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教学设计(推荐12篇)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琦君的《桂花雨》。
(齐读课题)
2、师:首先我来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能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美不美,____;亲不亲,____。 金窝银窝不如____________。
师:你知道这两句话的含义吗?(指名说)
过渡:是呀,在每个人的心中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怪不得琦君的母亲常常这样说──(出示课件: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3、齐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母亲吗?
(学生质疑: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母亲常常这样说呀?)
过渡: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特别)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作者家乡的旧宅院子看看那儿的金桂。
二、品读课文
1、体会桂花美、香:
⑴请大家打开课本,看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细细地去品读,找找看家乡的金桂有什么特别之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这些语句圈出来。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①桂花的姿态: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课件出示)
a、明白桂花可贵在不与别的花儿争艳,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笨拙美,更可贵的是有着别的花儿没有的芳香。它有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b、指导朗读:
读出桂花的笨拙美和品质美。
c、引读:
桂花有着这样可贵的品质,怪不得母亲常常说──(齐读母亲的话)
过渡:
家乡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你还从哪儿读出桂花的香?
②桂花的香飘十里: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课件出示)
a、从“香飘十里”、“浸”中体会出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的意境。
b、指导朗读:
突出“香飘十里”、“浸”。
c、引读:
家乡桂花开时,香飘十里,怪不得母亲常常说──(齐读母亲的话)
过渡:
家乡金桂的特别之处仅仅是香吗?(不,还有摇花乐)
乐在哪儿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体会“摇花乐”:
⑴为什么要“摇”桂花: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指导朗读。
⑵体验“摇花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突出“我”摇桂花的动作:“铺”、“抱”、“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师:你见过怎样的雨?
(春天的蒙蒙细雨,夏天的串串雷雨,秋天的绵绵细雨,冬天的雪花轻舞)
师:你觉得桂花摇落时象什么样的雨?
(学生各抒己见)
④指导感情朗读:
要喊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⑤过渡:
收桂花时仅仅是我快乐吗?
品读“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⑥引读:
每年家乡桂花丰收时,全家人都这么的快乐,怪不得母亲常常说──(齐读母亲的话)
3、体会桂花摇落以后人和年丰的情景:
过渡:
家乡的桂花不仅香飘十里,摇落时让人快乐,它还有很大的用处呢,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引读:
桂花摇落以后──
重点理解“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引读:
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家乡人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怪不得母亲常常说──(齐读母亲的话)
4、体会母亲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⑴你觉得外地的桂花真的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学生各抒己见)
(感悟母亲的思乡之情)
⑵你认为母亲还会思念家乡的什么?
说话练习:
外地的环境再好,还是──;外地的生活再舒适,还是──
5、体会“我”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引读:
每当母亲说这些话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她还会想起什么?
(各抒己见)
小结:
对呀,远在他乡的琦君无时不在思念在家乡,思念着家乡的一切!
三、课外拓展
1、师生共备思乡古诗。
2、师生共赏余光中的《乡愁》:
⑴齐读。
⑵师简介余光中。
⑶其实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还有很多,课外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下。
四、拓展延伸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
在你的记忆中你有哪些忘不了的人,忘不了的事,忘不了的物……试着用你的笔也像作者一样把它写下来。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设计理念】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传达的意蕴与情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桂花雨的意思,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桂花香”与“摇花乐”。
3、尝试用朗读来表达体会到的桂花带给人们的快乐。
【预设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诗句,读一读,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花?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
2、师:古代的人喜欢桂花,现代的人也同样喜欢桂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琦君的照片)
介绍作者:
琦君:1917年生,浙江永嘉人,女作家。1949年赴中国台湾,1977年定居美国。
示题:桂花。
3、你们见过桂花吗?
(桂花图片)你们见过桂花雨吗?出示课题“桂花雨”。
4、今天我们就走进琦君的童年时代,感受桂花雨给她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回忆。
二、了解大意
1、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划一划最喜欢的句子。
2、交流句子:
(随机正音,教学生字新词)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花香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花香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雨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故乡的桂花更香
3、再次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还明白了什么?
