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陈毅《青松》赏析(推荐12篇)

2023-03-02 09:18:01教案设计

陈毅《青松》赏析(推荐12篇)

陈毅《青松》赏析 篇1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注释]

《冬夜杂咏》: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共12题19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0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粲,形容笑的样子。仲弘,是陈毅的字。

[史事]

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在这危急关头,党和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迎接困难,奋勇前进,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逆流。《冬夜杂咏》组诗,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写成的。它既袒露了作者的胸怀,也是这个时代精神的写照。

《冬夜杂咏》是一组借物咏怀诗,它包括12题19首。《青松》、《红梅》、《秋菊》等篇,是通过对这些抗暴耐寒花木的歌颂,赞美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含羞草》、《亡羊》等诗,作者对修正主义者不讲原则、丧失立场表现了极大的轻蔑。《长江》、《三峡》、《故乡》则是对中国人民的昂扬斗志及不可阻挡的革命潮流的赞扬,同时诗中也暗含了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吾读》、《一闲》则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和乐观而旷达的人生态度。这组咏物诗,寄兴无端,情生意发,字少行短,却每每给人启迪和震撼。这里只选其中一首重点赏析,其总体风貌,从中可略窥一斑。

[鉴赏]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想起那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真是文若其人。如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充溢着一种帝王之气,那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也只有刚傲沉毅、满怀将帅气度的陈毅能够写出来!也许作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抒写个人。冬夜大雪,作者辗转难眠。1960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经受考验的时期。特大的自然灾害,党的工作失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信弃义,帝修联合反华,正使中国内外交困。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作者作为国内领导人,胸怀的是祖国的命运,承受的是民族的困厄,他考虑的是决不能丧失民族气节,不能丧失原则和立场,向各种反华势力妥协。而这时,全国人民正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的逆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内外互动,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读来令人感动。

松、梅、兰、菊这些抗暴、耐寒、隐幽的花木,历代文人都爱吟咏,以至于积淀下来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性的审美意象,成为一种洁身自好的人格象征。但封建文人,由于特定的时代局限性,虽然以这些花草自喻,表现自身高洁,却往往主要是感叹个人际遇,无奈之中难遣失意之情。如左思的《咏史》中,也有写松的: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在,由来非一朝。

左思在这里以松和小树取喻,说明世胄承袭高位,俊杰沉沦下僚,郁郁葱葱的松树却不得不受小树苗的遮蔽和压抑,对此表现了不满。但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即是说明俊杰没有达到高位,不是因为才能平庸,而只是先天地位不同,同时在这愤愤不平之中,作者也只好做了无奈的伤感与默认。因为这里的松只能被动地接受地势所给予它的位置。

同样是写松,陈毅所写的青松简直和左思之松大异其趣了。陈毅也是写逆境之松,写遭受压抑的大松,但在作者看来,逆境方见英雄本色,一切崇高和壮美无不在斗争中诞生。这里的松不是默默地隐忍,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在向恶势力勇敢地抗争。一压一挺,这两个掷地有声的动词,可谓把大松的力度传写得刻骨惊心!也正是因为作者认为逆境是对英雄的磨练,是对品性的锻造,他才接着写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作者相信,在经历了风雪的涤荡和洗礼之后,就会更见其高洁本性。这其中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他深刻的人生感悟。他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是这样坚定的信念,才使这首诗通篇洋溢出饱满的雄气,给人启发和激动。

总之,这首诗语言冷峻畅达,画面鲜明生动,字少句短,更见风骨。作者始终在斩钉截铁的用语与含蓄蕴藉内容之间,在冷峻峭拔的形象与飞扬凌厉的热情之间,在风雪的暴虐与青松的抗争之间制造巨大的张力,从而加大诗的艺术感染力。读者似乎在动态的激荡中感染了松的精神、松的力量、松的品性。那正是作者的人格、作者的胸怀,也是那个时代的雄气与豪迈。

陈毅《青松》赏析 篇2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时代背景:

《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摘自《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60页中的“小资料”)

这段简介通俗易懂,适合二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事实上,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学情分析:

北方的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十分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设计思考: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在《水乡歌》的研讨贴中提到: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了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练习册中提供的时代背景,读读背背中的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陈毅《青松》赏析 篇3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压、挺、且、待、化”

3、 学习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品质。

学习重点:能理解诗歌的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在诗歌的朗读过程中体悟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学习方式:朗读、感悟。

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

教学过 程

教学内容(教材、生活等教学资源)重组

教学策略

(互动或讲述等)

预期

效果

课前交流:

麦溪中心校二(1)班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课。第一次和你们一起上课 ,为了表示感谢,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份小礼物,礼物呢?保密!我保证上课结束的时候会送给大家。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上课时要做到三点:1、注意倾听2、认真思考3、积极发言。能做到吗?

好,你们能做到,老师也绝不食言!

