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推荐8篇)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常州市花园中学 陈华娟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能准确读写理解汉字。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 反复朗读课文,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涵其间的美好感情。
4 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美的语言,学会几种写景的语言技巧。
5 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分层描写景物的方法。
6 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 单元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 单元整体学习一课时
2 《春》二课时
3 《三峡》二课时
4 《济南的冬天》二课时
5 《夏》一课时
6 诵读欣赏一课时
7 写作三课时
8 口语交际一课时
三 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当色彩斑斓的秋天悄悄从我们身边滑过时,我们的指尖将轻轻触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百花竟放、绿树浓阴、漫山红叶、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这份诗意的感觉会带着你走进百读不厌的《春》、《济南的冬天》,让你在领略它们的美丽时,再次享受那份纯真、惊喜、温暖、恬静、满足的美好情感;面对《三峡》多层面的美,你会惊奇于作者居然只用一百多字就让“三峡”显山露水;《夏》也许是你稍觉陌生的,但它的热烈会感染你,它的紧张会敦促你,那浸在苦涩汗水里的美会启发你。还有三首绝佳的古诗、四个精美的片段,无一不是作者面对四季时“情动而辞发”的佳作,我们所要做的是“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让它的“幽”显现出来。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美丽而多彩的四季?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有人说:积累是课堂教学之魂。也许你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你不会否认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积累,怎样帮助并鼓励他们有目的的进行专题积累,而且要让积累丰富的同学在课堂上闪光,这是对学生最积极的肯定,也是无声的激励。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在这样美好的四季,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 “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部分思考,不当处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四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学习(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回忆中寻找自己生命中四季的色彩,描述自己对四季的情感。
2 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3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 学生畅谈“我最喜爱的季节”
1 教师导入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钟情的季节,在那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你留恋的景、思恋的人、眷恋的事、依恋的情……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好吗?
2 学生活动:自由言说“我最喜爱的季节”
3 教师小结并过渡:当同学们用优美而动情的语言说着自己最爱的季节时,老师的心在与你们一起进入,一起想象,一起憧憬,你们的描绘激发了老师的联想,激起了老师心灵的共鸣,让我有了一次美妙的走进“多彩四季”的心灵旅行。 你们是否也愿意与更多的老师一起,陶醉于美丽多彩的四季,与他们分享美好的感受呢?
第二块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1 学生浏览单元学习内容,了解课题及作者。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⑴我所知道的(作者或课题)
⑵我最想知道(作者或课题)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见上)
第三块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 学生再度浏览单元内容,自定或从老师提供的专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题。
参考题:⑴走进(填一季节名)的语言世界(要求:收集描写自己喜爱的季节的语言)
⑵ 文人缘何偏爱“春”?
⑶ 在阅读中走近(填本单元的一位作者)
2 商定课外阅读的范围(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与本单元主题接近的其它优秀作品、与探究题相关的材料等),小组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及检查办法。
第四块 教与学的反思及评价
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并评价本节课上自己的表现及收获。
(二)《春》(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简历及其代表作品。
2 准确、流畅、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3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一般的语言中读出画、读出情 。
课前学习:
1 查资料,整理作者简历及其代表作品;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多音字,查字典注音释义;
3 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导课:(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回忆咏春的诗词,如孟浩然《春晓》、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王安实的《泊船瓜洲》,贺知章的《咏柳》等,诗词中有春天的鸟、雨、山、水、树等,它们将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回忆,由此导出朱自清的《春》。)
二、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向大家介绍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教师作必要补充。(除了作者的经历、成就等,还可突出作者的民族气节。)
三、学生交流预习时遇到的字词障碍,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能由文字展开想象,眼中仿佛出现文中描绘的一幅幅画面。
四、利用媒体呈现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春天画面,请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要求:1文中描绘了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请你为每幅画起个名,并能作简要诠释。
2 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怎样一份独特的情感?
