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虎门销烟》教后记(推荐14篇)

2023-03-19 13:55:01教案设计

《虎门销烟》教后记(推荐14篇)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5

这节课我分为三个版块进行:说(说鸦片,说林则徐,复述课文)读(以读带悟)写(把想对林则徐说的话写下来)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那段历史,明白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了解销烟的重大意义,课前我查了相关资料,对历史做了个回顾。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及听了我的介绍,明白了销烟的意义。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课堂上学生的说、读训练都进行得不错。当我认为时机成熟,可以进行写的训练时,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林则徐做为钦差大臣,其实是在做他应该做的事,换我也会这么做!”这时很多学生也附和起来。“看来如果将来你能当官一定是个好官。不过,我们想想林则徐当时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销烟的?一方面受外国势力的侵略和威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还阻止外商交烟;另一方面有部分利益熏心的官员也参与其中。当时只有林则徐肯站出来,敢站出来。面对重重阻力,他能排除万难,所以相当了不起。课后大家再找找有关林则徐的资料看看吧。”听了我这一番解释,林则徐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变得更高大了。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难,但作为一篇教材,肯定不能仅限于知道事件本身那么简单,如何用好教材,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借助这篇课文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或者技能,值得我们思考。

(敏思博客原创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日志链接地址:

(文秘帮 www.文秘帮.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2

课题名称 《虎门销烟》 科 目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生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虎门销烟》题材距离学生生活遥远,鸦片危害、英国列强的险恶用心让学生不易理解,所以,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自读自悟让学生初步理解清朝政府走向衰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正确面对历史事件,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了解200多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从鸦片对我国的巨大危害中初步认识到我国近代国力衰败的部分原因。 三、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 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鸦片的巨大危害及销烟的伟大意义。 2. 如何拉近历史与儿童生活的距离。 3. 学生民族气节及爱国情怀的激发。 教学资源 教师自制的《虎门销烟》多媒体课件。 虎门销烟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激情对话导入 1.开门见山入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是——林则徐与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话题:这是一段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历史,这是一首华夏儿女共同谱写的战斗诗篇,这是一座用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共同浇铸的伟大历史丰碑。面对这个话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梳理话题:同学们的问题充满智慧,很有深度,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归纳起来,大家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想了解鸦片,二是想了解林则徐,三是想了解销烟的历史意义。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咱们首先跟随录相,揭开鸦片的神秘面纱。 教学活动2 (二)走近鸦片了解其巨大危害. 1、观看录象:《鸦片的祸害》 2、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看了录相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3、启发学生理解鸦片对人体的危害:毒品如狼似虎,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健康生命,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生命凋零----- 过渡:是啊,鸦片是毒品,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毒品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 (1)链接生活:生活中,你见过或者听别人讲过吸毒的人吗?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般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将生活中的吸毒者的样子说得栩栩如生,让我们好象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出示吸毒者的照片)他们健壮的体魄在毒品中消瘦,如花的生命在毒品中凋谢。 (2)古今对话:一样的毒品,一样的伤害,让我们给他们穿上清朝的衣服,住进清朝的房子,吸上清朝的毒品,即鸦片,他们又是什么样子呢?(出示清朝吸烟图和吸烟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 (4)学生小结:是啊,毒品如狼似虎,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健康生命,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生命凋零几乎成为了他们的的代名词。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有深度,鸦片仅仅是危及人的生命吗?它还有没有更严重的后果呢? 3、鸦片对国力的危害 (1)读书收集信息: ①收集信息:自读p38页,想一想从书中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②整理信息:从1800年开始,英国走私到中国鸦片飞速增加,从最初的( )万箱到1838年的( )万箱;1800年开始,英国从中国掠走的白银飞速增加,从最初的每年( )万两到1838年的( )。同样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国家还有( )等。中国吸食鸦片的人也在飞速增加,到1835年估计有( )人。 ③分析信息:从以上信息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虚构信息: 如果不及时行动,我们假设到1850年:英国等列强走私到中国鸦片将会( ),从中国掠走的白银将会( ),中国的财富将会( )。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国家将会( )。中国吸食鸦片的人将会( ),拥有健康体魄的人将会( )。 (3)升华认识:吸食鸦片的,有哪些行业的人呢?(有农民、有工人、有军人、国家大臣等)。农民吸食鸦片后,庄稼荒芜了,国家粮食减少了;工人吸食鸦片后,工厂减产了,国家工业衰败了;将士吸食鸦片后,战斗力减弱了,国家安全没有保证了;大臣吸食鸦片后,国家大事管得少了,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呢?英国等列强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4、总结:鸦片危害的不仅是人的身体,还危及到国家的安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看到了这一点,觉醒的工人、农民、士兵、大臣等都会振臂高呼:销烟!林则徐就是其中一个 教学活动3 (三)走进林则徐感受虎门销烟壮举 (一)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呢?