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推荐14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1
师:面对罗斯福采取的一系列的保护鹿的政策,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他的做法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大家有何高见?
生:向大自然放狼。
师:办法很好。能说明理由吗?
生:放狼可以恢复生态平衡,因为我们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师:我不赞成你的说法,加入放了狼鹿不是有遭殃了吗?我们的目的是要保护鹿。
生:不能这样说,狼虽然吃了鹿,但吃的都是病鹿。
师:为什么不吃健康的?
生:健康的鹿跑得快,狼追不上。吃掉了病鹿,就减少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师:说的真好!还有其他理由吗?
生:另外,狼吃掉一部分病鹿后,就可以控制鹿的数量,这样就不会给森林带来危害了。
生:狼吃的鹿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 ,这样有利于鹿的健康发展。
师:有道理,谁来归纳一下。
生: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鹿的数量,而是可以减少疾病。还有一条理由,鹿为了不被狼吃掉,就会拼命的跑 ,这样鹿就会更加强壮。
师:好!我们帮作者把这点补起来,不在什么地方好呢?请看书。
师:我读一句,同学们思考:加上一个什么词才会顺畅?
生:加上“而且”。
生:还可以加上“并且 ”。
师:你们真聪明!同学们加上次读读看。
生:而且,鹿为了逃命,只好拼命地奔跑,速度提高了许多,身体也健壮了许多。
生:并且,狼在追赶鹿的时候,鹿会拼命地跑,这样使鹿变得更加强壮。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狩、宠、厄、悖”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罗斯福总统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结论。
环境教育渗透点;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录像片,让学生初步感悟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读懂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这一故事,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从而树立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课后组织学生召开“保护生物链”的主题队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郊外为鸟筑巢、搭窝等活动,从而把维护生态平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教学思路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通过学生的自我运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讨论,参与交流,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阐述的道理,并对课文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有所体会。课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有关录像资料《动物世界》、《人与自然》,并让学生通过看报刊、查资料、社会调查、上网查询等形式获得“生物圈”、“生物链”以及怎样维护生态平衡的有关知识,从而认识维护生态平衡、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仅仅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应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利用节假日为鸟筑巢、搭窝和“你植一棵树,我植一棵树”,从而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鹿和狼的寓言故事?在你们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有关鹿和狼的特别的故事,(板书课题)它不仅会让你对鹿和狼重新认识,而且还会让你明生物界存在的客观规律。
二、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学课文
1、师生共同明确自学要求。
2、生自学,师巡视。
3、生谈感受并质疑。
三、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练习讲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细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想一想:20世纪初叶,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自由练习讲故事。
3、四人小组内讲故事,组内评价。
4、小组内推选代表讲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二)、讨论、交流,感悟道理。
1、默读第七至九自然段,想一想:罗斯福总统错在哪儿?为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自读自悟。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班内师生共同交流。
5、请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6、请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四、小结,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呢?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生物链”的有关知识,以及生物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写成演讲稿,准备参加“不能破坏生物链”的主题队会。
教学效果
通过《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学生能够自觉从我做起,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现在同学们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已蔚然成风,在同学们的倡导下,学生利用节假日到郊外为小鸟筑巢、搭窝;在社区内办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橱窗;来年春天,同学们打算还要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做宣传呢!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学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了录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必须尊重生物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3
教材简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群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读之易懂,很有探究价值,是一篇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
1、教学目标:
(1)认识“狩、厄、宠、悖”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
2、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方法
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凯巴伯森林20世纪初叶、25年以后、1942年时,狼和鹿的数量的变化,森林的样子进行鲜明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使学生明白狼、鹿、森林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表面的关系领悟其故事说明的道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然后,教师抓住契机,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交流,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与文本的对话。