桂花送人、桂花有收获的期待(珍惜)、摇桂花是我童年的快乐、母亲思念故乡和故乡的桂花……
三、再读课文,品“香”
1、你们见过桂花树吗?
(桂花树图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读句子: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2、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生答:香。
3、再读课文,找找描写桂花香的语句,我们也来细细闻一闻,品一品。
4、交流句子:
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⑷“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这里的四句话,请你默默地读一读,品一品,哪一句里的桂花的最香。
(生读句子。)
6、交流、品读,重点关注:
“迷人”:
联系生活体验:甜甜的、淡淡的、丝丝缕缕的迷人花香,深深地吸了一口又一口.
“浸”:
⑴两个“浸”一起理解意思:
①谁来说说“浸”的意思?
(泡在水里,被水浸入;组词:浸透、浸入。)
②句子中的“浸”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浸字是弥漫的意思,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弥漫在这桂花的香气中。)
⑵两句话分开来体会: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教师引导想象“没有不”:
填空:一缕一阵一股一路一丝
晚上看书闻着一缕花香;妈妈洗衣服,风一吹,闻着一阵花香;推开窗户,一股花香迎面扑来;上学路上一路花香;坐车远行,衣服上还留有一丝花香……
c、师:浓郁的香气,包拢在我们周围,如缕缕清风,萦绕在每一个角落,似乎渗透到了我们的身体里,每一个细胞中。再齐读。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又是怎么样的?
a、理解:
“全年”──整年、四季、12个月、165天、分分秒秒。
b、分别换成:
“整年、一年四季、一年12个月、365天、分分秒秒”读句子。
(个别读为主,适当加上评价,指向花香久,无时不在。)
c、师生接读: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d、指名读读书上这一自然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e、继续师生接读:
不开花时,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f、交换一下,学生说前半句,教师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g、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
(齐读这一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h、“好香的雨啊!”这是哪儿来的雨?
找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i、理解:
纷纷、满头满身,体会“香”浓、多。
j、师:真是场好大的桂花雨,我们的头上,衣领里满是桂花,一不小心,调皮的桂花钻到了我们的嘴里,甜丝丝的。我们带着满口袋的桂花,跑到哪儿,满身的香气就飘到哪儿,有趣极了。(齐读)
k、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乐、生活的香甜。
l、静静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当时的情景。如果是你,在满头满身的桂花雨里,会怎样喊?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m、交流读句子: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评价: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心满意足的快乐。
n、摇桂花的快乐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作者的父亲曾经用诗句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份乐,这份喜。请你读读这首诗:
(指名读。)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o、桂花“香飘云天外”,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请你再读一读这些赞颂桂花的诗句。
(学生自由读)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张九龄)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朱熹)
从桂
(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广寒香一点,吹的满山开。
西湖
(明)沈之琰
微云澹澹碧天空,从桂香生细细风。
百顷西湖一明月,此生已在广寒宫。
品桂
(清)张云敖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四、存疑,作业
1、由古诗写“西湖”谈到“杭州”时,随机介绍杭州的桂花: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农历八月,正是秋风乍起时,夜里,山风穿风而过,带来一室花气,盈盈暗香笼袖,忍不住,闭目凝神,深呼吸──香气透心穿肠而过,刹那间,只疑人入仙境……当金黄色的桂花象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时,在西湖边上的满觉垅,满山遍谷,连绵数里地下着“桂花雨”,胜似天堂美景──“满垅桂雨”,落尽西湖千般秀。(杭州满觉陇赏桂的画面)
2、听到这儿,联系课文中出现的一个小细节,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下节课任务:
解决疑问,我爱桂花香、摇花乐,而母亲眼里心里的桂花又是什么?
3、作业:
背诵、摘抄自己特别喜欢的语段;搜集有关桂花的诗词、文章读一读。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谁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
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爱桂花──香
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
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摇桂花──乐
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
e、仿写句子:,纷纷落下来,都是。我高兴地喊着:“!”
