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推荐14篇)

2023-03-15 15:10:02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推荐14篇)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

作者:褚安娜转贴自:徐州市少华街小学点击数:77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一

作者:褚安娜文章出处: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2、 会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

都督 南昌 宴会 探望 凝望 余晖

飞翔 孤鹜 千古传诵 读书 《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才)

2、 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奇才,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提醒学生默读的要求)

三、 相机精读全文:

1、 学习第一节:

重点体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这句话,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讲)

2、 学习第二节:

重点体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 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 学习第三、四节:

a、 这两小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胸有成竹、拍案叫绝)

b、 同学们找得很准确。我们先来看看,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的传诵《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最为出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该句)谁愿意读一读?

c、 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d、 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e、 大家来看:“鹜”字比较冷僻,平时用比较少,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什么字?(鸟)谁能在这个句子里找到“鹜”字相对应的意思?那“孤”、“与”呢?又都是什么意思?

f、 同学们都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那该如何读好这段景色描写呢?(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g、 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h、 不知道大家留心观察了没有,文中第三节和第四节中分别有一句带感叹号的句子,谁能找到?你知道这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又该怎么读好它呢?

出示这两句:

“让我来试试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 全文总结、诵读佳句

通过刚才同学的动手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段落和词汇是非常优美和生动,让我们从课文的三四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当堂背诵!

五、 完成作业:

1、 摘抄佳段第三第四节【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上网搜集整篇《滕王阁序》自己赏读或者将王勃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都来了解这位少年奇才!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2

柳州市三中路小学 白克荣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贴用的词句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

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

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

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

一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腾王阁序》—成为名文)

二分清主次,指导读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

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

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

2、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

3、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怎样写成《腾王序阁》的)

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

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

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③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④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

⑤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

(指名读"远处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⑥小结引出诗句:

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出示并齐读诗句(板贴: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相机板书)

⑧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四、师生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3,4自然段).

五、练习:背诵3,4自然段.

六、交流,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

(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

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

(像王勃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

(下课)

附:

一、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很有才华

参加宴会

写成了《滕王阁序》

成为名文

二、课前准备

1、小黑板出示(词句):滕王阁序刚刚整修一新很有才气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名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板贴纸卡(见板书)

-1-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3

一、说教材

《少年王勃》是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领悟佳句。另一张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第三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3。四篇课文分别是《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的高超技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则塑造了大作家的感人形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写法上的特点。

二、说目标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和本文故事性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2、品词析句,重点感悟。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4、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我们的每一堂课更真实、更扎实、更有效是我们当前语文课所最求的目标,因此我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时,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结构的有效性三方面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美”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江上迷人的秋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在我和学生共同创设的这种情感氛围中,学生会用心地去读,自然而然达到了吟背的境界。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一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扣词扣句,体会王勃的“奇”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我抓住这些词一遍遍地朗读、一次次地体会,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解读出文本的意义,即王勃的奇。同时与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现进行对比,从侧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时,我抓住都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说的话进行演读,在演读中感悟出王勃的奇!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在结束新课时,我推荐学生读一读王勃写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悟王勃确实是个奇才!诗写得那么好。二是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方法积累运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布置了两项作业题,第一题是背诵第三、四自然段,并能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的意思,使课后作业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题推荐读少年奇才的故事,为学生读课外书指明方向,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最后我想说的是:设计的有效,课堂实施的有效,课后巩固的有效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4

作者:彭峰转贴自:中国教师用书网论坛点击数:107

《少年王勃》:让细节激起疑问

作者:彭峰文章出处:中国教师用书网论坛【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前不久,在教学《少年王勃》前,我想抓住“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教学,并且认为孩子们会学得轻松而深刻。教学中,“奇才,真是奇才!”这句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一位孩子读了以后,又请了几位孩子朗读,可惜朗读缺了神韵。我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细节,现在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我出示故事细节:公元663年9月,洪州都督阎伯欤在滕王阁内大宴宾客,邀请许多知名人士出席。王勃路过此地,也应邀而来。他人小名气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阎伯欤早已经叫他的女婿孟学士写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酒席宴前显露一手,夸耀于人,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孩子们边读边露出惊讶的神情。

“读完故事,你有何感想?”我试探。

“为什么都督前后变化这么大呢?”孩子们纷纷问道。

“王勃用自己的才气让小看他的都督不敢再小看他了。”陈泽宇说。戴天成补充道:“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

蒋雨雯说:“我想主要是这篇文章写得好,都督不得不服。”

“从都督的变化中不仅仅可以看出王勃的这篇文章的确写得很棒,同时我觉得都督也是个伯乐,比那些贪官、不学无术的草包官要好得多了。”王成成的这席话让很孩子们不禁为他热烈地鼓起掌来。

我说:“是的,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比如——”

“胸有成竹表明他很有才气,因为别人不敢写,只知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得很笨的样子。”(众笑)

“客人们不敢答应可能不光是因为他们不会写,还因为他们不敢得罪都督。”

“要是写了会怎样?”我进一步探询。

“都督会生气,写得没有他的女婿好,那倒不会得罪都督,但是写得比他好了,都督就会觉得没面子,当然很生气了。”王成成又让我们品尝了“惊喜”。“可是,要是写的没有他女婿孟学士的好,就丢了自己的脸。”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客人们都不敢答应。”我总结着。

他的才气还表现在哪里?