4、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用powerpoint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表格,需要朗读的段落。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相机出示幻灯片,对20世纪初叶、25年以后、1942年时,狼和鹿的数量的变化,森林的样子进行鲜明对比,同时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回忆《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巧妙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第一感受。教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继续学习。
【小组学习,比较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1——6自然段,边读边研究,边完成表格内容。通过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的表格内容,学习相关段落,指导朗读,对凯巴伯森林20世纪初叶、25年以后、1942年时,狼和鹿的数量的变化,森林的样子进行鲜明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进一步体会其学习内容。)让学生结合表格内容与书本上的内容,明白狼、鹿、森林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指读课文第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狼、鹿、森林三者之间的关系。
【深入学习,明白道理】
学生快速浏览最后两个自然段,使其明白道理。
思考题1:罗期福制定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群而消灭狼这一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拓展,交流资料】
交流听过或读过类似《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事例,设置情境,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升华主题。
【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中力图体现的几个方面: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乐于交流,勇于探究。
(2)学生通过凯巴伯森林20世纪初叶、25年以后、1942年时,狼和鹿的数量的变化,森林的样子进行鲜明对比,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过程,让学生来提高认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维持生态平衡道理的感悟。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4
一、尽情地“读”。语文课要以读为主,我愿意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读。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尽情地“说”。在指导学生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谈感受,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师作罗斯福总统,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向总统汇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得很起劲,我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同时画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态关系图。学生边思边说边演,说得条理清楚。不仅弄清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说的训练,还是创造的说。
三、尽情地“写”。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这种以“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在我个人看来,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要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较浓的兴趣,自动投入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当中,并且不脱离课文这个媒介,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训练,设计出具有强大生成性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2.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会消耗在经常性的环节转换和思维变换中,其各项语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养。
3.语文课的中心任务得以被顽强地保护。语文课很难被上成“情节分析课”、“思想教育课”、“常识课”以及各种华而不实的所谓“语文活动课”。
当然,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在许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课堂的开放程度还不够,课堂的调控能力还不强……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5
14、《鹿和狼的故事》
1、背诵7、8自然段
罗斯福()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也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它()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就会(),给森林带来()。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的。童话中,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如,中国“()”的故事和西方“()”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狼是()的,所以要();鹿是()的,所以要()。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说明,生态的“()”上,每一种生物都有()。森林中(),()。仅仅根据人类(),去判定动物的(),有时()。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童话中,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2、看拼音写词语
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残忍繁殖一命呜呼先后毙命宠儿难逃厄运灾难降临苟延残喘面目全非威胁罪魁祸首相悖
((sōng)(shān))(cōngyù)()(shēngjībóbó)()(cánrěn)()(fánzhí)()(yīmìngwūhū)((xiānhòu))(bìmìng)()(chǒngér)((nán) (táo))(èyùn)((zāinàn))(jiànglín)()(gǒuyáncánchuǎn)()(miànmùquánfēi)()(wēixié)()(zuìkuíhuòshǒu)()(xiàngbèi)
3、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纯朴优良()
维持()()纯洁优秀()
保持()()纯熟优质()
坚持(原则)(心灵)纯朴优良(作风)
维持(生命)(感情)纯洁优秀(传统)
保持(纪录)(技艺)纯熟优质(服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6
一、尽情地“读”。语文课要以读为主,我愿意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读。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尽情地“说”。在指导学生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谈感受,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师作罗斯福总统,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向总统汇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得很起劲,我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同时画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态关系图。学生边思边说边演,说得条理清楚。不仅弄清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说的训练,还是创造的说。
