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推荐15篇)

2023-03-11 15:03:01教案设计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推荐15篇)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课件,包含了课文朗诵读音、列文虎克玩镜片的图片以及显微镜(最早的显微镜)和微生物的图片、一个flash动画(课文朗诵配合课文相关图片,很精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导入:

师:出示板书:“玩”。看到玩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关于玩得回忆和老师一起分享,有谁说说你喜欢玩什么,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生:一一说出自己的玩……

师:玩的花样可真是多啊,可是:“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是在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出示课件——这句话)

师:还记得我们第七课曾经学习过的《奇怪的大石头》,说的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呢?

生:“李四光在玩石头的时候产生了疑问,于是后来发现了第四冰川活动的遗址。

师:是的,那么今天老师带你们学习《玩出了名堂》这篇文章,读课题,记“名堂”连在一起时发轻声的。下面全班同学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和老师说说“名堂”是什么意思?

………………

……………………

生:“就是有自己新的想法。”…………

师引导说出发现,发明,创新……

多媒体出示:

想一想:1、谁玩出了名堂。

2、玩的是什么?

3、他是怎么玩的?

带着上面三个问题来听课文朗诵,在听的过程中拿出你们的笔把课文的生字画出来。

学习第三段:

听完之后,我们知道了列文虎克是喜欢玩镜片的,那么他为什么会玩起了镜片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第三段,用“因为……所以”来说说。

…………………………

出示课件有关列文虎克玩镜片的图片。

学习第四段:

先是全班齐读,读完后分析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发现问题——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学习这一段,抓住重点有趣的句子“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引出显微镜(图片),从感官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接着重点说另一个世界,给学生看有关微生物的图片,这个时候学生很惊奇,也有许多疑问,一一解决。(学生对微生物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很难理解是另一个世界……)教师要清晰的讲解,要不然学生会误解。

学习了三四段,接下来进行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来和大家分享,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学习第5段:

列文虎克玩出名堂了,这个时候可是不得了了,要闻名全世界,轰动全世界了,这个时候给全班学生播放flash动画,开拓学生视野,这个时候学生很吸引。

最后再总结,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玩得时候要注意什么?生意一一说出……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2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在上这一课时,我想孩子们很是感兴趣,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谁不喜欢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简单。

《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时我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这个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大胆地让学生表现自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课文的导入时的谈话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同学们都喜欢玩,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基于孩子思想过于严谨,所以看法都相对单一。

而在课文理解方面,因为内容不是很深奥,所以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尊重个性,那又如何照顾全体呢?该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导方面,我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学生对列文虎克的磨镜片的恒心赞赏,就让他们读出赞赏的语气,学生对列文虎克很钦佩,就让他们读出钦佩的语气,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升。

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领会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玩”出来的,鼓励孩子们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没有发现,让学生回归生活,孩子们畅所欲言,此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把自己玩的过程写一写。课后发现多数学生基本能把玩的过程写出来并有所收获。

总之一句话,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老师的任务是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过去老师主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掘与培养,让学生在学生中掌握、认识和发现知识,并在深入地探究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养成敢于尝试、追根问底的科学精神,而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也将会因为我们探究的逐渐深入而相得益彰。

放得开更要收得拢《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孩子们乐意去学,去读的,所以上起课来非常顺利,今天学习《玩出了名堂》,一节课下来感觉热热闹闹,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也很顺利,但我有一种感觉:学生学到了多少?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尊重个性,那又如何照顾全体呢?该如何去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而我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理解课文前半部分时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我不应轻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放开与收拢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在实践教学中我还需要历练。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写的是列文虎克玩文放大镜玩出名堂的事情。

在教学中,我从“玩”字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本课中的“名堂”是指列文虎克的新发现。这节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特别是一些男孩子对这样的科学知识学得很有兴趣,并能通过自己阅读,学懂课文。而我在教学时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列文虎克玩放大镜而发明了显微镜从而发现了微生物。当课后我与教研组的老师聊起时,才知道原来显微镜不是他发明的,是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制造匠人于 1590 年前后发明的。怪不得课文中只提到他“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没有提到“发明”。看来是我在备课时,太粗心,没有对文本进行仔细咀嚼。我又查阅了资料,原来列文虎克不是无意磨镜片,而是由于买不起放大镜,偷学了磨镜片的技术。回去研究后才制成了简单的显微镜,并且在后来又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放大倍数最高的显微镜。回到课堂,我向学生道了歉,并纠正了这个知识性错误。

