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推荐17篇)

2023-03-10 16:12:01教案设计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推荐17篇)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

1997年,在长春解放大路小学的礼堂里,我试讲二年级的《初冬》。课后,几位专家把我这只麻雀解剖得体无完肤:无论是教态、声调、组织教学的能力,还是对教材的挖掘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缺陷。整整一个下午,在那间学校的小会议室中,我蜷缩在沙发的一角,接受“批评”……

随着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就是这样的经受、历练或者说是“打击”,成就了我坦荡、磊落和坚强──而这些,恰是取得事业成就的重要内因。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看课,我的目光总是盯在“问题”上。作为过来人,相信这才是对年青同行负责的态度。

《看雪》的教学设计总体不错,但如果能够处理好一对虚实问题,则会更好。下面详述如下:

务实:识字落脚在哪里

低年级的语文课,重点应该在识字和写字上。可经常看见的情况是,一堂课下来,重点没有落实。就拿写字来说,四十分钟里却顶多写两三个,其它时间都在让孩子观察书写。我看到的课堂,大多教师没有细致地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没有细致指导该怎样把生字写美观,甚至教师连示范过程也没有。即便有,也只是让电脑一笔一笔地出现,而不是教师动态写出的“活字”。更有甚者,低年级的语文课成了高年级的阅读课:一个字也不写。

可喜的是,这堂课没有如上缺憾。但时间安排上略显局促,如果安排20分钟以上则更好。一堂课只写同一结构的三个字还是太少。就板书来说,带有高年级特点。黑板只有“中国台湾、北京、盼着”几个词。目的是强调课文内容,板书跟识字没有关系。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板书的机会更多示范──写上几个生字,越多越好,这样既是板书内容,又是识字一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比如写字环节──有这么多生字,如:“店、 毯、 银、省、仗、讲、厨、指、接、铺”。我们是否应当让学生找到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这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这里教师直接出示“打”、“指”、“接”这三个字让学生观察,虽然这里字形特点归类的思想体现出来了,但是对于写字来说,集中练写这同一结构的三个字科学吗?我个人以为,半包围结构的“厨、店、毯”,上下结构的“省”,再加上左右结构的其它字──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发现不同结构的不同规律。这样,写字的关键就解决了。

至于该教师对“打、指、接”的细致指导,也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其相同与不同,“接”字最难写,更要好好讨论而不是老师代之。而且,在写的时候,这些字的笔画在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下格等──这些,老师都没有强调。

可想,泛泛的写怎能让我们的孩子写出一手好字?我不止一次表明,我与一位副主编的观点的不同。她说:“现在不少老师讲得太多,一个字要讲上半天它是怎么构成的,每一笔应该怎么写──教学过程还是老一套,能不能换一换实践──认识──实践?”我想,新的课程改革不是让我们把传统的东西都扔掉。

务虚:主题可否缓行而含蓄

在一次发言会上,我讲到──虽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对经典的文质兼美的文字,我们一定要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教师一定要重视文本的规定性,更要注重对文本的研读。这也是对作者劳动和智慧的敬重。但面对有些课文,教师就应该有一双慧眼,不能当作奉为“圣经”,亦步亦趋地领着学生围着教材进行“多情”的挖掘。是的,我们无权选择课本,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有权力怎样使用教材。

这篇小短文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中国台湾与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寄托。对于刚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告诉他们这篇文章包含渴望祖国统一的感情,我想是生硬的。其实,这篇课文在表达形式上很含蓄。比如,学生惊奇地问“是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孩子向往北京,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一个“微笑”,一个“深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因此,文中的老师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出那么露骨的话。可小胡老师在课前谈话的时候却说了很多,现摘录一段──“……你对中国台湾了解多少,能告诉大家吗?中国台湾虽然现在还没有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她永远是祖国妈妈的孩子。”课文还没有学,本来“看雪”,是一种向往,透着一种纯洁和透明,那是一种最好的梦,可老师却先把一顶“高帽”扣在了这个梦上了。

再有,中间有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话:“老师请教过飞行员叔叔,如果有直接从中国台湾到北京的飞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呢!可惜,现在还没有直达的航班。”可以理解老师当时讲课的时候情况的确如此。其实,今年春节,北京到中国台湾的第一次航班已经开通,并正常运行。而且,要想到北京,从香港或澳门到北京是可以看到雪的。透过这样的“告诉”我们感觉老师心中装的只有“祖国统一”,一个“死”的结论就把孩子向往看雪的梦打破了,好像看雪只能成为一种向往──这样的“告诉”显得过于沉重了。有时,教师完全可以像课本里的老师一样,含蓄深情地表达──相信我们会看到雪的,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向往这个梦。

更可惜的是结尾,老师的一段话:“本该家人团聚的春节,老师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会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再深情地说一遍,表达出老师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的心情吧……”我们的教学,就是这样赤裸裸地“以道凌文”破坏了童心和语文的美好──当教师把文中之道提炼成“精盐”喂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只会连文一起厌恶。

这是一节设计很精致的公开课,能够基本避免公开课的流弊。但显然,授课者对课堂的把握上还是有些浮躁,不能真正踏实地上课,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为了课堂的观赏性而对课堂的日常性有所忽视。所谓课堂的日常性是具有朴素美的平素的课堂,它重在教学的实际效果,而较少关注课堂的观赏性。这与公开课通常所带有的作秀、煽情等相对应。

例如,写字环节,在日常性课堂上,老师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可能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联系写字。但在公开课上,讲课者会担心自己这样讲会削弱课堂的观赏性,也就是说,公开课的讲授者在自己内心总是有群潜在的听众,就是听课和评课的老师,因而不自觉地会在备课的时候,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预设中。这看似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却暗示了讲课者的不自信和某种功利性的追求。

因而看似简单的日常性课堂那种不煽情、不作秀而追求实效的方式,却不是一般上公开课的老师所能够做到的。这种朴素是一种大家的风度,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所以当课堂需务实的时候,老师反而不自信,只好用务虚的方式来追求一种外在的流畅,而当课堂需要务虚时,如,《看雪》中对课堂主旨的阐释,老师却又怕被带上讲解不清或不深刻的帽子,所以就把文章的主旨直接地讲出来。一节好课自然应该是张驰有度、虚实结合,但这种张驰和虚实应该基于文本和教学是需要,而不是基于某种功利性的追求。

【附:《看雪》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学习识字3中的三字经,还记得吗?一块来背背吧。老师特别喜欢这句: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昨天,小朋友们都回家收集了中国台湾的资料吧!你对中国台湾了解多少?能告诉大家吗?中国台湾虽然现在还没有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永远是祖国妈妈的孩子。马上要上课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导入新课

老师是第一次到重庆来,你们这儿和我以前听说的一样,人多、桥多、坡多,是个美丽繁华的山城。可是,听说你们这儿很少下雪是吗?所以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组很美的雪景图,我们一块来欣赏吧。(配乐放下雪的美景图)美吗?下雪真是太好啦!小朋友一定都想去看看真的雪吧!在我国有些地方和重庆一样也很少看到雪,那儿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都想去看看雪(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读读课题吧。

二、认读字词

1、是哪儿的小朋友想看雪呢?让我们翻开课本52页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出示生字)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到屏幕上了。自己先轻声自由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3、(调整生字顺序:⑴店毯银⑵省仗讲⑶厨指 接 铺省仗厨)生字宝宝听到你们在呼唤他们,高兴地排起了队。你发现什么了吗?你很会观察,就请你当老师带大家读读这行字吧。瞧,你还有什么发现吗?那,请你带大家读读吧。

4、(生字去拼音)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摘掉,还认识他们吗?小火车开起来喊喊他们的名字吧。(开两列)

5、生字宝宝就要带着他们的朋友随着美丽的雪花飘下来了。仔细看看雪花上都有哪些朋友,一起喊喊吧。我们先不出声,只做口型喊喊他们的名字。老师看看哪些同学的口型做对了。(课件演示:词语放在雪花中飘落下来)