三、尽情地“写”。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这种以“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在我个人看来,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要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较浓的兴趣,自动投入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当中,并且不脱离课文这个媒介,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训练,设计出具有强大生成性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2.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会消耗在经常性的环节转换和思维变换中,其各项语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养。
3.语文课的中心任务得以被顽强地保护。语文课很难被上成“情节分析课”、“思想教育课”、“常识课”以及各种华而不实的所谓“语文活动课”。
当然,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在许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课堂的开放程度还不够,课堂的调控能力还不强……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7
之一
作者:沈高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习和想像训练)
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的小鸟在( )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天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8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学习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此景,你想说什么?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小结,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21 鹿和狼的故事
杀狼->鹿繁殖->吃光植物->鹿群病死或饿死
不杀狼->狼吃病鹿->维护鹿群稳定->鹿健康繁殖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9
之六
刘琳
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学校评语]
1、本课教学目标内容全面,有“过程与方法”的,有“知识与能力”的,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确立得准,教学就有的放矢。
2、本课在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本课能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课外结合,书面文字和多媒体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教师询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并谈谈对狼的印象。再如让学生想象遭破坏的森林之面目并录像呈现,师生互相介绍生物界相互制约的例子,教师适时补充《塞翁失马》及当前环境保护现状等。
最后,希望你能搜集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设计、反思及个人宣传资料,学习她的主题教学,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教坛新星”的选拨通知,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三课——《鹿和狼的故事》。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达到完美。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试讲)。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一定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我踌躇满志,接着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可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孔夫子说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起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于是有了今天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这个问题的出炉。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10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鹿,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动物呢?(板书:鹿)
狼,又是怎样的动物?(板书:狼)
学生:在我的印象里,鹿是美丽、可爱、善良的动物;狼,则是凶恶、残忍、丑陋的动物。
学生:在许多书中,还经常把鹿作为吉祥物呢!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题目是《鹿和狼的故事》。
(板书:和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讲了鹿和狼之间的怎样一个故事呢?会带给我们哪些阅读的收获呢?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我们先把这个故事读一遍。好,开始吧。
(学生读)
教师:初次阅读,同学们产生了哪些阅读的感受啊?咱们说一说,请你讲。
学生:读完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我没想到的。我原本以为在狼被消灭之后,鹿群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学生:老师,我认为这个故事不像别的故事,我读完了就完了,它还能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呢。
教师:你看,你们的这些感受啊,有的是从故事中得来的;有的呢,是从故事之外得来的。你们发现了没有,这篇阅读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好,你试着说说。
学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有这样一个特点,前面是先给大家讲了个故事,后面是讲道理。
教师:是不是这样?
学生:是。
教师:它是叙事说理的一篇阅读课文。那你们说我们怎么才能学懂这样一篇阅读课文呢?
学生: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
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阅读课文。
教师:你们说得不错。根据这篇课文先叙事后说理的特色,我们给自己制订一个怎样的读懂的目标呢?能具体说说吗?好,请你讲。
学生:我认为,应该首先弄明白,这个故事讲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然后想一想它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我来给他补充一点,我认为我们还要体会文章是怎么把这个道理说明白的。
教师:那我归纳一下,刚才同学们给自己定了三个读书的目标。有知事的,有明理的,还有领悟表达方法的。是不是呀?
(板书:事、理、表达)
教师:你们这个读书目标定得很全面。你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呢?你们过去运用的比较成功的方法有哪些呢?好,你来说。
学生:我们运用画批的方法。
学生:我们也可以用朗读的方法来体会这篇文章。
学生:我觉得还可以用给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学习方法,都是在过去的阅读实践当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你看,我们就可以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来读书,可以把能够引起自己思考、感悟的语句圈画出来,做上批注,还可以像你们说的那样一边读一边体会。我们一会儿可以在自学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下面,开始自学。
(学生自学)
教师:刚才,同学们自学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学成果。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学生:我们组通过认真地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怎样一件事,我弄明白了。课文的大意是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使鹿得到有效的保护,采取了消灭狼的方法,结果不仅使森林遭到了破坏,也使鹿的数量急剧减少。
