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推荐17篇)

2023-03-26 10:55:01教案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推荐17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小学张玉英袁亚男】

〖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感受〗

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优秀骨干教师队伍,是学校在新时期的目标。本学期我学区有幸请来市教研员康静涵老师为我学区三位语文骨干教师指导教学,通过参与备课、听评课及深入的教研活动,我们受益匪浅,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几位骨干教师在准确把握学科特点下进行教学设计,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活动初期,我们在一起研究教材时,产生了许多困惑也深刻感受到语文是一门充满智慧、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用智慧去潜心体验。而教师往往受到这样或那样要求的约束,不知道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因此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改理论的学习,我们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们在对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同时,也感到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应继承,比如,熟读精思、质疑问难、整体阅读、整体感悟、诵读品味、以读代讲、背诵积累、边读边想等。

其次,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1、重视质疑,讨论在关键处:

古人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就应当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尤其是学生所问内容涉及教材重点时,老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如在研究《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我们从写人一类课文特点出发,抓住人物的语言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提示:画出老人对“我”说的几段话,标出序号,想象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书上标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老人说的几句话。教学中虽然也要求学生用联系上下句的方法去谈理解,但是学生都是就字面上的内容谈理解,课堂上教师力图让学生理解老教授几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就出现了教师提问过多、过碎,分析理解过多,挤占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课堂气氛沉闷。后来采用这样的教学设计,即针对老人所说的话进行质疑的环节,(有些问题是学生预习中出现的,也有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也预设了一些问题),最后将这些问题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为:

⑴老人为什么装聋?

⑵老人美好的心愿是什么?

⑶为什么文中三次提到老人平静的望着“我”?

⑷为什么“我”面对成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总是想起“我”那唯一的听众?

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导”,即语文教学要熟读精思、质疑问难。

接下来的环节是:解疑、悟情,首先解决老人为什么装聋?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老人是为了保护年轻人的自尊,接下来通过对“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的理解,学生感受到老人感情的细腻,考虑到说自己是聋子可能使年轻人产生误解,紧接着又补充了这些话。这些话既是给年轻人建立自信,又在鼓励他要坚持不懈。

这样的解疑环节,使学生能够将老教授的语言连起来分析体会,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课堂上学习气氛浓厚。一旦造成了热烈的学习气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发挥教师的监控职能:

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把握不好度,即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以至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敢指出来,学生出现问题说明他还有疑惑,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学生还是不得其解。因此,当学生对某些难理解的内容体会不到位时,老师要讲解,如果能达到“一语惊天”,岂不是起到“画龙点睛”的目的了吗?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中拨开云雾,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如《唯一的听众》一课教学中,学生在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老教授帮助一位青年人的事。显然学生不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就要把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告诉学生,即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使没有看过文章的人通过你的归纳也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再试着归纳一下,学生就能正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了。可见教师当讲则讲,讲在重点处,体现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课标中反复强调的。

3、正确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要读出语气,由于缺少方法,学生总是不能读到位,出现念读、唱读的现象。经过专家的指点,我们的教师在指导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如:在教学《在炮兵阵地》一课,有一句描写彭总的话“别的事?什么别的事!”“还有比守住你们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指导这一句时,教师抓住“电闪雷鸣”这个词让学生去理解,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电闪雷鸣发作会是怎么说,你试着读一读,学生体会到了彭总语调一次比一次高,有的学生体会到:彭总是喊着说的这些话的。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的朗读才能够真正到位。

新课标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然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引导得法,没有这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一切皆为空谈。教研员的指导,使我们更清楚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教学其实并不高深莫测,做为教师,把握好每一类教材的读书方法,不同的课文类型,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把说、读、写有机结合,相信学生会在有目的的指导下,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做为教者要立足于学生,着手于教材,结合广阔的生活,因势利导,讲究教学的艺术,导之以法,才能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学习,发挥其聪明才智,提高多方面的素质。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个方面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学生回答)刚开始我的小提琴拉得好听吗 父亲和妹妹是如何评价我的 (指名说)

这些话让我感到沮丧,不敢在家练琴了.他去哪里拉琴了 请读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1,自由读第2段.

理解"蹑手蹑脚"的意思.刚去时他的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很快又沮丧起来了

2,那么他后来还拉琴吗 拉得好不好呢 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让"我"的琴技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老教授到底做了什么,让没有信心学拉小提琴的"我",到后来成为了一个能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小提琴手 请读课文3-8自然段.

三,学习新课,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

1,学生自主学习第3-8自然段.

提出学习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并按要求找出有关的词句:

①用"__"画出老人的语言;

②用" "画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③ 想想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理和行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 "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⑴学生自主学习;

⑵分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2,品析老人的语言:

⑴"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

你有疑问吗 (老人真的是聋子吗 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是聋子 )

①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②汇报交流,谈自己的体会.

③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要加以指导.)

⑵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是什么真不错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⑶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与幸福.

听了她的话"我"有什么样的反应 "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3,老人的话在我身上产生了什么变化

找出有关词句,交流讨论.

是啊老人真诚的话语,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让我重新充满了信心,老人鼓励我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她的眼神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神态,请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一个关键词,看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4,找出老人的眼神描写,一起交流: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读句子.

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从她平静的眼神背后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说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5,当"我"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时,"我"会想些什么 你觉得第11自然段的省略号是省略了什么呢 请用你的心灵去体会.

6,是啊,作者的成功得益于老人的鼓励与帮助,所以"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作者对老人什么样的感情

7,将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

三,拓展升华:

学完了课文,你觉得文中的老教授是个怎么样的老人 "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小提琴手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你又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请把你想说的写在卡片上,让风儿把我们的话捎给他们好吗

四,小结:

是啊,老人真诚的心让"我"重拾信心,并获得了成功.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应该关爱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也成为别人唯一的听众,好吗 曾老师愿做你们唯一的听众,真心地希望你们拥有自己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五,作业:

生活中当你失去信心时,是谁鼓励了你 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请写下来.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3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传神,是学生学习如何刻画人物的很好素材。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研读老人的语言、眼神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作为教学的重点开展教学。上完了这节公开课,听了市教研员王亚芸老师给我的精辟点评,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反思我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能紧扣本单元及本课课后练习中的重点内容展开教学,重视了领悟写法的指导,课堂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如在课堂上多次抓住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等。

二、注重披文入情,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内化情感。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同桌互读、师生互读、评价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读书的时间比较充分,达到了预期的读书效果。

三、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了多种语言训练内容,如引号的用法,转述句转换为引述句,想象说话等,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在这节课中也暴露出了我的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开放性不够,教师牵引得比较紧。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都是老师逐层抛出问题,一步一步领着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先理解老人的三次话语,再理解老人的眼神的含义,每个环节都完全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而且,对于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如“我”和老人怎样相识的就不用再讲解,要敢于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建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使课堂更高效。

针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将进行以下的修改:以一个大问题总领全文: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让学生主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我再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和段落重点点拨,进行朗读指导,体会老教授的关爱和鼓励是“我”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最后总结写作方法——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这样的设计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帮扶作用也得到体现,学生情感更加容易激发,对于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板书设计欠严谨,没有体现主要人物。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关爱 鼓励真正的小提琴手