6、认识他们吗?一块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三、初读课文

1、才一会功夫,小朋友们就交到了这么多字词朋友,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吧,读完后标出自然段。这篇课文的自然段很多,标的时候可要细心点啊。

2、(展示学生标了自然段的书)看看他标得对了吗?你们都是这样标的吗?注意了,前面空了两格的就是一个自然段。标错的同学自己更正一下吧。

3、通过刚才读课文,你们知道是哪里的小朋友想看雪了吧?他们想到哪里去看雪?(板书:中国台湾、北京)

四、读悟课文

〖读第一、二自然段〗

1、谁能在地图上把北京和中国台湾指给大家看看。

2、北京在我国的北方,每年冬天都能看到雪,而且是漫天大雪。中国台湾在我国的东南方,气候温暖,冬天几乎不下雪。所以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他们只能看到什么地方的雪呢?自己读读第一、二自然段吧。

3、他们只能看到什么地方的雪呢?这雪景是怎样的?再读读这段吧。如果你是橱窗外的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这人工做的雪景,你会想些什么呢?是啊,他们多想看看真的雪啊。继续读课文,你就能体会到他们这种心情了。请大家先读读课文3 ~8自然段。

〖读第三~八自然段〗

1、这六个自然段,说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三次对话,和同桌分工合作来读,一个负责读孩子们问老师的段落,一个负责读老师回答孩子的段落。

2、第一次对话:

⑴谁来读读第一次对话。 (问当老师的孩子)“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老师这个动作告诉了大家什么?

⑵我们一起把第一次对话读读吧。

3、第二次对话:

⑴第二次对话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哪组同桌来读读。

⑵(出示第五自然段)孩子是怎么问的?谁能惊奇地问问?大家一块惊奇地问问吧。

⑶(出示第六自然段)从老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把这两段话读读吧。

4、第三次对话:

⑴最后一次对话谁来读?是啊,北京离中国台湾真的不算太远,(课件演示:飞机从中国台湾飞向北京)老师请教过飞行员叔叔,如果有直接从中国台湾到北京的飞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呢!可惜,现在还没有直达的航班。

⑵大家来读读这段对话吧。

5、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小朋友,来问问我这个中国台湾老师吧。(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1、回答完孩子们的问题,老师给大家讲起了童年玩雪的情景。老师童年玩雪可有意思啦!想看吗?想看就闭上眼吧,让我带你们到那美丽的雪地去看看。(老师范读第九自然段)

2、美吗?这美丽的景象就在第九自然段中,赶快去读读吧。(学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景象。雪花飘呀飘呀,落在地上铺成了雪毯,披在树上变成了银色的衣裳。(动画演示分别出示雪花、雪毯、银装 )雪花、雪毯、银装你最喜欢哪个?

4、谁能为雪花、雪毯、银装找到合适的伙伴呢?(点击课件搭配词语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5、这些词语用得多美啊,我们再读读吧。(老师引读:冬天,天上……、地上……、树上……,到处一片洁白。)

6、在这美丽的雪地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开心吗?瞧!(出示小朋友在雪地里玩雪的图)北京的孩子和你们一样正在……(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多高兴啊!谁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把你们玩雪的高兴劲读出来。

7、雪景美,孩子的笑脸更美,你们能读着第九自然段把老师也带进那美丽的雪的世界吗?

〖读十、十一自然段〗

1、谢谢,老师真的到雪地去了。原来,听别人朗读,想像画面也是一种享受啊!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听着老师的描述,一定也在享受着,可是他们再想想自己只能看到橱窗里的雪景。会想些什么?

2、难怪孩子们争着问老师……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引读十、十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说的话:

⑴“那里”是指哪里?“你们”指的是谁呢?(出示填空题)谁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括号里面填入:北京、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如果你是北京的孩子,中国台湾小朋友来了,除了带他们看雪景外,你还会带他们去哪看看呢?

⑵这个句子还能怎么补充呢?其实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也正盼着我们去他们那玩儿呢。他们会带我们去哪?(课件出示中国台湾风景图)

⑶是啊,两地的孩子相互盼着。(板书:盼着)中国台湾的孩子盼着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孩子也盼着中国台湾的孩子来看雪。我想,中国台湾的那位老师在本该家人团聚的春节,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会望望大家,深情地说……再深情地说一遍表达出老师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的心情吧……

4、此时,当我们再读起这句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读吧。(出示: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五、写字练习

1、从你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中,我能感觉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瞧雪花又飘下来向你们表示祝贺啦。它们还带来了生字三兄弟。(出示生字“打”“指”“接”)你们发现了什么?观察一下,这三个字怎么才能写得漂亮呢?

2、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写起来有困难。我们先来帮帮他:

打:一提别超过横中线了,提手旁长长的,放在竖中线左边点。这一横从竖中线上起笔,放在横中线上一点。看“打”字左高右低。

指:右上边的撇不要出头了,这一竖贴着竖中线写。横折的横正好放在横中线上。两边一样高“指”字才好看。

接:看老师写,你发现怎么才能写好这个字。

3、请你在这三个字中选一个最愿意写的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吧。

4、展示学生写的字:

〖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盼着

(注:这是一篇应《语文教学参考》之邀而作的点评)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2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王慧琴】

〖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作为现象扫描〗

一位老师在上《看雪》一文,她的教学环节为:

1、听课文录音,划出文中的生字,读一读;

2、进行生字教学;

3、小组研究,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中国台湾小朋友非常盼望看雪、非常盼望到北京来看雪,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指名小朋友有感情地来读相关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老师指名一位学生站起来读,然后问小朋友:“他读的语气怎么样?有没有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得更好?”评价之后,第二个学生、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读,还是没有读出感情。老师没办法,只好自己来范读,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读。

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的一大基本理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有关背景、情境不作适当的铺垫(如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简单介绍一下当今的台海局势,欣赏一下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在学生不得要领时不作画龙点睛的引导,一味地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学生缺少内容的理解和感情的体会,只好照着别人的样子,读得有形无神,使语文学习显得异常肤浅。在探究性学习之前,教师作些适当的铺垫引导,能为学生的思维添上翅膀,能为学生的研究扫除障碍,能为学生的独特感悟打下基础,这样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看雪》教学谈

四川省眉山市车辆厂小学徐桂芳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但会使学生想问题思路更开阔,解决问题办法更多,还能增强学生战胜自我的信心。然而教材是我们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凭借。

下面就是我利用《看雪》一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做法。

《看雪》一文讲的是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当讲到雪景一段时,我便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讲:“寒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就像冰打一样。风停了,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天地间满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开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树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树上生满了毛茸茸的白发;松树穿了件花褂褂;杉树尖尖像灯塔。我打开门冲进雪地里,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和小伙伴们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红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们打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欢声笑语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讲完,学生睁眼。我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像开了闸的水,倾泻而来:“我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铺了一床洁白的地毯。”“我家门前的小树被雪压弯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劲摇,雪花落在了我的头上、衣服上,有的落进了我的脖子里,冰凉冰凉的。可树伸直了腰。我看着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顶,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可一点儿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样。”“我从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飞一样。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来一团雪,我一闪,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脸上。我俩笑弯了腰。”“我们三个堆了一个大雪人,用扣子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顶尖尖的帽子,还有两串糖葫芦插在肩上,它正在叫卖呢。我们围着它唱啊、跳啊,开心极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再听那嘎吱嘎吱的响声,就像在奏乐一样。”“哎呀!我开着小汽车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

接下来我还给学生讲了“瑞雪兆丰年”的知识。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马,循规蹈矩的人,紧紧束缚住它。结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荡的人,任其胡乱驰骋。精力浪费不少,可最终一事无成。聪明的人驯服它,让它按意志奔驰,从而使自己充满创造精神。

我们当教师的应该帮助学生驯服想象力这匹烈马。

一秒钟与精彩──《看雪》教学谈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金虹

课堂演绎正接近尾声,今天上的是《看雪》一文,讲的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很难看到雪,他们很想到北京去看一看真的雪,课文通过中国台湾小朋友和他们的北京老师的对话,向我们传递着大陆与中国台湾是一家的信息。虽然美读也读了,积累也做了,课文也理通理透了,但当我激动万分地讲着:中国台湾和我们中国大陆虽然现在是分开的,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中国台湾的人们是和我们在一起的,中国台湾是我们中国的宝岛,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孩子们的反映竟然是这样的平淡,甚至是无动于衷。我茫然。

茫然归茫然,课还是要上下去的,于是我点出了为了增加孩子们对中国台湾的了解,喜欢中国台湾而安排的中国台湾风光图欣赏这一环节。

第一张──“中国台湾神庙”,“哇……”孩子们发出了轻轻地赞叹声,或许是觉得蛮新奇的吧;第二张──“中国台湾日月潭”“哇……”孩子们又发出了轻轻地赞叹声,这次或许是因为湖水的美吧;第三张……当点击出“阿里山神木”时,在杂乱的赞叹声中,竟有人说:“老师,我知道的。”寻声望去,一只小手高高地举着。要让他回答吗?我的教案里没有这一环节呀,倒是下面还有不少生字要抄写呢!

