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推荐17篇)

2023-03-09 16:42:01教案设计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推荐17篇)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文本解读:

课文的第二段只用了两句话讲述达尔文在岛上的考察发现,看起来太平淡无奇,很难找到学习语言的切入点。但其中的个别词语却是潜伏其中的很好的语言因素,如“

考察”、“发现”、“要么……要么……”“奇怪”等。以这些词为空破口,进入文章进行语言学习,对于低年级来说是切实可行的。

文本与社会生活:

文中所提及的“发现”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却给我们一种启示:留心处处皆发现,寻找学习语言的因素,带领学生学习语言也是如此。

文本与学生经验:

文章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在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只存在两种昆虫:一种翅膀特别大的,另一种是没有翅膀的。科学家为了解开其中的迷,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最

后终于解开了其中的迷。

尽管表面看来,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不论是一开始文章所预设的“谜面”,以及到后来揭示的“谜底”,都是十分

有趣的。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到其中的“趣”,也就是要充分借文章之“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兴趣”。

学习目标:

1、紧扣“发现”,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读,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并加以运用。

教案:

文章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结构,是按“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顺序叙写文章,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所以在执教本课第二自然段时,本人力求学生学习语言都紧紧围绕文章内在的逻辑顺序展开,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把这些字词带进课文,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去读懂,加以吸收和利用。

实施

学习语言片断一:“两进两出”悟“考察”。

师:我们常说,学贵有疑,就是说学习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提出问题,现在请把你善于观察的眼光转向第二段,能不能从第二段发现问题呢?边看边用铅笔画出来。

(师行间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划了“考察”、“奇怪”两个词语,板书于黑板上)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书读得遍数多了,就能读懂,请小朋友们把第二段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两个词语。

(生练读第二段)

师:谁读懂了第“考察”?哪个来读一读第一话,老师从他的声音里就知道他读懂得了没有?

生1: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师:老师从你的声音里已经听出,你有一点读懂得了。如果能把“考察”用动作做出来,那就说明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可不容易呀,可要好好练习啊!

(学生边读边练习加动作)

师:谁来加上动作试试看?

生2: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读后,往左右各看了两眼)

师(模仿该生动作)述:有点像考察了,请小朋友们都看看图(实物投影展示图)上的达尔文是怎么“考察”的?可以边读边学着做一做,还可以加上你自己考察的动作。

(学生练读中做“考察”的样子)

师:这次,谁愿意到前面来考察?

生3(来至讲台上):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读完,该生做出象是在专心致志看一件什么东西似的样子)

师:达尔文,你在考察什么呢?

生3:我是在考察昆虫。

师:发现什么了?

生3:我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师:刚才考察的那位达尔文也来考察一下吧!

生2上讲台表演读,这次较之第一遍,有很大提高。(师带头为他鼓掌)

师:让我们跟着这两位达尔文也来考察一下。(用手示意)有一次,——

(全体学生练习这句话)

学习语言片断二:纵向拓展用“奇怪”

师:我们用熟读课文,看课文的插图,用动作做一做的方法,读懂了“考察”,现在大家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或者其他的方法读懂“奇怪”呢?

(学生各自练习)

生4:他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读时,满脸疑惑,并侧过脑袋,用一根手指指着脑袋。)

师:请你上来为大家读一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看他有没有读懂奇怪?

生4上讲台来再读,读时,两条眉毛几乎拧到了一起,表情较之刚才还要出色。

师:他读懂了吗?

生5:他读懂了,他脸上做出了“奇怪”的表情。

生6:他读出了“奇怪”的语气。

师:他用“语气”和“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读懂了“奇怪”。你们能做到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读懂“奇怪”呢?还不快练!

(学生练习得十分起劲,各自都做出了“奇怪”的表情,部分学生还兴致勃勃的表演了起来。)

师指名读。

生7边读边呈现出满脸疑惑的神色。

生8边读边比划着昆虫翅膀的大小,读后做出一副愁眉不展的神色。

生9读后,还喃喃自语:奇怪?怎么这儿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

师:是呀,只要我们像达尔文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奇怪的事情。比如:小红发现母鸡总是围着鸡窝转,感到很奇怪。还有:奇怪!太阳怎么不从西边出来呢?

教师出示投影:

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句式说一句话。

生11:我发现头上有白头发了,感到很奇怪。

生12:奇怪!我掉了的牙怎么还不长呢?

生13:我发现我的声音从录音机里传了出来,感到很奇怪。

生14:奇怪!今天我们上课怎么用话筒呢?