请同学们三言两语说一下。是啊,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因为他的销烟壮举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着实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38页的内容,来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 (二)教师出示设问导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1)质疑 (是怎么销烟的? 为什么采用盐巴、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 老百姓为什么那么高兴?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同学们提的问题有的很有价值,很有水平,有些问题看似不同,其实有相通之处。下面,让我们共同讨论。 (a)掌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虎门销烟的过程:抓住“先” “再” “然后” (c)2自然对环境描写 3自然段的场面描写衬托了什么? (2)学生合作交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 (a) 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 (b)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 (c) 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补充介绍) 以前,人们销毁鸦片是将鸦片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且不彻底。数量庞大的鸦片用这样的方法根本不行。 林则徐到民间讨教,知道鸦片最怕盐卤和石灰。因此,特别设计了这样两个独特的销烟池(课件演示):在虎门海滩高地挖两个长、宽、深各50米左右的大池(50米,比三个教室的总长度还要长),池底铺上石板,靠海的一面是活动的闸门。销烟时,先放水入池,然后撒盐巴,投入鸦片浸泡,再投入生石灰。 这时,销烟池内就像……引读……待海水退潮时,打开闸门,海水便卷着烟渣退入大海。 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 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 此时此刻,虎门海滩如同过节一样。 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 △一大早…… 水泄不通 △新搭起 ……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 △这时候,礼炮…… 群情沸腾。 △……分外壮丽。 (天公也挺作美) 4、读一读,深入理解课文 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动、兴奋,?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那时侯,鸦片如同一个恶魔,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许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中毒上瘾。) 请看下面一组真实的照片:(出示历史照片) 虽然,他们的面容不一,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鸦片!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鸦片使得他们倾家荡产! 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白银外流。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挣扎,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军队中,许多士兵手拿两杆枪,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锈迹斑斑;另一杆就是烟枪,油光锃 亮。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 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见鸦片被销毁,怎能不激动不兴奋?! 他们会激动地叫什么?喊什么? 谁再读读第四节? 5、让我们走近些,再看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看录像) (录像的播放,让学生跨越了时空,更真切地感受当时场面的宏大,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老百姓那欣喜若狂的心情。这一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了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目睹这壮举的除了有受到鸦片残害的中国人,还有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林则徐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呢? (看看中国人销烟的决心,警告) 那,外国商人看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第6节所说的,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史料记载,销烟前,外国商人根本不相信林则徐会把鸦片全部销毁。此时,亲眼目睹销烟过程的外国商人在懊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林则徐。当时,就有外国商人向林则徐脱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照片的展示,使林则徐这一人物在学生的心中更清晰,使学生对林则徐这位禁烟领袖更充满敬意。) 6、说到林则徐这位禁烟领袖,文章并未多加描写,只有寥寥几笔,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通过这两句的介绍,你能勾勒一下心目中林则徐的形象吗?(看图片) 这就是爱国英雄林则徐,目光是那样的坚定。他和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一起载入了民族史册,时时激励着华夏子孙。 齐读第6节 4、对话历史人物:真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历史纪念日,那一天是:1939年6月3日。林则徐也因此被后人所怀念,在厦门的纪念馆前,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威武,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想记住些什么呢?(他以虎门销烟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好欺侮的。) 身为东方一条龙,自小立志许鲲鹏。 苟利国家生死以,虎门销烟气如虹。 一生功过书不尽,百年民族首英雄。 教学活动4 (四)总结及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要拒绝毒品、热爱祖国、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喝彩等 ) 2、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段历史,那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的时间是:1839年6月3日。并且学习和运用了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还共同感受了中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其实,这样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在中国大地上古往今来,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呢? 3、课外延伸: (1)看电影:《林则徐》、《甲午风云》、《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 (2)读书籍:《林则徐传》、《清十二帝》等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3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 (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二,梳理问题.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4)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三,讨论,交流.