学生:老师,我还认为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组在认真读书后,弄明白了。我们认为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我们组为了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做了一个图表。
教师:很好,把你们做的图表贴在前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讲解一下。
学生: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这幅图。首先狼吃掉鹿,从而保护森林,一旦没有狼的话,鹿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超出了森林的限度,那么它也会毁灭森林的。所以我们人必须要尊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王寒宁,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听完你们组的发言,我认为你们组的这个图画得非常好,你们的讲解也非常好,但是我觉得这幅图是不是缺了一个人呢?人,为了保护鹿,而消灭了狼,导致鹿的数量过多,破坏了森林,所以我觉得人更应该尊重万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谢谢你对我们组的补充。人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一旦没有狼的话,鹿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超出了森林的限度,那么它也会毁灭森林的。所以我们人一定要尊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画图)
教师:刚才你们组的图表非常有创意。孩子,你说话的时候有一个口误,就是鹿的数量急剧增多,超过了合理的限度。你讲得很好,请回去。
教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学习。这是今天你们创造的一个新的读书方法,你看你们的图表就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要说明的道理表现得非常清楚,通过你们的汇报,我们就知道了“世界万物是一体,相互关系很紧密”。
(出示:“世界万物是一体,相互关系很紧密”。)
教师:下面继续交流你们的自学成果,哪个小组?请你来汇报。
学生:老师,我们组重点读的是五、六段,下面我就给大家汇报一下学习成果,我先来给大家读一下第五自然段:“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一天天在扩大。”同学们看,这段话中的“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就啃食大树”、还有“难逃噩运”,“噩”在这儿指的是不好的命运,还有“减少与扩大”这对反义词,都清楚准确地表达森林在一天天变化。
学生:我再给大家读第六自然段:“灾难终于降临在鹿群身上……苟延残喘。”这段话中的十万、四万、八千都是表示数量的词,文章用准确的数字说话,会更使人信服。
学生:我们组对第六自然段也有自己的理解感受,我们组分两类记了些词,这段里有“先”、“接着”、“两年后”、“到”。这些都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运用这些词就能很好地把灾难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讲得很清楚。
学生:这段话里还有“大量死亡”、有“消灭踪影”、有“锐减”,还有“苟延残喘”。这些词写出了灾难的具体情况,这些词把这段话表达得非常生动。
教师:刚才同学们体会得很好,归纳起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从这样三个方面来体会的:第一体会到叙述很有条理;第二,文章语言生动、准确,读后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第三,同学们还体会到表达上运用了数字,这样就更有说服力。同学们,你们在这些方面做了批注,让我们再把这样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读)
教师:下面我们来继续交流。
教师:哪个组来说?请你们来讲。
学生:刚才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从课文第七自然段的叙述里对鹿和狼又产生了新的认识,现在我来给大家读一读:“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学生:我们组通过合作学习,研究明白了这一部分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谈的。第一个方面是从狼来谈的。狼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原因有两点:第一点,狼吃鹿,把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不让鹿把森林糟蹋得面目全非;第二点,狼吃的是病鹿,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对鹿群的威胁。第二个方面是从鹿来谈的,一旦没有了狼,鹿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超出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那么它们也会成为森林的破坏者的。
学生:你说得很对,狼和鹿的数量合理就会保护森林,优化鹿群,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相互关系。
教师:你们组学得也很有收获。正像你们说的这样,我们正确认识,不片面,要尊重它们之间的联系才有益。
(出示“正确认识不片面,尊重联系才有益”。)
教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中说理的部分很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好,开始吧!
(学生读)
教师:同学们,咱们这节课的学习很有收获,你们看,咱们课前给自己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实现了吗?
学生:实现了。
教师:很好,我们还把学习的收获形成了一首小诗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世界万物是一体,相互关系很紧密。
正确认识不片面,尊重联系才有益。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了不少启发,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好,同学们,这节语文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5分钟)
黑板上板书“鹿”和“狼”两个字,
设问:a你看到这两个字,这两样动物给你的心中留下的是什么映像?(最真实的,第一反应)。
板书: “鹿” “狼”
映像:(温厚、善良) (凶恶、残忍)
观点: 保护 消灭
描述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的情况,确定学习主题:
(2)自主学习:(10分钟)
a、概述课文主要内容;b、你学到了会什么?c、你有什么困惑(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学习方法指导:阅读指导(快速默读,用笔勾画,旁批,注解)
(3)合作学习:(10分钟)
a、学生概述主要内容;b、学生交流学到的;c讨论解决困惑(写作上的特点——表达方式——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合作指导:(听:尊重对方,认真倾听;说:思路清晰,表达明白,意思完整)
(5)效果评价:(15分钟)
a、创设情景,请学生将凯巴伯森林的情况的情况向总统汇报。也可以提出自已的想法。也可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可以为狼正名,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可以写本课学习后的其它认识。
教学实录
同学们,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大家学得愉快。
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第六组课文前三篇,有没有同学愿意给大有介绍一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到了些什么?
生1:我们学习了《第一场雪》《鸟的天堂》《索溪峪的野》。生2:通过三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非常好,把这一组课文的最重要的学习目标说出来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学得怎样?今天让大家自学一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说,有。
师:(出示课件)鹿,你们看到鹿这个图片,给你的第一映像是什么?
生2:温驯。
生3:善良。
生4:可爱。
师:(出示课件)狼,你们看到狼这个图片,给你的第一映像又是什么?
