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17篇)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49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凤凰语文网友没有去处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并在次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取课文中喜爱的部分进行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 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 新授。
1、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部分。
2、 学生读课文。
3、 指名答。板书。(2~5讲的是白鹭的精巧,6~9讲的是白鹭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4、 看白鹭的图片,要求学生读2~5,说说怎么来写精巧的。
5、 ⑴白鹭常见,教师口述,郭沫若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和朱鹭作了比较;
⑵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指名读,具体说说感受。那谁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白鹭的精巧。指名作评价。要求学生练读。指名读。问同学们喜欢它的精巧吗?试着背一背。
6、 白鹭不但是精巧的,还是韵味无穷的。默读文章6~9,想想课文中写了白鹭哪几个画面?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的韵味无穷?用笔画下来。
7、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8、 指名说。板书。(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
9、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画,向大家介绍白鹭的韵味无穷。相机出示图画。
10、 钓鱼图,⑴比喻是一幅图画,让作者感到美;
⑵钓鱼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喜欢上这图画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11、 了望图,⑴悠然,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指名读,要求在心里体会。评价。再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12、 低飞图,⑴给人带来乐趣,很少见。学生读,教师读。评价两者的表现。齐读。
13、 这三幅图写出了白鹭的韵味无穷,你们喜欢上它了吗?但是白鹭不会唱歌,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理解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
14、 积累。你喜欢哪一图画。读一读,背一背。
三、 小结。
1、 白鹭,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曾多次写到。出示杜牧的古诗,带领学生读。
2、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白鹭一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会不一样。下课。
[此贴子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1生字词:
鹤蓑喙嵌框嗜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一(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二(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三(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四(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6;白鹭瞭望图○7;白鹭晚飞图○8)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板书:16、白鹭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精巧的诗觅食白鹭钓鱼图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白鹭瞭望图
飞行白鹭低飞图
首→呼应←尾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作者:紫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23
苏教版小语十二册16课《白鹭》教学设计
金湖县金沟中心小学 王旭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发现美,同样在语文课本中我们也要学会去发现美。
2、看图,猜一句唐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你从发现诗句中欣赏到什么美?
诗中有画,画面如诗。
你从中发现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
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juan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指读生字词:(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2、 想想文章是从那几方面介绍白鹭的美的?(外形、觅食、栖息、晚飞等。)
3、画出文章首尾呼应的句子。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三、精读欣赏
1、请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
(多媒体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配以优雅的轻音乐。包括白鹭的外形图、觅食图、栖息图、晚飞图等。)
2、同学们,这些图片美吗?
图片这么美,郭沫若老先生笔下的白鹭更美,如诗如画。这么美的文章我们更要把他读美。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想读的一部分认真读。
想想:这一部分哪儿写得好?为什么说这儿写得好?
3、精读每部分
白鹭的外形美
a、指名说说这一部分哪儿写得好?为什么说这儿写得好?
(让学生充分地说,说理由,说感受。)
b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图片欣赏,重点词句的理解。
a第3、4节运用对比的写法,写白鹤为了衬托白鹭的精巧;写朱鹭、苍鹭是为了衬托白鹭的常见。(出示白鹭与朱鹭、苍鹭的比较图片)
b第5、2自然段写了白鹭外形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的适宜和精巧。
(请学生上台对照白鹭的图片点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以此体会白鹭外形的精巧。)
c、指导记忆背诵。出示下面的填空:
那()的蓑毛,那()结构,那()的长喙,那()的脚,增一点儿(),减一点儿(),素一点儿(),深一点儿()。
d、写法指导郭沫若老先生的对白鹭的描写是借鉴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的写法。出示下面一段话: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e、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f、小结:这一部分写出了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的和谐、优美的轮廓美和比例的协调、匀称,如一首精巧的诗。
欣赏白鹭的钓鱼图
a、请学生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b、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c、展开想象,白鹭是怎么钓鱼的?(出示白鹭钓鱼的组图,感受其钓鱼时的韵味。)
d、如果把“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这句话去掉好不好?为什么?(这是个比喻句,展现了诗一样的画面)
e、赏读。
欣赏白鹭的栖息图
a、出示白鹭栖息图,对照课文理解“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安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了望,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
b、引导学生探究,分组讨论:白鹭真的是在了望吗?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观点。
(也许白鹭也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赏读这一节
白鹭晚飞图
指名读,理解反问句。想想“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给人的美感如歌)
四、总结全文
(再一次欣赏白鹭的一组图片,配以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细细品味,陶醉其中。)
白鹭 (实在)是
身段 (外形图) 精巧的诗
觅食 (钓鱼图)
飞行 (低飞图)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瞭望图)
你怎样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讨论:根据诗的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五、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理解到了,欣赏到了白鹭的美,同时也领略到了大作家的文笔的魅力。你一定也想对白鹭唱一首赞歌吧?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学生写诗,还可以配上图画。
集体评议交流。(实物投影展示,朗读。)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76
《白鹭》详案
作者:宋亮
执教者:宋亮 时间:XX年4月
内容: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白鹭》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如诗如画如歌。
2、品味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2、我们来看有关白鹭的录像,(播放白鹭的生活资料篇)。
3、白鹭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笔下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4、仔细看看图,试着再读§1-5,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生答)
5、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白鹭高贵、典雅的气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着自己练读。
6、谁先来试一下?