3你觉得为课文配上画面对你解读文本是有利还是有弊?(意在让学生意识到文字与画面各有所长,但画面无法言尽文本留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
五、学生先在小组发表意见,然后各组在全班交流本组见解。
六、教师根据学生意见作必要的总结,补充自己的一些看法。
七、师生共同教学反思:
1 这堂课上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
3 存在问题
课后作业:1 朗诵并尝试背诵全文
2 细细品味如诗如画的语言,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品味本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比喻等,提高赏析及写景能力。
3 能从作品中感悟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学习:
一、教师导课:罗曼•罗兰曾说过:“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当我们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充实文本时,文本才有了灵性,才生动起来。因此,阅读文章,我们要敢于和善于读出自己的共鸣,自己的发现,当然也不要忘了读出你的问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 找出自己欣赏的词或句,批注自己欣赏的理由。
2 划出文中你认为值得商洽的语言,先陈述你的想法,再请教他人。
三、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接着小组交换意见,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
四、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本文描写景物的技巧:
1 调动多种感官;2 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3 准确、形象地运用词语;4 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5 精彩的细节描写
五、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
有诗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知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学生回答)
其实,阅读文本与阅读自然有相通之处。只有当你全身心地置身于作者笔下的世界,只有当你努力地将你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合为一体时,文本在你的视线里才会变成有生命的东西,你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的韵律中揉入了自己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六、学生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
七、师生一起总结、反思学习本文的得失。
课后学习:
1 “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请为这四季的草各设一个比喻。
2 “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用拟人的方法为这四季的雨各写几句话。
3 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作品,重点推荐:《荷塘月色》、《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冬天》、《背影》。
(三) 《三峡》(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2 结合页下注准确翻译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常识知识及翻译方法
3 通过与自己习作的比较,初步感受本文语言的凝练
课前学习:
1 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诗文及其它材料,写一篇介绍或描绘三峡的短文(200字以内)。
课堂学习:
一、学生交流课前作业(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到全班交流)
二、过渡语:(结合学生对三峡的介绍或描绘)
三峡太美,二百字太少,怎能说得清它的无限风情。不过却有一位高手只用了不足二百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及它的四时风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了不起的文章。
三、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 。
2 读顺句子,标出句读停顿有疑问处。
四、师生共同解疑
五、教师范读课文
六、学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可多请几位)
七、对照页下注,学生自译全文,划出难解词句。
八、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在解疑的过程中传授文言文的基本翻译技巧及文言常识知识)
九、学生先独立翻译全文,遇疑惑及时求助老师或同学;接着请一学生再给大家疏通全文,大家可给予肯定或指出并纠正问题。
十、师生小结并反思得失
课后作业:1 进一步熟读全文,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2 搜集郦道元及其《水经注》的介绍,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2 学习本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堂学习:
一、口头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创设问题情境:
1 跟着作者走近三峡,你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 课文主要写三峡四时风光,却为何从写“山”起笔?写四季又为何从“夏”写起?
三、学生先独立再合作学习,教师将主要内容板书。
四、问题情境:读了郦道元的《三峡》,如果要你修改你写的“三峡”,你觉得课文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
五、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总结,突出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及描写景物时的一些技巧。
六、再读课文,总结反思。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掌握重要词句的翻译。
(四)《济南的冬天》(两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 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课前学习:
1 搜集整理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
2 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1 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2 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三、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2 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五、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要求:
1 划出文中涉及的自然景象,比较后得出结论:文中对哪三种景象着墨较多?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五、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作必要板书。
参考板书:济南的冬天:暖、秀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暖——不结冰
水: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备注:说水还有清、静、净等特点也对)
天气: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对比)异地之冬:北平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毒
七、过渡语:许多时候,美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要将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来,让所有读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点语言艺术的。下面就请你们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你欣赏的语言,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八、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九、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
(参考意见:1 用词讲究 2 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3 虚实结合,联想丰富 4 直抒胸臆 5 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6 对比烘托 )
十、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十一、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十二、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课后学习:
1 阅读推荐作品
2 修改片段描写
(五) 《夏》(一课时)
学习目标:
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夏的特点,品味夏的内涵,领悟夏的哲理。
课前学习:
1 推荐阅读或自我阅读一些描写“夏”的文章或片段,思考夏天给人们留下的诸多感觉。
课堂学习:
一、学生先畅谈他们心中的夏,再根据阅读的作品来说说他人笔下不同滋味、不同色彩的夏。
二、承上过渡,引出梁衡的《夏》,出示阅读要求:
1 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准确流畅地阅读全文。
2 试将生动的语言在脑海中转换成形象的画面,感受本文夏的特征。
三、分别请两位学生来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朗读水平进行比较,加以点评。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思考并回答:
留在你脑海中最清晰、最生动的一幅画面是什么?它让你看到了作者笔下的“夏”有怎样的特点?请你为这幅画题个名。
五、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再读课文,要求:
1 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加以点评。
2 提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大家讨论。
七、思考:与你读过的其它描写夏的文章相比,你觉得本文在立意上的积极之处在哪里?