……

总结:

正如在“文本解读”中提到的,课文的第二段虽短小却是文章的一个重点段落,以抓关键词为突破口去学习课文的语言,是我所采用的引导方法。但如何更好地让学生“

读得进,悟得出”呢?我想越俎代庖是绝对不是上上之策,告诉他去做做这个词的表情,那个词的动作,学生不但处于被动状态,最主要是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于是我就想何不放手来个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不懂的字词,然后再通过自己阅读,将课文语言吸收进去,再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驾驭课文语言。最后,再将内化了语言加以运用。这种学习语言的方式与课文的叙述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所遵循的模式是:“发现语言因素——感悟语言因素——悟出语言因素——积累运用语言”。

最后的学习效果正是应验了那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学得既主动,又轻松,创造性地吸收了课文语言,创造性地将他们演绎出来,更创造性地进行了运用。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 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 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本课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2.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m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 范读课文。

三、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4.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5、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6、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岛因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本。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课堂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

究()观()校()白()

穷()现()较()百()

二、一字开花。

反()()()

容()()()

存()()()

研()()()

三、生字回家。

板书设计:

7有趣的发现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4

单 元 第二单元 课题 7、有趣的发现 课 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上课周次 第6周 设计者 刘陵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教学具 准备 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教师归纳总结:这个有趣的发现是谁发现的?他发出了什么?这个发现有趣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有趣的现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4人小组练读课文,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比一比,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或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这个有趣的发现是谁发现的?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简介达尔文。 2、达尔文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有趣在哪里?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第1幅插图:达尔文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在小岛上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有趣在哪里? (3)看到这个现象后达尔文觉得怎样?为什么会感到奇怪?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有感情地练读第2自然段。 3、为什么岛上的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没有翅膀?那么,翅膀小的昆虫到哪里去了?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交流自己的自学所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一说。 (2)再读第3自然段第2—4句,讨论:在这几句话中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讨论: ①岛上经常刮大风是由岛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观察第2幅图。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岛上的风很大? ②当大风来临时,没有翅膀的昆虫是怎样避过或顶住大风的?是不是所有的没有翅膀的昆虫都不会被风刮到海里淹死?(指导学生理解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 (3)归纳总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岛上昆虫存在着这些有趣的现象?这种有趣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达尔文是怎样找到答案的?齐读第3自然段第1句,这个答案的得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有感情地练读第3自然段。 4、这个有趣的发现有什么重要作用? (1)齐读第4自然段。 (2)教师简要说明: 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的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又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发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他第一个对生物的进化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达尔文后来在“进化论”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与这一发现是分不开的。 四、朗读全文,练习复述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练习复述课文。 复述指导:按照“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顺序练习复述。 五、作业设计 达尔文从小能仔细观察事物,有一种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所以后才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今天老师请你们当一名“小达尔文”,到生活中仔细观察,发现有趣的现象,并开动脑筋找一找答案,以“我的有趣的发现”为题写一篇小报告。 板 书 设 计 翅膀大的 生存下来 有趣的发现 没有翅膀的 适者生存 翅膀小的 消失了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的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19 有趣的发现

2、 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m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 范读课文。

三、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 当堂巩固。

1、 熟读课文。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 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 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 指名学生读课文。

3、 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 指名试复述。

三、 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 ) 校( ) 容( ) 应( )

复( ) 较( ) 究( ) 因( )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 ) 有趣的( )

认真地( ) 著名的( )

仔细地( ) 重要的( )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 )所以( )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19 有趣的发现

2、 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 范读课文。

三、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 当堂巩固。

1、 熟读课文。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 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 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 指名学生读课文。

3、 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 指名试复述。

三、 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 ) 校( ) 容( ) 应( )

复( ) 较( ) 究( ) 因( )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 ) 有趣的( )

认真地( ) 著名的( )

仔细地( ) 重要的( )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 )所以( )

那些翅膀不大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生字卡 课文录音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有趣的发现

2 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闯三关 (1)抽读生字卡片 (2)试读课文 (3)指名读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给著名找个近义词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词

2、回忆已学内容,巩固“考察”词义,冠以全班考察员头衔

二、了解现象,发现问题

1、考察员们,你和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自读课文说一说

“要么……要么……”换成“不是……就是……”帮助理解有趣现象

2、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面对这种有趣的现象,你会发现什么问题?

3、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大的和没有翅膀的昆虫,而没有翅膀小的昆虫呢?同学们说说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请研究员们组成研究组研读地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自主展示

1、小组研读地三自然段解决问题。

教师点拨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思考:“经常刮大风、不会飞”“翅膀大、顶住”“翅膀小、能飞、顶不住”(相机板书)

2、自主展示结论。

学生自由选择方式展示结论。可能会采用的方式有:讲解、表演……

指导用句式“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最终评学生们为“科学家”,得出适者生存的终极结论。

3、品味感受,感情朗读。

四、朗读全文谈收获

教师介绍达尔文,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激励学生从自然界中发现有趣的现象,研究这些有趣的现象。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只要把主要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三、写一写

板书:

有趣的发现(适者生存)

翅膀大

因为 翅膀小 大风 所以……

没有翅膀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讲达尔文在岛上发现昆虫,昆虫要么是没有翅膀的,要么是大翅膀的,经过达尔文认真的研究得到了岛上的昆虫为什么会是要么没翅膀,要么是大翅膀的真正原因。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良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破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和关键: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3自然段,读中贯穿词语训练。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问学生:“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2)读通文工中的长句。(3)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

1自已读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文""反""研":都是前鼻音。

"存":读平舌音。

"容"声母是"r"

