心别人的小朋友一样,都是值得大家称赞的。

4、让我们把涨满心里的感情带进课文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吧!(配乐)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空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盲婆婆会怎么说,借盲婆婆表扬小朋友的语言,来触动孩子们的内心情感,再适时引导想象自己如果是盲婆婆的邻居,会为她做些什么?来升华学生的情感。这样既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又关注文本的情感取向,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验文本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感染熏陶,使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的美好意识得到内化和升华。]

六、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1、这么美的一首诗歌,我好喜欢,已经会背了,你们呢?敢和老师比赛吗?

2、好,你们抓紧时间再练习一下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想请同学代替我比赛。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理人比赛读书?

4、背书比赛,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不断地品读、评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已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让他们挑战和老师比赛,进行背诵练习一定充分而有兴致。让同学代替老师参加比赛,学生的激情空前高涨,人人都想过“老师瘾”吗,更想赛过“老师”呀,比赛定能尽情发挥,有感情地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七、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小演员:小组合作表演全文。

2、小朗诵家: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3、小书法家:认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小作家:写写学习本课的点滴体会;仿写一首小诗。

5、小天使:去敬老院等地方奉献爱心,给他人带去快乐。

[作业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情感表达的机会,自主选择作业形式。]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你邻古

盲您您郊

3. 扩词训练。

野喜

居(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4

国标本苏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课。这是对课文第三小节进行朗读感悟、展开想象和拓展语言的教学片段。于漪老师说过:“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支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者的设计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联想悟情,感悟朗读,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在思绪飞扬中写下自己的篇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品尝成功的喜悦。

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生:她仿佛会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

生:她仿佛会看到童年那欢乐的岁月。

生:她仿佛一下子眼睛恢复了,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

生:她仿佛听到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的欢快笑声。

生:她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师: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生:听了你的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

(顿时,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朗读,都读出了盲婆婆的欢乐之情。)

师:小朋友,你知道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花园,闻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声会把你带回故乡,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二(2)班教室,听到小朋友琅琅地读书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到大街上,看到热闹的人们。

生:歌声会把你带进大森林,看到可爱的小动物。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树林里去,听到小鸟们唧唧喳喳地欢叫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入马戏团,欣赏到精彩的马戏。

师:听了小朋友说的,老师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复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声带给她的欢乐生活。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第三小节,把对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读出来。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好!蒋老师很受感动。让我们一起祈祷,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获得光明,永远幸福快乐,好吗?

生:(闭上眼睛祈祷着)共同祝愿盲婆婆早日重见光明,永远幸福快乐。

师:快,带着你的祝愿,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属于你们自己的诗歌。形式如下:

歌声会……

歌声会……

歌声会……

歌声会……

学生分小组热烈地讨论着。

请看一小组合作而成的诗歌:

歌声会领你走遍世界,

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歌声会把你带回草原,

仿佛骑上骏马追赶着那欢乐的羊群。

歌声会领你走上大街,

感受大街的繁华。

歌声会把你带回老家,

想起往日在爸妈怀里的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初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

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答案告诉我们?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交流:

(1)蝈蝈是谁送的?

(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4.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大屏幕出示“绿”)学生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哪儿最容易写错,应提醒大家注意。

用“绿”组词并说话。

(大屏幕出示: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字写漂亮呢?

(大屏幕出示生字:婆 绿 邻 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6

[课题(学科和年级)]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 语文 二年级)

[教材简解]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小男孩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少年儿童关爱他人,尤其是关心身边残疾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叙事线,又要抓“献爱心”的情感线,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2)会认读、书写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

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让学生多些自己领悟出来的,以疑导学,多给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我准备创设情境,运用图来助读,思来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边读边想象,让他们在读、悟中感受人物内心,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个性化阅读。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2、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抓住语文的本质特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语文课堂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激发识字、写字的兴趣,引导二年级孩子学语言、用语言。

[设计思路]

教学时,围绕课题先让孩子质疑,然后在读书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疑,再紧扣诗歌的内容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感悟。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