看来对于每一篇课文我还需要咀嚼得更细一点,把教材摸得更透一些。我又回想起了我读师范时,老师教给我们的:“备课时,备教材和备学生很重要。”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3

三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题目是《玩出了名堂》。我仔细读来,觉得蛮有意思的,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够像我一样的喜欢这篇课文。

上课音乐一响起,我就胸有成竹、一脸灿烂的走进教室。简单的师生问好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学生带进课文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位科学家,看看他是怎样在玩耍之中来发现科学的。”看看同学们的反映一般般,没有我想像之中的兴奋。可能是我的揭题导入不够精彩吧!

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想,这堂课的精彩就要开始了,于是便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开展教学: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生:列文虎克真会动脑筋。

生:列文虎克真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我想:学生真厉害,把要点都说出来了。

师:谁还想说一说吗?

生:这篇课文很有趣,就是我们下课时不知道怎样也能玩出名堂。

生:我们平时就打打球、踢踢毽子,要不就在教室里看看课外书,下下棋,其实没什么好玩的,也没什么新鲜的东西。

生:我真的想能够好好的玩一玩。

学生的一番话深深的震撼了我。他们说得很对,课文真的很有趣,他给我们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玩中发现了微生物,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受到启迪。学生也喜欢这类课文,可是面对这篇课文,学生阅读的兴致实在不能提得怎么高。

是啊,要学生在平时的玩中也能“玩出名堂”谈何容易!况且,据我了解,他们可以玩的真是有限,商店里的除了赛车,似乎再也找不到适合他们的东西了,平时只有参加一些文体类的活动,在家里看看电视、看看书,或是找小伙伴一起聚一聚,适当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平时学生对任何游戏没有一种要深入去研究的想法,再说,一般的玩的东西其实也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也没有谁指导过学生一定要在玩中思考问题,玩只是放松的一种方式。可以说这方面的现实基础是没有或很欠缺的。因此,虽然学生对课文从未产生过怀疑,但等到真的要让他们去感受课文中的人、事物,又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对这堂课的美好愿望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课还是要上下去的,可是在接下去的朗读过程中,我只能带着学生和遥远的列文虎克隔窗看花、镜中望月。

怎样让这类课文让每位学生都从心底里喜欢,真正做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心灵的交融呢?我想,还得从文本入手,从现实生活入手。

难道,我自己对这篇课文真正的用意完全理解了吗?我真的要让我的每一位学生也像列文虎克那样成为一名科学家?在不断的反思自己之后,我似乎又豁然开朗:学生并不可能像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但是他们却知道如何在野炊时让火更旺;他们知道家里春蚕的生长全过程;他们还知道家里养的甲鱼怎样一点点长大;更知道家里的织布机是怎样织出美丽的花纹的……有这些就够了,有了这些,我们的学生就比老师更有见识;有了这些,其实就有了像列文虎克那样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了这些,我们就发现了学生身上的对事物的好奇心和那种强烈的求知欲。再听听学生课堂上那种与众不同的、富有独特个性的声音,不正是说明他们在思考、在拿列文虎克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作比较吗?他们思考的其实比老师更多!

我想,我和学生们一样,是这篇课文的真正受益者。他教会了我如何去真正的思考、看待问题。这篇课文还没上完,可能永远都上不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首先要好好准备准备,带领我的学生好好的去“玩一玩”,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玩中的乐趣、玩中的学问。然后真正的做学生的朋友、长者,用自己的求知欲,激发学生那旺盛的求知欲。最后,还要重重的审视自己的语文课,是否能够 “以阳光召唤阳光,以高尚激励高尚,以生命培养生命”。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4

《玩出了名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

2、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重点是:在朗读中感悟、体会

难点是: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 学生交流。

3、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

(1)学生读题,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2)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在让学生自读时动手画一画,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3)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学习一些课外知识。)

但整节课下来,总觉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能通过读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在朗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微生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 同学们,你喜欢玩吗?你平时都玩什么?