(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陈毅的图片,引语:同学们,你们看,这是陈毅元帅。陈毅元帅我们在一年级《陈毅探母》就已经认识了他,他很孝顺自己的母亲。他是一位大元帅,仗打得漂亮。小朋友你们不知道吧,他还是一位诗人,诗写得非常出色,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陈毅元帅写的诗。

板书课题:青松

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想读一读大元帅写的这首诗吗?

教师讲述,营造氛围。

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 个别读读课文,随机出示字卡:压、挺、且、待、化。

3、 去掉拼音读诗。

4、 画出节奏读。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过渡:这首诗已经能读正确、流利了,但朗读光正确流利还不行,还得读出感情来。要读出感情必须把这首诗读懂了。小朋友自己试试看能不能读懂了,不懂的地方括起来在旁边打个“?” 。

(三)理解重点词语,分句感悟

学生边默读边想。

引语:这首诗,作者分成两大句来写,我们先试第一句。

1、 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 学生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师随机板书

3、 根据实际情况交流:压,随机分析字形。教师和学生配合做一做压的动作。在大雪的重压下青松怎样?板书:挺(随机分析字形)、直。引导学生做一做动作:挺且直。

4、 再请学生说说看到的画面。(大雪重重压在青松的身上,青松没有被压垮,不光挺起胸膛还站得笔直。)

5、 学生想象再个别读。

过渡:陈毅爷爷是怎样想的,谁来读第二句话?

6、 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个别读。他的想法你理解吗?学生说说自己理解,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引导:高洁?

7、 要知道松树的“高洁”,陈毅爷爷给我们指出了办法。出示:待。组词:等待,并分析字形。等到雪化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那么雪化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北风停了,太阳出来了,大雪融化了,青松……

8、 结合老师提供的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9、 教师总结:在大雪的重压之下,松树没有压垮,反而变得更加洁净、更加青翠,这就是 “高洁”。

10、 想象了画面,理解诗意之后再朗读课文。

过渡: 从小朋友的朗读中,你们越来越喜欢青松了。陈毅爷爷在他写的所有诗中也最喜欢它。为什么呢?

(四)了解背景,升华含义

1、 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诗是陈毅爷爷1960年冬天写成的,当时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粮食没有收成,人们穿不暖、吃不饱,甚至有的地方都饿死了人。在这个困难时期,国内外的敌人也联合起来想趁这个机会打败我们中国,这些困难像大雪一样压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但我们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胜利!

2、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现在再来看看风雪中的青松,陈毅爷爷在风雪中看到了大雪中的青松,还仅仅是一棵树吗?他还像什么?

3、 了解写作背景再读

引语:读了这么多遍会背了吗?谁愿意来背一背?

4、 个别背诵、集体背诵

过渡:在不知不觉中,小朋友们已经收到了老师的礼物,我今天送给大家的就是《青松》,猜猜为什么送给大家?

总结: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它们会像大雪一样压在我们身上,老师希望你们能像青松一样挺直、高洁。我想没有比这个更有意义的礼物了。

5、 引导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过渡:看到大家这么喜欢这个礼物,老师很高兴。你们能把它默写下来

(五)书写生字 默写全诗

压、挺、且、待、化

1、直接描红(在朗读的过程中已经分析了字形,只需在田字格中描红)。

2、 默写全诗。

以朗读的指导为主线,由正确到流利再有感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提问、思考。

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做总结

讲述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能达到正确、通顺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重点词语“压”“挺”“直”“高洁”“待”

培养想象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准确领悟、概括主题。

培养感悟能力。

陈毅《青松》赏析 篇4

18、青松(第一课时)

一、当场作画,激发兴趣

1、 作画: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画)你看,它是谁啊?板书:青松 请小朋友伸出手指,一起跟我来写一写。

2、读题: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一下。

3、小朋友,你对青松有什么了解呢?这是一棵怎样的青松?

二、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句含义。

1、过渡:古往今来,许多人写过赞美青松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出示全文,放录音朗读)这是我们熟悉的陈毅爷爷所写的。

2、请同学们打开书,仔仔细细地把这首诗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这首诗有5个生字,会读了吗?

出示生字词:压 挺且直 待到 雪化时

①指名读,评议: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还有谁和他比一比?

②指名读,评:你读得真好,特别是“挺”这个字,后鼻音读得特别准,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做小老师领读。

③去掉拼音你认识吗?谁来读读。

④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齐读。

4、生字的音都读准了,那么这些生字词语的意思你知道吗?

①理解“压”

师:“压”是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们能把这个字的意思用动作演一演吗?(学生表演)老师不明白,你在表演时好像费了很大的劲往下按,为什么呀?(学生说)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理解了“压”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了,小朋友,你们理解了吗?(理解)那么应该怎么读这个“压”字呢?(指名读)评议:是的,你把这个字读得很有力,很重。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班小朋友可真聪明,能用这么好的办法来理解生字的意思。看来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了。

师:那么课文中是什么压在什么上面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诗歌。一会来告诉老师,好吗?