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 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 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 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四,点拨引导.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 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3,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 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 (板书:先……再……然后……)

4,师: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5,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

(2)阅读《虎门销烟》,你有什么感受 请写一段评价林则徐的话.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4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题目的特点是( )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b.以人物的语言命题;c.以文章的主要事件命题。

2、虎门销烟的主要人物是( )

a.郑成功;b.林则徐c.关天培

3。虎门销烟的具体时间是___________,销毁了_____________多万斤,共持续了______天。

二、我能写表示人多的词语。

例:成千上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1、 面对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了《虎门销烟》我的感受很深,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智斗义律

1838年12月3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州查禁。

林则徐人还未到,大汉*伍绍荣就吓慌了,乘着夜色到头号烟贩颠地住所通风报信。

颠地是个老烟贩子,和中国官吏打过多年交道,他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听伍绍荣说完,颠地说了句“我根本不相信你们中国人能禁烟”,照样玩牌。

林则徐一到广州,就化装成商人,跑遍了大街小巷和各个港口,将广州各烟馆、外国商船的情况搞了个水落石出。然后发布命令,拦截所有趸船,不准外国商船装卸货物,封锁外国商馆,限期交出全部,搜捕伍绍荣和颠地……

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见林则徐动真格了,暴跳如雷,但又不得不支出部分来敷衍搪塞。

这一天,义律被带进钦差行辕的花厅。

林则徐单刀直入地发问:“缴烟的事,贵领事筹划得怎么样啦?”

义律假装镇定,说:“为了两国友谊,我已劝导英国商人缴出。”

“缴多少?”

“1037箱。”义律说着,递上了一份清单。

林则徐不动声色,故意问坐在旁边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我们扣了他们多少条趸船?”

关天培大声回答:“22只,每只船装1000多箱!”

林则徐突然用严厉的目光盯住义律说:“这就是说,1037箱这个数目还达不到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是吗?”

义律脸色刷白,无话可答。

林则徐过了一阵,又微笑着问:“你们的老板颠地呢?”

义律早已指使颠地和伍绍荣化装潜逃,所以他随便地答道:“我从澳门来时,没有见过他。”

“义律先生,你又不老实了!”

义律正想再编个什么词儿来搪塞,只见林则徐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义律,然后厉声下令道:“把逃犯带上来!”

义律一惊,定睛看着屏风旁,只见颠地和伍绍荣像两只癞皮狗一样,被士兵押着转出来。

义律又羞又恼,咆哮着说:“我要抗议你们拘禁无辜的英国公民!”

林则徐一拍桌子,朗声喝道:“什么叫无辜?颠地私贩,拒不缴出,还勾引汉*,化装逃跑,这是‘无辜’吗?领事先生,对这样的罪犯,你不但不协助我们追捕,反而怂恿包庇、袒护,到底居心何在?”