"易"","研":读整体认读音节。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 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2)(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学生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后,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5、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6、齐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

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鸟---岛交----较穷-----究在-----存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课文要点:

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例研修心得

《有趣的发现》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我们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为此,设计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提供实物,搭建平台

文章是理论性相对有趣。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受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昆虫和学者的陌生,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认知、理解。《有趣的发现》所要讲的是我们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和研究总结,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提供一定的实物来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出示学者的头像和昆虫标本等。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现在都在进行课改,对现代的孩子不能一堂罐,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在教与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教学时用实际的实物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开发思维,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面对的各种动物及生物我们不理解时怎么办?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因为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活用了课文,使教学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要打破了封闭的一堂教教学格局,要使教学深入教材又超越教材,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三、在读、写、说中让学生抒发情感。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读、写、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学生直抒胸臆的重要方式。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抒发自我情感和思想,在教学设计里要设计了一些让学生直抒内心情怀的问题。如:“你们对昆虫害不害怕啊?如果没有昆虫我们怎么办呢?面对现在许多人在杀害昆虫你想说点什么呢和做什么呢?”这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感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有:实物展示少,对学生的思维力度开发不够等。总之在一次次的教学中我不断的成熟,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国培总结

在本次网络研修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为此,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在学习的日子里,许多优秀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该抛弃什么。通过学习让我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现将本次学习收获总结如下:

1我更深的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

2、我更加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和地位。长期以来,教师被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师道的尊严、“程门立雪”被视为教师的规范和模范。视频里各位专家指导的风采、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领悟到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不要把自己当做“导演”,而是把自己当“演员”,与学生打成一片,有意地把自己也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中,以宽松和谐为主色调,教学内容注重开放性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和引导,避免给予。这才是真正的教师!

3、我体会到了一定要改革教法,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以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只按照教科书原版复制,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没有激情的、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了。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协调发展。改革教法,真的势在必行!

4、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排一下队,要发展性的评价学生、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5、我更加热爱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定有各自的故事,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大爱”之心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开启他们的心灵,因材施教,从而使之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本次国培让我拓展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8

抓住关键词语 精读课文

——苏教版教材第三册《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旁“车”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由老师问向学生问转变。让学生通过读书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尊重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导入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理解“有趣”的意思。鼓励学生读题目质疑:是什么有趣的发现?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指导认读生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师再相机补充达尔文的资料。读好“著名”。换词“有名,闻名”等理解达尔文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

四、指导写字。

第一课时(详案)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有趣发现。

2.指导学说读好三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从而领悟适者生存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填空:达尔文是()年前( )国著名的(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达尔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1. 老师:有一次,达尔文出去考察,来到了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达尔文是在哪儿,他在岛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奇怪的现象呢?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3.指明学生回答,交流,理解:“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出示句子,再指导读句子,突出“要么……要么……”指导理解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形态,不是翅膀特别大,就是没有翅膀,没有第三种形态的。

4.指导句式练习: 要么 ,要么 。

5.如果你也在考察的队伍中,你看到这现象,你会觉得怎样?指导读好“奇怪”一词。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规律。

1.老师:达尔文看到这奇怪的现象,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标出一共有几句话,用符号标明。

3.指导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许多、反复、终于”认识达尔文做研究的认真态度,以及感受他做研究的刻苦精神。(你猜猜达尔文会捕捉多少虫子,怎么捕捉?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达尔文一词又一次进行观察考证,反反复复若干次。)

(2)经过反复的研究,达尔文找到答案没有?答案是什么呢?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一找,并用“ ”画下相关句子。

(3)指明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句子,再指名分句子朗读,说一说每句话意思。

(4)模拟表演,理解句子。

学生分成三大组,一组翅膀特别大,一组翅膀小,一组没有翅膀。

老师扮成猛烈吹来的狂风,吹向第一组:第一组学生不动,老师问:你们怎么还没有掉进大海里去?第一组回答:我们翅膀大,能顶住大风,所以不会被你吹走的。

类似方法吹向第二组第三组,帮助学生感受小翅膀的顶不住大风,被吹进大海,而没有翅膀的根本没有飞行,藏在地上草丛里,自然也不会被吹走。

(5)学生再次回忆,老师板书,帮助学生深刻识记:

翅膀小的 顶不住大风 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 顶住大风 生存下来

没有翅膀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活下来

4.指导学生朗读时对翅膀大的昆虫和无翅膀昆虫能适应岛上的生存环境而感到高兴,对小翅膀的昆虫因不能适应生存环境而遭淘汰寄予深深的同情。

5.指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课题中的“有趣的发现”。老师简要介绍:适应大自然的就活下来,即所谓适者生存。

【设计意图:达尔文又怎样找到答案的呢?答案又是什么呢?紧扣这两个问题,课堂以读为主。学生在读中能得到情感体验:对翅膀大的昆虫和无翅膀昆虫能适应岛上的生存环境而感到高兴,对小翅膀的昆虫因不能适应生存环境而遭淘汰寄予深深的同情。师生模拟表演,是让学生结合已经获得的语言经验对已经熟悉的课文内容进行的个性加工,进一步得知岛上昆虫的体形特点与能否适应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达尔文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1.这一次太平洋的考察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达尔文的这个有趣的发现,对他后来的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吗?老师谈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正是从达尔文的这次研究开始的,所以这个发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播放图片,了解达尔文的科学研究进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科学研究故事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科学。】

