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推荐16篇)

2023-03-21 22:48:01教案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推荐16篇)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教材简介]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教学设计理念]

1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写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2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质疑解疑、拓展学习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以点带面,提高阅读品质。抓住重点句,并以此辐射全文,以点带面,提升阅读整体性,提升阅读品质。以妇人的话为突破口,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心理、语言、身份等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理解文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并且鼓励求异思维。

5树立大语文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使课内外有机结合,并尝试格言创作,以进一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升华情感的目的。

6加强评价,激发兴趣。重视课堂评价,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个性化朗读,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3?拓展练习与积累: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积累与尊严有关的名言、格言。

[教学重点] 抓住独臂乞丐的言行、神态,体会其由不情愿到搬砖后的复杂心理变化,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乞丐搬砖前后心理发生变化的语句,懂得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质疑,直入重点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这个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了解了一个乞丐到一个庭院去乞讨。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乞丐不太愿意,女主人做了示范给他看,他就搬了。

师:你说得很详细。

生:我知道了女主人通过搬砖帮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

师:你预习得真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介绍出来。刚才两个同学都说到文中一个情景——

生:搬砖。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假设这就是女主人的家,她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又从屋后搬到屋前(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描述),看到女主人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她到底要干什么啊?/她到底是要把砖放到屋前还是屋后?/她这不是折腾人嘛!

师:是啊,面对女主人这样的做法我们不由得产生种种疑问,不光我们不理解,她的孩子也不理解。面对大家的疑问,她是怎样说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生浏览后找出句子: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搬不搬砖对乞丐怎么不一样呢?请你轻声读文,找一找文章当中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画下来。(生读文自学标画)

[点评: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记叙了一个表面浅显但含义深刻的故事。文章比较长,如果按照文章的顺序来串讲的话,势必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显得琐碎。因此,在简单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直入重点,启发学生围绕妇人的话进行思考、质疑,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探究,感悟全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

生:乞丐搬砖前,这个乞丐很可怜……碰上谁都会施舍的。搬完砖之后,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

师:那我们先来读读描写他搬砖前的句子,然后说说这个乞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他只有一只手,让人看了感觉真的很可怜!

师:那就请你把他这可怜的样子读出来。(生朗读这句话。语气表达不够)

师:谁眼中的乞丐比他看到的更可怜。(另一生读,明显比前一名学生读得好)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同情的心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可怜兮兮的乞丐就站在我的面前。然而,多年之后,当他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生读后面与之相对比的句子,多数学生把“一模一样”中“模”读得不准确)

师:注意这个字的读音:“模”——mú。

[点评:“读中感悟,感悟后对比品读”的方法,较好地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到敬佩,这样的情感变化,不仅在学生思想中产生强烈的继续探究的愿望,更为理解文章主旨作了铺垫]

师:除了外貌发生了变化,搬砖还使乞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乞丐搬砖前是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捉弄人呢?而搬砖后却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师:非常好!你注意到了乞丐心理的变化。

师:大家看,女主人面对人人都觉得可怜的乞丐,却非要让他搬砖后才给他钱。所以,此时的乞丐是非常的生气,他怎么说?(生读乞丐生气说的句子)

师:假如你就是乞丐,怎样来读出此时你心里的气愤呢?(生读句子)

师:字里行间都透出你的气愤。(另一生读)

师:看得出来,你内心还有一种无奈啊!

[点评:在这里,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孩子进行多元化朗读]

(生再读)

师:“何必捉弄人呢”,你认为女主人是不是在捉弄人呢?(生齐答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他后来的结果知道的。他最后变成了一个西装革履、自信的成功人士。所以我觉得女主人没有捉弄他。

师:你真会读书,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很好。如此生气的乞丐,最后怎么又感激女主人了呢?

生:因为女主人通过搬砖让乞丐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金钱的道理。

[点评:在这里,教师采用了角色互换的方法:“假如你是乞丐,怎样读出你的气愤呢?”学生读后,教师恰当的评价,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文中角色,感悟乞丐的内心世界]

师:是啊,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起初当女主人用自己的行为向乞丐证明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时候,乞丐——

生:怔住了!

师:(课件出示文章第4自然段。教师边范读课文,边启发学生在文章的发散点进行想象。范读后,课件配上音乐)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一段,试着走进这个乞丐的内心世界,把他的所思、所想填在书中的空白处,你对哪一处感受最深,就重点写哪一处,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生读文思考,并在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写下了很深刻的文字,说明你们很会读书,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读原文?(请一名学生起立)谁能把你体会到的内容加上去?看看我们在理解文章时,能否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每处发散点分别找几个人)(生1读原文,其他几个同学读自己想象后补充进去的内容)

生2:我用一只手能搬起砖来吗?

师:他犹豫了。

生3:既然女主人能用一只手劳动,那我一定也能做到。

师:他不服气了!

生4:这么多砖,我到底能不能搬完呢?

生5:真累啊!算了,我到别处去要钱吧,不行,这样不就被别人看不起了吗?

生6:我能搬一块,我一定也能搬起第二块、第三块……

师:他犹豫了,但是他没有退缩,在不断给自己鼓劲。

生7:我终于用自己的手把砖搬完了!

师:看得出你的心情很激动!

生8:啊!从没想到我还能做这么多活啊!

师:此时,你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师:从大家所体会到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在搬砖的过程中,乞丐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把他的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文)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乞丐由惊奇到犹豫到坚定的过程。那么,他在干活的时候,应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很累。

师:哪些词句告诉你的,读出来。(生读句子,突出了“气喘如牛”、“布满”、“濡湿”等词)

[点评:这一段是课文的重中之重。课文用生动的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乞丐搬砖时的心理活动。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分析重点词句,而是采用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的方法,请学生写下自己思考后的感受。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学生写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此时的乞丐真是感慨万千啊!他感激地对女主人说——

生1(读):谢谢你。

师:他还可能会说——

生2(读):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

师:他在谢什么?他为什么永远不会忘了女主人呢?

生:他感谢女主人告诉自己还可以去干大事业。/因为乞丐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他明白了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他还明白了,自己既然能够一块一块的搬砖,自然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师:乞丐此时接过的是——

生:20元钱。

师:但是,他得到的仅仅是钱吗?

生:不是,是做人的尊严!

师:由此可见,妇人说的这句话,果然有她自己的道理。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生回读妇人的话)

[点评:这个环节紧紧扣住文章课后思考题。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在比较中,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此时,再让学生体会,乞丐究竟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了什么,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师:除了这两个地方,你还找到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地方了吗?

生:从17自然段以后也能看出来,他原先是一个乞丐,跟女主人要钱。而现在却买了房子来报答女主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发生在若干年后的这部分内容。(老师读叙述的部分,男生读董事长的话,女生读女主人的话。要求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点评: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但意思浅显。老师采用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处理,做到了详略得当]

师: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怎么评价这个妇人?

生:她帮助乞丐得到了尊严,但却不想得到回报。我觉得她特别乐于助人。/她心地很善良。/她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成功了,我觉得她挺好的。

师:挺好的,这个词过于笼统,妇人让乞丐来搬砖,可是费尽了心思的啊!想一想哪个词用在这里更合适?

