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莫高窟》(推荐16篇)

2023-03-23 13:02:01教案设计

《莫高窟》(推荐16篇)

《莫高窟》 篇1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莫高窟是——

相机板书: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3、是呀,莫高窟是(出示,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走进《莫高窟》去一饱眼福吧!

播放图片。

5、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彩塑?壁画?还是藏经洞里的文物?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二至四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

6、各自朗读。

二、汇报交流

1、彩塑、壁画、藏经洞里的文物,哪样给你印象最深?

2、好我们先来看壁画。莫高窟的壁画有何特别之处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或句。

(一)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学习情况。

1、莫高窟的壁画有何特别之处呢?指名答。

“有四万五千多平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从这句你看出了什么?

面积大、宏伟瑰丽

“四万五千多平米”有多大?我们演播厅地面最多150平米,算一算,有多少个演播厅大?(30)

壁画面积真大呀!能读出来吗?齐读。

2、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从这句你看出了什么?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谁也找到了这个特点?请你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来。

3、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为什么这样说?指名答。

相机出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4、真是姿态万千呀!还有谁想读一读这两句?指名读。

齐读。

5、想看看文中的飞天吗?

出示图片,

将这些美丽的造型记在脑海中吧!

记住了吗?

出示句式练习,指名答: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

会说吗?

要想说得好,自己再练一练。

谁来说?

还有谁来?

男女生分说,最后一个一起。

6、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与文中的那个词对应?

7、成百上千的飞天还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

出示:敦煌壁画飞天的图片

结合图,展开想象。指名说。

出示: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

9、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拿起书,再读一读文中那最引人注目、成百上千的飞天,把她们的美妙姿态深深地刻在脑海里,齐读。

10、真美呀,难怪书上说“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1、过渡:除了宏伟瑰丽的壁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什么也给你留下了印象?(彩塑)

(二)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莫高窟的彩塑有何特别之处?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或句。

2、“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从这句你看出了什么?

数量多

能读出它的多吗?指名读。

3、还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名答。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从哪句话看出来?指名答。

相机出示句子: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那几个词可以看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你能读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吗?指名读。

齐读。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吧!

出示图片,记住他们了吗?

出示句式练习,指名答:

这些彩塑 , 。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

指名说,齐说。

4、瞧,还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相机出示句子及图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确实个性鲜明,与前面比起来神态各异。

5、看着这一尊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6、游客的反应呢?赞叹这些彩塑真是(惟妙惟肖、精妙绝伦)呀!(用书中的词)

7、学到这儿,你觉得这一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5、让我们拿起书,带着赞美的语气,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将那精妙绝伦的彩塑牢记心间。

16、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经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学习情况。

1、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2、看了录像,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你有了怎样的想法?

3、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瑰宝的热爱、对帝国主义分子憎恨的感情,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三、总结升华

1、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前。如果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们介绍些什么?是彩塑?是壁画?还是藏经洞?找你最感兴趣的,自己先练一练。

2、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三人)

3、 通过对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的欣赏,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对莫高窟发出由衷地赞美(莫高窟是——)出示第五自然段: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难怪诗人王怀让游览完莫高窟,自豪地写下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出示(齐读):

5、此时此刻,莫高窟给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带来的骄傲、自豪,油然而生,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6、让我们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指题)——齐说:莫高窟。

五、课堂练习

《一本通》第64页,第四项“按课文内容填空”。

《莫高窟》 篇2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在古丝绸之路上,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藏着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那就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莫高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莫高窟,再次领略它那迷人的风采。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至4小节,说一说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

是的,课文是从这3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现在请同学们抬头看黑板,看老师将这三方面写在黑板上。

2. 默读课文第2-4小节,细细口味每一个句子,看一看这3个方面分别给留你下了什么印象?

好,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一)彩塑

指名说,相机板书: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指名读句)

2.谁能通过朗读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

指导朗读:

(1)指一男生读 师评读 男生齐读

( 16米多长?我们的教室最多8米,两间教室那么长,谁来读出它的长。)

(2)指名读(边想象边用神情、动作体会,将这两句展示给大家看。)

(3)刚才同学们领略了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把屏幕上的字通过朗读带给大家。

3.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真的站在彩塑面前,其他同学想一饱眼福吗?好,睁大眼睛,跟老师来吧!

(1)展示一组图片。

(2)画得像不像,是的,像真的一样。这就是一个词:惟妙惟肖。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彩塑,想说些什么?

(3)像大家刚才那样你一句我一句,不断发出赞美的声音,这就是文中的一个词——啧啧赞叹。

4.是的,这些惟妙惟肖的彩塑,真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呀!其造诣之精湛,

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烂,气魄之宏伟,令人叹为观止,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老师想请一位女同学朗读第2小节。

这是彩塑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莫高窟不仅有这些精致巧妙的彩塑,还有什么?

指板书,生齐说。

那么,壁画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二)壁画

指名说,相机板书:丰富多彩、宏伟瑰丽。

跟老师一起记住这两个词。

1.同学们老师知道丰富多彩是指数量或种类多的意思,那么宏伟瑰丽是什么意思?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小节,边读边思考,划出能体现壁画宏伟瑰丽和丰富多彩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谁来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句1: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 ,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①指名读句。

②老师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

③多么美丽的图片,谁能把它的丰富多彩读出来。

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

②女生齐读(男生边听边用心看图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2)还有哪儿也体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

句2: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①指名读句。

②是的,这飞天多引人注目啊,他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瑰丽。老师把这幅美景带来了,这特殊的图画需要你闭上眼睛体会,用心感受。(闭眼,静坐)

③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④谁愿意像老师那样读,其他同学用心去感受飞天的美妙。

⑤边想象飞天的神态、动作,边体会她的美妙。

⑥指名读。(配乐)听了他读的你有什么感受。

⑦同学们我们刚才用耳朵倾听,用心感受并体会到了飞天的异常美丽。想亲眼看看吗?仰起脸来,睁大你美丽的大眼睛看大屏幕。

师总结:多么让人陶醉的画面啊,我们不由得称赞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瞧那些飞天,她们舒展双臂,坦然大方;反弹琵琶,纵情歌舞,这还不够,她们还要飞翔;真是宏伟瑰丽,真是栩栩如生,真是丰富多彩,真是形象逼真、精妙绝伦,美不可言。看着她就好像是走进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我们为些而感到骄傲,自豪。

⑧让我们沉醉其中,再美美地练读这段话。

⑨谁能把飞天的宏伟瑰丽通过读出来。

(三)藏经洞

是啊,多么美妙的飞天,多么瑰丽的壁画,多少神奇的莫高窟。莫高窟称“千佛洞”,第17窟藏经洞是神话中的聚宝洞,老师把它带来了请看大屏幕,自由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理解,你感悟到了什么?