语言 神态

沮丧 自信

这样的板书让学生误以为课文的主人公是“我”,而实际上本课的主人公应该是老教授,因此,这样的板书是不严谨的。根据王老师的建议,板书应做如下的修改:

唯一的听众

关爱 鼓励

老人 我

语言 神态

“耳聋” 白痴 沮丧

最有声望的教授 小提琴手 自信

修改后的板书更能体现文章的写作思路,主要人物的品质得到更好的体现。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这番话道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精髓。我想,每一次的反思就是让我们老师成为更出色的引领人,让学生在攀登“高山”过程中更快更轻松。我将不断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4

《唯一的听众》说课

一、教材分析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全文在写作上很有特点,先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同时老太太的几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语言、神态的语句,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情感目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从老教授的语言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及鼓励;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学生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根据一定的提示,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的理解(如“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悟。

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老人的语言,二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感悟老人美好的心灵,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得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适时的想象说话语言训练来揣摩体会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感受到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只停留在从内容到内容,缺乏书本世界与自身真实情感世界的沟通,而且部分同学的感恩意识也较薄弱,所以在这堂课中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涵的育人价值,利用感情朗读想象说话、圈划词句批注、创造型的复述课文等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达到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真正将文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四、设计理念

在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对比教学,激发兴趣,带着疑问进入文本学习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录像,再分别朗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学琴前、后发生的变化,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作者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带着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

(二)品悟语言,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章有两条线索交替行文:一条是老人的言语和神态对作者的鼓励,二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作者主要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感悟老人美好的心灵,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得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两条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首先,我抓住老人的语言描写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找出老人的语言,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串读来理清文章线索,其次,引导学生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学生换位移情进行想象说话:“现在如果你就是老教授的话,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感受老人美好的心灵。再通过神态的描写让学生再一次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从我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中进一步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三)抓住人物的品质,由浅入深,提炼内涵

在初读文章,了解人物的身份之后,让学生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人物的了解。在深入学习课文,读懂老人说的话及我的行为、心理变化之后,再让学生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帮助学生提炼文章的内涵,感悟老教授在鼓励年轻人成才时的用心良苦,有着高超的教育技巧,从而明白“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四)拓展说话,由此及彼,感情升华

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填空式的说话练习,说说你想对老人说什么,对小提琴手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再一次帮助学生梳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说出学文章的感悟。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在小结中提升情感,指导学生行为,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欣赏别人,鼓励别人,关爱别人,让德行统一,使情感得到升华。而最后的创造性复述的说话练习采用填空式的教学,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梳理了课堂中的教学难点及重点,使知识再次得到巩固,真正做到了语文知识工具性及人文性的统一。

教案:

28、唯一的听众

【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情感目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从老教授的语言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及鼓励;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预习作业】

1、读熟课文,理解“沮丧、懊恼、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的意思。

2、查找资料,了解首席小提琴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录像:小提琴家进行演奏)

师:录像中的这位小提琴手正面对着成百上千的观众进行演奏呢!听!他拉出旋律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婉转!可谁又能想象得出他曾经这样说过——

媒体出示句子: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我感到沮丧和灰心,不敢在家里练琴。

男生读。

2、然而,后来呢?

媒体出示句子: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女生读句子。

3、师:这唯一的听众到底怎么使他前后判若两人的呢?让我们来学习《28、唯一的听众》(板书:28、唯一的听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个“唯一的听众”究竟是谁呢?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介绍她身份的句子。

2、交流

3、出示:“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1)知道什么是首席小提琴手吗?

指名交流,适当补充材料: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

(2)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板书:( )的老人

指导朗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对“我”的鼓励

(一)研读老人的语言描写

1、是不是因为这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的手把手地指导,才使我成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的?

板书:鼓励

她是如何鼓励“我”的呢?文中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找到答案。默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板书:语言

2、交流出示句子

①“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②“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④“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⑤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学生可能找不出,可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九节)

3、师生合作读

4、正是因为初次见面时,“我”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板书:诗一般的语言

5、那为什么在作者的心中却称它是“诗一般的语言”?轻声读读读课文2-7小节,划出描写老人看到及听到的句子。

学生交流

6、想像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

出示练习,指名交流

老人看到(听到) ,心想 ,于是,老人说:“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老人看到(听到) ,心想 ,于是,老人说: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老人看到(听到) ,心想 ,于是,老人说: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随机板书:自信、信心、勇气、毅力

7、朗读小结

(二)研读老人的神态描写

师过渡:老人说的话就像一阵阵春风温暖了“我”的心,鼓舞着“我”的信心,老人对“我”的鼓励还表现在她的神态中。板书:神态

1、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

2、交流出示: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③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人的神态。

4、小结并板书

板书:平静的眼神

板书:激励,

(三)学习我的巨大变化,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师过渡:老人的语言、神态中都流露出春风化雨般的鼓励,她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产生了巨大变化。认真去读读9-12小节,看看我有什么变化,进行批注。

1、交流,出示: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

(心理变化)指导朗读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师:“潜滋暗长”是什么意思?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从“我”行为的变化上感到了什么?(行为变化)

(琴艺进步:家人态度变化、老人微笑打节奏等)

2、老人所做的一切真可谓是良苦用心呀,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真是一个( )老妇人呢?

3、作者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了吗?他用了什么方式把这个秘密珍藏在心里?

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

指名朗读、齐读

四、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引读老人的5句话。

2、总结:

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出示说话训练:

我想对老人说:“ 。”我想对小提琴手说:“ 。”我最想对自己说:“

。”

3、情景再现:二十年后,我已经是一个成功的青年,我再一次又碰到了老教授。

媒体出示练习及填空指导

假如课文的叙述者换成老教授,会怎么样?请试着把老教授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故事。

一天早晨,我正坐在树林里的一张木椅上休息……

一天早晨,我正坐在树林里的一张木椅上休息。这时,看见 ,

听到 ,我想 ,于是,我叫住他,说:“ 。”我看见他指了指琴,摇了摇头,说他拉不好,我又想: ,于是,我又说:“ 。”就这样,在我的鼓励下,他的琴越拉越好。

附板书: 28、唯一的听众( )的老人

鼓励 诗一般的语言 信心 语言

毅力 神态

激励 平静的眼神 勇气

自信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5

师: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妇人神态的关键词。

生:平静。

师: 描写老妇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你们能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寻找。

生1: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的望着我。

生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生3: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几位同学说的很准确,请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设想一下每句话后面“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思考。

生1:我读地三段,这是写我的心情的。(朗读)

生2、生3:分别读相关的“我”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就试着读出当时的“我”的心情吧。

学生读书。

师:谁能用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我”不同的心理变化?

