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15篇)

2023-03-20 20:09:01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15篇)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赏读课文,质疑问难。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能分辨课文中写的是具体事物还是作者的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作者标点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

出示“天堂”,教师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就像乐园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和他的朋友一起欣赏了这鸟的天堂,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巴老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流利。

2、拼读生字,理解词语。

3、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三、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词语,提出有否不理解的词语,齐读。

2、作者和朋友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章节写了第一次,哪些章节写了第二次?

3、分段。

四、再读课文,品析有关段落及句子

1、快速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第二次游览了鸟的天堂后的感受。

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受呢?找出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感受的句子。

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教师过渡:

为什么大榕树是“你的天堂”呢?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⑴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朗读,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大榕树的?

⑵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谁来说说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哪些词写出了大榕树有旺盛的生命力?怎样朗读这句话?

教师过渡:

这是一棵长有许多枝丫,枝上有生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或者说成为鸟的天堂还具备哪些条件?

(农民不许捉,自然环境好,有山有水,树木枝叶繁茂等。)

3、这里的鸟真幸福,我们也为它们高兴,一起用喜悦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教师过渡:

那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这样呢?找出鸟儿们活动的句子。

交流。

出示:

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棵榕树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通邮的在扑翅膀。

5、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词里可以看出这里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这一点?

五、教师过渡,总结(略)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 ?(5~9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4、交流:

⑴树:

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先从个性化的词语入手,你为什么想到这个词语?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去概括。齐读,说说板上的词语可以分成两种类似的,怎么分?

①树的大:

句子:

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地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a、数不清、树枝像大树──树木的大。

b、是的,这是一棵有着500年历史的榕树。猜一猜,这棵树有多大?

c、教师简介,高15米,整棵树占地面积18亩,约1万平方米,相当于1个学校。

d、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读一读,用朗读来展示榕树的大。

②树的茂盛:

句子一: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a、圈出“堆”,你认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压、叠、盖……),读读原句,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堆?

(重重地堆着,厚厚地堆着,堆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缝隙。)

b、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绿叶的多。

c、过渡:

绿叶浓密让我们体会到了榕树的茂盛,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树的茂盛呢?

句子二: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明亮、闪耀──颜色很绿,绿得发亮,绿得使人耀眼。

b、绿是生命的颜色,看着这样的绿色,作者觉得似乎……你怎么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

c、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嫩叶的缓缓生长,这一切都让作者浮想连翩,就让我们也来体会体会这令人心醉的绿,体会体会这旺盛的生命力吧,齐读。

d、过渡:

来,拿起我们的书,我们就是这充满生机的榕树,尽情展示我们的生命力吧,齐读两段话。这样茂盛的,充满生机的榕树,你们看过吗?作者呢?看着这棵榕树,难怪作者从心底里发出深深的赞叹,引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南国的树是美丽的,那么南国的鸟呢?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说说你看到的鸟儿是怎样的?

⑵鸟:

①多:

句子一: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a、到处……鸟儿很多。你知道这儿有多少鸟吗?猜一猜,整整有数万只鸟,有几十种鸟呢。

b、谁来读一读,读出鸟的多来。

句子二:

我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

a、应接不暇──鸟很多。

b、感情朗读。

②幸福快乐:

想看看这群鸟儿吗?播放录像,说说除了鸟儿多,你还觉得鸟儿在这生活得怎么样?

过渡:是的,鸟儿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让我们再来读读书,体会体会鸟儿的自由与幸福吧!齐读。

5、咱们都谈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鸟和树,我想请研究鸟儿的同学你再去读读树的句子,请研究树的同学再去读读鸟儿,如果鸟儿有情,它会对树怎么说,如果树有灵性,又会对鸟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

(交流。)

6、是的,鸟儿与树是相依相偎,互不分离的。当看完树和鸟,你心里又想说些什么呢?

交流:鸟儿真美丽,树真茂盛,你还会称赞什么呢?读一读第九自然段,你会有什么启发?

三、赞“天堂”

你们是这样称赞天堂的,那作者又是怎样赞天堂的呢?