八、简要小结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
思考:当我们与四位作家一起走过了春夏秋冬,我们再回首“多彩四季”这个大标题,你对“多彩”是否有了更丰富的理解?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课后学习:1 继续认真完成自己的单元专题探究。
2 继续进行课外阅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六)诵读欣赏(一课时)
设想:1 拟将四首古诗与“文笔精华”中的四个片段放在一起学习, 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内容自选两篇,形式自定。
2 每位学生自选其中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不曲解文本,能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赏析,有自己的发现。(可在课后完成)
(七)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层次清晰进行描写。
2展开联想与想象,准确运用词语和修辞,细腻生动描写景物,景中有情。
3 根据习作要求修改作文。
教学设想:
一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春》的教学中安排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在《三峡》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景,在《济南的冬天》里要求学生能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细腻生动地写景等。这样,学生将逐步积累一些写作的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 在布置学生写大作前,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某地的景物特征,为写作作准备。
三 批改和讲评习作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将问题呈现,并将自己的修改意见及修改后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比照中有所觉悟,然后再让他们自改作文。
(八)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学设想:
1 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充分准备后上台表演,其他学生针对他们的语言产生的效果总结怎样才能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例如:老师要与一位经常出入网吧的学生谈话;坐在你后面的男生上课总爱说话,你想提醒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学校要组织大家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班里学生热情不高,老师让你发动一下……)
2 每组推荐一人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更吸引人。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2
常州市花园中学 陈华娟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能准确读写理解汉字。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 反复朗读课文,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涵其间的美好感情。
4 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美的语言,学会几种写景的语言技巧。
5 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分层描写景物的方法。
6 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 单元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 单元整体学习 一课时
2 《春》 二课时
3 《三峡》 二课时
4 《济南的冬天》 二课时
5 《夏》 一课时
6 诵读欣赏 一课时
7 写作 三课时
8 口语交际 一课时
三 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当色彩斑斓的秋天悄悄从我们身边滑过时,我们的指尖将轻轻触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百花竟放、绿树浓阴、漫山红叶、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这份诗意的感觉会带着你走进百读不厌的《春》、《济南的冬天》,让你在领略它们的美丽时,再次享受那份纯真、惊喜、温暖、恬静、满足的美好情感;面对《三峡》多层面的美,你会惊奇于作者居然只用一百多字就让“三峡”显山露水;《夏》也许是你稍觉陌生的,但它的热烈会感染你,它的紧张会敦促你,那浸在苦涩汗水里的美会启发你。还有三首绝佳的古诗、四个精美的片段,无一不是作者面对四季时“情动而辞发”的佳作,我们所要做的是“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让它的“幽”显现出来。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美丽而多彩的四季?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有人说:积累是课堂教学之魂。也许你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你不会否认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积累,怎样帮助并鼓励他们有目的的进行专题积累,而且要让积累丰富的同学在课堂上闪光,这是对学生最积极的肯定,也是无声的激励。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在这样美好的四季,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 “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部分思考,不当处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四 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整体学习(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回忆中寻找自己生命中四季的色彩,描述自己对四季的情感。
2 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3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 学生畅谈“我最喜爱的季节”
1 教师导入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钟情的季节,在那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你留恋的景、思恋的人、眷恋的事、依恋的情……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好吗?