生1:沮丧。我在第一自然段中发现的,让我读一下。

生2:充满了神圣。老妇人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学生读)

生3:“我”兴奋。老妇人说:“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 福。”

师:你们完成的很好。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希望老妇人的语言也能带给你自信。

学生开始朗读。

师: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画出描写老妇人的语言,读一读吧。

生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着儿坐一会儿。

生2:我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生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下面请同学们读好这三句话,并分别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学生练朗读并写体会。

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我”唯一忠实的听众的行为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着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奏……。”

齐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反思:

《唯一的听众》中的主人公“我”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才战胜了自我,重新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6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沮丧、幽静、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cai课件(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课文插图及课文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设疑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师: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 交流:

①这唯一的听众是谁?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极瘦极瘦的,耳聋的)

③简单概括地说说她为我做了什么事?

(这位老妇人通过鼓励和倾听,帮助我重塑信心,学拉小提琴,最终我获得成功)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继板书:“我”:音乐白痴——————————成功

三、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主要内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过渡: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妇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二、研读课文 ,感受鼓励与尊重

1、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汇报交流:请同学们按一定的顺序交流。

a、句子一: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①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②“我的尴尬和不自信、沮丧原因有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如果是你看见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宽慰她?这样做有用吗?

③老妇人这样说,你能读懂她的用意吗?

④她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请你来读一读。

⑤此时,你觉得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慈祥,关心年轻人)

b、句子二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①你能读明白老人的用意吗?

②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请你试试读出诗一样的韵味,能行吗?

③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c、句子三: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①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②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怕听到“音乐白痴”沮丧——躲到树林里拉——在家里拉琴(找回了自信)

d、句子四: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①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对此有疑问吗?

出示:我也常常会忘记了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奏。”

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②那么,这位老妇人到底是不是耳聋人?

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到: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不过――她是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此时,你想的是什么?

③老妇人究竟为什么说自己是耳聋人呢?

3、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中,划出描写老妇人的眼神的句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4、如果说老妇人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一次次“平静地望着我”对“我”来说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战胜自己。

(配上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

当我第一次在树林里拉琴时,看到(引读)“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正是有了她的不断鼓励,我每天清晨都会到树林里演奏,(引读)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引读)“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5、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又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三、总结升华

师: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也许她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就是她平静的眼神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师:正是由于她——(我才由音乐上的白痴走向成功。

四、回归生活,感悟人生。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

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

五、板书:

11、 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 尊重 鼓励 肯定 欣赏

“我” : 音乐白痴————————————————成功

自信 刻苦 努力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7

教学背景分析:本文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教授美好的心灵.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要求学生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体会老妇人的语言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知,老人默默的关怀, 真诚,无私的帮助是"我"树立信心的动力,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进而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努力使他们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本着课标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语文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我"对老教授真诚无私帮助的敬仰之情,并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有毅力,只要经过刻苦努力,一定获得成功的道理.

重, 难点的确立:本节课是一节分析课,学生在了解故事梗概之后,不能不被老人那美好的心灵而震撼,不能不被老人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而折服,由此,我把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导引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步骤:

一,教师导语,揭示课题:

由故事导入,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人物美好的心灵.进而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做准备.

二,指名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快速浏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

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默读画批老人是怎么帮助我的 她的帮助使我产生了哪些变化呢 与同学共同体会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知,老人默默的关怀,真诚,无私的帮助是"我"树立信心的动力,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进而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点明中心,升华情感.

总结:"我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唯一的听众"的原因,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配乐朗读课文.

五,整合全文,总结收获.(知识和能力及感悟)

感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的收获,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作业:

最后,在教师富有哲理,诗一般的语言中,轻松的结束本节课的任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我"对老教授真诚无私帮助的敬仰之情,并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有毅力,只要经过刻苦努力,一定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

教学方法:引导和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和音乐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事使人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人是不能忘记的.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去感受那使文中的"我"难以忘怀的事,去结识"我"不能 忘记的"唯一的听众".[点击课题]

指名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提出问题:

"我"拉小提琴,由不敢拉——小提琴成了我不可割舍的爱好,是什么原因使我产生了这巨大的变化

(板书:变化 我)

2.征求意见: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看法

引出学生质疑问题:老人并没有教他琴艺,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进步和成就

3.教师小结:老人的确是帮助了我,可她的帮助是与众不同的.

(板书:老人 帮助)

学习重点段落——第二段

1.导语:我来到这片铺满落叶的幽静而美丽的小树林里,心里异常兴奋,可很快我便灰心了,因为我又把那锯床腿的声音带到了林子里.在我懊恼之时,我与这位不寻常的老人相遇了.

[点击课件:背景——小孩,老人——锯床腿的声音]

2.老人是怎么帮助我的 她的帮助使我产生了哪些变化呢 默读课文第二大段.[出示"阅读思考题]

◆阅读思考:老人怎样帮助我的

自学提示:

默读2——8自然段,用"—"画出老人说的几段话.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我"听后有怎样的感受

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提示:在个人体会和小组讨论中,可以结合预习中的质疑问题展开学习.

4.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学习,读书,交流:

学习体会的重点:

a,老人用心良苦的四次话语 [见课件]和三次"平静地望".

b,"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沮丧——懊恼极了——有了几分信心——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点拨重点:

a,"用心去感受""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竟说:带来快乐和幸福"

b,我:诗一般的语言从未有过的感觉,全力以赴地演奏.

分角色朗读第4—6自然段:

指名读第7自然段:

这就是老人帮助我的最终目的呀!老人的这个目的达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名读]

师:我懂得了,老人平静的话语都包含了对我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期待.同学们,老人对我的帮助仅仅是在音乐方面吗

读读第8自然段,你还领悟到什么

理解:此时,给予我帮助的老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平静的望,像……[课件:文字:静静地望]

老人对我的帮助是怎样一种帮助 (板书:真诚无私)

面对这给予我真诚无私帮助的老人,此时,我的内心涌动着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敬仰)

有感情地读第8段[点击画面,配乐][指名读]

四,点明中心,升华情感.

1.为什么"我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唯一的听众"

2.老师总结:老教授不仅以她的艺术魅力使我树立了信心,引导我步入了音乐的殿堂,更以她人格的魅力引导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那从琴弦上飞出的不仅仅是一首首悦耳动听的小提琴曲,更是震撼人心的心灵之声.(板书:小提琴)

3.配乐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人们曾说"思念是生命的炊烟".让我们怀着对这位老人无限的钦佩和敬仰,再次进入这令人神往的树林,和文中的"我"一起拉奏这心灵之声.

五,小结感悟:

师: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生: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给予无私的帮助和真诚的鼓励.……

六,作业:(小练笔)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

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

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敬仰

我老人

真诚无私

效果评价: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教学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当然,在巡视中过程的评价是否对学生思考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的思维断路,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张歌同学的配乐朗读,是本课的亮点,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伴着舒缓悠扬的小提琴曲,钻到了大家的心里,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王菲同学朗读不够完美时,我及时范读,并让她再读,能让孩子们在本课的朗读中,明确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课一得.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我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我指出了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我总结道:"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王老师也希望咱们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师生作为共同的学习者,用丰富多元的理解构建了本课的精神家园.

