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西门豹》教学案例(推荐12篇)

2023-03-13 18:20:01教案设计

《西门豹》教学案例(推荐12篇)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

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

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

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

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

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习。(两课时)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

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

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3、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生字学习,并汇报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1、(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2、(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3、(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四、重点词语朗读并讲解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五、探究学习

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⑴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⑵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⑶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⑷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①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②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七、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八、板书设计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娶媳妇 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2

《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利训练分段能力,也有感悟“话中有话”的难点。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上我努力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上。

1、重难点拨:西门豹是课文的主角,最为复杂。我们可分开来研究: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2、课件呈现,引分步研读:

⑴调查时,他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要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爷的回答中有3个“闹”字,西门豹明白了吗?他明白了“①闹”是 _________“②闹”是___________“③闹”是___________。

⑵惩恶时,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事后,老百姓都明白了河伯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西门豹今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边读边议,相互讨论,不仅要弄清西站豹的话中之话,还要想想当时西门豹的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谈。然后,交流研读,相机训练朗读。

a、利用已呈现的课件,表述研读所得并讨论反馈、评价。

b、呈现课件,把说与读结合起来:

惩恶的过程中,西门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________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在惩恶的过程中,西门豹还讲了一些话,你能找到吗?课文是怎样的吗?设想一下,当时西门豹是怎样命卫士的?学生模拟可能有所不同,教师注意评价,引导学生“还原”语言的合理性:

你这么凶巴巴命令卫士把巫婆投进河,人家一眼就看出西门大人是要杀人了,会前来阻止的呀!

你这么命令,表面上倒对巫婆(官绅头子)挺客气,使他明知前去送死却无脱逃的理由了。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高明。

5、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

教师:句中的谁指的倒底是哪些人?请选择,并说说理由。

6、河岸上围了许多群众,你对哪些对象感兴趣,就想想他们看到这一情景会说些什么?

教师:可能,历史上说的“西门豹治邺,民不取欺”由此而来吧。(课件呈现)齐读这句话。于是,邺地河伯娶亲的迷信被破除,骗钱害人的家伙被惩处,西门豹后来做了什么事?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兴修水利,庄稼丰收。

设计意图:如果说分三步研读课文相关情节,是为降低学习上繁难,那么,设置三道填空题,则给学生提供了研读后规范表达见解的语言形式上的模具,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人物的语言而不单是情节,解读对话,领悟语中之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指明或创设一条学习的便捷之路径。这些填空题,有的并不属于一次性的,还可以在研读过程中对不同的“对话”进行多次复制。通过这步一对一的语言解读后,要让学生初步习得体会“话中之话”的方法,以及基本的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见解的方式。在些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自主探究,如西门豹三“叫”卫士,打开这三个叫字,创造合乎情理的人物语言,跟进探知课文详略安排奥妙。最后,整合习得成果,不仅可以使学生整理出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也将西门豹的人物形象概括化地鲜明起来。同理,为把握朗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6、回读全文,总结:西门豹管理邺地,具体做了三件事。1、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使原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

设计意图:回读一环,不可忽视,学生通过回读,明了了西门豹的管理措施与策略,加深体会了政治家的风采,也整理了揣摩文章思路的步骤。巩固了学习收获。

7、(课外活动)

a 多角延伸自然拓宽

(1)课文被大家自己研究透了,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学生跃跃欲试),演戏先得有剧本,想不想做剧作家?(学生面露角色)。

(2)指导改编。剧本主要是把人物的对白有序地写下来。至于其它的内容可以不写,重要的提示可用(……):

西门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大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过,有的对白课文中没有写明,请速读全文查找圈出后编成“原话”。

有的戏剧需要几个场次(板书:第___场),《西门豹》该编几场戏?分别是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在课文上用“// ”表出。剧本很长,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编:第一场调查一人,第二场惩恶2人,第三场开渠一人。

(3)演讲聘选角色。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愿演有角色,先写一写这个角色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想演他。重要角色的竞争者,先上台演讲,然后举手表决,选定二名 “西门豹”,分别担任甲、乙两组的主角兼导演。并由他们俩采用孩子游戏用的“点将法”挑选各类演员,落选者分别扮演相关角色。

(“巫婆”落选演“女徒弟”、“官仲头子选演”、“官伸”。)

(4)两组各自封闭挑选剧本,排练、准备道具,然后组织课本剧表演对抗赛,最后无记名投票决出优胜及所有角色的“最佳演员”。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3

《西门豹》主要讲了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的言行来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启发学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

一、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通过调查,他知道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那么该怎么办呢?假若你是魏王派去的大官,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我下令把他们抓起来。有的学生立刻反驳道:不行,那样老百姓不服,会引起民愤。西门豹将会如何做?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中西门豹是怎样做的?

1、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巫婆嘴张得大大的,乱喊乱叫,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手伸得长长的,乱抓乱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有的学生说:“巫婆听说西门豹要将自己投入漳河,吓得屁滚尿流,平时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气劲儿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并产生怀疑: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不是年年给河伯办喜事吗?