学生纷纷介绍自己平时玩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玩有关,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谁玩出了名堂?

生:玩什么玩出了名堂?

生:是怎么玩的?

生: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这些问题同学们能自己解答吗?

请一个小组开火车读课文,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第一、二个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生:课文讲的是列文虎克,他喜欢玩镜片。

师:那他是怎么玩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

生:“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师:他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玩出了什么名堂呢?

请一组同学分句读第四自然段,再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讨论交流:

生:他发明了显微镜。

师:他是怎样发明了显微镜的?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生:“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师:列文虎克一生中共制作了247台显微镜,其中最为精致的一台能把物体放大300倍。借助他自己发明的显微镜,他还玩出什么名堂?

生:“发现了微生物。”

师:你对微生物有哪些了解?请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指名读一读资料袋里关于微生物的知识。

师播放微生物的图片。

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微生物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师:这句话中的“小人国”和“居民”分别是指什么?

生:“小人国”指微生物世界,“居民”是指微生物。

师: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师:作者用了比喻,让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指导朗读,读出科学中的趣味。

师: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微观世界的愿望,只是苦于没有理想 的工具和手段。直到列文虎克用自己发明的显微镜才揭开了微生物的神秘面纱,对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师: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补充列文虎克勤于研究的事例。

师生讨论总结:因为他在玩中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更为可贵的是能持之以恒。

三 拓展

师: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有谁吗?

学生纷纷举例: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 课文延伸

师:现在你理解“名堂”是什么意思?

生:名堂是指成就。

师:在科学上大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些大名堂。你曾玩出过什么名堂?那你在玩中的收获与乐趣是什?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 写作指导

说一说你准备怎么写?

师生讨论,总结:可以按课文写作的顺序来写。

即 谁?玩什么?怎么玩?玩中的收获或发现?

板书设计:

15 玩出了名堂

谁? 玩什么? 怎么玩? 玩出什么名堂?

列文虎克 镜片 放大镜 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观察、思考、动手、持之以恒

教学反思:教学中能思路清晰地完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感觉教学中灵活处理能力不够,当学生的回答没有预想中完美时,就有些慌神,这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自己功底不够深厚,以后要加强文学修养,不断丰富自己

(wenmibang.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6

本册新教材已学习过半,在区里的一次备课试讲中,我又一次感受到新教材专题性的特点,特别是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在这一课上我注意了培养,也从中悟出了一些“名堂”。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让我们学会“细心观察”,《花钟》一课,通过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蜜蜂》一课,通过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看看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二、自由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感悟)

三、问题学文

回忆第一课时,我们遗留了两个问题

(1)怎么玩出名堂的?

(2)为什么能玩出名堂?我们应先解决哪个问题?为什么?

1、首先解决“怎么玩出了名堂?”读文2—4自然段,从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

2、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能玩出了名堂?”学生自学

(1)读文2—4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了名堂的句子

(3)并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想一想你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四、引导发现

列文虎克能通过观察发现了微生物,那么老师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发现是有关我们学过的一个标点符号的引号。

(1)把带有引号的句子从文中画下来,读一读

(2)思考:我们在前面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中认识了这个标点,作用是把人物的语言引起事业,那么本文引导的作用又是什么?