四,在课后延伸中做到读写相结合:

学语文是给了更好地用语文,课内的学习结束了,让学生把感悟到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启发道: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 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

纵观本课阅读教学,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面不够广泛,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有的地方教师牵的痕迹还比较明显.今后,我还要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在40分钟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8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据这一重点,在深入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动作、神态,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上,不仅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老教授对“我”的关爱、鼓励和帮助,还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使语文课重语言感悟的同时,又注意语言的表达,语文课上充满语文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的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体性把握。也许正是因为理解、体会不到位,使得学生想象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王燕骅老师在评课时也指出,解读文本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先要对课文有感悟,才能引导学生感悟。老师在备课时,要问问自己“什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老师的“问程”问题引起我的思考。“‘问程’越长,空间越大;‘问程’越短,空间越小。”是呀,课堂上,一个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考的价值教学问题,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走向,能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主性,会使课堂思维集中、深入,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第一课时,问题可以精简,如:1、“唯一的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理解型——表达是叙述性的)2、为什么要装成“耳聋”?(思考型——表达是说明性的)3、课文写了他的语言和行为,哪一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发散型——表达是创造性的)第二课时也可以迁移。这样,问题一焦点,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把学生推向一个更高的思考空间,被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所感动,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王老师给我的启发是多方面的,能得到王老师的点评是我的荣幸。她就像《唯一的听众》中的老教授用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鼓励着我,引领着我。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给人勇气,给人动力。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9

文本解读

1、初读课文,置身读者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妹妹和父亲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我很自卑,决定到楼后面的小山上去练琴。通过“白痴”我读出父亲和妹妹对“我”拉的小夜曲没有认同。通过“锯床腿的声音”可以读出“我”因为没有得到父亲和妹妹的认可而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拉的小夜曲实在是不好听,导致“我”为自己选择了一个非常僻静的地方,楼区后面小山上的小树林。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做我唯一的听众,并且每天都夸我拉得很好。“我”来到林子中练琴是偷偷的,通过“蹑手蹑脚”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是背着家里人偷偷跑出来的。“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因为我显然将那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通过这句话可以读出“我”已经对自己拉琴失去了信心。而当我看到一位老人就在我身后,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可以读出作者“我”不愿被别人取笑,更不愿去打扰别人,于是准备溜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人说她的耳朵聋了,愿意做我的听众。我被老人的语言打动,内心有了几分兴奋。通过读老人的话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我”有了一丝希望,毕竟有了唯一的听众,虽然她的耳朵聋了,但她每天都能来这里听“我”拉琴。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在老人的鼓励下,“我”又在家里练琴,但没有得到家人的反对。当“我”感觉到家里人不在反对的时候,滋生了一种想把琴练好的动力。通过读“我”站的很直,两臂累的又酸又痛,酣睡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上练习。可以看出“我”有了自信,决定把琴练好。而每一次老人都会鼓励“我”有一次竟然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了欢乐。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妹妹告诉我那位老人竟然是音乐学院的教授。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自己依旧每天清晨去拉琴,感觉自己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通过这个自然段可以读出当“我”得知这位老人是位音乐方面的专家,我的信心更足了。只是用音乐传递着“我”的感情。通过读“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感觉自己真正的在进步,不但得到家人的认可,还得到老教授的认可,自己在老人的爱护、鼓励下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2、再读课文,置身作者

再次轮读文本,站在作者的角度感悟文本,作者充满着对老人的感激,正是老教授的爱护、鼓励使我深深的对她产生敬佩之情。作者围绕“我”的内心变化展开描写,从被家人瞧不起,自己的自卑,到遇到老人这唯一的听众,有所进步得到家人的认可,充满自信,最后真相大白,用琴声回报老人,感情得到了升华。

第一自然段作者重点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由于“我”的琴声没有被家里人认可,我感到很自卑,决定到外面去练琴。这也是作者为后文埋下了伏笔。自己的琴连自己的父亲和妹妹都不认可,那么享有盛名的老教授更不会认可,相反的是老教授不但没有责怪,而是耐心的倾听、鼓励,给了作者很大的信心。

第二自然段作者重点描写了一位老人成为“我”唯一的听众。这段是作者向我们描述这唯一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读后给人留下一个悬念,这个老人是个聋子,并为后文做了铺垫。同时也为作者增强一种自信提供了帮助。正是因为老教授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才让作者为这唯一的听众而努力。

第三自然段作者在耳聋老人的鼓励下进步越来越大,以致后来决定在家练习,而作者写出妹妹不在装出一幅可怜的样子,也就隐含着作者的琴艺在不断的进步。

第四然段的描写将本文推向了一个高潮。当作者的《月光奏鸣曲》的问世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终于真相大白,那位老人竟是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第五自然段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老人,感觉自己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以“一个人轻轻的拉,一个人静静的听。”结束全篇。虽然没有像老教授说明,但通过文字的表白可以看出“我”是十分的感激那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自己的进步。

3、三读文本,置身教者

本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依据高年级学段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袭击,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当我们再次轮读文本,我们应该仅仅围绕我的心里及行动的变化以及老教授言语的变化为主线进行概括。

第一自然段:“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我感到沮丧和灰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由于家人的不认可而让作者失去了信心。这也是故事的起因。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引发我们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少批评,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

第二自然段:当作者偷偷的来到小树林时,却发现有一位老人在静静的倾听,当非常自卑的他准备离开时,老人却说自己是一个聋子,很愿意做他的听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自卑的心里,想逃跑的行动,被老人的话语所感动,促使他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在教学本段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和语段来感悟文本。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蹑手蹑脚”老人的语言描写,短短几句,却折射出老人的爱心教育。让学生品悟老人的话语,充分理解老人善意的谎言,正是她善意的谎言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找回了自信。

第三自然段:重点感悟由于妹妹的认可,让我的自信心增强。通过朗读“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让学生感悟“我”在行动上的变化。“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此外“忐忑不安、全力以赴”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老人的行动和言语无形中让我竭尽全力的去演奏。

第五自然段:重点段“我们没有交谈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的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的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睛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让学生共同感悟“他们此时此刻,已经不是用语言和行动来交流,而是用音乐来交流。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从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奏出“真正的音乐”的事,赞扬了老教授赞扬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

过程与方法:

围绕“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行来感受老人对我的感受,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地学习,感悟老教授的美好品德,教育学生从小应该充满爱心,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真诚。

课前准备:预习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播放一首《月光奏鸣曲》的乐曲,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喜欢)那么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不知道)这首曲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所练习的一首曲子。你们想不想学习这篇课文?(想)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将你不认识的字或者词画出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出示词语:锯床、沮丧、诅咒、和谐、潜滋暗长、全力以赴等词语。(指名读,小组轮读,检查预习)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再次快速的朗读课文,谈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自己试讲,同桌、小组互动)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概括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围绕“我练琴时的心里变化、行动上的变化或者围绕老教授的言行的进行概括。

四、细读课文,把握情感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唯一的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学生边默读边在书上写自己的感受)

2、讨论、交流、汇报

预设

学生a、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位老教授,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老师顺势导出“那她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呢?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1、她为了帮助作者……

学生2、因为“我”的琴声实在是太不好听了(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读:用父亲和妹妹的话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