2、抓住“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质问官绅们,漳河里真有河神吗?”有的学生说:“老百姓在交头接耳,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3、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反思:

1、在学习课文中西门豹的办法妙之前,先让学生当一次大官,让他们谈一谈该怎样做?从中比较出谁的办法更好。

2、学习西门豹办法妙时,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3、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4

新课标的学习形势可谓如火如荼,但新课标的观念真的已经深入人心了吗?让我们先来看看在我们的课堂上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些现象吧!

现象一:现在的每堂课上基本都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老师一说“讨论!”,孩子们就熟练地扭头,围成一堆开始各说各的。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有多少又是表面形式呢?就我个人执教的真实感受,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都摆脱不了赶时间、怕出岔的心态,而真正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现出的是怎样的思维过程、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在集体活动中是如何互相协调、彼此交流从而达到认知的统一,没有更多、更深入地关注。

现象二:现在每位教师在说明教学程序的设计意图时都会谈到自己是如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课堂上真正有效、精彩的“导”有多少?还是说我个人的执教感受吧,很多所谓的“导”实际上仍残留着“牵”的影子。在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时,适机将他们可能并未成熟、甚至并未想到的答案“点拨”给他们,以为这就是“导”,实际上仍然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我试着用更深入的视角再次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而这次引起我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话语引起我的深思,似乎也让我找到了出现刚才描述的那些现象的原因:看待课程改革,我们是将目光只局限在“形式”的改变上呢?还是深入地在思考每一个改革的目的,关注每一个改革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呢?课程改革远远不是让四个孩子围在一堆,各自嗡嗡片刻就能诠释的。就语文学科来说吧,我们应该更注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长远作用,应该更加注重每一个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究、团结、合作、创新等品质的形成,更加注重学生——这个个体的“人”的人格形成的过程,而不能只将它单纯地看作是一门功课,更不能短浅地将它看作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功课来教授。

当我们从内心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时,我们就应该开始思考如何灵活地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意志品质,真正将教学的视角放在学生地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上,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探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这一课例只是我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对渗透课改理念的一次不够成熟的尝试。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

点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1: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2: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水到渠成,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变得实在了。

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讨。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多想想,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重点阅读第二大段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研究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让学生在第二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8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三、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那么,他是用什么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

生:西门豹找了个巧妙的借口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头进了漳河。

师:这个巧妙的借口是什么?

生:故意说“这个姑娘不漂亮”。

师:这个借口到底巧妙在哪里?大家再仔细读读第二段,好好研究一下。

(学生反复自读、探究,圈画、批注,小组展开讨论。)

师:西门豹这个借口到底巧妙在哪里?请把你们的研究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为了保证更多的人参与交流,每生限讲一点。)

生:巧妙在西门豹用这个借口救了姑娘。(巧妙之一)

生:巧妙在西门豹用这个借口把巫婆投进了漳河。(巧妙之二)

生:巧妙在西门豹用这个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巧妙之三)

生:还巧妙在巫婆和官绅头子再也没回来,老百姓明白了根本没有河伯,破除了迷信。(巧妙之四)

生:还让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给河伯娶媳妇纯粹是骗钱害人。

师:大家通过自己读书和合作研究,理解得真全面。好,现在请大家以《西门豹之巧妙》为题写一段话。

评:把学生不够规范、完善的口头语言提炼为规范、准确、有序的书面语言,这既是加深认识的训练,更是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实践。这样以读代写,以写促读,使吸收和表达相互推进,相得益彰。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继续交流)

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评: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

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他真是了不起!你们能不能自编、自导、自演,再现这精彩的一幕呢?

(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

评:这样的课堂“表演”,既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数得。

师:表演得真好!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qing。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评:研究学习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它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生1:课文前面说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但后面怎么又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生2: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

生3:书上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巫婆为什么不把她们送给河伯?

师:你们真会研究,这节课你们不仅解决了老问题,还萌发了新问题,可见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继续研究。

【评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例的教学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西门豹》一课把主要问题作为课堂探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教师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构筑了比较理想的思维框架。学生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会寻找变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

其次,《西门豹》一课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探究根源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呈现探究结果也靠的是语言表达。老师将呈现的整个过程,演化成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有意义,才有说服力。如果课堂听不到朗朗的书声,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的个性化、有弹性的书面训练,还能称为是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吗?

另外,课堂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5

一、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

(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王莺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评: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 )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王莺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二、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评: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王莺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继续交流)

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评: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就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王莺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此处成为教学的又一亮点。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生选择对象写)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

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评:这个写的训练安排得精彩。研究性学习有收获,写起来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特点。王芬老师的写的训练是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此处又是教学的一个亮点。)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qing。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评:这是王莺老师的重要创造。研究学习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它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

生: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

师:(环顾全班同学)他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除提出问题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手了)下课后,你可以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同学请教。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课文前面说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但后面怎么又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生: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

生:书上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巫婆为什么不把她们送给河伯?