生:用心良苦。(板书)

师:在妇人良苦用心的促使下,乞丐怎样了?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事业有成。/终成大器。(板书)

[点评: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写乞丐,而暗线则是在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学生评价老妇人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总体回顾和总结。而老师在学生用词不很准确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评价,是在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凸现了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

三、升华情感,编读名言

师:故事读到这儿,它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女主人和乞丐都很了不起。/我为乞丐高兴。

师:老师读到这里,把自己的感受浓缩成一句话,你们来读读(课件出示):做有尊严的人,也要给别人以自尊——何磊。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这样精练地总结出来吗?

生: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一世空。

师:很经典的话啊!

生:只要愿意做,什么事都能做到。

师:了不起!这句话可是艾尔伯提的名言啊。(课件出示这句名言)只要愿意去做,人无所不能。我们来读一读。

生:只有劳动才能使人获得财富!

师: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生: 做人要有尊严,要自立自强,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

师:完全正确!

[点评:一篇文章学后,留给人的往往是只言片语的感悟。老师通过范写名言的方法,引导孩子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及时补充相应名言的方法,把孩子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全文

师:妇人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知道了什么是——

生:尊严!

师:也让乞丐懂得了怎样做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人”字!

[课后反思]

这个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个情节简单但内涵深刻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很少的四年级孩子来说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构建了“直入重点,牵一发动全身”的课堂结构。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自读、默读、标画,引导学生走进角色,产生联想;通过积累词语、补充文章空白处等手段,将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整节课的教学都紧紧围绕着“搬砖使乞丐前后发生了哪些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得课堂结构紧凑,线索清晰。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内容—理解—感悟—想象—表达形成一条切实有效且环环相扣的训练线路。

3?为了让学生较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几次采用了让学生进入角色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乞丐,去感同身受。达到了“书如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

4?在课堂上,利用自己年轻充满活力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傅的倾心指点。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课堂上过于关注自己的教案流程,没能更好的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生成。因此,在有些环节的处理中没能较好的体现设计意图。

[总评]

纵观教学全过程,这节课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道。通过自读、默读、评读、感悟读、想象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把语言文字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真正落实了语文课“以读为本”的思想。而紧抓重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使得整节课的教学线索非常清晰,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同时,在自读课文找出描写乞丐前后不一样的句子,并进行标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统观全文进行思考的能力。这为学生今后自学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刚参加工作,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能与学生融洽交流。不时的幽默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得课堂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给听课老师和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在课堂上,有些环节有“蜻蜓点水”的感觉。老师关注学生不够,没有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发言的亮点及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对有些词句的理解和朗读的训练不够到位。这些需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2

作者:青岛朝城路小学 邹敬

一、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

(8)我们去看看这位董事长吧。睡来读一读。

小结: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四)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 乞丐

搬砖挣钱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一、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单元尊严主题的第三课《为了他的尊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73页,请同学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词语检查: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几个词语不好读,(出示词语)我们来重点读一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① 橄榄(见过橄榄吗?它是盛产于热带地区的一种水果,未成熟时呈青色,所以又叫青果,成熟后呈黄色)一模一样 挣钱

② ②怔住濡湿 几绺(这两个字容易读错,放在句子中能读好吗?出示句子“他累得气喘……”)

2、概括课文内容:

师:通过预习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呀?(生答后板书:妇人 独臂乞丐)。

3、质疑:

师:关于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这么多,预习时有小问号吗?(生谈疑问,师适时板书:白毛巾 纪念?拒绝 房子? 搬? 不搬?)

三、提炼重点,品读感悟

(一)讲读课文1-8自然段:

1、自由读1-8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到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发生在小院里的情景,思考独臂乞丐为什么要把白毛巾留作纪念这个问题。(生读1-8)

2、师生交流:

3、学习第四段:

师:很好,同学们对乞丐为什么要把白毛巾留作纪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女主人是怎样帮助乞丐找到尊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独臂乞丐搬砖的情景吧!(出示第四段文字)

师:请默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乞丐的动作、神态,试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4、体会乞丐搬砖的辛苦,指导朗读:

①师:同学们都读得很用心,看到独臂乞丐搬砖的样子了吗?他搬得怎么样?(生:艰辛)你透过哪些语句感受到乞丐搬砖的艰辛?

②指导朗读:是呀,搬砖对于我们健全人来说很容易,但对于独臂乞丐来说就非常艰难了,谁能读出独臂乞丐搬砖的艰辛?

③请大家齐读一遍。

5、走进乞丐内心:

师:大家读得入情入境,真棒!我们仿佛看见了独臂乞丐辛勤劳作的情景,搬砖的时候,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师引读2段,听了妇人的话,他在想些什么呢?乞丐生气地说——读第3段,范读4段,生加入补白,他在想些什么呢?(出示:第四段)搬砖前乞丐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搬还是不搬?最终,他俯下身子,用唯一的手搬起砖来,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此时,他又在想?

小结:师:很好,同学们透过文字表面读懂了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我们感受了独臂乞丐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看似简单的搬砖劳动对于独臂乞丐而言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6、理解“工钱”、“白毛巾”,

师:独臂乞丐搬完砖后,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又递给乞丐——20元钱,那么孩子们,妇人递给乞丐的仅仅是一条雪白的毛巾吗?仅仅是那20元钱吗?递给他的还有什么?

师:同学们想一想,乞丐在以往的乞讨经历中,他可能是衣衫褴褛脸上布满灰尘,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所到之处可能有别人鄙夷的目光,可能有别人嘲讽的话语,但有没有人会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没有)这条雪白的毛巾还包含着什么?(板书:尊重)再来想一想,在他以前的乞讨经历中,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他可能会碰到很多的同情者,但那些施舍而来的钱和和妇人递给他的二十元钱一样吗?这二十元钱还包含着什么?

师:所以说,正是因为妇人对他的尊重,唤醒了他的尊严,使他拥有了做人的自信,所以他接过雪白的毛巾,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再仔细点儿,乞丐接过毛巾——很仔细地擦了一变。所以他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说完他向妇人深深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7、师生共同小结第一个问题:

师:孩子们,原来,这条由白变黑了的毛巾,并不是一条普通的白毛巾,它见证了独臂乞丐第一次用一只手劳动找回尊严换取报酬的过程,这白毛巾还记载着妇人对他的尊重,包含着他对妇人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白毛巾激励他开始崭新的——生活。

8、想象乞丐告别妇人后的心理:

师:(情境创设)乞丐告别了妇人,他带着期望,带着尊严,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上路了,当他在创业道路上屡遭失败的时候,被人冷落看不起的时候,他会想……当他事业成功,成为一名董事长的时候,他又会想……

(二)讲读课文13-21段:

1、体会妇人的自尊

师:昔日的乞丐已经成了一名董事长,面对独臂董事长丰厚的报酬,女主人毫不动心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为什么?