学生3、我通过文中的这段话“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子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的坐在一张木椅上……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此时此刻,老人已经看出了“我”的自卑,况且我如果练得好的话也不会来到小树林里练习,由此老人说自己是聋子。

学生b、我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听众。(你是从哪读出来的)我是从这读出来的“是我打搅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想你拉的一定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我从这些可以看出老人的善解人意,因为从下文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根本就不是聋子,她欺骗了“我”实际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因此说她是善解人意的听众。同样导入学生a的预设。

学生c、我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个大教育家。(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她让“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为什么这样说?)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1、因为我的爸爸和妹妹都说我是白痴,可以说他们已经放弃了我。(你是从那看出来的,能不能读一读)生读第一自然段的重点部分

学生2、因为“我自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你又是从哪看出来的)。“我感到沮丧和自卑,我甚至不敢再练琴和第一天早上,我是蹑手蹑脚的走出家门,也就是说偷偷的去练琴,并且感觉自己将那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而正是这位老人给了我了我自信,让“我”奏出了美妙的琴声。

学生3、因为她让我找回了自信。(你是从哪读出来的)“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让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带给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还有“并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虽然他不能听到,但她给了我一种自信,努力的去练琴。当我知道他是一名音乐学院的教授的时候,我充满了信心。让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学生4、学生还有可能通过“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们没有交谈什么,只是在一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的拉,一个人静静地听。”去感悟。老师也可引导学生感悟这两个语段。

在感悟的过程中,重点与段指点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悟,在品读中体会。

四、传情达意,体会表达方法

请同学们再次大声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在传情达意上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生有感情的朗读、汇报

有的同学画出老教授说的话,(这些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法来传情达意的?)

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老教授的德高望重、却又善良可敬充满爱心的形象跃然纸上。

有的同学画出我练琴过程中心理和行动上的变化,侧重指出心理描写。

五、感情生华,回归整体

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次感悟作者与老教授那份纯真的交流,他们不是用语言表达,他们是用音乐在交流。再次体会老教授的无私、博爱、伟大的教育理念。以及我对老教授深深的敬意。

六、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课下阅读作者落雪的其它作品,将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唯一的听众

落雪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直到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很年轻的林子,地上铺满了落叶。

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幽幽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将那把锯子带到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地诅咒:“我真是一个白痴!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拉了,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着耳朵逃掉了。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不知为什么,总使我感到忐忑不安、甚至羞愧难当的是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更要命的是我常常完全忘记了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从她的表情中我知道她现在的感觉一定不是在欣赏锯床腿了。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而你竟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我看着这位老人安祥地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我全力以赴地演奏想着这也许会给老人带来一丝快乐和幸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我已经能足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我总会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0

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王宏萍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张科燕)

b案

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石路小学:李 冉

评改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刘冬梅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评: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评:让学生学会理性学习,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和感悟新篇章。]

四、读一读句子

五、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a: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相机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出示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 )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b: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c: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2.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1)你有什么问题吗?

(2)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

(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3)有一次,她竟说──引说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4)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3.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 )的老妇人 (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4.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 激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6.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评: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读文思考、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围绕老教授的言行展开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

三、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 (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板书:

唯一的听众

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

[全课评析: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在教学时,除了围绕老教授言行和“我”心理、行动上的变化进行学习外,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赏析文中一些美妙的句子,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倾听者,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让孩子从我们这里找到自信和满足,健康地成长!]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揣摩文章表达方式,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自主地参与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神态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听众"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听众"的良苦用心.在交流理解中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具准备】

1,搜索背景音乐:小提琴曲《月光》

2,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激发情感,质疑激趣

1,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出示两段话)

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 就像是在锯床腿.

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随着优美的小提琴曲,请你轻声读读这两段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有什么疑问

2,导入新课:是啊!一个曾经是音乐白痴的人居然成为一位音乐领域的骄子,这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那位耳聋的老人,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近那位耳"聋"的老人,走近那神秘的——唯一的听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舒缓轻柔的小提琴曲,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课堂,近而直接走入形成对比的文本段落,在亲近文本时,读有所获,读有所疑,再加上教师亲切带有悬念的话语,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开启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所需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字音,用心读一读课文

2,检查生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a读一读

白痴 沮丧 神圣 悠悠 隆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羞愧 洋溢

慈祥 割舍 蹑手蹑脚 大吃一惊

b从课文中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铺满( ) 独享( ) 充满( )

感受( ) 举行( ) 面对( )

演奏( ) 珍藏( )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这位唯一的听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解部分词义应是六年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选词填空是为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然后抓住开题后的疑问——我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得益于谁 让学生发现疑点引起注意,在潜心读文,思考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又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三,走近对话,感受人物

过渡:大家说得真好,这确实是一位真诚善良,用心良苦的老人.

(一),轻声再读课文1——8段,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

缩小学习文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划找描写老人语言的语句,深入地感受这唯一的听众的用心良苦.

(二),交流:

1,第一次交谈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

(1)她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

(听到我糟糕的琴技,老人的话里充满了理解和尊重)

(2)老人真的耳聋了吗 那她为什么说自己聋了

(她故意装聋,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虑,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谎言其实就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3)老人不仅装聋,还提出了什么请求 老妇人说这些话时是什么表情 什么语气

(老人的请求,既消除了我的顾虑,又在激励我练下去,多么爱护我的老人啊!)

(4)这老人跟我身边的人一样吗 他们听我拉琴是什么感觉

(5)朗读指导:最亲的父亲和妹妹说我拉琴像锯床腿,而老人却愿意每天做我的听众,真是用心良苦啊!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

交流时重点抓住老人善意的谎言,以及家人与老人态度对比描写,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调动表达欲望,畅所欲言.通过细细地读,深情地读,感受老人的高尚品质.

过渡:就是老人这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我从沮丧羞愧变得有了几分自信,这是一个大转变啊!

2,第二次交谈

我停下来时, 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她感受到小伙子进步很快,不断的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2)听了老人的话,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出示)

当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的感觉.因此,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我会————————.

(那种感觉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所以我们千万别吝啬自己对他人的鼓励)

【设计意图】

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疑,再通过思考交流解答是学习的好方法,同时出示的说话训练,不仅与文本紧紧相连,而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受高尚品格的魅力.

3,第三次交谈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改成第一人称述说:有一次,老人对我说:"————————."

(2)我的琴声居然能给她带来快乐,让她觉得幸福,这说明了什么

(3)想象说话:我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这一老一少在音乐流淌中相互给对方快乐,融洽得让我忘记了……

【设计意图】

学习语文不能让学生忘了最基本的东西.句式的改写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课堂中应渗透.想象说话,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对学生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三)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在老人寥寥无几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的慈母般的长者,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老人的话,感受一下吧!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齐读

【设计意图】

层层深入地读,是在理解了的基础上,这样于朗读体味中更能让学生领悟人物的品性,从心底受到感染与滋养.

四,深情小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聆听了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感受到她那分良苦用心.(板书:良苦用心)下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追随作者走近那位老人,去深切地品味那无声的语言——老人的神态动作所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设计意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总结了本课学习内容,也调动了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激情,同时也为下节课学习做下铺垫,明确了目标.