(3)你应带着怎样的语气读

五、拓展思维

1、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玩是浪费时间的事,那么你通过学习本文,对玩有没有与以往不同的理解。

2、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在玩中的乐趣收获

【反思】

1、 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梳疑

从开学至今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还是在课堂上,我都去引导学生对文章提出疑问,但渐渐我发现,学生往往质疑后,各自解决各自的问题,对于他人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在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在学文的过程中,时显感到支离破碎,因此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两个问题进行梳疏。为什么要先解决 “怎么玩出名堂的?”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先了解文章的内容才能去探论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在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情感时,层次才清晰。

2、学会把知识学得融会贯通

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对文中带有引号的词语的理解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找出句子读一读,教师要把这个知识点讲解给他,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让他们与前面学习的旧知识加以比较,在比较发现中来突破难点,学会新知识,这样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融汇贯通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

【问题】

l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足

学文过程中,最终只让学生理解到从玩中有所收获远远不够的,应激发学生在观察中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与学生发生共鸣,才能内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由于这一方面体现较弱,因此在最后五环节的汇报中,学生谈到自己在玩中的收获与东趣时,他们也仅仅只谈到平时做游戏,打电脑中的一些趣事,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想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是在于教师对教材把握的问题,我们不应仅仅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写在教学目标中,重要的是如何在每节课去落实,怎样落实,使学生学习语文后情感真正得到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7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五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突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蕴含的道理,注重语言的品味。凸显阅读教学“以读悟理”、“以读悟语”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

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

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

【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2、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设计本课教学为五大环节。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四、品味文章中蕴含的道理——玩出了道理(5分钟)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15分钟)

五、联系生活,深化主题(5分钟)

一、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玩。同学们都喜欢玩,老师也喜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列文虎克”。板书:列文虎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玩出了大名堂。板书:名堂。

同学们,你知道“名堂”这个词在词典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时,教师依次出示三种解释:1、花样;2、成绩;3、道理。请同学们好好读读书,思考:你觉得哪种解释更有道理?在文章中找找理由。

根据一般人的阅读经验及前测,我们估计选择成绩的学生居多。理由在课文第5自然段,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感受“大名堂”。

为什么直接切入课文最后,抓住学生触动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开读书交流呢?我们考虑,这样能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列文虎克的伟大发现有充分的认识,对列文虎克本人充满敬佩,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发现做好充足的铺垫。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绩(12分钟)

(一)名堂是指什么

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这个大名堂是指什么,可以请同学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成绩?

此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几则微生物的图片,丰富学生的必要认知,又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悟名堂之大

紧接着,我们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先请你轻声自由朗读这一段下面的文字,学生有所感之后,在讨论中教师顺学而导。

学生可能会谈到这句话:

1、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我们可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英国皇家学会”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丰富必要的认知,当他们知道看门人列文虎克与鼎鼎大名的牛顿等人同属一个学会时,一定会惊叹于列文虎克的巨大成就。教师再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敬佩之情进行朗读,效果会很好。

学生还可能谈到这句:

2、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1)课标指出: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抓住“拜访、欣赏”等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感悟到女王和沙皇对列文虎克的尊重以及列文虎克伟大发现的轰动效应。

(2)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关注到句子中“连……也”句式的强调作用。如果没有学生提到,我们可以提示:这句话中有两个字配合起来使用,使得表达效果更好,你能品味出来么?通过比较两句话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会加深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同时增强语感能力。

(三)师生合作朗读,读出对列文虎克的敬佩之情。

理解到这种程度,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成为可能。在学生练习之后,可以采取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形式。师生合作朗读,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场”,可以有效烘托课堂气氛,加深阅读体验。

年少时,列文虎克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可是他却……学生接读“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列文虎克就是一个普通的看门人,他的伟大发现却惊动了全世界,连……学生接读“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花样

(一)理清列文虎克是怎样一步步玩出花样的

列文虎克的伟大成绩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有些同学也认为“名堂”可以解释为花样,你们的理由在课文那些段落呢?学生会找到课文2、3、4段讲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这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的第三大环节,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样的花样?并动笔用序号在书上标出来。

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磨镜片,做成放大镜

玩镜片

玩放大镜,做成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理清故事脉络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提示,用自己的话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说下来。而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啊!之后,教师点评:象这样好好细读文章,用简洁的话语,列出重点情节,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这一环节设计,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还体会了学法,凸显了环节的整合,增强了实效。

(二)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

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了。

尊重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样,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也许会对磨制放大镜这一部分感兴趣。

1、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我们引导学生从中品味一组反义词: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紧接着教师口头补充列文虎克数十年如一日,耐心磨制放大镜的相关资料。