1.指名说出你的理解。

2.老师将那段让人痛心的历史故事也带来了,请看大屏幕

出示资料: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7月,法国人怕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

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1914年,斯坦国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

3.是的我们在恨,恨那段屈辱的历史,但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相机板书:屈辱历史)

四、学习第5小节

1.让我们带着骄傲与自豪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2.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得到(板书:举世闻名)

3.它的举世闻名是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让我们一齐赞扬这艺术的宝库,赞扬古代劳动人民。(板书:智慧结晶)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在赞叹莫高窟的同时也应该称赞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小节,第一句话,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莫高窟的风采,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作业:课文在描写彩塑时,用了“有……有……还有……”;写壁画上的飞天,作者又连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写写我们的课外活动或某座花园。你觉得课文中合适的词语也可以用进去。

[板书]

莫高窟

彩塑 精妙绝伦

举世闻名 壁画 宏伟瑰丽 智慧结晶

藏经洞 屈辱历史

《莫高窟》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9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莫高窟的特点。学生自主搜集与莫高窟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加深对莫高窟超建筑和绘画艺术的了解。 3、通过朗读感悟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的神奇瑰丽,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莫高窟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考一考大家,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 2、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你们想不想去了解欣赏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认读识记生字“莫、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遇到生字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问、查、拼…… 3、出示生字,自主选择不认识的字来记忆。 4、评议,正音。 5、猜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不加一字,不减一字,不倒一字,不误一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 3、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四、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并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2、重点指导“尊、亭、衫”等字。 3、练习写字,要求正确、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4、让学生上台范写。 五、课堂小结: 你对莫高窟有什么样的印象呢?究竟莫高窟的建筑和绘画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等资料。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开火车复习生字。 2、9个小组进行比赛,认读本课生字,计算时间。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快速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描绘了这些精美的塑像和壁画? 2、三、四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最生动?哪些词用得好? 找出来。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4、出示相关图片,欣赏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5、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展示自己的搜集的莫高窟的资料和图片。 互相介绍交流。 2、学习了课文 ,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四、语文实践活动: 1、任选一题: ①为莫高窟设计一两句广告语。 ②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 六、作业设计: 1、贴收集到的资料。 2、了解我国其他的文化古迹。办一期手抄报

《莫高窟》 篇4

莫高窟的发现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1][2][3]下一页

莫高窟教学设计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考情景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1、导入:

在我国西部甘肃省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那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很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景氛围。

使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网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点击进入莫高窟网页,认真阅读2-4小节,"网学习。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3、通过“在线测试”、“学与玩”来巩固所学知识。1、带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利用教师准备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2、利用位置或兴趣爱好组成各个不同的兴趣学习小组,学习相关内容,讨论相关问题。

3、学习之后可利用“在线测试”和“学与玩”来测试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1、通过学习指南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3、通过“在线测试”和“学与玩”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由

交流

1、组织学生进入"讨论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质疑。

2、教师可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根据自己对知识的学习,进入"讨论交流"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见解。1、通过畅谈深化学生对莫高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解释、组织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在"讨论交流"里畅谈就像同学们平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一样,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交流的氛围。拓展

延伸

1、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边游览边介绍。

2、把学习所得利用计算机制成演示文稿、word小报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信息博览"上网浏览相关网站,并且提供为学生解题的“教师留言簿”。1、组织学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莫高窟的美丽风景。

2、通过"信息博览"继续了解有关莫高窟的资料。

3、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教师留言,教师会给你满意的回答。1、通过"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内容,把知识消化透彻,把知识用活。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快速收集、处理、组织信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留言的方式来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交流的快速、方便。

上一页[1][2][3]下一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上一页[1][2][3]

《莫高窟》 篇5

一、抄词

二、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

敦煌(dēn dūn) 帛画(bó jǐn) 银弦(xuán xián)

瑰丽(guī guì) 佛像(fó fú) 惟妙惟肖(xiāo xiào)

三、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括号里

1、看到这一遵遵惟妙惟肖的采塑,游人无不绩绩赞叹。 ( )

2、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保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精。( )

四、比一比,组词

异( ) 挎( ) 拨( ) 伦( )

导( ) 跨( ) 拔( ) 论( )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 ),( )。有( )繁荣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 ),( ),( )。看到( ),游人( )。

拓展阅读

莫高窟 余秋雨

1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自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

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的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2

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

我来这里时刚过中秋,但朔风已是铺天盖地。一路上都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一叠连声地喊着:“莫高!莫高!”声调圆润,如呼亲人。国内游客更是拥挤,傍晚闭馆时分,还有一批刚刚赶到的游客,在苦苦央求门卫,开方便之门。

我在莫高窟一连呆了好几天。第一天入暮,游客都已走完了,我沿着莫高窟的山脚来回徘徊。试着想把白天观看的感受在心头整理一下,很难;只得一次次对着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抻。长城,作为一种空间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坍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轰转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撩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因此,我不能不在这暮色压顶的时刻,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汩汩有声。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总算,我的思路稍见头绪。

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狠,工匠们不会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经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一些更惊人的东西;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哪些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

终于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

这些朦胧的印象,稍一梳理,已颇觉劳累,像是赶了一次长途的旅人。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六十华里。我只不信,六十华里的路途对我轻而易举,哪有这般劳累?