2 学生活动:自由言说“我最喜爱的季节”
3 教师小结并过渡:当同学们用优美而动情的语言说着自己最爱的季节时,老师的心在与你们一起进入,一起想象,一起憧憬,你们的描绘激发了老师的联想,激起了老师心灵的共鸣,让我有了一次美妙的走进“多彩四季”的心灵旅行。 你们是否也愿意与更多的老师一起,陶醉于美丽多彩的四季,与他们分享美好的感受呢?
第二块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1 学生浏览单元学习内容,了解课题及作者。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⑴我所知道的 (作者或课题)
⑵我最想知道 (作者或课题)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见上)
第三块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 学生再度浏览单元内容,自定或从老师提供的专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题。
参考题:⑴走进 (填一季节名)的语言世界(要求:收集描写自己喜爱的季节的语言)
⑵ 文人缘何偏爱“春”?
⑶ 在阅读中走近 (填本单元的一位作者)
2 商定课外阅读的范围(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与本单元主题接近的其它优秀作品、与探究题相关的材料等),小组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及检查办法。
第四块 教与学的反思及评价
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并评价本节课上自己的表现及收获。
(二)《春》(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简历及其代表作品。
2 准确、流畅、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3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一般的语言中读出画、读出情 。
课前学习:
1 查资料,整理作者简历及其代表作品;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多音字,查字典注音释义;
3 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导课:(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回忆咏春的诗词,如孟浩然《春晓》、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王安实的《泊船瓜洲》,贺知章的《咏柳》等,诗词中有春天的鸟、雨、山、水、树等,它们将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回忆,由此导出朱自清的《春》。)
二、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向大家介绍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教师作必要补充。(除了作者的经历、成就等,还可突出作者的民族气节。)
三、学生交流预习时遇到的字词障碍,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能由文字展开想象,眼中仿佛出现文中描绘的一幅幅画面。
四、利用媒体呈现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春天画面,请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要求:1文中描绘了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请你为每幅画起个名,并能作简要诠释。
2 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怎样一份独特的情感?
3你觉得为课文配上画面对你解读文本是有利还是有弊?(意在让学生意识到文字与画面各有所长,但画面无法言尽文本留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
五、学生先在小组发表意见,然后各组在全班交流本组见解。
六、教师根据学生意见作必要的总结,补充自己的一些看法。
七、师生共同教学反思:
1 这堂课上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
3 存在问题
课后作业:1 朗诵并尝试背诵全文
2 细细品味如诗如画的语言,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品味本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比喻等,提高赏析及写景能力。
3 能从作品中感悟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学习:
一、教师导课:罗曼•罗兰曾说过:“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当我们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充实文本时,文本才有了灵性,才生动起来。因此,阅读文章,我们要敢于和善于读出自己的共鸣,自己的发现,当然也不要忘了读出你的问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 找出自己欣赏的词或句,批注自己欣赏的理由。
2 划出文中你认为值得商洽的语言,先陈述你的想法,再请教他人。
三、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接着小组交换意见,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
四、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本文描写景物的技巧:
1 调动多种感官;2 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3 准确、形象地运用词语;4 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5 精彩的细节描写
五、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
有诗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知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学生回答)
其实,阅读文本与阅读自然有相通之处。只有当你全身心地置身于作者笔下的世界,只有当你努力地将你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合为一体时,文本在你的视线里才会变成有生命的东西,你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的韵律中揉入了自己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六、学生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
七、师生一起总结、反思学习本文的得失。
课后学习:
1 “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请为这四季的草各设一个比喻。
2 “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用拟人的方法为这四季的雨各写几句话。
3 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作品,重点推荐:《荷塘月色》、《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冬天》、《背影》。
(三) 《三峡》(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2 结合页下注准确翻译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常识知识及翻译方法