义律被问得低下了头,无话可说。颠地缩在一旁,不敢作声。伍绍荣吓得面如土色,两脚颤抖。义律的阴谋被彻底挫败了。

义律和颠地不得不答应缴出全部。禁烟运动的第一个回合,终于取得了胜利。

林则徐请客

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烟。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成才佳话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员。他看到官府腐败,民不聊生,心情非常沉重,常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品学问,需自幼奠基。”因此,在林则徐四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领进了私塾“旁听”。林宾日善于运用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教育小则徐,他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父亲也总是耐心地解答。有一次林则徐给父亲背诵《诗经》中的《硕鼠》一诗,刚背完,就仰起脸严肃地向父亲发问:“爹,硕鼠是什么东西呢?”“硕鼠就是大老鼠。”“那写大老鼠干什么呀?”林宾日觉得这正是对儿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便深入浅出地给独生子解答:“这种大老鼠不劳而获。农民辛勤耕作,它却坐享其成,你说可恨不可恨?”“该除掉这些不劳而获的大老鼠!”父亲进一步教育儿子:“一些贪官污吏巧取豪夺,鱼肉百姓,就像这些大老鼠。”“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治治这些大老鼠!”儿子大声说道。

林宾日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方面注意给独生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林宾日很节俭,但亲朋、邻居有困难时,他却总是解囊相助。父亲经常告诫儿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一次,一个土豪用重金想走父亲“后门”,为其保送文童,被父亲严辞拒绝。父亲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踏实,花不干不净的钱可耻。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后来,林则徐做了官,仍像他父亲一样清廉、耿直、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了解民情、同情百姓疾苦,保持着不屑与贪官污吏、谗佞小人为伍的高风亮节。

血战虎门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一上任,就改筑虎门炮台,换上40门有威力的大炮,还重新安排了炮台布防,并亲自带领水师操练。经过整顿,广州的海防力量比以前强多了。

关天培任职时,走私活动很猖獗。他对这种事十分痛恶,又无能为力。亏得林则徐来查禁,在虎门焚烧了大批,关天培十分高兴。

林则徐知道,那些走私商人不会真正服从禁烟的,因此要关天培加强海防,抵抗英国海军的武装进攻。关天培钦佩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全力配合林则徐的行动。

不久,英国果然派兵船来进行武装挑衅了。

1839年11月3日,两艘英国兵船向中国水师船只开炮,关天培亲自率领水师船队进行还击。在两小时的激战中,他一直站在桅杆前指挥。船上装备的3000斤重的铜炮,其杀伤力虽不及英国大炮,但也打得英国兵船伤痕累累。最后,英国兵船只得逃到外洋去。

第二年6月,英国派出大批军舰进攻广州,战争终于爆发。关天培在林则徐的下,督率水师,戒备森严。英国军舰在广州不能得手,便沿中国海岸北上。同年8月,英国军舰开到天津。清政府吓坏了,不仅不认真组织抵抗,反而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

琦善反对抵抗英军。11月间他到达广州后,就下令把沿海防御工事拆除了一部分,连插在水底的暗桩也一根根地拔掉;还把兵船裁减了2/3,新招募来的兵勇全部遣散。关天培眼看自己数年经营的海防一下子全被毁掉,伤心万分,但又无法违抗。

琦善原想用这种办法讨好英国,求英国退兵。可英国侵略者无动于衷。他们觉得机会难得,便向虎门发动进攻。

1841年1月7日,英国20多艘炮舰载着2000多名士兵,突然袭击虎门的沙角、大角两个炮台。这是关天培布置的第一道防线,原来力量是很强的,但经过琦善的裁减,只有600多名官兵扼守。由于力量悬殊,琦善又不派援兵,最后600多名将士全部英勇战死,两个炮台先后失陷。

面对严重的局面,关天培决定抵抗到底。他将自己掉落的几枚牙齿和穿过的几件旧衣服,装在一只木匣子里,寄给家乡80多岁的老母亲,表示自己殉国的决心。

2月25日,英军进逼关天培布置的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包括威远、镇远、靖远、横档、巩固等炮台,火力比较强大。英军为了各个击破,先集中炮火攻击靖远炮台。关天培亲自到战斗最激烈的靖远炮台,冒着炮火指挥作战。