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
思桂花──情
1.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
3.比较: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5.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回味“摇花乐”,体验“思乡情”
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课外拓展
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香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乐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4
(第二课时)
楚州实验小学 朱秀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香 乐 甜
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2、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生读,画出“沉浸”,桂花在全年中哪个季节开放?在桂花盛开季节整个村庄飘满香气,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要理解这句要联系第四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全年——
③是啊,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卤送给邻居们,有了这桂花,桂花卤邻居们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饼,平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那么你从这个“沉浸”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快乐、幸福、浓浓的乡情。)
④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
3、学生读,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这个香在哪里,“啊!好香的雨啊!” 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乐)
②这是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让我们用心品味。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同学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静静默读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畅谈画面。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孩子,想不想体验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全体起立,音乐)现在我们就是小琦君,憋着劲使劲地摇。一阵阵桂花从树上落下来像什么呀?孩子边摇边喊着——
摇啊摇啊,头上是桂花,身上是桂花,边小辫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
④师: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师:摇桂花,桂花雨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香甜、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作者什么之情?(急切的盼望着摇桂花)
②“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③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师:因为桂花香、摇花乐,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乐”。
过渡: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里也写了桂花的香?
5、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这里有香吗?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两种“香”中体会到什么情呢?(父亲、母亲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②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细细香风淡淡烟”读出了一个“香”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引齐说)这两行读出了——乐、甜。
③指导朗读,所以这首诗要读出这些感觉出来,谁来试试。我们一起吟吟这首诗。
过渡:父亲用了一首诗把桂花的“香”“乐”“甜”写出来了,父亲写的是一首诗,而母亲说的是一句话,这句话中也含有桂花的香。
6、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外地的花再香,……”
①谁来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②这句话你读得懂吗?这里的“外地”指的是哪里?课文因为是节选的,所以有些地方他没写明白,作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的瞿溪,这里的外地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到了杭州,杭州有一个叫满觉垅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花开时节,那是十里飘香,因为从小有着桂花情结,作者每年都去赏花,回来时总要带一大包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引齐说)
③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那么满觉垅的桂花真是的“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香吗?
(母亲比的不是桂花浓和淡,而是感情的深和浅。母亲喜爱、思念家乡。)
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她身边,对她说:外地的月亮真圆啊!她会说——
“外地的水真甜啊!”她会说——
“外地的人真亲啊!”她会说——
后来作者又去了美国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外国的生活真好!”母亲肯定会说——
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外地的桂花……
过渡: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
7、“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开家乡到了中国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作的小诗了……你能想象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有感受吗?
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啊!(板书:乡愁)
③补充原文结尾“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其实,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出示作品。
读这些书的名字,感觉到了吗?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中。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四、回顾课文
桂花雨,桂花雨,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闻到桂花香(指板书)作者就想起了故乡桂花迷人的香气,想起那阵阵桂花雨带来的——乐,带来的——甜,带来的淡淡的——乡愁!
五、作业
1、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琦君的其它作品。
2、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
桂 花 雨 (乡 愁)
香 乐 甜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设计理念】
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丽迷人的,而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虽然阵阵桂花已如雨般摇落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但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就让我们在作者回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时光,体验那种美好的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上文,激发情感
学习了上课《梅花魂》,透过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尤其是对一幅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下面,老师带来了王维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现的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出示诗歌)
学生自由吟诵诗歌,交流体会。
小结:
诗人漂泊他乡,通过心系家乡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在不少文章中,通过对某样事物的描写同样能传达人物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桂花雨》,聪明的同学们一定猜出了课文主要写的是──桂花,那它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结合所学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迁移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并划出有关词句。
反馈交流: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3、“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从这些句子,体会到课文表现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对它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学生直奔课文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三、赏析课文,领悟写法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理解全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主要写了“摇花乐”这件事。
⑴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这句话说明桂花树样子很一般。)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这句话描写了桂花树的叶子和花朵,表明桂花并不鲜艳,也不够明显。可是,就是这种普普通通的树,不显眼的小花,它的香气却“真是迷人”。)
⑵第二部分具体地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这一段文字写了四层内容:
①桂花开放,母亲担心台风刮来。
②桂花盛开,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爱恋。)