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学习第二小节时,抓住“替”一词,让学生体会小男孩平时可能会给为盲婆婆做些什么事?精读第三小节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想象蝈蝈的叫声让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欢乐的往事?让学生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最后总结全文,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请你看着这幅图,能完成这组填空吗?(课件出示:一个长着明亮大眼睛的男孩(课文中的小主人公)的图片,( )的眼睛,( )的眼睛)对呀,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绿的树,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茂密的山林,让我们看到身边这个美丽、精彩的世界。

2、 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那时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

3、 小朋友才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成天面对着黑暗,会觉得孤单、寂寞、难受……

4、是呀,就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词卡:“盲婆婆”,读词语“盲婆婆”。“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两个字在一块时,后面一个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呢?对了,婆婆是女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妈妈的妈、姐姐的姐、妹妹的妹妹、姑娘等观察一下,婆下面的“女”和其他几个字写法一样吗?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注意,下面的女要摆得稳,关键就是要写好这个长横。

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书空,重点提示长横的写法以及生字笔顺。

这位盲婆婆多可怜哪!

5、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送给”、“的”。什么呀?出示:“蝈蝈”。 (出示蝈蝈图) 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

4、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1)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2)读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疑问吗?(预设:①谁送给盲婆婆蝈蝈?②怎样送盲婆婆蝈蝈?③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④盲婆婆收到了蝈蝈,有什么反应?)

(3)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仔细听,看一看疑问能不能解决?听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诗歌。

2、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

⑴检查字音。

开火车读生字。

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说说需要注意什么?

您和邻(鼻音和边音)邻和领(前鼻音和后鼻音)难(前鼻音多音字)

⑵读词语。

绿色 你见过绿色的什么?多么漂亮的颜色啊。

邻居 ①“邻居”是什么意思?( 人们聚居在一起,临近自己居住地的其他居住者。)

②认识你们家邻居的举手,是谁?

③课文中谁和谁是邻居?(盲婆婆、小男孩)

欢乐

⑶这么多的生字、词语的音都读准了,掌声送给你们!

⑷我们再读一读这首小诗,老师的要求提高了,读通句子,长的句子多读几

遍。你们觉得哪句最长,比较难读?指名读长句子。

⑸最长的句子也读通顺了,你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生自由读。

⑹这是一首儿童诗,每小节之间会空一行,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⑺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句子读通顺了,小诗自然也就读通了,你们学的得真认真!

3、全班交流。

⑴谁送给盲婆婆蝈蝈?(邻居家的小男孩,就是那个长着明亮的大眼睛的小男孩。)

⑵怎样送盲婆婆蝈蝈?(喜滋滋)

⑶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他替我给您唱歌。说明小男孩关心盲婆婆。)

④盲婆婆收到了蝈蝈,有什么反应?(这个有点困难,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上来。)

4.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诗歌,相信小朋友不仅能能解开所有的疑问,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具体学文,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

①师述:看图,说说小男孩送出蝈蝈时,他的心情怎么呢?

②书上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述这幅场景的呢?自由地再去读读这一自段。

③指读。

交流:小男孩带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课件出示蝈蝈图片,点击蝈蝈叫)

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

④假如你们也有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⑤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吗?从哪儿读出来。

(点:“乐呵呵”“喜滋滋”由黑变红)来,带着笑容读一读,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词还有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笑眯眯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乐呵呵)

⑥送出蝈蝈时,小男孩看到婆婆满脸的笑容,自己也快乐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第一小节,读出他们的快乐。

(2)学习第2-4小节,潜心会文

小男孩高兴地把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还有满肚子的话要对婆婆说呢,瞧他都说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读一读2、3、4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①、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②、这一个“您”,(课件点“您”变红)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引导把 “替”读好)

③、听了他们的朗读,知道小男孩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吗?平时,小男孩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④、他会做许多事来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着盲婆婆。他知道蝈蝈能帮婆婆消除寂寞,就送给盲婆婆一只蝈蝈。