1、齐读最后一段。

2、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谁来说说这里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结课:

读巴金的话。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人文的经典文章,作者巴金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赞美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有这样几个优点:

1、主题突出、课堂向心力强:

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环节不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它们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有着共同的教学目标和达成的方向。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课前预设的“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主题为中心,尽量使课堂中安排的一切教学环节都为这一主题服务,比如导入部分的看漫画说话、教学的主体部分中的分角色研读、课尾的写话延伸等,都能较好地体现这一课堂预设。由于课堂环节的向心力比较强的缘故,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也还是比较可喜的。

2、注重学情,体现自主意识: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是新课标的突出理念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指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所需要的。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个词语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概括、整理、分析,这一环节尽管细小,对于一堂课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做到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组织教学,课堂上,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是那样积极地上台,又是那样充满自信地写下词语,那一刻,我体会到,这不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遗憾,有的是一时的反映迟钝,而有的却是自身对于教材研究的肤浅造成的,反思以后,觉得自己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进一步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凭借,同时也是指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自身是不是吃透教材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本节课中,在分析树这一环节时,我个人的理解是树很茂盛,也很大。因而在引导学生时,我本人也一直是预设着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这两个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非常如愿地先体会树的大,接着体会树的茂盛,然而当学生一开始就讲树的茂盛时,我一下子“蒙”了,于是又引导学生先说树的大。其实,学生的茂盛比我原先的概括要好,树木的大不也说明了它的茂盛?为什么一定要将可以结合的特点分开来说呢?要求学生一定要分开说,这仅仅是因为教师之前的备课是这样安排的,代表的是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这样的感受竟然在课堂中轻易地否定了学生更好的,也是更为恰当的感受,作为教师,我是何等的惭愧。

2、更为到位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我的教学理念,原先以为自己所设计的从学情出发的教学环节是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实际上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写树时,出现了一个词语“翩翩起舞”,一个学生在写鸟时出现了“依*、亲密”的词语,尽管在教学时我已经提问他们为什么想到写这个词语,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他们说,树叶在威风中随风摆动,似乎会舞蹈,鸟儿和树是互相依*的,亲密的在一起……学生的发言是那样的精彩,而我却只注重对他们一时的评价,忽视了将这些发言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有力资源,如果能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再将学生的感悟回归到这些词语,我想这样的处理才真正做到了以学情为中心。

3、充分利用文本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文章是富有生命的,有生命的文章常常蕴涵着作者本身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感情因素,进而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所在。然而怎样引导,最主要的方式还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出发,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在语言的世界里走个来回。本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树的茂盛和鸟的幸福快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并不是很深刻的,我个人也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尽管学生最后能较好地说出符合文本的理解,但这样一来的理解更多的是来自多媒体、来自录像的效果,学生从文章语言中所感受到的实在是微乎其微。

课堂教学实在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时时刻刻在参加各类学习的教师,真为自己的遗憾而脸红,由此在心里叮嘱自己:谦虚、谨慎、再求索!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

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写话练习:

这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仿佛……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是一棵已经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榕数,而此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榕数的___,而是它的___。

师:是啊,榕树的叶子太绿了,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在微风的吹拂下,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精灵在跳跃,是那么的充满活力,那么的生机勃勃。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那种勃勃生机的赞美,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旺盛生命力的高度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一句。

3、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美丽奇特)

五、拓展延伸,丰富语感

1、朋友说,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栖息生活。真的如此吗?请你读读课文第三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能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啊!这的确是个“鸟的天堂”,你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群鸟欢闹)

3、同学们,你想感受一下这群鸟欢闹的热闹景象吗?课件展示,音乐欣赏。

4、配乐朗读。谁想跟着音乐来朗诵。

5、课文学好了,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大榕树,对鸟的天堂,对鸟说些什么吗?有感而发,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这幅画的下面。

六、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鸟的天堂》一课,领略了我们南国的奇异风光,欣赏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感受了众鸟欢闹的景象。同学们,读书能使人聪明,读书能使人长见识。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复习检测,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笔下《鸟的天堂》那动人的南国风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鸟的天堂》。

师: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屏幕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

生:(对照屏幕朗读。教师检测并帮助学生纠正读音。)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确不错,我们回忆一下课文的内容,课文先后写了什么?