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哪一节?
7、看来,白鹭的外型已经吸引了你的关注。
让我们再读§1-5. ( 读完后师述: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8、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这让他关注白鹭的一举一动。
请你读读§6-8,注意白鹭的生活习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读完后交流:
一生§6:先读给大家听,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因为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一生§7: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好。读给大家听,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深刻。(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一生§8:读给大家听,然后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0、§7:出示白鹭图,(同时音乐起) 师范读§7
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白鹭站在那儿,它想干什么? (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远方的朋友祈祷,有个学生说白鹭在欣赏太阳出来时美景,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朝阳添上一抹美丽的色彩……)这个孩子读, 齐读§7
11、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取个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说理由)
蓝天下的精灵(灵动的小鸟)
把这种天使、精灵、灵动的小鸟的感觉读出来。
12、还有什么画面给你感受深,让你心驰神往。
§6:一生说,出示又一幅画。(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图)
13、这么美的画,可惜缺少画外音。用你们的朗读配上画外音, 试着读读看。( 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沉醉,同学们满意吗?试着一起读。
14、这么美的画,想不想为它取个名字?
15、§8图画非常美丽,惊鸿一瞥。出示图:师读,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诗意的画面,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意读出来。
你为什么读是时候带着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诗一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觉得人与自然、白鹭融为一体。
师:不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读)
16、让我们再次回眸,再去读§6——8(电脑出示刚才的三幅图)
17、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再看白鹭各种图(生活习性)
18、师:我听到了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生:白鹭是一首歌,一首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生: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19、师:自然界的什么动物曾经带给你神往,你们一定会说出很多,但一定会有它——白鹭(出示白鹭图与题目,读课题)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案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06
《白鹭》教案设计
设计者是徐州市新沂新安小学:孙庆博
课前交流:
引导背诵赞美春天的诗词,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诗词的魅力。
导入:
1、 揭示课题:板书 白鹭
2、 引导学生背诵关于白鹭的诗(要求学生把诗的韵味诵读出来)
3、 在你的心目中,感觉什么是诗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体会诗是精炼的,是美好的,是我们的国粹。要学会边读边想象(诗中要有画)
4、 导入:白鹭明明是水鸟,而大文豪郭沫若却说它是…..(引:诗)是……(引:精巧的诗),是……(引韵味无穷的诗)白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自读感悟: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想一想白鹭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描写白鹭样子的句子.
指导:怎样读才能让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读,指名读(教师强调颜色和身段)
3、 出示幻灯:(白鹭)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照图画来读。读出白鹭的美。
指名学生朗读。
4、 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适宜、身段、精巧等)
整体又给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5、 引导读书: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评议。
6、 6---8 自然段是写什么的?自由朗读。
7、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如果给画面起名字的话,你想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读是思考
8、 合作交流。
9、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 悠悠钓鱼者:引导学生说,加什么语言才能使图画更没呢?
朗读思考,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引导:蓝天、碧草、清水等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齐读再次体会。
(2) 悠悠嘹望者:帮助学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
引导:白鹭的一种嗜好就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所以作者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 悠悠飞行者:齐读: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样改能用在白鹭的飞行上呢?
10、 出示图画:(几幅活动的图)这么美的白鹭,这么优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11、 读全文,读出你的感受来。
四、课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发现想对大文豪说几句呢?
引导学生畅谈:
可以这样:(1)用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来夸夸同学或其衣服什么的。
(2)深化写作 的背景:2天写出了3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等
(3)学会迁移应运:大文豪抄袭别人的文章: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设计者是徐州市新沂新安小学:孙庆博)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51
《白鹭》教案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本教案由教案吧提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板书:16白鹭
美
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2
《白鹭》教学设计
作者:王 映 辉(yinghui79)出处:敏思博客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不同做法: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93
《白鹭》第一课时
凤凰语文网友没有去处
目标:
1、 学习本课6个生字,8个生词,要做到会读,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整体感知课文,能理清条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能理清条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白鹭。板书课题。问:你想到什么?(白鹭是什么,是写白鹭的,写了白鹭的什么)
2、 (白鹭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投影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经写过白鹭。你觉得写得好吗?美在什么地方?指名答。诗里仅仅用了这么几个字就让我们感觉到了景物的美丽。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几句诗?(理解精巧)
3、 谁见过白鹭?投影出示图片及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
二、 初读课文。
1、 出示自读要求,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⑵想想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
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写出你想到的问题。
2、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3、 要求分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 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5、 交流读书后的收获:课文中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写了①白鹭的身段、颜色(2~5) ;②写了白鹭的捕食、栖息、飞行(6~9)。)板书。
6、 读读1、10两个自然段,说说讲的什么?(白鹭是一首诗。)
7、 为什么这么说?