(出示句子: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妇人有自己的尊严。)

2、体会妇人的爱心,

师:是的,妇人不仅有尊严而且把尊严传递给了更多的人,(板书:自尊)她在帮助独臂乞丐时想过要他回报吗?(没有)。她虽然帮助过别人,但她不图回报。面对独臂董事长的真心诚意的报答,她却要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我们来齐读妇人所说的这句话。(出示句子:妇人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这是怎样的一位妇人呀?(生:妇人有爱心。)

师:(板书:爱心)而且她还希望独臂乞丐能把他的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4、理解搬与不搬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妇人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出示句子:“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搬与不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生答略)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现在,你们明白妇人为什么要让乞丐们搬砖了吗?(妇人的真正用意就是——齐读:《为了他的尊严》。在我们生活中的确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他们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需要我们无私的给予帮助。但这种帮助,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意志上的帮助。文中的妇人就通过搬砖这一简单而又独特的方式让乞丐们找到了做人的尊严,让我们怀着敬佩感激之情再次齐读课题——《为了他的的尊严》

五、师总结:

师:同学们,是尊严,改变了独臂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让我们感受感受到了女主人的高大与可敬。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有一句话说的好: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都做一个自强、自信、自尊的人吧。

六、推荐课外阅读:

师:课后请大家阅读《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和自读课本中的《高贵的施舍》两篇文章,感受一下文中的主人公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们是怎样追求尊严的?选择其中的一篇在读书笔记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教后反思: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考虑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历经数次的敲打揣摩,尽可能地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白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写乞丐,而暗线则是在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如教学到最后的环节,让学生评价老妇人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总体回顾和总结。老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评价,是在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凸现了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上册《为了他的尊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对比、细节的写作手法,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正是妇人的尊重,使乞丐得到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有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理解妇人的做法是为了乞丐的尊严。

教学难点

“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的含义。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起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你发现人们是怎样对待乞丐的?

(二)片段赏析,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1、一个是双手健全的乞丐。2、一个是很可怜的乞丐,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

同时教师叙述:有这样的一位老妇人,她在自己家的门前放了一堆砖,当有乞丐路过乞讨时,她从不直接施舍给乞丐任何东西,而是说:“如果你能把这堆砖从楼前搬到楼后的话,我会给你20元钱。”面对同样的话语,两个乞丐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学生预测:两个乞丐会怎样选择,并说出理由。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与课文对照,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把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引发对照,读中理解,(渗透知识对比。)

师:用-----画出描写两个乞丐外貌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两个乞丐不同结局的句子。这两处句子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找寻原因,读中细悟:(渗透知识细节描写。)

师:同学们,不同的选择让独臂乞丐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那么你怎么来看待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真正原因呢?

3、展开想象,读中感悟:(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将怎样激励着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

独臂乞丐找回尊严了吗?“尊严”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4、自主学习,读中自悟:(突破重点)

双手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愿意搬砖?女主人真的需要搬砖吗?

5、独立探究,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让他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

(五)激励总结,拓展延伸:

请把课题中的“他”换成“我们”再齐读课题。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语文天地中的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评价文中主人公.

学生搜索记忆,畅谈感受。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猜测两个乞丐的不同选择。并尽可能多的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以便与文对照,感知人物心理。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不同符号勾画,谈感受。在情感朗读中理解感悟。

学习对比的写法,体会作用。

学生读书、思考、勾画,找出描写乞丐语言、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搬砖前后乞丐情感的变化。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小组中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抓住典型场面展开合理想象。

抓住母亲与儿子的对话来理解,“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妇人的美好善良。

齐读课题:为了我们的尊严,升华情感。

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师有意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进行大胆的预测猜想,在学生述说出猜测理由的同时,实际上就融进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变化。一旦当学生读到课文时,就会与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思维碰撞,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情感时要善于利用文本句段中的空白,激发学生想象力,合理“补白”,避免了逐句段分析感悟,既能丰富学生内心体验,又可以巧妙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

变“他”为“我们”,实现自我的情感升华,真正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好地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程序,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学生已能通过预习基本扫除课文中的字词障碍,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学生的探究意识较强,喜欢质疑问难,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但是如何从众多问题中提炼与作者写作意图相符的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二、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从学生产生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经过教师有意引导,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探究性学习。本设计以学生自主教学为主线,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再次读文,质疑解难→表演课文,随笔记感想→课外延伸,深入感悟”几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在预习时,通过学生自主努力,自己运用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4.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有尊严,要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使学生体会到老妇人的行为实际上唤醒了乞丐的尊严。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革命者叶挺和齐国大使晏子这两个人物吗?谁能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2.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课文介绍人物。

[通过谈话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在预习中,你们都做了什么?――我建议,自己先读一遍,检查一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2.分组读课文,大家只要注意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生读师板书“革、乞丐、臂、慷慨、酬、迁”)

3.在读课文时,你们注意过这些生字吗?(指黑板)你们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4.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能把你所了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汇报,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5.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学习就能学会生字、读懂课文,可见,你们是会读书的人。其实,读书有许多好的方法。在读书中发现不懂的词句,把它记下来,并想办法解决,就是我们把句子和文章读懂的非常重要的一种。下面,请大家再来仔细地默读一篇课文,然后在读不懂的词语下或产生疑问的地方做记号。

[重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再次读文,质疑解难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文中疑惑,用笔标出。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预设1]:学生不能提出关键性问题,只停留在一些枝节问题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抓住文章的矛盾处质疑。比如:文章开头描写“乞丐很可怜,他的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却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的砖让乞丐搬到屋后。”此处引导学生提出几个“为什么”,学生就会围绕这一矛盾点,提出一些颇有质量的问题。

[学生热心质疑,敢字当头,但质疑的水平有限,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预设2]:学生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覆盖到课文的每个角落时,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分两种办法解决:(1)对一般性问题,由学生讨论,交流后自己解决。(2)对于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后重点理解。

问题一: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砖吗?后来为什么搬了?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内心的变化。

②引导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你感觉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又脏又累)

③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④引导学生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使学生明白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醒了他的尊严。

问题二:“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让他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

①引导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妇人很有尊严,而且很善良。

②师生分角色读课文,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的品质。

[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每个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表演课文,随笔记感想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现出人物的特色。

2.根据人物的特点,加入自己的想像,表演课文(引导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语言、动作、鼓励他们即兴表现人物)。

3.通过读、演将自己学文后的内心感受,随笔记在课本上互相交流。

[通过读、演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随笔记感受,加深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在体验中随想、随记,这是对课文感悟的及时捕捉和提炼,也是语言积累的手段。]

(五)课外延伸,深入感悟

1.阅读《语文天地》“开卷有益”中的《嗟来之食》,围绕“尊严”这个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在阅读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整堂课以“质疑――解疑”为主要线索,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表演课文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读、自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七、案例点评

1.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本课设计通过“提问题――解疑惑――谈感受――写随笔”等环节,引导学生渐进有序地读书,理解、感悟,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两种不同的预设,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2.“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整节课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带着问题、认真充分地阅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突破课文重难点。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预习中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已基本扫除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后,又针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疑问,以此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6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9个生字。

2、 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读懂课文,理解乞丐从女主人那儿得到了尊严,懂得了自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尊严的含义,体会女主人怎样让独臂乞丐找回尊严。

二、教材分析:

《为了他的尊严》是小语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尊严”。本文记叙的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让独臂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独臂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课文语言文字浅显,学生基本能读懂课文内容,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这样,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校语文学科的研究课题,中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预习”和“积累”的学习习惯。本班学生经过三年级一年的重点培养,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较好地掌握了预习的方法。通过预习基本扫除课文中的字词障碍,能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涌跃,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学习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的时空,学生就能较好地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全班大胆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感情朗读方面还需教师进一步指导。

四、课堂实录:

(一)谈话引入,唤起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你发现人们是怎样对待乞丐的?