生:课文先写了榕树后写的鸟儿。

师:(板书——榕树 群鸟)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为我们描述“鸟的天堂”的,你能根据这样的顺序再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有一首歌老师特别喜欢,是我们熟悉的歌手腾格尔演唱的……

生:(齐)《天堂》。

师:对了!这首歌抒发了歌手对内蒙古草原的无限热爱;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

生:(齐)下有苏杭。

师:很好!这句话称赞的是人间仙境般的苏杭美景;然而,为什么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下面,我们大家再来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直接描写“榕树”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二.品读课文,欣赏感悟: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边读,一边细细地体会。

(一)第8段

生:我画的是这里,我给大家读一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生:作者把树叶写活了,我觉得树叶像人一样拥有生命。

师:说得好,其实树叶就是有生命的!还有吗?谁还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说是“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

生:树叶非常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师:很好。为什么又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可能是树叶上有露水,风一吹来,树叶就轻轻地摇摆,闪闪的露珠就颤动起来了。

师:说得好,你想象力很丰富。

生:微风吹树叶随风摆动,榕树显得很有生命力,充满了生机。

师:很好,请大家看屏幕,(出示图片:树叶图)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闪亮的音符,都是一个跳动的精灵,是他们赋予了整株榕树旺盛的生命力。老师也来给大家读一读。(范读)有什么感受?

生:很美。

师:谁想读一读?

生:(举手的不多)

师:请你们先自由地练习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回谁能勇敢地读一读?

生:(一名女生读)

师:你读得很投入,读得很美。大家把掌声送给她。

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生动啊!大家一起试着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是写榕树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我觉得榕树很茂密。

师:说得很好,榕树的确很茂盛。你能再来读一读吗?

生:(再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也很流利,但是稍稍有一点儿平淡,请你再来读一读,老师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其他同学注意听这一次她读得有什么变化?

生:(更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听清了吗?她强调了两个词,你自己说一说为什么?

生:我强调了“那么多”和“一点”,因为榕树的叶子很多,很茂盛。

师:我们大家就像她这样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强调“那么多”和“一点”)

师:就是这一句话,有没有不同的读法,和她不一样的?

生:朗读,强调“另一簇”。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听出来了吗?他强调了哪里?

生:“另一簇”。

师:那你自己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觉得树叶很多,是一堆一堆的。

师:是啊,榕树的叶子很多,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簇一簇的。很好,大家就像他这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强调“另一簇”)。

师:老师是这样读的,你们听一听。(范读,强调“堆”)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是“堆”。

师:是啊,榕树真的很茂盛。就请大家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练习读一读这句话。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你们还画哪里了?

生:我画的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句。

师:那请你再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指作者描写的那株大榕树。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老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大家查找有关榕树的资料,你们查了吗?

生:查了。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榕树?

生:(翻阅手中的资料。)

师:谁查到作者描写的这株榕树的资料了?

生:(介绍有关作者描写的榕树)这株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树冠占地面积大约18亩,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师:老师请大家看一看作者描写的这株榕树。(屏幕出示:榕树鸟瞰图)美吗?

生:美。

师:是啊!作者置身于这茂盛、奇特的榕树下,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师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能再深情一些吗?

生:(再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第7段

师:还有写榕树的句子吗?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大家看这句话,你们有什么体会?

生:作者说“真是一株大树”,那一株树怎么就这么大呢?

师:问得好,刚才已经有同学介绍资料了,他说这株榕树树冠占地面积大约有18亩地,老师也查找资料了,(屏幕出示篮球场),请大家看这个篮球场,18亩地究竟有多大?你们猜一猜18亩地相当于多少个篮球场?

生:三个。

生:七个。

师:老师告诉大家,18亩地大约有三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生:啊!

师:这榕树大不大?(板书:大)

生:大。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很好。是许多株榕树吗?

生:不是,只有“一株”榕树。

师:这么大的一株树给有多少枝干?