“你……”。我刚想说你下课再讲给我们听,但目光一接触到他那渴望的眼神、高举的小手,我真的不忍心,“请你给我们说说看。”在迟疑了一秒钟后,我说道。

那小男孩高兴地站了起来,为我们述说了一个神奇而感人的故事。

从前,在福建和中国台湾之间有一座山,山上住着母女俩。有一次,一个妖怪闯进村子里横行霸道。女儿决定去把妖怪除掉。最后女儿射出两箭把妖怪射死了。突然这座大山一分为二,妖怪也从悬崖上掉下去了。母亲站在一边的武夷山上盼望女儿回来。最后母亲变成了一块石头,女儿站在阿里山上也盼望着母亲回来,天长日久她变成了一棵阿里山神木。

听完故事,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是被故事的神奇吸引了吧,是被故事的感人震撼了吧!看得出孩子们对神木母子的分离非常伤感,我也知道孩子们对中国台湾的了解和感受上升了一个层面。我也被神木背后的故事感动了,“谢谢你为我们带来了这个生动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教室里掌声如潮……

没有想到一秒钟的抉择,竟给课堂带来如此的精彩!我庆幸自己在一秒钟内做出了这个正确的选择。其实课堂上“不合时宜”高举的手有很多,别看他似乎与你正常的教学流程“逆流而行,其实背后隐藏的价值是无法预测的。多做几个这样的一秒钟,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3

【片段】

识字教学。

一、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二、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三、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

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

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4

《看雪》实录

武汉市育才小学 屈小青

第2课时

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通过读了1、2自然段,大家结合图,不仅读出了中国台湾小朋友很想看到雪,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勾画。(有个别学生出声)

师: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样便于我们思考。

师:谁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生: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生;还有一句:“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出示写有这四个句子的小黑板)找到这四个句子的请举手!

师:这么多啊,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 特点。

生读句子

生:它们后面都有问号,是问句。

师: 对。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

师: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 谁先来问问老师。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着点头)读出了问话的语气。

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生一起问

师:(微笑点头)谁还想接着往下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谁也想问这一句?

生问。

师:注意后面的提示语,孩子们是惊奇地问。

师:谁再来问问。

多名学生问。

师:刚才你们几个问的真好,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了,告诉老师,你问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生:老师是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们没见过雪,老师怎么见过呢?

生:老师看见过真的雪,真了不起。

……

师:就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练习问这句话。

学生练习。

指名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

多名学生和老师对话。

师:接着问。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多人问。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师: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谁来读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

生:我画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师: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生再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什么是银装啊?

师:问的好,待会通过读书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决好吗?

师:谁还能这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了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师:男孩子读一读。

师:女孩子读一读。

师:读得这么好,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

一学生指书上打雪仗那幅。

师:看见雪花了吗?还有更恰当的呢,不是我们这一课的。

生:(举起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有。

生:(举起书)《我是什么》一课也有。

生:还有《江雪》。

师:你们可真能干,找到这么多。老师把《我是什么》这课的图放大了,贴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孩子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雪花,银装,雪毯。(手都只指在一个地方)

另一学生举手上来边指边说:这都是雪花,这一片都是雪毯,这一片都是银装。

师:(问刚才提问的女孩)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银装了吗?

生:知道了,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银白色的衣服。

师:真聪明,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的问题。

师:那雪毯是什么呢?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样。

师:是啊。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

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读。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起立)边读边做动作。

师: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的真好。

师:第2句,谁来读?

生读。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

生:堆过,打过。(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动作)

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生再练习读。

指名读。

师: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老师,你也带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吧。

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

生:您快带我们去看真的雪吧!!

……

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师:这么长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停顿。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

这里停了一下。很好。

生读。

师: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去”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

师: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们来表演读一读。

生齐读。(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

师:这是争着问吗?

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生:老师,你掉了一个“正”字。

师:谢谢你,你们能教老师深情地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练习一下。

师:请一、二组教老师读。

师:请三、四组教老师读。

生:老师,我还想教你读。(笑)

师:呵,你刚才已经和大家一起教了。课后再教吧。

师: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的真好,能连起来问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

师:哎呀,你们太着急了,老师连点头的时间也没有。给点时间老师好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点头)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指地图上的北京)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哎呀,刚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记了。咱们再来一遍好吗?(全场大笑)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图。)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了中国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的真好。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分角色把全文读一遍。

学生分角色读书。(兴致很高,读了一遍又一遍)

师:下面咱们分角色把全文表演读一遍,你们几个当文中的孩子们,其他同学读旁白。这次,我不当老师了,我当观众来欣赏你们的表演。你上来当老师。(那个还想教老师读书的孩子)

学生分角色读全文。

师:是啊,我们也盼着和他们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中国台湾。

接来中国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生读的很投入,有的忍不住站起来了。)

师:咱们一起读吧,一边读一边拍手。

师: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

生: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生:你们看见过真的雪吗?到我们学校来,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生:我想用飞机升到天空去,给他们下真的雪。

生:我希望中国台湾小朋友能早点到我们这里来玩雪,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生:我有个办法,可以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寄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说我们这里的雪景可美了,你能到我们这里来玩吗?我们相遇的时候,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这次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我会把这次相遇留在我心里,留在我的脑海里。

……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相信不久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的。还有这么多孩子想说,这样吧,圣诞节快到了,新年也快到了,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好吗?

生:好!

师:黑板上的小雪花说话了,你们课文读得这么好,我身上的这些字有办法记住吗?

出示:洁、讲、毯、银、堆、仗

生:我记“讲”,老师在讲课,言字旁。

师:哦,是啊,老师讲课井井有条。

生:(站起来,一手高举,一手对着老师做开枪的样子)人在打仗,啪一枪。

师:(也对着他开一枪)对。打仗的仗。

生:难字的又换成土就是堆。

生:银,金银财宝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生:毯,就是毛里面有两团火。

师:这个毛是今天要学的新部首,毛字旁。能把这个字写好吗?