③“我”帮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a、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b、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c、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d、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④摇落的桂花有的可加在茶叶中泡茶,有的可用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在这一部分中,“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
⑶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相比较,再一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①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自由发言)
交流体会: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②“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2、老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幅好画、一坛好酒,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称妙。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比较,想象,实现美文美读、美悟、美育。
四、感情读文,深化情感
五、句式练习,加深体会
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扩散思维,激发情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怀念童年介绍故乡的桂花
回忆“摇花乐”的情景
思念故乡再忆童年往事
【资料链接】
1、简介作者:
琦君(1917~)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中国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2、介绍桂花: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3、古诗:
王维的《杂诗三首·二》、贺之章的《回乡偶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散文:
杨朔的《荔枝蜜》、《茶花赋》。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6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略读课文,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设流程】
一、激趣引入
1、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女作家琦君的童年,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由童年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孩子们会比较爱学]
2、阅读导读部分。我们在课文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呢,请打开书阅读导读部分。
[体现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根据导学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学时可以有的放矢,能够抓住重点]
二、感知 深化
1、读文理解
让我们带着问题用心的去读读课文,把课文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想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你从文中还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读文中抓住主要问题,学生有目标, 理解时更加透彻]
2、检查朗读 指名分段配乐读
4、学生汇报: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摇花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此时,你的脑海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指导想象
[想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摇花的快乐,作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吸引人]
读好这部分还要注意什么呢?(喊起来)我们一起来喊一喊,好吗?(生齐喊)
[喊中释放了学生快乐的心情,使学生完全地融入其中]
我从同学们朗读中感受到了喜悦,是呀!桂花雨中有我多少欢乐的笑声,桂花雨中有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呀!
过渡:这样美丽的桂花雨,这样香的桂花雨,真让我陶醉。文中还有哪里写了桂花的香?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自然的过渡到香气迷人的桂花,得到学生的认可]
桂花香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古人用“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神原是月中来”来形容桂花的香。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真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理解“全年”的意思: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时香,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指导朗读:
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
[这部分抓住重点句子,感受桂花的香,抓住重点一个“浸”来体会桂花的香。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5、再次读文。文中除了写桂花香、摇花乐,你还知道了什么?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各有各的感悟,各有各的收获]
桂花的样子(第二段)
老师带你们看看桂花。介绍桂花。这些桂花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真是“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6、文中你还有不理解的问题?或者你理解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最难理解的地方,所以设计了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母亲话里的含义,蕴含的深深的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母亲的话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如果“我”说,外地的环境很美,那母亲会怎么说?如果“我”说,外地的东西很好吃,那母亲会怎么说?如果“我”说外地的生活很快乐呢,那母亲会怎么说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你能理解母亲吗?
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反馈。
是呀!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文章最后一句话
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7、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里更能体会得到作者的内心,也就明白作者为什么那么难忘摇花乐与桂花雨]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
四、推荐阅读
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书。
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推荐阅读,是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已经有很多的阅读量,教师的适时推荐是非常重要的]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的思想产生共鸣,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两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建议
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还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3.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搜集关于描写桂花的诗句。
2.如果有条件,可以观察桂花。
教学流程
一 欣赏桂花,揭示“桂花雨”。
(板书)桂花 同学们,见过桂花吗?说说你印象中的桂花?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欣赏桂花。(课件出示桂花的图片或录像)感觉如何?
历来的文人墨客对桂花非常喜爱,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你能说一说关于桂花的诗句吗?(学生交流)
(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会说到以下诗句)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张九龄)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杨万里)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朱熹)
清香不与群芳并。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古代的人喜欢桂花,现代的人也同样喜欢桂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桂花雨,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板书:雨)
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识桂花雨,品味桂花香。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相机纠正错误。
注意多音字:浸
4.“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测:桂花香 摇花乐)
6.文章多处说到了桂花的“香”,请你默读课文2-6自然段,划出来有关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会找出这些句子,根据学生说的顺序教师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理解: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这就是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这里的花香太迷人了,闻久了,让人---(沉醉),让人---
本文主要写的都是桂花,这里为什么要写树呢?
(既起到衬托的作用,又赞美了桂花树的谦虚,不张扬)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浸”就是---(泡),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浸在哪里?