生1:见过。我看见有的人给了乞丐一些钱。

生2:我发现有的人看见乞丐视而不见,听到大人说:“好手好脚的当乞丐,真讨厌!”

生3:我看见有一个乞丐是残疾人,好多人给他钱。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对乞丐很慷慨;有的人对乞丐视而不见;还有的人很鄙视乞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乞丐与女主人的故事,看看文中的女主人是怎样对待乞丐的。

师:请齐读课题。(生读)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生读文,师巡视)

师:谁把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注意听,他(她)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生1:我读第四自然段。(生读)

师:这一自然段有五个生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得很流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

生:(齐读)

生2:我喜欢读第13自然段。(生读)

生3:邓宇同学,你读得很流利,但有个多音字读错了,应读“一模(mú)一样”,不能读成“mó”。

师:全班齐读“一模(mú)一样”。

生:(齐读)

生4:我读的是第1自然段。(生读)

生5:我读5、6、7、8自然段。(生读)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得比较流利,让我们再来读读词语:(先齐读,再抽学生读)

独臂乞丐慷慨怔住不屑鄙夷报酬一模一样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主要讲女主人让独臂乞丐帮搬砖,后来独臂乞丐成了董事长的事。

生2:课文主要讲女主人让独臂乞丐搬砖,乞丐知道了自己也能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最后成为了董事长的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引发对照,读中理解:

师:一个独臂乞丐成了自信、自重的董事长,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齐)想。

师:请勾出描写独臂乞丐和董事长样子的句子来。

生1:写乞丐样子的句子是:这个乞丐很可怜……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写董事长样子的句子:他西装革履……一荡一荡的。

师:还有不同的句子吗?

生:没有。

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读你们勾出的句子,这两处句子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生自己读)

生2:我觉得独臂乞丐好可怜,我心里很难受。

师:带着难受的情绪,把独臂乞丐的可怜读出来吧!(生3比较动情地读)

生3:我觉得扬帆同学读出了乞丐的可怜,如果能把“空空的袖子”再读轻一点,我们会觉得这个乞丐更可怜。

师:重读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其实,轻读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你们试着轻轻地再读这句话。(人人试读)

师:谁再来读这句话?(生4读这句话)

师:看来,轻声朗读确实能更好地表达此时的情感,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独臂乞丐太可怜了。那“慷慨施舍”是什么意思?

生5:非常大方地给乞丐一些钱或者吃的东西。

师:是啊,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乞丐,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没有这样做。那第二处句子又给你什么感受?

生6:独臂乞丐成了自信、自重的懂事长,我为他感到高兴、自豪!

师:读出你的高兴、自豪吧!一起来读。

生:(齐读写董事长样子的句子)

2、找寻原因,读中细悟:

师:同学们,独臂乞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事使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

生1:女主人让独臂乞丐搬砖的事。

师:细读2——8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生:(读书、思考、勾划,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边读边勾,有的还在批注。请把你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3:我们小组读懂了独臂乞丐开始很不愿意搬砖,他非常生气,是从第二自然段看出来的(读第2自然段的相关句子)。

师:他为什么很生气,他会怎么想?

生4:他会想:我已经够可怜了,我只有一只手,你却叫我搬砖,真没同情心!

师:那怎样读出乞丐生气的语气?自己练习读读。

生:(人人练读)

师:谁来读读?

生5:(读得比较生气)

师:乞丐只有一只手啊,女主人却毫不客气地叫他搬砖,谁读得更生气?

生6:(读得更生气了)

师:哪个小组接着交流?

生7:我们小组读懂了:独臂乞丐搬砖非常辛苦,是从这些句子读出来的:“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歪贴在额头上。”我们还知道独臂乞丐是亲眼看见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受到教育才开始搬砖的。

师:你们小组真会读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你们的理解。当独臂乞丐看到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后,他会怎么想?

生9:他会想,用一只手同样可以劳动呀,以前我怎么没想到呢?

生10:女主人用一只手可以搬砖,我也要试一试。

师:是啊,当他从女主人身上明白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时候,终于,他——

生:(齐读:他俯下身子……歪贴在额头上)

师:搬砖对健全的人来说是件简单的事,但对独臂乞丐来说却很不容易,但是,当他明白了一只手同样可以干活的时候,终于,他——

生:(齐读:他俯下身子……歪贴在额头上)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1:我体会到独臂乞丐只有一只手,一块一块地搬,来来回回,整整搬了两个小时,很不容易。

师:你们刚才的朗读,读出了你们的体会,我仿佛看见了独臂乞丐汗流满面,气喘如牛的情景。请继续汇报你们的读书收获。

生12:我们小组还读出了独臂乞丐搬完砖后对女主人很感激,我们是从第6、第8自然段读出来的。

师:那他感激女主人什么?

生13:他感谢女主人让他用自己的劳动挣到了20元钱。

生13:他还感谢女主人使他明白了他可以自食其力。

师:当女主人毫不客气地叫独臂乞丐搬砖时,他非常生气;当独臂乞丐看见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当独臂乞丐终于搬完砖,第一次得到了自己用劳动挣来的钱时,他对女主人又是多么地感激!来,我们再读读2——8自然段,仔细体会乞丐情感的变化。(分角色朗读)

3、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师: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的人生历程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独臂乞丐留作纪念的白毛巾伴随他走过以后的风风雨雨。请你展开想象: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将怎样激励着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

生1:以后,每当他遇到不能做的事情,他就会想到搬砖的情景,他还会拿出那条白毛巾一次次地看。他会对自己说: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于是,他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2:我的语言没有方尧的美,但是我想,从这件事以后,独臂乞丐就没有再去向人乞讨了,而是凭自己的劳动获取收获。

师:从两个同学的发言中,我们知道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励着他在以后的风兩人生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以前他认为自己不能做的事,他去做了;他认为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他勇敢地尝试了。他终于成功了,由一个以乞讨为生的人变成了自食其力的自尊、自重的董事长。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大屏幕出示:“乞丐”和“董事长”的句子)

生:(齐读)

师:独臂乞丐找回尊严了吗?“尊严”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生3: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尊严”在这一课是指女主人让独臂乞丐搬砖后,独臂乞丐不再乞讨,靠自己的劳动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靠自己的劳动活着,就是有尊严!让我们再齐读课题。

生:(读得非常有力)

4、自主学习,读中自悟:

师:双手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愿意搬砖?女主人真的需要搬砖吗?请自读9——12自然段思考,画出相关句子。

生1:双手健全的乞丐不屑于那二十元钱,女主人不需要搬砖。

生2:双手健全的乞丐不愿意搬砖是他认为自己是乞丐,不用劳动别人就会施舍。女主人根本不需要搬砖。

师:女主人根本不需要搬砖,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2:我是从母亲同儿子的对话中知道的。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生读10、11自然段)

师:独臂乞丐搬砖前后有不一样的人生,那双手健全的乞丐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为什么?