板书:

翅膀小的 顶不住大风 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 顶住大风 生存下来

没有翅膀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活下来

适者生存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意蕴深刻,值得细细研读的记叙文。课文叙述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考察,发现了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的严谨作风,同时揭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了解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和知道达尔文为什么会知道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的原因所在,这是我们的教学重点。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较少,观察大自然的经历更少!因此,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达尔文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和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学生之间的评价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具体,能力强的孩子能做小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生字,分析难记或易错生字,教师做是适当点拨即可。课文标题中的“有趣”,是用于修饰“发现”的,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喜爱。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要发达得多。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可以起到深入理解书面文字的效果。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本学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认识本课的9个认读生字,10个四会生字,还能做到正确美观的书写。认识“较”的新偏旁,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文章的学习,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学习他在科学研究上善于发现,乐于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也能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图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它们吗?

2.同学们都十分善于观察,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和发现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写课题,“趣”是该课的一个认读生字,在板书时可以重点教学该字的读音。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发问:(如: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为什么是“有趣的”发现?是谁有了新发现?等。教师适当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自然段序号。(2)把难读的和带有生字的新词在文中圈出来,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采用小老师领读的方式,带拼音学习生字词。

百年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有趣 著名 考察 因为 淹死 而且

(2)去拼音后,由小考官采用开火车读,男女生竞赛读,全班抢读等方式全面进行检查。

重点强调:“容”字的读音、“较”字的偏旁、“达”“存”字的字形,并联系具体句子和生活实验指导学生比较“考察”与“观察”两个生词的意思。

(3)同位互读,相互检查,并给予适时评价。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对朗读进行点评。

(5)交流:通过读课文,你自己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针对板书质疑的相关问题,把“谁有新发现?”擦去。)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用换词法或结合具体语境重点理解“著名”的意思)

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达尔文发现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完之后,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1)学生谈及“考察”一词时,请学生一起观看达尔文在岛上观察昆虫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考察”,与“观察”有什么不同,然后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物学家考察时的照片,让学生更好的领会“考察”与“观察”的区别。

(2)在谈到“他发现了什么?”这一话题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a.“要么”换词理解。

b.读句子。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c.交流:达尔文心里会怎样想?

2.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后,达尔文是怎样做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理解、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气。)

a. “许多”:达尔文要捉来各种各样的昆虫,有翅膀的,没翅膀的,翅膀大的,翅膀小的,多么辛苦啊!——(指名读)

b. “反复”: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比较”可以换成什么词?

是啊,达尔文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比较中找到答案的,这种认真研究的态度是多么可敬啊!——(指名读)

c. “终于”:这个答案,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比较才得出的,多么不容易!——(练习读出相应的语气)达尔文的努力有了结果,此时他该是多么高兴啊!——(练习读出相应的语气)

3.那么,答案是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三、四句话,学生自由读)

(1)师生合作引读。

“……因为……就……因为……也……便……”

(2)这是达尔文经过反复研究之后的新发现,你觉得有趣吗?说说你的理解。(指名交流)

随机板书:

没有翅膀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翅膀特别大 能顶住大风 能生存下来

翅膀小 顶不住大风 逐渐消失

(3)从达尔文这个有趣的发现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动物形体特点与适应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适者生存……)

4.自由读2.3自然段。

小结: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达尔文科学研究的兴趣;经过反复观察,他终于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指名学生谈)

教学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简介达尔文的科学研究成就,使学生明白达尔文的这个发现对他以后的科学研究所起的作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朗读全文。

2.交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你认为达尔文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五、写字

存:共六笔。独体字。撇笔稍长。第四笔为横钩,第五笔为弯钩。

研:共九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较:共十笔。左右结构。各占一半,居竖中线两侧。新偏旁“车”读做“车字旁”笔顺为横、撇折、竖、提。

(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工整的范写,指导重点笔画。注意指导写字姿势,通过大屏幕展示优秀作业,树立典范)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除了达尔文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呢?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没有翅膀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翅膀特别大 能顶住大风 能生存下来 适者生存

翅膀小 顶不住大风 逐渐消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可从达尔文的精神和自己的感受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交流:课后,你都查找了哪些科学家的故事?

三、学习复述课文

1.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层次。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2)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围绕“有趣的发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完成填空:

围绕“有趣的发现”,先写达尔文到海岛上考察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写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最后写他终于找到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照板书和课件屏幕,练习复述。

(1)指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复述”?“复述”与“背诵”有什么不同?