生:是“大雪压青松”

(出示“大雪压青松”的画面)

师: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图。学生说话。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生齐: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生齐: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师:是呀,就是在这样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就叫做“大雪压青松”。板画(青松上盖了一层雪)

师:小朋友,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行诗。指名读,评议:我听出来了,你把“压”字读得特别重,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青松的枝叶上。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你把压字读得很有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②理解“挺且直”

师:“挺且直”是什么意思呢?呀,这里有三个字连在一起,我们先把他们拆开来看看。

师:“挺”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挺直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词语吗?(生读)

师:声音很响亮,可是老师总觉得你在读这个词的时候还差一点点感觉?如果是让我来读的话,我会这样读,你听一听好吗?(说着,师挺直了身子读词语)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好,那就再来读读!

师:不错,你的身子这么一挺,就有感觉了,我感觉你特别有自信,什么都不怕,对吧?

师:小朋友,你什么时候会挺直身子?

生:立正向国旗敬礼的时候。

生:写字的时候。

生:体育课立正的时候。

师:这个挺直除了有刚才小朋友说的这些意思,它还表达了人的一种精神面貌,比如考试考了优秀的时候,你常常会?

生: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的时候。

生:老师表扬了我的时候。

师: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一起挺起胸来读读这个词。

师:这个“挺”还能组什么词?

生:挺拔

(如果学生说不出,就这样设计: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挺拔)

师:你懂挺拔的意思吗?不懂没关系,老师给你看一幅图,看了图后,你就能知道了。(出示一幅“青松”图)

师:这是一棵挺拔的松树,看,它的树干怎么样?(笔直,高大)

师:现在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读出松树笔直高大的样子来?

指名读,评议:真棒,这位同学在读这个词语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松树,你看他的要挺得直直的,声音洪亮有力。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高大笔直的青松。谁再来读读?再指名读。一起读。

师:刚才我们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了“挺”就是“挺拔”的意思。并且通过看图明白了“挺拔”这个词语,以后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一招。

师:“直”的意思懂吗?

生:笔直

师:对,其实在这里,直与挺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且”可以组什么词?

生:而且

师:那么“挺且直”的意思是••••••?

生:挺拔而且笔直。

师:对,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齐读“挺且直”。

师:青松是在什么情况下挺且直的呢?

师:你再读读第一行诗句,想想。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让我们想起了《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

师:此时此刻,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评议:真是一棵勇敢的松树!

再指名读,评议:好一棵在风雪中挺拔的青松。

我们一起来做做这棵勇敢面对风雪的松树,起立,挺起胸,直起腰,读读这一句诗。

③理解“待到”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通过表演,组词,看图,读书,联系上文等方法理解了“压”和“挺且直”的意思。那么这个“待到”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生:等到

(如果说不出来,那么就这样教学:“待”,请你给它组个词。学生会说“等待”。师就接上话:对,待就是等的意思。

师:等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在读这个词的时候,要读得怎么样?(速度慢些)谁来读读。一起读。

④理解“雪化时”

师:雪化时――就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雪化了的时候

师:说得对,我们来看两幅图,哪一幅图画了雪化时的景色?

师:看了图,你能再说说“雪化时”的意思吗?

生说。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指名读。

师:你一个字一个字读得很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学生齐读。

⑤这些词语的意思都理解了吗?

那好,现在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要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听出这些词语的意思。(指名学生朗读,评议:你在朗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表情真是生动,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还有谁也想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再指名读。评议:好一个“挺且直”,不错,读得很有味道。)

5、朗读诗歌。

师:这些生字词语的意思都理解了,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把生字放到诗歌中读读,把诗句读通顺流利了。(生自由读)如果你能读得通顺流利了,就请你把诗歌读给同桌听听,如果你还读得不熟练,你可以请同桌帮助你 。(同桌互读)

① 下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评:哎哟,你真了不起!读得正确流利,老师给你打100分!

② 谁也想来读一读的?指名读。评:不错,你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老师也给你打100分。

③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那么这首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请小朋友自己练读练读。

④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指名读。评: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他什么地方停顿了一下?

指名学生说。评:你听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停顿标记。(生读师画)

⑤谁也想来学学诗人的样子来读读?评:这位同学读得抑扬顿挫,读出了诗的韵味。

老师想请男生来读读。评:好一个“待到雪化时”,真有味道。

来,我们一起读, 语速要慢点,注意停顿, 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6、真好,小朋友们,下面让我们走进青松的世界,去看看青松在冬日里生活的样子。(看录像)

看了录像,读了诗歌,青松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这是一棵( )的青松?

①预设:(小朋友可能会这样回答)

生:不怕大雪的青松。评:你真了不起,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才读了几遍,就已经读懂了这个意思。老师把大拇指奖给你。

生:勇敢的青松,大雪压在它身上,它挺得直直的。评: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看得出来,你是在用心读书。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那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吗?