生5:凶恶。
生6:可怕。
师;怎么就有凶恶、可怕的感受觉呢?
生7:你看它龇牙咧嘴的,
师:很好!如果现在鹿和狼发生了冲突,你的最直截的反映是什么?
生:齐说,消灭狼,保护鹿。
师:很好,你们的想法和美国总统的想法一样,看来你们出可以当总统了,但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现在就请大家自学《鹿和狼的故事》。
师:(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能概述主要内容吗?b、你学到了什么?c、你有什么困惑?学法指导:快速默读,用笔勾画,旁批,注解 。
(全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时间10分钟,老师巡视。
师:大家已经学习完了,现在有谁给大家说说,这篇文章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把大概内容说出来就行了。
生1、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杀狼,25年过后,狼快被杀光,鹿大量繁殖,数量达10多万只,林森被10多万只鹿啃食得不成样子,接着,饥饿和疾病使得大量鹿子死亡,最后只有八千多只鹿苟延残喘。
师:复述得不错,经过说清楚了,还有谁可以比刚才这位同学说得更好。
生2: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捕杀狼,结果却使鹿和狼两衰。
师:很简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谁愿意再复述?
生3:美国亚里桑那州凯巴布森林里的鹿受到狼的威胁,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捕杀狼,狼在枪声中倒下,鹿大量繁殖,25年过去了,鹿的数量达到10万只,它们先吃草,接着吃树叶,再啃树皮,凯巴布森林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接着大量的鹿被饿死,疾病在那时流行,最后只剩下八千多只鹿在鹿苟延残喘。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故事的地点,说明了事情的因果关系,很不错,我们在复述时要注意事件的“六要素”这样让人容易明白。
师:你们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学到人们必须尊重生物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相互关系。
师:你从那里学到的,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4:朗读第七自然段。
师:谁能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5:狼要吃鹿,鹿吃草、树叶和树皮,狼被杀,鹿大量繁殖,森林补破坏。鹿被饿死。
师:(出示课件)鹿和狼,森林的关系图,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齐说“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书上有词语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齐说“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你们理解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吗?联系鹿和狼,森林的关系图说一说。
生6:它们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师:是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那罗斯福总统的决定对吗?显然不对,可是我们要怎样才能保护好它们呢?
生7:那只有一种办法,随它们,让它去吧。
师:“谁它们,让它去吧”这种观点行吗?
生8:应该还要边栽森林,边栽树木。
师:他这一句话有问题吗?
生9:森林不能栽,就说栽树木就行了。
师:很好,我们说话时可要注意搭配。
师:还有吗?
生10: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生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很好!这位同学和前面一位同学说的谁它们,让它去吧,都是一个意思,前面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而这一位同学用书上学到的词语说。
师:这一个故事给我们深刻的教训,罗斯福下令杀狼,他是绝对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可是他也不一定知道现在的凯巴布森林变成什么样子了,现在我就罗斯福总统,你们就是……
生:狼、鹿、森林……
师:你们还可以是环保志愿者,你们以你们自己的身份向总统写信(时间7分钟,100字以上)。能办到吗?
生:(信心十足)全班大声说能。
(学生开始写)时间到,学生开始读信
生1:罗斯福总统,你不应该下令杀狼保护鹿,我以前和你的想法一样,可是现在我知道,那是不对的,你杀了狼,鹿无限繁殖,数量很快变得很大,草不够吃了,它们开始吃树皮……就这样,森林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而鹿也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疾病也开始流行,最后鹿也大量死亡,现在只有少数的一些病鹿苟延残喘。
生2:敬爱的罗斯福总统:你好!你还记得为了保护凯巴布森林中的鹿,你下令杀狼的事吗?你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凯巴布森林的情况吧!那真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森林被鹿糟蹋得不成样子,也不容易找到一只狼的影子,而鹿也只有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你没有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你破坏了自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很不错,很有礼貌,你们可要知道,同样的道理,如果说话不得体,达到的效果可是要大打折扣的哟,如果是在古时候,你如果向国王提意见,稍不注意就会被杀头的呀!