(2)同位互相练习复述。指名复述,评议。

四、写字。

文:共四笔。独体字。第一笔“点”和捺笔的交叉点均在竖中线上。

反:共四笔。独体字。要注意的是: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直撇。

百:共六笔。独体字。指导时须与“白”字区分开。首笔横应写得长一些。

达:共六笔。半包围结构。须注意的是:先写里边的“大”,但第三笔是点,后写走之。最后一笔为平捺。

究:共七笔。上下结构。写“九”字时注意笔顺。先写撇,再写横折弯钩。

易:共八笔。上下结构。上部的“日”略窄长,下面的“勿”要写得宽大一点。

容:共十笔。上下结构。写“谷”时,要注意的是:上面部分是分开的,下面是个“人”。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

究( )观( )校( )白( )

穷( )现( )较( )百( )

2、一字开花。

反( )( )( )

容( )( )( )

存( )( )( )

研( )( )( )

3、 选词填空

考察 观察

a 通过仔细( ),丁丁写出了一篇好文章。

b 探险队员到冰岛上( ),发现了不少秘密。

六、布置作业

把《有趣的发现》这个故事复述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考察发现————→观察比较————→找到答案

……因为……就……

要么……要么…… ……因为……也……

……便……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0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

(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3、指导写法:除“比较”的“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好笔画较少的词,关键在于找到,关键笔画。分析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4、描红,抄写

有机结合 理解课文《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有趣的发现》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课文内容框架: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为了让孩子们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板书演示帮助理解

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在不断增大,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都设计有效的板书,教学《有趣的发现》也是如此。应该来说,这篇课文的复述更有赖于板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孩子:达尔文在小岛上发现了一个怎样有趣的现象?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相机板书了:

发现

特大翅膀

没有翅膀

小翅膀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学第三小节,自己去找原因。在一起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又相机板书了:

大风吹来 结果

能顶住 生存下来

不会飞 不大可能被淹死

能飞却顶不住 逐渐消失

再根据板书重述一遍课文内容,显得比较容易,孩子们也理解了刚才的疑问。

二、说话训练加深理解

根据板书,让孩子们用文中的“因为……就……”、“因为……也……”来进行表达,孩子们表达的过程就是再理解的过程,表达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情境表演强化理解

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我让6个小组的孩子自由选择任意一种昆虫,进行大风吹来时的不同结果的表演,并进行了相关的提示,比如一人表演风,一人解说,其余人表演时注意表情、手臂等,孩子们进行了彩排,然后分组上台表演,尽情的情境表演,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欢乐,同时也是强化理解的过程。

后记:后来布置孩子们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父母们都反馈过来,说将得很到位,表述与课文内容相差甚少,而且还有动作表演。所以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活动的课堂,在快乐中提升理解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过程,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及相关情况说明: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第七课《有趣的发现》。课文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一次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了只有适应了环境的变化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对于本班学生来说,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点他们都能做到。但对于课文中表现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可能并不能很准确的把握。其次,四人小组内讨论问题的学习方法并不陌生,关键是如何更好的配合,如何有效的自主学习,这些都学要加强练习。 几点说明:文章中安排了一些句式练习,如“要么----要么---”“因为---就----”,这要求用别的句式来表达与其一样的意思,这对于他们要求过高了点,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教者就有意的安排了这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复述第三自然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可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体会达尔文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的科学精神。 环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备注 明确自学重点(3分钟) 自学重点: 通过达尔文对岛上昆虫的研究,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体会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并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复习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叫----,哪位同学能够再向大家介绍这位科学家? 课件呈现课题 围绕重点自学 (25分钟) 自学方法 1.自己轻声读课文,读通句子。 2.用“——”画出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3.用“~~”画出经过研究,他知道了什么?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达尔文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小组交流 方法:交流,补充,总结,质疑 全班交流 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点拨。 关注小组按照要求学习,并随机对文中“要么----要么----,因为----就----”进行小组说话练习。 以引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点拨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件呈现自学方法 (师) 汇报:指名分段朗读,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讨论自学未解 (2分钟)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而定,教师不强加。(考察与观察区别) 适机处理 若是出现疑问,可让别的小组帮助解决。 点拨自学得失 (3—5分钟)

1 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表扬 2 这个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觉得达尔文是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一个高度) 巩固自学成果 (3分钟) 完成练习 出示幻灯片 板书设计 (2分钟) 7 有趣的发现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2