生:我不懂“高洁”的意思?板书:高洁。

评: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爱思索的孩子就是会提问题。那么“高洁”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图。

②师:春天来啦,太阳暖暖地照射着大地,松树上的冰雪怎么啦?融化了,看,阳光照耀下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冰雪融化后松树的叶子显得怎么样?它的身子怎么样?有没有被大雪压倒?)

师:是啊,冰雪融化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挺得更直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所以陈毅爷爷不禁发出赞叹:(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高洁”是陈毅爷爷对青松的赞美,小朋友,如果你是诗人,你要赞美青松的什么呢?

③预设:

生:我要赞美松树不怕寒冷。评:不怕寒冷就是高洁。

生:我要赞美松树在风雪中依然挺的直直的。评:是的,依然挺拔就是高洁。

师:在寒冷的冬天,在大雪纷飞的季节里,其他的树木是怎么样的?松树的叶子呢?那你想赞美松树的什么?

生:我要赞美松树在寒冷的冬天里,树叶没有变黄,碧绿碧绿的。评:很好,在风雪中,松树的叶子更加苍翠碧绿就是它的高洁之处。

师:现在你们明白高洁的意思了吗?那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师:小朋友,假如现在你们就是这棵高洁的青松,面对风雪,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谁来演一演,说一说。

师:是啊,青松在大雪的重压下,不怕严寒,毫不畏惧,仍然苍翠挺拔。让我们用赞美、敬佩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压 挺

①压: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

和那个字有点像?(庄)

这个小点可真调皮,和我们玩捉迷藏,躲到哪里去了?

不过我们小朋友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把它给逮住了。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有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看老师写一个。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在树上描红。

②挺: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看一下,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啊?

可千万别写成“延”啊。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建字底。范写。描红。

四、作业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生:我会读《青松》这首诗歌了。

生:我学会了写“压”和“挺”两个生字。

生:我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我学会了••••••

师:老师也有收获,那就是你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我想为你们鼓掌。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松》,更深一步地去理解青松那高洁的精神。陈毅爷爷的《冬夜杂咏》共由三首诗组成,除了《青松》,还有《秋菊》和《梅花》两首,课后请同学们去找来读读,下节课我们也一起来交流交流。

陈毅《青松》赏析 篇5

内容摘要:针对课文《青松》,说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设想和学法辅导从“初读知大意”“识写解字义”“细读悟诗情”“品读明言志”这四个层次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青松 教学设想 学法辅导

一、说教材、学情、教法

《青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其中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选自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诗中写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质。课标指出:低年段的阅读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诵读中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青松》这首诗语言生动,画面鲜明,字少句短,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这首诗年代久远,青松所蕴含的精神是二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会正确美观在田字格中书写“压”“挺”两个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压”“挺且直”“高洁”的含义,体会青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体悟诗情。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打算用一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教学设想和学法辅导

我将通过“初读知大意”“识写解字义”“细读悟诗情”“品读明言志”这四个层次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1.初读知大意。一开课,出示一副“青松”图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青松,随机板书课题(板书:青松),使图像与文字结合。再让学生说说对青松的了解,引起阅读期待。随后,老师范读《青松》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了解诗歌描写的是在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形象。初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同伴互助等方式通读课文。接着,检查生字的读音,落实到每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2.识写解字义。本课的字词,我把它分为三类。一类是生疏的词,如:“且”“待到”。二类是有深刻含义的词,如:“压”“高洁”。像“压”字,所描写的不仅仅是青松所受雪的重压,也代表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所承受的压力。第三类是比较难写的字,如:“挺”“压”。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读书与识字交*进行的方式,以识字来促进读书,以读书来保证识字任务的完成。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不解的字词,提出疑难问题。对于“压”的理解,先让学生说说“压”的意思,然后出示“大雪压青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压”的意思;接着,让全体学生演一演,通过做动作体会青松所承受的压力(边读诗句,边做动作)最后,回归文本,诵读“大雪压青松”这句诗。随机教写“压”。(老师范写)对于“挺且直”的理解,以个别表演的形式让孩子感悟青松的 “挺”和“直”。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理解“挺”“直”的意思。让学生用换词法来理解“且”的含义。引导认清“挺”的字形,观察结构,学习写字。(范写 “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仿写、互评,扎扎实实进行写字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体验,从而保证识字写字任务的完成。在识字写字环节的设计上,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自我学习。