“他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这说明他写得很快,有才气的人才能写得这么快。”

“请你读一读!”

生读这句。

“我补充……”一个孩子不禁说了起来,我请他说。

“我觉得不光写得快,而且中间没有停下来,好像……好象……。”

“好象会背一样。”一个孩子接上话茬。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他写得快,写文章就想默写一篇自己很熟悉的文章一样,这说明他——?”我问道。

“胸有成竹了!”

我接着说:“胸有成竹,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关于王勃打腹稿,在我们班级图书角有一本书,叫《白话野史》,上面有一段介绍。请同学们读一读。”

我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这个小“介绍”:(略)

“正因为他那打腹稿的习惯,所以才有胸有成竹、笔走如飞,他写成的文章怎么样?”

生:“非常厉害。”

生:“非常棒!”

生:“我觉得很好。”

师: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生(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这是《滕往阁序》中最为出名的,至今人们还传诵着,它到底展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

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都想赋诗一首,我先来,你也试试。浩浩长江水,寂寂孤骛飞。落霞映阁楼,天地进心帘。你也来试试!说几句!

生:野鸭缓缓飞,彩霞慢慢飘。

生:水天合成璧,云霞伴鸭飞。

生:无语。

师:美得让她沉醉,都让人说不出来了。(我替他解围)

师:我们说不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说得没有王勃那样好,但是王勃14岁就写出了这么好的文章。

师:现在你再来读读都督夸他的那句话。

生:读得较好。

师: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很佩服他。

生:我觉得他才气十足。

生:非常佩服他。

生:了不起。

师: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确实很有才气。但是就酸算他这么有才华,但是他胸有成竹地说——?

生:让我来试试吧!

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他有些骄傲。

师:哦,你读一读。(其他孩子直摇头,该生也觉得不对)

生:不是,他有些自豪。

生:读

生;他很谦虚。因为,虽然他已经胸有成竹了,但是只是说让他试一试。(读,读得较谦虚)

师:刚刚那个故事中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出示——宾客们早知其意,哪里肯写,不是谦称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就是借口病体未愈。推来推去,最后轮到了王勃。王勃却不推辞,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

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他很谦虚。

生;齐读。

师: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既有非常大的才气,又非常谦虚。

师:可以用不但……而且……来说一说吗?

生:王勃不但很有才气,而且还很谦虚。

师:说得好。下面请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人越是高贵,对自己的评价就越是谦虚。

——司汤达(法)

伟人多谦虚,小人多谦虚。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批着灿烂的裙摆。

——(印度)泰戈尔

越有学问的人,往往越是谦虚,只有那些肚子里没货的人才会骄傲。

——彭峰

浅薄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意大利)达·芬奇

生;孩子们读完,似乎有话要说,好多人都举起了手。

师:请你们一起读一读、背一背三四两小节。

一会儿下课铃声响。

师:下课。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 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少都 2 个多音字。 个多音字。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叙述人物故事的文章,重点学习 3、4 自然段,引导学生边吟诵边想象 、学习叙述人物故事的文章, 、 自然段, 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壮美秋景,激发学生对美好景观的向往。 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壮美秋景,激发学生对美好景观的向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景之壮美,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感受秋景之壮美,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二、重难点: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理解: 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理解: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胸有成竹等词语 朗读中感悟课文 的意思,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表达的意境。 的意思,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表达的意境。 难点:结合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难点:结合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体会秋景的壮 美。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 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课文共有 5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 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即兴写下 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第五自然段点明 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 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 领悟佳句。另一张照片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 领悟佳句。另一张照片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 向往之情。 向往之情。

四、课题分析

“王勃”,唐代诗人。“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王勃少年时即 王勃” 唐代诗人。 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显露才华,以此为题,点明文章所写的是王勃少年时代发生的事, 显露才华,以此为题,点明文章所写的是王勃少年时代发生的事,体现了他少 年时代非凡的天赋。 年时代非凡的天赋。