为了鼓舞官兵们战斗到底的决心,关天培到那里就当众宣誓:“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官兵们大受感动,当即呼声雷动,纷纷下决心跟随这位老将拼斗,宁可战死,决不后退。

为了加强炮火的威力,关天培命令将15门大炮排列在炮台前面,又挑选了一些最得力的炮手掌握大炮,按命令发炮。每当敌船靠近时,关天培一声令下,15门大炮齐声怒吼,炮弹直飞敌船,因此相对增强了火力。就这样,关天培和士兵齐心协力,一次次打退了英国军舰,坚持了一整天。

第二天下午2点多钟,天气变化,刮起了南风。英国军舰利用顺风,向靖远炮台猛烈开炮。不一会,炮台上砂石四溅,弹片横飞,守军死伤大半;关天培也负伤十余处,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镇定地指挥余下的士兵抵抗。人手不够,军官们一个个顶上炮手的位置。关天培自己也充当炮手,一面指挥,一面亲自燃放大炮。

提督的勇敢行为,激励了全体士兵。剩下的士兵不多了,但他们个个咬紧牙关,沉着应战,使敌人兵舰无法靠岸。

不多时,下起了倾盆大雨。中国大炮是用火点燃后发射的,火门被雨水淋湿了,就无法发射。关天培眼看无法阻挡英国军舰,赶紧派人向琦善报告,要求派出援军,但琦善拒绝发兵。

由于大炮不能发射,英国军舰很快逼近到炮台前面。当天晚上,英国攻上炮台,将炮台团团围住。

关天培的战袍已被鲜血染红。他站在炮台挥舞大刀,指挥士兵们和英军搏斗。一场惨烈的肉搏战在炮台上展开了。关天培砍倒了几个英国兵,但左臂也被砍伤。

正在浴血格斗时,关天培背后飞来一颗炮弹,正打中背心,穿过胸膛。这位英勇的提督,终于英勇殉国。炮台上400余名士兵,也全部壮烈牺牲。

简介

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为粉末状,原产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7-8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但尚不知吸食。17-18世纪时,葡萄牙和荷兰人把吸食方法传入中国。葡萄牙人又把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人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35445箱(每箱重约50千克或100千克),中国吸食*人数约200万以上,流毒甚广。

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从前是将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且不彻底。巨量难用此法。林则徐到民间讨教,知道最怕盐卤和石灰,因而特别设计,在虎门海滩高地挖掘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巴,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土变成渣滓,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烟渣退潮入海。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5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7

前两天,实习老师执教《虎门销烟》一课时,学生的一个质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使重点段落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其中“怎样销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关于怎样销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只见一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关于这一重点段的教学,老师在课前是这样设计的:

先在整个自然段中找出这一具体描写销烟过程的句子;然后找出这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再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把这一系列动作连接起来的;最后试着用“先……再……然后……”这一关联词语说话。

在课堂上当老师引导学生找划关联词语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抛’这个词就是‘扔’、‘倒’的意思?为什么要用‘抛’呢?”这个问题原本在备课时设想由老师来提出,想不到学生很爱思考,给了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于是,老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讨论结果:大多数同学认为还是用“抛”好。接着,老师进而启发道:再比较着读一读,感觉一下有何不同。这时,学生举手说道:“‘抛入池内’和‘倒入池内’都能说明工人销烟的动作,但‘抛’的力量比‘倒’更要大些。”话音一落,许多同学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老师再提醒学生要边读边观察插图边思考,学生通过充分地品读、看图、思索,体会出:“‘抛’更加能体现出中国人民对害人的鸦片的痛恨心情。”一语中的,水到渠成,学生体会得真好。

在这样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我想,通过思考——默读——辨析——背诵,“虎门销烟”的经过也就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爱国主义的种子也悄然播下。

这节课的教学比原来设想的更精彩,我们一直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线,充分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我想,我们收获到的“意想不到的精彩”会更多!