看着田字格,仔细观察,自己写。谁上来写。

生写字。

评上面学生写的字。

生:我给他提意见,我先说他的优点,他的字写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间。他的缺点是毛字写歪了。

师:咱们赶快把它扶正吧。修改学生的字。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wenmibang.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挂图。

2.北京美景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中国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中国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语气。体现出中国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着你们去/ 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中国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置作业:

1.与同学交流中国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包括中国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中国台湾的风景名胜,中国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再互相交流中国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学生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中国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注意结合朗读课文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5、各组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各组从其他组提的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6、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表达。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8、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可配抒情音乐让学生美读。

(三)实践活动

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中国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1)自由练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3)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4)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1)看词语,心里默读。

(2)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一、二自然段。

(2)师提问:假如你是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1)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2)指名朗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A、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A、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B、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

C、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2)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3)完成课后连线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6)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2)学生填空: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3)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中国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4)欣赏中国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1)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12 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盼着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中国台湾,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3、发现疑问句的特点,能朗读出疑问的语气,并能积写雪景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看雪》这个故事。

1、请大家先把这些刚刚认识的新字朋友再熟悉熟悉。(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

现状及反思: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学生不由自主齐读了,从读的情况来看好像字音很正确,然后,我又让学生开火车带读词语,学生读得很不错,尤其是我要强调的翘舌音和后鼻音都很到位,但是我担心打断了学生的小火车,所以评价有点滞后,感觉不是很自然。

2、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写中国台湾小朋友看雪的一段来读一读

现状与反思:在落实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到下面去巡视了,发现很多的学生找到的是第九段,我再次强调是“中国台湾小朋友看雪的段落”,部分学生才能找出来,这说明我班学生的听的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如何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二、重点切入,学习看雪部分(10分钟)出示1个段落

1、生汇报读,出示句子,要求读出意思。

现状与反思:让一名学生站起来汇报读,她读得不是很流利,我又让另一名小朋友读,她读得响亮流利。我让学生评价,学生对第一个说:“希望你能再读流利一点。”我让第二个学生介绍她的经验,学生很自信地介绍了自己的行为:多读多练。我总结了学生的方法,并要求这名学生向她学习。这是一个即时生成的评价互动环节。能让学生评价学生,能让学生指导学生的做法是很好的,但是我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我应该把学生的优点再放大一些,我可以这样说:“听了你的介绍,我不仅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还知道你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好孩子。”

2、(小朋友们看着这样的雪景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出示第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说话

现状与反思: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说到了三个方面,一是孩子们很高兴,另一方面是疑惑:“真的雪是怎样的呢?”还有一方面是向往:“要是能看到真的雪就好了。”这些语言与我的预设是一致的,这说明我的预设是合情合理的。的确,找到教学的门,顺应思维的理,才能走正发展的道。楼冲老师的话在理。

3、(那我们看到过真的雪景吗?我们能不能向他们介绍一下真的雪景呢?)学生说话,用图片帮助,引出第二幅图片

现状与反思:这一段的教学我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交流说话;二是让学生能看着图画来说话,(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给部分落后学生搭上了说话的台阶;三是让学生找到跟图画内容一致的段落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层次是很分明的,但是,我觉得有走过场之感,因为学生交流的面太窄。学生玩雪体验丰富,应该让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分享,然后再请学生个人汇报,这样学生训练的面广一些,而且有了说的基础,站起来发言的质量也应该会高一些。

4、书本上也有一段是描写真正的雪景的,请找出来读一读,生汇报-出示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朗读,出示,学生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读出雪的轻、柔、厚、纯,读出孩子的快乐。(出示图片)

学第一句话:说,读——看,读——评,读(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积累词汇——背诵句子(可用注重点词的方法)

现状与反思:第九小节是本文语言训练的重点,它里面有朗读、体验表达、词语理解、句子积累的训练。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关注到快乐,因此学生能把快乐的心情表现出来,朗读有了增量。在引导学生体验洁白一片的时候,学生的着眼点没有关注到第一句,我的引导是:“假如你再读读第一句,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觉。”学生发言说:“我好像来到了雪景里面。”这种感觉是正确的,我接下来的一句话是:“句子里什么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觉?”学生说:“到处一片白色。”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到处”,出示图片理解一片白色,感受雪景的美丽。在看图的同时,我让学生想象,如果来到了这个地方,你最想做点什么呢?感受雪的柔、厚、纯,为感情朗读做好铺垫。学生读得感觉不错,但我感觉我临场发挥的机智还是不够,这是真功夫,看来平时如果不经常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教学机智问题,要想课上得精彩是有难度的。因为有点被学生牵引的缘故,所以积累没有到位。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玩雪的快乐,有一个小朋友还把自己《捉雪花》的情景给唱出来了,你们听,可以跟着音乐动动身子,做做动作(课间操),你感到怎样?

现状与反思:这里没有让学生听完后说感受,而是我代替了,很可惜。因为学生此时的发言最能反映学生的情感,另外歌曲的动作性不强,因此没有课间操的感觉。

可是这样美丽的雪景,这样快乐的场面,中国台湾小朋友看见过了吗?体会过了吗?

假如我们用七色花一下子把中国台湾小朋友变到真正的雪景中来,你们猜他们的表情会是怎样的呢?(生说词语)

师,书本中有这么一个词语,它把大家的语言都可以概括了,他就是“惊奇”出示惊奇的词语卡片,理解意思,中国台湾小朋友因为没有见到雪,所以特别好奇,于是问了老师很多的问题,你们能从书本中找出来吗?请划上横线。

现状与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总感觉生硬,可能是没有遵循课文的思路吧,但的确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如何把前后两块的内容衔接起来更自然呢?

1、学习对话,发现疑问句的语言规律(10分钟)

第一层次,认识问句的特点,读出疑问语气

第二层次,认识提示语对表达和朗读的作用

第三层次,认识提示语是可以调换位置的。

第四层次,对话朗读要求能表现当时的情景。(学生表演读)

师生对读,分角色读,感受到什么了呢?(小朋友向往下雪、向往北京)

现状与反思:这一段的教学是最值得反思的了。因为从上课的情况来看,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是训练的层次虽然分明,但是要求需要定得那么高吗?2是文字的呈现是否太多、变化是否太快?3是单独的句子语气没有读到位,朗读的时间不够,怎能期望学生分角色朗读能到位呢?学到这个地方,下课时间已经到了。我以问题作为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对学习下一课充满期待。

2、小朋友都想去北京看雪,可是老师却没有正面回答他们,出示最后一句话。读正确,停顿好。这是为什么呢?听老师讲讲中国台湾的故事吧。

2、适度拓展了解中国台湾历史,学习最后一段(5分钟)

听完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是呀,中国台湾老师的心情和大家都是一样的,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读出正确的停顿,理解“深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情,读出盼团圆之意。

3、写话练习,交流,引入余光中的诗歌(7分钟)

我们现在还不能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起玩,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心愿呢?我们把心里话写在这些小雪花上,寄给他们,怎么样?

学生写,出示雪花图,学生交流

中国台湾的一位大作家也在写,他写了一首诗给我们放过来了。

出示诗歌:教师感情配乐朗诵。

资料:中国台湾是一座宝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远古时代,中国台湾与大陆是相连的,中国台湾岛上居住的就是我们华夏的子孙、龙的传人。那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和水果王国的美称。可是在近300多年来,中国台湾就像弱小的孩子一样先后被西班牙、荷兰和日本占领过,直到现在,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仍处于分离的状态。海峡两岸的人民不能自由往来,亲人不能及时相聚。

人们等啊等,盼啊盼,每年都想方设法来表达心愿,就连我国送给中国台湾的礼物大熊猫都能表达祖国人民的心愿呢!你猜猜,这两只熊猫的名字是什么?

教学现状与反思: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的说是:祝祝福 福,有的说是:如如意意,有的说是心心愿愿……直到有学生说到是“团团圆圆”。这个过程说明学生已经领悟到这篇文章的主旨了。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应该是两课时完成的,结果我是分三个课时上完的。第三课时虽然没有在公开课上展开,但是我自认为是有很出彩的生成的。学生盼祖国团圆的感受是到位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认为处于良好水平。这一堂课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1、教学目标的把握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起点,不可以太高。

2、幻灯片上的文字呈现应该少而精,要一片多用,尽可能使利用的语言材料起到多种多样的作用,使整个课堂尽可能丰满起来。它可以是训练朗读的范本,可以是识字教学的环境,可以是积累的素材,可以是句式训练的例子,可以是发展思维的触发点,可以是训练写作的蓝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落实语言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是价值观的建立。

3、在课堂中,我还是有很大程度的落实教案的倾向,这使我忽视了学生发言中的有用资源。另外,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还没有到位。我现在觉得课堂要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能问的我不问;学生能理解的我不帮忙;选择学生参与率最高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能同时体现多种功能。

4、理应两个课时上完的课文,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正常吗?一篇课文是否需要分清第几课时?

5、学生听的注意力应该作为一个阶段的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9

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通过读了1、2自然段,大家结合图,不仅读出了中国台湾小朋友很想看到雪,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勾画。(有个别学生出声)

师: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样便于我们思考。

师:谁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生;还有一句:“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出示写有这四个句子的小黑板)找到这四个句子的请举手!