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以及资料的补充,学生会想象到制作、观察的情景,读起来兴趣会提升。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勤于动手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乐趣。

学生也许会对做成显微镜一段感兴趣。

2、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1)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加深阅读体验,丰富读书感悟。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列文虎克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2)我们还可以出示图片,激起学生朗读兴趣。

列文虎克玩出的花样还没有完,终于,一个神奇无比的新世界被他发现了!师生开始讨论发现微生物一段。

3、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1)同学们读懂列文虎克观察了哪些事物后,可以请大家猜想他还会观察什么?教师找准时机,补充资料:

列文虎克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他观察蜜蜂蜇人的“针”,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苍蝇的翅膀、蜘蛛的脚爪、羊毛的纤维、小甲虫的腿……他最早发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画出了他们的图片。

可以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列文虎克所观察的内容,既理解了资料内容又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包罗万象、各种各样……)

(2)本段文字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播放录像资料,看后,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内容?(我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我看见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我看见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

之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情趣自不在话下。

四、品味文章中蕴含的道理——玩出了道理

文章学到这里,玩出了花样的学习也就告一段落了。教师再出示“名堂”的三种解释,请大家思考: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玩出这么多的花样?取得如此的成功?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出什么道理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列文虎克玩出花样的过程,会有所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借助以下句式说一说:

因为------,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

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

2、学生发言过程中,师帮助归拢、提升,总结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后的秘密。即:持久的兴趣;无比的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

随着课堂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一步步走进了列文虎克的内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对列文虎克玩法的认识,最终,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从中经历了真切地阅读体验,收获了宝贵的阅读方法。

3、此时,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

要成功一项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列文虎克

学生读后会感慨颇多。

我们再次出示“名堂”一词的三种解释,会发现三种解释,都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理由。这也启发我们,借助词典,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课文。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五、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这节课进入了尾声,我们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通过师生模拟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今天的所学与阻止自己玩耍的人据理力争。这一环节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巧妙检验,学生既可以通过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辩驳,也可以用积累到的课文中的语言、感悟到的哲理来进行陈述,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也使课堂在趣味、哲理、回味中落下了帷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五个教学环节。

【设计特点】:

1、注重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2、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注重整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读、思、问、品、议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努力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由表及里,对词语的品味由缺少感觉到体会出其精妙,对文章的表达由没有关注到有所领悟,对读法、写法由有所知到能够用。

3、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注重发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准确导向,使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敢于放手,给足学习时间,开放学习空间;恰当帮扶,比如:用问题引路,用方法助学,用朗读示范,用话语点拨,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

板书:

列文虎克 玩出了名堂

兴趣 耐心 观察 思考

放大镜 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课文。

2.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边玩边想的良好习惯。

教具:放大镜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爱玩,是你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在玩中有什么体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 “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针对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

a. 什么是“名堂”?

b. 谁玩出了名堂?

c. 他玩的是什么?

d. 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各个击破(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这一段。

⑵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⑶ 教师: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2、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⑴ 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请学生汇报。

例如:列文湖克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等等。

⑵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⑶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齐读第四自然段。

⑵列文虎克发现了什么名堂?从那里可以看出来?找出并读出来。

⑶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⑷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⑸ 联系上下文,交流讨论。理解a“小人国”、“居民”指的是什么?

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⑹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有没有人知道?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读,请学生带着自豪的语气来朗读)

⑺“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与“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⑻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 知识拓展、延伸

1、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说玩出了大名堂的其他科学家的名字和事例。

四、讨论交流、回顾总结:

列文虎克发现的大名堂真的只是“玩”出来的吗?他的玩和我们的玩有什么不一样?引导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他在玩中不忘思考、不忘观察的品质。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让我们像列文虎克一样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

课后小练笔

平时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 玩中做, 做中玩, 玩中做 )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⑴什么是“名堂”?

⑵谁玩出了名堂?

⑵他玩的是什么?

⑶怎么玩的?