(文秘帮 www.文秘帮.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id=1926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6

课文《虎门销烟》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或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识写生字后,实施以下教学设计:

一、为“壮”扩词,读出“壮味”

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可以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这是一组“让人心动”的词语,学生在朗读时必会神采飞扬、浮想联翩,他们在朗读词语时自然地产生与词语相关的情景的想象。

二、披情入文,察寻“壮举”

在学生将词语读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学生齐读课题。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在提醒学生认识课文这种首尾联系的结构以后,可以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

三、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

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在阅读交流中,“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在抓住词语品读时,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林则徐的神态,从民工郑重的表情、严整的军容中想象:“在雄壮的礼炮声中,林则徐健步登上礼台,一声令下,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

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教学参考书语)。透过字面,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前者,但对于后者理解则相当吃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在欢呼的人群中,有沾染鸦片成瘾的年轻人,他们会说_____;有深受鸦片毒害的家人,他们会说______;有正直义愤的读书人,他们会说_____……”在此想象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想象,当外国商人看到中国老百姓声势浩大的欢呼场面时,他们会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行动!

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生活现象都聚拢到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为真切可感,更为丰富多彩。

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抓住数字“20多天”、“二百多万斤”和“卷进咆哮的大海”等词语,指导学生读懂销烟持续时间之长,销烟的数量之多即可。

四、拓展延伸,再悟“壮举”

课文选材于历史事件,这就决定了课文教学必须适度开放。因此,当组织学生交流、朗读了销烟的“壮情”以后,应指导学生回读全文,从整体上再度建构知识和情感。

可以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启发学生以“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适时补充林则徐的爱国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谈话之后,组织学生,诵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抓住“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等词句,深层领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将会让世界震惊!

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林则徐的资料和鸦片的危害,活观看《林则徐》这部电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师: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

(预设:)

*是谁销烟?在什么时间?

*为什么要销毁鸦片?

*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鸦片是怎样被销毁的?

二、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检查认读重点词语,理解词语。

1、多音字:

钦差 罪恶 不禁 禁烟 蒙蒙亮 切开 一担 兴奋 钻来钻去 倒进

2、有关数字的词组:

五十多千米 五十米见方 二十三天 二百多万斤

3、重点理解:

描写人多的词语—— 沸腾 拥 人流如潮 人多拥挤 涌

描写林则徐的词语—— 端坐 严正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四、解决问题

(一)是谁虎门销烟?在什么时间?

(二)林则徐为什么要销毁鸦片?(指导学习第五段)

生汇报:“看着眼前的一切……就这样装进了敌人罪恶的腰包!”

师:你们知道“东亚病夫”是怎们回事吗?

(“东亚病夫”是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的贬称。清朝末年,中国人吸食鸦片,身体瘦弱,所以,所以遭洋人轻视;其意思,也接近于老百姓所说的鸦片烟鬼。)

师:那么吸食鸦片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长期吸食鸦片,可以使人丧失免疫力。体制严重衰弱,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过量吸食鸦片,还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导致死亡。)

师: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人吸食的鸦片是哪来的吗?(教师叙述英国人把鸦片输入中国的目的。)(指导朗读)

(三)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指导学习第三段)

1、结合课外资料: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虎门离广州五十多千米,更重要的是虎门临近大海,可以让销毁的鸦片末流入大海。

2、虎门销烟的准备工作:两个五十米见方的大池子、涵洞、水沟

(四)鸦片是怎样被销毁的?(第四段)

(五)其他自然段写什么?

五、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虎门销烟》,销是什么意思?烟是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在中国历写下来光辉的一页,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篇课文,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

二、精读课文、感受销烟的壮举、体会林则徐的人物形象。

(一)回忆销烟的原因

师:大家还记得林则徐为什么要虎门销烟吗?你可以用文中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生说)

(二)感受人们的兴奋想去虎门滩看销烟。(1、2自然段)

师:是啊,外国侵略者把大量的鸦片运到中国,危害我们的国民,榨取我们的白银。如果再由鸦片泛滥下去,不要说是老百姓的安危,就连我们整个国家都要灭亡了!人们对祸国殃民的鸦片简直是恨之入骨,当大家听到林则徐要在虎门销烟的消息时,能不高兴吗?他们都想去看看呢!大家打开书,看看哪些段落是写人们兴奋地想去虎门滩看销烟的?(生答)

师:大家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一会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是兴奋的?(生自由读,勾画句子。)

预设:

①人们纷纷拥上街头……快去虎门滩看哪!