师:你们真会研究,这节课你们不仅解决了老问题,还萌发了新问题,可见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继续研究。

(评:公开课教学结束时,出现了第一个学生的问题,人们常常认为这证明了课没有成功。其实这是偏见。一个教学班,50多个学生,有一个学生还是不信服或说不清楚研究的问题,奇怪吗?一点不奇怪。老师对此问题的处理是冷静的,正确的。可惜后面学生提到所有问题,老师没有作分析,统统归结为下节课的研究任务就显得欠妥了,也让最后提问的意义变得模糊了。)

总评:

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西门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雏形,成功地演绎了“问题教学”的模式:把主要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问题教学”按学生问题设计教学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问题。她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构筑了比较理想的思维框架。学生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会寻找变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对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也很有帮助。

其次是老师执教的《西门豹》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研究根源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呈现研究结果也靠的是语言表达。老师将呈现的整个过程,演化成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有意义,才有说服力。如果课堂听不到朗朗的书声,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的个性化、有弹性的书面训练,还能称为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吗?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育最古老、最基本、最能创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可以促进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切实的准备;同时朗读训练又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有效的外化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加强语言积累的好办法。本节课,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由而充分的个体读,抓住三个重点句让学生进行有滋有味、准确而又有个性化的表情朗读,成了最美丽的一道教学风景线。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6

《西门豹》课本剧剧本

第一幕

地点:王宫。

人物:魏王、西门豹、侍卫。

西门豹:立正,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向右转!还不向大家问好!

侍卫1:大家好!

西门豹:no~,声音不够洪亮,再来一次!

侍卫1:大家好!

西门豹;不行,再来一次!

侍卫1:大家好!

西门豹:再来一次!

侍卫1:西大人,饶了我吧!我都喊了三遍了!

西门豹:混蛋,你才是西大人!我复姓西门,叫我西门大人!

侍卫1:是,西门大人!

侍卫2:上朝!

西门豹:快快快!各就各位!

西门豹侍卫1:臣等恭迎圣驾!

魏王:哈哈哈哈,各位臣子,免礼平身!本王新做了一套衣服,大家看看,怎么样,好不好看啊?

西门豹侍卫1:好看!

魏王:哈哈哈哈,各位爱卿,今天有什么要事要奏啊?

西门豹:邺城部分百姓投诉,近年来邺城连年旱灾,地方官绅,以“为河伯娶媳妇”的名义,搜刮钱财,残害良家妇女。许多百姓也深信此事,把希望寄托在河伯的保佑上。现在邺城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恳请大王为民做主!

魏王:混账!这还了得?西大人啊……

西门豹:回大王!微臣复姓西门!不是西大人!

魏王:好吧!西大人,西门大人!反正都一样!那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啊?

西门豹:依臣之见,治理邺城,关键在于破除迷信,树立科学发展观!

魏王:说得有理!

西门豹:当务之急,应速派人去邺城,办三件事:一是惩治以行政长官为首的贪官污史,稳定百姓情绪;二是破除老百姓的迷信思想,引导百姓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生产上;三是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魏王:西门大人句句有理,那你看派谁去合适呢?

西门豹:臣不才,愿当此重任!

魏王:好!本王赐你侍卫一名,速去邺城办理此事!

西门豹:yes, sir!集合,立正!向右转!跑步走!一二一……

魏王:有西门豹办理此事,寡人可高枕无忧!

第二幕

地点:去邺城途中。

人物:西门豹、侍卫、疯子。

西门豹:侍卫!去前面看看!这地方的百姓都到哪里去了,怎么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啊?

侍卫1:回大人,可能是老百姓看到大人,都躲到家里去了吧!

西门豹:胡说,我有那么难看吗?看,那不是有一个人吗?(疯子上,唱“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我相信你的情意并不假”)去,带过来!你叫什么名字啊?

疯子:嘿嘿,河伯娶媳妇啦!

西门豹:你家住哪儿呀!

疯子:河伯娶媳妇啦!

西门豹:老人家,听说邺城有条漳河,河伯每年都要娶媳妇?

疯子:河伯娶媳妇啦!河伯娶媳妇啦!(喊,下,侍卫去追)

西门豹:算了算了!一疯子!

侍卫2:大人,前面不远处正在进行“河伯娶亲仪式”,老百姓,地方官绅和巫婆都在那儿!

西门豹:好,我们去看看!

第三幕

地点:漳河边

人物:西门豹及两名侍卫,官绅头子及官绅,巫婆和新娘。

(巫婆与官绅跳鬼舞上)

官绅头子:你个死老巫婆,跳这么难看,还让我们一块丢人!

巫婆:大人,这不都是为了让那些老百姓相信咱们嘛!

官绅头子:好了好了!开始仪式吧!“河伯娶亲仪式”现在开始!第一项,恭请新娘!(官绅带新娘上)第二项,恭请河伯!

(官绅头子及官绅一叩一请)

侍卫1:河伯驾到!

官绅头子 官绅:嗯?河伯?原来是新上任的西大人啊!

西门豹:众位平身!这谁啊?干嘛呢?

官绅头子:回西大人!正在恭请河伯!

西门豹:什么西大人?我是河伯!我都到这儿了,还闹什么闹?(对巫婆)好了好了!(巫婆继续跳)你有毛病吧!侍卫!(侍卫揍巫婆)(对官绅头子)新娘子呢?让我看看!嗯,混账!这媳妇是谁选的?

官绅:报告大人,是……是巫婆!

西门豹:巫婆!巫婆!巫婆!用这样的姑娘搪塞我河伯,难道你就不怕我怪罪于你?还是成心要我难堪?

巫婆:草民不敢!大人请息怒,这可是我们邺城的“超级女生”呀!方圆百里,再无二人啊!

西门豹:不行,这个姑娘不够漂亮,我不满意,我看你倒是不错,就选你做我的新娘吧!侍卫!先把老巫婆送到我漳河的家里!