⑤、小朋友,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男孩?(关心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读出小男孩对盲婆婆的关心。

学习第3小节

学习第一句: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①请同学们结合图画读这一节。边读边想一想:婆婆在蝈蝈声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生自由朗读。

②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了什么呢?歌声会领她走进田野,她好像看到了什么了?(小溪流淌的清波)你眼前好像也看到这条小溪吗?是什么样的呢?(清清凌凌,小鱼,)歌声会领她走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想象春天、夏天、秋天不同的美景)

③师: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

感受着鸟语花香,见到凌凌的小溪从金色的田野中丁冬的流淌着,多美啊!指名读。

④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⑤她听着想着,从她的表情上你们感受到什么?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

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听了你的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

学习第二句: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① 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不仅会领盲婆婆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还会——?(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②你们想象一下她回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

(吹草叶,挖野菜钓鱼,捉蝴蝶,)

③讲一个指导读一次。(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 难忘什么意思? 深深的印在脑子里了。)

④ 想起了童年的欢乐,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吗?

⑤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给让双目失明的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了这世界

许多美丽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引读:歌声会 , 歌声会 。

⑥试着背诵 (歌声会 , 歌声会 。)

⑦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看到 。

歌声会把您带回森林,听到 。

歌声会把您带回二(9)班,看到 。

歌声会 ,看到 。

( 课件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⑧婆婆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学习第4小节。

①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能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②这“咯咯”是什么呢?“咯咯咯咯咯咯”,一边听着一边想着,(由重到轻)

③这里有六个点。(课件出示:省略号变红)老师不明白,谁知道?(是蝈蝈的歌声,是我对盲婆婆的关心让她快乐的笑声!......)

④、指导朗读。

在盲婆婆的耳边一直围绕着蝈蝈的歌声 ,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歌声是那样的欢乐,盲婆婆是那样的开心 ,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记在心里,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⑤.指导背诵。

四、全文小结:

1.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2、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男孩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只会唱歌的蝈蝈,他把蝈蝈的歌声送给了婆婆,把欢乐送给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给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

五、学写生字。(邻 居 替 您 领 童 难)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空。

重点指导童、绿、您

童:(观察,什么笔画最多?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呢?哪横长,哪横短。)

绿:(下面不要写成水。)

您:(卧钩的写法。)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事。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通。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二、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1、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于漪老师说过: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支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本课教学中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品味诗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3、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诗歌的语言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悦心悦目。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朗读吟诵的短文。

4、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

对课文第三小节进行朗读感悟后,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在思绪飞扬中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篇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品尝成功的喜悦。

出示文中句子: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学生分小组热烈地讨论着。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去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通过儿童诗的学习,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观察图画、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并进行语言描述。

3.感受到主动关心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会帮助有困难的人。

研究目标:

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绿色 唱歌 田野 乐呵呵

童年 往日 难忘 喜滋滋

1.小朋友,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5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我们认读了一些新的词语,你还记得吗?(出示词语,自由朗读。)

2.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谁来读一读。

3.这两个词都表示高兴的意思,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

二、精读训练

(一)第一小节

1.这两个词都出现在诗歌的第一小节中,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朗读一下第一小节。

2.(出示蝈蝈图片)瞧,这就是小男孩捉回的蝈蝈,谁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

3.(听蝈蝈的叫声。)

4.蝈蝈的歌声是这样的动听。因此,当我捉回蝈蝈,并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时候,都是那样的高兴。谁来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把我的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

1.我为什么要把这只绿色的蝈蝈送给盲婆婆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指名回答。(提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平时,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给婆婆说些什么,唱些什么呢?

4.现在,我得去上学了,就让这只会唱歌的蝈蝈来陪婆婆吧!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婆婆。(练习朗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课文第2、3小节。

2.(出示插图)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听着蝈蝈动听的歌声,婆婆笑了,你知道婆婆为什么笑了吗?

3.婆婆听着这动听的歌声,还会看到什么呢?

4.婆婆在动听的歌声中,又会想起什么呢?