8、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默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划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白鹭与古诗的特点。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投影。
9、 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与喜爱。
10、 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酌情解决。(如果问题过多,要求学生把写下的问题写在纸上,下课交来。)
结束语:我们会在第二节课内进行解决。
三、书写生字。
1、 要求观察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 描红、临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解: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即以一句富有意味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读者心里投下一个优美的意象,虽还没了解白鹭的样子,但已在心里有了一个诗意的期待。
接下来的第二至五自然段,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显得十分精巧。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的鲜明对比以及对白鹭的蓑毛、长喙、脚的具体描写,彰显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第六至九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以人们以美的享受。作者虽然没有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但寥寥数笔却勾勒出几幅清新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篇首相呼应,对全文作结,以肯定的语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静态与动态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清流荡涤内心的浮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情感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想象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凭借语言材料,感受、想象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白鹭》是郭沫若的散文,文章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设计思路: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总领全文的句子,指导学生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再带着“为什么说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悬念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简述: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的每一句话;理清文章脉落;学习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领悟白鹭的形体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郭沫若先生带着我们一起走近了白鹭,你能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媒体映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素雅而和谐。
二、品味。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白鹭这首精巧的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画卷。
1.仔细听老师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
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让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来学习,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3.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出现)。
(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钓鱼”“图画”——静)
a.赏析“钓鱼”: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媒体映示:清水田里静静钓鱼)你能读一读吗?
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悠然”“瞭望”——悠)
a.赏析“瞭望”: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如果不是在瞭望,它可能在——;如果他真的是在瞭望,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或许它望见了——……
课文最后虽然是问号,你读的时候,如果把它想象成什么标点,味道就出来了?
b.请男孩闭上眼睛,听着女孩的朗读,展开想象,晴天的早晨,小树绝顶,白鹭悠悠瞭望之图吧!看到了吗?(男女生交换朗读)
(3)黄昏空中,低低飞翔(“低飞”“乐事”——颜色美,动态美)
a.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悠闲的你见到悠闲的白鹭,定会其乐无穷。你能把这种乐趣读出来吗?
(4)欣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宁静、优美)想对白鹭说什么?
板书:韵味无穷
提议大家将这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5)看,老师这儿还有一首写白鹭的诗,谁来读一读?
媒体映示:
白鹭
寻常
铸就了不寻常的美
像画一样悠然
如歌一样优美
似诗一样精巧
从遥远的时光里
翩翩而来
你感受到了什么?(白鹭很美,似精灵……)
其实,白鹭的韵味还不止这些,请欣赏白鹭带来的优美画卷!(媒体映示白鹭各种形态的图画)
愿意拿起笔,也写一两句诗来赞美白鹭吗?
学生写诗,交流,老师点评。
三、总结。
1.白鹭,素雅而和谐,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宁静、悠然(媒体映示画面,播放音乐)此时,在你内心深处,你还想由衷地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韵味无穷的诗。
媒体映示: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素雅和谐
清水田里静静钓鱼
小树绝顶悠悠瞭望
黄昏空中低低飞翔
……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四、作业。
老师想请你设计一道有关白鹭的作业题,你会设计什么?请设计一题,祝你成功!
附板书设计:
16 白鹭
钓鱼瞭望低飞
韵味无穷
一.引入课文
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这一情感的两句话。
精巧韵味无穷
过渡: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
二.自读课文,点击链接
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
三.交流
“精巧”的交流:
§5.白鹭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而作者意犹未尽,进一步写道——(齐读)
这几句用一个词怎么形容?