生3:罗斯福总统:我是凯巴布森林中的仅存的狼,我的家族快被灭绝了,你太残忍了,我的同伴在枪声中一只只倒下,可是你知道吗?你认为美丽善良的鹿也被你害了,森林也被你糟蹋了,你就凭你自己的片面认识就作决定,把我们全害了,你看看吧!
师:具有感染力,如果我是罗斯福总统,我将无比自责。
生4:罗斯福总统:我是凯巴布森林中的病狼,我要控告你,你把我们害惨了,虽然狼要吃我们,但它吃的只是我们当中的病鹿,和身体不好的鹿,其实他帮我们,有了狼,我们生存能力一天比一天强,可是你,凭你自己的片面想法,让我们失去了敌人,我们没有了威胁,我的家族一天比一天差,数量增多质量却在降低,而现在就只有一些病鹿了,你说你认不认罪。
(还有几位学生也读了信)
师:同学们,你们都写得很好,可以知道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很大,老师感到很欣慰,课后你们把你的信再写具体点,注意书信的格式。我们在比一比谁写得好,好吗?
师:下课。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12
(课件出示嚎叫的狼)
师:狼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
生:凶恶,残忍
(课件展示鹿的图片)
师:鹿在你们心目中又是怎样的呢?
生:美丽善良的
师:你们回家后预习了课文,你们现在还这样认为吗?
生:不,狼有时也很善良,鹿有时又很残忍
师:你们从那些地方看出狼不一定是凶恶残忍的,而鹿又不一定是美丽善良的呢?
(简单的几个问题就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直接进入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师:同学们对狼和鹿的认识跟我们习惯的认识有了差异,下面就请你们在课文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好吗?
(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记号,再在班级交流,教师再帮学生分组,一组帮狼辩护,一组帮鹿辩护。)
生:我从过多的鹿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森太灾难,看出鹿不一定是善良的
生:我从狼可以维持森林的平衡看出狼有时也很善良
生:狼吃的大多是病鹿也可看出……
……
在以上不足十分钟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以检察找证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采用了辩论的形式,把辩论引进课堂,它能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度,杨振宁不就提倡把辩论放到与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吗?关键在于确立的辩题有无辩论价值,能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促进学生发展。同时还有一个辩论过程的组织引导是否有效的问题。简短的辩论,不难看出学生掌握的论据极为有限,基本是从课文中找到的,而对生活中了解的自己积累的却很少。我们组织辩论,是想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收集处理相关信息,懂得除了课堂到哪里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拓展学习的途径,丰厚自己的学养,在这里,这样的期望显然落空了。 一堂课的后面总有一定的教学理念支撑。这节课课堂热闹了,学生的自主性就得以落实了;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能力就得以培养了。因此,任何教学形式的采用,都要考虑其实效性。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况且还有一个怎样组织引导的问题。要把握好形式与实效的关系,让实效与形式共生。
《鹿和狼的故事》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学生生态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学生生态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引发共鸣
师: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新课文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抽读课题 《鹿和狼的故事》
2、请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课文所描述的事件。(板书:事件)
(三)聚焦“宠儿”,深度感知
师: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杀害狼,鹿因此成为了凯巴伯森林的什么?(宠儿)
师:怎么理解“宠儿”?
生:备受宠爱和保护的孩子。
师:你能用老师教的解词方法正确理解词义,现在我们将词语送还课文母体,你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感性的认识。结合故事,你能围绕“宠儿”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1)怎样的生存状态可以被称为“宠儿”?
(2) 鹿是怎样成为“宠儿“的?
(3) 作为“宠儿”鹿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带着这三个问题,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字字入心、句句入目地阅读1—6自然段,并试着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解决问题(1):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师:多么温馨、幸福、富足、无忧的生活状态阿,带着这种自由、愉悦,你来做一次森林的“宠儿”读:
师:“宠儿”的生活状态不是轻易就可以获得的,是要有条件作为保证的。
解决问题(2):
生:1、总统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生: 2、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师:的确“鹿”成为森林的宠儿是以牺牲另一种动物狼的生命,以长时间不间断的保护为代价所获得的,让我们带着对罗斯福总统以及猎人们的努力的感激再来体会“宠儿”生活的惬意.