5.大家想得好,说得也很好。你想当回小诗人吗?请你把刚才想到的,仿照诗歌的句式说一说吗?

(歌声会领您————,看到——————。

歌声会把您————,想起——————。)

6.配乐朗读课文第2、3小节。

盲婆婆眼睛看不见,平时我有空就去给婆婆唱歌,讲故事。现在,我去上学了,婆婆又有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陪伴,她很开心。她的生活又充实了。谁来读一读。

(四)第四小节

1.(出示第4小节)指名朗读

2.蝈蝈唱得多好,你愿意学着蝈蝈唱一唱吗?

3.蝈蝈的歌声还没断,谁继续来唱?

4.会唱歌的蝈蝈送给盲婆婆,婆婆开心,我也很高兴。小朋友喜欢这首诗歌吗?快练习背一背吧。

(五)练习背诵诗歌。

(六)拓展:送诗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9

今天二年级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是一首诗《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老师创设情境,理解了盲婆婆、蝈蝈,接着揭题、读题后,然后就问:“读了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这蝈蝈是谁送的?”

师:“好的。”

生:“是怎样送的?”

师:“不错。”

生:“为什么要送?”

师:“是呀。”

也许是受了老师的鼓励,学生们越发起劲,并挖空心思起来。

生:“盲婆婆收到蝈蝈后,有什么表情?”

师:“你真会动脑筋!”

生:“盲婆婆是否爱动物,爱蝈蝈?”

师:“对呀!”

生:“蝈蝈是怎样唱歌的?”

师:“你预习得真不错!”

生:“盲婆婆有了蝈蝈,心情如何?”

……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还真不少,好,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老师范读完,又说:“想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全文;2、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不懂的词句打上‘?’。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

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读了好几遍(课文很短),老师便和学生一起学了14个生字,又用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等方式读了3遍课文,老师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一提。”顿时,教室里小手如林,学生提出了问题:

为什么“乐呵呵地提回了,喜滋滋地送给了”?

“在我上学的时候,它就替你唱歌”,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为什么送给盲婆婆?

为什么她会看到小溪、清波?

把盲婆婆带回童年,她是不是变小了?

……

我怎么也没有料到学生的能量如此之大,问题如此稀奇古怪。看了一下表,面对雨后春笋般的小手,争先恐后的“我来,我来”声,微笑渐渐消失,忙匆匆打断学生,开始讨论问题。就在我和学生为蝈蝈到底会不会唱歌而纠缠不休时,下课铃声响起了。

教学反思:

下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刚由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第二,对教材特点把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一一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像、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学生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黯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4.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

(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一是在识字教学的时候,把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突出了学习的综合性;二是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4.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

(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简评:

这是洪老师在前黄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执教的一堂课。洪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作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一是在识字教学的时候,把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突出了学习的综合性;二是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徐伟健)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12

在朗读中悟情 在悟情中陶冶心灵

宁夏青铜峡光辉中心小学 包嘉雯

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

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

教学流程:

一、紧扣课题 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轮流读诗歌,检查初读情况。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欲望。)

二、以读激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1、学习第一节,“我”捉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

4、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5、“我”面对这样一只爱不释手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

6、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理解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此环节设计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帮助,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以读悟情,陶冶心灵。

1、学习第二节

(1)、质疑引读:“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节。

(2)、“会唱歌”指的是蝈蝈的什么?说明了什么?

(3)、说说“我”将蝈蝈送给盲婆婆的目的是什么?