课题 7、 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课时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 2、板书课题,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 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3) 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3、朗读课文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2)齐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那你能回答我们刚才上课提出的问题吗?解决简单问题,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再说说达尔文是个什么人?说说著名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4、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交----较穷-----究在-----存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要上随文识字教学模式的研讨课,所以这一课时的教案就全改了。如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夏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出示达尔文像)他是——达尔文(词语卡片出示)。 对达尔文你了解多少呢?指名说。 书上有一段文字是这样介绍他的。(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读、指名读。) 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汇报。(出示词卡:一百多年前)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词卡:著名)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和他有关。齐读课题--《7.有趣的发现》 2、解题. (1)从课题我们知道了这个发现十分“有趣”(出示词卡:有趣 指名读)"有趣"是什么意思呢? (2)真想知道这个发现如何有趣?就让我们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 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3) 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朗读课文 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纠正读音。 三、理解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你读懂了什么? (1)、(在哪儿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作为一名博物学家,达尔文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出示词语“考察”,提问:什么是“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原因。 相应在黑板上贴出大翅膀、小翅膀和没有翅膀的代表图。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到第三自然段中找答案吧! 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2、出示第一句: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找到答案很容易吗? 3、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许多 反复观察比较 终于) (1)“许多” 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生答(师述: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2)“反复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是为了什么?“反复”一词说明了什么?(师述: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师述: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4)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4、这个答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自读后三句。 (1)指名读。纠正读音。(出示“因为”指导读音) (2)你读懂了吗?你能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来为我们解释一下,在同样的条件下,这三种昆虫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请学生就其中一种作分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经常刮大风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指导学生认读“淹死”“生存” 5、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6、讨论:小朋友,从达尔文的发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教师简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词语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指导写字。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在习字册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时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扩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你读懂了什么?(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质疑问难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许多、反复、终于) (1)“许多” 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反复”一词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8、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呢?请小朋友继续读第三自然段。 9、答案是什么?有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0、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1、讨论:小朋友,从达尔文的发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教师简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移进第一课时) 三、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作业设计 1、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 ) 有趣的( ) 认真地( ) 著名的( ) 仔细地( ) 重要的() 2、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 )所以( )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板书设计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有趣的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 逐渐消失 课后记 因为要对全区开一节随文识字的研讨课,所以选择了课文《有趣的发现》,第一,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都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比较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出示词语,符合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第二,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只要学生读懂了文章就比较容易感悟。为了能使教学效果更好一些,所以,我在三个班级都上了这节课,上完以后真是感悟很多,特别是学生的特点真的不同,教师对学生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真的很重要!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为了符合随文识字的要求,我在课文的导入部分采用了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一谈对达尔文的认识,这样很快就进入课文第一小节的学习,因为第一小结就是对达尔文的一个介绍。在谈话的过程中,三个班的孩子表现得就不一样,四班活跃,了解不少相关知识;二班简单,只说一个词语,例如“科学家”就没有了,六班的孩子预习过课文,基本就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所以,后来出示的第一小节学习很轻松,学生很快就从“一百多年前” “英国”“著名”“科学家”等词语中找到相关信息,并解决了这一段生字的认读难题。 接着便让孩子自读课文,抛出一个疑问引导孩子到文中去找“达尔文在哪里,有了这个有趣的发现,这个发现是什么呢?”很快孩子就找到了地点,于是就进入第二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这个现象的奇怪之处时,四班的一个哈孩子很快就准确的说出来,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进入了词句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而在二班和六班上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引导,“我们平时看到的昆虫包括什么样的呀?”孩子才反应过来,而这样的问题都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随即提出来的。 在教学第三段时,我问学生“你觉得达尔文找到答案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六班的孩子很快找出了“许多”“反复”“终于”,但其他两个班的孩子也需要老师的点播。 差异性最大的是在理解有趣的发现是什么的过程时,孩子都能读明白意思。但在二班上的时候,有孩子就提出了质疑“老师,那些翅膀小的昆虫也不一定都被吹到海里去,他们有的也躲在洞里,或者躲在树叶下呀?”“还有,没翅膀的昆虫可能也被吹到海里去.” 这个问题,我是没有预设到的,在四班上课时也没有遇到的。但孩子问得很合理,于是,我就让他们仔细读书,从文中我去找答案,但由于孩子们都很执着,觉得自己的疑问很有价值,死抓着不放,就不能好好去想答案了,最后只能由我来告诉他们“经常” “不大可能”“逐渐”这些词的妙用。后来在六班上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注意这些词语,并做好了词语卡片,准备应付孩子的突然袭击。结果孩子们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快就说出了原因,没有在这里过多纠结。反而到了揭示文章中的道理时卡了壳,说不出“适者生存”的意思,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孩子读的书不够多吧!相反这里四班和二班的孩子都说出来了。 总之,这节课除了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更让我感受到,教师是否能准把握学生的学情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有趣的发现》是教科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只有两种昆虫:一种翅膀特别大,另一种是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的。科学家为了解开其中的迷,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呈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课文第二自然段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性,它用了“由于……就……”、“因为……所以……”、“由于……便……”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对奇怪现象的原因进行科学严谨地分析,使我们读起来清楚明了。

学生分析:

尽管表面看来,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不论是一开始文章所预设的“谜面”,以及到后来揭示的“谜底”,都是十分有趣的。所以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到其中的“趣”,也就是要充分借文章之“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奇怪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向达尔文学习,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

教材处理:

全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我重点进行了词句训练。

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向我们介绍达尔文,所以我把它当做资料在课的伊始介绍给学生。第二句是一个长句子,于是我在初读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停顿。第三句话是写达尔文发现的奇怪的现象,和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把它作为重点训练的内容,通过练习用“要么……要么……”说话和看图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把它分成两部分来理解。一部分是研读第一句话,引导学生抓住“许多、反复、终于”等重点词语来体会达尔文刻苦研究的精神;其它几句为另一部分,这几句话用了三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向我们介绍了这种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本文的精髓所在,所以我把它作为本课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体会最后达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的目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复述,所以我把”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奇怪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为本课难点。