五,作业

1,抄写课文词语和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2,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老人神态动作的句子

【设计意图】

作业清楚明了,既对本课学习做了巩固,又为下节课学习做了提前的预习要求.

板书:

11.唯一的听众

尊重鼓励肯定欣赏

白痴————————————————成功

自信努力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2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学情分析:

《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我”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鼓励 有勇气

有信心

感激 有毅力

《唯一的听众》课内阅读练习

(一)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促使“我”这样做的动力是( )。当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 )的感觉。因此,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 ),我会( )。

(二)

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括号中的词语让我看到了一位( )的听众。

(2)老人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真的是这样吗?写写你的理解。

( )

(3)写出描写老人听“我”演奏的句子并读一读。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三)

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 )。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和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发挥想象,写一段关于她的形象描写。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必有议,有议必有得。语文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以及阅读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成功之处,例如:

1.课的伊始,没有很好的拽住学生的质疑,当学生提问到“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时教师应该把问题抓住,顺势引出“唯一的听众对我有什么影响呢?”而导入第二环节的学习,这样就使教学流程更加自然顺畅。

2、在处理老人与“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一问题时出现故障,课后分析原因应该是教师问题设计不准确,如果提问“我是在怎样的情绪下与老人相遇的?”然后让学生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学生对课文有一个了解之后就很容易回答了。或者是老师用一句过渡语直接引出“我”沮丧的心情。这样就能省一点时间。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的提示问题不恰当,课堂上我才猛然间感到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说不出什么,所以在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又增加了新的问题,给人一种脱节的感觉。如果问:“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我听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可能就不会出现教师过多提问学生满头雾水的现象了,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谈了。不至于出现教师苦苦的追问也出不来自己想要的答案。其次,这一环节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深入的读课文,我感觉把语言单拿出来体会效果不好,应该放置语段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过程中要穿插读的训练,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人的用意。在处理老人的神态描写环节也同样犯了这一个毛病,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三个不平静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虽然补白训练比较新颖,但是学生说的不是很恰当,主要原因在于分析得不透彻。

4.课结尾处,表达方法的总结效果不好,我觉得原因在于教师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点拨的不及时,强调得不明显,也可能这个总结放在这一环节就不合理?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可是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

2、第二课时都应该干些什么?高效课堂应高在哪?

3、通过上课感觉出来学生不会阅读文本,不会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老师提出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来解决,没有任何方法。这一现状正是导致学生阅读水平低下、作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

4、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等等。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3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熏陶。

2、长文短教。作为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等词语。

2、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继续学习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明白老教授说自己是耳聋,体会她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示,理解“唯一”。(只有一个,与众不同,对故事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检查字词。

词语:沮丧 蹑手蹑脚 抱歉 溜走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割舍

(1)读准词语,特别是多音字“兴”“尽”;

(2)正确书写“沮丧”“抱歉”“羞愧”等常用难写的词。

二、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唯一的听众”切入,提炼主线。

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那时”是什么时候? (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三、抓住语言和眼神,感受人物

1、再次走入课文,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重点品读老妇人的语言。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2)老妇人为什么要说自己耳朵聋?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3)从“每天早晨”你体会到什么?

a、这是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出要求,要求我每天早晨去练琴,激励我要持之以恒,与此同时,老妇人也要每天早晨来听。

b、老夫人为什么要每天早晨都来当我的听众?是我的琴声好听吗?

(4)指导读好这三句话:你能相像出老教授说话时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4、比较感悟,体会后置式表达的。

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谢谢你,小伙子。”

(1)引导学习第一个句子:

a、我们平时与人打招呼,先要称呼对方,现在我们也来当当老妇人,怎么称呼?(小伙子)平时我们会怎么说?

b、比较体会后置式表达的作用。(老妇人重视我,说话更亲切)

(2)读第二句体会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要求。

(3)读好三个句子。

5、品悟“平静的眼神”。

过渡:老妇人不仅用语言鼓励我,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她还用“眼神”鼓励我。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就是无声的激励。

(1)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3)过渡:老妇人的延伸是那样地平静,可她的内心是那么地不平静,对“我”充满了热情和希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置的写法,把老妇人内心对“我”的呵护、鼓励写一写。

(4)写话训练:(选择一两处写)

a、当我沮丧地想溜走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

b、当我每天去小树林练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c、当我尽心尽力地演奏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四、整体回归,总结下课。

1、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止,就是无声的激励。每当“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生读——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2、在老妇人的鼓励和影响下,我一步步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1、 唯一的听众

诗一般的语言 平静地眼神

良苦用心

真诚无私

……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4

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喝彩声和欢呼声,我提着小提琴,走下了舞台。我的心情很复杂,有高兴,有感动,有……我朝着那片曾经让我重拾信心的树林走去。

在那里,我没有看到我想看见的东西。我失望地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首悲伤的曲子。渐渐地,我已经完全陶醉在我自己的音乐当中了。就在我放下小提琴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背后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脚步声。我转过头来一看,那位老人正微笑地向我走来,我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

“很高兴你终于成功了!”老教授用她那和蔼有极富有磁性的声音亲切的说。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心中的感慨不知何时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从激动中回过神来了。我沙哑地说:“为什么您要隐瞒您的真实身份?“老教授笑了笑,转过身说:“你并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是别人对你没有信心。”“可是,你可以直接教授我知识呀!”我追问道。“不!那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直接教你的话,你的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你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我思考片刻后,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不由地佩服她那独特的教学方法,心中的谢意更浓厚了。

风吹炊树叶沙沙作响,更加显出了树林里的宁静。我的心情平静下来后,轻轻地问她:“您以后还会像往常一样来这儿吗?”“我期待再次看到你的进步!”说完,她转过身蹒跚地走出了树林。我的心中已经知道了答案,老教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我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眼前的道路更宽,更亮了。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月光奏鸣曲》,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幻灯出示内容。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你们发现开头和结尾中的“我”有什么不同吗?

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a、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

b、交流汇报: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作者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

四、以点带面,品读文本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

2、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3、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4、看第三次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把这句转述句直接改成老人说的话。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其实老人不仅用自己的语言给作者鼓励给作者信心,她还用自己的眼神用自己行动带给作者更多的鼓励与关爱,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同时希望同学们也把自己学文的感受写在课本上,下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2、布置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b、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唯一的听众》说课设计