3.细读悟诗情。这首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字面上理解不难,但青松所蕴含的坚强品质是学生不易体会的。另外,对于南方的孩子而言,没有冰天雪地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创设了一个北风呼啸、漫天飞雪的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充分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雪好大,好厚呀”“这么大的北风,好冷呀”,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大雪把青松压弯了,但青松仍然直直的挺立”……老师随机小结“虽然大雪层层覆盖,但青松依然挺立着,它多么坚强啊”。此环节的设置运用动情的语言和声像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自由想象之下自然能流露出感人的话语。从而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当学生有了个体思考和感悟之后,再读诗歌的前两句,感受青松的坚强就水到渠成。诗后两句抒情,重点理解“高洁”的含义。(边说边板书“高洁”),对于“高洁”的理解,我先出示一个红彤彤的太阳,设问:“太阳出来了,冰雪融化了,这时的青松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展开想象,自由描述。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在自己的想象中得到锤炼。随后,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雪化后的青松图,让苍翠欲滴的青松直观的图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生动的表象,从而进一步感知青松的“高洁”之处,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悟出诗情。这样的设计,有学生自主体悟的空间,也有教师智慧的引领,学生是学习的发现者,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

4.品读明言志。这首诗是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在困难勉强不屈服的中国人民。虽然学生要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很难,但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在孩子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的走向未知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以在设计时,我首先设问:假如我们把青松比成一个人,那它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坚强的人,不怕困难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综合学生的理解,我此时再引入课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再次体验这首诗是借青松来比喻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从而达到与作者共鸣,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总之,本课力求让听说读写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课堂萦绕浓浓的语文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体验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我的板书力图简约、美观、实用。板书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陈毅《青松》赏析 篇6

教学课题

青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主备教师

冯美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1)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2)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3)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青松的样子。

(4)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闭上眼想象一下,鹅毛般的大雪不停地下,重重地压在松树的身上,但是它依然挺立在那儿,不禁让我们想到……(生接诗句)。要想知道松树怎样的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真是……

(2)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1、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练习。(2)指名读,(3)齐读。

2、背诵。想象一下,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能背诵古诗。

2、完成相关的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3、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 粗--且 特--待 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 ) 且——( ) 青——( ) 公——( )

3、扩词。

高( )( )( ) 青( )( )( )

4、课后去观察一下松树,写一写松树的外形、特点或你对松树的理解。

作业设计

课后去观察一下松树,写一写松树的外形、特点或你对松树的理解。

板书设计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花时。

心得反思

陈毅《青松》赏析 篇7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感受轻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过青松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习目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青松的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18青松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预期效果:只要你认真努力学习,一定能学好的。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

学习策略:(1).听老师读课文,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读清楚每个字,并把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常规自读,圈画生字。

2.全班交流:(1).指名试读。

(2).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时”是翘

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任务二:学习生字

1.学习策略:(1).出示生字,读一读这些字。

(2).说说这些字你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3).说说这些字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

3.小组汇报: (1).小组带领大家学习这些字。

(2).教师重点讲,“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

右边部分是“建字底”。

(3).教师指导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激情导课:

1.复习导入:读课文

2.学习目标: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

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

3.预期效果:只要你认真努力学习,一定能学好的。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

1.学习策略:(1).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

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小组讨论自己不懂的地方

(3).试说说全诗的意思。

2.小组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

引导交流:(1).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

(压:重压。挺:直立而高耸。且:而且)

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2).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3).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

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4).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任务二:阅读拓展

1.学习策略:(1).出示陈毅的另一首诗《红梅》。

(2).自读这首诗。

(3).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尝试背诵

2.自主学习

3.全班交流:(1).指导读这首诗,体会红梅的品格

(2).检查背诵

小结:你从课文和拓展阅读中感受了青松、梅花的坚强品质,在生活中,希望同

学们学习它们的这种品质,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

检测导结:

1.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2.扩词。

高青

结果反馈:

教师公布答案,集体订正。

反思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陈毅《青松》赏析 篇8

一, 导入

1,小朋友,现在是冬天啦!在这寒冷的冬天,你知道有哪些植物不怕冷啊

2,小朋友们真厉害,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人们把松

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3,陈毅爷爷啊,他也很喜欢这岁寒三友中的青松,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青松》.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

1,小朋友,你们想读这首诗吗 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音.

出示生字,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 我们来开小火车读一读.

说一说,你有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请你再带大家读一读.

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3,小朋友们,你们字音都读准了,课文你们肯定也能读好了吗

指名读.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

1,小朋友,陈毅爷爷写的青松到底什么样子的呢 想看吗

出示图片.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 能不能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

青松是什么样子 指名说.挺拔且笔直.

2,师总结图意.是啊,小朋友们,你们刚才说得仿佛是一幅画,说得真好啊!

在这大雪的重压之下,松树还是那样挺拔,笔直.我们说了这么多,陈毅爷爷只

用短短的一句诗就描写出来了.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3,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诗,想一想,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说得真好,你从哪个词最能读出——青松不怕冷.(挺,直)板书

追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啊 你能做个动作吗

小朋友你还从哪个词读出青松不怕冷 板书:压.(雪大,雪重)

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小朋友,你们真会思考,已经学会从关键词来体会文章的含义,是啊,青松

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却仍然傲然挺立,真让我们佩服啊!师范读.