侍卫:是!(把巫婆投进河里)

巫婆:大人饶命啊,大人饶命啊!

西门豹:(作思索状)光有新娘怎么能行?我看你聪明伶俐,就做我的管家吧!卫士,把他也投进漳河!

官绅头子:放过我吧!我再也不敢谋财害命了!老爷饶命啊!

(卫士把官绅头子扔进漳河。)

西门豹:(面对官绅们)怎么样,你们也跟他们一块去吧!

官绅们:(跪下来求饶,磕头)老爷饶命,老爷饶命啊!这不是我们的主意!逼老百姓交来的钱大部分都被巫婆和头儿吞了,我们只得了一小部分,我们愿意拿出来!只求老爷饶命。饶命啊——(哭)

西门豹:那好吧!把你们私吞的财物如数交出来!每人再罚银十万两,你们可愿意?

官绅们:愿意愿意!谢老爷不杀之恩!

新娘: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青天大老爷,您救了我的命啊!

老百姓:(议论纷纷)原来巫婆和官绅把我们的钱贪污了,给河伯娶媳妇都是骗人的勾当。以后再也不信有什么河伯了。不再迷信啦,我们太愚昧了。以前死的人多亏呀。

西门豹:现在我命令,开凿渠道把漳河水引到田里灌溉庄稼。

众人:是!我们听您的吩咐!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过大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洑水镇小《综合阅读》课题组转载于: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 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 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 理解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将计就计承办首恶的经过。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6、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

8、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9、感受西门豹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感受西门豹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 具:挂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 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观看。问:图中的人物你们认识吗?

学生回答:如果知道,回答“西门豹”师接着问: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0西门豹

(学生回答:如果不知道,师简要介绍一下:图中的人物是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你 们想更进一步了解他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0西门豹)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可以看拼音,也可以查字典。)

2、 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后把自然段标出。

3、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a字卡出示会认的七个生字,逐一指名读。 “跪、淌”重点指导读。

b再读一遍,给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c同桌互相检查

d出示词语“管理、田地”等,指名读。

4、 书写生字

a投影出示会写的十四个生字 ,指名读。

b指导书写“淹、渠、灌、溉”四个字。

三、再读课文 了解大意

1、 自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师相机辅导,理清脉络。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3、 板书 摸清底细(1——9) 破除迷信(10——15)兴修水利(16)

4、 指三名同学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摸清底细,又用什么妙计破除迷信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 学习。

板书设计

30 西门豹

淹 渠 灌 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2、理解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将计就计承办首恶的经过。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 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 具:挂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 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的呢?

学生回答:课文是从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三方面内容写的。

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摸清底细,又用什么妙计破除迷信的呢?让我们这节课继续 学习。

二、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西门豹做了哪些事?

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来。

学生汇报。

过渡: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摸清底细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了哪些事?他是怎样了解到的?

(1)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概括,汇报学习结果。

(2)主要分析西门豹与老人的对话

a、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b、巫婆和官绅勾结,给河伯娶媳妇。

c、新娘从哪里来:巫婆和官绅骗百姓家的女孩子。

d、漳河有无发过大水:漳河从来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干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想象当时邺这个地区荒芜人烟的景象。

过渡:西门豹了解了邺这个地区荒芜的原因后,知道了河伯娶媳妇是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次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他的对策是什么?成功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破除迷信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西门豹的对策是什么?他的方法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指出。

b、西门豹怎样惩治官绅头子的?

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带我破“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c、西门豹怎样教育其他官绅的?

引导学生读有关句子,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的做法。

2、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巫婆和官绅直接杀了,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以这种方式把他们杀了呢?(进一步体会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

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

巧 妙 之 一,安 排 周 密。 巧 妙 之 二,不 动 声 色。

巧 妙 之 三,假 戏 真 做。 巧 妙 之 四,讲 究 策 略,区 别 对 待。

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兴修水利

读课文,了解西门豹干了什么,有什么收益。

三、有感情地读课文,如情入境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组合小组。

(三)朗读展示。

四、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一)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二)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

板书设计

30 西门豹

摸清底细 善于调查研究

破除迷信 有智慧、讲策略

兴修水利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8

以读为本──《西门豹》教学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东柳小学卢小霞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在教学时,我就针对三部分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训练形式。在惩办巫婆时,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西门豹的话外之意,我采用了评读的方法,学生在“读—评—赏”的过程中理解了内容,提高了朗读水平。惩办官绅的内容与前边的内容相似,这部分就以读带讲。教训其他官绅这部分内容中有若干处难点问题,我就采用了质疑解疑的办法,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读书过程中,了解西门豹不动声色地惩办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最终破除了迷信,治理好了邺这个地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始终由学生自己来学。首先,我出示了两道思考题:

一是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画下来。

二是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充分的默读自学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动脑筋思考,在自悟自得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产生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汇报时,先说说自己读懂的,读懂的内容通过朗读、评读再深入理解;又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围绕学生展示自己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的,学生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西门豹》教学反思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学校赖芬

虽然我已经有了一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听到马上就有行政听课的时候,心里还是不免有些慌张。在以前的学校,因为老师比较紧缺,每位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根本没有人有闲暇去听课,因此我上课的时候比较放松。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的课缺少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指点。