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就像端详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也没有什么奇特,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一样。

3

第三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游客各种各样。有的排着队,在静听讲解员讲述佛教故事;有的捧着画具,在洞窟里临摹;有的不时拿出笔记写上几句,与身旁的伙伴轻声讨论着学术课题。他们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着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depth of field),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都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海港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账篷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会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捉摸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全心全意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4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

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胜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佛教故事与今天的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会心微笑,时露愧色。我还到过一个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一个导游指着几座略似人体的山峰,讲着一个个贞节故事,如画的山水立时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听讲者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

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 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德蒙》(narziss und goldmund),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划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

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会聚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余秋雨:《道士塔》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录〔此字应为:竹字头下面加录--输入者注〕!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化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其时已是二十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记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

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开,嗬,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

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

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捡翻。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县城,捡了几个经卷给看看,顺便说说这桩奇事。

是个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不久甘肃学台叶炽昌也知道了,他是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建议藩台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保管。但是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又犹豫了。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挂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

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钮扣换一篮青菜。要详细地复述这笔交换帐,也许我的笔会不太沉稳,我只能简略地说: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xx大箱经卷、三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道士也有过犹豫,怕这样会得罪了神。解除这种犹豫十分简单,那个斯坦因就哄他说,自己十分崇拜唐僧,这次是倒溯着唐僧的脚印,从印度到中国取经来了。好,既然是洋唐僧,那就取走吧,王道士爽快地打开了门。这里不用任何外交辞令,只需要几句现编的童话。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

没有走向省城,因为老爷早就说过,没有运费。好吧,那就运到伦敦,运到巴黎,运到彼得堡,运到东京。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称伯希和为“贝大人讳希和”。他的口袋里有了一些沉甸甸的银元,这是平常化缘时很难得到的。他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斯坦因他们回到国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时时激起如雷的掌声。他们在叙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让外国听众感到,从这么一个蠢人手中抢救出这笔遗产,是多么重要。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出来辩驳为时已晚,我心头只是浮现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几行诗句,那是他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

对于这批学者,这些诗句或许太硬。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遭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

不止是我在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比我恨得还狠。他们不愿意抒发感情,只是铁板着脸,一钻几十年,研究敦煌文献。文献的胶卷可以从外国买来,越是屈辱越是加紧钻研。我去时,一次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正在莫高窟举行。几天会罢,一位日本学者用沉重的声调作了一个说明:“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莫高窟》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的感情。

2、学习准确地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3、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教学重点: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3、4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谈谈你的感受,注意用这样的形式[出示:莫高窟( )]。

2、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之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独特的魅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横线找出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意思的语句。

2、[出示第二自然段]交流一下。*第二自然段讲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评:正确,而且语句完整,还有谁会说?)(你们真会学习,书上课后练习题就是这么写的)

3、是不是只有这一句能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呢?读课文,找出与书上不同的答案*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评:你真勇敢,竟然提出了与书上不同的答案。)同意他意见的同学举手。

a.这么多的同学都同意啊,说说你们的理由。

b.同意的人不多,这个答案到底对不对呢?再读课文,寻找依据。

生:对,因为第三句话中讲“有……有……还有……”第四句话中讲“卧佛的神态”,都是围绕“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来写的。

(评:能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明理由,真了不起,老师为你喝彩。)现在同意这个意见的同学举手。

4、两句话都可以,哪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更为准确呢?

[生讲第二句,师演示课件]

5、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彩塑![出示彩塑画面,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看到这一尊尊……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6、看过图片,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比比谁能最先背出来,能背几句背几句。

7、指名背诵;会背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背,忘记的时候可以瞄一眼。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找出最能准确地概括这一自然段意思的语句。

2、生交流。

师:这个句子写得太好了,上半句写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下半句写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承上启下,我也是这样划的,有没有人能超过老师?(评:多聪明的孩子啊!)

3、那么莫高窟壁画的宏伟瑰丽,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有感情地读出文中的这些句子。

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可以读词语,可以读句子。(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有……、飞天成百上千、殿堂、色彩、飞天的姿态、逼真、精美)

4、[出示课件,教师范读] 是啊,壁画宏伟瑰丽,壁画上的飞天就更美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a、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b、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c、读得真美,请你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好吗?

5、千姿百态、瑰丽无比的飞天还有很多很多,你能看着图描述吗?[出示课件] 有的……有的……

师: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只说一幅图就行了]

6、那我们把这些飞天跟书上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再加“有的……有的……

有的……”我们后来加的这些飞天可以代替这句话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

7、看到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殿堂、礼堂:区别在气势非凡、宏伟]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令我们心旷神怡,可当我们来到17洞窟,藏经洞时,我们的步履蹒跚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1]找对了,那藏经洞里有什么?一起说。[出示句子2]。

4、这是一座博物馆,每一件文物的价值都无法估量,但这只是曾经的故事,而今早已不复存在。一个“曾”字,令我们遗憾、悲哀、痛心疾首……

5、这些都是由于……[出示句子3、4]

6、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莫高窟的灾难吧。[出示课件,师沉痛地读]

7、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你的感受,说出来!

五、完成作业,总结全课:

1、是的,落后就要挨打。那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学习,拿出笔,完成书后的第四道练习题。

2、交流。[出示板书] 这是我写的答案,和你们的相同,看来这节课我们都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莫高窟的彩塑和的壁画,还经历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同学们一定懂得了:莫高窟不仅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和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耻辱,是一本沉甸甸的警世教科书。我们只有从小刻苦学习,学有所成,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板书设计:

彩 塑 莫高窟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1、莫高窟 壁 画 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壁 画。

藏经洞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 洞。

《莫高窟》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莫高窟》 篇8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资料:1莫高窟简介2帛画、刺绣、文书

教学过程:

师:介绍莫高窟引入课文,范读

生:默读

师:划出课文中的成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同桌互说

生:说

师:课文按什么方式写的?划出每段的中心句,自由读课文

生:思考、划句、读文

生:课文是按总分总的方式写的,中心句是每段的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段?