生3:双手健全的乞丐可能仍然是乞丐,因为他自己不想劳动,只希望靠别人的施舍生活。

师:双手健全的乞丐想不劳而获,失去的就是人的尊严。

5、独立探究,升华主题:

师:默读14——2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懂得了独臂乞丐真心实意要报答女主人,女主人却不肯接受。

师:女主人不肯接受,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我从“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这句话知道的。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2:我体会到女主人不仅善良,而且很有尊严。

师: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3:我读懂了独臂乞丐要报答女主人的原因是女主人让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成为了董事长。

师:让我们再读读14——21自然段。(分角色读)

师:面对独臂乞丐丰厚的报酬,女主人毫不动心。女主人的自尊、自重使我们由然而生敬意;女主人的善良、尊重他人,唤醒独臂乞丐尊严的事更让我们由衷地敬佩。让我们带着对女主人的崇敬,再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女主人为了唤醒乞丐的尊严,毫不客气地叫乞丐搬砖,还用一只手搬给他看,使独臂乞丐深受教育,独臂乞丐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价值,拥有了自信,找回了尊严,取得了成功。当独臂乞丐成功后,非常真诚地要谢赠女主人,女主人毫不犹豫地拒绝赠送。这是什么?这就是尊严。请大家齐读有关尊严的名言(大屏幕出示):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挣来的是报酬,只有劳动才能找回尊严。

生:(齐读)

(四)激励总结,拓展延伸:

师:是尊严改变了独臂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女主人的高大和可敬,尊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陈祖分曾说:“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有自尊的人,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是一个自尊的民族。请把课题中的“他”换成“我们”再齐读课题。

生:为了我们的尊严。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尊严的名言或故事?课后进行收集,然后与大家进行交流。

五、教后点评:

本课教学,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观进行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老师的导读等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相信学生,凸显主体

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空。当学生知道独臂乞丐成为董事长后,老师提出“独臂乞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原因使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由果溯因,自然过渡到2—8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发展思维,启发想象

要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尊严在本课的含义,就应抓住独臂乞丐情感变化这一线索,在教材的空白处启发学生想象,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多处设计了启发学生想象的练习,如:“独臂乞丐为什么很生气,他会怎么想?”“他看到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后,他会怎么想?”“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怎样激励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这些想象练习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7

教材简介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教学设计理念

1、本文篇幅较长,教学中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写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2、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有利于各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理解文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把知识迁移到写作中。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3、拓展练习与积累: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及进行人物的片断描写。

教学重难点 抓住独臂乞丐搬砖是的言行、神态,体会其由不情愿到搬砖后的复杂心理变化并进行写作指导。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悟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再现情境

1、叙述《嗟来之食》的故事。师:那个人为什么会饿死?(为了不吃嗟来之食,捍卫自己的尊严,宁愿饿死也不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乞丐)展示课件:故事《嗟来之食》

2、板书课题:为了他的尊严 齐读课题。

3、示课件词语:指名读、齐读,分析记忆理解字词。

师:从课题中你有哪些疑问?(为了谁的尊严?)

二、初读感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谁了谁的尊严?

2、交流:女主人为了乞丐的尊严,没有施舍让他搬砖,使他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三、研读文本,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用“ ”标出描写乞丐外貌神态的句子。

2、交流:

a、“这个乞丐很可怜……碰上谁都会施舍的”。

(可以感受的到:可怜;指导看图、朗读)

b、“乞丐怔住了……滑动了两下”

师:“怔住”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意外)

师:他是怎么想的?分析乞丐复杂的心理活动,还能从哪里能看出来他心理复杂的活动?

(“乞丐生气的说……捉弄人呢?”)

师:他想在女主人这得到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意外”的语气。

c、“他累得气喘如牛……歪贴在额头上。”

(说明他工作的非常辛苦,但是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3、师:那么乞丐搬砖后又有哪些变化?

a、在语言上有哪些变化。

“很感激的说:谢谢你。”突出了“感谢”。

探究:他谢什么?(是呀,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乞丐是怎样用一只手搬砖的,在搬砖的过程中他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内心过程。)

b、在外貌上又有哪些变化。

“他西装革履……成功人士一模一样。”说明:乞丐变成自信、成功的董事长了。

4、师:乞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

示:思考题1。(得到了尊严)因为是女主人让他懂得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

在文中找出这句话,齐读

5、师:乞丐为什么伤心?

(老妇人没有接受他的报答)

师:为什么?

“施比受有福”施不是单纯的施舍,而是真正的帮助。女主人的砖是必须要搬的吗?

不是,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探究理解: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让乞丐懂得尊严,人要有尊严的活着。)

四、升华情感,赠送格言。

课文学到这里,老师的感受很深,我把自己的感受浓缩成一句话:板书:只有才能使人获得尊严。

出示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尊严。

五、总结拓展。

我们回想一下课文,我们不仅通过文字体会到独臂乞丐在搬砖时的动作、神态,还能把乞丐内心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写作,当我们在描写一个人物时,也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抓住多方面的细节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人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学习了课文后,你一定有许多的话对文中的主人公说,请你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可怜——自信

乞丐 意外——感谢 董事长

辛苦——成功

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8

《为了他的尊严》本课教学,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观进行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老师的导读等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相信学生,凸显主体

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空。当学生知道独臂乞丐成为董事长后,老师提出“独臂乞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原因使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由果溯因,自然过渡到2—8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发展思维,启发想象

要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尊严在本课的含义,就应抓住独臂乞丐情感变化这一线索,在教材的空白处启发学生想象,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多处设计了启发学生想象的练习,如:“独臂乞丐为什么很生气,他会怎么想?”“他看到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后,他会怎么想?”“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怎样激励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这些想象练习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9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反思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报酬,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成功的故事。从一个自艾自怜的乞丐到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实质上是独臂乞丐内心的超越,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感悟乞丐的心理变化,一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残疾人,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很大的触动,他猛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读中体会到乞丐的心理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也是有价值的,一只手也能劳动,劳动挣得钱才最有尊严。因此对妇人的态度也因生气变为感激。这段的处理上,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打动自己、吸引自己的句子,这样避免了教师的过多的繁锁的讲解,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体会,去交流,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学生沟能与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就妇人的话写自己的感受,这个环节的安排,旨在让学生将所感所想诸于笔尖,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动笔写感悟与收获的习惯。

这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畅所欲言,对文章中心深入挖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反思

《为了他的尊严》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本课教学,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观进行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老师的导读等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相信学生,凸显主体

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空。当学生知道独臂乞丐成为董事长后,老师提出“独臂乞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原因使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由果溯因,自然过渡到2—8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发展思维,启发想象

要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尊严在本课的含义,就应抓住独臂乞丐情感变化这一线索,在教材的空白处启发学生想象,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多处设计了启发学生想象的练习,如:“独臂乞丐为什么很生气,他会怎么想?”“他看到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后,他会怎么想?”“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怎样激励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这些想象练习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读《为了他的尊严》有感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为了他的尊严》,我仔细地读了又读,我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了,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懂得了人的尊严是多么宝贵,会产生多么大的力量,还有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道理。