一接到行政听课的消息,我就开始精心备课了。因为太想上好了,在选择课文的时候我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最后,根据班上孩子喜欢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的特点,我选定了《西门豹》一课,但是我在征求其他老师意见的时候,级组的老师都告诉我这节课不太好上,要好好把握,见我紧张,它们有安慰我,只要自己有把握的好,哪一节课都是一样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改来改去对我也没什么好处,既然选了,那就是它了吧。紧接着,我就开始紧张的准备教案了。经过查阅无数的优秀案例已经自己的思考,我把教学的目标放在了让学生通过研读西门豹的语言来体会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上还针对各个环节精心准备了过渡自然的导语。经过两天的修改,我认为教案已经差不多了。

在周三的教研上,师傅让我把自己上课的思路在级组内说说。我带着几分得意地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大致说了一遍,谁知道师傅和寿老师听了之后都沉思不语,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肯定出问题了。寿老师停顿了一下,说了第一句话:“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有点乱,不是很清晰。”我的心凉了一大截,原来自己精心设计,并自以为不错的教案,在有经验的教师面前是这么的苍白无力。师傅又拿过我的教案仔细的看了看,问我:“你先说说你这节课准备要解决的重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确定的。这节课我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以及西门豹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在哪里。师傅听完我说的话点了点头,拿过语文书,翻到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读对我说:“语文课备课不是单独一课一课的来备,而是要抓住每个单元要解决的重难点来解决。这个单元就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任务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每节课都应该有自己立得起来的一个地方,你要抓住了这个重点,教学思路就清晰了,这节课也就能立起来了。”经过师傅的指点,我茅塞顿开,赶紧将教案再度修改,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思考,让学生体会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办法的巧妙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经过修改之后的教案得到了师傅的肯定。师傅又让我拿出一份详案给她看看。我心想:我的导语过渡还算自然,这点应该没什么话说吧?师傅看了之后不置可否,只是问我:“你这节课的就是要解决课文的重难点,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老师的话只是起一个引的作用,不用讲的太多,没有那么多时间!”并和我一起把那些可有可无的话,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字都一一删去。花了三天的时间,一份教案几经回炉,终于定下来了。因为我上课的时候喜欢站在学生中间,所以我决定不用课件。

到了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已经将教案滚熟于心我的早早就睡了,我突然从上课时忘词的噩梦中惊醒,再也无法入睡,躺在床上,将教案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过,直到快六点的时候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该来的总回来的,虽然是经过几位有经验老师的指点,但是我知道,教案和课堂是有很大出入的,如何把握好一节课还要看老师的功夫。好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配合得还不错,发言还比较积极,思维也比较活跃。但是由于自己的紧张,有些比较关键的环节还是出了点小问题,比如在学生理解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办法的巧妙上,学生只是零碎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就把问题放过去了,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把握一遍。有的问题只是让个别学生答了之后就过去了。本来在课堂上我还设计了请同学来表演这个环节,但是到了课堂上又担心学生会笑场,又担心学生会忘词,怕学生看得太兴奋,自己控制不住,有点缩手缩脚,最终在上课时还是将这个环节跳过去了。

课后,李主任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对我的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比如可以采取一问多答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复述课文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先分角色朗读在进行。在指名回答的时候,可以先点一名中等生,通过对中等生的“扶”来教其他的学生如何将课文复述得生动、完整。同时,李主任还提出了一个“趣”字,如何把一节课上得生动,让学生觉得喜欢,而不枯燥。当她听说我之前想过但又不敢实施的方案时,她告诉我,这些方法都应该试试,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不要怕控制不住他们,要大胆的尝试。

事后,师傅又对我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首先是语速过快,在一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对于语言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一开课语速就很快的话,学生很难反应过来。

第二、语调变化不大,在没有课件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关键句子或关键词语在语言中突出,让学生能够明白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到底要做些什么。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9

学习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1)了解原因。

(2)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3)了解受害者。

(4)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3)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一举两得。一句“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投进了漳河。

(2)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

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待巫婆“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3)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

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达到了惩办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

(4)教育了广大老百姓。

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

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

4、练习,训练思维。

在研读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地评价西门豹破除迷信、惩办邪恶的方法,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完成以下填空题:

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的,他们的鬼把戏()。

所填内容,只要意思对即可。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西门豹摆在巫婆和官绅前面的是一道难题。去不是,不去也不是,其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漳河里没有神,给河伯娶媳妇是骗钱害人的。这实际是一个两难推理,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二、自读自悟,学习“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课文,讲一步领悟“破除迷信”与“兴修水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

三、拟定提纲,复述课文

1、师生合作共同拟定提纲。

如:

(1)摸清底细问明原因

问首恶者是谁

问受害者是谁

问漳河情况

(2)破除迷信

一扔巫婆

二扔官绅头子

三教训官绅

四教育百姓

(3)兴修水利

2、同桌互相复述,教师巡视辅导。

3、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把课文演一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表演后进行评议。

四、布置作业

练习排演课本剧。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10

一、说教材

《西门豹》一课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借口河伯娶媳妇欺骗老百姓,他将计就计,最后惩治了官绅和巫婆的事。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设计。因而根据本科教材的特点和《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群众破除迷信、带领群众兴修水利的事迹。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能为民办事的官员。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并积累描写官绅非常害怕的句子。