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一生的影响,简单明了,所以在教学时把它作为了略讲部分。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简介导入,引入课文。

虽然在上学期快乐读书屋《科学的大门》中学生知道了达尔文小时候很热爱大自然,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距今遥远的外国科学家,学生还是知之甚少。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并以此导入,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的第一句话也是介绍达尔文的,所以我在课前的时候当做资料和学生交流,既和学生此时的学习需求合拍,又分散了课文的重点,使学生易于接受。通过换词帮助学生理解了“著名”,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第二板块: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自由读后,我让学生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这样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桌的合作读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读书展示的机会。指名读不但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读书状况,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听、评的训练。这样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多数学生基本上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板块:品读感悟,了解内涵。

在细读课文中,我重点解决两个问题:达尔文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在第一自然段中解决。通过自由读书,我让学生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用大屏幕出示出来,便于学生集中研读。学生通过读知道了岛上的昆虫有两种情况:一种翅膀特别大,一种是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而把这两种情况连接到一起的是“要么……要么……”。为了深入理解,我让学生用“要么……要么……”练习说话,使学生感受到“要么……要么……”连在一起用,表示在两种情况中选择一个,为什么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情况呢?此时学生心中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接着通过看这两种昆虫的图片,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为什么岛上没有翅膀不大的昆虫呢?而这,也正是达尔文感到奇怪的原因,使学生的思想和达尔文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继续读书的兴趣。

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二自然段中解决的。我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两部分来理解。首先让学生通过读书知道达尔文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这段的第一句话:达尔文找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我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来体会的方法理解句子。学生从“许多、反复、终于”等词语中感受到了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精神,最后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学习剩下的三句话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这三种昆虫生存或消失的原因。通过找“由于……就……”、“因为……所以……”、“由于……便……”等三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使学生明白这三句话的写法相同,都是先写原因,再写结果,这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答案的真相。然后把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句子去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种奇怪的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指导了学生复述课文,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汇报了自己收集的有关达尔文成就的资料,使学生知道了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从而激发自己向达尔文学习,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

最后齐读课文,不但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规律,而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并联系《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

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掌握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换词语来理解、从字面去理解等,还会认识到理解重点词语能帮助我们深入地体会句子的意思。学生的语言会得到发展,思维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会受到激励,他们也一定想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但是由于对学生不了解,我自身能力有限,所以有些地方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紧扣“发现”,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读,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并加以运用。

3、利用“考察”、“发现”、“要么……要么……”“奇怪”等。以这些词为空破口,进入文章进行语言学习。

【活动方案】

活动一:探究发现昆虫奇异现象

1、读读课文,说说岛上有什么奇异的现象?自读第2自然段。

2、想想这里写了几种昆虫?(3种。翅膀大的、翅膀小的、没有翅膀的。)

3、当大风吹来的时候,它们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1)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生边说边表演,其乐融融。

生:我的翅膀太小了,狂风一吹,我的小命就难保了,(说着往旁边一倒,面带恐慌的神情)想不到掉进海里,淹死了。(鼓掌)

生: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昆虫,大风来了,我就躲在岩石下、草丛中,仍然可以继续爬行。(说着竟钻下了桌肚里…)

生:我最自在。没有风的时候,我自由地飞翔;大风来的时候,我就飞到安全的地方。(一边说,一边用两只小手不停到煽动)

活动二:探究发现找答案

1、达尔文为解昆虫奇异翅膀之密,都做了哪些实验?

默读3自然段第1句话,画出相关词。

2、只要我们像达尔文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奇怪的事情。

比如:小红发现母鸡总是围着鸡窝转,感到很奇怪。

还有:奇怪!太阳怎么不从西边出来呢?

活动三:探究方法复述课文

1、整体把握,抓好纲目,归纳大意:

(1)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2)达尔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3)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规律。

(4)达尔文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板书,抓关键词回顾各部分内容

逐句引导读懂,理出线索: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检测反馈】

出示投影: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5

课例:

苏教版第三册《有趣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岛上有什么奇异的现象?

生自读课文,相互讨论。

(投影出示一段话: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刮到海里,便逐渐地消失了。)

师:我们一起来念念这句话,想想这里写了几种昆虫?

生:写了三种。

生:翅膀大的、翅膀小的、没有翅膀的。

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它们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展示课件)

生在课件的感染下,自发地做出了各种动作。

师:谁先来演示一下,再告诉大家,你都遭遇到了什么?