3 通过与自己习作的比较,初步感受本文语言的凝练
课前学习:
1 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诗文及其它材料,写一篇介绍或描绘三峡的短文(200字以内)。
课堂学习:
一、学生交流课前作业(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到全班交流)
二、过渡语:(结合学生对三峡的介绍或描绘)
三峡太美,二百字太少,怎能说得清它的无限风情。不过却有一位高手只用了不足二百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及它的四时风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了不起的文章。
三、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 。
2 读顺句子,标出句读停顿有疑问处。
四、师生共同解疑
五、教师范读课文
六、学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可多请几位)
七、对照页下注,学生自译全文,划出难解词句。
八、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在解疑的过程中传授文言文的基本翻译技巧及文言常识知识)
九、学生先独立翻译全文,遇疑惑及时求助老师或同学;接着请一学生再给大家疏通全文,大家可给予肯定或指出并纠正问题。
十、师生小结并反思得失
课后作业:1 进一步熟读全文,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2 搜集郦道元及其《水经注》的介绍,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2 学习本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堂学习:
一、口头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创设问题情境:
1 跟着作者走近三峡,你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 课文主要写三峡四时风光,却为何从写“山”起笔?写四季又为何从“夏”写起?
三、学生先独立再合作学习,教师将主要内容板书。
四、问题情境:读了郦道元的《三峡》,如果要你修改你写的“三峡”,你觉得课文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
五、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总结,突出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及描写景物时的一些技巧。
六、再读课文,总结反思。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掌握重要词句的翻译。
(四) 《济南的冬天》(两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 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课前学习:
1 搜集整理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
2 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1 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2 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三、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2 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五、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要求:
1 划出文中涉及的自然景象,比较后得出结论:文中对哪三种景象着墨较多?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五、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作必要板书。
参考板书: 济南的冬天:暖、秀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暖——不结冰
水: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备注:说水还有清、静、净等特点也对)
天气: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对比) 异地之冬:北平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毒
七、过渡语:许多时候,美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要将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来,让所有读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点语言艺术的。下面就请你们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你欣赏的语言,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八、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九、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
(参考意见:1 用词讲究 2 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3 虚实结合,联想丰富 4 直抒胸臆 5 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6 对比烘托 )
十、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十一、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十二、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课后学习:
1 阅读推荐作品
2 修改片段描写
(五) 《夏》(一课时)
学习目标:
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夏的特点,品味夏的内涵,领悟夏的哲理。
课前学习:
1 推荐阅读或自我阅读一些描写“夏”的文章或片段,思考夏天给人们留下的诸多感觉。
课堂学习:
一、学生先畅谈他们心中的夏,再根据阅读的作品来说说他人笔下不同滋味、不同色彩的夏。
二、承上过渡,引出梁衡的《夏》,出示阅读要求:
1 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准确流畅地阅读全文。
2 试将生动的语言在脑海中转换成形象的画面,感受本文夏的特征。
三、分别请两位学生来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朗读水平进行比较,加以点评。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思考并回答:
留在你脑海中最清晰、最生动的一幅画面是什么?它让你看到了作者笔下的“夏”有怎样的特点?请你为这幅画题个名。
五、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再读课文,要求:
1 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加以点评。
2 提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大家讨论。
七、思考:与你读过的其它描写夏的文章相比,你觉得本文在立意上的积极之处在哪里?