(引读)在这个“自由王国”中……
解决问题(3):
师:正所谓“乐极生悲”“盛极而衰”,任何事情,当发展到极致时总会悄然发生逆转,没有了天敌的制约,“宠儿”的肆意也就必然酝酿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危害1:林毁 2:鹿亡
林怎样被毁的:难逃厄运 面目全非 与保护前的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真是大相径庭
鹿怎样消亡的:饥饿、疾病 锐减(理解:锐减。急剧减少,说明消亡数量与时间大大超过了自然淘汰的规律)
师:此时的鹿还是人么希望的那个“宠儿”了吗?
生:过多的鹿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师:像这样人们的希望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明那就是“相悖”,而这,罗斯福总统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相悖的现象?
(板书:分析)
(四)根据事例,分析原理
1、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生态链关系
师:在这相悖的现象当中隐含着怎样不为总统乃至常人所知的秘密呢?
生:狼吃鹿而又控制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鹿一旦超过森林的承受极限,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三者是稳定的生态关系。
(板书:) 吃
鹿 狼
破坏 保护
森林
抽读课文7自然段
2、领会正确的做事原则
师:罗斯福总统是依据什么而作出了最终导致林毁鹿亡的悲剧决策的呢?说明什么呢?
生:根据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师:可见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抽读课文8自然段
3、升华课文主旨
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通过学习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板书:结论)
生:生物界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板书: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生:人们不能根据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
生: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师:让我们再读最后一段,体会结论。
(五)延展课文内容:
在你已学习的知识和课外阅读积累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界中这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呢?
《小村庄的故事》、《蛇与庄稼》等
(六)理文探究,领悟写法
师:这篇课文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尊重生态关系,还带给我们根据事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表达方法,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结构。(事例—分析—结论)
老师这有个事例,你能将它扩充为一篇类似结构的文章吗?
(学生根据事例《森林里的故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森林里的故事》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想把森林管理好。一天, 他亲自到森林里去看了看,觉得森林真乱,除了那些高大的树木以外,树下到处是短树丛、杂草,还堆满了枯枝烂叶。他感到实在不顺眼,想改变这种面貌, 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命令去做,把那些矮树统统砍光,杂草除尽,连同地上的枯枝烂叶统统烧掉。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间又宽敞又整洁,连一根野草也没有。林务官看了,心里乐滋滋的。然而,森林却就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破扫把,有一些树木枝叶发黄枯死了。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儿?原来,是异想天开的林务官的瞎指挥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七)结课:
《鹿与狼的故事》不仅告诉了我们要尊重动物及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同时带给了我们根据事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表达方法。一篇短文看似浅显却留给我们如此宝贵的财富。同学们,用心读书吧,你会发现在书中学习、在书中感悟,有书陪伴,生命旅途风景更好。
课堂板书:
吃
鹿 狼 事例
破坏 保护
分析
森林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结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13
一、词语积累
1.葱郁:(草木)青翠茂盛。如:村东有一大片葱郁的松树林。
2.生机勃勃:生命力、活力旺盛的样子。如:春天到了,大地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宠儿:比喻受到宠爱的人。如:掌握高科技的学者是新时代的宠儿。
4.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如:狼被消灭光了,鹿也难逃厄运。
5.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如:草原沙漠化了,幸存的黄羊也只是在苟延残喘。
6.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如:爸爸把我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了。
7.罪魁祸首:罪恶行为或祸患的首要分子。如:全球气候变暖是许多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相悖--相反控制--限制
反义词:弱小--强大善良--凶残
三、难句讲析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
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看做是过渡句。句中的“这”指代前边的内容,即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但狼被猎杀之后鹿却成为了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而且数量锐减。“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相悖”,是紧接着这一句所要论述的,人们传统的认识是:“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事实上,消灭了狼并没有起到保护鹿的作用。所以说这与人们的认识是相悖(相违背、相反)的。
四、难段讲析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讲的是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道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片面认识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去决定哪种动物该保护、哪种动物该消灭;鹿和狼都有生存的权利,它们同时存在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人们如果不尊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权利,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五、篇章学习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病鹿在苟延残喘”),讲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狼与鹿的故事。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讲鹿和狼与森林的关系。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讲人们对狼与鹿的认识同现实相悖。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全文,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本文用不容置辩的事实来说明一个道理,生动、深刻,很有说服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经过,懂得生物之间的关系,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3、了解狼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经过,理清生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事例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通过看图听写生词、好词;
2、汇报课前自读成果:与狼有关的故事、成语;概括人们对狼和鹿的习惯认识。
二、了解事例,理清关系
1、理清故事过程
人类(罗斯福)护鹿——屠狼——鹿增——林毁——鹿亡(板书)
2、理清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试用恰当的关联词说出以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道理一:生物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板书)
三、重点研讨,挖掘主题
1、质疑:究竟谁是凯巴伯森林悲剧的凶手?