§2.这正对应了课文第二节所概括写的——(引读)
§3.作者还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白鹭形态之美。指名读这一节。
白鹤大了,生硬了,朱鹭、苍鹭也嫌大,而且因为它们色彩太过艳丽,而不寻常了。相比之下,白鹭色彩更为怡人,身段更为和谐。以上种种,我们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再读§5。
“韵味无穷”的交流:
钓鱼图:
漠漠水里,白鹭伫立,映照其中,不是构成了一幅鲜明可感的图画么?作者充满诗意的联想,让人感到韵味悠然,寻绎难尽,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之中。
瞭望图:
小树之颠,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似乎在极目远眺,所以,人们有了“瞭望”之感,借用作者的追问:“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白鹭虽孤独却悠然,是清晨的美景吸引了它,还是在等待早出将归的伙伴。作者为我们留下了浮想的空间。
晚飞图: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这时,你如果瞥见几只白鹭低低地掠过空际,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作者本人呢?齐读——悠然地……
小结:无论是水中的钓鱼,还是枝顶的了望,甚或暮色中的晚飞,都饱蕴着诗意,是无声的画,所以作者说——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接读)
四.齐读全文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让我们以激qing的朗读来感受这首诗。
五.作业
给图片配上诗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佚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板书: 16 白鹭
美
精巧的诗 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白鹭》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郭老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了白鹭那精巧的外形,韵味无穷的动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传统教学的遗憾
一直以来,我上课很少用课件,总认为,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会剥夺学生想象权力,可能这是我为自己的懒找的一个借口,的确,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一直都是“素面朝天”很少有课件音乐这些辅助的工具,但是在上了《白鹭》第一课时后,我后悔了。在课前,我查了大量有关于白鹭的资料,在预习时候我让有条件的学生也去网上找找有关白鹭的资料,在第一课时,学生交流自己对白鹭的了解,很多同学都提到“白鹭很娇小,身高只有54厘米,全身上下雪白,除了铁色的长喙和青色的脚”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对于一只鸟来说54厘米意味什么,他们通过文字在头脑中很难形成一个画面,他们对精巧的白鹭还是没有一个直观印象,其实,白鹭的精巧对于下面的学习有重要,当然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他们已经看到了白鹭,留下精巧的印象,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描绘,没有亲眼看过的同学始终无法真切体会白鹭的精巧,哪怕在第二课时我们学习了“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虽然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教学后我找来了一幅白鹭和其他鸟共存的画,满足了同学的好奇心,但是从一篇文章的教学来说,还是失败了,如果在上课初出示,我想效果会更好。正如一位名师执教《大江保卫战》时,在品读人民子弟兵舍身保大堤时,适时播放了98年抗洪救灾的真实画面,当同学们看到波涛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不顾一切用自己的生命著成人堤时,当一首《为了谁》在耳畔想起时,我想你不感动都难,这样的视觉听觉震撼,能够震撼心灵,这样的震撼时品读达不到的,这样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是对我们的课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填补文章想象空白处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郭老在描绘白鹭时这样写到“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地绝顶,看来象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地鸟少有地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尤其是作者最后一个问句,在学习这段文字时,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文字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我很佩服这只白鹭,因为它站在小树绝顶,还很悠然。”,“我觉得这是一只能珍惜晴天的早晨,能珍惜明媚的阳光”,“懂得生活的白鹭。”“我觉得白鹭有和其他鸟不同的嗜好。这是一只洒脱的白鹭。”……学生将白鹭的个性特点说出来了,在知道朗读后,我让学生想象作者问号的答案:“它真的是在瞭望吗?也许?”“也许也许它是在--------享受生活。”,“也许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早晨那大自然的风光。”,“也许它是在--------享受阳光。”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46
第十二册《白鹭》
执教者:淮安市盱睮县三河实验小学 张家璟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里有一首诗,自己读读
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动物的吗?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诗歌是描写白鹭的呢?
二、新授
1.郭沫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赞美白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1)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明白吗?
(2)学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
(1)自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请两位)
(3)讲究几个重点的字
“蓑”你怎么来记呢?
我国的哪些古诗也可以帮助你背诵这个词语呢?
(这里的处理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这个比较难以认读的生字,但是这么大的“信息量”的一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能够记住这首诗,就要打问号了。)
齐读生字词
3.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我们看看读书读得怎么样?
(1)指名读
(2)教师点评语言:读书读得真好,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3)指名读
(4)白鹭在郭沫若的心目中是什么?
师生交流:是歌、是诗、是精巧的诗
4.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文无穷的诗”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呢?
(3)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哪些地方说明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然后同座位之间进行了交流。
5.师生交流
(1)学生说:老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那雪白的蓑毛……
为什么?自读这一段文字――师生点评——指导朗读,——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吗?
老师把这段文字进行了小小的修改,成了一首诗歌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漂亮的白鹭,想把它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呢?
自己练习背诵――齐背课文。
(2)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首诗呢?
老师觉得对比也是能够表现白鹭是一首诗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看看这只白鹭吗?想像一下,一阵风吹来,会有一种很什么感觉?
大家说的真好,课文已经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你们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看看这一节的最后一节,它站在高高的树上,究竟在干什么呢?
师生交流
指导朗读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
师生交流
出示文字,读读,你钓过鱼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请一位学生读读――指导朗读
(4)学生说:……白鹭本身不就一种歌吗?
师生交流
为什么它不会唱歌,为什么又说他的歌吗?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一种对比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想,说为什么白鹭不会鸣叫,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是一首歌?这个问题有点“哈”的感觉,非常好的问题。)
师生交流
我想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
老师相信大家到了这儿,一定能够把这两句话读好。
学生齐读最后两句
三、课外拓展
1.是啊,正是因为白鹭是这样美,美得像一首诗,所以很多古人用了很多诗篇来赞美白鹭。
出示:
《绝句》、《渔歌子》
齐读古诗
(这两首诗歌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说出来了,可见课前学生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老师在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把这两首拿出来,不知道是没有想到学生已经查找到了这两首诗呢?还是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查找了,这时在把这诗拿出来又有什么意义了,学生知道的,懂得的,还是不要讲了吧,避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的时间了。)
2.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首诗,在你们的眼里白鹭是什么呢?