五、写作背景

1、王勃(650-676)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 、王勃( )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麟德初应举及第, 任虢州参军,后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 任虢州参军,后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 骆宾王以文齐名 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文偏于描写个人的生活, 王以文齐名, 邻、骆宾王以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文偏于描写个人的生活,亦有少 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喻对现实的不满,风格较为清新。其文多为骈体, 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喻对现实的不满,风格较为清新。其文多为骈体,以《滕 王阁序》比较有名。 王阁序》比较有名。 2、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唐永徽四年,唐高祖李渊的儿子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唐永徽四年, 腾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上元二年,王勃省父,途径南昌, 腾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上元二年,王勃省父,途径南昌,

时值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宴会请宾客。王勃参加了这次宴会, 时值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宴会请宾客。王勃参加了这次宴会,于酒宴之上 即席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阁序》。 即席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阁序》。

六、重点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探、昌、阁、督、宴、章、鸭、读、序。 、学会本课生字: 章都是后鼻音,探是前鼻音; (1)昌、章都是后鼻音,探是前鼻音; ) 读音节相同但声调不同。 (2)督、读音节相同但声调不同。 ) 2、形近字:探(探望) 探望) 昌(武昌) 阁(阁楼) 宴(宴会) 武昌) 阁楼) 宴会) 、形近字: 深浅) 感冒) 房间) 安全) 深 (深浅) 冒(感冒) 间 (房间) 安(安全) 3、近反义词 、 探望— 才华— 庆贺— 凝望— 飘荡— 近:探望—探视 才华—才气 庆贺—祝贺 凝望—凝

视 飘荡—飘 缓缓— 扬 缓缓—缓慢 缓缓— 答应— 反:缓缓—急速 答应—拒绝 轻— 重 4、多音字 、 ),dō (都是) 少:shào( 少年), shǎo( 少数); 都:dū(都城 ), ōu(都是) à ( 少年), ǎ ( 少数); ū 5、重点词语理解: 、重点词语理解: 凝望;目不转睛的看 凝望 目不转睛的看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饿考虑。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饿考虑。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 笔走如飞:是说写文章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笔走如飞:是说写文章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6、句段解读: 、句段解读: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 让我来试试吧!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这句话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人物的情态:看想转说。 这句话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人物的情态:看想转说。看是王勃被眼前的景 色所迷住,沉浸于其中;想是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转表面王勃有不吐不快, 色所迷住,沉浸于其中;想是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转表面王勃有不吐不快, 要立即显身手。当然王勃胸有成竹,却又不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要立即显身手。当然王勃胸有成竹,却又不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他说的时候 用了一个词“试试” 显得他很谦虚,由此看出虽然年少,但很很有修养。 用了一个词“试试”,显得他很谦虚,由此看出虽然年少,但很很有修养。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时竟忍不住 地拍案叫绝 叫绝: 奇才!真是奇才! 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都督只是听王勃很有才气,心里还存在疑问。 都督只是听王勃很有才气,心里还存在疑问。在宴会上那么多的人都不敢写文 偏偏你这个毛孩子敢写,胆子也太大了, 章,偏偏你这个毛孩子敢写,胆子也太大了,我倒要看看你能写出什么好东西 来呢!都督就是抱着这种心里在听别人读王勃的文章, 来呢!都督就是抱着这种心里在听别人读王勃的文章,知道他听到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由得拍案叫绝,他这才知道王勃的才气果然名不虚传。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由得拍案叫绝,他这才知道王勃的才气果然名不虚传。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文。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文。 这最后一个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却具有收束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 这最后

一个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却具有收束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 文本拓展; 七、文本拓展 搜集王勃的资料以及王勃的诗文,在班上交流。 搜集王勃的资料以及王勃的诗文,在班上交流。 八、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积累:天才出于勤奋 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明确目标,

激趣:同学们知道,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如司马光、怀素、 激趣:同学们知道,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如司马光、怀素、 孙中山等等,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聪明才智和优良的品质, 孙中山等等,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聪明才智和优良的品质,我们今天的课文向 我们介绍的一个少年朋友他叫什么名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介绍的一个少年朋友他叫什么名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做了什么样 令人佩服的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少年王勃》(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令人佩服的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少年王勃》(板书课题)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1)王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王勃做了什么样令人敬佩的事呐? 王勃做了什么样令人敬佩的事呐? 王勃做了什么样令人敬佩的事呐 (3)为什么都督称王勃是一个奇才? 为什么都督称王勃是一个奇才? 2、学习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 、学习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读音、组词、形近字、结构偏旁) 学习文中的生字。(读音、 学习文中的生字。(读音 组词、形近字、结构偏旁) (2)学习近反义词、多音字 学习近反义词、 学习近反义词 (3)理解重点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理解重点词句 (4)会读重点词句,并抄写。 会读重点词句, 会读重点词句 并抄写。 (5)读通课文,有感情的朗读 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分享提升,