故事很简单,一个只有一只手的乞丐向女主人乞讨。女主人让乞丐帮她搬砖,乞丐很生气,女主人用一只手搬了一趟,对乞丐说:“你看,并非只有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乞丐很受刺激,搬了两个小时,才搬完了全部砖。女主人递给乞丐一条毛巾,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表示永远也不会忘记女主人给他上的这一课就上路了。若干年以后,当年的乞丐已成了一位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他要送女主人一栋大房子作为当年她教育自己的报答。女主人谢绝了他的好意,建议他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故事虽短,但是对人的启发却很大。

我想:如果当年女主人不是让乞丐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让他树立信心,找到做人的尊严,而是给他几片面包或是一点小钱,这个乞丐不费一点力气就能讨到吃喝的东西,可能他会永远走乞讨这条路,那么到死他也只是一个乞丐,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尊严对他意味着什么?可是女主人小小的举动,让他通过自己的力量挣了20元,乞丐明白了,他不比任何人差,别人做到的,他也能做到。树立了他重新做人的信心,使他明白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创造自己的财富。使乞丐明白了怎样做人?什么叫人格?懂得了人要有尊严,要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这个故事也使我懂得了一个人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要活得有尊严、有人格。一个人只有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的人才能有出息,有成就。一个人要自强不息,不管有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能放弃自己,只要有信心,有毅力都会成功。我还明白了,帮助别人也要尊重别人的尊严,维护别人的人格,还要会助人,从根本上找到帮助别人的方法。

我们的校训也要求我们要博爱、自信,我们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援助的人,对他们要有爱心,自己要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爱的人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0

回顾我所执教的课文——《为了他的尊严》,课文记叙的是一位女主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我所教学的是第二课时,重点研讨的是乞丐搬砖内心活动、引导学生想象并进行学法指导。

纵观上周第一次的试教与今天第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我整个教学理念设计基本没变。首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读的训练,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感悟对比赏析读的方法,通过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不同与对待搬砖神态不同的两句话,让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读出个性。从读中让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发展为敬佩,从而引到主题 “尊严”。

其次是挖掘教材因素,启发想象。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课文重中这重,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形象地刻画出乞丐搬砖后的内心活动。我没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分析重点词句,而是采用读中发现,启发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来填补空白,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

最后引领文本进行读写结合。叶圣陶生生说:“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最后读写结合的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迁移第四自然段“乞丐怔住了”的写法,提供中心句让学生写“我怔住了”的一个场面。因为有了文章范例的铺垫,再加上对语句的挖掘及习作的指导,因此学生写起来思路较流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在课堂语言的评价中我鼓励学困生、在提问时倾向学困生,问题设计上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各有所学,各有所感。

当然,在第一次试教后,我在教学中还是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教研组和各个成员也向我积极地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

1、 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内容还不够丰富。学生的激情还没得到很好的激发。回顾课堂教学,确实也是。有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不错”、“回答真棒”等,而没有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去评价、去鼓励。

2、 对一些关键词的指导还不到位。如第四自然段“我怔住了”的教学,我只是要求学生去观察、品味乞丐怔住的情景,而对于“乞丐为什么会怔住了”这重点内容的挖掘却忽视了,这样造成上下文的脱节。

3、由于担心时间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环节中会出现“抢”孩子发言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针对以上不足,在集体讨论后,我又一次修改了一些教学细节。今天的这堂课在整个教学理念不变的情况下,我及时调整有关一些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

1、在教学评价上,我尽量用上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激励。当学生在读中悟情时,我及时肯定:“你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只有把心融入文字,才能读出这么真切的情感。”当学生在理解语言有创意时,我及时鼓励:“你不仅读懂了文字,你还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真了不起!”“你真会读书”等,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及时反馈并获得对一些关键词的

2、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想象及学法迁移,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亮点,学生在想象乞丐搬砖时的内心活动时,都能较成功地进行角色的换位,如搬砖前学生能想到:“这么多砖,我能搬得完吗?”“妇人一只手能干的活,我为什么不能干呢?” 搬砖时学生能想到:“这么多砖,我能坚持下去吗?,我一定行,我能第一块就能第二块”“我一定得坚持,不然女主人会笑话我的!” 搬完砖后,学生的想象是“我终于能把这些砖搬完”“我终于能用一只手干活了”“真累啊,但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因为我能劳动了!”……学生的想源自对内容的感悟,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多富有创意呀!在教学最后环节要求学生联系日常学习生活谈“我怔住了”的情境时,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有的说:为金鱼妈妈竟然会吃自己的小宝贝而感到怔住了;有的说:看到我们学校大厅的厨窗里摆放着的闪闪发光的奖杯与奖牌而怔住了;有的说:为父亲能从外地匆匆赶回为自己庆祝生日而怔住了;有的说:为自己是校督导员在检查卫生而发现自己教室竟有纸张而怔住了……学生不仅说得精彩,而且在当场写作时也能游刃有余。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虽然较圆满地完成了,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层性问题显得还不够些,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我想,只有今后在教学中不断进取与探求,才能接近教学的真谛。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1

一、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73页,请同学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词语检查: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几个词语不好读,(出示词语)我们来重点读一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① 橄榄(见过橄榄吗?它是盛产于热带地区的一种水果,未成熟时呈青色,所以又叫青果,成熟后呈黄色)一模一样 挣钱

② ②怔住濡湿 几绺(这两个字容易读错,放在句子中能读好吗?出示句子“他累得气喘……”)

2、概括课文内容:

师:通过预习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呀?(板书:妇人 独臂乞丐)。

3、质疑:

师:关于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这么多,预习时有小问号吗?学贵有疑,带着思考的大脑读书的同学会读书。(生谈疑问,师适时板书:白毛巾 纪念?拒绝房子? 搬?不搬?)

4、理清层次:

三、提炼重点,品读感悟

(一)讲读课文1-8自然段:

1、自由读1-8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到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发生在小院里的情景,思考独臂乞丐为什么要把白毛巾留作纪念这个问题。(生读1-8)

2、师生交流:

3、学习第四段:

师:很好,同学们对乞丐为什么要把白毛巾留作纪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女主人是怎样帮助乞丐找到尊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独臂乞丐搬砖的情景吧!(出示第四段文字)

师:请默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乞丐的动作、神态,试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4、体会乞丐搬砖的辛苦,指导朗读:

①师:同学们都读得很用心,看到独臂乞丐搬砖的样子了吗?他搬得怎么样?(生:艰辛)你透过哪些语句感受到乞丐搬砖的艰辛?

②指导朗读:是呀,搬砖对于我们健全人来说很容易,但对于独臂乞丐来说就非常艰难了,谁能读出独臂乞丐搬砖的艰辛?(2生读)

③请大家齐读一遍。

5、走进乞丐内心:

师:大家读得入情入境,真棒!我们仿佛看见了独臂乞丐辛勤劳作的情景,搬砖的时候,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师引读2段,听了妇人的话,他在想些什么呢?乞丐生气地说——读第3段,范读4段,生加入补白,他在想些什么呢?(出示:第四段)搬砖前乞丐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搬还是不搬?最终,他俯下身子,用唯一的手搬起砖来,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此时,他又在想?