生边说边表演,其乐融融。

生:我的翅膀太小了,狂风一吹,我的小命就难保了,(说着往旁边一倒,面带恐慌的神情)想不到掉进海里,淹死了。(鼓掌)

生: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昆虫,大风来了,我就躲在岩石下、草丛中,仍然可以继续爬行。(说着竟钻下了桌肚里…)

生:我最自在。没有风的时候,我自由地飞翔;大风来的时候,我就飞到安全的地方。(一边说,一边用两只小手不停到煽动)

……

思考:

过去,在以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上,教师需要营造一种高度紧张、严肃有序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排除各种外在因素,努力将学生们的有意注意及行为统一到计划中的学习需求上,并通过奖惩手段维持课堂纪律。但是,在以学习者知识的主动构建和学习者情感、态度、意志的积极发展为价值的新课堂上,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于帮助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习者充分感受到课堂中的安全、轻松、欢愉,从而释放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的情感因素,以张扬他们的个性。

这些,都在本课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是教者亲切地提问,如“我们一起来念念这句话,想想这里写了几种昆虫?”无论是教者精心设计的课件,或者是教者努力创设的课堂情境,无疑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即课堂中教师的活动都应该服从并服务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创造。因为只有学习者的手脚不受束缚,才会闪现出他们的灵性与智慧;只有学习者的思想不受压制,才回迸发出他们创造的火花。这样才能实现积极有效地学习。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6

课文《有趣的发现》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一定果。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新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前一阵,我们教室后面的小树上叶子一下子全没有了,我们班有不少小朋友都在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树上有许多毛毛虫在吃树叶。

师:哦,你们找到了树叶不见了的原因,这是你们的发现。

师:我们现在再去看这棵小树,又看见了什么?

生:树叶长出新芽了,虫子不见了。

师:这是你们的又一个发现。

(师板书——发现)

师:“发现”的意思就是——

生(抢着答):就是看见的意思。

师:对,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说的发现就是“发觉、看见”。我们对小树的观察。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原来是虫子吃掉了树叶。那么课文题目也是“有趣的发现”,课文里讲了怎样一个有趣的发现呢?究竟发现了什么?如何的有趣?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用简短的过渡语导入本课的教学。)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课文的第一节介绍了科学家达尔文,我在请学生读课文之后相互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什么词?在学生交流反馈之后,我又接着这样问:为什么说达尔文是为著名的科学家?他是怎么会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呢?这样的提问,会换起学生对科学家达尔文的好奇,使得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达尔文。

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再读课文第二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课堂,把自己化作课文内容的一分子,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想象自己处于现场,我与科学家达尔文一起观察事物。整个教学情境的铺设由始而终,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从自主参与学习中主动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分析课文的能力。用“想——说——做”深化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

在读了课文达尔文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达尔文,把那种“奇怪“的感觉说出来。由于学生非常投入: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种吃旁小的昆虫的,怎么会在这个岛上就看不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语气到表情,学生可以说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础上,老师悄悄过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是那样的自然而活泼。

三、拓宽语境,鼓励质疑

学生不敢质疑,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尊心理;二是紧张心理。因此,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关键是消除这两种心理。教师要善于摆正与学生相对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踊跃提出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教学中提倡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师生谈话轻松。教师的提问以启发式、商讨式为主,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谈、议自由,以开拓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体现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变语文教学课堂为思维与各类活动的天地。

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节时,师问:你觉得达尔文找到答案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许多”“反复”“终于”,可是赵子涵却把小手举得高高:“老师,我有补充!”他的小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我觉得‘捉’‘观察’‘比较’这些词语也能体现出他的不容易来。比如观察,他必须有一定的目的去看这些昆虫才叫观察……”很显然,他已经完全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或者在他的眼里,正向放电影一般出现着科学家忙碌的身影呢!“哗——”其他学生被他的回答感动了,于是更多的小手举起来了:“老师,我知道‘比较’就是把一样东西和另一样东西比。”“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岛上只有两中昆虫了,我来读这一段”……

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已经不再需要那样“努力”地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了,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的时候,他们应该都能体会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在上述操作中,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还不够尽善尽美,但我正在努力朝着语文教学新课改的目标前进着。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要求:

1、学习两个生字“达” “文”。

2、理解课文,让学生知道岛上的昆虫为什么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

3、能正确且比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生用“发现”说一句话。

2、谈话:今天我们学习《有趣的发现》(板书课题)

3、 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自学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边读边思考:有趣的发现是什么?是谁发现的?

2、读情况交流。

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相机学习“达”和“文”。

3、理解课文。

(1)、学生简单介绍达尔文。

出示:①、达尔文是( )国( )年前著名的科学家。

②、达尔文是( )年前( )国著名的科学家。

(2)、看投影。

达尔文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读句子)

岛上的昆虫有几种情况?还缺少哪一种情况?

如果你是达尔文会想什么?

(3)、达尔文怎么做的?理解:反复观察比较

(4)、他找到了什么答案?

有几种情况?跟三种情况的昆虫代表对话。如:小毛毛虫,这个岛上经常刮大风,大风来了你怕不怕?为什么?

相机板书: 没有…… 不会飞

……特别大的 能顶住……

……小的 顶不住……

对照板书用因为所以归纳总结,补板书:不大可能……

生存下来

逐渐消失

(5)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6)谈话:

这就是达尔文的有趣的发现,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达尔文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怎样伟大的成就。

4、齐读全文

5、指导写字。

6、附板书:

没有…… 不会飞 不大可能……

有趣的发现 ……特别大的 能顶住…… 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