(1)师生交流
(2)教师点评,鼓励
(网友季风整理)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点击数:199
《白鹭》(苏教版语文12册)第二课时教学纪实
执教:周益民
……
师: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给你看到的画面题名,那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生:我看到了3幅画,分别是白鹭钓鱼、瞭望、飞翔。
生:可以说是白鹭垂钓图、瞭望图、低飞图。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学生自读后交流)
生:白鹭垂钓图中,作者说它在站着“钓鱼”,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师:是的,白鹭是水鸟,能在水里捕食鱼虾。可是,作者不说白鹭“叼鱼”,而说它“钓鱼”。是不是作者用错了字呢?请一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想象。(指名一生读)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清水田里,垂着钓竿,悠然地等待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师:说得多美啊!你能不能把这位悠然、闲适的“钓鱼人”融入一个美丽的背景中呢?
生:这时,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风景画。(师插问:画面的背景……画中的主人公……)画面的背景是清澈、开阔的水田,画中的主人公是诗一般迷人的白鹭。
生:白鹭悄然伫立在清水田里,静候着过往的游鱼。环境是那么宜人,白鹭是那么悠然。
师:那就让我们通过生动的朗读把大家,也把自己带入那美丽的画面中吧!(生读)
生:第七自然段描写白鹭瞭望也很有韵味。课文最后写“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很能引起思索。
师:嗬,好锐利的眼光!能具体说说吗?
生:这样就启发我们思索,白鹭登高到底是在干什么呢?
师:是呀,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顶端,就是小树的——(生:绝顶),静静地向远处眺望,眺望,它或许在干吗?如果给它一个特写镜头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
生:我们看到了白鹭的眼睛。
生:它或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它的双眼透出柔和的光芒。
生:它或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眼睛灵活的转动着,那样伶俐。
生:白鹭深情地凝视着远方,双眼就像一泓深潭。它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它在心中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快回来吧!
师:优美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感人的想象!还可能有更多的“或许”,耐人寻思,叫人回味。想着那双黑亮的眼睛,读好这最后一句话。(学生朗读:“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师:课文最后虽然是问号,你读的时候,如果把它想成什么标点,味道就出来了?
生:想成省略号。我再读。(这回读得很到位)
生:第8自然段低飞图的韵味我还是读给大家听吧。(生读课文第8自然段)。
生:学习这一部分时,我想起杜甫的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好,联系自己已经有的一些经验,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想想,课文与杜甫的诗句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
生:杜甫的描写让人觉得有气势,有力度,令人兴奋。
生:课文的描写舒展、轻缓、自由自在,很轻松。
生:我读读这部分。(生朗读)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三幅白鹭图。画是无字诗,你们感觉这三幅白鹭图中又流淌着怎样的诗意呢,或者说那都是些什么诗呢?将3个自然段连起来轻声读读。
生:我体会,三幅画面都是那样宁静、优美。
生:画面是含蓄、飘逸的,就跟江南小桥流水的感觉一样。
生:那是三首抒情诗。
生:我感觉是朦胧诗。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那完全是一种宁静美?(生思索、看书)
生:不,应该是静中寓动。白鹭垂钓时目光的敏锐以及内心的警觉,瞭望时的眼神,都是静中的“动”。
师:“静中寓动”,好!这就使画面更加富于生气与活力了。提议大家将三幅图连起来感受,好吗?(配乐齐读6、7、8自然段)
师:(总觉得在孩子们精彩的朗读后应该抒点情,但不知说什么好!嘿嘿)这般诗情画意还有人觉得美中不足呢。读读第9自然段,你想说什么?
生:我同意作者的观点,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不需要再用歌喉添彩了。
生:白鹭的外形如此精巧,生活习性又这般别样,它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生:我想,如果白鹭会唱歌,那就锦上添花了。
师:老师这儿有一首诗,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请同学们欣赏。(出示)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学生朗读)
师: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这首诗也是描写白鹭的,写得很美。(同学均点头同意)
师:看来,美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告诉大家,这首诗的题目是《芭蕾舞演员》。再读,这回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白鹭正翩翩起舞,姿态是那样高雅迷人。
生:我看见白鹭身着白纱裙,悠然又恬静地微笑着。
生:我听到音乐缓缓地响起,白鹭就是芭蕾舞演员,随着优美的旋律用舞姿倾诉自己的情怀。
师:(这里教师应该动情地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感慨一番。)体会得真好。芭蕾舞演员也好,白鹭也罢,都是美的精灵。你们愿意拿起笔,写几句诗来赞美白鹭吗?可以仿照艾青的诗句。(学生写作后交流)
生:“像画一样悠然/如歌一般优美/似诗一样精巧//比白鹤柔婉/比朱鹭轻巧/比苍鹭清纯”
生:“春天一样轻盈/夏天一样浪漫/秋天一样高远/冬天一样纯洁”
生:“像一道清泉/一缕阳光/自在悠闲//像会唱歌的花朵/会跳舞的白云/尽情翱翔”
生:“如诗、如画又如歌/像雨、像雾又像风 ”
……
师:情感是诗歌的土壤,你们真心喜欢白鹭,就都成小诗人了。 学到这儿,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白鹭真是太美了,真是一首诗。
生:作者的语言很美,也像一首诗。
师:作者郭沫若就是现代大诗人。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还想说什么?