小结:师:很好,同学们透过文字表面读懂了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我们感受了独臂乞丐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看似简单的搬砖劳动对于独臂乞丐而言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6、理解“工钱”、“白毛巾”,

师:独臂乞丐搬完砖后,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又递给乞丐——20元钱,那么孩子们,妇人递给乞丐的仅仅是一条雪白的毛巾吗?仅仅是那20元钱吗?递给他的还有什么?

师:同学们想一想,乞丐在以往的乞讨经历中,他可能是衣衫褴褛脸上布满灰尘,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所到之处可能有别人鄙夷的目光,可能有别人嘲讽的话语,但有没有人会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没有)这条雪白的毛巾还包含着什么?(板书:尊重)再来想一想,在他以前的乞讨经历中,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他可能会碰到很多的同情者,但那些施舍而来的钱和和妇人递给他的二十元钱一样吗?这二十元钱还包含着什么?

师:所以说,正是因为妇人对他的尊重,唤醒了他的尊严,使他拥有了做人的自信,所以他接过雪白的毛巾,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再仔细点儿,乞丐接过毛巾——很仔细地擦了一变。所以他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说完他向妇人深深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7、师小结第一个问题:

师:孩子们,原来,这条由白变黑了的毛巾,并不是一条普通的白毛巾,它见证了独臂乞丐第一次用一只手劳动找回尊严换取报酬的过程,这白毛巾还记载着妇人对他的尊重,包含着他对妇人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白毛巾激励他开始崭新的——生活。

8、想象乞丐告别妇人后的心理:

情境创设:乞丐告别了妇人,他带着期望,带着尊严,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上路了,当他在创业道路上屡遭失败的时候,被人冷落看不起的时候,他会想……当他事业成功,成为一名董事长的时候,他又会想……

(二)讲读课文13-21段:

1、体会妇人的自尊

师:昔日的乞丐已经成了一名董事长,面对独臂董事长丰厚的报酬,女主人毫不动心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为什么?

(出示句子: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体会妇人的爱心,

师:是的,妇人不仅有尊严而且把尊严传递给了更多的人,(板书:自尊)她在帮助独臂乞丐时想过要他回报吗?(没有)。她虽然帮助过别人,但她不图回报。面对独臂董事长的真心诚意的报答,她却要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我们来齐读妇人所说的这句话。(出示句子:妇人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这是怎样的一位妇人呀?

师:(板书:爱心)而且她还希望独臂乞丐能把他的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4、理解搬与不搬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妇人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出示句子:“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搬与不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现在,你们明白妇人为什么要让乞丐们搬砖了吗?(妇人的真正用意就是——齐读:《为了他的尊严》。在我们生活中的确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他们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需要我们无私的给予帮助。但这种帮助,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意志上的帮助。文中的妇人就通过搬砖这一简单而又独特的方式让乞丐们找到了做人的尊严,让我们怀着敬佩感激之情再次齐读课题——《为了他的的尊严》

五、师总结:

同学们,是尊严,改变了独臂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让我们感受感受到了女主人的高大与可敬。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有一句话说的好: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都做一个自强、自信、自尊的人吧。

六、推荐课外阅读: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自读课本中的《高贵的施舍》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得,使乞丐获得了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识字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控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体会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让乞丐搬砖,以及为什么说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讲不一样。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你是怎样做的?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妇女,她的做法和一般的人的做法可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为了他的尊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同桌互读摘录笔记,抽读,齐读。(抓住学生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

4、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抽学生读几个自然段)

5、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提问题,老师归纳总结学生的问题,板书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教给学生的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齐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是两个怎样的乞丐?他们中谁搬了砖,谁不搬砖?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搬了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施舍”的意思,模仿一下当时乞丐的语气,读读他说的话。

(3)出示句子“乞丐愣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填补他内心的想法,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乞丐也有尊严。

(4)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乞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又脏又累,并且指导朗读好这一部份。

(5)多累!搬完砖,妇人给了他20元工钱,你们知道妇人用上“工钱”这个词语意味着什么吗?

(6)乞丐还生气吗?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这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他得到什么?

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老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老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懂得了不能不劳而获,获得了自信和尊严,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在他的人生路上,他又会怎样做?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

(8)我们去看看这位董事长吧!齐读。

小结:原来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想象他的结果又会怎样?(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得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5、总结板书: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搬,意味着劳动,赢得报酬和尊严,最后走向成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不搬,意味着不劳动,失去自信和尊严,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6、你怎么来评价文中这位让独臂乞丐获得自信与尊严的老妇人?

7、学到现在,有些同学的疑问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将在下一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第一节课学生遗留下来的问题。

(二)、拓展延伸:和学生一起交流阅读一些有关尊严的故事,使学生真正体会“做人的尊严”的深刻含义。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3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考虑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历经数次的敲打揣摩,尽可能地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白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写乞丐,而暗线则是在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如教学到最后的环节,让学生评价老妇人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总体回顾和总结。老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评价,是在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凸现了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4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他们在预习中就能通过各种方法记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义,所以识字教学不作为课文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语文学习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能力作为重点,因此,学生在这方面经过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能在自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教学设想与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一个不太成功的表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并进行合理的表演和想像发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准备

学生排演一个不太成功的小品,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词:乞丐、慷慨施舍、橄榄、濡湿、挣钱、西装革履、鄙夷、怔住)(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欣赏一个根据课文片段改编的小品,注意演员们的动作、神态、语气。

(1)观看表演:由一个学生扮演乞丐,一个扮演妇人。乞丐向妇人乞讨,妇人让他搬砖,一开始乞丐不理解,不情愿,妇人亲自搬了一回,乞丐受感化,动手搬砖,获得酬劳。演乞丐的学生表演表情很生硬,台词说得草率,表演不到位。

(2)评价乞丐的表演,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所以扮演时要表现乞丐的可怜无助。当妇人要他搬砖时他非常生气,所以说话时语气是愤怒的。

(3)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4)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刚才小演员表演时,谁注意到这个细节了?

(5)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6)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7)乞丐的动作有没有表演到位呢?大家来评价一下。

(8)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9)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刚才演员的表演有没有注意到呢?为什么感激?

(10)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11)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那么谁愿意来表演一下这个片段,比前几个演员表演更出色。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像他的结果会怎样?(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可能永远只会是个乞丐。)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三)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能不能和同学分享一下?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评价文中主人公。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五、教后反思

我尝试着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课堂,侧重培养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的能力。一堂课上下来,感受颇多。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四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的精神,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比较注重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自己的知识,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以一个失败的课本剧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加以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能通过品读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部分内容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理想,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能在认真观看小品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够抓住课文中表现乞丐从不情愿搬砖到顿悟道理后的无限感激的句子,体会妇人的用心,从而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的,我更重视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学生的点评中我指导他们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研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先提出问题,然后逐步在课文学习中慢慢找到相关词句,进行研读。

四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直观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懂得自读,自悟。在这节课上,我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千万别小瞧了他们。老师可以放手把感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启发与点拨下,不少孩子都能获得自己的感悟。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做这方面的探索,让孩子学得更有动力,更有干劲。

六、案例点评

由一个失败的课本剧导入课文的学习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让学生在评价演员的表演中,学会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但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直观的理解文字的层面上,所以执教老师并不是一味地要学生研究课文剧的表演,而是不落俗套地自然过渡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质疑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整堂课活泼不失严谨,动静分明,收放有度,体现了新课堂的新气息。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5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他们生活的怎么样?有一个乞丐来到一座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太可怜了,他的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的人同样来到了这座庭院,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只有一只左手,右手连同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什么?