谈谈初读收获 讲解领读生字词(读音、组词、形近字、结构偏旁) 讲解领读生字词(读音、组词、形近字、结构偏旁) 讲解近反义词、 讲解近反义词、多音字 积累好词佳句, 积累好词佳句,解释词语 课文诵读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达标测评,

1、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 、完成《快乐导航》 2、对子互批互改,并及时纠错,错的多的生字详细讲解。 、对子互批互改,并及时纠错,错的多的生字详细讲解。

第二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少年王勃》,王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少年王勃》,王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今天我 》,王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大家最佩服王勃的地方是哪里? 大家最佩服王勃的地方是哪里? 大家最佩服王勃的地方是哪里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非常快?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非常快?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非常快 (3)如此快速的写出文章,那么文章好不好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如此快速的写出文章, 如此快速的写出文章 那么文章好不好呢? 来? 段体会“ (4)联系课文插图和第三自然段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联系课文插图和第三自然段体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意思。 的意思。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分享提升,

(1)谈体会,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来讲解 )谈体会, )反复诵读,读出王勃写诗的情景,体会他的才华横溢。 (2)反复诵读,读出王勃写诗的情景,体会他的才华横溢。 (3)课文诵读,背诵课文 )课文诵读,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 、完成《快乐导航》 2、对子互批互改,并及时纠错 、对子互批互改,

第三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明确目标,

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不亏为初唐四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 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不亏为初唐四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少年有 才的岂止他一个呢?这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 才的岂止他一个呢?这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少有所成的人 物故事跟大家分享。 物故事跟大家分享。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再现课文,体会王勃的才 、再现课文, 2、展现王勃的诗文,《滕王阁序》的内容。 ,《滕王阁序 、展现王勃的诗文,《滕王阁序》的内容。 3、历史上少有所成的人物故事。 、历史上少有所成的人物故事。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分享提升,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 2、展示王勃的诗文《滕王阁序》。 、展示王勃的诗文《滕王阁序》。 3、讲历史人物故事。 、讲历史人物故事。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背诵课文 、 2、积累诗《滕王阁序》 、积累诗《滕王阁序》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6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

在研读课文伊始,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朗读课文中,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包含面很广:很有才气的、善于观察的、善于思考的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抓住“很有才气”这一关键词,让学生们读读、画画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学生们在快速默读和圈圈画画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1、“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连都督都邀请这个孩子来参加,说明他很有才气。)

2、“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敢答应。”(谁都不敢在这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随便写文章,怕写得不好遭人耻笑。)顺势利导,我有提出了问题: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学生很快读出了第三自然段,由此,我引导学生明白王勃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写作文也应该这样。同时,我告诉学生这是反衬法,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

3、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从“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等词的理解体会王勃的才气。

4、当那位都督听人讲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从奇才也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气。)我再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

5、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从千古传诵也可看出王勃的才气。)

6、最后,在学生理解王勃很有才气的基础上,我又补充了“才华横溢、才智过人、文思敏捷、出类拔萃、后生可畏、笔下生花”等词语,增加了学生的词汇积累。

本节课,我抓住“才气”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学生学得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总之,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便于孩子们扎扎实实发展了?话说简简单单,实在是不简单!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的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情景教学贯穿与始终。

首先,在学生理请一.二自然段的文脉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邀请的场面,并进行评议,不仅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创编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语言文字有活生生的感受。此时再指导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学生通过朗读.表演.评议,初步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气,体会到了当场写作的难度,为激起学生对王勃的敬佩之情作了铺垫。

接下来我出示插图中显示的画面,王勃站在藤王阁上,仔细观察着什么美景呢?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赏景中体会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秋之深远,然后让学生把眼前之景用语言表达出来,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赏景与说话,学生便如身临其境,心有感悟。这时再让学生用心的读,读得美如其景。同时,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谐愉快,用自己的朗读尽情地抒发着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同时在教学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我把古文与今文对应结合,突破了理解古诗的难点,同时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第三段结尾的省略号这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课外,丰富想象能力。同时在轻读〈〈藤王阁序〉〉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王勃的敬佩之情。读后再说说为什么这么读,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的能力。随后的相互评价更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特别是对“胸有成竹”.“笔走如飞”这三个成语的理解产生了质的飞跃,使他们深深感到课文用词的准确.精妙,并从中再次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接下来再请学生们思考从王勃身上你学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引领学生感悟人物思想内涵,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暗示了写作方法,将情感态度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文道统一的思想。

最后总结课文,迁徙运用,根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用自己的话,描绘自己想象到的景色,写一段百字以上的景物描写片段。通过这一总结延伸,把学生领到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树立大教育的观点,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

三年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训练,一个学期下来,好多老师感觉到学生习作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实从三年级上的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而这篇课文同样是一篇指导学生习作的好文章。