(4)、“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5)、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看第一幅图)

(6)、让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第二节呢?(指导朗读)

(本环节通过释疑,让学生明白了“我”送蝈蝈的用意是为盲婆婆唱歌,消除“我”不在时的寂寞,让学生在对小男孩的评价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受到情感的熏陶。)

2、学习第三节。

(1)、质疑引读:蝈蝈的叫声真的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吗?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节。

(2)、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指导看第二幅插图)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哪里?请用“歌声会… …歌声会… …”这一句式说话。(自由组合,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象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5)、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流淌的清波”、“难忘的欢乐”、“您”。(指名读,读后评价,全班齐读)

(6)、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让学生充分的去体会盲婆婆此时的欢乐心情,再加上想象说话,更让盲婆婆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缩短了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不断领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是多么愉快的事。)

3、学习第四节

(1)、听老师范读第四节,你从中看出或读出了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了吗?知道他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 …”

(咯咯、咯咯、咯咯… …清脆的蝈蝈叫声蕴涵着“我”对盲婆婆的关心,尊敬将永远“有效”,我会坚持下去,这个动人的故事将永远让学生铭记于心。)

四、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读了本诗,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你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的背诵本诗。

(通过学生的说,让他们去发表对诗意的理解,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在理解中陶冶心灵,在行动中奉献爱心。在朗读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再次体会“我”的美好心灵,表达奉献爱的愿望。)

五、课后作业

1、模仿第三小节的诗句,想象说话。(即用“歌声会… …歌声会… …”句式说话。)

2、开展“我学会关心”活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清波 看 领 替我唱歌

欢乐 想 带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13

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乐呵呵地提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海南 冉茂娟

师:(板书“森林”)认识这个词吗?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森林中赛跑。

生:我听到了流水声。

生:……

师:(播放音乐)当我拿到这本书,我就被这本书中的一首诗迷住了。这首诗就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板书课题),请大家注意“盲”的写法。谁来说说“婆”的写法。

生答。

师:你怎么认识它的?咱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个字。(老师范写,介绍写法)。谁知道蝈蝈这种昆虫?

生……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那个孩子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

生:……

师:我们今天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不过大家要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老师伴随画面朗读课文。)

师:这一课的生字中,哪一个最难。

生:我觉得“您”最难。

师:那请你教教大家。

生教读。

师:那我们就亲亲热热地给生字打打招呼吧,每个生字读两遍。

生读。

师:老师把生字中最难的生字挑出来了,谁敢读?

一生读,教师纠正读音。后面三个生字请一学生教读。

师:这么难的生字大家都会读了,那课文的朗读就没有问题了。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请几个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请四名同学),其余同学老师请你们当小评委。好,开始。

生依次读课文。

师:小评委有什么想说的。

生:那个喜滋滋很高兴,刚才的同学没有读出来。

生:我发现他将翘舌音读成了平舌音了。

师:大家都评得很好。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没有?下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词语会唱歌。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喜滋滋。

生:乐呵呵。

师:大家都来做做这样的表情。

生做表情。

师:好,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读得好,谁再来?

一生读。

师:(范读)“乐呵呵的……”,来,一起来。

生齐读。

师:小哥哥为什么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呢?要想真正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要认真读读课文。请大家读读课文吧。谁来说一说?

生:给邻居家的婆婆带来快乐。

师:老师请大家再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

师:许多小朋友又有新的发现?

生:……

师: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感情朗读出来?

生读。

生:我发现欢乐有表情。

生:我看见了小溪在唱歌。

生:我看到了小溪流淌的经过。

生:……

齐读。

师:咱们来一个朗读比赛,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奖励他一颗小星星。

请两名同学上讲台朗读,其余同学当“小评委”。

师:小评委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读得好。

生:我觉得读得好。

师颁发朗读之星的星星。

师:你还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蝈蝈的歌声很美。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生:我发现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 所以,小哥哥就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谁愿意把开心送给婆婆?请站起来。

学生起立朗读。

师:盲婆婆收到了这么好的礼物,心里一定非常高兴。下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假如盲婆婆是你的邻居,你会怎样做?

生:我会给婆婆讲几个故事。

生:我会说婆婆,我的心在你的身边。

师:你们的书读得很好,那老师想看看你们的生字是不是也记得很好了。仔细看一看,有没有哪个生字比较困难,需要提醒大家。

生:替

师:怎么写才漂亮?

生:要写在正中。

教师板书示范书写“替”、“难”。

学生练习书写。

下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