八、简要小结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
思考:当我们与四位作家一起走过了春夏秋冬,我们再回首“多彩四季”这个大标题,你对“多彩”是否有了更丰富的理解?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课后学习:1 继续认真完成自己的单元专题探究。
2 继续进行课外阅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六)诵读欣赏(一课时)
设想:1 拟将四首古诗与“文笔精华”中的四个片段放在一起学习, 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内容自选两篇,形式自定。
2 每位学生自选其中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不曲解文本,能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赏析,有自己的发现。(可在课后完成)
(七)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层次清晰进行描写。
2展开联想与想象,准确运用词语和修辞,细腻生动描写景物,景中有情。
3 根据习作要求修改作文。
教学设想:
一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春》的教学中安排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在《三峡》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景,在《济南的冬天》里要求学生能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细腻生动地写景等。这样,学生将逐步积累一些写作的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 在布置学生写大作前,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某地的景物特征,为写作作准备。
三 批改和讲评习作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将问题呈现,并将自己的修改意见及修改后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比照中有所觉悟,然后再让他们自改作文。
(八)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学设想:
1 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充分准备后上台表演,其他学生针对他们的语言产生的效果总结怎样才能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例如:老师要与一位经常出入网吧的学生谈话;坐在你后面的男生上课总爱说话,你想提醒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学校要组织大家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班里学生热情不高,老师让你发动一下……)
2 每组推荐一人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更吸引人。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3
常州外国语学校徐发琴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内容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欣赏自然景物的美,领会作者蕴含其间的美好感情。
4、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能把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
5学习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特征作细致描写的方法。
6、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2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更是大自然的杰作。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作品。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教案设计参考:
《春》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3、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屏幕上展示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并配背景音乐)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这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真令人心旷神怡;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步入那美妙的境界吧。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并学习朗读技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美丽的春天。)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感情朗读,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朗读形式多样,学生或老师点评)
三、精读赏析
1、作者锤炼词语功力深厚,文中很多精彩的语句值得仔细品味。请同学们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可用投影显示春景画面)
(学生精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2、投影出示老师对自己喜欢的“春景图”作的评析。
3、学生写完后先小组交流,后大组发言,教师评价、总结。
四、拓展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自己喜爱的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清新鲜活、精美隽永的语言特色;又感受了作者的感情脉搏。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文中的蕴涵的人生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3、仿句练习。
①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
②请模仿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写几个句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好后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点评。
五、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六、布置作业。
①课外阅读林斤澜的《春风》,想一想:同样是“春风”,江南与北方的春风格调截然不同,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的北方粗犷的春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又如何把对北方春风的怀念之情融于写景之中?
②继续收集有关春的诗文,可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三峡》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通过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学习:
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是啊,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2、学生简介作者和《水经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三、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四、试做导游
1、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三峡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老师评价)
五、课外拓展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开展“三峡”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三峡的丰富资源,让三峡真正成为一块风水宝地。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2、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一)、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投影出示问题: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二)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五、作业布置
1、学生课外自找描写冬景的诗文和本文进行比较阅读。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夏》
学习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利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更多地了解夏天。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有关“夏”的诗文。如王维的《苦行》、白居易的《观刈麦》,请同学描述诗人眼中的“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没有赞赏。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及文中作者的感情,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或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细读赏析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一读,读准字音(画出难读的字);二读,读准节奏;三读,捕捉画面;四读,读出氛围和感情;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品味美点
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思考两个问题: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
2、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美点?在品味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采用合作学习)
五、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有关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3、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心目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4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④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各抒己见)
三、作业:
1、练习:一
2、熟读课文,预习5小节——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一、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二、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指导: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介绍冬景。
四、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③练习:二、三
五、教后反思:
十七、夏
梁 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山城之夏》。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导语设计: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夏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对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完这课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二、课文研读:
(一)、梳通文意:
1、师指导语: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
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导语: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
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
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导语:(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指导: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2)两分钟后,小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各小组经过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如果小组愿意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非常欢迎。)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参考:
景:气势磅礴、色彩金黄蕴涵着——
赞美情:紧张、热烈、急促和顺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劳、忙碌等含茹。
(三)、质疑探究:
导语: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要进行深入一步的学习了。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1、指导: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曾学过那些诗词,它们所表达的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样呢?(分组合作)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