3、继续学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一)、充分研读,感悟语言的丰富性

阅读是个性化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悟语言,体验情感,读是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感悟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感悟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遣字造句之奥妙。

(二)对比辨析,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感受、体会、积累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精确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对比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三)入境体验,升华语言的情感性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四、说程序

(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教学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片断一:”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投巫婆时的话)

师: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生1:这些话表面意思是因为新娘不漂亮,西门豹叫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 生2:其实,西门豹真正的目的是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生3:我是从“不漂亮”这个词中体会到的。说姑娘不漂亮,是西门豹惩治巫婆,救出新娘的借口而已。

生4:我是从“河伯不会满意的”体会到的。其实,西门豹知道河里并没有河伯,这只是他寻找借口,借助迷信来惩治巫婆,救出新娘。

生5:我是从“麻烦”一词中读懂的。当时,西门豹对巫婆恨之入骨,怎么还会那么客气,他只不过想借机除掉巫婆。

师:大家学得很好。老师在读课文时也发现了这句话的精彩。可是,老师还是弄不懂作为当时邺的地方官,西门豹要除掉巫婆,救出新娘轻而易举,他完全可以这样说:“不行,这个姑娘不能去。我知道,给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来人,把巫婆扔进漳河去!”大家认为行吗?

生1:不行!这样一来,会造成混乱局面,官绅们趁机会捣乱!

生2:老百姓长期受巫婆和官绅的蒙骗,万一漳河发大水,老百姓会责怪西门豹得罪河伯的。

生3:这样老百姓只是将信将疑,不利于西门豹彻底破除迷信,也不利于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

师:你们认为西门豹这样说妙在哪里?

生1:既救了百姓,又除了巫婆。

生2:既教育百姓,又破除迷信。

生3:真是一箭四雕!

生4:这就叫“假戏真做”“真话假说”。

生5:这又可以称“直话曲说”。

师: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么,你们想当时西门豹应该怎样将计就计说这一番话呢?

生1:我认为,既要读出西门豹生气的语气,显示他的威严,又要假装客气,将计就计稳住巫婆和官绅。

生2:我认为三个“不”要读出生气的样子,”麻烦”一词要读得特别的客气。

(7)片断二:“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时说的话)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西门豹吓官绅时说的话)

师:这两处话应该怎么读呢?(同桌互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1:我从“催催”这个词语看出来。前面用”催一催”,这里用“催催”,说明西门豹心里很急,所以第二句要读得着急一点。

生2:我从标点“!”中发现。前面只用。而这里用了“!”,说明西门豹语气更强了,心里更急了。因此,对官绅说的话要读得急一点,语气也要强烈一点。

生3:我从“请”字看出来。前面用“麻烦”,显得很客气,这里用“请”,语气显得平常,所以,第二句要读出西门豹不耐烦,又着急的语气。

师:西门豹真的那么急吗?

生1:不是。西门豹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吓吓官绅,叫他们以后不敢再为非作歹了!

生2:西门豹这样说还可以教育老百姓,破除迷信。

师:西门豹的目的达到了吗?

生1:达到了。我从官绅们的神态中看出来:“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我想他们再也不敢了,不然,下一个投进漳河的就是他们!

生2:我是从这儿发现的:“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这说明,西门豹的计策已教育了百姓,破除了迷信。

师:西门豹的话妙在哪里?

生1:他这是缓话急说,真的很高明!

生2:他这是轻话重说,实在巧妙!

(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门豹轻话重说,缓话急说的巧妙所在,同时领略作者描写的传神所在。这样的训练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语言,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8)、(观看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动画片段后)

师:那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人,有老人、小孩,有新娘、卫士,有外地的青年、官绅,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新娘:谢谢西门大人,谢谢西门大人救命之恩!小孩:姐姐得救了!姐姐得救了!我有喜糖吃了!

官绅:西门大人真厉害。我们可得小心呀!不然,下一个投进漳河的就是我们哪!

卫士:西门大人真是足智多谋,名不虚传。

老人:好官哪,好官!真是皇天有眼,我们的生活有盼头了!这一情境创设,读写结合,超越了文本,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9)、 表演,综合提高。

这一精彩的片段适合学生即兴表演,通过表演旨在促进学生对这部分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

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要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要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这样的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15西门豹

救新娘 假话真说 巧妙

投巫婆 直话曲说将计就计

惩官绅头子 重话轻说为民除害

吓官绅 缓话急说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11

《西门豹》教学杂谈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郎申娟】

〖试论语文教学中结束语的运用·设问激疑,再起波澜,加深理解〗

随着下课时间的接近,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慢慢分散,学习情绪下降,课堂气氛常会由热烈而变得冷清。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好第二次“飞跃”的教学过程,能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练习,或继续设置些新的问题或悬念,能摄取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兴趣有增无减。