2、辩论:罗斯福是不是凶手?
a:辩护:
1、总统绝对是个聪明人,是公认的智者,不可能有什么过失;
2、我制订灭狼政策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除暴,因为狼是人所共知的恶贯满盈的强盗,“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其二是安良,因为鹿是人见人爱的善良的小天使,我是为了“让鹿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如此为民除害,行侠仗义的壮举,请问错在何处;
3、是我让鹿成了森林中的“宠儿”,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我给鹿群带来了幸福 ,你们竟然说我是凶手;
4、我承认,我曾下令灭狼,但是鹿群消亡、森林毁灭与本总统无关;
5、一切都是我的错,那么请问:面对凯巴伯森林,乃至整个生物界,正确的态度又是什么?
b:反驳: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板书)
2、依据是习惯认识和童话原则;(板书)
3、舍远求近,舍本逐末;(板书)
4、生物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屠狼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种种“度”,破坏了生态平衡;(板书)
5、尊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板书)
3、挖掘主题,理解内涵
(附材料)
尊重是一种美德,被尊重是一种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尊重。
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是点点滴滴的,是时时刻刻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或许,尊重只是给予在困境中痛苦挣扎的友人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许,尊重只是递给在沙漠中艰难跋涉的旅者的一杯清淡的香茗;或许,尊重只是送给异乡孤独的游子的一个解渴的苹果;或许,尊重只是在接过老师发给你的试卷时的一个腼腆的微笑;或许,尊重只是向比赛中摔倒的竞争对手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差异,尊重规律。尊重其实很简单,但它又是如此重要,人们只有“尊重”这个博大的海洋里生活,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不老的神话。
四、记者访谈,深化主题
记者:总统先生,凯巴伯森林由“生机勃勃”走向了“毁灭”,请问你当初下令时就没有想到应该尊重生物间的这些关系?
记者:总统先生,请就凯巴伯森林悲剧事件向关注凯巴伯森林,关注自然、生态和环保的广大民众发表讲话。
记者:请问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尊重的?
五、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1、凯巴伯森林该走向何处,说说你的想法;
2、观看资料,给计划取名;(“引狼入室”)
附资料:
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3、现在,出于种种考虑,热心的人们在凯巴伯森林的各主要入口处树立起牌匾,以提醒和警示大家。想一想,上面该写些什么呢?
六、拓展延伸,挖掘文化
1、全面了解狼的特性;
2、《狼图腾》简介;
读了《狼图腾》,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对手是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 张瑞敏
感谢《狼图腾》,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怨曲……
——蒙古族歌唱家 腾格尔 《 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灿烂而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来读,它充满了历史和传说;如果将它当作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度,它又充满了虚构和想象。作者将他的学识和文学能力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作品的独创性。它的具体描述和人类学知识相互渗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议。因此,这是一部情理交织、力透纸背的大书。
——文学批评家 孟繁华
姜戎笔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因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
——文学批评家 白烨
3、华为狼文化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华为非常崇尚狼。因为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华为的企业文化节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和公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致新员工书》中写道:“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国家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文化粘合全体员工团结合作,走群体奋斗的门道路。有了这个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方能很好发挥,并有所成就。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华为非常厌恶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主张的是团队作战,“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4、其他狼文化
《狼阵—团队合作之终极哲学》
《狼魂—强者的经营法则》
《狼性法则—强者的职场生存之道》
《狼性生存—人生必知的强势生存之道》
《披上狼皮—办公室心理修炼》
《狼道全集—成就个人、团队、企业的铁血定律》
七、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