⑷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⑴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⑵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⑴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⑵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⑵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⑴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⑵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⑶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⑴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⑵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⑵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

⑴“小人国”指的是什么?

⑵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五、练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2、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3、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10

《玩出了名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玩出了名堂》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围绕“在科学界,许多伟大的发明往往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这一主题,告诉学生列文虎克在玩中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发明了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这一事例。让孩子们明确只要拥有求知与渴望,善于观察和思考,其实玩耍也能玩出名堂。

案例:

一、谈话导入

1、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课件出示这句话,请学生读)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⑴什么是“名堂”?

⑵谁玩出了名堂?

⑶他玩的是什么?

⑷怎么玩的?

⑸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

⑵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而此时,有一个学生正在玩他新买来的文具盒。我走过去,问他读会了没有。他回答:“玩耍也能玩出名堂,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如果这时候停下来对那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但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而且令这些抱有同样观点的学生找不到自己正确的立场,对文本或对教师产生怀疑情绪。但他这种错误的想法必须给予纠正,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本价值观。于是我这样做:)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玩中玩出了大名堂。我们有位同学认为:玩耍也能玩出名堂,不用读书了。所以,老师要来考考那些“玩出名堂”的人。

(也有几个学生大胆举手,但生字却不能正确读出)

3、质疑,解惑。为什么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而我们在课堂上玩的人却连生字都不会念呢?列文虎克到底是怎样玩的?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略)

反思:

教学结束,我很高兴自己并没有忽略这次生成教学的机会。同时,它让我也重新思考了文章所包含的深刻蕴意。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极富变化的动态生成的系统。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教师必须要运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抓住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

《玩出了名堂》教学案例

师: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呢?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1: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生2: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

生……

师:那谁来说说显微镜是怎么回事?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介绍显微镜的知识,教师随即陈列出课前收集的真的显微镜。)

师:请大家谈谈看到显微镜的感受。

生……

师:那谁来谈谈微生物又指的是什么?

(学生介绍微生物的知识,教师出示微生物的幻灯图画。)

师: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对列文虎克的发明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我知道了刚才看到的微生物图就是书上说的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所以把它叫做“小人国”,而且把里面的上千上万个微生物叫做“小人国”里的“居民”。

师:你知道了这么多东西应该感谢谁呢?你佩服他吗?

生:应该感谢列文虎克。他真了不起。

师:那我们知道列文虎克并没有去专门研究它,他怎么会在玩中玩出了名堂呢?

生:……

(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生:他玩的时候十分注意观察,勤于动手,还善于思考,所以发明了这些东西。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呢?今后我们就比一比谁在玩的时候注意观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谁是爱学习的聪明人。

评析:

这一部分主要利用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互相交流,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搜集的一些图片,形象、直观,留给学生的感受很深刻,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启发,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本节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 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 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1. 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 什么是“名堂”?

b. 谁玩出了名堂?

c. 他玩的是什么?

d. 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a.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 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b.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 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 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 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 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 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12

《玩出了名堂》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上课前,刚走进教室,就有几个学生拿着课外书跑到我跟前,让我看看他们在课外找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还有的找了科学家的故事,但就是找不到法布尔的故事,看来他们已开始习惯主动将课堂内容向课外拓展,而这一课又是讲一个外国科学家的故事,每次学到国外的译文我总是担心学生读不懂,所以上课后在复习了昨天学的内容后,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列文虎克的生平,又顺便讲故事似的讲了显微镜的发展史,然后让学生又读了课文资料袋里的知识了解了微生物,以列文虎克是怎么造出放大镜发现微生物为入口,组织学生进行读文,读后,一个学生站起来竟能很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看来学生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所以读时拦路虎就少了很多,所以就不再检查读文,直接组织学生再读并画出不懂的词,互相解决。小组学习后,全班汇报,学生已经没有生词了,但学生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普通的镜片为什么不能?”等问题,这时已剩十分钟时间,安排学生同桌自学,然后将我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这就比我只讲重点学到的要多了。看来课堂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安排。