② 从“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香味浓 屋里、屋外,走到哪里都是桂花的香味)
③ 感情朗读。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 桂花的花期不算太长,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读读第6自然段,谈体会。(交流)
② 平日里喝着桂花泡的茶,沁人心脾。过年时品尝着桂花做的糕饼,唇齿留香。花是有季节的,但花的香气一年四季都弥久不散,令人陶醉。齐读第6自然段。
三 走进桂花雨,体验摇花乐。
桂花的香味令人难忘,但留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摇花乐了。
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哪些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是很快乐的?
(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会从下面几处交流)
1.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⑴ 从哪些词体会到乐的?
(总是缠着:天天缠,催)
你缠妈妈是怎么缠的?(指名做动作)
(撒娇;拉着妈妈的衣袖左右晃)
⑵ 你会怎样缠着妈妈问?
出示句式: 我总是( 地 )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着急 不耐烦 …… )
⑶ 感情朗读。
引读:“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由读想一想: 你从哪些词体会出了作者的快乐?
3.摇啊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句写出了桂花什么特点?(多、密、香)
从哪感受到多、密?(纷纷、满头满身)
(出示句子)
桂花落在头上,像 。
(戴了一条花头巾 妈妈抚摸我的头 插上了金黄的头花……)
桂花落在脖子里,像 。
(给我挠痒痒 戴了一条金黄的项链……)
桂花落满全身,我就像 。
(穿了一件花衣服 一个美丽的花仙子……)
我的快乐还表现在哪儿?
(喊 两个感叹号)
这是在怎样的喊?(高兴、激动、兴高采烈、拍着手、蹦着跳着----)
请你这样喊一喊?(感情朗读)
四 对比桂花香, 感悟思乡情。
1.(过渡)家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 给全村人带来香甜的生活。桂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念中学时到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
(指名说、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讨论,这里的桂花香还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句子: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交流体会)
3. 既然,杭州的桂花香,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也就喜欢自己家乡的桂花。)
有了这份浓浓的情,(出示课件)
这里的水再甜,也比不上 。
这里的 再 ,也比不上 。
同学们都说到母亲的心坎里去了。 正如歌里所唱的——(播放歌曲《故乡情》)
4.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的桂花,我更难忘-------(引读第8自然段)
5.课堂小结
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它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再读课题。
五 走出桂花雨, 走近摇花人。
1.作者为什么深爱她的家乡,这和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多媒体出示琦君资料:
琦君 191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现当代女作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她1949年离开家乡去了中国台湾,后又定居美国。
不管她身在何处,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课件出示 教师朗读):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2.如果大家想深入地了解琦君,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她的其他的怀乡思亲散文:《春酒》、《月光饼》、《水是故乡甜》、《杨梅》、《双亲》、《母亲》、《第一次坐火车》……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第五自然段基本上要求能熟读成颂。
2、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怀乡之情,以及摇花之乐。
3、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怀乡的那份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琦君,揭趣引入课文
板书:桂花雨。
介绍琦君: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她出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她的父亲是国民党的一名高级将领。琦君以散文响誉文坛,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写的最出色的是回忆早年生活的怀旧文章,不论写人、事、物,都以细腻雅致的文笔,动人的情节把读者牵引至她所无法忘怀的故乡。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琦君,走近琦君的童年,好好地去欣赏欣赏那阵阵美丽的桂花雨吧!读题。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激趣读文。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怀
1、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桂花树的样子是怎样的,教学“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2、既然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桂花也不好看,那作者为什么却对桂花那么痴迷呢?(因为桂花的香气。)
三、细读课文,感受桂花之香
1、师:仔细读课文,文章哪些语句写到了桂花的香气?请用“──”划下来。
2、交流:
朗读。
3、大屏幕显示下列句子:
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⑷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⑸“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⑹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师:用心读读这些句子,想想: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空气中全都飘飞着,弥漫着,沉浸着,浸泡着,淡雅的、浓郁的香味等。)这种走路空气中弥漫着香气,读书空气中充盈着香气,吃饭空气中飘飞着香气,睡觉也枕着香气入睡的感觉,课文中用哪个词把它表现出来了?(板书:浸)再轻轻地读文章4、6两节,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感情朗读4、6两小节。
4、怪不得,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里指哪里?是真的比不上吗?再读文章3、5、7小节结合文章中母亲对桂花的关注、深情来体会。
师:母亲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也享受着馈赠桂花给她带来的乐趣,桂花已融入进了她的生命!所以──再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5、当时,琦君体会不到母亲的那份落寞、那份深情,后来,一直到她旅居中国台湾以后,她才深切地感受到了,并把它流泻于笔端:
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移植”一词,用得何等精妙),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土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
──《家乡味》
来到中国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乡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还仅仅是母亲的心声吗?深情朗读这句话。
四、赏读课文,想象“摇花”之乐
师:作者怀念的只是桂花之香吗?