生:读

师: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一颗明珠?

生:它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藏经洞,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师:你是怎么看出人们把它当明珠的?

生:当作明珠说明它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很高,就像父母将儿女当掌上明珠

生:“她”这个字说明人们已经把莫高窟当作人一样。“她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三危山和鸣沙山都成了她的守护神,像她的父母

生:“492个洞窟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可以防洪水,防风沙,防止有人偷盗,圆形的保存的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人们将她建造在这样的地就是为了安全

生:“连在一起”节约了资源,也方便今后人们旅游观光

师:如此建筑是一个奇迹,大家想到什么?

生:当时创造这一奇迹的艰难,好多人付出了生命,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防止有人偷盗这一艺术宝库

师:对,这是一座艺术宝库,看,这里有两千多尊彩塑,她们有什么特点?

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有慈眉善目的

生:菩萨

师:有威风凛凛的

生:天王

师:还有强壮勇猛的

生:力士

师:有一尊卧佛——

生: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师:他仿佛在干什么?

生:他在思考如何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生:他在回响过去,展望美好的饿未来

生:他在享受天伦之乐

生:他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佛

师:这些彩塑反映了人们什么样的理想?

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向往

生:人们渴望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师:你如果是彩塑,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彩塑?你要表达什么样的美好心愿?

生:我是一个乐佛,我希望天下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快乐

生:我是一个蛙,希望中国在舞蹈中跳出辉煌

生:我是千手观音,我要普度众生,保佑天下所有人都健康、幸福,用我的每一只手去帮助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生:我是仙女,我要向人间播撒鲜花,让人间充满爱

师: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我听到了游人啧啧赞叹,他们怎么赞叹的?

生:百闻不如一见,今天一见,果真名不虚传啊!

生: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仿佛已经在天上了

生:我像在梦境中也成佛了

生:外国人会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如今的中国一定能成为世界文明大国之音

生: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我们以前太小看他们了,他们是东方之神,是主宰世界的骄子

生:别夸了,我带你们去看壁画,你们会更晕。读

生:读

师: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

生:读

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生:那成千上万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从这飞天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生:鲜花是一切美好的象征,仙女们播撒鲜花,酿造蜂蜜,给人间带去甜蜜,她们是光明的使者,覆盖黑暗

生:她们用优美的琴声荡漾在人们心间,驱赶人们的烦恼和忧愁,激活了人们无穷的能量,让人们都来创造美好

生:彩带发出夺目的七色光,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欢声笑语

生:幸福就像她们自天而降到人间

生:她们在用自己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师:这真像维也纳大厅灿烂辉煌。这是一个排比句,请大家以爱为主题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首小诗

生:略

师:最后带大家去藏经洞,这里曾……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介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大家读到“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掠走什么心情?

生:气愤

生:心痛如刀割

师:从一个“掠”字你看到了什么?

生:帝国注意分子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非做歹,坑蒙拐骗

生:那些卖国贼身体里流着中国的血却将自己廉价买给了外国,奴颜屈膝,苟且偷生,没心没肺,让中国满目沧桑,差点让中国毁在他们手上

师:你要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官员说什么?

生:你们的懦弱无能拯救不了中国,更拯救不了自己,只有团结起来,拿出勇气将帝国注意分子赶出中国,才有出路

师:对,只有中国人团结起来,才能抵挡外国侵略,才能不受人欺侮,想想那些仅存的部分经卷多么不易啊!

生:爱国志士用鲜血,用生命保护她们的,决不能让中国的文化遗产再受到伤害

师:齐读最后一段,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生:读

生: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用心血、用汗水、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包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该好好珍惜啊!

《莫高窟》 篇9

敦煌学已是显学,莫高窟早已名扬天下。这里无疑处处皆是文章。如何使一个轮廓完整、形神兼备的莫高窟在读者心中油然而生,而又不减损它的审美情趣和独特魅力,实在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不仅需要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洞见力,还要具备“天机之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万尺”的艺术造诣。一般的风物记游往往会陷入徒得其表、失其神韵的窠臼。秋雨先生以深厚的学养和文学造诣带领我们移步换形,时而留恋徘徊,时而凝思默想,不由自主便进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空间里。

作者首先交代的是莫高窟所在——三危山。在这里,作者不是泛泛地介绍山如何,方位如何,而是一落笔就将三危山的历史引向遥远的几乎与神话分不清界限的一场战争,引向那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引向那哒哒的马蹄声,人们感受到的是那无可比拟的气势,用这样的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莫高窟的气概之大也可想而知了。

莫高窟的缘起更是令人着迷。你看那一刻:“他(乐樽和尚)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于是,他有所憬悟,发愿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这就给莫高窟的由来涂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但我们却不会觉得它荒诞。因为一个伟大的奇迹就要在这沙漠深处诞生。作者写道:“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接下来该介绍莫高窟的真面目了。目不暇接的景观如果完全按照初创者的线路记叙,无疑会造成审美逻辑的零乱,流于浮泛琐碎,缺少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落入前人的套路之中。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牢牢把握住了莫高窟内在的生命力。以自己探询莫高窟底蕴的思路为线索,一步步地深入,展现出莫高窟的非凡神韵。这种神韵是什么呢?就是它艺术生命力的传承和累聚。这是美的世界。秋雨先生比较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得出“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是具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禀赋”的结论。而“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因此作者没有介绍具体的景观,而是以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艺术想像力,带我们去领略一代代艺术家们赋予莫高窟的不朽。作者将历史、文学、美术以及一个民族的成长糅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作者的笔下是亦真亦幻、洋洋洒洒,我们的感受是驰骋千古、心潮澎湃。这里的文字是感性的却又是充满智慧的。