师:这些句子中你又是通过那些词感受到的?(纷纷、拥、笑嘻嘻、兴奋、挥着拳头、钻来钻去、大声地喊)通过描写人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了前去参观虎门滩销烟的人之多、人之喜。此时的广州城用书里的话说简直就是怎样了?(沸腾了)你能把广州城沸腾的景象和人们兴奋地心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孩子们在………快去虎门滩看哪!可个人读、齐读)

②一路上……向虎门滩涌去。

师:“长途跋涉”是多远的路程?(五十多千米)“人多拥挤”是多少人?(成千上万的人,用书上的词是“人流如潮”和“涌去”)

(二)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决心。

师:聚集在虎门滩的人越来越多,密麻麻的人墙遮住了远近的青山绿树。钦差大臣林则徐端正地坐在销烟池周围的高台上,望着长途跋涉而来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不管……不管……都…。.”)

师:你能感受到什么?你们知道林则徐禁烟,会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吗?

林则徐禁烟会面对两个庞大的集团。一是贩毒集团,也就是那些罪大恶极的外国商人们。他们愿意林则徐收缴鸦片吗?这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二是受贿集团,也就是中国的那些贪官们,下至地方官吏、上至朝中大臣,都有人接受贿赂,从鸦片走私中得到好处,那些人手中握有大权,人数众多他们怎么会认真执行清政府的禁烟令呢?不但不执行政府的禁烟政策,反而成了鸦片走私者的保护者。这两个集团狼狈为奸,他们不会乖乖地交出鸦片,他们分会怎么对付林则徐呢?(暗算、谋杀、发动战争)必然会处处设障阻止林则徐禁烟,他得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哪!可是,此时他心里在想——“不管……。销毁”(个人读)

师:林则徐坚决禁烟是为了谁?(为了老百姓、为了整个中华民族) 为了拯救老百姓、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林则徐心想——“不管……。销毁”(齐读)通过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爱人民;爱国家;爱民族;勇敢;不怕困难和危险,维护民族尊严等) 这时,爱民爱国一心为民族着想的林则徐端坐在高台上,心想——“不管……。销毁”(齐读)

(三)感受销毁鸦片的过程。(第四、五、六段)

1、师:这时炮台鸣放礼炮,台下锣鼓齐鸣,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撼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那么鸦片到底是怎样销毁的呢?谁来读一读?(找生读)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2、交流销烟的步骤:第一步,倒海盐。第二步,切鸦片,扔进水池泡透。第三步,倒生石灰。

3、师:两个操场大的销烟池白烟滚滚,不断蒸腾。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虎门摊上,围观的群众的表现是怎样的?(欢呼着,跳跃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中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受鸦片的侵害了。虎门销烟真是大得人心,大快人心哪!

4、师:观看虎门销烟的人中不仅有中国的老百姓,还有还有那些贩卖鸦片的外国人,正在这时,传来林则徐对外国商人的严正警告,谁来读?(指名读)

(生读:现在……。自投罗网)

师:这几句话首先表明了我们中国禁烟的——决心。其次警告外商——(不要向我国再走私鸦片,否则绝不留情,必将绳之以法。)现在林则徐严正警告——(个人读)

师:“严正警告”意思?林则徐的声音是怎样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两个词我们能感受到林则徐有威严的气势、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我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警告外商——(齐读)

师:外国商人听着,——连声称是。真是——害怕极了,真是——垂头丧气。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四)虎门销烟的及历史意义。

1、师:虎门销烟的战果如何呢?请大家自读课文最后一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从“二十三天”、“二百多万斤”这两组数据体会到了什么?(流入我国的鸦片非常多、危害深。)可是这些罪恶的鸦片都被林则徐销毁了,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围观群众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林则徐说点什么?(生自由说)