生:我想起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师:说得好!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看来,生活中确实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祝愿同学们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想,现在大家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肯定有了很深的领悟了,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
生:(齐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师:白鹭如画、如歌、如诗,它独具的诗情打动了我们。有人说,世界上的事物,有的因为美丽而可爱,有的因为可爱而美丽,课后想想,白鹭属于哪一种呢?
一家之言
王向东(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委 《小学语文研究》主编)感谢周老师让我也经历了一次“诗意的旅程”。对于《白鹭》这样一个语言优美、行文诗化的教学文本,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与之对话的过程中参透个中的意蕴?教者采用精当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动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整个的教学过程就是一首诗,一首老师、文本、学生互动共享的诗。看了这个过程,脑中自然跳出了一个词:和谐。随即,我又有了这样的感触: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让文秘帮诗意盎然不就是一种“艺术”么!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我赞成此说。正因为有诗意,也就有了耐人咀嚼的韵味——既能够引起我们观念层面的思考,又可以给我们的具体操作提供借鉴,诸如:到底怎样的课堂才算是“人本的课堂”?教师这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角色意识如何尽快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整合?师生共同构建精神的家园对语文教学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等等。
当然,在被本课浓浓的诗意和诗情所感染的同时,也有这样一个感觉:教者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品味语言上下足了功夫,而在内化、积累、迁移语言上稍显薄弱,对照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就显得“厚此薄彼”。最后的“小练笔”,固然是课堂的一大“亮点”,若是换作其它内容,以让学生迁移课文中的语言而不是艾青的诗句,是不是更好一些?这样,则可将学习语言的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文本语言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力,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教学中获取文本的人文精神和言语智慧。
相关链接
崔峦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诗歌、散文教学要启发、引导学生读出诗文的意境美、意蕴美、语言美。周老师做到了,而且鼓励学生创造美。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他在教过《白鹭》以后,有那么多的学生写了那么多优美的小诗,读了真让人兴奋。可见,这些小诗是孩子们情感的真实流露,是每个孩子的兴趣所致,是日常语言积累的释放。
李镇西(博士 成都石室中学教师)很认真地看了课堂实录,感到了周老师课堂的魅力。我甚至想,如果我是他班上的一名学生,那么上课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引导学生展开诗意的想象,多么美!周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想到了我提出的“共享”观点。感谢周老师给我的享受。
你评我说
徐冬梅(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教师):这课很有个性。从整个构思来说,从精读到扩展阅读再到仿写,从分段品味到整体感受,思路很清晰。其中精读是重点,运用了朗读体会、情景想象、比较联想等方法,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但我认为:⑴太精致,⑵教学语言,主要指教师的“导语”太成人化、文学化。
具体的:⑴想象白鹭在思索什么一段很精彩,但没放开。⑵联系杜甫的诗较生硬,我觉得干脆放在课后让学生比较、体会,作为一个实践性的作业更好。⑶引用艾青的诗很好,但很多学生自然产生联想,认为是写白鹭的,老师不在开始说明是写芭蕾舞演员的,我想一定是有意为之,是为了下面的一句总结?这个环节让学生学着写几句诗,很好,有没有更合适的诗歌呢?写白鹭的?或者,我觉得郭老的这篇散文是一种虚写的笔法,能不能找到实写白鹭也很成功的散文对比,学生一定会豁然开朗:哦,这样叫实写,这样是虚写。⑷最后能不能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收集一些写白鹭的诗句,找到白鹭的名画配诗,等等。⑸有些话,像最后说的,是教师的感悟,而不是学生的感悟,对吗?
周益民:徐老师指出的问题并非这课的偶然现象,其实是自己一定指导思想下的半自觉行为。
譬如“精致”。我的教学曾经是在非常精致要求下锻打出的,一言一语乃至举手投足都要细细思量。这固然养成了严谨的作风,但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教学中预设的内容偏多,生成的不够。在当今开放教学理念的召唤下,尽管认识上紧随,但操作中似乎总被一根无形的线拉着不由自主地走。
说到“文学化”,这其实是我追求“语文教学是师生诗意旅程”理念而在教学行为上的物化。《白鹭》一文洋溢着诗情画意,是引导学生语言欣赏的好教材,力图教学语言的诗化我未觉不妥。倒觉如若迁就儿童现有水平,用语过于稚化,反而削弱了文本的熏陶力。再者,教学不是还有个“最近发展区”原则吗?