在习作教学思考上,我个人一直认为“灵感”是训练学生学会习作的关键,写作教学不能忘记怪学生进行灵感训练,当然这一训练是有难度的,而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训练学生灵感的方法。学生接受每一次训练,其实都动脑子想了,他们怎么想,想什么,什么样的想可以给予学生写作的冲动,这一些我们通过读这篇文章,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好的文章是怎么产生的?我个人认为,与这种思考是极其相关的。现在好多学生在写作时,缺少着这种心想的过程,不能够在自己的想中寻找到让自己快乐的语言,所以害怕习作的心理也就有了。

读《少年王勃》这一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习作,离不开孩子大脑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学生是拒绝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其实就是一种大脑拒绝思考的反映。我们在每一次习作中,其实也有许多学生是这样的,他们的大脑也是拒绝思考,虽然最后也完成,多是应付之文。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中,我们应该让他们主动打开自己的大脑,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封闭。

当然这也课还有着另一层作用,那就是引领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是初中的教材),也就是说,这一课的学习,其实为孩子的未来做好一种铺垫,为以后建立一个情境,为以后建立一个知识结构。

这一课值得学生思考的地方不只是这些,比如少年王勃为什么这位年轻就有着这样的才气?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主题。阎都督是怎么知道少年王勃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点,不要以为孩子小,其实他们也能研究。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出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14岁的王勃受阎都督之邀,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

板书课题:9、少年王勃

注意多音字“少年 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3.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用各种方式读一读: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文章野鸭披着灿烂读《藤王阁序》才气秋景庆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5.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紧扣才气顺学而导

1.通过初读,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2.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奇才?为什么称他是奇才?

3.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8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生:我最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师: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有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生:我想读懂这句诗的意思。

师: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我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诗句的情景。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一生读得深情而又欢快)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景色太美丽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欢,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读得舒缓而又宁静)你读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我觉得这景色非常安静,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野鸭!)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师:(全班配乐朗读)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

生:我想用摄像机把它拍下来!(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起来,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两句?)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边的云霞多么美丽……(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生:老师,我能自己编一首小诗吗?(当然可以!)一道夕阳铺水中,水天一色两悠悠。孤鸭远飞余辉尽,惟有江水天际流。(掌声)

师:你最崇拜的诗人是谁?(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欢喜得不得了)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9

一、情景导入,揭题《少年王勃》,寻找话题,整体初读课文

1、播放情境flash短片。

2、知道这个动画片说的是谁吗?板书课题:9、少年王勃

注意多音字“少年 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精读全文,中心话题:王勃是什么样的人?

㈠ 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预设一】:“有才气”或者“奇才”,这可能是很多学生的认为。

〖预设二】:也许,学生还会读出:他是个孝顺的人,是个谦虚的人,勇敢的人,是善于观察和肯思考的人……

㈡ 相机教学,精读全文。

1、围绕“很有才气”精读课文:

⑴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⑵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王勃很有才气的句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⑶交流以上问题,相机精读全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①“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王勃是山西人,听说,可见名气很远,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②“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为什么大家不敢答应?(都督邀请的可都是一些名士呀。)

别人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凝望----认真地观察,换成看可以吗?只是在看在观察吗?---边看边想,在思考,认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同学们写作文也要这样。)

我想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

【媒体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③“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文思如泉----才华横溢,笔走如飞----写作速度非常快,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

是事先准备好的吗?(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④“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拍案叫绝”的意思。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⑤“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的意思。

⑥引导补充:课题“少年”---王勃当时只有14岁。

小结:课文中许多地方反映了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奇在年少,奇在写的速度快,奇在勇敢,奇在博学多才。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诗句描写的美景

1、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更是因奇才少年王勃写下一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 而享有盛誉,其中,有一诗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知道是哪一句吗?

【媒体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2、你们怎么结合课文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第三小节就是诗句的意思,让该生读)

【媒体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教学要点:

①“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

②野鸭----孤鹜 突出:一只 “齐飞”----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指名读,赛读与评点,学生齐读。

教师带读:“远处,-------。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灿烂的云霞在天边-------------”

激励: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4、多美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

5、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吟诵着千古佳句,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6、知道老师最想做什么吗?这么美的情景,难道不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吗?所以,老师最想做的是,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把他背下来。

四、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相机拓展,引导课外探究。

①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

②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

相机播放孙道临诵读《滕王阁序》的视频

2、结束语:

王勃在写这篇名文的时候非常年轻,所以课文的题目叫《少年王勃》。老师相信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也衷心希望我们班能出现像少年王勃那样有才华的人才。