作者写了北魏、隋朝、五代、大宋、元代等时期的遗存,而用大段文字对唐代壁画艺术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如此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作者带领我们走过了一段“美的历程”,也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中华民族生命之美的探询。秋雨先生没有纠结于具体的壁画和雕塑,而是撷取几段印象来作为代表,展现莫高窟的神韵。虽然是印象,但经过作者心与灵的浸润,已经赋予其美学、史学和哲学的意味,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场景中,与作者一起为之喝彩,为之激奋,为之感叹,为之低徊。这是一种宏大的美,是作者对鲜活生命力的深情呼唤。

莫高窟的底蕴显然不止这些。作者用一个摄影术语——“景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莫高窟的立体存在。故事、艺术、历史、文化这里都能找到,但又不是其中任何单纯的一种,它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去观照的。在这里,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互相观照,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和谐交融。接下来则以排比句式把握莫高窟的复杂和神奇:“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

这些比喻奇妙新颖,神采斐然,饱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内心的独特感悟和体验。秋雨先生为我们写出了他自己心目中的莫高窟。它的精魂是美——自然的美、精神的美、人性的美、艺术的美。当作者将其亲历的其他几个佛教艺术圣地讲解员的“古怪道德课程”作为铺垫和对照,笔锋一转,忧虑地告知读者:“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行文的跌宕起伏,终于显示出作者的精神走向,他深情地呼唤:“人类的将来,就 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我们,是飞天的后人!”这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警醒。

本文在语言文字上也富有特色。作者深谙疏密有致的艺术辩证法。仔细地领会一下《莫高窟》,我们会真切地发现其语言细密而不拖沓,朴素而不滞板,是异常洁净洗练的。随着作者的感情波澜,文字也摇曳生姿,单就那段追怀盛唐气魄的文字而言,就让人惊叹。行乎所当行,止乎所不可止,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徘徊在莫高窟这样的艺术天地里,作者无意于语言上的雕饰,而是致力于语言的朴素和文义的明哲,浑厚中透出灵动,文字与描写对象——莫高窟的博大精深相生相谐,浑然一体,从而营造了一种大散文的气魄。

《莫高窟》 篇10

[课前思考]

如果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也许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二,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四,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五,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

六,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七,作业:

《天天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二,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 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三,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 (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四,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 齐读.

(2)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 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2007/11/29

《莫高窟》一课教学昨天已结束了,但尽管学生各方面反应较好,但教学资源的利用总让我不太满意.今天上网,看到了导游解说式课堂设计,很适合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想法,于是就随手拿来,与同行们共享.

附:发挥主体作用 注重实践体验(来自网络,本人略加修改)

——《莫高窟》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设计

一,"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二,"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三,"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四,"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五,"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六,"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七,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简析]

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 ,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莫高窟》 篇11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那么谁能来介绍一下,上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一颗明珠彩塑、壁画、藏经洞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领略莫高窟这颗明珠的神采。

1、指名说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电脑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2、请同学们自由小声地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几个恰当的词语,添加在刚才的这个句子中,使它能更好地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电脑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板书: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课文中哪句话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彩塑的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呢?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电脑出示句子)

4、这些话中写了哪些彩塑形象?

5、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他们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呢?

6、是啊,一个词语就形象地概括了一尊彩塑的特点,作者用词多么准确生动呀!而我们对这四尊彩塑有了形象的了解之后,读好这些写彩塑的语句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不妨自由读读,看能不能读出彩塑的特点来。(可以加上你的表演)

7、谁愿意来读读?大家一起来读。

8、同学们一定注意到了,在写菩萨、天王、力士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准确生动的词语概括介绍,在写卧佛的时候呢,用了一句话具体描述的,这样一写让人感觉怎么样?(让人觉得这些彩塑栩栩如生,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9、那你们能像课文中一样,也用上几个准确生动的词语或一小段话来描绘你看到的彩塑吗?(电脑出示彩塑)

10、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作为奖励,让我们跟随电脑,好好的游览一番。(出示许多彩塑形象图片)

11、欣赏了这么多尊彩塑,大家一定特别想交流一下游览的感受,给你们一个自由发言的机会吧。(引导学生尽情抒发对彩塑的赞美之情,同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12、你能用我们在这篇课文中新学的一个成语来赞美一下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吗?(板书:精妙绝伦)

13、是啊!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真的让人忍不住要啧啧赞叹。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赞叹之情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14、过渡:精妙绝伦的彩塑我们已经欣赏过了,想不想再去欣赏一下莫高窟的壁画呀?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壁画)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板书:宏伟瑰丽)

3、那壁画的宏伟瑰丽表现在哪些地方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吗?

(1)宏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有……有……还有……这是用什么句式来说的?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句话吗?

(2)瑰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3)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的美丽菩萨。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有关飞天的壁画。(课件展示)

(1)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姿态优美、各异、飘飘欲仙等)

(2)喜欢这些飞天吗?书上描写的更精彩更美!赶快找一找,读一读这些飞天,自己喜欢的多读读,边读边想象它那美妙的身姿。

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飞天的姿态的呀?(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了五种有代表性的飞天的姿态)

②作者写得多生动呀!同学们写作文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试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③下面请同学们们来美美地读读这段写飞天的句子,比比谁把飞天读得最美。

④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飞天的美妙身姿。

4、引读最后一句话: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我们像是……

四、指导过渡句的学习和使用。

1、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2、3自然段,从中找出最能概括2、3两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的的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出示句子: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3、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句话,这句话中哪儿是对第二自然段内容的很好的概括?哪儿是对第三自然段内容的很好的概括?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老师介绍:像刚才这样的起到了连接上下文作用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板书:过渡句)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板书:承上启下)一般来说它既有对上文内容的很好的概括,又有对下文的一个总起。例如这一句它的承上部分就是莫高窟中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而启下部分就是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5、现在老师出示同学们作文中的一句过渡句。(课件出示:张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