现在你像老师这样能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还可以加上动作.

指名读.齐读.

5,面对这大雪,青松没有害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看到这样的情景,陈毅爷爷忍不住吟诵到: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小朋友,请你读读这句诗,想一想,冰雪消融后,青松是什么样子 (高洁)板书:化

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这青松是怎样的高洁.

7,小朋友,你们刚才想象得很形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学后青松得样子.

出示图片.谁再来说说雪后青松的样子.

说说他比下雪之前有什么变化

(比下雪前更绿了.)对这就是青松的高洁之处.(比下雪前更高了)这也是青松的高洁之处(他的叶子比下雪前更晶莹透亮)这也青松的高洁之处.他不怕寒冷是他的——高洁(生说),他不怕重压也是高洁.

小朋友们,在风雪的重压之下,青松更加苍翠,洁净,这就是高洁.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青松的高洁吧!(声情并茂很有气势).齐读.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什么是高洁了吗 (坚强不屈,坚忍不拔)

8,学到这儿,你想对青松说什么

9,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一棵坚强的小青松吗!

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好吗 让老师听听谁最像一棵小青松.

配上柴可夫斯基的《钢一协奏曲》齐读全诗.分小组读.指名读.

背诵.指名上台背诵表演.加上动作齐背.

四,了解背景,点明含义.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陈毅元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简介写作背景后,问:你们想想文中的青松还会指谁呢 "(生:陈毅,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在陈毅爷爷的鼓励下,全国人民度过了难关.陈毅爷爷用他是告诉我们困难,只是短暂的,它终将过去.小朋友,你也是这坚韧不拔的中国人民的一员,让我们再读诗句,读出中国人民的坚强.再配上动作背.

2,师总结写法.

陈毅爷爷这种,由青松来赞美人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他啊,在为了鼓舞人民,用这种方法,还写了《红梅》这首诗呢!

跟老师读.齐读.

小朋友们,你们课后将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四,指导写字

课文学完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你能给他们组一个词吗

你来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你们说的这么棒,是不是也能写的这么棒呢

生提出难写的字:挺,压.

指导观察范字,生指导老师范写,生:试写.师生评议.

生描红,临写这两字.教师巡视,辅导个别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陈毅《青松》赏析 篇9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师生主要活动:

一、揭示课题

1.猜谜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看图学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老师用手压学生的手掌,你感觉到了什么?这就是“压”)

挺:直立而高耸。(做动作体会)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主要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生活化,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课后主要感想:

这篇课文在张文柏处长的指导下备课,应该说自己对文章有很深刻的体会。我用看图学文的方法学习诗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张处建议:1、把开头的猜谜活动省略,可以节省时间。2、在学习三四两行时,可以先看图再学文。这样先给学生一个第一印象,让他们猜猜,雪融化后,青松会怎么样。

陈毅《青松》赏析 篇10

一、导入

1、导出: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岁寒三友”吗?

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就是“岁寒三友”之一————青松

2、板书课题。

朗读课题。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的,谁来读好它?

3、作者简介:谁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

陈毅是谁呢?(师介绍)

二、初读

1、范读。下面我们就来听听陈毅爷爷写得这首《青松》

要求:打开课本,听两遍。第一遍听并跟着录音机默读。第二遍老师读,请你拿起笔,做好停顿记号。

说说在哪里做了停顿记号。(出示停顿记号)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句朗读。(行,句,诗)

三、学习生字。

1、光盘出示生字。化、压、挺、且、化。

先学第几个?(认为是最难的)

2、读音。

3、字形指导。书空。范写。描红。扩词。

4、习字册。

5、反馈。

陈毅《青松》赏析 篇11

[鉴赏]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松、梅、兰、菊这些抗暴、耐寒、隐幽的花木,历代文人都爱吟咏,以至于积淀下来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性的审美意象,成为一种洁身自好的人格象征。但封建文人,由于特定的时代局限性,虽然以这些花草自喻,表现自身高洁,却往往主要是感叹个人际遇,无奈之中难遣失意之情。如左思的《咏史》中,也有写松的: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在,由来非一朝。

左思在这里以松和小树取喻,说明世胄承袭高位,俊杰沉沦下僚,郁郁葱葱的松树却不得不受小树苗的遮蔽和压抑,对此表现了不满。但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即是说明俊杰没有达到高位,不是因为才能平庸,而只是先天地位不同,同时在这愤愤不平之中,作者也只好做了无奈的伤感与默认。因为这里的松只能被动地接受地势所给予它的位置。