学生通过朗读,再现摇花乐。
教师配乐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肩上,落在我的脸上,落在我的身上,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低头一看,地上也早已铺满了桂花,踩上去软绵绵的。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让学生闭目想象。
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交流。
指导美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
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摇花之乐吗?(家乡的山山水水,人人物物,点点滴滴。)
再次深情朗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五、提升认识,了解琦君其人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琦君已老了,并与今年五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说的话,她写的文章,却成了我们永远的财富。齐读琦君的话:“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结课。
【评课】
朱慧:
这堂课朗读很到位。
1、教师舍得放时间给学生读书:
上课伊始,教师放手让学生整整读了五分钟,整个教学过程也均可说是书声琅琅。
2、教师抓住文本的典型语句,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再入情朗读,学生大多能有滋有味地美读。
3、读得层次性也很鲜明,从读准、读通、美读,到最后的摇花部分的熟读成诵,层层递进,环环提高,学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读书,拥有了积累。
丁萍:
正如朱慧老师所评,章老师这堂课朗读指导很到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是一堂快乐的语文课。通过感受桂花的香,想象摇花的乐,孩子们沉浸于桂花的世界中,畅谈自己的感受:“我感觉我简直成了桂花人,满头满脸都是桂花,真香啊!”“我感觉我的周围全都弥漫着桂花的香味,那香味仿佛钻进了我的头发中,我的衣服中,我感觉我就像桂花仙子一样!”听着这诗意的语言,真是一种享受,有着如此快乐的心境,相信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肯定会越来越浓。
杨洁:
优点我就不讲了,我来谈谈不足之处。这堂课后半堂课学生挺投入,可是前半堂课,学生没动起来,课堂有点沉闷,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划出了描写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迟迟无人举手,老师引导再三,效果仍不理想。这部分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还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表达浅显易懂,教师放得可否再开些?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正如杨老师所评,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写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让学生自读4、8小节,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情况就不同了。这是感受一。二、杨老师说,这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上放得不够开。确实,我也有同感。总感觉教师牵得痕迹太浓,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但具体如何放,我不知道,这方面只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整个教学过程,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是:教学中,我始终把目光关注于学生,关注于学生的语言生长点,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并能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扩充、丰厚学生原有的语言图式,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语言提升、质变又添了一把薪,加了一把火。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10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析
《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全文以桂花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感情。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意图
课题“桂花雨”引领读者感受那浓郁的桂花香气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读着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其次是情境创设,我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从“摇花乐”入手,循着“桂花香”,感悟“思乡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外乡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扫除生字词障碍,初读感知,读通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桂花姿态的特点及它浓郁的香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不仅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回忆一下课文记叙的哪些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父亲的诗,母亲的话。)
摇桂花的情景是作者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一件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这件事,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的童年。(板书:摇桂花 乐)
二、体会“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句子,圈圈词语,体会一下。
2、交流:你刚才划的是哪一句?圈了哪些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不一般。
(2)“老是”、“缠”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可见我对这一乐事的向往程度,表面上是问妈妈,实际上是要求妈妈让我马上去摇桂花。
(3)是啊,我是这样急切地要摇桂花,能在“问”前加上提示语吗?(急切地、迫不及待地、一遍又一遍地等)
(4)你注意到这句话的标点了吗?作者的这句话是问句,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
(4)朗读体会。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两个“帮着”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乐乎的心情。
(2)适时提示学生圈动词:“铺”、“抱”、“摇”。从中体会“我”的那份高兴劲。
小结:这便是儿童快乐,是童真,是童趣,只有儿童才能了解,才能体会。就像父亲诗中写的“儿童解得摇花乐”。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交流“纷纷”、“满头满身”、“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等词。老师适时点拨:“满头满身”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2)请你们也来大胆地想象一下,“满头满身”是怎样的情景呢?