《少年王勃》教后反思

一、寻找中心话题,让教学设计绽放美丽的花

教学的设计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追寻出新而又时刻离不开的话题,教学设计不应为教而设计,应该为学而设计。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以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本课教学,“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教学的重点,但我以为,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显然不够,学生很简单就能体会到王勃的很有才华,似乎没有悬念,没有悬念的前提下为找寻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没有什么深度探究的价值,那所谓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去探究、发现、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本课教学,我首先播放情景flash短片,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故事,再引导出课题,并从课题出发,引导出“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个开放式话题,虽然,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风平浪静有保障,但我以为:“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孩子们抓住后“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话题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3月份,我在两个学校不同的班级先后进行了公开课教学,从课堂反馈来看,两个班级的学生首先发现的不约而同都是王勃会观察、会思考,而不是首先便提到“很有才华”,两个班级的学生也都读出了:勇敢、孝顺、谦虚……等,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与获得中更学会了读书。

二、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

我们主张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再“开讲”,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很多教师会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这里也许花上很多的时间,我以为,本节理解也许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理解,而是通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这一段有也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我又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感悟写作过程,把学生带入习作殿堂

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研读教材和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两句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四、相机拓展,促进课内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课文,简短的叙述了王勃路过滕王阁赴宴而写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经过,其实,背后的花絮很多,滕王阁的介绍、王勃的传奇与佳作、《滕王阁序》全文……资源极其丰富。

本课教学中,我随着课文精读相机介绍王勃、滕王阁有关知识,在教学结束时,播放孙道临诵读的《滕王阁序》,还预设了: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内容,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滕王阁序》做好铺垫。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

多媒体显示滕王阁: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滕王阁。(巍峨壮观)

3、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腾王阁举行宴会,年少的王勃也被邀请去了。多媒体显示王勃图:请你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王勃。(风华正茂)

4、示句子: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谁来读,相机评:王勃的名气还真不小。(“很有才气”加点)再读,没想到王勃小小年纪,才气已是众人皆知了。

王勃是否真的很有才气,我们仔细读读下面的课文。

二、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自由读 2~5小节,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出了王勃的才气,用“------”划出来,然后在四人组中交流并说明你的理由。

2、交流

⑴出示:谁也不敢答应一句。

a.当时都督请的都是些什么人呀?(文人墨客,有才华的)

b.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在想些什么?(这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此时都面面相觑,互相推脱)谁来读。(一个个都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

小结:这么多有才学的人都不敢轻易答应可见当场写出一篇庆贺文章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

⑵出示:胸有成竹一句。

a.(点词语“胸有成竹”这是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讲: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最喜欢画竹,于是种了很多竹子,天天看,天天看,竹子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每当他想要画竹子的时候,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b.此时王勃心中也已经(写好了)谁也能胸有成竹地说一说。多自信啊,还带着点谦虚呢男生齐读。

c.接着王勃“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点出示。谁能读好。指名评,师评:王勃写得真快呀,读,文章的思路就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真是一气呵成。读,真是胸有成竹啊,齐读,真是才气横溢呀!

d.王勃为什么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他边看边想)他在看什么?(江上迷人的秋景)想什么?(怎样写文章)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华静芳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2

听尤丽娟老师的《少年王勃》

华静芳 发表【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一早到学校,就收到校长室发来的飞鸽传书,有幸听了尤老师上的《少年王勃》一课。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通过刻画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过程,表现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尤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总的感觉在各环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基础知识抓得很扎实。

1、 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说到以学生为主体,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天天挂在嘴边念叨。可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却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在初读课文时,尤老师让学生分段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读完后,让读的学生自己说说读得怎么样,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老师及时鼓励学生再来一次,在这样平和的氛围中,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负担,朗读的效果自然比上一次好。反过来看,平时的学生点评,特别是初读课文时,因对课文语言触摸次数少,读得少流利的现象是很多的,有时点评会出现专给同学挑毛病的现象,这样一来,朗读课文的同学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压力,第二次的朗读,他会刻意去注意,不能真正投入朗读。

在生字教学中,学生自己分析结构后,尤老师问大家:“哪个生字需要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写的?”许多学生都建议教“敢”,尤老师和大家认真学习了这个生字,在范写后,要求学生检查下老师书写的字,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这一些微小的细节,却反映出了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心里时刻装着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赏识他们。

2、注重初读,扫清阅读障碍。

在每段朗读后,老师都能引导学生把生字词语读准,尤老师特别有心地把每段的生字词在读完一段后及时出示,和学生一遍遍地读,正音。课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文本亲密接触,基本上达到了读得通顺、读得流利的教学要求。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题目看,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时候的王勃,突出“少年”一词,小小年纪的王勃就能写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不能不让人惊奇与敬佩。有的学生会对王勃的另一首诗句印象深刻“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由此引入对王勃的介绍,滕王阁更是以王勃的这篇序而名扬海内。看得出来,尤老师班上的学生预习工作做得很好,许多学生都能把课前了解到的,急于和大家分享。