生:“不可计数”。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强调“一株”和“不可计数”这两个词。

生:(读)

师:老师也找到一句写榕树的句子,(屏幕出示:“枝上又生根……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请你仔细读读这一句(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最聪明的孩子。

生:为什么说“枝上又生根”呢?

师:是啊,为什么说“枝上又生根”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你们能借助手中的资料来解决吗?

生:(介绍“气根”的资料) 。

师:你们听清了吗?是因为榕树有气根。老师请大家看一看榕树的气根。(出示:气根的视频)

生:(通过视频观赏气根)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气根,榕树才能够独木成林。

我读第二句话(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时有一种感觉,你能听出来是哪个字带给我的这种感觉吗?(范读强调“卧”字。)

生:是“卧”。

师:对了,请大家看动画。(出示:“卧”的动画,由“卧”字逐渐演变成一株榕树。)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到这株大树像人一样躺在水面上。

师:为什么作者不用“站”而用了“卧”呢?

生:因为榕树的占地面积很大。

师:一个“卧”字准确的写出了远处看这株榕树的姿态。

谁愿意再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卧”的感觉。

生:(练习朗读)

师: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为我们描述了这株大榕树,下面就请大家再来把这两个自然段完整的练习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孩子们,你们想欣赏这美丽的榕树吗?:(屏幕出示:榕树叶子视频,并配乐范读第七自然段。)

生:(欣赏画面)

师:美吗?还记得作者是怎样说的吗?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音乐没有停)谁想读这句话就站起来读吧!

生:(跟随着音乐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在一起跳动,对眼前这个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发出赞叹吧!(师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三)12—13自然段

师: 榕树是美的,当作者第一次来这里时,朋友说这美丽的榕树是鸟的天堂,而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你们想和作者一同欣赏这鸟的乐园吗?

生:想。

师:老师给你们当解说员,一边听一边仔细地欣赏,看看你有怎样的感受?(出示:视频并范读12、13两个自然段。)

师: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

生:鸟干什么的都有,很可爱,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自由自在,真是千姿百态。

师:你说的真好,你也很可爱,大家给她点掌声鼓励鼓励。

生:(掌声)

生:我感觉鸟的种类繁多,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师:鸟的种类的确很多,“花的、黑的”是指什么?

生:颜色。

生:鸟儿的歌声真好听,它们生活得很快乐。

师: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很多学生举手)

师:我们师生共同合作朗读吧!(指导合作朗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课文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觉得那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啊!

师:(出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看来你和作者产生了共鸣,谁还愿意读这句话?

生:(再读)

师:就看这句话,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为什么这句话里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是啊,这是为什么?是作者写错了吗?

生:我觉得前面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作者开始没有看见鸟,只是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但是,后来作者真的看见了许多鸟,所以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

师:这是你的体会,你说得很好!那为什么说“的确是”呢?

生:作者开始是听别人说的,后来自己亲眼看见了。所以说“的确是”。

师:是啊。眼见为实。为什么又说是鸟的“天堂”呢?

生:因为没有来捕捉它们,鸟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很快乐。

师:是啊,这里就是鸟的乐园啊!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如何能让这株可爱的大榕树永远成为那鸟的天堂呢?

生:我们人类不要去砍伐树木,也不要捕捉这些鸟,这棵大树就会永远成为鸟的天堂。

师:你说得真好,这一切都取决于居住在附近的农民,取决于我们人类。我想作者也一定体会到了“人、树、鸟”三者之间那和谐统一的美,也一定很向往那自由与快乐的生活,因此为我们留下了这耐人寻味的赞叹,(师生再次齐读: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画“树状图”,再现结构。

师: 孩子们,这篇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想和大家画一棵树,一棵树都有哪些结构?

生:主干、枝干、分枝、树叶。

师:我们先画树干。(屏幕出示分解图片:树干)注意:一篇课文就相当于一棵树,请你结合板书考虑,我想在树干上写几个字,写什么好?

生:鸟的天堂

师:就尊重你的意见。(屏幕出示文字:鸟的天堂)请你结合板书再来考虑,我画几个主要的枝干更好一些呢?

生:画两个枝干,因为这篇课文就分两部分写的。

师:你的想法真好!(屏幕出示分解图片:两个枝干)这回写什么字呢?

