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中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推荐2篇)
安徽高中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1
《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不寻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治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 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大苏泛赤壁(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原来是”)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7. 以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8.其
⑪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⑫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⑬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 ⑮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⑯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⑱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⑲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高中会考语文知识总结(三)
《蜀道难》
一、写作背景
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安史之乱前。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二、正音 噫吁嚱yīxūxī巉岩chán石栈zhàn喧豗huī 猿猱náo砯崖pīng飞湍tuān崔嵬wãi 扪参历井mãnshēn吮血shǔn 三、实词归纳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 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正 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 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 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 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 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 隔绝 四、词类活用 1.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 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10.青泥何盘盘 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 挡 18.所守或匪亲 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安徽高中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2
《赤壁赋》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 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 a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
b歌曰 (名词 歌词)
c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
(6)长 a抱明月而长终 ( 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
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