“实写”“虚写”的体会很有创意,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来回”。
徐老师说的课后实践作业,现在大家用得比较多,更重要的,我以为“开放”应该是两个维度的,一个是走向生活与实践,一个是走向内心。后者恰恰是我们忽视了的。这一课我努力在这方面作了尝试,譬如想象白鹭在思索什么(可惜尚未操作好)。再如作业设计,就旨在促使学生深入思辩,获得意味深长的心灵震动。我觉得看似朴素平常,其内在空间却是广远的。
再说“教师、学生感悟”的问题,我以为目前似乎也走入了一个误区。教师似乎只能迁就着学生的感受,其实作为术业有专攻的教师在文本的领悟上自然有其深刻之处,我们又为何不能让其成为学生的共有呢?只要方法不是告诉的而是启发的。
张庆文(山东省博兴师范学校副校长):前面的对话虽然只是就《白鹭》一课而言,其实已经触及到了当前小语教改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
首先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目前,这似乎成了一线教师最难把握的问题,讲得多了是走老路,读得多了挺时髦,可又心里发虚。我想问题就出在我们看问题过于形而上学,只是从“讲”和“读”的量上来评价一节课,而没有看是如何“讲”如何“读”的,“讲”的结果“读”的结果如何。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竟然规定教师一节课只能讲多少分钟,荒唐之极。就《白鹭》一课而言,我以为教师在讲与读的关系上处理得恰到好处,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品味、鉴赏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身临其境、如痴如醉,进而引导学生模仿作品的语言风格即兴创作。从学生的表现看,获得了很大成功。我想其中的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发挥了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师对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很高的文学鉴赏力、审美能力以及深厚的语言功底。二是突出了课文本身的特点,郭老的《白鹭》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三是切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表现看,教学目标的设计定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管教师讲得比较多也比较深,但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理解,能够产生共鸣。由此,我们评价一节课,不应只看老师讲了多少和学生读了多少,而应看教师、文本、学生的有机结合是否达到了最优化。因为教师、学生、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服从于以上三种基本要素,而不是不管教师的特长、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屈从时髦的教学模式。
其次是“教学的精致化”。我的理解是:教学要追求精致,如果一个教师不追求教学的精致,就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但是又不能停留于此。因为一个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历“粗糙(与精致相对而言)——精致——天然”的过程。教学之初,由于经验的缺乏,教学可能会粗糙一些。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经验积累的增多,教学逐渐走向成熟,趋于精致。但这还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再向前,就是浑然天成,炉火纯青,随意上出真境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又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达到的境界。很高兴地看到,周老师正在向着这个境界迈进。就我个人的理解,“天然”就是老师可以随时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水平,创设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课文和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学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可以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也可以是塞北的荒原大河;可以是教师的滔滔不绝,也可以是学生的默默沉思;还可以是……。在这里再也看不到人工雕琢的痕迹,而是浑然天成的杰作。
同时,很欣赏周老师对课后实践作业的理解,走向生活的实践容易操作,走向内心的实践容易忽略,而人的心灵又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舍此,当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损失!感谢周老师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最后就“虚写”与“实写”谈点不成熟的想法。首先就这一课,可以确定一个中心,即品味作品的语言美,因为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就教师的备课来说,应该多方面考虑。可以找一些相关文章与课文比较阅读,体会“实写”“虚写”的写作技巧,还可以让学生从网上查找白鹭的资料,做研究性学习。这就涉及到教师是否达到了“天然”的阶段,能否就一篇课文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且作出最佳的选择。
徐冬梅:走向内心,是很有个性的见解。但我以为,关于开放,除了走向生活、走向内心,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还应该是走向文本。现在大家都走向生活了,开发课程资源了,独独忘了走向文本是最重要的,因为阅读能力是所有语文能力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书面言语的初始时期,打开书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走向文本——走向内心——走向生活,是否该是这样的线路?