4、扣“才华”,整体感知文章。

王勃的才华横溢,是贯穿这篇文章的主线,尤老师以“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第二课时,就围绕“从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有才华的?”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要说有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在学生介绍王勃,滕王阁的资料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有时资料上显示的是比较综合的,语言晦涩的文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如能把这些信息稍加整理,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其余学生会听得更清楚明白。另外在介绍时,图片的辅助功能体现不够明显。

转载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2

在简单导入后,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孩子们很快用“很有才气”来概括。在让学生板书后,很自然地引入到对文本的研读。

进入研读阶段,孩子的表现渐入佳境。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他们的发言每每出乎我的意料。

“从‘听说’这个词,我可以体会到两个意思:1、王勃确实很有才华,要不他的名气是不会传到阎都督的耳里的;2、从这个词也能看出,阎都督可能觉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吧,他没有亲自领略王勃的才华,所以想借此机会来领略一下吧!”

“我看阎都督有点半信半疑,毕竟仅仅是听说而已。”

“半信半疑?那是‘信’多一点,还是‘疑’多一点?”我追问到。

“应该是‘信’多一点,否则他就不会‘邀请他也来参加’了!”一个孩子接着话茬说。

“我觉得他或许还有想让他女婿在王勃面前露一下脸的意思。”

毫不起眼的“听说”两个字,居然被孩子们咀嚼出这么多的内容来,是我课前根本没想到的。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写诸位客人的表现,课前我是很担心孩子不能理解作者曲笔的妙处的。但课堂上孩子们的精彩依旧让我“吃惊”。

“这样写的目的其实还是是在写王勃。”

“哦,能具体说说吗?”

“写诸位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这样可以从反面衬托出王勃的‘才气过人’啊!”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担心自己不能写好,时间短,写不好就丢自己的面子的;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阎都督是早有安排的,让自己的女婿来写。他们没必要让阎都督为难。”

看得出,孩子们的课前是做了充分的预习的,我不禁一次次地为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

课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是课前最担心的,在新城的试上感觉处理得有点草率。虽然,课前做了无数次的思考,但总感觉没什么新的想法,总觉得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把孩子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于是,今天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处理:

在出示第三段文字后,我让孩子们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你的朗读,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或者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顿时明白过来,轻轻吟诵。不一会儿,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

“我看到了蓝天,看到了江水。”

“哦,是蓝天吗?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啊!”

“不对,是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孩子幡然醒悟。

“我看到了红红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上,好象给江面上铺上了一条金光大道。在这金色的世界里,有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在展翅翱翔。”

“哦,一只野鸭。”我故意强调了“一只”这两个字。

“是的,课文里说的,是‘孤骛’。”

“听大家说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

掌声中,我操起了那“不太普通”的普通话读起了课文,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或许,他们没想到老师真的会来范读。

见孩子们还沉浸在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我出示了“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图,说:“文字的描述这么优美,但王勃就用了一句就把这场面写了下来。”学生很自然地齐读起——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下课的铃声终于响起,孩子们意犹未尽,教室里一下子又恢复了热闹。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少都2个多音字。

2、学习叙述人物故事的文章,重点学习3、4自然段,引导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壮美秋景,激发学生对美好景观的向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景之壮美,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二、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理解: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胸有成竹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表达的意境。

难点:结合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体会秋景的壮美。

三、教材分析: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领悟佳句。另一张照片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

四、课题分析

“王勃”,唐代诗人。“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王勃少年时即显露才华,以此为题,点明文章所写的是王勃少年时代发生的事,体现了他少年时代非凡的天赋。

五、写作背景

1、王勃(650-676)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文偏于描写个人的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喻对现实的不满,风格较为清新。其文多为骈体,以《滕王阁序》比较有名。

2、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唐永徽四年,唐高祖李渊的儿子腾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上元二年,王勃省父,途径南昌,时值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宴会请宾客。王勃参加了这次宴会,于酒宴之上即席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阁序》。

六、重点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探、昌、阁、督、宴、章、鸭、读、序。

(1)昌、章都是后鼻音,探是前鼻音;

(2)督、读音节相同但声调不同。

2、形近字:探(探望) 昌(武昌) 阁(阁楼) 宴(宴会)

深 (深浅) 冒(感冒) 间 (房间) 安(安全)

3、近反义词

近:探望—探视 才华—才气 庆贺—祝贺 凝望—凝视

飘荡—飘扬 缓缓—缓慢

反:缓缓—急速 答应—拒绝 轻—重

4、多音字

少:shào( 少年), shǎo( 少数); 都:dū(都城 ),dōu(都是)

5、重点词语理解:

凝望;目不转睛的看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饿考虑。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