师:这么多啊,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读句子

生:它们后面都有问号,是问句。

师:对。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

师: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着点头)读出了问话的语气。

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生一起问

师:(微笑点头)谁还想接着往下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谁也想问这一句?

生问。

师:注意后面的提示语,孩子们是惊奇地问。

师:谁再来问问。

多名学生问。

师:刚才你们几个问的真好,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了,告诉老师,你问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生:老师是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们没见过雪,老师怎么见过呢?

生:老师看见过真的雪,真了不起。

……

师:就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练习问这句话。

学生练习。

指名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

多名学生和老师对话。

师:接着问。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多人问。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师: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谁来读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

生:我画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师: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生再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什么是银装啊?

师:问的好,待会通过读书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决好吗?

师:谁还能这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了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师:男孩子读一读。

师:女孩子读一读。

师:读得这么好,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

一学生指书上打雪仗那幅。

师:看见雪花了吗?还有更恰当的呢,不是我们这一课的。

生:(举起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有。

生:(举起书)《我是什么》一课也有。

生:还有《江雪》。

师:你们可真能干,找到这么多。老师把《我是什么》这课的图放大了,贴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孩子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雪花,银装,雪毯。(手都只指在一个地方)

另一学生举手上来边指边说:这都是雪花,这一片都是雪毯,这一片都是银装。

师:(问刚才提问的女孩)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银装了吗?

生:知道了,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银白色的衣服。

师:真聪明,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的问题。

师:那雪毯是什么呢?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样。

师:是啊。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

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读。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起立)边读边做动作。

师: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的真好。

师:第2句,谁来读?

生读。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

生:堆过,打过。(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动作)

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生再练习读。

指名读。

师: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老师,你也带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吧。

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

生:您快带我们去看真的雪吧!!

……

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师:这么长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停顿。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

这里停了一下。很好。

生读。

师: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去”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

师: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们来表演读一读。

生齐读。(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

师:这是争着问吗?

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生:老师,你掉了一个“正”字。

师:谢谢你,你们能教老师深情地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练习一下。

师:请一、二组教老师读。

师:请三、四组教老师读。

生:老师,我还想教你读。(笑)

师:呵,你刚才已经和大家一起教了。课后再教吧。

师: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的真好,能连起来问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

师:哎呀,你们太着急了,老师连点头的时间也没有。给点时间老师好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点头)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指地图上的北京)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哎呀,刚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记了。咱们再来一遍好吗?(全场大笑)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图。)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了中国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的真好。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分角色把全文读一遍。

学生分角色读书。(兴致很高,读了一遍又一遍)

师:下面咱们分角色把全文表演读一遍,你们几个当文中的孩子们,其他同学读旁白。这次,我不当老师了,我当观众来欣赏你们的表演。你上来当老师。(那个还想教老师读书的孩子)

学生分角色读全文。

师:是啊,我们也盼着和他们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中国台湾。

接来中国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生读的很投入,有的忍不住站起来了。)

师:咱们一起读吧,一边读一边拍手。

师: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

生: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生:你们看见过真的雪吗?到我们学校来,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生:我想用飞机升到天空去,给他们下真的雪。

生:我希望中国台湾小朋友能早点到我们这里来玩雪,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生:我有个办法,可以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寄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说我们这里的雪景可美了,你能到我们这里来玩吗?我们相遇的时候,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这次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我会把这次相遇留在我心里,留在我的脑海里。……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相信不久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的。还有这么多孩子想说,这样吧,圣诞节快到了,新年也快到了,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好吗?

生:好!

师:黑板上的小雪花说话了,你们课文读得这么好,我身上的这些字有办法记住吗?

出示:洁、讲、毯、银、堆、仗

生:我记“讲”,老师在讲课,言字旁。

师:哦,是啊,老师讲课井井有条。

生:(站起来,一手高举,一手对着老师做开枪的样子)人在打仗,啪一枪。

师:(也对着他开一枪)对。打仗的仗。

生:难字的又换成土就是堆。

生:银,金银财宝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生:毯,就是毛里面有两团火。

师:这个毛是今天要学的新部首,毛字旁。能把这个字写好吗?

看着田字格,仔细观察,自己写。谁上来写。

生写字。

评上面学生写的字。

生:我给他提意见,我先说他的优点,他的字写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间。他的缺点是毛字写歪了。

师:咱们赶快把它扶正吧。修改学生的字。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0

隔着海峡,望着宝岛,听着阵阵涛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音,那里有深深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有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

到北京来看雪吧。北京有飘飞的雪花,有可爱的雪人,有银装素裹的雪景。

到北京来看雪吧。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还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风景。

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不再成为阻隔,让中国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

我们盼望着。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各方面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在冬天你们最盼望干什么事?

生:……

生:下雪。

在冬天看到下雪是一件很美的事,前几天我们这里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有的同学还把当时的情景写在日记上。我们这里冬天经常能体验到下雪的快乐。而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也想看雪,可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雪》,板书课题,齐读。

〖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以读促讲,理解全文〗

一、理解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

2、出示课件(地图):了解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明白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1):

让学生看图观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

4、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

练习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二、理解3~11自然段

1、⑴以小组为单位读3~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画下来,讨论一下。

⑵出示课件(学生问老师的四句话):

范读、指读。读好这四句话的语气。

⑶出示课件(第四句话):

多种形式读,指导读好其中的自然停顿地方。

2、⑴过渡:北京下雪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

⑵出示课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让学生欣赏雪境,感受下雪的乐趣。

⑶你们看了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⑷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好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

1、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中国台湾孩子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谈。

2、出示课件: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3、你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欣赏中国台湾的一些风景片。

5、你愿意到中国台湾宝岛去看一看吗?

学生自由谈。

6、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

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

(中国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

7、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观点)

四、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角色表演朗读,在过春节的欢快乐曲声中,在电脑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形象氛围里,让几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2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吕立晨

课文

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惊奇地问。

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孩子们问。

老师说:“不算太远。”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课堂实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伸出右手,和吕教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

师:“雪”字要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齐读课题。

师:敢于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哪些同学愿意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师:其他同学干什么,你们也有任务,你们是评委呀,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当评委吗?都是很厉害的人当的,你们要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字音是不是读得正确,句子读得通顺吗?

(生轮读课文)

师:评委们来说说。

生:我觉得读得很好,不过有一个字读得不够正确。

师:那你帮帮他(帮读)

师:这位评委很好,能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不够的地方。

生:读漏了一个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看来,你们在家认真预习了,真好。

师:我们来读读生字词语吧。

(出示词:商店橱窗……)

(生齐读词语)

师:刚才,11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吕老师也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大家边听边认真思考,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师配乐范读)

师:小朋友都听得入神了,吕老师看出你们在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不知道“升起”是什么意思?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童年”?

生:什么叫“银装”?

生:什么是“情景”?

生:中国台湾和北京是很远的,课文为什么说不太远?(生指地图)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家有地图,所以我知道。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什么叫“橱窗”?

师:课文里的橱窗指什么?就是商店里沿街面展示商品的玻璃柜子。

生:北京小朋友盼着他们来玩什么意思?

生:就是北京小朋友很希望他们来北京玩。

师:盼着就是希望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去学课文。春节,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橱窗里见到了谁呢?

生读课文: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在过春节的的时候,孩子们在橱窗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一生提意见:他读得有感情,但是读得太慢,轻声读成了重声)

师:中国台湾是什么地方?

生:是中国的一个省。

(认读“省”字)

师:中国台湾在这儿,南宁在这儿,(老师指地图)都在我国的北方,所以那儿像我们这儿一样,很难看到雪的。这个问题懂了吗? 指名再读课文。

师:他丢了一个字,听出来了吗?

(生再读)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能在橱窗的看棉花,那他们跟老师说了什么话?我们看课文。

(指名几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继续当评委)

生:他们读得很好。

生:他们读得快了些。

生:秋生同学当老师读错了几个字。

师:他有点紧张。他们对什么感到惊奇?(出示句子: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惊奇地问。)

生:孩子们对雪惊奇。

生:他们不是对雪惊奇,而是很难看到雪,北京能看到雪。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种惊奇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师:老师在哪儿见过雪呢?