2、指导: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在你的眼里,我们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以《山城之夏》为题,学习作者写景的语言,写一篇作文。(可作课后作业)
三、作业: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四、教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5
常州外国语学校徐发琴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内容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欣赏自然景物的美,领会作者蕴含其间的美好感情。
4、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能把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
5学习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特征作细致描写的方法。
6、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2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更是大自然的杰作。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作品。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教案设计参考:
《春》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3、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屏幕上展示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并配背景音乐)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这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真令人心旷神怡;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步入那美妙的境界吧。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并学习朗读技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美丽的春天。)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感情朗读,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朗读形式多样,学生或老师点评)
三、精读赏析
1、作者锤炼词语功力深厚,文中很多精彩的语句值得仔细品味。请同学们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可用投影显示春景画面)
(学生精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2、投影出示老师对自己喜欢的“春景图”作的评析。
3、学生写完后先小组交流,后大组发言,教师评价、总结。
四、拓展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自己喜爱的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清新鲜活、精美隽永的语言特色;又感受了作者的感情脉搏。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文中的蕴涵的人生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3、仿句练习。
①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
②请模仿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写几个句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好后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点评。
五、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六、布置作业。
①课外阅读林斤澜的《春风》,想一想:同样是“春风”,江南与北方的春风格调截然不同,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的北方粗犷的春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又如何把对北方春风的怀念之情融于写景之中?
②继续收集有关春的诗文,可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三峡》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通过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学习:
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是啊,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2、学生简介作者和《水经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三、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四、试做导游
1、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三峡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老师评价)
五、课外拓展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开展“三峡”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三峡的丰富资源,让三峡真正成为一块风水宝地。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2、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一)、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投影出示问题: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二)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五、作业布置
1、学生课外自找描写冬景的诗文和本文进行比较阅读。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夏》
学习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利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更多地了解夏天。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有关“夏”的诗文。如王维的《苦行》、白居易的《观刈麦》,请同学描述诗人眼中的“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没有赞赏。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及文中作者的感情,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或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细读赏析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一读,读准字音(画出难读的字);二读,读准节奏;三读,捕捉画面;四读,读出氛围和感情;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品味美点
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思考两个问题: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
2、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美点?在品味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采用合作学习)
五、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有关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3、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心目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6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④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各抒己见)
三、作业:
1、练习:一
2、熟读课文,预习5小节——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一、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二、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指导: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介绍冬景。
四、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③练习:二、三
五、教后反思:
十七、夏
梁 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山城之夏》。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导语设计: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夏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对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完这课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二、课文研读:
(一)、梳通文意:
1、师指导语: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
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导语: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
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
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导语:(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指导: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2)两分钟后,小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各小组经过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如果小组愿意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非常欢迎。)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参考:
景:气势磅礴、色彩金黄蕴涵着——
赞美情:紧张、热烈、急促和顺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劳、忙碌等含茹。
(三)、质疑探究:
导语: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要进行深入一步的学习了。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1、指导: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曾学过那些诗词,它们所表达的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样呢?(分组合作)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
2、指导: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在你的眼里,我们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以《山城之夏》为题,学习作者写景的语言,写一篇作文。(可作课后作业)
三、作业: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四、教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7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8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山东 依依-诗茵
“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确是这样的。一年四季,景色可谓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情趣。一年之中,我们走过春秋,也走过冬夏,可我们的眼睛捕捉到它们的美了吗?法国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别表现了四季不同的美。我们教学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并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美,鼓励他们去创造美。
《春》
一、课前谈话,并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欣欣向荣的季节,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都写过许多咏春的篇章,同学们能说出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或者是带“春”字的成语和谚语?
这些诗句或成语,有的概括了春天的特征,表达人们对春天的喜爱,有的捕捉一个有特征的片段,或叙写在特定环境中的景色,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春》。
二、课文学习
(一)老师配乐诵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
(二)做“春天在哪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有一首少儿歌曲〈春天在哪里〉,其中有句歌词是“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春天,然后用“春天在……”的形式归纳。例:
春天在生长(碧绿、嫩绿)的春草里
缤纷(争艳、绚烂)的春花里
温暖(和煦、柔和)的春风里
细密的春雨里
人们的活动里
让学生把自己归纳的句子融进歌词里,唱出来.