2、师:今天我们再次感受了林则徐虎门销烟伟大壮举,相信你对林则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小结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第一个伟大的胜利!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林则徐,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虎门销烟”——这是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来侵略所谱写的一曲壮丽的乐章!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9

一、省略

二、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分外是特别的意思。

人在在心情格外激动的情况下,对环境也有特别的感受,是移情。

2、分外壮丽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3、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是有骨气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时间:1839.6.3 地点:虎门寨

主要人物:林则徐

重要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板书设计: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1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1

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烟。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欢迎浏览“小学语文”

最新推出---小学语文博客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文秘帮 www.文秘帮.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1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语,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一定会认真读文章,领略优美词语所蕴含的含义的。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任务一

细读课文,思考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壮”体现在哪些地方?先自己思考勾画,再小组交流。

2.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

3.展示交流: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指导朗读。

②“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③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④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1.任务呈现:

任务二:

仔细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工人们销毁鸦片的经过分为几步?画出相关的动词,在小组内讨论文章是怎样交代清楚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讨论

3.展示交流:

⑴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⑵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⑶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4.学法练笔 :“……先……再……然后……”

三、检测导结:拓展练说

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四、练习巩固:? 1、小练笔 ? 2、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13

1、“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句中“这一天”指( )

a.虎门销烟结束的日子,即1939年6月26日。

b.虎门销烟开始的那天,即1839年6月3日。

c.虎门销烟开始的那天,即1939年6月3日。

d.虎门销烟结束的日子,即1839年6月26日。

2、销烟的地点是哪里?指挥者是谁?( )

a.虎门海滩、义律。

b.虎门海滩、林则徐。

c.虎门海滩、关天培。

d.广州城内、林则徐。

3、虎门销烟,销毁的是鸦片,俗名大烟。你知道鸦片这种毒品的危害吗?知道几点写几点。

4、文中介绍销烟的程序是怎样的? 课文中用哪些词语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的?

销烟的程序:( ) ( ) ( )

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 、

5、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欢呼雀跃。他们会呼喊什么呢?

曾经沾染鸦片的年轻人会说 :“ ”

家中亲人深受鸦片毒害的人会说 :“ ”

正直明理的读书人会说 :“ ”

6、虎门销烟共持续了多少天,销毁了多少鸦片?( )

a.26天、三百多万斤

b.23天、二百多斤

c.20天、二百多万斤

d.23天、二百多万斤

7、林则徐邀请外国商人前来观看的目的是( )

a.林则徐尊重国际友人,所以邀请他们出席如此盛大的销烟仪式。

b.林则徐喜欢热闹,多邀请些人来他会特别高兴。

c.林则徐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d.林则徐想当着老百姓的面消灭这些欺负中国人民的洋鬼子。

8、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9、学了这篇课文,请编一则教育人们远离毒品的宣传标语:

《虎门销烟》教后记 篇14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段。

能力目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天的虎门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读好词语,理解词语,体会那一天的热闹、场面的隆重,景色的壮丽。

4、小结段意: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1839年6月3日的虎门不寻常的场面,暗示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即将发生。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来读好第二自然段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投影图片,导读第一、二句

2、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画出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

3、学生自读自划。

(1)(指读)

(2)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了盐巴,再把收缴来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3)销烟分几步完成?哪三步?

4、请大家看看图画,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这些民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做这些动作的呢?

四、导读第四自然段

1、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在观看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有什么反映呢?

2、你能想象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呢?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观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3、是啊!这些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平等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仆和挣钱的机器。林则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书)

4、看录象。

五、拓展说话,加深理解

1、现在,当我们看完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

2、讲述历史意义。

六、作业

1、找一些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来读一读,了解虎门销烟这伟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与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如战争等;认识林则徐,并对他及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

2、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虎门销烟(1939年6月3日)

值得纪念震惊中外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