师:老师看着地图,不禁引起了思乡之情,谁来读出他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课文

师:你还真有点像老师。

想读的站起来读。(生读课文)

师:接下来我们还是分角色来读(分工朗读)(老师接着就娓娓动听地给同学讲起了玩雪的情景。)出示雪景图片,师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听得笑呵呵的,中国台湾小朋友仿佛来到了白雪世界,如果你们来到这儿,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堆雪人。

生:我想打雪仗。

师:能不能把你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9段。

(指名读第9段)

师:你看,这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多么像雪毯(出示图片)。

师:什么叫银装?

生:雪下下来,落在树上,铺在地上,就像给它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雪闪着光,所以“银”字用金字旁。(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读。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第9段。

(生读)

师:你们是不是希望现在就落下雪来呀,中国台湾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你们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也一起来争着说说看。(争着问)

师:那里的小朋友也盼着你们去那儿看雪呢。

师:出示识字三: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师:为什么说不太远?因为我们是一家,虽然相隔遥远,感觉还是很近的。这一课的生字词语都会了吗?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生读)哪些字难写呀? (打,指,接,做做动作)

师:那“接”字怎么写呢?

师边写边讲解

写字:写字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气功:身正,胸直,臂开,足弯, 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字,轻音乐起) 师:这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3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伸出右手,和吕教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

师:“雪”字要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齐读课题。

师:敢于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哪些同学愿意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师:其他同学干什么,你们也有任务,你们是评委呀,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当评委吗?都是很厉害的人当的,你们要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字音是不是读得正确,句子读得通顺吗?

(生轮读课文)

师:评委们来说说。

生:我觉得读得很好,不过有一个字读得不够正确。

师:那你帮帮他(帮读)

师:这位评委很好,能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不够的地方。

生:读漏了一个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看来,你们在家认真预习了,真好。

师:我们来读读生字词语吧。

(出示词:商店橱窗……)

(生齐读词语)

师:刚才,11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吕老师也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大家边听边认真思考,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师配乐范读)

师:小朋友都听得入神了,吕老师看出你们在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不知道“升起”是什么意思?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童年”?

生:什么叫“银装”?

生:什么是“情景”?

生:中国台湾和北京是很远的,课文为什么说不太远?(生指地图)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家有地图,所以我知道。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什么叫“橱窗”?

师:课文里的橱窗指什么?就是商店里沿街面展示商品的玻璃柜子。

生:北京小朋友盼着他们来玩什么意思?

生:就是北京小朋友很希望他们来北京玩。

师:盼着就是希望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去学课文。春节,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橱窗里见到了谁呢?

生读课文: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在过春节的的时候,孩子们在橱窗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一生提意见:他读得有感情,但是读得太慢,轻声读成了重声)

师:中国台湾是什么地方?

生:是中国的一个省。

(认读“省”字)

师:中国台湾在这儿,南宁在这儿,(老师指地图)都在我国的北方,所以那儿像我们这儿一样,很难看到雪的。这个问题懂了吗?

指名再读课文。

师:他丢了一个字,听出来了吗?

(生再读)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能在橱窗的看棉花,那他们跟老师说了什么话?我们看课文。

(指名几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继续当评委)

生:他们读得很好。

生:他们读得快了些。

生:秋生同学当老师读错了几个字。

师:他有点紧张。他们对什么感到惊奇?(出示句子: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惊奇地问。)

生:孩子们对雪惊奇。

生:他们不是对雪惊奇,而是很难看到雪,北京能看到雪。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种惊奇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师:老师在哪儿见过雪呢?

师:老师看着地图,不禁引起了思乡之情,谁来读出他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课文

师:你还真有点像老师。

想读的站起来读。(生读课文)

师:接下来我们还是分角色来读(分工朗读)(老师接着就娓娓动听地给同学讲起了玩雪的情景。)出示雪景图片,师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听得笑呵呵的,中国台湾小朋友仿佛来到了白雪世界,如果你们来到这儿,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堆雪人。

生:我想打雪仗。

师:能不能把你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9段。

(指名读第9段)

师:你看,这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多么像雪毯(出示图片)。

师:什么叫银装?

生:雪下下来,落在树上,铺在地上,就像给它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雪闪着光,所以“银”字用金字旁。(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读。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第9段。

(生读)

师:你们是不是希望现在就落下雪来呀,中国台湾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你们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也一起来争着说说看。(争着问)

师:那里的小朋友也盼着你们去那儿看雪呢。

师:出示识字三: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师:为什么说不太远?因为我们是一家,虽然相隔遥远,感觉还是很近的。这一课的生字词语都会了吗?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生读)哪些字难写呀?

(打,指,接,做做动作)

师:那“接”字怎么写呢?

师边写边讲解

写字:写字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气功:身正,胸直,臂开,足弯,

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字,轻音乐起)

师:这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播放雪景)

师:我想小朋友都想去看看雪。(教师板书:看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大家读读课题。(生读课题)好,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勾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互相问一问。

生读。

师: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请大家自己读一读,遇到难懂的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第一排的生字都是前鼻音。

师:你来教教大家。

生教读。

师:小老师真不错,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排的生字是后鼻音。

师:你能教教大家读吗?

生教读。

师:最后一排谁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后面一排两个字有韵母

师:我还想请一个同学来教大家读一读。

生教读。

(去掉拼音。)

师:这时候你还能认出生字宝宝吗?

生教读。

师:谢谢你,真不错。我还想请大家来读一读,这次我想请个女孩子。

生教读。

师:老师看出来了,大家都会认了。雪花……我们先不出声,只做口型。(飘出雪花,让学生在心里识记,然后读出声来。)

师:现在大家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还能认识它们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大家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

生标自然段。

展示并评讲学生标的结果。

师:现在,你们知道哪些小朋友想看雪?

生:中国台湾的小朋友。

师:哪个同学们能在地图上把北京和中国台湾指给大家看。

一生上台指。

师:中国台湾在祖国的南方,所以那里几乎不下雪。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什么样的,这位同学,你说。

生:棉花做成的。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生读。

师:要是你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会怎样?

生:我会和小伙伴玩……

生:我多么希望看到真的雪啊!

师:我们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们分工合作,一个同学读孩子问老师的,一个同学读老师回答的。

生练读。

师:我们请这两个同学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孩子们多好奇啊!能再读一读吗?

生再读。

师:这一组同学读得非常棒,是个好搭档。老师再请一组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说的是第二次对话,你再试一试。

生读。

师:非常好,孩子们是怎么在问?

生:惊奇地问。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小朋友一起来惊奇地问——

生齐读。

(出示第二次对话。)

师:老师说的这段话,你能知道什么呢?

生:老家

生:老师的旁边有一张地图。

生:……

师:我们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你们知道吗?我问过飞行员叔叔,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乘飞机到北京,只要两个多小时。现在,

(出示)

教师引读。

师:小朋友在北京玩雪多么有意思啦,冬天的雪花可美了……(介绍小朋友在北京玩雪的情景)。同学们,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生读。

师:有感受吗?想不想亲眼看看?(媒体演示雪景)你最喜欢什么?

生:我都喜欢。

生:我喜欢雪毯。

师:给雪花、雪毯找到合适的词语。

生找词,进行搭配。

师:他们会在雪地里玩些什么呢?

生:堆雪人、打雪仗

生:滑雪

师:好玩吗?

生:好玩。

生:还可以在雪地上爬过去爬过来。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生读“小朋友在雪地上……可高兴啦!”

师:我再请一个小朋友。

一生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读带老师也去看一看?

生齐读。

师:现在,我知道听朗读,脑袋中想象画面,也是一种享受。当他们只能在橱窗里看到假的雪景,他们会怎样想?

生:为什么我们这里就没有真的雪景呢?