生:“榕树”和“群鸟”。

师:你真聪明。(屏幕出示文字:榕树 群鸟)枝上还有枝,(屏幕出示分解图片:分枝)写什么好呢?

生:“大——茂盛”“种类——颜色——快乐”

师:(屏幕出示文字:大——茂盛 种类——颜色——快乐)作者写榕树的时候抓住了榕树“大”“茂盛”的特点;写群鸟的时候又抓住了鸟的“种类”“颜色”“快乐”这几方面。我们最后画什么?

生:叶子。

师:(屏幕出示分解图片:叶子。此时屏幕出现了一株完整的榕树)这些叶子就好比作者生动、细腻的语句。(屏幕在叶子上出示文字: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师:生机昂然的榕树,活泼自由的小鸟构成了一组高雅清幽的风景画,这一静一动(屏幕出示文字:静——动)的生动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老师相信文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定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形成的这张网,也能给你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们把这个图叫做“树状图”。我们可以给很多课文画这样的“树状图”;在我们作文之前也可以画这样的“树状图”。今天就留个作业,给《黄山松》这篇课文画一个“树状图”。

五.板块回顾,课外延伸。

师:《鸟的天堂》是这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出示:《一只贝》《已死的母熊》和《鸟的天堂》)这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你能借此话题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是结合《一只贝》和《已死的母熊》这两篇课文想的,动物一直在为人类做着贡献,但是人类在不断地残害动物,所以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动物。

生:有时候人类很残忍。

生:人类和动物应该是朋友。

生:贝是一种很小的动物,但是它却牺牲自己以告戒人类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因此它很伟大。

师: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三篇课文不同的表达方式:大海里的一只普通的贝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猎人残酷的枪声夺不走母熊对小熊伟大的母爱,活泼的群鸟让我们享受到了自由和谐之美,这些都是动物留给我们人类的启示,反之,我们人类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呢?我们是否能多一份对动物朋友式的关怀?让我们努力去追求这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完美的和谐吧!

本课在2005年5月吉林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暨“省小学语文教学新秀”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篇文章语言生动准确,朴素优美,在教学时,老师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品中读,品中悟,品中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第8自然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能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能充分感受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天堂”美

1、课件播放画面:

师语言描述。

2、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质疑: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茂盛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句子1:

关于榕树“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抓住描红的词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想像,读出榕树之大。

句子2: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一堆”、“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课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齐读、试背、指名背、齐背。

⑵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课件播放群鸟活动情景。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指名读:

重点指导: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指导朗读:

读出鸟的数量之多,不可胜数,鸟儿活动之美。

②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⑶感悟齐读。

⑷师生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赏阅美文的热情,让学生自由读,读出个人的体会,尊重个性差异。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体划一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和鸟多、欢的特点,以及作者用词之精当。从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三、选择角色,感悟和谐美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夸一夸一下自己,尽量用上书上的句子。

2、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鸟和树,展示交流。

4、小结、读作者赞叹的句子。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鸟

枝叶繁茂千姿百态

生命力旺盛活泼可爱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写了作家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感受到“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文章语言优美,寓情于景,在教学时,应以“读”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择文, 自主择法,合作探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知识点: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内容,感受“鸟的天堂”和谐之美。

能力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情感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的描写,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录像资料,有关大榕树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鸟的天堂”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2、生初读感知。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反馈,当讲到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师适时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两次”。

(从课题引思,激发学生的学文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带着问题初读感知,大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请文章的条理。)

二、择文学习

1、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次,带上学习任务独立学习。

师:好,今天这节课,大家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其中一次,叫上要好的朋友,搭上巴金爷爷的船,一起鸟的天堂看个究竟吧!

师:不过,要带上学习任务,回来时,要把自己见到的,感受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读一读,具体描写鸟的天堂的景象的段落。

想一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议一议,将自己的体会或疑难找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学生先默读学习任务,带着任务择文,独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中一次。

3、找学习伙伴相互交流讨论。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按着目标去学,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学生自主择文、择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小组探究不流于形式)

三、反馈学况

1、学习“第一次”

∴※重点理解榕树的“大”和“茂盛”。

(1)你(你们)从哪儿感受到榕树的“大”,找出具体的句子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去瞧瞧”

出示枝干纵横交错的课件,学生观察进一步说感受

师:真是一株奇特的大榕树!自己读读,看谁能把它“大”的特点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

▼对榕树的“大”还有补充吗?