如教学《西门豹》一课时,学完了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带领老百姓开渠。到此本节课也结束了,学生理解了内容,也知道了西门豹的为人,他们觉得没有更值得探讨之处了,课堂教学趋向低潮,此时结束,学生印记不深。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我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有没有其他办法也可以破除迷信,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提出多种办法:有的说西门豹官大,只要下令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并下令禁止河伯娶媳妇就可了;有的说西门豹可以把百姓召集起来,给他们讲道理;有的说西门豹也可以动员百姓开渠,漳河不再闹旱灾,那么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活动也就不攻自破……学生办法越想越多,越讨论趣越浓。这时我进一步追问:这些办法与西门豹采取的做法相比,哪一种更好?学生再一次投入到热烈的争论之中,从对比中,学生体会到了西门豹的做法最高明,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发展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兴趣盎然的讨论中得到了发展。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中学郑航】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体会形象美〗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我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学语文课文中描写了许多优秀人物,他们心灵美、行为美,能给人以美的教育和感染。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又须伴随形象进行,教师可借助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的美感。

《西门豹》这篇课文,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这些形象,都是感人的、美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发掘这些美的形象,从而达到用美的形象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学习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东赵小学杨俊赵云】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在对“应试教育”进行反思之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已成为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综合素质”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必须将教育的内涵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因此,语文教学要充满活力的有效途径必须把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有老师发出感叹:“教了几十年学,越教越不会教了。”曾经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正襟危坐,遇到有老师听课,教室里更是静得出奇,评课人一定会说:“这班纪律不错。”规矩是有了,但学习积极性却没了。你别说,成绩却没落下一点。现在倒好,学生和老师“打”成一片,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却没见成绩提高,怪了!其实,如果我们把时间向后拉十年,二十年,就会发现曾经的教育教出的学生高分低能,后者是又红又专。我们培养出的应该是能够主动学习的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只有在课堂上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才可培育出创新型的学生。

一位老师在《西门豹》一课中,有如下设计:“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老师抓住“磕头求饶”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于是,老师请几位同学即兴表演“官绅求饶”一出戏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该死啊,给河伯取媳妇纯属瞎编,是我不对,饶命啊,大人,你就行行好吧……”随后,老师会趁势引导扮演百姓的学生:“这位大爷,您老有何话要说?”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说:“啊呀,你们这群狗官,我的孩子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在戏里戏外以深刻地领悟到了西门豹的机智。在这种情境里,教师不必做人物分析,学生已经轻松理解了课文了。学生不仅学懂了课文,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如果把知识与生活剥离了,让"知识"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那就把知识教钝了,也教玄了,更教死了。科学本身是赤裸裸的,但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主体是人,应该用情感,生活去点缀。式方法都是要为目的服务,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安徽省铜陵市金口岭小学冯志彦】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演一演,体验生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如《西门豹》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断:“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教学中抓住“磕头求饶”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课堂中请几位同学以表演的方式补出官绅求饶悔过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该死啊,给河伯娶媳妇这事都是小的瞎编的,小的是在谋财害命啊……”随后教师趁势引导其余扮演百姓的学生:“这位老大爷,您有什么话说?”已经入境的学生很自然地学着老大爷的腔调说:“啊呀,我真糊涂啊,居然会信了这群狗官!”“我的孩子死得冤啊!今天总算报了仇啦!”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大良实验小学蔡建民】

〖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从练习设计中提炼主线〗

课后训练题集中体现了课文的基点,重点,难点,特点,往往能够给我们以提炼主线的启示。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是:“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的?”题中的“巧妙”是西门豹的惩治恶人的点睛之笔。依据课后练习题,可以单刀直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用的方法巧妙之处,形成主线的问题情境。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周纪新】

〖择要而为,构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构建主体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再思考〗

要注重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换。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在实践中,我开始逐步把讲台让给学生,朗读课文上讲台,故事演讲上讲台,口头作文上讲台。听了支玉恒老师的课,我感到:他非常注意师生角色的转换,他总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多读课文,总是让学生不受束缚地自由表达,总是让学生自觉地去感悟和发现。如他执教《西门豹》一篇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前,他说:“同学们好好读,认真想,读完以后我要提五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 学生读完后,支教师不急于把五个问题提出来,而是先问学生:“你猜一猜教师要提什么问题?”学生说了五六个问题,老师都有说不对,学生奇怪了,“究竟是什么问题呢?”支老师才一个一个地说出了五个问题:

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

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佩服不佩服。

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

5、课文中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这些“痛快”,“佩服”,“愤恨”,“同情”,“奇怪”之类的问题都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的,这些问题把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的内心感受联系在一起,是师生角色转换的好方法。数学课上学生常常到黑板上板演,语文课教师为什么要独霸讲台?常州市教研所的汪履平所长介绍道:一位语文教师上课时,自己用半面黑板,其余的半面留给学生,这是多么好的方法啊!由于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成为“套中人”,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王洋】

〖困惑与抉择──寻找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熟读课本”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熟读课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全身心地投入,用全部的感官去感受,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人角色地朗读,达到“彼之气机,为我之气机,彼之句调,为我之句调”的境界。如《西门豹》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对如何惩治巫婆官绅,早已成竹在胸,但为了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做出认真虔诚的样子以后,让学生读西门豹说的话时,做到自己仿佛就是西门豹,正站在河岸上面对巫婆官绅和广大老百姓讲话,就能恰当地读出语气,语调。