2、学生交流:

生1:我想知道这两个断臂人是同一个人吗?

生2:我猜想肯定是同一个人,那么他怎么由乞丐变成那么有体面的人呢?

生3:他又回到了他曾经乞讨过的庭院,他来干什么来了?

生4:这些年中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并做

2、合作读,解决初读时的困难。

3、指名读,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默读后交流)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断臂乞丐由乞丐变成了董事长。

生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断臂乞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再做乞丐。

生3:从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乞丐再次来到庭院是来感谢那位女主人的。

生4:从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是因为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乞丐才学会了劳动,后来成为董事长的。

……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呢?概括课文的内容,我们要注意说清课文讲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等,那么我们一起来关注生4同学的观点。他说: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使乞丐学会了劳动。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咱们再细心地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学生读课文的1—8自然段)

师:女主人“毫不客气”地对断臂乞丐说了什么?她心里在想些什么?“毫不客气”是什么意思呢?

生:“毫不客气”是指一点儿也不客气。

生:女主人对断臂乞丐说让他搬砖。

生:女主人心里想:“不劳动,怎么能得到别人的施舍呢?”

生:女主人心里想:“我要让你知道劳动是快乐的”

生:女主人心里想:“我要让你知道劳动才是光荣的,有了劳动,你才会真正幸福的,有了劳动,你就有了尊严。”

师:“女主人让乞丐搬砖究竟有什么用心?”

生齐:为了乞丐的尊严。

师板书:为了他的尊严

师:女主人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有尊严的人。

生:有同情心的人,从课文中“雪白”这个词我可以看出,她不嫌弃乞丐,给他雪白的毛巾让他擦汗。

生: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想方没法让乞丐体会劳动是快乐的,帮助乞丐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生:她是个伟大的人,是她唤起乞丐的自尊,乞丐终于经过努力成为一个有体面的成功的人。

……

《为了他的尊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乞丐从女主人那儿得到的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乞丐从女主人那儿得到的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2、师:在许多人眼里,乞丐是被人看不起的,是不被人尊重的。被人看不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板书:尊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和尊严有关的故事。(板书完课题)请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品读感悟,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打开书,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自己能弄懂哪些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并提出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2、对比学习“他”前后不同的外貌描写。

课题中的“他”就是故事中的(板书:乞丐),“他”长得什么样呢?请从文中勾出描写“他”样子的句子。

(1)学生勾画、汇报。

(2)师课件出示句子: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

男生齐读此句,师问:他让人觉得怎样?(板书:可怜)怎样可怜?(板书:独臂)

师:当乞丐挨饿受冻是常事,遭人白眼、被人打骂也是常事。他活得没有一点尊严,真是太可怜了。谁能读读这句,读出他的可怜?

(3)可是,若干年后,他却变了一副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请女生读:(课件出示句子)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这时的他让人觉得怎样?(板书:体面、董事长)句中哪些词写出了他的体面?(指导学生理解西装革履,气度不凡和自信、自重,并从中体会到此时的他已拥有了做人的尊严。)

指导朗读这两句。

(4)师引导学生质疑:同一个人,原来是那样的可怜,现在却是如此的体面。此时,你一定很想知道……(生:他为什么会由一个可怜的乞丐变成一个体面的董事长呢?)

3、学习第13—21自然段

同学们到一个感人的场景中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第13—21自然段的文字和配音朗读)

(1)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读相应句子(并板书:妇人帮助自己拼搏)

4、学习第1—12自然段

若干年前,妇人是如何帮助乞丐,以致于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呢?现在我们就通过品读妇人的语言来认识她吧。(课件出示妇人的四次语言)

(1)师:有一天,一个独臂乞丐来到一个妇人家里乞讨。她却是这样说的……

请第一组同学读句子:(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搬到屋后去吧。”)

师:妇人怎样指着砖对乞丐说话?谁来读出妇人的毫不客气?独臂乞丐向她乞讨,她却毫不客气地说了这样的话,让人觉得她……(太狠心、太没有同情心……)

(2)师:乞丐生气了,责怪女主人捉弄自己,可女主人并不生气,还动手搬起砖来。

请第二组同学读句子:(她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师:妇人这样做,这样说,是为了告诉乞丐什么?

(3)师:乞丐怔住了,然后搬起砖来。砖搬完了,妇人给了他20元钱。他感激地向妇人道谢,可妇人这样说……请第三组同学读句子:(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凭你自己的力气挣的工钱。”)

师:与第一句对比,你现在对妇人的看法改变了吗?说说理由。(妇人是为了让乞丐明白可以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活得有尊严。妇人是在真正地帮助乞丐。)

指导朗读这句。

(4)师:妇人的孩子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叫乞丐搬砖。母亲对他说……请第四组同学读句子:(母亲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师:“一样”又“不一样”,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为了理解这句话,请同学们把独臂乞丐和文中其他乞丐比一比,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先同桌同学讨论一下,再请学生汇报。

(相同:他们都是乞丐。不同:独臂乞丐只有一只手,文中其他乞丐双手健全;独臂乞丐搬了砖,双手健全的乞丐没有搬砖;他们的命运不同。结合学生的回答,品读独臂乞丐搬砖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他搬砖的不容易。)

再来理解妇人对孩子说的话。(“一样”指砖放在哪里对妇人来说是一样的。“不一样”指搬不搬砖对乞丐的命运不一样。因为“搬”就意味着把握一个机会,让乞丐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唤醒他们的自尊意识,脱离乞讨生活。)

如果乞丐向妇人的孩子乞讨,他会怎么做?

师:妇人的孩子代表了生活中许多像他一样的人,他们的慷慨施舍只能满足乞丐的一时之需,却无法改变乞丐以后的生活。这样,更反衬出妇人通过让乞丐搬砖而使他受到教育的方法太巧妙了。

指导朗读母亲对孩子说的话。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指板书):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妇人改变了独臂乞丐的命运。此外,改变他命运的还有他自己的拼搏。请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独臂乞丐拿着妇人给的20元钱和那条由白变黑的毛巾离开妇人的家后,又经历了一些什么事,使他最终成为了董事长?

(1)小组讨论。

(2)请学生汇报。

2、师总结:是啊,只有拥有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依靠自己的拼搏,才能取得成功。老师送几则名言给大家,齐读(课件出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只要愿意做,人无所不能。

(3)弱者把希望寄托于他人,强者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帮助

独臂乞丐——-——董事长

(可怜)自己拼搏(体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