(2)这株榕树真大呀,你们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样吧,请大家反复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自己有什么新的体会。

生自由地读,体会;生生交流,师参与其中。

学生自由发表,师适时评价

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师:多么奇妙的感受呀,难怪巴金爷爷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生(齐):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课件,师解说

一起配乐朗读7、8自然段

2、学习“第二次”

师:同学们,美好的景致是百看不厌的。第二天清晨,当一切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次畅游其间。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叫,飞出一只大鸟)我们继续拍掌!(师生伴着节奏拍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谁来说说,小鸟都在树上干什么。

生想象说。

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读读课文,你可以 坐着读,也可以站着读,还可以找伙伴一起读。

生自由读文。

(2)师:这回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回答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

指导读

理解“应接不暇”联系上下文说说,并且提醒学生注意生字“暇”的书写与意思联系。

师: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鸟的天堂还派出了可爱的使者呢

▼“一只画眉鸟被我们的掌声一吓……那歌声真好听”

指名读,(多可爱的画眉鸟啊,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全班齐读

师:听,它在歌唱什么?(播放画眉鸟唱歌的画面)

师:哪只画眉鸟愿意和大家交流?

学生表达

(以学定教,顺势而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通过对重点句段、词语的理解、品析,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将体验感悟推向深入,并合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大榕树和众鸟纷飞的课件,真实再现“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足迹,两次经过鸟的天堂,领略到不同而又奇妙的景象,我知道你们心中必定有很多话想说。

生自由表达

师:是啊,如此美景,我们想说的太多,那我们就借用作家的话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吧!“那‘鸟的天堂’的确是——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从内容、文章表达方法上等方面自由表达读文感受及收获,将体验推向高潮,认识推向深入)

五、作业

1、朗读喜欢的段落,并背诵下来

2、拟一份导游解说词

4、推荐阅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作业设计重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榕树 美 众鸟纷飞

教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老师恰到好处地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解决了认识上的难点,还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学文时,让学生自主择文,自主择友,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并给予充裕的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课堂上气氛活跃,不时高潮迭起。

二、注重朗读,让学生享受独特体验

文章文质兼美,老师注重以读书为主线,以学定教,顺势而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通过对重点句段、词语的理解、品析,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将体验感悟推向深入,并珍视学生在读文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以情激情,使学生不断读有长进,并获得心理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方法: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波浪(bō pō) 缝(fèng féng )隙 一簇簇(cù zú)乐曲(yuè lè)

兴奋(xīng xìng) 应接不暇(yīng yìng) 泊(bó pō)了片刻

2,读生字.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 说说自己理解与不理解的词语.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五,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就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 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指名读表示榕树大的句子,并谈体会.而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这回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2,表示榕树的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而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看课件: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7,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2,学生分头准备.

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堂上所的写一段导游词.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佚名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两个词。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

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3.不忍舍弃或离开。

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四、缩句。

1.太阳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

2.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答案:

一、捎(捎去)(捎东西);梢(树梢)(眉梢);假(放假)(假装);暇(应接不暇)(空暇);暖(温暖)(暖和);缓(缓和)(缓慢);泼(泼水)(瓢泼);拨(拨款)(拨动)

二、

三、1.陆续2.裂逢3.留恋4.展示5.茂盛6.颤动

四、1.太阳留下红霞。2.我们发现了小船。3.我看见榕树。

五、1.到处(chù);应(yìng)接不暇;兴(xīng)奋;划(huá)去

2.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3.(1)多欢快。(2)鸟的天堂一棵榕树(3)①;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佚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近: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课前

学情

预习第3课,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教师:ppt

学习

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课时

安排

2个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15分钟)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ppt,同学们,在我们广东新会市的南部天马村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听读(悠悠课堂)课文,检查预习