6、这句话的承上部分是,启下部分是。从中我们也知道了这篇作文中过渡句前后的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的是:张老师对我们学习的关心,张老师对我们生活的关心。

7、同学们,过渡句的使用会使我们的文章脉络清清楚楚,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会使用过渡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感受了敦煌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和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认识了过渡句,知道了它的作用。

2、下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把课文的2、3自然段朗读一遍。

3、作业。在自备本上用“有……有……有……还有……”或者“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板书:

彩塑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精妙绝伦

18莫高窟 过渡句(承上启下)

一颗明珠 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莫高窟》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设计意图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出示句子: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说说“盛开的鲜花”是怎样的?(盛开的鲜花色彩艳丽,姿态各异、种类繁多、充满生机)

谁能用“……像……”的句式说说敦煌莫高窟的艳丽多姿。

(3)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4)让学生朗读第二句话,并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7.自由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5.作业:《作业本》第2、3、5、6、7、8题。:

课后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堂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嗯,那种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远眺更开阔吧!”“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哦?是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嗯!是啊,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此的伟大和充满智慧!那就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改进的措施:

《莫高窟》 篇13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莫高窟》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本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这篇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这一节我主要分析第1—3自然段。

根据语文课听、说、读、写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节的教学目标的:

〈一〉语文知识目标:

1、字方面:“尊”的运用与联系;“卧”字的笔顺;“佛”是多音字。

2、词方面:积累表示神态的词语,如“慈眉善目”;状物的词语,如“宏伟瑰丽”

3、句方面:比喻句和排比句的妙用;过渡句的理解;中心句。 4、段方面:段与段的衔接。

5、篇方面:整体感知莫高窟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总分写法。

〈二〉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量能背诵第二、第三自然段。

2、能自己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3、积累优美词语。

4、理解与运用,进行仿写。

〈三〉情感目标:感悟“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把方法运用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

2、理解掌握语文知识点,实实在在地利用文本进行双基的训练。

教学难点:再现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生动画面,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说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能达到自己预订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风景图,再给学生用平时积累的成语去赞美她,(比如山青水秀,一碧千里等等)。学生不仅能相互交流了语文知识,还感受到了祖国山水的美丽,激起了学生潜意识里的爱国情感,为学习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接着,导入到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学习语文就要多读书,多积累。跟着出示“窟”字,给学生读一读,组成词——“窟窿、洞窟、石窟、莫高窟”等,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对“窟”的认识,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到课题——莫高窟。教师就打开莫高窟图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是著名的莫高窟。莫高窟里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引导自主探究,夯实双基,再现画面,感受艺术文化美,迸发情感。

(我采用的是问题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中、探知中、练习中理解运用知识。)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要到哪个地方看“莫高窟”呢?让学生边想边自读第一自然段。我再出示地图加深认识。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我用半填空式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照顾到了学困生。在潜意识里教学生概括段意。)

〈3〉你还懂得了什么?(洞窟多学生容易看得出来)我进一步追问:你从哪里知道洞窟多?(492个,像蜂窝似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知,体会到数字表达和比喻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我再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洞窟的多与神秘。顺便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话也是比喻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先整体感知:问题引导:莫高窟里有什么呢?让学生带着悬念往下阅读。

〈2〉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在学生说出有彩塑、壁画、藏经洞后,我采用练习式辅助疏理:写彩塑的是第个自然段。

写壁画的是第个自然段。

写藏经洞的是第( )个自然段。

〈3〉彩塑和壁画这两种艺术形式毕竟离学生太遥远了,仅从文字上去感知可能会混为一谈,所以这里我又以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完了又给学生练一练:填空:一()彩塑一()壁画“尊”字可以加什么偏旁变成什么字。在这里我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语文知识点的训练,一举两得。

〈4〉好,就让我们一起去赏析莫高窟的彩塑:问题引导:①这一段中写到哪些彩塑?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去写这些彩塑的?这时示图片,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我再引导学生发现从描写上是从人物的神态去写,从写法上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一边分析,一边对照图片反复地品读,熟读成诵,从读中悟情。

然后再用现成的资源让学生内化提高,通过一个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上台模仿各种神态,(如高兴的,伤心的,生气的等),下面的同学猜一猜,你能想哪些成语。(这里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积累了词汇,还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交流。)

排比句我不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这里使用排比句,对表达有什么效果呢?(那就是突出了彩塑的多,形态各异,个性鲜明)有意识地突出了中心句。

③这些彩塑塑造得怎样?你可用哪些词来形容呢?赏完了给学生说一说,(如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等)

④游客们看了以后会有什么感情?让学生体会“啧啧赞叹”的意思。我又利用这一句作为一个训练点:(课件)你能把这个句子变换句式,使意思保持不变吗?(一个改为反问句;一个是把“无不”改为“个个都”或“没有不”。)

〈5〉接着,我再抛出小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这一段写了几尊彩塑?三个还是四个?学生通过辨识,就会发现还写到了“卧佛”。我顺手让学生说说,“卧”的笔顺;“佛”是多音字。让学生自己辨析。然后提出疑问:作者写卧佛与写菩萨、天王、力士有什么不同?(把这两个地方对比读一读,学生就会明白,写卧佛写得比较详细。)作者为什么要把“卧佛”写得详细呢?教师边放图片(课件)边顺势而导,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卧佛”的特别,

〈6〉我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教师点拨总结:先总写——再分写——(分写部分再选一个)典型的事物详细写

从总结导入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呢?