《玩出了名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将课文内容理解,并能讲述这个故事了,所以本节课的时间就放在学生汇报自已受启发的部分,互相交流感受后,重点放在了小练笔上,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由于先在一班讲课时交流的时间较长一些只剩余十分多钟时间来写小练笔,而我又急于求成,不想把课堂上的内容推到课下就一个劲地催学生要快,并时刻提醒学生还剩几分钟就要交流了,而我越是急燥学生却越写得慢,下课时没来得及交流我就要收写完的同学的作品,学生们匆匆收尾,我看到许多学生都没来得及细细思考,显然课堂上的十来分钟时间浪费了。第二节课在三班进行教学时我吸取了教训,交读课文及单个交流感受的时间放短,节余二十分钟时间给学生作为练笔,并和学生谈话使学生先确定了内容,下笔前我一面告诉学生不要慌又叮嘱学生注意节约时间,这次明显学生写得质量高出了许多,未下课前已有学生写完了,我让这些学生站起来读自已的作品,学生读得兴趣很高,下课时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写完了,而也有七八个学生读了自已写的。看来课堂上自已首先不能急燥先乱了阵。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微生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 同学们,你喜欢玩吗?你平时都玩什么?

学生纷纷介绍自己平时玩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玩有关,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谁玩出了名堂?

生:玩什么玩出了名堂?

生:是怎么玩的?

生: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这些问题同学们能自己解答吗?

请一个小组开火车读课文,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第一、二个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生:课文讲的是列文虎克,他喜欢玩镜片。

师:那他是怎么玩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

生:“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师:他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玩出了什么名堂呢?

请一组同学分句读第四自然段,再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讨论交流:

生:他发明了显微镜。

师:他是怎样发明了显微镜的?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生:“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师:列文虎克一生中共制作了247台显微镜,其中最为精致的一台能把物体放大300倍。借助他自己发明的显微镜,他还玩出什么名堂?

生:“发现了微生物。”

师:你对微生物有哪些了解?请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指名读一读资料袋里关于微生物的知识。

师播放微生物的图片。

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微生物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师:这句话中的“小人国”和“居民”分别是指什么?

生:“小人国”指微生物世界,“居民”是指微生物。

师: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师:作者用了比喻,让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指导朗读,读出科学中的趣味。

师: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微观世界的愿望,只是苦于没有理想 的工具和手段。直到列文虎克用自己发明的显微镜才揭开了微生物的神秘面纱,对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师: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补充列文虎克勤于研究的事例。

师生讨论总结:因为他在玩中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更为可贵的是能持之以恒。

三 拓展

师: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有谁吗?

学生纷纷举例: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 课文延伸

师:现在你理解“名堂”是什么意思?

生:名堂是指成就。

师:在科学上大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些大名堂。你曾玩出过什么名堂?那你在玩中的收获与乐趣是什?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 写作指导

说一说你准备怎么写?

师生讨论,总结:可以按课文写作的顺序来写。

即 谁?玩什么?怎么玩?玩中的收获或发现?

板书设计:

15 玩出了名堂

谁? 玩什么? 怎么玩? 玩出什么名堂?

列文虎克 镜片 放大镜 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观察、思考、动手、持之以恒

教学反思:教学中能思路清晰地完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感觉教学中灵活处理能力不够,当学生的回答没有预想中完美时,就有些慌神,这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自己功底不够深厚,以后要加强文学修养,不断丰富自己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玩镜片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3.初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谁愿意来说说自己喜欢玩什么?在玩中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大家喜欢玩的花样还真多,但有人在玩的过程中有了重大发明,你们相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玩出了名堂》。)

2、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列文虎克新玩法是否都会有新的发现?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玩中的乐趣与收获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了显微镜和发明了微生物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创造意识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明了微生物的,并能从中读中感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玩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的过程,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流利地朗读第自然段。

2、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赞列文虎克。

3、谈学文心得。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请结合列文虎克的玩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小练笔:写玩中的乐趣与收获

附板书设计:

15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本节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 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 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1. 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 什么是“名堂”?

b. 谁玩出了名堂?

c. 他玩的是什么?

d. 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a.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 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b.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 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 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 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 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 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