笔走如飞:是说写文章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6、句段解读: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这句话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人物的情态:看想转说。看是王勃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沉浸于其中;想是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转表面王勃有不吐不快,要立即显身手。当然王勃胸有成竹,却又不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他说的时候用了一个词“试试”,显得他很谦虚,由此看出虽然年少,但很很有修养。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都督只是听王勃很有才气,心里还存在疑问。在宴会上那么多的人都不敢写文章,偏偏你这个毛孩子敢写,胆子也太大了,我倒要看看你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呢!都督就是抱着这种心里在听别人读王勃的文章,知道他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由得拍案叫绝,他这才知道王勃的才气果然名不虚传。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文。

这最后一个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却具有收束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

七、文本拓展;

搜集王勃的资料以及王勃的诗文,在班上交流。

八、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积累:天才出于勤奋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激趣:同学们知道,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如司马光、怀素、孙中山等等,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聪明才智和优良的品质,我们今天的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一个少年朋友他叫什么名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做了什么样令人佩服的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少年王勃》(板书课题)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1)王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王勃做了什么样令人敬佩的事呐?

(3)为什么都督称王勃是一个奇才?

2、学习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读音、组词、形近字、结构偏旁)

(2)学习近反义词、多音字

(3)理解重点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意思

(4)会读重点词句,并抄写。

(5)读通课文,有感情的朗读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谈谈初读收获

讲解领读生字词(读音、组词、形近字、结构偏旁)

讲解近反义词、多音字

积累好词佳句,解释词语

课文诵读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

2、对子互批互改,并及时纠错,错的多的生字详细讲解。

第二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少年王勃》,王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大家最佩服王勃的地方是哪里?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非常快?

(3)如此快速的写出文章,那么文章好不好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联系课文插图和第三自然段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意思。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体会,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来讲解

(2)反复诵读,读出王勃写诗的情景,体会他的才华横溢。

(3)课文诵读,背诵课文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

2、对子互批互改,并及时纠错

第三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不亏为初唐四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少年有才的岂止他一个呢?这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少有所成的人物故事跟大家分享。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再现课文,体会王勃的才

2、展现王勃的诗文,《滕王阁序》的内容。

3、历史上少有所成的人物故事。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展示王勃的诗文《滕王阁序》。

3、讲历史人物故事。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背诵课文

2、积累诗《滕王阁序》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

在简单导入后,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孩子们很快用“很有才气”来概括。在让学生板书后,很自然地引入到对文本的研读。

进入研读阶段,孩子的表现渐入佳境。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他们的发言每每出乎我的意料。

“从‘听说’这个词,我可以体会到两个意思:1、王勃确实很有才华,要不他的名气是不会传到阎都督的耳里的;2、从这个词也能看出,阎都督可能觉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吧,他没有亲自领略王勃的才华,所以想借此机会来领略一下吧!”

“我看阎都督有点半信半疑,毕竟仅仅是听说而已。”

“半信半疑?那是‘信’多一点,还是‘疑’多一点?”我追问到。

“应该是‘信’多一点,否则他就不会‘邀请他也来参加’了!”一个孩子接着话茬说。

“我觉得他或许还有想让他女婿在王勃面前露一下脸的意思。”

毫不起眼的“听说”两个字,居然被孩子们咀嚼出这么多的内容来,是我课前根本没想到的。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写诸位客人的表现,课前我是很担心孩子不能理解作者曲笔的妙处的。但课堂上孩子们的精彩依旧让我“吃惊”。

“这样写的目的其实还是是在写王勃。”

“哦,能具体说说吗?”

“写诸位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这样可以从反面衬托出王勃的‘才气过人’啊!”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担心自己不能写好,时间短,写不好就丢自己的面子的;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阎都督是早有安排的,让自己的女婿来写。他们没必要让阎都督为难。”

看得出,孩子们的课前是做了充分的预习的,我不禁一次次地为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

课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是课前最担心的,在新城的试上感觉处理得有点草率。虽然,课前做了无数次的思考,但总感觉没什么新的想法,总觉得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把孩子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于是,今天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处理:

在出示第三段文字后,我让孩子们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你的朗读,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或者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顿时明白过来,轻轻吟诵。不一会儿,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

“我看到了蓝天,看到了江水。”

“哦,是蓝天吗?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啊!”

“不对,是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孩子幡然醒悟。

“我看到了红红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上,好象给江面上铺上了一条金光大道。在这金色的世界里,有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在展翅翱翔。”

“哦,一只野鸭。”我故意强调了“一只”这两个字。

“是的,课文里说的,是‘孤骛’。”

“听大家说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

掌声中,我操起了那“不太普通”的普通话读起了课文,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或许,他们没想到老师真的会来范读。

见孩子们还沉浸在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我出示了“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图,说:“文字的描述这么优美,但王勃就用了一句就把这场面写了下来。”学生很自然地齐读起——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下课的铃声终于响起,孩子们意犹未尽,教室里一下子又恢复了热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