生:他们看到了用棉花做的雪花,也一定想去玩。

生:……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次对话。

(去掉一些词语)

引导填词。

(播放中国台湾风光片)

师:其实,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也欢迎北京的小朋友去中国台湾玩的。

师: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盼着去北京看雪景,北京的小朋友盼着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来北京看雪景。(完善板书)中国台湾的老师盼着和亲人团聚,所以,他才会深情地对大家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呢!”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雪花飘下来啦!

出现生字词。

师: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通过读了1、2自然段,大家结合图,不仅读出了中国台湾小朋友很想看到雪,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勾画。(有个别学生出声)

师: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样便于我们思考。

师:谁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生;还有一句:“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出示写有这四个句子的小黑板)找到这四个句子的请举手!

师:这么多啊,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读句子

生:它们后面都有问号,是问句。

师:对。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

师: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着点头)读出了问话的语气。

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生一起问

师:(微笑点头)谁还想接着往下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谁也想问这一句?

生问。

师:注意后面的提示语,孩子们是惊奇地问。

师:谁再来问问。

多名学生问。

师:刚才你们几个问的真好,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了,告诉老师,你问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生:老师是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们没见过雪,老师怎么见过呢?

生:老师看见过真的雪,真了不起。

……

师:就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练习问这句话。

学生练习。

指名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

多名学生和老师对话。

师:接着问。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多人问。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师: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谁来读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

生:我画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师: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生再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什么是银装啊?

师:问的好,待会通过读书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决好吗?

师:谁还能这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了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师:男孩子读一读。

师:女孩子读一读。

师:读得这么好,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

一学生指书上打雪仗那幅。

师:看见雪花了吗?还有更恰当的呢,不是我们这一课的。

生:(举起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有。

生:(举起书)《我是什么》一课也有。

生:还有《江雪》。

师:你们可真能干,找到这么多。老师把《我是什么》这课的图放大了,贴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孩子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雪花,银装,雪毯。(手都只指在一个地方)

另一学生举手上来边指边说:这都是雪花,这一片都是雪毯,这一片都是银装。

师:(问刚才提问的女孩)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银装了吗?

生:知道了,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银白色的衣服。

师:真聪明,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的问题。

师:那雪毯是什么呢?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样。

师:是啊。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

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读。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起立)边读边做动作。

师: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的真好。

师:第2句,谁来读?

生读。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

生:堆过,打过。(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动作)

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生再练习读。

指名读。

师: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老师,你也带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吧。

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

生:您快带我们去看真的雪吧!!

……

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师:这么长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停顿。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

这里停了一下。很好。

生读。

师: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去”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

师: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们来表演读一读。

生齐读。(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

师:这是争着问吗?

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生:老师,你掉了一个“正”字。

师:谢谢你,你们能教老师深情地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练习一下。

师:请一、二组教老师读。

师:请三、四组教老师读。

生:老师,我还想教你读。(笑)

师:呵,你刚才已经和大家一起教了。课后再教吧。

师: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的真好,能连起来问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

师:哎呀,你们太着急了,老师连点头的时间也没有。给点时间老师好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点头)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指地图上的北京)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哎呀,刚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记了。咱们再来一遍好吗?(全场大笑)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图。)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了中国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的真好。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分角色把全文读一遍。

学生分角色读书。(兴致很高,读了一遍又一遍)

师:下面咱们分角色把全文表演读一遍,你们几个当文中的孩子们,其他同学读旁白。这次,我不当老师了,我当观众来欣赏你们的表演。你上来当老师。(那个还想教老师读书的孩子)

学生分角色读全文。

师:是啊,我们也盼着和他们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中国台湾。

接来中国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生读的很投入,有的忍不住站起来了。)

师:咱们一起读吧,一边读一边拍手。

师: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

生: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生:你们看见过真的雪吗?到我们学校来,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生:我想用飞机升到天空去,给他们下真的雪。

生:我希望中国台湾小朋友能早点到我们这里来玩雪,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生:我有个办法,可以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寄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说我们这里的雪景可美了,你能到我们这里来玩吗?我们相遇的时候,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这次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我会把这次相遇留在我心里,留在我的脑海里。

……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相信不久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的。还有这么多孩子想说,这样吧,圣诞节快到了,新年也快到了,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好吗?

生:好!

师:黑板上的小雪花说话了,你们课文读得这么好,我身上的这些字有办法记住吗?

出示:洁、讲、毯、银、堆、仗

生:我记“讲”,老师在讲课,言字旁。

师:哦,是啊,老师讲课井井有条。

生:(站起来,一手高举,一手对着老师做开枪的样子)人在打仗,啪一枪。

师:(也对着他开一枪)对。打仗的仗。

生:难字的又换成土就是堆。

生:银,金银财宝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生:毯,就是毛里面有两团火。

师:这个毛是今天要学的新部首,毛字旁。能把这个字写好吗?

看着田字格,仔细观察,自己写。谁上来写。

生写字。

评上面学生写的字。

生:我给他提意见,我先说他的优点,他的字写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间。他的缺点是毛字写歪了。

师:咱们赶快把它扶正吧。修改学生的字。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雪花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但每一片雪花都是六角形的,这是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丽,也是给我们出的一道课题。

雪花的形状,涉及到水在大气中的结晶过程。大气中的水分子在冷却到冰点以下时,就开始凝华,而形成水的晶体,即冰晶。冰晶和其他一切晶体一样,其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具有自己的规则的几何外形。冰晶属六方晶系,六方晶系具有四个结晶轴,其中三个辅轴在一个平面上,互相以六十度角相交;另一主轴与这三个辅轴组成的平面垂直。六方晶系的最典型形状是六棱柱体。但是,当结晶过程中主轴方向晶体发育很慢,而辅轴方向发育较快时,晶体就呈现出六边形片状。

大气中的水汽在结晶过程中,往往是晶体在主晶轴方向生长速度慢,而三个辅轴方向则快得多,冰晶多为六边片状。当大气中的水汽十分丰富的时候,周围的水分子不断地向最初形成的晶片上结合,其中,雪片的六个顶角首当其冲,这样,顶角上会出现一些突出物和枝杈。这些枝*增长到一定程度,又会分*。次级分又与母枝均保持六十度的角度.这样,就形成了一朵六角星形的雪花。每片雪花在整体上虽然都是六角星形的,但在细微形态上却有很多差别。有人专门收集过不同形状的雪花,竟发现有六千多种不同的细微形态的雪花。

雪花从空中飘落时,为什么能保持六角形的形态呢?科学家们发现,雪花在空中飘浮时,本身还会振动,而这种振动是环绕对称点进行的,而这个对称点正是最初形成的冰晶,这就是保持雪花形态在飘落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原因。

不过,在极地,有时由于大气中的水汽不足,湿度极低,水汽结晶过程十分充裕,冰晶最终能形成六棱柱状的标准形态。因此,在极地区,有时就能看到降下来的雪不是片状的雪花,而是一些六棱柱形的雪晶。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4

课前,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了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相隔多远,并提出:“你认为从中国台湾到北京容易吗?”学生找到后,说:“是离得比较远,但是,我们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中国台湾乘飞机应该是很快的。”

听了学生天真的回答,我没有否决,只是让学生带着这些想法自己去读课文。读完之后,大家立刻议论起来了。围绕着课前的问题,大家谈了许多,谈到了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谈到了自己的理想,谈到了祖国的统一问题。他们仿佛各个都是大政治家,在谈论祖国的统一问题。还有的孩子甚至谈到“办迁证”等许多在孩子们看来似乎是高深莫测的问题。

终于停止了口舌之争。我问孩子们:“你觉得中国台湾小朋友来大陆,来北京容易吗?”(不容易。)

“他们没见过真的雪,你能找找文章中,老师是怎样告诉他们的吗?”

学生迅速找到并欢快地读出在严冬中大家在雪中的嬉戏。

“谁还能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讲讲,下了雪,你会看到什么?”

大家讲了许许多多雪中的趣事,当问到他们“快乐”吗?学生一致回答“快乐!”

“那,咱们就高高兴兴地来读读冬天的乐趣吧!”