关于感悟,我完全同意周老师的观点。“诗无达诂”只是在一个层面上,个性化阅读也有它特别的层面,首先应该肯定文本的共性。每个文本都有它显性的含义,就像谁也不能说《乡愁》表达的是愤怒的情绪,而《白鹭》是说的环保一样。但“有的因为美丽而可爱,有的因为可爱而美丽”和《白鹭》有必然的联系吗?似乎和文本的理解之间有较大的跳跃度,也许是老师的独特体验,但对孩子却不是“最近发展区”,我觉得这一节如果在学生诵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中结束也许更成功。
不是尾声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对话——编者与教者、学者与教师,都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对话是民主与开放的,我们无法也不想呈现某种定论。以此为凭借,启发大家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自信自己的视角,独立思考,大胆碰撞,合理接纳——这便是我们的初衷。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6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09
《白鹭》赏析
凤凰语文网友纯纯桂花影
一、{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如何抓住白鹭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准确地描摹白鹭的大小、形状、颜色,表现白鹭的神韵。
2.体会作者对平凡而高洁、质朴而美好的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了解作者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状写中。
3.认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在状物中的作用。
二、{重点提示}
1、本文的层次安排:
本文状写了白鹭的形、色和神态,赞颂了寻常的白鹭所蕴含的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平凡而高洁、朴素而美好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里以精练、优美、含蓄的诗喻白鹭的形美和神美,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引人想像。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形象性强,语言凝练,具有音乐美,能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饱满、强烈的思想感情。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来赞美它的形美和神美,凝练、概括、含蓄、有韵味。
第二部分(第2—8段)具体描写白鹭。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三部分(第9、10段)进一步赞美白鹭。
这里作者先抑后扬,先说白鹭没有美妙动听的歌声,似乎在批评它的不足,而后随之一扬,“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那又何必再会唱歌呢?接着又一扬,“不,歌未免太铿锵了。”是说白鹭胜过优美的歌——它像诗一样,没有铿锵的曲调,但富有音乐美。这种含蓄的音乐美要胜“歌”一筹。这样写比直接赞扬白鹭完美,更有感染力,既照应了上文对白鹭外形和内在美的描绘,又能表达出作者对白鹭的极度喜爱之情。最后作者再用诗作比,照应开头,并进一步把白鹭比作“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更突出表现了白鹭寻常、朴素却含有无限美的内蕴,这种美是需要人们去寻求的,是在寻求中才能理解到的。不但照应了前文对白鹭的描写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平凡而美好的事物的赞美,对朴素高洁的境界的追求、向往,同时还启示人们去寻求平凡事物中美好的东西。
2、 对于第二部分的具体赏析:
第一层(第2—5段)描摹白鹭的形体、颜色。先概括写白鹭的大小、颜色都很“适宜”。接着用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具体表现白鹭大小的适宜。再用“然而”一转,对人们不注重平凡的白鹭、忽略了它的美而深表遗憾。紧接着用了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排比句,以夸张的手法,具体状写白鹭的蓑毛、’长喙、身段、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十分精当地赞美白鹭平凡朴素的外在美。
第二层(第6—8段)刻画白鹭的神态,揭示它的内在美。
作者就白鹭爱活动于水田、湖沼,主食小鱼等水生动物和爱栖息于树顶的生活习性,巧妙地把白鹭放在不同的自然风光的映衬中进行描绘,突出了白鹭的神韵,揭示了它诗一样深邃的内在美。
3、 对于三幅描写白鹭的图画的欣赏:
第二部分的第二层的三幅画面,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构成生动美妙的意境,让读者展开联想,从中领略白鹭所蕴含的美。
第一幅画,清水田里钓鱼。清幽、明净的背景中,一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悠闲自在,而且“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这说明由于白鹭的存在,整个大自然便充满诗情画意。 。
第二幅画,清晨小树绝顶上望哨。晴朗的天空下,清新的晨风中,居高临下的位置上,一只白鹭姿容端庄凝重,神情娴静肃穆,动作优雅矜持。透过画面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一种超凡脱俗之美。“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肯定句后面紧接加上个疑问句,给白鹭和画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愈发引人遐想。
第三幅画,黄昏的空中低飞。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和平、纯洁、恬美的境界具体地、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极好的享受,因此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白鹭的外表既寻常又有一种恰如其分的美妙,它置身于大自然中又以它特有的神韵给大自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显露出它内在的美。这部分上下两层紧密结合共同展现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素质,赋予白鹭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4.本文的写作特点:
(1)对白鹭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抓得准,摹形、绘色准确、生动又饱含深情。
(2)把白鹭放在三幅不同背景的画面中描绘其神韵,使其充满诗情画意。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优美,感情充沛。
(4)修辞方法运用灵活、恰当,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关于《白鹭》一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属于作者第二创作高潮时期的作品。当时正值抗战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于1942年10月31日被迫辞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言行受到反动派的限制。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美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只等有耐心的,谦抑诚虔、明朗健康的笔来把它写出”。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本文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平凡中的高洁而朴素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一、揭示课题
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白鹭,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⒉郭沫若先生也曾为白鹭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十六课《白鹭》。(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句子。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③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分节朗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⑵看图理解“蓑毛”、“喙”、“流线型”。
⑶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⒊默读课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给课文简单的划分段落。(不作过高要求)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⒋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⒈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⒉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⒊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
⒈听写词语。
蓑毛配合嗜好美中不足长喙孤独安稳韵味无穷
⒉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精讲课文
a、学习第1~5节
1、(出示画面)瞧,这就是白鹭。
2、课文诗怎样描绘白鹭外形的?自读1~5节。
3、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b 、学习6~8节
1、自读6~8节,在你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如果给你一张白纸,你会画些什么?
2、交流第一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配音——取名,区别“钓鱼”与“捕鱼”——齐读)
3、交流第二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师范读——想象或许还在干什么——朗读)
4、交流第三幅画面。
(出示画面——朗读——取名)
5、刚才同学们用心描绘出了三幅韵味无穷的画面(出示画面)。齐读6~8节,能背的试着背一背
c、学习第9~10节
1、引读第9~10节
2、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欣赏一组画面。
3、小结
4、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
1、赞美白鹭
2、(出示一组画面)欣赏白鹭独特的美。
板书:
16 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身段的大小
美
韵味无穷的诗觅食栖息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