(多音字:乐曲,树干,不可计数,缝隙,似乎,泊,冲,应接不暇,兴奋,划过去;易写错的形近字:拔河,拨号;易写错的生字:耀,规,隙)

悠悠课堂情景动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策略:小黑板书写多音字的词语;听写形近字词语和易错字词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0分)

ppt, 请同学们他仔细自由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把课文读流利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1-9段,体会理解关键语句

(15分)

思考: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ppt:抓住文中a b c等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来交流认识和感受

提问交流互解)主要分析第一次看到的景象。

结合画面感悟体会语句

朗读

板书设计3、 鸟的天堂

第一次(1-9):傍晚——茂盛的大榕树

第二次(10-14):早晨——鸟飞鸟鸣

作业布置

1、 参考第17页,家听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2号课文本)

2、 熟读第3课,背诵第自己喜欢的句段。

3、 字贴第3课。

第 2 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听读词语

5分

1、 课堂练习本,第17页10个第3课的词语。

2、 指名复述上节课学过的内容:“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学习主要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有关内容。

复习巩固,积累词语。

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分类词语盘点

二、研读12、13段,突破重难点

(20分)1、细读课文,想象画面。(1)默读第10-1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2)同桌或合作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第12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应接不暇 的理解(4)《黄》第5页最后一题

1、想像说话,创意表达

2、写景作文方法指导(怎么写)3、读写结合

三、课后练习题2,

感情朗读

(7分)

1、小组讨论,关于“鸟的天堂”的理解

2、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合作学习

朗读

四、拓展阅读

(8分)

1、 悠悠课堂《一颗树的森林》

2、 积累有关“目”辽开头的成语

课内延伸

积累运用

板书设计3、鸟的天堂 到处……到处……————鸟多鸟的天堂 大,小,花,黑————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喜爱之情 叫,飞,扑(有的…)——————热闹(排比)

作业布置1、 认真完成《黄》第3课。2、 摘抄默写自己喜欢的其他句子和有关目字天头的成语(读书笔记本)3、 结合第15、16页的图片预习熟读第4课。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作者:吴李英

一、教学案例

师:作者写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想不想到“鸟的天堂”去春游,看看那里的热闹景象。

生:想。

(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师: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仔细读读描写这番情景的段落。

二、教学案例(学习课文第三段后)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1: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板书: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生修改画,添上了根和丫枝)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三、教学案例(学习第二段后)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请讲!

生:课文中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河水怎么会涨潮呢?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个问题老师备课时也没想到,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生1:河是跟海连在一起的,海上人起波浪,河水当然也会涨潮了。

生2:河有闸门的,闸门一关,河水就涨起来了。

生3:下雨后,河水就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到底谁讲得有科学道理呢?我们课外一起去找一找资料。

四、教学反思

案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件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同时,片断一能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采用变序的手法,先学第三段,更能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二,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环节中,两次安排了学生说话训练:一次是在学生充分感受了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一次是在学生画树,看课件大榕树后,都是学生有感要发时,因此,学生的赞美都可谓有感而发,的确是由衷的赞叹,而教师分别选择一句话板书下来,看似不经意,其实也为最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作为总起句写一段话作了铺垫。

案例三,学生能在学文后大胆提出疑问,这是很可贵的。虽然这个问题跟本课的教学重点关系不大,但既然学生提出来了,而且看得出当时还有好多学生也面露难色,就得设法解决。说实话,我备课时的确忽视了这个问题,现在学生提出来,我一下子的确感到有点突然,看到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便在承认自己备课时没考虑到后,请学生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想不到孩子们的答案这么多,一下子又难以确定谁讲得更有道理,争论也不会有好结果,这时告诉学生“课外一起去查找资料”,既不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也促使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激起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此,我想,如果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怕它打乱教学进程,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简单告诉学生它跟课文主要内容关系不大,不用去浪费时间,那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他可能再也没有兴趣去读、去思考、去质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场所。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或是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就谈不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能对课文进行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才能提高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瑞士的一位专家皮亚杰指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摒弃封闭的“填鸭式”教学,实行系,以各种形式启动、激活学生思维,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扎实的基础。◆[2004-02-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