同样是写松,陈毅所写的青松简直和左思之松大异其趣了。陈毅也是写逆境之松,写遭受压抑的大松,但在作者看来,逆境方见英雄本色,一切崇高和壮美无不在斗争中诞生。这里的松不是默默地隐忍,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在向恶势力勇敢地抗争。一压一挺,这两个掷地有声的动词,可谓把大松的力度传写得刻骨惊心!也正是因为作者认为逆境是对英雄的磨练,是对品性的锻造,他才接着写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作者相信,在经历了风雪的涤荡和洗礼之后,就会更见其高洁本性。这其中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他深刻的人生感悟。他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是这样坚定的信念,才使这首诗通篇洋溢出饱满的雄气,给人启发和激动。

总之,这首诗语言冷峻畅达,画面鲜明生动,字少句短,更见风骨。作者始终在斩钉截铁的用语与含蓄蕴藉内容之间,在冷峻峭拔的形象与飞扬凌厉的热情之间,在风雪的暴虐与青松的抗争之间制造巨大的张力,从而加大诗的艺术感染力。读者似乎在动态的激荡中感染了松的精神、松的力量、松的品性。那正是作者的人格、作者的胸怀,也是那个时代的雄气与豪迈。

资料链接: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上旬在抚州赶上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第25师第73团团指导员。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师党代表。同年4月与朱德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参与领导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代军长,继续领导华中军民进行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等创造性地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中,指挥部队连续取得宿北、鲁南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当蒋介石集中主力对山东实行重点进攻时,又指挥孟良崮战役,一反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常用战法,出敌不意地歼灭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74师。1948年11月开始,参与组织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东南广大地区。

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陈毅元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生前发表过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1977年出版有《陈毅诗词选集》。

文本解读: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诗的前两句写景。“压”指重压,说明雪之大之厚。“挺”和“直”同义,都含有在重压之下不屈不挠的意思。诗的后两句抒情。诗人承上两句,触景生情。“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待”:等待,等到。“化”:融化。这两句诗是说要知道青松是怎样的高尚纯洁,请等到冰消雪融的时候。那时的青松将依然挺拔,更加苍翠。

诗人先描绘了一幅“大雪压青松”的图景,触景生情,赞颂青松的高洁。然后缘情写景,想像雪后阳光普照、冰雪融化后,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整首诗情景交融,一气呵成。

文本解读: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诗的前两句写景。“压”指重压,说明雪之大之厚。“挺”和“直”同义,都含有在重压之下不屈不挠的意思。诗的后两句抒情。诗人承上两句,触景生情。“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待”:等待,等到。“化”:融化。这两句诗是说要知道青松是怎样的高尚纯洁,请等到冰消雪融的时候。那时的青松将依然挺拔,更加苍翠。

诗人先描绘了一幅“大雪压青松”的图景,触景生情,赞颂青松的高洁。然后缘情写景,想像雪后阳光普照、冰雪融化后,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整首诗情景交融,一气呵成。

设计思考: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

通过本文的学习能使学生正确书写与认读“化、压、挺、且、待”5个汉字;能使学生明白这幅大雪压青松的图景,想像雪后青松美好形象,并能和自己的美好理想相融,进一步激励自己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也像青松那样高尚坚强;能使学生理解课文中什么是景,什么是情,为何要交融,又是如何交融的。

重点难点:重点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高洁”等词,引到学生想像青松雪后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预案:

一、 设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一首古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今天我们还是学习诗,而且是一位伟人的诗,那就是陈毅爷爷的《青松》。

3、板书课题:18 青松

4、简介陈毅及写作背景:1901年生。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曾任上海市市长、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他不仅是国内外知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且是有很高文学修养的诗人。这首诗写于1960年12月,当时,我国正处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暂时困难时期,国际上又掀起了一股反华逆流,形势十分严峻,对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无疑是一次考验。

二、朗读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1、我会听。

播放《青松》多媒体课件,教师配乐朗诵课文。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课文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我会读。

要求自由试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将诗词读好一定要把“青、挺、松”这几个后鼻音读准确,还有“直、知、时”这几个翘舌音读准确。

指名请学生读诗句。学生集体点评。

3、我会讲。

出示挂图,指名读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自学要求:1、你读懂了什么?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3、看出青松是怎样的品格。

个别汇报:抓住“压、挺且直”来理解。

板书:景(不怕严寒)

个别读、集体读。

小结自学方法:读诗句、看图想像、品悟、朗读。

指名读第二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按上述自学方法来学习第三、四句。

板书:情(高尚纯洁)

挑战读、集体读。

出示青松图,象过电影一样朗读,背诵诗句。

4、我会写。

找出生字。(贴出生字卡)

由学生来教学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待、化”左窄右宽。“挺”要摆放匀称。

三、总结全文。

课文的哪句集中体现了青松的洁净和高尚。

四、课后练习。

自选:

1、小练笔:观察松树,写一段话,可先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想法。

2、收集关于松柏的诗词,并记录下来,争取熟练地背诵。

板书

18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景(不怕严寒)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情(高尚纯洁)

陈毅《青松》赏析 篇12

《青松》,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的品质。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图: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反而愈挫愈奋,挺直胸膛,厚雪戏谑,毫不畏惧。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这是一则五言诗,只有两句,寥寥20个字,可磅礴的气势叫人肃然起敬。今年,我再次上《青松》这一课,感受与前一次大不相同。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让人学会做人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智慧。课文中所蕴涵的情与理,对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智慧有重要作用。大概这正是,有的语文课上完了,学生就忘光了,而有的语文课甚至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的原由吧!