幻灯出示练习:
一朵朵桂花落在头上,像 ;落在肩上,像
;落在身上,像 。
这桂花雨真 !
(3)于是我会情不自禁地喊。想象一下,“我”会怎样喊出这句话?可能会有哪些动作和表情呢?(情不自禁、高声地、忍不住、仰起头、张开双臂等,让学生充分想象,体会作者的欢乐。))
小结: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我们听到的是一份惊喜,大家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赞美。让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
过渡:这桂花雨多香、多美、多大呀!所以课题叫“桂花雨”。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味?
(板书:桂花雨 香 大 美)
三、感受“桂花香”。
重点交流这两句
1、“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飘向空中,到处都是,弥漫着整个空间,正如父亲诗中写的“细细香风淡淡烟”。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香了那水晶盘,香了父亲的诗兴,香了我们的宅院,香了整个村庄,香了作者童年的梦。这真是“花雨缤纷入梦甜”啊!)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悟“思乡情”。
1、过渡:沐浴着这场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快乐的又何止是我一个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
2、交流:
(1)“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理解“绝”(字典字义选择)、“解”(联系上下文)、“即时”(找近义词)。(渗透理解字词的方法教学)
*请你读读诗句,想象摇花乐的情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父亲作诗的心情怎样?(陶醉、高兴)
*小结:父亲用诗句高度概括了摇桂花的情景,让我们如临其境。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创作的灵感就来源于生活”。
*感情朗读。
(2)“可是母亲一看天上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因为母亲不希望桂花被台风吹落,否则就不能竞收桂子了。所以提前摇桂
花。母亲在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感受了一份快乐。这真是“竞收桂子庆丰年”的欢乐场面。)
2、小结: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母亲还有父亲,都离开了故乡,到了外地,我知道母亲很喜欢桂花,所以,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学生读,颜色显示“外地”、“家乡旧宅院子里”、“比不得”。
*母亲说这句话时,会怎么说?
*母亲说这句话时,会想起什么?(桂花树的样子、摇桂花的情景、桂花的用途)
*母亲说这句话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总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 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作业。
1、 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 想象练习:
一朵朵桂花落在头上,像 ;落在肩上,像
;落在身上,像 。
这桂花雨真 !
板书设计 11、 桂 花 雨
摇桂花 快乐 思念故乡
桂花雨 多、香、美 怀念童年
《桂花雨 》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省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桂花雨》。(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就让我们感觉香香的、美美的,那么这场缤纷的桂花雨给作者琦君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我感受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你觉得这场桂花雨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快乐)
这是作者摇落桂花后沐浴在桂花雨之中的快乐,那么在摇花前、摇花时的快乐都体现在哪里呢?快速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一)我——摇花乐
(摇花前)
师:摇花前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生: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评价:同学们,在你们心里什么事才算得上是大事呢?
可见摇桂花在我心中的分量可不轻呀!每到桂花飘香的时节,我总要缠着母亲问(引读)。想想我是在问妈妈吗?
评价:是在催妈妈,催那心里肯定是很急的。谁来催催看?
评价:这声妈喊的多有味呀,妈的心都会被你喊软的。谁再来试试?
评价:我只催了一声吗?“老是缠着”可以看出不止一遍呀。谁会缠着妈妈多催几声?
过渡:还没摇桂花,快乐已充溢我整个心胸,让我们一起体会着小琦君的这种迫切的心情来催一催妈妈吧。
那摇花时的快乐又体现在哪里呢?
(摇花时)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评价:看真切了,作者又是帮着……,又是帮着……,而且(使劲)摇呀,小琦君又帮着又帮那,这是为什么呀,不嫌累吗?