南师附小:江 鹏

一、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社实验版第三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旋律,演绎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我”初学小提琴时,拉的琴声就像是锯床腿,后来在一位知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逐渐树立了信心,最后能够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的事情。赞扬了老教授精通教育之道和真诚、无私助人的高尚品质,同时表达“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这篇课文较长,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我”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变化,另一条是老教授神态、语言的变化。《教参》上说此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勾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外貌的语句,能通过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但对于我班孩子而言,要理清此文线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备课时,我一直思考:如何找准一个突破口?如何做到崔峦先生所说的“对小学生来说,应长文短教,深文浅教;课忌面面俱到,能一课一得,一课两得即可……”于是基于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语言的魅力。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不可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从作者的巨大变化源于老人的”谎言”入手,将两条线索融合在“第一个清晨”和“以后的每个清晨”两个大的情景中,在情景中抓住描写老人语言和“我”心理、行动的句子,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比较阅读、多种形式朗读等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同时引导学生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揣摩文章的写作特点,努力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我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导读——设疑——反馈——点拨”。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中提出探究的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读文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小结。在点拨引导中,我将尽量多地使用激励性语言。而且“鼓励”“表扬”也是这篇课文所蕴含的人文功能。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重头戏,所以本课我重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并最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反馈所感所得。同时,为了落实“学语文,用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体现。第一步:走进作者,理清作者表达思路,确立表达特点,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到重点句子,通过读悟认识特点,第三步:品味句子的不同写法,提升认识层次。比如:在课堂上,我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真心感受到文章的美好境界,而不是为用而用。在学文开始,通过舒缓的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境,然后通过“开始……后来……”这样的句式训练,让学生学会提炼文章的线索。而后设计问题:老人既不曾给过作者指导过拉小提琴的技巧,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通过启疑,既让学生找到人物的情绪思路,人物的丰富内心,也使学生体会写作方法,表现艺术;而转述句的改写则让学生明白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需要,改变写作方法等。

三、说程序:基于以上教学思路,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

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梁祝》请学生欣赏。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然后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1和14自然段

1、我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来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他们会带着心中的疑问去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变化呢?”从而使学生有更浓的兴趣学习下去。此时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在课文里找出老人与我是怎样相识的,老人又是通过什么来指导我的琴艺的?根据学生的汇报,了解老人的语言和神态给我的帮助.从而以这为突破口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感悟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及行动上的转变。

首先,语言之所以动听,是因为它符合听者的心境。因此,要想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平实、朴素的语言带给作者的却是信心和力量,如诗一般。引导学生体会“我”当时沮丧、懊恼的心情是必不可缺的。

我首先要求学生浏览课文2——6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了老人。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每当“我”在家里练琴时,都会听到妹妹和父亲在说什么?体会“我”遭到家人的讥讽,内心沮丧。让学生练习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我”当时的心情。当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有了共鸣之后,询问学生:此时,作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明确:自信与勇气才是“我”继续练琴的动力。

然后通过自己的导语,引导学生画出老人的语言,思考: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我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给学生以充足的自学时间后,引导学生讨论。在这一部分,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三个练琴时的情景,通过描写“我”动作与心理的变化和老人语言、神态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老人高超的教育艺术正在“我”的身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设计这部分的教学时,我力求做到抓住主线,采用多种方式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练习朗读。

第一个情景: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学这个情景时,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听到“我”的琴声家人和老教授不同的神态与语言,在讥讽与肯定的对比中,感受到老人的鼓励给“我”不断练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去揣摩:洋溢在“我”内心的那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会是什么感觉呢?

第二个情景:

因为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他是个可怜的聋子

教学这个环节时,首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了” 体会老人每天如约而至,是对“我”的一种无声的督促,促使“我”每天都要坚持去练琴,不断进步。然后提出问题:“我”的琴声真的能给老人带来欢乐吗?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我”练琴时的执著与刻苦,知道“我”的巨大变化,能给老人带来快乐与幸福的,除了“我”的琴声,更重要的还有“我”的执著、刻苦与不断进步,老人“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与幸福”的话是她对“我”由衷的赞扬,更是无穷的动力。

第三个情景: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的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的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教学这个环节:通过 重点语句“老人安详地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拍子。”

让学生找出我练琴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找变化,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终归结到我对学琴的信心。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由此得出,我由一名音乐白痴转变成真正的小提琴手的原因一方面是老人对我默默地关注、持久的关怀、真诚的鼓励,使我有了自信,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刻苦的练习。最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升华情感,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

四:布置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b、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四、说反思:

当然,课上完后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离新课堂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课堂上,有时因为时间紧,课前预设不充分,还有自己的急躁等原因,往往是学生展示不够充分,不够全面,这一点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实践是无止境的,今后我要不断摸索,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状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6

《唯一的听众》改写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六年级⑷班袁铭襄

一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到小区后山上晒太阳。我坐在一条木长椅上,欣赏着这里的美景:悠悠的白云在天空中游荡,小鸟在枝头“叽叽”地鸣唱,茂密的树枝向外面舒展、延伸。好一片优美的景色,好一幅和谐的图案。

“嗯咚啦……”林里响起了怪怪的声音。我顺着声音的方向走了过去,只见一个身穿咖啡色衣服的小伙子在认真地练习着小提琴,说实话,这位小伙子拉得是有点难听。他不在家里练琴而到这儿练,也许是因为他的家人冷落了他了吧。我应该鼓励鼓励他,给他一些自信。嗯……就这样吧。

我坐在了身旁的长木椅上,小伙子警觉地回了回头,发现了我,十分慌张,似乎想溜走。我叫住了他:“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了。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他指了指小提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他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他似乎被我打动了,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几分兴奋。

以后每天早晨,他都会给我演奏,演奏完,我也会鼓励他。我发觉,他越来越有进步了,我也不断地鼓励他。

一天,我又早早地来到小树林,发现小伙子已在那儿了,我不免有些惊讶。这次,他并没有带小提琴了,他看到我来了,有些高兴。“谢谢您,老太太,您帮了我这么久了,让我有了学琴的信心。”他说。天哪,他什么时候知道了我并没有聋,我呆了。

从那以后,他还是每天给我演奏,每天。

《唯一的听众》续写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赵育萱

自从我初在各种文艺晚会上小露头角并取得成功受到观众欢迎以后,我便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我也有时会想起那位在我失望时给我打气的“聋”老人,想想看,我很常时间没和她再联系了,托人打听,我才得知,她搬家了,后来随着演出的增多,我也就再没心思想那位“聋”老人了。

几年以后,我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次我回家探望,带女儿到小区后面的小树林玩时,才再一次想起了“聋”老人。想一想真的很可笑,我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只是每天清晨一个听,一个拉,才会说上几句话,可现在,已经几年也没有她的消息了,我真的很对不起她,想着想着,我不禁,又架起小提琴在树林里拉起来,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一把琴,同样的一个我,一切都没变,只有当年我“唯一”的听众不在这里听我拉琴了。

几天以后,市里举办了一个小提琴比赛,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劝我去参加,万般无奈下,我决定参加比赛,当天,我正在后台做准备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非常瘦,满头白发,还有那深深的潭水一样的眼睛,啊,那不是“聋”老人吗,我呆住了。

“是我打搅你了吗?小伙子。”她对我说,还是那句话,只是这次听时,我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是您?”“对,是我,奇怪吗,当年我骗你,说我是个聋子,隐瞒了我的真实身份,那是因为我告诉你了,你会不好意思,不敢在我面前拉琴,而如果我告诉你我是一个聋子,你才会放心大胆的拉曲子,你会怪我吗?”她还是那样平静地望着我,让我有一种亲切感。“不,当然不会,是您带我走进音乐的世界,让我体会到了音乐带给我的快乐。可是,为什么后来您搬家了呢?”“那是因为我得重病,要到北京去治疗,所以才搬了家,本以为我这辈子也不会回到这里了,可前几个月这的主办方请我当这次比赛的评委,我才回来的,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相遇。”