比起第一次上这一课,我的思考更加深入:《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我国人民面临严重考验,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在当时,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他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陈毅元帅是在赞颂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更是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呀!因此,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

冯友兰先生把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划分为从低到高的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像原始人那样凭本能做事;所谓功利境界,即主观为自己,同时又可能客观为他人;所谓道德境界,即“正其义不谋其利”,即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所谓天地境界,即为整个宇宙的利益而做事。

同样的来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不是也可以来划分出这么几个境界来:工具境界、人文境界、韵味境界。如果我们能从教材中“淘”出有价值的东西;能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感悟、想象体验等途径,使课文“活”起来;能用优美的语言“粘”住学生,触动学生,带着学生把每一节语文课都当作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那么,我们的语文课不就进入了一种绝妙的境界了吗?

想营造出这样绝妙的课堂,我们首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这里所说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自身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及其水平的高低。一堂具有“韵味”的语文课,必然浸透着语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大师就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倘若我们都下功夫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富有“韵味”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象涓涓细流流入学生的心田。

要营造出这样绝妙的课堂,我们还要关注教与学的和谐。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余文森.吴刚平老师在《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中谈到:“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新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完成教学任务,语文课必须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还需要让语文课堂“韵味”十足。这才是我期盼的绝妙课堂呀!就带着这样的思考与追求,我走进了再上《青松》的课堂:

◆现场再现:《青松》教学片段之一: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快来把你看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天空阴沉沉的,下了好大好大的雪。

生:地上、房顶上都盖了一层雪。

师: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

生齐答:很厚很厚。

师:当时的天气一定——

生齐答:很冷很冷。

师: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指第一句)谁来读好这一句诗?

指名一生读。

师:“挺且直”是什么样子?有小朋友会演示吗?

生:那还不容易!

师:容易!那就请你上台来演示,可以吗?

生上台演示。

师:呦!站得多直呀!这么一表演,我们大家可就明白了,原来“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呀!看来不难!来,我们全班同学都来学学,把胸挺起来!把腰直起来!

师问那名演示的学生:你平时什么时候会这样“挺且直”呀?

生:上个星期,我考试得了满分,我可高兴了,放学时,我就是这样挺起胸膛走到妈妈面前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呢?

生:我上次得了学校讲故事比赛第一名,我上台领奖也是这样昂首挺胸的!

师:嗯,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多让人骄傲呀!这是自豪地“挺直”呀!青松呢?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仍然“挺且直”的呀?

生:是大雪重重地压在身上时。

生:是在狂风暴雪之中。

师:这个词说得好,青松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时还挺直着自己的身体的呀!这种“挺直”不容易啊!再读读这一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青松?

生:不怕困难的青松。

生:勇敢的青松。

生:坚强不屈的青松!

师:说得好!风雪有什么可怕!困难在勇敢者的心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寒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弯!昂首挺立于风雪之中,这就是青松!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句诗!

就这样,引导学生诵读、比较、想象、与青松“对话”,教学已不仅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是智慧的触动、情感的交融、个性的张扬。用慧眼打量教材,用心灵解读教材,打造有“韵味”的课堂,让工具和人文相和谐,让文字与哲理相和谐,一切恰到好处,一切妙不可言……

◆现场再现:《青松》教学片段之二:

师:(音乐起)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吗?你觉得中国人民怎么样?

生:中国人民真了不起呀!

生:中国人民真坚强呀!

生: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管多苦,都是勇往直前的!

……

师:是呀!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呀!不就像这高尚、纯洁的青松嘛!

师:于是,在1960年的那个冬天,陈毅爷爷提笔写下了《青松》这首诗——

师生配乐齐读。

师:这首诗赞美的是勇敢的青松,更是坚强的——

生齐答:中国人民!

高林生老师曾经在指导青年教师研讨时提到: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诵读体会青松的高洁,并不算难,难的是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教师的引导激发下,学生的情感能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变得更有意义,使学生受到人生的启迪。这样来上这一课,我想,当孩子们在以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在他们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一棵傲立在风雪之中的“青松”的!

曾经想,怎样才能成长?怎样才算长成?求索数年,经历了备课和上课的数度轮回,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决不能禁锢于过去曾经设计好的课堂教案设计,思考再思考,每一次思考都是自己成长的阶梯!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那样: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生命因此走向圆满。成长的过程没有尽头,在以后的日子里,必定还会有三上《青松》、四上《青松》……生命不息,思索不止!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且思且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