讨论:这些景物的特征并用一个词语概括.
(三)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为了让读者陶醉于迷人的春景,欣赏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作者运用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同学们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得语言这样优美生动。
(1)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如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唤起读者对春的联想和美妙的想象,来得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可以用造句或仿写的方法,学习并运用这种语言艺术。
(2)词叠句和谐匀称、活泼自然,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用调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
(四)学会细心的观察
多姿多彩的春天,作者何以描绘的如此美妙?因为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怎样观察?从哪些角度观察?同学们认真阅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作者调动了几种感觉器官观察春风?从哪些感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特征?你还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找出作者直接赞美春天的句子吗?体会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今天,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这是散文作品中诗画合璧的佳作,人们称之为一首春的抒情诗,一幅春的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同学们应该熟读成诵。现在,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快速成诵,展开背诵比赛。
《三峡》
教材分析:
《三峡》出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郦道元以生花妙笔,描绘了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地势的险峻,气势的雄伟。
全文仅155字,可谓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内,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尺幅千里”的意味。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用最俭省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容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背诵全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可以搜集有关三峡的录象、专题片、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欣赏,将学生带入壮丽秀美的三峡画卷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顺势导入新课。也可以用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或借用有关三峡的神话传说导入。
二、课文学习:
首先,通过老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让他们充分熟悉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在老师的帮助下,疏通文字障碍。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写山险水急的句子、描绘四季景色的句子,讨论: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从山写起?
明确: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可以将本文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对比教学,多角度了解三峡:郦文与李诗同是写三峡,在写景与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最后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三、拓展练习:
将本文扩写成一篇四五百字的散文。
《济南的冬天》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的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清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它的“温情”,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接下来,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语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向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风貌。
教学目标:
1、学习描写景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并运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秋有秋的韵致,而冬呢?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自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我们就来步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读有的“济南冬韵”。
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文学习:
老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①找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②作者分别用哪些景物表现这些特点?
老师出示济南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然后看课文,同作者的语言比较,体会其生动、形象的特点。
同时,本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可让学生们用仿造句子的方法,学习并运用。
这样温暖、舒适的环境,这样慈善的天气,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我们如何去朗读,才能恰当的表达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之情?训练朗读,并背诵其中优美的句子。
老舍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不仅是在写文章,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图画,谁能为它取一个名字?
例小山摇篮图
用同样的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雪霁初晴图
济南是有名的泉城,写济南不能不写水,这也是很多文人吟咏的对象,你能说出有关济南泉水的诗句或文章吗?
学生朗读此部分——空灵水晶图,引导学生注意作者观察视角的调换。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写作的?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老师给这篇文章拟了个结尾,同学们看好不好?——啊,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学生经过讨论、反复诵读,学习本文将情感恰当的融入文理之中,抒情自然流畅的特点。散文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景由情定,情由景生,诗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也就是这个道理。
《夏》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夏天,出现在同学们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烈日炎炎、暑气蒸腾?还是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抑或绿荫浓郁、鲜花火红?是的,夏天是一个热情奔放而又充满无限生机的季节,同学们,如果让你以“夏”为题说一段话,你打算选取那些景物来说?
(同学们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的《夏》,看看他是如何表现夏的特色的?
二、课文学习
老师有感情的背诵全文,学生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把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针对课文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找出答案。
老师设疑、点拨,理解全文。如: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夏天比喻为“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夏的沸腾?象这样的比喻句你还能找出几个?作者形象而真切的将夏的热烈情势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感觉暑气逼人,有铺天盖地之势。同学们,你能用另外一些景物来表现夏天吗?
作者说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如果让你选择一种颜色来表现夏天,你选哪种?为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大胆想象,放飞思维。
作者用什么表现夏紧张的旋律?你还能说出象“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样的诗句或谚语?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背诵重点段落。
三、结语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
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