〈7〉我就放手给学生分组合作,读一读,找一找:

①用双直线划出总写的句子:

②用单直线划出分写的句子:

③用波浪线划出典型事物的句子:(这里的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合作伙伴,给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想像空间)

〈8〉合作交流后,让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边汇报边指导学生去品读,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师生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融洽了师生的感情。

〈9〉在学生品析的过程中,我巧插两道练习:①壁画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给学生说一说( )的壁画

( )的壁画;

( )的壁画

( )的壁画学生不仅感受了壁画的美,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我又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这些壁画,还有前面栩栩如生的彩塑,都是出自谁的手?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话呢?(熏陶了学生的爱国情愫)

②在分析排比句时,让学生练习仿写:⑴操场上,有的同学弓着,准备; 有的同学拿着 ,准备 ;有的同学蒙住 ,准备 。

⑵河里的鱼儿多快活呀:有正在 的;有正在的;有正在 的;有正在 的。(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照顾到了全体学生)

〈10〉壁画多精美呀,然后转入分析过渡句:引导学生发现写壁画的内容是从这一段的第二句开始写,点拨学生质疑:在这一段前面还有一句话呢!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这是一个过渡句。教师小结:写作时,在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过渡的语句,才能把内容说得连贯,希望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三〉课堂小练笔。总结两段的写法,让学生也试着进行总分的仿写:“以公园里的花多美呀,……”为开头写一段话。然后分组交流。

〈四〉总结回味,留下悬念。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到:(出示课件让学生复述)中国西北的省的( )的( )旅游,欣赏到了( )彩塑,的壁画,其实莫高窟里还有更神秘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去揭开这神秘的面纱!以悬念结束了这一节课。

三、说板书设计

栩栩如生的 图片

莫高窟宏伟瑰丽的 图片

有珍贵文物的 图片

(因为重要的内容不能让它成为过往烟云,板书更能烙印到学生的脑中,所以,我设计了图文结合的板书)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领导。

《莫高窟》 篇1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2、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2、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多媒体出示一幅莫高窟图片。同学们,这幅图上是什么地方啊?对,是莫高窟。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好吗?(板书:莫高窟)“窟”是什么意思?(洞穴)为什么叫莫高窟?

(老师可以做简单介绍。一种说法是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周围是大沙漠,其地形比敦煌绿洲高近百米,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漠高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外一种说法是没有比它高的洞窟,也就是最高的洞窟。)

这些知识老师也是通过搜集资料后才知道的啊!

2、同学们课前有没有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啊?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没有也没关系,我们有课文啊,课文就是我们的资料啊!(生简单介绍)

3、多媒体出示几幅图片。可以结合学生的介绍展示,让学生欣赏。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并把课文读正确。②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也可请教同学或老师)。③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

5、学生自读,自学。

6、都完成上面的三个要求了吗?我想检查一下,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多媒体出示几段文字:

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现存石窟492洞,如蜂窝般开凿在鸣沙山东麓(lù)的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其中有神态安详的卧佛,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游人看了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那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那些轻拨银弦,漫天遨游的飞天,更是把游客如同带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一般。

莫高窟的藏经洞曾藏有各种珍贵文物,但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部分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部分经卷。

试试看,老师把课文的绝大部分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里了,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的读一读,听明白了吗?

7、给大家一个机会,自己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一下,有吗?

(佛(fó) 肖(xiāo) 弦(xián) 瑰(guī) 敦(dūn))

8、谁敢完整的读一遍?(再正音)

9、这段话里四个字的词语也很多,你刚才自学的时候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了?把你的自学成果展示一下。(约2~3分钟时间交流,着重理解“惟妙惟肖”“威风凛凛”“啧啧赞叹”“宏伟瑰丽”这几个词语)在多媒体上将这些四字词语变色,齐读这些词语。

10、下面,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请你从屏幕中找出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并读一读,明白吗?、

板书:彩塑(什么意思?)——谁来读?

壁画(什么意思?)——谁来读?

藏经洞(什么意思?)——谁来读?

艺术宝库(什么意思?)——一起读,好吗?

11、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发现没有,老师写的这几段话跟整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2、那谁能比老师更厉害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呢?试一试 。(学生思考并回答)

13、有时候要把课文读长,有时候也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有助于我们很快的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内容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去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自豪了?是否悲伤了?惊讶了?陶醉了?入迷了?愤恨了?忧虑了?生气了?高兴了?……

(多媒体出示:自豪、惊讶、入迷、愤恨、忧虑、悲伤、生气、高兴……)

14、同学们,每次上课我最期盼这种交流,对我来说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我想对你们来说也是一样的。谁来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慢慢说。(学生交流)

15、练写生字。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谁来友情提醒一下,那些字容易写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自我提醒)

16、板书设计:

彩塑

18、莫高窟 壁画 艺术宝库

藏经洞

第二课时

1、走近莫高窟

课文第一节中有句话概括描述了莫高窟的外貌,谁来读一读有关句子( 课件呈现画面 )

茫茫沙海,陡峭的山壁,蜂窝似的洞窟里究竟藏着什么?同学们回忆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欣赏彩塑,触摸“艺术”

(1)我们首先来欣赏彩塑,课文中的彩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采用“从 中感受到 ”的句式回答。

(2)交流:

从“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感受到“数量多”;

从“有慈眉善目的菩萨……眼睛微闭,神态安详。”感受到“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菩萨、天王、力士、佛祖,身份不同,形象、神态也自然不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人们塑造这些彩塑,都有不同的思想寄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人们塑造菩萨,是希望他 ,所以是 “菩萨”

人们塑造天王,是希望他 ,所以是 “天王”

力士两脚下各踏一只小鬼,是希望他们 ,所以是 “力士”

还有一尊卧佛,那是佛祖涅盘时的塑像,涅盘就是死亡,瞧,它涅盘的的神态是多么安详!它有多么宽广慈悲的胸怀啊!

(4)你能通过朗读把它们的特点表达出来吗?

(5)读得很好,这么精美准确的语言应该存储于你记忆宝库中,根据提示,把这几句话背下来吗?引导背诵。

(6)这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仅仅四尊吗?

这2000多尊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如果用一个词语去形容、赞叹,你会用什么词语?精妙绝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等。

(板书:精妙绝伦)

请同学再来欣赏欣赏一尊尊彩塑(多媒体出示),你们说,这两千多尊彩塑是什么?