同时,要注意眼,耳,身,手的多感官协同参与教学,或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如:配乐朗读,边诵边舞,看图背诵,课本剧表演等,都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又如:《西门豹》一课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通过表演“官绅磕头求饶,头也磕破了,滴着血”一句,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仿佛看到了官绅们的狼狈相。教师还让学生看着“投巫婆”的画面诵读“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一句,体会西门豹用巧计惩治巫婆,仿佛看到了巫婆的可耻下场。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中心小学孙静芳】

〖关注生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策略一:提炼〗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课中我们或有这样的尴尬:上课,尤其是上公开课,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要求读一段话,之后全班交流,让学生发言。为了达到让听课的教师也满意的效果,指定的第一个或前几个发言的同学一般都是班里的佼佼者。而他们的发言(即生成的信息)往往是“长篇大论”,要么把该讲的东西好象讲了但似乎没讲明白,要么把要讲的东西都讲完了。此时,教师听了那“长篇大论”,因为此“生成的信息”非但没有在他的“预料”之中反而比他“预料”之中的还要精彩或糟糕,所以就显得“底气”不足了──他可能立即采取以下的方法:对着那位发言的学生说“你理解得真好!”“你讲得真不错!”或者对着全班学生说“你们听懂了吗?” “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其实老师自己心里那个虚呀,仅仅是为了圆个场而已,那学生的“长篇大论”到底听懂了吗可能老师自己是听明白了,但表达不了,利用不了,处理不了或者连老师自己也没听清没听明白,就不知怎么办了,只好简单地表扬一下或者转移一下视线。其实我们教师只要懂得注意倾听学生的“长篇大论”,就能在其中找出之所以“长”,之所以“大”的糟糕或精彩之处来。如果再将其精彩或糟糕提炼出来,就能很好地为学生进一步钻研文本服务,营造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双向的,互动的,动态的对话过程。教师只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时的长句,总能提炼出精彩内容来。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西门豹》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读文本体会西门豹惩处巫婆官绅方法之巧妙时,阅读能力较强的一些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在反馈时,其“长篇大论”中出现了“西门豹故意怎样怎样?”,“西门豹装着怎样怎样?”等等的信息,那位教师立即不失时机的将“故意”,“装的”写在了黑板上,接下来的教学紧紧围绕“故意”与“装的” 来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让学生通过自读文本体会西门豹惩处巫婆官绅方法之巧妙,以提炼出来的精彩的词语营造了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因为师生双方身处语境中,又是用口语交流,所以往往具有现场性,会出现简省,散乱,无序,重复等现象,提炼就是教师把学生发言时由教学语言现场性造成的看似“长篇大论”的回答中拎出一个或几个有用的词语出来,为引导学生进一步钻研文本服务。提炼的既可以是反馈信息中精彩的部分,当然还可以是糟糕的部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列举。

【黑龙江省阿城市建设小学董军英】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自学存疑”,强调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得〗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多思”阅读教学,通过“自学存疑”,“质疑答难”,“激疑拓展”,促进学生要思,多思,善思,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学会探索什么,学会怎样思考问题,在"多思"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自学存疑”强调的就是学生自己的尝试实践,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学课本,依靠自己的劳动,积极思考,初步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学而生疑,疑而能问。如教学第八册《西门豹》,教师事先布置自学提纲: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组重点训练项目;了解本课的特点与重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知道各段意;写出自学后的疑难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通过自学提纲这一“桥梁”,帮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存疑”符合“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成功的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华舍街道管墅分校杨春】

〖让课堂对话更真更实──变革阅读教学方式实践小记·要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但同时也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是现在不少教师只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使得教学形式过多,教学效果不足。

表现形式之一是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例如:学习《西门豹》,教师要求学生演课本剧,他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接着要求学生“记住台词的内容,揣摩角色当时说话的样子,把角色演像”。在课堂上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一次,结果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表演脱离了语言文字的土壤,变成了热热闹闹的形式追求。

《西门豹》教学案例 篇12

《西门豹》导学案设计

我相信你们,你们要有信心,通过本次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收获。那就开始吧!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导 案(个人增减) 相 信 自 己 1. 收集有关西门豹的事迹,了解西门豹的身世。 2.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课本的生字。 3. 同桌能简单简单讲一讲故事。

自我评价: 很好 ( ) 比较好 ( ) 好 ( ) 老师适时的指导,有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 相 信 伙 伴 的 力 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⑴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抽读17张生字卡和10个词语。

②正音:烦:fán fan(“烦”本音是二声,但在“麻烦”一词中读轻音)绸:chóu“绸”和“饶”是翘舌音,读时应加以注意。

饶: ráo渠: qú“渠”是撮口音,注意检查学生的口型。 ③学生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记忆生字: ④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候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人烟稀少:指住户人家很少。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面如土色:脸色和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

默读课文,然后标序号,再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⑵小组交流。

⑶班级交流,了解写作顺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板书:摸清底细

经过(第10~15自然段):讲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惩治了官绅巫婆,教育了百姓。

结果(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自我评价: 很好 ( ) 比较好 ( ) 好 ( )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褂:注意中间部分:上面是一个土字,下面是一个提土,不要写成“谁“字的右边。

饶:字的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

渠:是上下结构,木字旁。

灌: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

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去发现记忆生字的规律。 老师做及时的总结。 我 会 做 到 的 4、布置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自我评价: 很好 ( ) 比较好 ( ) 好 ( ) 学生练习生字很有必要。这也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