评价:想想大人们真的要这小家伙帮忙吗?(生摇头)
即使帮忙能帮多大的忙呀!哪是帮呀,分明是自己乐得在里面搅和
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乐呼劲呀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帮作者使劲地摇这棵桂花树吧。齐读
(摇花后)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场落英缤纷的桂花雨(展示课件桂花落英缤纷的场面,引导学生想像说话),请同学们融进这场桂花雨中,把自己想像成一朵桂花,看看你的眼前都出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美好画面。以“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桂花”练习说一说。
2、交流
3、感受着这场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手舞足蹈……)
4、作者沐浴在桂花雨中的快乐、兴奋、惊喜、温馨、浪漫岂是几个优美的词语能形容的?在这里一切言辞都显得苍白,千万种感受都包含在这一声喊里面,再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5、小结:摇桂花给我童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以至于长大后仍然难以忘怀!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对母亲来说又何尝不是呢?再读课文,找出写母亲的句子细细体会体会?
(二)母亲——桂花情
1、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多有心的母亲呀,她时刻关注着天气还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要赶在下雨之前摇桂花呢?(第二自然段)
2、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多么细心的母亲!
3、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摇桂花,摇出了母亲浓厚的乡情和无私的亲情。摇桂花对我是大事,对母亲是大事,对全家人来说也是大事。摇桂花,还能摇出什么呢?赶紧到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去找答案。
(桂花茶桂花卤糕饼)
4、整个秋天,整个村庄都沐浴在桂花香中,作者琦君说(引读)“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a、全年都能吃到桂花卤、桂花糕,香
b、晒干的桂花收在铁罐子里,香
c、桂花落在泥土里,香了整个村庄。
小结:随时能吃到用桂花做的高点,喝到用桂花泡制的桂花茶,连泥土里都藏着桂花的芳香,这怎能不是香了全年呢?齐读。
5、桂花雨,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它香了那“水晶盘”;它香了整个宅院;它香了整个村庄;它香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个画家,你会?你是一个作家,你会?你是一个摄影师,你会?你是一个诗人,你会?父亲就是一个诗人,此情此景让他诗兴大发,我们一起来读读父亲随口吟诵的这首绝句。
(三)父亲——桂花诗
1、读诗句(自由读——指名读)“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好一个“花雨缤纷入梦甜。”你欣赏了这场桂花雨,享受了摇花乐,如果你做了一个梦,梦中都梦到了什么让你感到了甜蜜呢?拿出笔快速地把它写下来。(交流)
3、是的,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不仅落在作者心里,母亲心里,父亲心里,全村人的心里,也落在了我们的心里,这不正是一个甜蜜的梦!甜蜜得让人无法忘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四)故乡情
1、出示: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1)师: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难道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真的比外地的桂花香吗?
2)母亲不仅爱家乡的桂花,也爱家乡的亲人,爱家乡的一切,假如现在,我来到了母亲的身边,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2、是呀,人们常说水是故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花也是故乡的香,更何况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里藏着我们全家的快乐与幸福,对母亲来说显得就更加的“金贵”。
所以,每当我捧一大袋桂花回家,母亲总要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每当丹桂飘香,母亲凝望桂树,总是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家乡的桂花雨在母亲心中也是“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小结:好香的桂花雨呀!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成了
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作者琦君在《烟愁》里这样说:“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亲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作者寄情桂花雨表达了她对家乡对亲人深切的爱。出示第六自然段,(引读)带着这种爱再次齐读课题。
三、作业(三选一):
阅读:1、收集与桂花有关的诗句或图片;
2、读读《作文选》中同龄作者的《童年趣事》;
3、收集思乡诗、散文,如《乡愁》,看看作者是怎么寄托自己的情思的?
练笔:
1、听听你们的爷爷奶奶说说童年的往事,在他们的回忆里,可能没有那缤纷的花雨,但一样有难忘的快乐,把它记在你们的小练笔上;
2、写一写你儿时一段难忘的经历;
3、远离家乡的孩子可以试着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寄托于一事、一物,仿照课文写一写你对家乡的思念。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摇花乐
母亲桂花情
父亲桂花诗
家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