“然而中国台湾处在我国最南边(指地图),那里一年四季温度都比较高,大家根本见不到雪,你们说中国台湾小朋友想见真的雪吗?”

“想!”

“读出孩子急切的心情来。”

可是,他们的老师却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谁来学学老师。为什么老师要深情地说。

大家一下子抓住了“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团。从而又一次激荡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此时,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在讨论中坚定了祖国终归会统一的强烈信念,从而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案例反思:

兴趣是成才的第一个阶梯,兴趣是迈入科学殿堂的向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首先,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好奇是人类的共性,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心理品质,被科学家誉为“人类的第一美德”,巴甫洛夫称之为“探究反射”。帮助孩子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触发兴趣,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效率成倍提高。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5

23看雪

武汉市育才小学屈小青

第2课时

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通过读了1、2自然段,大家结合图,不仅读出了中国台湾小朋友很想看到雪,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勾画。(有个别学生出声)

师: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样便于我们思考。

师:谁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生;还有一句:“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出示写有这四个句子的小黑板)找到这四个句子的请举手!

师:这么多啊,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读句子

生:它们后面都有问号,是问句。

师:对。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

师: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着点头)读出了问话的语气。

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生一起问

师:(微笑点头)谁还想接着往下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谁也想问这一句?

生问。

师:注意后面的提示语,孩子们是惊奇地问。

师:谁再来问问。

多名学生问。

师:刚才你们几个问的真好,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了,告诉老师,你问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生:老师是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们没见过雪,老师怎么见过呢?

生:老师看见过真的雪,真了不起。

……

师:就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练习问这句话。

学生练习。

指名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

多名学生和老师对话。

师:接着问。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多人问。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师: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谁来读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

生:我画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师: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生再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什么是银装啊?

师:问的好,待会通过读书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决好吗?

师:谁还能这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了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师:男孩子读一读。

师:女孩子读一读。

师:读得这么好,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

一学生指书上打雪仗那幅。

师:看见雪花了吗?还有更恰当的呢,不是我们这一课的。

生:(举起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有。

生:(举起书)《我是什么》一课也有。

生:还有《江雪》。

师:你们可真能干,找到这么多。老师把《我是什么》这课的图放大了,贴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孩子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雪花,银装,雪毯。(手都只指在一个地方)

另一学生举手上来边指边说:这都是雪花,这一片都是雪毯,这一片都是银装。

师:(问刚才提问的女孩)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银装了吗?

生:知道了,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银白色的衣服。

师:真聪明,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的问题。

师:那雪毯是什么呢?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样。

师:是啊。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

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读。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起立)边读边做动作。

师: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的真好。

师:第2句,谁来读?

生读。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

生:堆过,打过。(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动作)

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生再练习读。

指名读。

师: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老师,你也带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吧。

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

生:您快带我们去看真的雪吧!!

……

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师:这么长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停顿。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

这里停了一下。很好。

生读。

师: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去”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

师: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们来表演读一读。

生齐读。(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

师:这是争着问吗?

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生:老师,你掉了一个“正”字。

师:谢谢你,你们能教老师深情地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练习一下。

师:请一、二组教老师读。

师:请三、四组教老师读。

生:老师,我还想教你读。(笑)

师:呵,你刚才已经和大家一起教了。课后再教吧。

师: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的真好,能连起来问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

师:哎呀,你们太着急了,老师连点头的时间也没有。给点时间老师好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点头)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指地图上的北京)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哎呀,刚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记了。咱们再来一遍好吗?(全场大笑)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图。)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了中国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的真好。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分角色把全文读一遍。

学生分角色读书。(兴致很高,读了一遍又一遍)

师:下面咱们分角色把全文表演读一遍,你们几个当文中的孩子们,其他同学读旁白。这次,我不当老师了,我当观众来欣赏你们的表演。你上来当老师。(那个还想教老师读书的孩子)

学生分角色读全文。

师:是啊,我们也盼着和他们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中国台湾。

接来中国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生读的很投入,有的忍不住站起来了。)

师:咱们一起读吧,一边读一边拍手。

师: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

生: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生:你们看见过真的雪吗?到我们学校来,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生:我想用飞机升到天空去,给他们下真的雪。

生:我希望中国台湾小朋友能早点到我们这里来玩雪,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生:我有个办法,可以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寄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说我们这里的雪景可美了,你能到我们这里来玩吗?我们相遇的时候,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这次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我会把这次相遇留在我心里,留在我的脑海里。

……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相信不久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的。还有这么多孩子想说,这样吧,圣诞节快到了,新年也快到了,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好吗?

生:好!

师:黑板上的小雪花说话了,你们课文读得这么好,我身上的这些字有办法记住吗?

出示:洁、讲、毯、银、堆、仗

生:我记“讲”,老师在讲课,言字旁。

师:哦,是啊,老师讲课井井有条。

生:(站起来,一手高举,一手对着老师做开枪的样子)人在打仗,啪一枪。

师:(也对着他开一枪)对。打仗的仗。

生:难字的又换成土就是堆。

生:银,金银财宝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生:毯,就是毛里面有两团火。

师:这个毛是今天要学的新部首,毛字旁。能把这个字写好吗?

看着田字格,仔细观察,自己写。谁上来写。

生写字。

评上面学生写的字。

生:我给他提意见,我先说他的优点,他的字写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间。他的缺点是毛字写歪了。

师:咱们赶快把它扶正吧。修改学生的字。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6

一、教材分析

《看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述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祖国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为此,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体会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儿童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二、教法学法

德国教育家蒂多惠斯说过,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我结合远程教育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而在“学法”上,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固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教学理念

1、本节课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2、打破传统农村教师一只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悦地学习。

3、本节课突出远程教育的特点。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声情并茂的教学形式,即开阔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教学过程

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新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不同的季节展示着不同的美。今天,就让我们去欣赏那美丽的雪景吧!”然后,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欣赏雪景,感受雪中的美及乐趣,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通过老师充满激情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图、文、声的结合,使学生沉浸在美丽的雪景中,欣赏之后,孩子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教师伺机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及时设疑:宝鸟中国台湾孩子只能在商店里看到雪景,这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欲望得到提升。

教学的第二步: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1、初读课文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图,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最后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技巧。

2、检查生字

出示课件,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并借助农远资源纠正学生的读音。通过教师小结,教会学生识记生字的技巧,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充分合理利用农远资源,让孩子们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第三步: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前进。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我会说”“我会问”“我会答”三种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谈一谈对课文的认识,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创造,既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张扬了个性,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想象力。接着让学生再次欣赏雪景图,感受雪美的同时,体会中国台湾儿童看不到雪的那种心情,并分组讨论你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最后通过师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完成本课的能力目标。

第四步,总结升华,憧憬向往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所以在这里,我大胆质疑:小朋友们,学了本课,你们想对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篇17

教学目标:

会认"省,店,橱,指"等十个生字.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的三锻对话和第九段.(含生字多的段落,巩固生字)

通过先读文再质疑再读文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

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

掉在地上处处见,落在水里看不见.

谜语导入,揭题.指导学生注意"雪"的四点朝一个方向写.

二,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小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第2,第9段,指名学生读.

3,鼓励学生评价朗读,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评议.

4,学习生字词:1,出示词语,指名读.

2,小老师带读词语.

3,游戏:玩字魔方.

三,有感情地重点朗读对话

1,老师范读(要求:提出质疑.小朋友听得可入神了,龙老师看出你们在思考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带着问题学文.(刚才,大家都问了龙老师很多的问题,龙老师也想考考大家了.准备好了吗 )

1,春节,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橱窗里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朗读第二自然段------评价-------指名再读出感情

2,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见不到真的雪,只能在橱窗里看棉花,那他们跟老师说了什么 (重点指导朗读第三段至第八段对话.)

先画出老师和同学们的话------指名学生分别读老师和同学的话-----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男女分角色朗读对话

出示雪景图,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九段(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仿佛来到了白雪的世界,如果是你们来到了这儿,你最想做干什么 能不能把你的感情读出来,谁来读读第九段 )

指名读-------评议-------比赛读

四,扩展说话: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你们行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