“嘿,比赛要开始了。”工作人员提醒我们,“再见,教授,我要上场了!”“祝你成功。”她对我说我重重地点点头。

我站在舞台上,一眼就看见了老教授,我深深的鞠了一躬,闭上眼睛,我架起了小提琴,我仿佛又回到了当时我站在小树林演奏的情景了,我面前坐得只有我“唯一”听众。

续写《唯一的听众》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舒曼艺术学校六年级⑴班杨海霞

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喝彩声和欢呼声,我提着小提琴,走下了舞台。我的心情很复杂,有高兴,有感动,有……我朝着那片曾经让我重拾信心的树林走去。

在那里,我没有看到我想看见的东西。我失望地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首悲伤的曲子。渐渐地,我已经完全陶醉在我自己的音乐当中了。就在我放下小提琴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背后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脚步声。我转过头来一看,那位老人正微笑地向我走来,我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

“很高兴你终于成功了!”老教授用她那和蔼有极富有磁性的声音亲切的说。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心中的感慨不知何时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从激动中回过神来了。我沙哑地说:“为什么您要隐瞒您的真实身份?“老教授笑了笑,转过身说:“你并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是别人对你没有信心。”“可是,你可以直接教授我知识呀!”我追问道。“不!那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直接教你的话,你的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你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我思考片刻后,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不由地佩服她那独特的教学方法,心中的谢意更浓厚了。

风吹炊树叶沙沙作响,更加显出了树林里的宁静。我的心情平静下来后,轻轻地问她:“您以后还会像往常一样来这儿吗?”“我期待再次看到你的进步!”说完,她转过身蹒跚地走出了树林。我的心中已经知道了答案,老教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我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眼前的道路更宽,更亮了。

重逢小树林──《唯一的听众》后续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第二小学六年级⑷班郑文佳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束阳光穿过一片片闪闪发光的树叶照到林间落满黄叶的地上。我拿着小提琴再次走向那片让我一生都忘不了的地方──楼后面的那片小树林,心中充满神圣感。我轻手轻脚地走进它。

这是5年后的一天,我是第一次再回这片小树林。我现在已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小提琴手了。这一切,有赖于那位与我邂逅的和蔼可亲的老者的帮助。

5年来,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树还是那么绿,叶子上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着光;还是那么幽静,小鸟儿的歌声还在小小的树林里回荡;当年我站着拉琴的地方也依然如旧;当年老人坐的地方还是那么的眼熟。

可是,没有老人在这里,我感觉这里缺少了什么。我细细地寻找和老人在一起时的痕迹,一边慢慢架起小提琴,缓缓地拉响了一支《月光曲》。突然,我感到背后有人在看着我,就象当年第一次遇到老人的感觉一样。

我转身一看,果然,那位老人坐在椅子上平静地望着我。就是她!就是她在我十分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给了我自信和勇气。是她把我带上了成功之路。

“孩子,你走了很久了,我很寂寞……”她慈祥地看着我。

“……”我哽咽无言,心中一阵翻腾。

“我知道你了解了真相,请原谅我。”

“不!”我摇摇头,急忙说道:“不是的,我要谢谢您,正是您那善意的谎言把我带向了成功!”

她的脸上多了几条皱纹,手脚看上去也不伶俐了,可她的眼神还是那么平静。

“我要祝贺你,你的辛勤用功有了回报。我只是告诉你,让你知道怎么刻苦去练习,增强自信心。”她微微一笑。

“我现在的听众有成千上万个,可是,在我心目中,最重要的还是您!”

“……”她无语,只是轻轻一笑,眼神依旧平静如水。

“我可以再为您演奏几首曲子吗?”

“当然可以,我非常希望听到更加优美的曲子!谢谢你,小伙子,你真的长大了。这让我回忆起往年你每天清晨都在为我用心演奏曲子时的样子。你也是我最特别的学生。”

“……”

我,还有那位平静的老人,都陶醉了!

以后我再也没有遇到这位可敬的老人,可是她一直在我的心里。

老人的启示──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重庆市南坪区实验小学石安琪

每一个人都有天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主要是看你努力没有。如果你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很快到达成功的彼岸,收获硕果的殿堂。但是,在成功的时候,需要一些自信与鼓励,才能让你成功的步子迈得更大些,与成功的距离更接近。

文中的老人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小男孩丧失信心时,说些鼓励他的话,让他立马恢复信心,振作起来。小男孩就是因为老奶奶鼓励的话语,让他从而努力起来,走向成功的对岸。社会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

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成绩考差了,他们不会责骂我们,而是,耐心地为我们讲解难题,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没选上班干部,他们不会对我们大呼小叫,而是,静静地为我们打气,让我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让我们对下一次的竞选更有自信心。我们和同学之间闹矛盾了,他们不会使用暴力来促使我们对同学道歉,而是为我们讲解“迷津”,讲道理,让我们自觉自愿的向同学道歉,齐手并做好朋友。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他们会像超人似的,及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帮助我们分担烦恼,让我们快乐地生活着。在我们最伤心的时候,他们会……

人生中的成功,鼓励、自信和努力、勤奋缺一不可,否则,你的人生就不会太成功。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得些鼓励,多一些自信,才会成功!

《唯一的听众》教学杂谈 篇1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唯一的听众”是谁。

3、体会老妇人对年轻人的鼓励、尊重、关心与爱护,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朗读。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入、质疑。

你们发现了吗?这位原先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的青年,后来能从容走上舞台,演奏出悦耳的小提琴曲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走近一位可敬的老人——唯一的听众。

3、释题:

释词:什么是“唯一”?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

4、过渡: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老教授)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

(她真诚无私地帮助、鼓励一位酷爱拉小提琴的年轻人,使他由没有信心学会,到能够在各种晚会上从容演奏。)

3、认读词语。

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介意(读了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音乐学子?)

神圣悠悠庄重无法割舍大吃一惊(透来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这位年轻人有什么变化?)

4、过渡:是啊,年轻人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成功,这一切都缘自于老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三、研读课文,感受鼓励与尊重。

1、研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1)师:是啊,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令“我”感动,也令所有的读者感动。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用“——”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反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读、划、说。

(3)集体交流。

●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句子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句子三: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句子四: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与幸福。

(4)出示四个句子,师生接读。

2、研读老人平静的眼神。

(1)师:老人如诗般的语言让人感动着,老人那平静的眼神也令人难忘。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用“~~~”划出,反复读,想一想从老人的心灵的窗户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划。

(3)交流:

出示句子: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4)齐读3个句子。

此时无声胜有声,老人平静的眼神背后,又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写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音乐起)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学生写后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啊!她用真诚关爱的眼神,诗一般的语言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人。怪不得成才后的年轻人在舞台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会不由自主地想——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2)最后,送同学们两段话:(屏幕出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都应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

五、布置作业:

1、完善课堂小练笔,写在日记本上;

2、朗读课文1遍,完成《黄冈小状元》;

3、课外阅读30分钟。

六、学生质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