3、读赏壁画,领略艺术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想一想,它给你什么启示?板书(宏伟瑰丽)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丰富多彩的内容读出来吗?(一生读)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一生读)。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4)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课件播放飞天图片。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 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

②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③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一起读——

(5)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 , ;有的 , ……”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课件出示)。

(6)指多名学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7)、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4、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观赏莫高窟,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轻声读读第4节,哪些字眼让你的心情难以平静?请作些标记。

(1)、课件出示图片。那个曾经装得满满的藏经洞现在空空如也了,那些曾经被封存近900年的文物,包括唐玄奘不远万里取来的“真经”全都不在了!它们被帝国主义者掠走了!

(2)、课件出示文字信息,伴音乐:

①英国人斯坦因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件。

②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

③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低价非法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

④俄国人鄂登堡盗走经卷一批。

⑤美国人华尔纳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同学们,当你聆听了这些文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假如你就是一件被掠走文物,一尊珍贵铜像、一张出自高僧的手卷、或一幅精美的绢画,如今你被存放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你最想说些什么?请写在课文一侧!

(3)交流。

5、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课件出示)指名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2)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面对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想说些什么?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6、板书设计:

彩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

《莫高窟》 篇15

《莫高窟》选自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从锦绣山川和文化艺术的角度进行文字描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课是最后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三、四自然段则用浅显的文字具体刻画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的情感,并仿照文中排比句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教学难点是再现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生动的画面。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和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利用网络搜集、筛 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

3、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的情感。

我们知道,在21世纪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35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仅凭一支粉笔和几块黑板,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它给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以上三点教学目标,在设计时,我准备凭借网络平台沟通课堂内外,将文字形象化、音效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力求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修养。

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精读品味,深入领悟;3、积累语言,熟读成诵;4确定主题,拓展学习。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结合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不懂的地方。我用word、powerpoint等几个常用软件取代粉笔、小黑板等传统教具,不仅能快捷方便地呈现教学信息,检查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莫高窟艺术的浓厚兴趣,不断地生成智慧的火花。

2、精读品味,深入领悟

精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甘肃相距江苏有千里之遥,学生亲身游历的机会很少。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突破空间限制从不同角度收集地图,改远在天边为近在眼前。把抽象的数字“492”变成实实在在的形象,帮助学生清楚明白地理解了文字。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彩塑,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适时地展现画面可以使文字活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再一次朗读课文,学生兴趣大增。对“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惟妙惟肖”等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我打算先呈现丰富多彩的壁画,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壁画再现的情景,结合具体的学情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的句群,运用书中的描述方法,来进一步进行说写训练(根据画面,找出书中的相关语句;仿照书中的语句,来说一说壁画的内容;运用书中的句式进行想象训练;利用图片指导背诵)。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量主题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灿烂的语言文化。其中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藏经洞是莫高窟历史的浓缩。这一段的学习在时间安排上准备进行略处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补充 “藏经洞的劫难史”这一材料,侧重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口语表达的能力。了解这段历史之后,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基础上,激起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 经过阅读文字,欣赏画面,了解历史,感受文化,再读最后一小节。学生情感的升华也就水到渠成了。

3、积累语言,熟读成诵

课文第二部分文质兼美,要求学生学完全文后会背。由于文章比较长,给学生记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挑战播音员”的方法给图配音,使文字和形象紧密结合,降低背诵难度,提高学生背诵兴趣。在学生背诵的时候,打开音乐,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在古朴空灵的音乐里,咀嚼文字的韵味,体验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享受文、图、声、像相结合的赏读意趣。

4、确定主题,拓展学习

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提出的问题,有的通过前面的精读品味已经找到答案,有的还悬而未决。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考虑到学生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而且关于莫高窟的文化,网络上有丰富的内容,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越性,落实新课标里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向学生介绍网络信息。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搜集、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的探究成为有米之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的使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取代文本的自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优化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究的课题。

《莫高窟》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3)找出各小节的中心句

三、读通、读顺课文

1、指名分节读

2、分组读

四、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词

2、重点指导“殿、腐、录”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抄写词语;

2、搜集描写人物神态、外貌的词语。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学生的文化底蕴。

2、积累优美语段,感知课文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2、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莫高窟”有什么→探究“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

一、复习引入

1、莫高窟“是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段,谁来说说课文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它为什么能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

过渡:要想了解(1)莫高窟里两千多尊彩塑是怎样的“精妙绝伦”?(2)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是如何的“宏伟瑰丽”?(3)莫高窟的藏经洞里究竟有些什么?还得深入研读课文。

二、深入探究

1、彩塑

(1)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彩塑的“精妙绝伦”?

(2)教师今天带来了三幅画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真是“惟妙惟肖”。

(5)所有的这些彩塑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

(6)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四组词语: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7)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课文第二自然段)

分工朗读,有意识地渗透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写作方法。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壁画

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读书,交流。

(1)分写部分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一: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画上画了些什么呢?请你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二:同学们,就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492个,)用他们非凡的智慧画出了四万年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何等的不易,你心中是否涌起一种敬仰?请你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三: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前一代的作品滋养着后一代人,后一代的作品又给再后代的人启示。他们画下了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回忆,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请你意味深长地读这段话。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2)特写部分:飞天

①简介“飞天”:飞天是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②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有没有写完?你的依据是什么?

③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

④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到的?

⑤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从哪里听到的?

⑥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从哪里闻到的?

⑦这段文字美不美?什么美?

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描述四: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请你读。

⑧师生分工读。

过渡: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

3.藏经洞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交流。

(4)介绍背景: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俄国的莫斯科,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和遗书。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5)读了课文,听了介绍,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只说一句。

三、总结课文

1.挈领: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齐读: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总结: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齐读: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2、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五、作业:

1、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2、背诵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默写课文中描写飞天的语句。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18、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猜你喜欢